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拉伸长值计算

钢绞线预应力张拉伸长值、锚塞回缩量量测方法的探讨

徐致松

摘要:钢绞线预应力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已普遍使用,作为质量双控

指标的钢绞线张拉伸长值及锚固张拉力的计算,相应规范均已有明确规定,

但对在预应力张拉实际施工中的具体量测,各家说法与作法都存在较大差

异,本文就此问题根据笔者施工的实践予以介绍,供广大从事钢绞线预应

力张拉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伸长值;锚塞回缩量;量测

1 引言

以钢绞线作为桥梁工程、路基高边坡抗滑加固等工程施加预应力的载体,

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材料和工艺。对钢绞线张拉预应力施加、锚固的方法和张拉

力、钢绞线伸长量的理论计算,在相应的规范中都已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

操作中对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张拉的伸长值、钢绞线锚固时锚具锚塞回缩量的量

测,各家说法及做法均存在差异,这对预应力张拉质量控制的双控指标(即钢

绞线张拉力与实测伸长值)的计算和评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就多年预应力张拉实践,尝试提出如下实际作法和技术见解(以后张法为

主),为广大钢绞线预应力张拉工作者提供参考。

2 钢绞线张拉伸长值确定

2.1钢绞线张拉伸长值计算

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施工设计控制张拉力,是指预应力张拉完成后钢绞线在

锚夹具前的拉力。因此,在钢绞线预应力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时,应以钢绞线

两头锚固点之间的距离作为钢绞线的计算长度,但在预应力张拉时钢绞线的控

制张拉力是在千斤顶工具锚处控制的,故为控制和计算方便,一般以钢绞线两

头锚固点之间的距离,再加上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的工作长度,作为钢绞线

预应力张拉理论伸长量的计算长度。

在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时, 钢绞线的外露部分,大部分被锚具和千斤顶所包

裹,钢绞线的张拉伸长量无法在钢绞线上直接测量,故只能用测量张拉千斤顶

的活塞行程,计算钢绞线的张拉伸长值,但同时还应减掉钢绞线张拉全过程的

锚塞回缩量。(参阅《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一般计算式为:

ΔL=ΔL 1+ΔL 2-b-c ⑴

式中:

ΔL 1:为从初始拉力(桥梁施工规范规定一般为设计控制张拉力的10%~25%)

至张拉设计控制拉力间的千斤顶活塞的张拉行程;

ΔL 2:为初始拉力时的推算伸长值(按规范规定推算求得);

b:工具锚锚塞回缩量;

c:工作锚锚塞回缩量。

2.2 在钢绞线预应力先张法施工中,也有在每分级张拉一次,卸掉千斤顶

前后,直接丈量钢绞线外露长度,以钢绞线每级张拉前后外露长度的差或以张

拉活动横梁的张拉前后位移量的差值,求算钢绞线张拉伸长量,此法较为直观,

但只适用于以每分级张拉一次,卸掉一次千斤顶的张拉方法或设置有张拉活动

横梁同时张拉多根预应力筋的方法。先张法为方便施工,一般采取单根一端固

定另一端张拉的方法,故计算钢绞线张拉伸长量时,还应考虑减掉固定端锚具

夹片的回缩量。每级张拉前后量测固定端锚具夹片的外露长度或固定端钢绞线

的外露长度的差值即为固定端锚塞回缩量。不论使用活动横梁同时张拉多根预

应力筋还是单根一端张拉,均应在预先调整初应力(设计控制拉力的10~25%)

后的各级张拉完毕后,再量测计算固定端锚塞回缩量。使用活动横梁张拉时,

可用各根的平均值计算。

3 钢绞线预应力张拉锚塞回缩量的量测:钢绞线预应力张拉锚塞回缩量在

两个部位出现:即产生在张拉千斤顶使用的“工具锚”,和参与钢绞线预应力工

作,将钢绞线锚固在混凝土中的“工作锚”部位。有的文献和产品说明书介绍

了锚具的变形造成预应力钢筋的回缩值的参数,只可作为对锚具验收和施工控

制的参考依据,具体计算还应以实测为准。

3.1 工具锚锚塞回缩量的量测:在钢绞线开始张拉,当千斤顶张拉力,达

到钢绞线张拉至初始拉力(设计控制拉力的10~25%),已把松弛的预应力钢绞

线拉紧,此时应将千斤顶充分固定,精确量取从千斤顶工具锚锚杯外露端面至

钢绞线外露端头的长度b 1,当千斤顶张拉力,达到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设计控制

