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进入“十一五”期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研究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了广西县域经济问题,认为发展特色产业是推进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广西在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中,市辖区只有13个,县级市、县、自治县有75个,县域单位占85.23%。县域土地面积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84%以上,县域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79.36%。虽然广西地区县域经济规模较小,但其在广西地区的地位很特殊,作用非常重要。目前,全区纳入县域经济统计范畴的75个县市大致可以分为工业主导型、服务业主导型、农业主导型、林业主导型、渔业主导型五个类型。工业主导型县市以工业为该类县市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高达50%以上。服务业主导型的县市集中在边境地区,主要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突出的物流、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比重高达50%以上。农业主导型县市以农业生产为主,农村人口占较大比重,代表着县域经济传统意义上的主体。林业主导型县市以林业生产为主导。鱼类主导型是以鱼类生产为收入主要来源的县市。属于后两类的县市数量不多。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给广西带来了新的机遇,赋予了广西县域经济新的生命力。从而广西县域经济发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一是县域经济对自治区经济的贡献率较大。2009年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显示,广西自治区列入县域经济统计范围的75个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51.72亿元,占全区GDP总量的50.02%;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57.18亿元,占全区地方财政收入的26.79%。二是广西县域经济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广西县域经济已由原来的“一、二、三”的传统产业结构转变为“二、一、三”的工业化初级阶段格局。第二产业占到了最大比重,第一产业其后,而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则低于第一产业。

   二、广西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广西县域经济虽然在近年来获得了较快较大的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不得不说广西县域经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 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很弱

   2009年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显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广西无一县(市)入围,说明广西各县(市)综合竞争力很弱。2009年广西县域平均GDP为47.83亿元,相当于2009年全国各省市

县域经济平均水平的63.6%,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县域平均财政收入1亿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下降

   2009年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数为919,比1998年呈下降趋势。2009年广西的西部百强县数量下降比较多,从2001年的19个减少到2009年的9个。

   (三)发展不平衡

   广西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居前10位的县市GDP综和为804.11亿元,占县域经济总量的25.4%,是经济总量居后十位的县(市)GDP综和的10倍。财政收入居前10位的县(市)总和为56.83亿元,占县域财政收入的26.3%,是财政收入居后10位的县(市)总和的9倍。

  (四)产业结构层次仍然偏低

   从2009年广西县域三次产业结构来看,虽然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第二产业超过了第一产业,但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较大。由于广西75个县(市)中,一半的县(市)的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低于30%(含30%),工业对第三产业的发展没能起到很大的拉动作用,所以第三产业仍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广西县域经济处于初级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层次较低。

   (五)融资难

   县域经济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支持;另一种是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由于我国金融体制的不完善和地方财政投入力度不足,导致县域经济融资难。一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国有金融机构对支持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有限。二是现有的金融政策和产品对县域经济的推力不足。三是现有的金融服务、产品种类及运作方式无法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农业发展银行至今没有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受中央高度重视的战略性产业化组织开设具有专门的金融产品,金融政策严重滞后于行政政策。

   三、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对策

   (一)发展特色产业,增强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只有发展特色经济,才能增强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发展特色经济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最优路径选择。促进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关键在于形成自己的特色经济和特色产业。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说,广西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很弱,因而广西必须依托本地资源,如旅游业、矿产、农产品、森林、水等,整合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突出特色,培育突出广西地方优势的特色产业。

   (二)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县域农业发展

   广西县域经济中第一产业仍占较大比重,农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由于广西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业生产起伏不定,再加上第二产业尤其是县域工业落后,工业化水平低是导致广

西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因素。要推进县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首先稳定农业,保证农业稳定健康发展,然后才能加快工业化进程,拉长工业这条短腿。这就需要我们彻底改变广西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县域农业发展。要加大力度培育龙头企业,着力抓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把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三)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据统计,广西现有过剩劳动力841.59万人(占总人口的1∕6),加上每年新增50万人,成了广西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实践证明,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刺激消费,对拉动县域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转移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应注意以几点:一是加强县(市)两级政府对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引导和管理,为农民就业和再就业培训、权益的保护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二是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三是依托广西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强化农民劳动技能的培训。

