社区养老,能有家的感觉吗(政策聚焦·关注社会养老)

面对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多种需求

社区养老,能有家的感觉吗(政策聚焦·关注社会养老)

本报记者 张 文 刘文波 马跃峰 王有佳 田豆豆

《 人民日报 》( 2012年03月05日   02 版)

制图:张芳曼

服务设施简陋,难以提供多方面服务

镜头:四川攀枝花市西区巴关河社区,78岁的李春生正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院子里晒太阳。

巴关河社区共有居民3000多人,60岁以上老年人占1/3,其中空巢老人就有672人,但日间照料中心的床位只有9个。

“中心的床位太少了,经费也十分紧张,服务人员的待遇不好解决。” 巴关河社区党委书记孙丽洁说,政府为社区投入30多万元,修建了社区活动中心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但运营起来却捉襟见肘。中心眼下还没有能力配备专业医生。“老年人身体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在中心突发急病,该怎么办?”孙丽洁很是困惑。

孙丽洁的困惑,其实正是很多养老机构面临的问题:设施简陋、功能单一,难以提供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务。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对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功能作出了明确要求。居家养老服务涵盖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包括老年养护机构和其他类型的养老机构。老年养护机构主要为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专门服务,重点实现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紧急救援等功能。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兆怀教授建议,应在社区普遍建立起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就近、方便、经济、实惠、快捷、多元化的养老服务,做到“医疗护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位一体,使老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慰藉都得到满足。

规划提出,以社区居家老年人服务需求为导向,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依托,采取便民信息网、热线电话、爱心门铃、健康档案等多种形式,构建社区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金兆怀教授还建议,推行社区义工服务制度。与慈善机构、非政府组织、大中小学校合作,以社区为单位,推行义工服务制度,发扬尊老护老传统,使数量不断增加的老年人能够得到照料。

愿意进入养老服务行业的人少了

镜头:管理员秦光明,去年被聘到海南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敬老院,负责治安等工作,每月工资1000元。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院子里巡查。他说,“除院长外,有7名工作人员,包括会计、保安、厨师、卫生员、管理员,工资待遇偏低。”

为弥补工作人员不足,旧州镇敬老院成立了由8名老人参与的院民管理委员会。委员会负责检查监督、评议院长和工作人员的业绩,年终考核打分,对不合格的工作人员予以辞退;对不达标者年终不予奖励。

海南204家敬老院有228名管理人员,年龄较大,素质偏低。为加强敬老院管理,海南省民政厅组织敬老院星级评比、管理人员专业培训。目前,还在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解决敬老院人员不足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家政行业工资的上涨,愿意低薪酬进入养老服务行业的人越来越少。

湖北省民政厅透露,全省120家公办城市社会福利机构的正式员工中46.7%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取得省民政厅和劳动部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证书的极少。民办机构的服务人员多为聘请的下岗工人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且流动性大。

针对这种情况,规划提出,推行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认证制度,5年内全面实现持证上岗。

规划还提出,加强养老服务职业教育培训,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开辟养老服务培训基地,加快培养老年医学、护理、营养和心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如养老机构具有医疗资质,可以纳入护理类专业实习基地范围,鼓励大专院校学生到各类养老机构实习。加强养老服务专业培训教材开发,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事实上,各地已着手培训养老服务人才。上海到2015年需要一支10万人左右的专业化、职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为此,上海将依托专业化、社会化培训机构,进一步完善护理员、医护康复等从业人员培训课程,将养老服务人员列入就业培训补贴目录,给予全额培训补贴;建立养老院院长执业证书制度,强化管理人员的行业准入;推广养老福利服务机构配置社工的做法,积极引进专业社工。

养老服务准入、退出、监管制度有待建立

镜头:“住在这里和住三星级酒店差不多。”和老伴一起住在湖北武汉常青花园老年公寓“标准间”的邱继诚老人笑着说。2010年10月15日,常青花园老年公寓开业,84岁的邱继诚老人就带着老伴入住这里。

目前,老年公寓入住老人的平均年龄达到84.5岁,可见,很多老人“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愿离开家庭的。而这个高龄阶段,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老年公寓副主任金韦告诉记者:“我们不像有的民办养老机构,1个人服务10个老人,服务质量没保障。进入这里的服务员,要送他们去培训,获得养老护理员证书后才能上岗。”