拉力时,再量取从千斤顶工具锚锚杯外露端面至钢绞线外露端头的长度b 2,工

具锚锚塞回缩量b= b1- b2。当预应力钢绞线由很多单根组成时应每根量测,取

其平均值进行计算,最少不得少于三根。此回缩的出现仅对张拉伸长值的计算

有影响,对张拉力量测没有影响。

3.2 工作锚锚塞回缩量的量测:目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施工以使用YCW 型

液压千斤顶为主,该千斤顶与工作锚接触处,设有一块限制工作锚夹片在张拉

过程位移的限位板,钢绞线在张拉时工作锚夹片跟随钢绞线的拉伸,向后移动

至限位板凹槽的底部,对钢绞线失去约束,当千斤顶将钢绞线张拉至设计控制

张拉力,在回油放松钢绞线的瞬时,钢绞线弹性收缩,工作锚夹片跟随收缩向

锚环孔内位移,随即将钢绞线锚固,这就是工作锚锚塞回缩的全过程。工作锚

锚塞回缩位移后,将引起钢绞线张拉力的减小,减小量及补偿方法见后述。张

拉完毕卸掉千斤顶后,在工作锚处测量工作锚夹片在锚杯处的外露长度C 2,当

预应力钢绞线由很多单根组成时应每根量测,取其平均值,一般至少测量三处,

千斤顶限位板凹槽深度已知为C 1,则工作锚锚塞回缩量C= C1- C2。工作锚锚塞

回缩量除与锚具硬度等有关外,还与钢绞线直径有关,工作锚回缩量大小与钢

绞线直径大小成反比。

4 工作锚锚塞回缩量对设计控制张拉力的影响

4.1 根据锚夹具夹片的回缩过程分析,工作锚对张拉伸长量及张拉力均有

影响。对张拉力的减小影响值可按下式计算:

ΔP= P/ΔL ×C ⑵

式中:ΔL :理论计算伸长值;P :为设计控制张拉力;C :工作锚回缩量。

4.2 关于C 值的取值,应分为两个阶段考虑,在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施工时,

为保证质量必须先进行张拉工艺试验,张拉工艺试验一般取一个构件或2~3个

张拉束,进行试验。张拉工艺试验完成后,方可大面积施工,在张拉工艺试验

阶段,由于对该批锚具性能不了解,计算补偿张拉力时C 值只能按经验公式估

算,经验公式如下:

C=h×0.65×a

式中:h :限位板凹槽深度;

a :与钢绞线直径有关的系数。

当Φj =15.24mm取1.0;当Φj =12.7mm取1.2;

待张拉试验完成后,根据实测的C 值,计算补偿张拉力,以供大面积施工

使用。

4.3 为减少工作锚回缩对预应力造成的损失及保证张拉力能满足设计要

求,应按如下程序操作,予以补偿:

① 当实施两端张拉时,当两端达到设计控制张拉力时,应按一端先锚固,

再将另一端补张拉力后锚固的方法操作。因为当A 端锚固时由于工作锚夹片的

回缩,致使B 端油压下降,张拉力减少,不满足设计控制张拉力要求,故应在B

端补张拉后再锚固。同理B 端补张拉锚固时,由于工作锚夹片回缩仍会造成张

拉力的损失,为保证满足设计控制张拉力要求,其修正后的设计控制张拉力(即

设计控制张拉力加补张拉力)P K 应按下式计算,注意不能将此与超张拉混淆,此

值属于对预应力张拉时,由工作锚产生的预应力损失的补偿。

PK =P+ΔP ⑶

式中:P :为设计控制张拉力;

ΔP :工作锚回缩对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力(补偿张拉力);

②当实施一端张拉时,同理应将控制张拉力P K 按上式计算。

5 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的工作长度:在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施工中,目前

常用的千斤顶的工作锚位置分前夹式和后夹式,张拉时钢绞线在千斤顶中的工

作长度,前夹式较短,如YDC 型前夹式千斤顶约为98mm ,对张拉伸长量影响较

小,可忽略不计,但如YCW 型后夹式千斤顶则可长达470mm 多,故钢绞线在千

斤顶中的工作长度对张拉伸长量的影响就不容忽视。

5.1 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的工作长度的确定: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的