   (四)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工业

  广西是农业主导型经济,农业是县域经济的基础。但是,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三次产业结构演进实践都表明,工业化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过程,只有当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极大比重后才能为带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基础,促成产业结构的进一步高级化。广西大部分县(市)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大力发展工业对广西来讲极为重要。因此我们要改变靠农业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以工业化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县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五)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1.金融机构应因地制宜地支持特色产业

   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而且各地区的资源、产业和企业也各具特色。因此,金融机构必须根据国家政策,加强对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等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明确本地区的特色产业、特色产品、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因地制宜地支持具有特色的产业。

   2.加大财政对县域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长期以来,由于受财政体制的影响,广西财政对县及县以下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公共品供给短缺。特别是1994年分税制以来,由于财权和事权的不对称,造成县(市)级财政出现困难,农村基础设施投入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目前,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加大财政对县域基础设施,如水利工程、公路、供水、供电、通讯等的投入。

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进入“十一五”期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研究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了广西县域经济问题,认为发展特色产业是推进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广西在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中,市辖区只有13个,县级市、县、自治县有75个,县域单位占85.23%。县域土地面积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84%以上,县域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79.36%。虽然广西地区县域经济规模较小,但其在广西地区的地位很特殊,作用非常重要。目前,全区纳入县域经济统计范畴的75个县市大致可以分为工业主导型、服务业主导型、农业主导型、林业主导型、渔业主导型五个类型。工业主导型县市以工业为该类县市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高达50%以上。服务业主导型的县市集中在边境地区,主要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突出的物流、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比重高达50%以上。农业主导型县市以农业生产为主,农村人口占较大比重,代表着县域经济传统意义上的主体。林业主导型县市以林业生产为主导。鱼类主导型是以鱼类生产为收入主要来源的县市。属于后两类的县市数量不多。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给广西带来了新的机遇,赋予了广西县域经济新的生命力。从而广西县域经济发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一是县域经济对自治区经济的贡献率较大。2009年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显示,广西自治区列入县域经济统计范围的75个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51.72亿元,占全区GDP总量的50.02%;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57.18亿元,占全区地方财政收入的26.79%。二是广西县域经济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广西县域经济已由原来的“一、二、三”的传统产业结构转变为“二、一、三”的工业化初级阶段格局。第二产业占到了最大比重,第一产业其后,而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则低于第一产业。

   二、广西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广西县域经济虽然在近年来获得了较快较大的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不得不说广西县域经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 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很弱

   2009年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显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广西无一县(市)入围,说明广西各县(市)综合竞争力很弱。2009年广西县域平均GDP为47.83亿元,相当于2009年全国各省市

县域经济平均水平的63.6%,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县域平均财政收入1亿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下降

   2009年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数为919,比1998年呈下降趋势。2009年广西的西部百强县数量下降比较多,从2001年的19个减少到2009年的9个。

   (三)发展不平衡

   广西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居前10位的县市GDP综和为804.11亿元,占县域经济总量的25.4%,是经济总量居后十位的县(市)GDP综和的10倍。财政收入居前10位的县(市)总和为56.83亿元,占县域财政收入的26.3%,是财政收入居后10位的县(市)总和的9倍。

  (四)产业结构层次仍然偏低

   从2009年广西县域三次产业结构来看,虽然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第二产业超过了第一产业,但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较大。由于广西75个县(市)中,一半的县(市)的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低于30%(含30%),工业对第三产业的发展没能起到很大的拉动作用,所以第三产业仍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广西县域经济处于初级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层次较低。

   (五)融资难

   县域经济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支持;另一种是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由于我国金融体制的不完善和地方财政投入力度不足,导致县域经济融资难。一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国有金融机构对支持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有限。二是现有的金融政策和产品对县域经济的推力不足。三是现有的金融服务、产品种类及运作方式无法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农业发展银行至今没有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受中央高度重视的战略性产业化组织开设具有专门的金融产品,金融政策严重滞后于行政政策。

   三、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对策

   (一)发展特色产业,增强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只有发展特色经济,才能增强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发展特色经济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最优路径选择。促进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关键在于形成自己的特色经济和特色产业。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说,广西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很弱,因而广西必须依托本地资源,如旅游业、矿产、农产品、森林、水等,整合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突出特色,培育突出广西地方优势的特色产业。

   (二)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县域农业发展

   广西县域经济中第一产业仍占较大比重,农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由于广西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业生产起伏不定,再加上第二产业尤其是县域工业落后,工业化水平低是导致广