像常青花园老年公寓这样对员工提出“持证上岗”要求的民办养老机构其实非常稀少。这也正如规划指出的那样: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规范、行业自律都有待加强。

另外,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也给养老服务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风险。金韦曾在香港做过社区志愿者,对比而言,她说:“内地的志愿服务体系和香港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如果志愿者或者我们的工作人员到老人家里提供服务,老人在服务期间有突发情况,怎么处理?我们的法律法规都不完善,服务者风险很大。”

规划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制度建设,确保规范运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养老服务准入、退出、监管制度,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养老服务市场行为。

记者了解到,有些地方已经着手进行相关立法工作。比如上海正在研究制定《养老机构管理条例》,探索将营利与非营利性等不同类型养老机构纳入调整规范范围,完善养老机构管理体制,明确养老机构准入资质,规范服务运营行为。

面对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多种需求

社区养老,能有家的感觉吗(政策聚焦·关注社会养老)

本报记者 张 文 刘文波 马跃峰 王有佳 田豆豆

《 人民日报 》( 2012年03月05日   02 版)

制图:张芳曼

服务设施简陋,难以提供多方面服务

镜头:四川攀枝花市西区巴关河社区,78岁的李春生正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院子里晒太阳。

巴关河社区共有居民3000多人,60岁以上老年人占1/3,其中空巢老人就有672人,但日间照料中心的床位只有9个。

“中心的床位太少了,经费也十分紧张,服务人员的待遇不好解决。” 巴关河社区党委书记孙丽洁说,政府为社区投入30多万元,修建了社区活动中心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但运营起来却捉襟见肘。中心眼下还没有能力配备专业医生。“老年人身体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在中心突发急病,该怎么办?”孙丽洁很是困惑。

孙丽洁的困惑,其实正是很多养老机构面临的问题:设施简陋、功能单一,难以提供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务。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对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功能作出了明确要求。居家养老服务涵盖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包括老年养护机构和其他类型的养老机构。老年养护机构主要为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专门服务,重点实现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紧急救援等功能。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兆怀教授建议,应在社区普遍建立起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就近、方便、经济、实惠、快捷、多元化的养老服务,做到“医疗护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位一体,使老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慰藉都得到满足。

规划提出,以社区居家老年人服务需求为导向,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依托,采取便民信息网、热线电话、爱心门铃、健康档案等多种形式,构建社区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金兆怀教授还建议,推行社区义工服务制度。与慈善机构、非政府组织、大中小学校合作,以社区为单位,推行义工服务制度,发扬尊老护老传统,使数量不断增加的老年人能够得到照料。

愿意进入养老服务行业的人少了

镜头:管理员秦光明,去年被聘到海南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敬老院,负责治安等工作,每月工资1000元。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院子里巡查。他说,“除院长外,有7名工作人员,包括会计、保安、厨师、卫生员、管理员,工资待遇偏低。”

为弥补工作人员不足,旧州镇敬老院成立了由8名老人参与的院民管理委员会。委员会负责检查监督、评议院长和工作人员的业绩,年终考核打分,对不合格的工作人员予以辞退;对不达标者年终不予奖励。

海南204家敬老院有228名管理人员,年龄较大,素质偏低。为加强敬老院管理,海南省民政厅组织敬老院星级评比、管理人员专业培训。目前,还在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解决敬老院人员不足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家政行业工资的上涨,愿意低薪酬进入养老服务行业的人越来越少。

湖北省民政厅透露,全省120家公办城市社会福利机构的正式员工中46.7%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取得省民政厅和劳动部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证书的极少。民办机构的服务人员多为聘请的下岗工人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且流动性大。

针对这种情况,规划提出,推行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认证制度,5年内全面实现持证上岗。

规划还提出,加强养老服务职业教育培训,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开辟养老服务培训基地,加快培养老年医学、护理、营养和心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如养老机构具有医疗资质,可以纳入护理类专业实习基地范围,鼓励大专院校学生到各类养老机构实习。加强养老服务专业培训教材开发,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事实上,各地已着手培训养老服务人才。上海到2015年需要一支10万人左右的专业化、职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为此,上海将依托专业化、社会化培训机构,进一步完善护理员、医护康复等从业人员培训课程,将养老服务人员列入就业培训补贴目录,给予全额培训补贴;建立养老院院长执业证书制度,强化管理人员的行业准入;推广养老福利服务机构配置社工的做法,积极引进专业社工。