工作长度,一般是指在张拉千斤顶装入钢绞线后,从工具锚锚杯中心至预应力

混凝土工作锚锚杯中心的距离,注意丈量时应将千斤顶安装好,装入钢绞线,

基本打紧锚塞,启动油泵,开始加油,在千斤顶活塞启动,即油压表指针闪动

的瞬间即刻关闭加油阀,此时丈量工具锚锚杯中心至预应力混凝土工作锚锚杯

中心的距离,即可确定为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的工作长度。有人直接丈量千

斤顶的身长,作为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的工作长度,笔者认为是错误的,因

为一般千斤顶开启加油阀后活塞都是在活塞伸出千斤顶体外一段距离后才开始

受力,且千斤顶在一般状态下活塞都是伸出千斤顶体外有一段距离的。

5.2 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的工作长度在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伸长值计算中

的应用:一般在预应力张拉时,原始记录中的伸长值,都是按千斤顶活塞的行

程距离记录的,按此计算的钢绞线实测伸长值,是预应力混凝土中工作锚之前

的钢绞线伸长值加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工作长度的伸长值之和,不是钢绞线

纯在混凝土中工作长度的张拉伸长值,故在计算钢绞线张拉伸长值及张拉伸长

率误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⑴、计算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值时,若预应力钢绞线的计算长度已包括

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的工作长度,就可直接用此计算的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

长值与按原始记录中数据计算的实测伸长值比较,来计算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伸

长率误差。这是施工中常用的方法。

⑵、计算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值时,若预应力钢绞线的计算长度不包括

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工作长度,在按原始记录中数据计算出实测伸长值后,

还应减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工作长度的伸长值,然后才能按此伸长值与预应

力钢绞线理论伸长值比较,去计算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伸长率误差。

⑶、⑴与⑵是一次性张拉(既千斤顶一次安装分级张拉至设计控制张拉力

锚固,分段读数、记录)计算方法的注意事项,但在有些情况下因为千斤顶活

塞行程不足,或设计有要求,为保持同一个水平线的几个预应力孔的钢绞线的

受力平衡,一束(根)钢绞线要分多次实施张拉。分多次实施张拉,就是每张

拉一级(1~2个行程) ,即锁定钢绞线的锚杯锚塞(亦称临时锚固),张拉千斤顶

油压表回零、卸下或原位重新安装开始张拉,即为一次。先张法此种情况较多。

这种张拉法计算实测伸长值时,是用原始记录中各次千斤顶活塞行程的距离,

先计算出各次张拉伸长量,然后将各次张拉伸长量累加(初始拉力的伸长值是

按规范规定推算而得)而得实测伸长值。但计算各次张拉伸长量时,都包括了

一个与该张拉级的张拉力相应的,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工作长度的的伸长值

(该值计算见计算实例),所以在按⑴法计算时, 应在按各次张拉伸长量累加(初

始拉力的伸长值是按规范规定推算而得)而得的实测伸长值中,减掉不包括最

后一级的其余所有各级在张拉千斤顶中工作长度的伸长值;在按⑵法计算时, 应

在按各次张拉伸长量累加(初始拉力的伸长值是按规范规定推算而得)而得的

实测伸长值中,减掉所有各级的在张拉千斤顶中工作长度的伸长值。

6 6 计算实例:

6.1有一按先张法实施单根预应力张拉的预制桥梁梁板的张拉台座,钢绞线

直径为Φj 12.70mm 、公称面积A y =98.71mm2、标准强度1860Mpa 、实测弹性模量

E g =2.00×105,设计张拉力为P=137.7KN,理论计算总伸长值506.80mm(钢绞线

计算长度为72660mm ,包括一个在张拉千斤顶中的工作长度), 拟按设计张拉力

15%、30%、60%、80%、100%的控制力分五次单端施作张拉,钢绞线在张拉千斤

顶中的工作长度为600mm 。

6.1.1 计算实测结果:(表2)

