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对治理现代化的作用

我要评论

2016年03月02日 09:54:38

来源:

法制日报

我有话要说(1人参与)评论0

打印

字大

字小

国家治理现代化本质上就是国家治理法治化。而法治并不是一般的规则之治,它是宪法之治,因而法治状态的最高表现就是宪法至上,因此以宪法为基础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与此同时,宪法对治理现代化也具有核心作用。首先,宪法能够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价值引领。

第二,宪法能为国家治理体系提供制度依据。治理体系本身就是制度体系。而宪法全面规定了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基本制度。这些制度构成国家治理体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制度形式和制度载体。另外,国家的具体制度、具体机制,也要以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为框架、为指导、为依据。因此,是宪法统领治理体系,并且使具体的国家制度协调运转。

第三,国家治理能力本质上是制度执行能力,宪法能够为国家治理能力提供合法性渊源和有效性支撑。所以,宪法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宪法既具有基础性、核心性地位。

尽管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国家治理法治化,但是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并不等于国家治理的西方化。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国的国家治理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了非常全面而明确的确认。因此,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为基础,并且凸显国家治理的中国特色。

具体表现在:

第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为基础,凸显我国国家治理的经济特色。我国宪法规定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我国国家治理的经济特色就集中表现在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越性的有机结合,并因此而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为基础,凸显我国国家治理的政治特色。我国宪法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这些制度都统一于党的领导,服务于人民当家作主的目的,落实于依法治国的实践。

第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为基础,凸显我国国家治理的文化特色。我国宪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度耦合,具有优秀的文化基因和独特的文化标识。我国国家治理的文化特色就是要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用共同的价值信念和理想目标凝聚社会力量,提升广大民众的归属感和向心力。

第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为基础,凸显我国国家治理的社会与生态特色。国家治理的社会特色,就是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国家治理中的生态特色,就是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在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首先要落实宪法价值,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方向指引。

一是以宪法的民主价值为指引,要求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改变以单一主体式、运动式、命令式为主要特征的管理方式,推动治理方式民主化。

二是以宪法的人权价值为指引,要求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以人为中心,以实现人的自由、人的尊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三是以宪法的自由价值为指引,要求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充分激发市场活力,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给予地方适度的自主权。

四是以宪法的平等价值为指引,要求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处理好治理主体间的相互关系。五是以宪法的秩序价值为指引,要求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其次要完善宪法制度,为国家治理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在市场治理领域,需要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二是在政府治理领域,需要通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机构,构建整体型、协作型政府治理机制。

三是在社会治理领域,需要通过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第三要培养宪法思维,有效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由于国家治理能力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核心,因此,中国共产党树立宪法思维,运用宪法思维执政,就成为国家治理能力整体提升的关键环节。

总之,宪法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毫无疑问是基础、是核心。然而,到底应该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来,的确有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研究,特别是在体制和机制创新方面需要我们大力探索。

(作者周叶中 武汉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纠错】

[责任编辑:

刘强

]

我要评论

2016年03月02日 09:54:38

来源:

法制日报

我有话要说(1人参与)评论0

打印

字大

字小

国家治理现代化本质上就是国家治理法治化。而法治并不是一般的规则之治,它是宪法之治,因而法治状态的最高表现就是宪法至上,因此以宪法为基础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与此同时,宪法对治理现代化也具有核心作用。首先,宪法能够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价值引领。

第二,宪法能为国家治理体系提供制度依据。治理体系本身就是制度体系。而宪法全面规定了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基本制度。这些制度构成国家治理体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制度形式和制度载体。另外,国家的具体制度、具体机制,也要以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为框架、为指导、为依据。因此,是宪法统领治理体系,并且使具体的国家制度协调运转。

第三,国家治理能力本质上是制度执行能力,宪法能够为国家治理能力提供合法性渊源和有效性支撑。所以,宪法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宪法既具有基础性、核心性地位。

尽管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国家治理法治化,但是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并不等于国家治理的西方化。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国的国家治理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了非常全面而明确的确认。因此,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为基础,并且凸显国家治理的中国特色。