养老服务准入、退出、监管制度有待建立

镜头:“住在这里和住三星级酒店差不多。”和老伴一起住在湖北武汉常青花园老年公寓“标准间”的邱继诚老人笑着说。2010年10月15日,常青花园老年公寓开业,84岁的邱继诚老人就带着老伴入住这里。

目前,老年公寓入住老人的平均年龄达到84.5岁,可见,很多老人“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愿离开家庭的。而这个高龄阶段,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老年公寓副主任金韦告诉记者:“我们不像有的民办养老机构,1个人服务10个老人,服务质量没保障。进入这里的服务员,要送他们去培训,获得养老护理员证书后才能上岗。”

像常青花园老年公寓这样对员工提出“持证上岗”要求的民办养老机构其实非常稀少。这也正如规划指出的那样: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规范、行业自律都有待加强。

另外,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也给养老服务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风险。金韦曾在香港做过社区志愿者,对比而言,她说:“内地的志愿服务体系和香港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如果志愿者或者我们的工作人员到老人家里提供服务,老人在服务期间有突发情况,怎么处理?我们的法律法规都不完善,服务者风险很大。”

规划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制度建设,确保规范运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养老服务准入、退出、监管制度,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养老服务市场行为。

记者了解到,有些地方已经着手进行相关立法工作。比如上海正在研究制定《养老机构管理条例》,探索将营利与非营利性等不同类型养老机构纳入调整规范范围,完善养老机构管理体制,明确养老机构准入资质,规范服务运营行为。


相关内容

  • 对话民政部部长:让渡更大空间给社会力量
  •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04日17:38  财经国家周刊 把政府做不了.做不好,却适合社会力量来做的工作尽量交给社会来做,让渡更大的空间给社会力量来参与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文丽 刘琳 "十二五"启程.作为中国民政系统的& ...

  • 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第16卷第3期2009年3月 现代农业科学M 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s Vol.16No.3M ar.2009 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陈 敏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长沙410205; 岳阳工业技术学院, 湖南岳阳414100) 摘要:农村留守老人存在诸多的生活问 ...

  • 论家庭幸福发展
  • [摘 要]家庭关系健康和谐直接决定着家庭幸福程度,也体现着社会文明程度.幸福家庭大致具备夫妻恩爱.亲人团结.结构健全.身心健康等元素.建设幸福家庭,政府需要千方百计地让痛苦的家庭得到关怀,让困难的家庭得到扶助,让需要的家庭得到服务,让健康的家庭得到发展,让所有的家庭得到保障.通过家庭的幸福发展,可以 ...

  • 中国十大慈善机构
  • 中国十大慈善机构 中国不乏富人,也不乏可以广施善行的慈善机构,原本应该有密切联系的两者在现实中似乎显得有些淡漠.我们真实记录了在中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十大慈善机构的相关状况,呼吁人们,特别那些富裕的人群来关注并支持中国的慈善事业-- 中华慈善总会 作为中国规模较大.业绩较好的公益组织机构之一.自199 ...

  • 中国老年人护理现状分析与建议
  • 摘要:中国老龄化问题已成为我国第一大社会难题,为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中国应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发展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长期护理保险.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老年人护理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老年护理服务市场的潜在需求.进而从养老机构.社区服务及保险公司三方面提出建议,并提出了长期护理保险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特殊发展模 ...

  • 2015国家发展
  • 生鲜o2o 生鲜电商发展的五个可行方向 2015年03月12日 15:07来源: 采编:东方财富网 字体:大中小|共389人参与讨论|用手机讨论 近年来,生鲜电商一直被誉为"电商发展的最后一片蓝海",众多资本纷纷进入生鲜电商行业,或是投资生鲜电商项目,或是关注冷链物流配送,而生鲜 ...

  • 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 北京‚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科学发展普惠市民 我们的北京,正迈着坚实稳健的步伐,跨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第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为北京描绘了新的蓝图. 拿到规划,本报记者边读边采访了规划起草人,采访了市发改委等有关委办局,对‚十二 ...

  • 民政服务工作要点4篇
  • 第一篇 2014年全市老龄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围绕市七届三次党代会.七届四次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创新思路.健全机制.狠抓落实,巩固基层老龄工作,营造浓厚的敬老爱老氛围,推进老龄事业发展,努力提升老年 ...

  • 关于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 关于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积极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老龄人口健康服务能力,满足"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基本需求,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工作进展及成效 (一)探索医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