钢绞线预应力张拉原始记录(油表读数及张拉力略) 表2

测总伸长值=538+174

-95* 实2-4=518 计算张拉伸长率误差%=2.2 符合规范要求合格

张拉伸长率误差(%)=(实测总伸长值-理论计算总伸长值)/理论计算

总伸长值×100

6.1.2固定端锚具回缩对锚固张拉力的影响,除最后一级的张拉力外,其他

各级固定端锚具回缩的张拉力损失,因对钢绞线的锚固力无影响,可不予考虑,

故只对最后一级的张拉力由工作锚回缩造成的张拉力损失,进行考虑,计算如

下:

P K =P+ΔP=137.7+1.086=138.786

式中:ΔP=P 137. 7×C=×4=1.086 L 506. 80

由于钢绞线较长,计算出的补偿张拉力,仅占设计控制张拉力的0.79%,按

要求精度考虑,亦可忽略不计,但在一般构件预应力钢绞线不长时,该补偿拉

力就占设计控制张拉力的比例较大,就不容忽略了。

6.2某桥梁25m 后张法预应力T 型预制梁,钢绞线及张拉伸长值计算见下表

一:

预应力筋张拉理论伸长值计算结果汇总表 表一

该预制梁的断面形式及孔位示意如左图,澳里大桥T 梁预应力张拉记录见

表二,现就表二对计算方法说明如下:

1、该预制梁在预应力张拉时,对钢绞线伸长值的量测,是

以量测张拉千斤顶活塞受力时的位移量计算的。

2、N1、N2、N4实测计算伸长量=F-2*B+C-I

3、为保持N3、N4张拉力对预制梁的平衡,要求先对N3孔只施加张拉力

至设计控制张拉力的50%,卸下张拉千斤顶,移至N4号孔进行张拉,直至N4号

孔张拉完成。再返回N3号孔,从50%的设计控制张拉力张拉至100%的设计控

制张拉力完成预应力张拉的全过程。①③为第二次张拉时0~50%的伸长量,注

意在第二次将千斤顶安装后,当开动千斤顶张拉力在0~50%的设计控制张拉力

时预应力梁内的钢绞线, 是没有受力的, 而是工作锚以外及千斤顶内的钢绞线在

承受张拉力, 故千斤顶的活塞已经移动,②④为第二次张拉时50~100%的伸长

量,⑤⑥分别为第一次张拉时在张拉力至10%及50%时千斤顶工具锚后钢绞线的

外露长度,⑦⑧分别为第二次张拉时张拉力至50%及100%时千斤顶工具锚后钢

绞线的外露长度。故N3孔a 端的实测计算伸长量

端的实测计算伸长量=58-2*20+30+70-18-1.5-2+(7-3.5)。b

=69-2*27+38+68-22-1.5-2+(7-2.5)。

4、误差=(K-L )/ L*100。

5、预应力梁锚孔处工具锚的回缩,应为:锚垫板凹槽深度-锚固后工作锚

锚塞的外露长度。

澳里大桥T 梁预应力张拉记录(1片梁)表二

9

10

7 结语

经施工实践对按该方法施工的桥梁梁板大量钢绞线预应力张拉伸长值、锚塞回缩量量测、计算结果分析,均符合JTJ071-9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预应力筋的加工及张拉的各项指标要求;张拉完成时的上拱度量测结果均与设计计算结果相符。因此,证明该量测方法是符合设计与施工规范要求和可行的。可用于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的计算、量测。

参考文献:

⑴公路桥涵设计手册《预应力技术及材料设备》刘效尧 朱新实主编 王建瑶主审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

⑵JTJ023-8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⑶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⑷交通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1999年版)

11

钢绞线预应力张拉伸长值、锚塞回缩量量测方法的探讨

徐致松

摘要:钢绞线预应力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已普遍使用,作为质量双控

指标的钢绞线张拉伸长值及锚固张拉力的计算,相应规范均已有明确规定,

但对在预应力张拉实际施工中的具体量测,各家说法与作法都存在较大差

异,本文就此问题根据笔者施工的实践予以介绍,供广大从事钢绞线预应

力张拉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伸长值;锚塞回缩量;量测

1 引言

以钢绞线作为桥梁工程、路基高边坡抗滑加固等工程施加预应力的载体,

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材料和工艺。对钢绞线张拉预应力施加、锚固的方法和张拉

力、钢绞线伸长量的理论计算,在相应的规范中都已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

操作中对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张拉的伸长值、钢绞线锚固时锚具锚塞回缩量的量

测,各家说法及做法均存在差异,这对预应力张拉质量控制的双控指标(即钢

绞线张拉力与实测伸长值)的计算和评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就多年预应力张拉实践,尝试提出如下实际作法和技术见解(以后张法为