具体表现在:

第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为基础,凸显我国国家治理的经济特色。我国宪法规定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我国国家治理的经济特色就集中表现在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越性的有机结合,并因此而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为基础,凸显我国国家治理的政治特色。我国宪法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这些制度都统一于党的领导,服务于人民当家作主的目的,落实于依法治国的实践。

第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为基础,凸显我国国家治理的文化特色。我国宪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度耦合,具有优秀的文化基因和独特的文化标识。我国国家治理的文化特色就是要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用共同的价值信念和理想目标凝聚社会力量,提升广大民众的归属感和向心力。

第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为基础,凸显我国国家治理的社会与生态特色。国家治理的社会特色,就是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国家治理中的生态特色,就是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在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首先要落实宪法价值,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方向指引。

一是以宪法的民主价值为指引,要求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改变以单一主体式、运动式、命令式为主要特征的管理方式,推动治理方式民主化。

二是以宪法的人权价值为指引,要求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以人为中心,以实现人的自由、人的尊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三是以宪法的自由价值为指引,要求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充分激发市场活力,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给予地方适度的自主权。

四是以宪法的平等价值为指引,要求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处理好治理主体间的相互关系。五是以宪法的秩序价值为指引,要求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其次要完善宪法制度,为国家治理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在市场治理领域,需要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二是在政府治理领域,需要通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机构,构建整体型、协作型政府治理机制。

三是在社会治理领域,需要通过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第三要培养宪法思维,有效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由于国家治理能力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核心,因此,中国共产党树立宪法思维,运用宪法思维执政,就成为国家治理能力整体提升的关键环节。

总之,宪法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毫无疑问是基础、是核心。然而,到底应该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来,的确有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研究,特别是在体制和机制创新方面需要我们大力探索。

(作者周叶中 武汉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纠错】

[责任编辑:

刘强

]


相关内容

  • 加快法治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加快法治建设 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课题主持人DOI:10.14111/j.cnki.zgfx.2014.06.003应松年* 内容提要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加快法治建设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内部结构及 ...

  • [命题热点]加强宪法监督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
  • 考点连接:宪法监督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加强宪法实施"作为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首要任务,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党 ...

  • 十八大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 理论知识考试应知必会 1000 题 十八大精神及三中.四中全会 (共 200 题) 一.单选题(70 题) 1.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 战略高度,紧紧围绕(A)在全党作出的战略抉择,在完善 和发 ...

  • 八二宪法修改原因分析
  • 论文关键词:宪法修改 认识论 法治政策 论文摘要:八二宪法自颁布实施二十多年 来,历经四次修改逐步完善.本文指出其修改原因有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我国宪法修改 的哲学依据: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动是宪法修改的现实基础:建设法治国家是宪法修改 的直接动因:党的政策调整是宪法修改的催化剂. 我国的现行宪 ...

  • 四依法治国
  • 2014年度干部基础理论知识考试试题(四) (依法治国) 一.单选题(63题) 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 )在全党作出的战略抉择,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 ...

  • 四中全会[决定]的说明
  • 习近平关于四中全会<决定>的说明 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我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起草情况向全会作说明. 一.关于全会决定起草背景和过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即着手研究和考虑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 ...

  •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来源:中国法学会 作者:佚名 日期:2014年11月03日 浏览:357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 ...

  • 2015十八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仅适用于2015年度)-考试题集
  • 2015十八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仅适用于2015年度) 一.单选题 1. 按照党的四中全会决定的界定,社会主义法治是一个宏大的系统,要达到它的运行目的,有条不紊的发挥法治功能,一定要建立一系列有力的.到位的( ).[3分] A. 管理体系 B. 保障体系 C. 运营体系 2.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 ...

  • 依法治国方略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 依法治国方略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2014-10-31 09:19 | 求是网 |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收藏 | 扫描到手机 | 分享 缩小放大 作者:王利明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任务.中国共产党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