西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因素。要推进县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首先稳定农业,保证农业稳定健康发展,然后才能加快工业化进程,拉长工业这条短腿。这就需要我们彻底改变广西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县域农业发展。要加大力度培育龙头企业,着力抓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把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三)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据统计,广西现有过剩劳动力841.59万人(占总人口的1∕6),加上每年新增50万人,成了广西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实践证明,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刺激消费,对拉动县域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转移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应注意以几点:一是加强县(市)两级政府对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引导和管理,为农民就业和再就业培训、权益的保护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二是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三是依托广西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强化农民劳动技能的培训。

   (四)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工业

  广西是农业主导型经济,农业是县域经济的基础。但是,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三次产业结构演进实践都表明,工业化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过程,只有当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极大比重后才能为带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基础,促成产业结构的进一步高级化。广西大部分县(市)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大力发展工业对广西来讲极为重要。因此我们要改变靠农业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以工业化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县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五)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1.金融机构应因地制宜地支持特色产业

   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而且各地区的资源、产业和企业也各具特色。因此,金融机构必须根据国家政策,加强对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等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明确本地区的特色产业、特色产品、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因地制宜地支持具有特色的产业。

   2.加大财政对县域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长期以来,由于受财政体制的影响,广西财政对县及县以下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公共品供给短缺。特别是1994年分税制以来,由于财权和事权的不对称,造成县(市)级财政出现困难,农村基础设施投入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目前,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加大财政对县域基础设施,如水利工程、公路、供水、供电、通讯等的投入。


相关内容

  • 中国农村电商行业调研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

  • 在县域经济发展暨招商引资的讲话
  • 同志们: 在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政府最近相继召开了全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以后,县委、政府今天召开这样一个规模大、规格高的全县性的大会,目的就是及时贯彻落实全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和分析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情况,部署今年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全面扎实地推进我县经济发展跨入新的发展阶段 ...

  • SRESB2情景下西南地区干旱致灾危险性时空格局预估
  • 摘要: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已经.正在.未来也将继续深刻地影响人类社会.预估未来极端天气事件致灾危险性对于评估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系统的潜在风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PRECIS模式模拟的气候情景数据,综合考虑降水和蒸发两个因素,选取地表湿润指数为指标,对SRES B2情景下未来(2011- ...

  • 县域城市首位度及其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分析
  • 城镇化研究UrbanizationUrrbaan县域城市首位度及其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分析 孟令勇 韩祥铭 摘要:区域城镇化过程中,城镇体系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依据城市首位度理论对新泰市的城镇体系结构中存在的城市首位度发展不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重点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加快城 ...

  • 实施"工贸强区"发展思路  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 xxxx区辖区面积465平方公里,辖8镇1个街道办事处,共有104个村(社区),人口56万.近年来,我区毫不动摇地坚持"工贸强区"发展思路,立足城市中心区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实施"三大策略",推进"六个共识",推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2004 ...

  • 国家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研究
  • DOI:10.13198/j.res.2008.04.59.wanbt.015 第21卷 第4期 环 境 科 学 研 究ResearchofEnvironmentalSciences Vol.21,No.4,2008 国家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研究 万本太,吴 军,徐海根 1 2 2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

  • 武鸣县乡土地理调查报告
  • 武鸣县民俗特色旅游考察报告 系(院):资环学院 年级:2010级 专业:地理科学 姓名:苏椿雁 学号:1014010133 一.概述 武鸣县是广西首府南宁市直辖县,区位优越,物产丰饶,山水秀丽,使武鸣的经济发展得天独厚,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较发达的县份之一.县域总面积3366平方千米,64. ...

  • 县域经济问题研究综述
  • 县域经济问题研究综述 摘要: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目前,国内的专家学者就县域经济评价体系的建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当前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对比以及现阶段存在问题等各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建立相关科学理论及实践模式. 关键词:县域经济.评价体系.发展状 ...

  • 海南金融2011年第2期摘要
  • 海南金融2011年第2期摘要 改革创新 以特区精神引领海南金融创新的构想 肖 毅,冯学敏,占云生 作者简介:肖 毅(1964-),男,江西新建人,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 行海口中心支行: 冯学敏(1950-),男,海南文昌人,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 海口中心支行: 占云生(1977-),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