主),为广大钢绞线预应力张拉工作者提供参考。

2 钢绞线张拉伸长值确定

2.1钢绞线张拉伸长值计算

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施工设计控制张拉力,是指预应力张拉完成后钢绞线在

锚夹具前的拉力。因此,在钢绞线预应力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时,应以钢绞线

两头锚固点之间的距离作为钢绞线的计算长度,但在预应力张拉时钢绞线的控

制张拉力是在千斤顶工具锚处控制的,故为控制和计算方便,一般以钢绞线两

头锚固点之间的距离,再加上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的工作长度,作为钢绞线

预应力张拉理论伸长量的计算长度。

在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时, 钢绞线的外露部分,大部分被锚具和千斤顶所包

裹,钢绞线的张拉伸长量无法在钢绞线上直接测量,故只能用测量张拉千斤顶

的活塞行程,计算钢绞线的张拉伸长值,但同时还应减掉钢绞线张拉全过程的

锚塞回缩量。(参阅《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一般计算式为:

ΔL=ΔL 1+ΔL 2-b-c ⑴

式中:

ΔL 1:为从初始拉力(桥梁施工规范规定一般为设计控制张拉力的10%~25%)

至张拉设计控制拉力间的千斤顶活塞的张拉行程;

ΔL 2:为初始拉力时的推算伸长值(按规范规定推算求得);

b:工具锚锚塞回缩量;

c:工作锚锚塞回缩量。

2.2 在钢绞线预应力先张法施工中,也有在每分级张拉一次,卸掉千斤顶

前后,直接丈量钢绞线外露长度,以钢绞线每级张拉前后外露长度的差或以张

拉活动横梁的张拉前后位移量的差值,求算钢绞线张拉伸长量,此法较为直观,

但只适用于以每分级张拉一次,卸掉一次千斤顶的张拉方法或设置有张拉活动

横梁同时张拉多根预应力筋的方法。先张法为方便施工,一般采取单根一端固

定另一端张拉的方法,故计算钢绞线张拉伸长量时,还应考虑减掉固定端锚具

夹片的回缩量。每级张拉前后量测固定端锚具夹片的外露长度或固定端钢绞线

的外露长度的差值即为固定端锚塞回缩量。不论使用活动横梁同时张拉多根预

应力筋还是单根一端张拉,均应在预先调整初应力(设计控制拉力的10~25%)

后的各级张拉完毕后,再量测计算固定端锚塞回缩量。使用活动横梁张拉时,

可用各根的平均值计算。

3 钢绞线预应力张拉锚塞回缩量的量测:钢绞线预应力张拉锚塞回缩量在

两个部位出现:即产生在张拉千斤顶使用的“工具锚”,和参与钢绞线预应力工

作,将钢绞线锚固在混凝土中的“工作锚”部位。有的文献和产品说明书介绍

了锚具的变形造成预应力钢筋的回缩值的参数,只可作为对锚具验收和施工控

制的参考依据,具体计算还应以实测为准。

3.1 工具锚锚塞回缩量的量测:在钢绞线开始张拉,当千斤顶张拉力,达

到钢绞线张拉至初始拉力(设计控制拉力的10~25%),已把松弛的预应力钢绞

线拉紧,此时应将千斤顶充分固定,精确量取从千斤顶工具锚锚杯外露端面至

钢绞线外露端头的长度b 1,当千斤顶张拉力,达到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设计控制

拉力时,再量取从千斤顶工具锚锚杯外露端面至钢绞线外露端头的长度b 2,工

具锚锚塞回缩量b= b1- b2。当预应力钢绞线由很多单根组成时应每根量测,取

其平均值进行计算,最少不得少于三根。此回缩的出现仅对张拉伸长值的计算

有影响,对张拉力量测没有影响。

3.2 工作锚锚塞回缩量的量测:目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施工以使用YCW 型

液压千斤顶为主,该千斤顶与工作锚接触处,设有一块限制工作锚夹片在张拉

过程位移的限位板,钢绞线在张拉时工作锚夹片跟随钢绞线的拉伸,向后移动

至限位板凹槽的底部,对钢绞线失去约束,当千斤顶将钢绞线张拉至设计控制

张拉力,在回油放松钢绞线的瞬时,钢绞线弹性收缩,工作锚夹片跟随收缩向

锚环孔内位移,随即将钢绞线锚固,这就是工作锚锚塞回缩的全过程。工作锚

锚塞回缩位移后,将引起钢绞线张拉力的减小,减小量及补偿方法见后述。张

拉完毕卸掉千斤顶后,在工作锚处测量工作锚夹片在锚杯处的外露长度C 2,当

预应力钢绞线由很多单根组成时应每根量测,取其平均值,一般至少测量三处,

千斤顶限位板凹槽深度已知为C 1,则工作锚锚塞回缩量C= C1- C2。工作锚锚塞

回缩量除与锚具硬度等有关外,还与钢绞线直径有关,工作锚回缩量大小与钢

绞线直径大小成反比。

4 工作锚锚塞回缩量对设计控制张拉力的影响

4.1 根据锚夹具夹片的回缩过程分析,工作锚对张拉伸长量及张拉力均有

影响。对张拉力的减小影响值可按下式计算:

ΔP= P/ΔL ×C ⑵

式中:ΔL :理论计算伸长值;P :为设计控制张拉力;C :工作锚回缩量。

4.2 关于C 值的取值,应分为两个阶段考虑,在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施工时,

为保证质量必须先进行张拉工艺试验,张拉工艺试验一般取一个构件或2~3个

张拉束,进行试验。张拉工艺试验完成后,方可大面积施工,在张拉工艺试验

阶段,由于对该批锚具性能不了解,计算补偿张拉力时C 值只能按经验公式估

算,经验公式如下:

C=h×0.65×a

式中:h :限位板凹槽深度;

a :与钢绞线直径有关的系数。

当Φj =15.24mm取1.0;当Φj =12.7mm取1.2;

待张拉试验完成后,根据实测的C 值,计算补偿张拉力,以供大面积施工

使用。

4.3 为减少工作锚回缩对预应力造成的损失及保证张拉力能满足设计要

求,应按如下程序操作,予以补偿:

① 当实施两端张拉时,当两端达到设计控制张拉力时,应按一端先锚固,

再将另一端补张拉力后锚固的方法操作。因为当A 端锚固时由于工作锚夹片的

回缩,致使B 端油压下降,张拉力减少,不满足设计控制张拉力要求,故应在B

端补张拉后再锚固。同理B 端补张拉锚固时,由于工作锚夹片回缩仍会造成张

拉力的损失,为保证满足设计控制张拉力要求,其修正后的设计控制张拉力(即

设计控制张拉力加补张拉力)P K 应按下式计算,注意不能将此与超张拉混淆,此

值属于对预应力张拉时,由工作锚产生的预应力损失的补偿。

PK =P+ΔP ⑶

式中:P :为设计控制张拉力;

ΔP :工作锚回缩对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力(补偿张拉力);

②当实施一端张拉时,同理应将控制张拉力P K 按上式计算。

5 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的工作长度:在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施工中,目前

常用的千斤顶的工作锚位置分前夹式和后夹式,张拉时钢绞线在千斤顶中的工

作长度,前夹式较短,如YDC 型前夹式千斤顶约为98mm ,对张拉伸长量影响较

小,可忽略不计,但如YCW 型后夹式千斤顶则可长达470mm 多,故钢绞线在千

斤顶中的工作长度对张拉伸长量的影响就不容忽视。

5.1 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的工作长度的确定: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的

工作长度,一般是指在张拉千斤顶装入钢绞线后,从工具锚锚杯中心至预应力

混凝土工作锚锚杯中心的距离,注意丈量时应将千斤顶安装好,装入钢绞线,

基本打紧锚塞,启动油泵,开始加油,在千斤顶活塞启动,即油压表指针闪动

的瞬间即刻关闭加油阀,此时丈量工具锚锚杯中心至预应力混凝土工作锚锚杯

中心的距离,即可确定为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的工作长度。有人直接丈量千

斤顶的身长,作为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的工作长度,笔者认为是错误的,因

为一般千斤顶开启加油阀后活塞都是在活塞伸出千斤顶体外一段距离后才开始

受力,且千斤顶在一般状态下活塞都是伸出千斤顶体外有一段距离的。

5.2 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的工作长度在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伸长值计算中

的应用:一般在预应力张拉时,原始记录中的伸长值,都是按千斤顶活塞的行

程距离记录的,按此计算的钢绞线实测伸长值,是预应力混凝土中工作锚之前

的钢绞线伸长值加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工作长度的伸长值之和,不是钢绞线

纯在混凝土中工作长度的张拉伸长值,故在计算钢绞线张拉伸长值及张拉伸长

率误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⑴、计算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值时,若预应力钢绞线的计算长度已包括

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的工作长度,就可直接用此计算的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

长值与按原始记录中数据计算的实测伸长值比较,来计算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伸

长率误差。这是施工中常用的方法。

⑵、计算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值时,若预应力钢绞线的计算长度不包括

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工作长度,在按原始记录中数据计算出实测伸长值后,

还应减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工作长度的伸长值,然后才能按此伸长值与预应

力钢绞线理论伸长值比较,去计算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伸长率误差。

⑶、⑴与⑵是一次性张拉(既千斤顶一次安装分级张拉至设计控制张拉力

锚固,分段读数、记录)计算方法的注意事项,但在有些情况下因为千斤顶活

塞行程不足,或设计有要求,为保持同一个水平线的几个预应力孔的钢绞线的

受力平衡,一束(根)钢绞线要分多次实施张拉。分多次实施张拉,就是每张

拉一级(1~2个行程) ,即锁定钢绞线的锚杯锚塞(亦称临时锚固),张拉千斤顶

油压表回零、卸下或原位重新安装开始张拉,即为一次。先张法此种情况较多。

这种张拉法计算实测伸长值时,是用原始记录中各次千斤顶活塞行程的距离,

先计算出各次张拉伸长量,然后将各次张拉伸长量累加(初始拉力的伸长值是

按规范规定推算而得)而得实测伸长值。但计算各次张拉伸长量时,都包括了

一个与该张拉级的张拉力相应的,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工作长度的的伸长值

(该值计算见计算实例),所以在按⑴法计算时, 应在按各次张拉伸长量累加(初

始拉力的伸长值是按规范规定推算而得)而得的实测伸长值中,减掉不包括最

后一级的其余所有各级在张拉千斤顶中工作长度的伸长值;在按⑵法计算时, 应

在按各次张拉伸长量累加(初始拉力的伸长值是按规范规定推算而得)而得的

实测伸长值中,减掉所有各级的在张拉千斤顶中工作长度的伸长值。

6 6 计算实例:

6.1有一按先张法实施单根预应力张拉的预制桥梁梁板的张拉台座,钢绞线

直径为Φj 12.70mm 、公称面积A y =98.71mm2、标准强度1860Mpa 、实测弹性模量

E g =2.00×105,设计张拉力为P=137.7KN,理论计算总伸长值506.80mm(钢绞线

计算长度为72660mm ,包括一个在张拉千斤顶中的工作长度), 拟按设计张拉力

15%、30%、60%、80%、100%的控制力分五次单端施作张拉,钢绞线在张拉千斤

顶中的工作长度为600mm 。

6.1.1 计算实测结果:(表2)

钢绞线预应力张拉原始记录(油表读数及张拉力略) 表2

测总伸长值=538+174

-95* 实2-4=518 计算张拉伸长率误差%=2.2 符合规范要求合格

张拉伸长率误差(%)=(实测总伸长值-理论计算总伸长值)/理论计算

总伸长值×100

6.1.2固定端锚具回缩对锚固张拉力的影响,除最后一级的张拉力外,其他

各级固定端锚具回缩的张拉力损失,因对钢绞线的锚固力无影响,可不予考虑,

故只对最后一级的张拉力由工作锚回缩造成的张拉力损失,进行考虑,计算如

下:

P K =P+ΔP=137.7+1.086=138.786

式中:ΔP=P 137. 7×C=×4=1.086 L 506. 80

由于钢绞线较长,计算出的补偿张拉力,仅占设计控制张拉力的0.79%,按

要求精度考虑,亦可忽略不计,但在一般构件预应力钢绞线不长时,该补偿拉

力就占设计控制张拉力的比例较大,就不容忽略了。

6.2某桥梁25m 后张法预应力T 型预制梁,钢绞线及张拉伸长值计算见下表

一:

预应力筋张拉理论伸长值计算结果汇总表 表一

该预制梁的断面形式及孔位示意如左图,澳里大桥T 梁预应力张拉记录见

表二,现就表二对计算方法说明如下:

1、该预制梁在预应力张拉时,对钢绞线伸长值的量测,是

以量测张拉千斤顶活塞受力时的位移量计算的。

2、N1、N2、N4实测计算伸长量=F-2*B+C-I

3、为保持N3、N4张拉力对预制梁的平衡,要求先对N3孔只施加张拉力

至设计控制张拉力的50%,卸下张拉千斤顶,移至N4号孔进行张拉,直至N4号

孔张拉完成。再返回N3号孔,从50%的设计控制张拉力张拉至100%的设计控

制张拉力完成预应力张拉的全过程。①③为第二次张拉时0~50%的伸长量,注

意在第二次将千斤顶安装后,当开动千斤顶张拉力在0~50%的设计控制张拉力

时预应力梁内的钢绞线, 是没有受力的, 而是工作锚以外及千斤顶内的钢绞线在

承受张拉力, 故千斤顶的活塞已经移动,②④为第二次张拉时50~100%的伸长

量,⑤⑥分别为第一次张拉时在张拉力至10%及50%时千斤顶工具锚后钢绞线的

外露长度,⑦⑧分别为第二次张拉时张拉力至50%及100%时千斤顶工具锚后钢

绞线的外露长度。故N3孔a 端的实测计算伸长量

端的实测计算伸长量=58-2*20+30+70-18-1.5-2+(7-3.5)。b

=69-2*27+38+68-22-1.5-2+(7-2.5)。

4、误差=(K-L )/ L*100。

5、预应力梁锚孔处工具锚的回缩,应为:锚垫板凹槽深度-锚固后工作锚

锚塞的外露长度。

澳里大桥T 梁预应力张拉记录(1片梁)表二

9

10

7 结语

经施工实践对按该方法施工的桥梁梁板大量钢绞线预应力张拉伸长值、锚塞回缩量量测、计算结果分析,均符合JTJ071-9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预应力筋的加工及张拉的各项指标要求;张拉完成时的上拱度量测结果均与设计计算结果相符。因此,证明该量测方法是符合设计与施工规范要求和可行的。可用于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的计算、量测。

参考文献:

⑴公路桥涵设计手册《预应力技术及材料设备》刘效尧 朱新实主编 王建瑶主审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

⑵JTJ023-8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⑶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⑷交通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1999年版)

11


相关内容

  • 汽车原地转向阻力矩计算方法的探讨
  • 第42卷第3期 时代农机 TIME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Vol.42No.3 2015年3月Mar.2015 汽车原地转向阻力矩计算方法的探讨 赵玉霞,张志显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河南新郑 摘 451191) 要:通过对汽车静止转向状态下汽车转向阻力矩的研究分析,介绍了常 ...

  • 挡油盘拉伸及冲孔模具设计
  • 1 前言 近年来,冲压成形工艺有很多新的进展,特别是精密冲裁.精密成形.精密剪切.复合材料成形.超塑性成形.软模成形以及电磁成形等新工艺日新月异,冲压见件的精度日趋精确,生产率也有极大提高,正在把冲压加工提高到高品质的.新的发展水平.前几年的精密冲压主要市是指对平板零件进行精密冲裁,而现在,除了精密 ...

  • 基础实验-塑料拉伸强度的测定-实验讲义
  • 塑料拉伸强度的测定 [实验目的] (1) 掌握塑料拉伸强度的测定方法. (2) 学会由被测试材料的应力 -应变曲线判断材料的类型. [实验原理] 塑料的拉伸性能是塑料力学性能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性能之一.几乎所有的塑料都要考 核拉伸性能的各项指标 , 这些指标的高低很大程度地决定该种塑料的使用场合. ...

  • 圆柱螺旋压缩(拉伸)弹簧的设计计算
  • 圆柱螺旋压缩(拉伸)弹簧的设计计算 (一)几何参数计算 普通圆柱螺旋弹簧的主要几何尺寸有:外径D.中 径D2.内径D1.节距p.螺旋升角α及弹 簧丝直径d.由下图圆柱螺旋弹簧 的几何尺寸参数图可知,它们的关系为: 式中弹簧的螺旋升角α,对圆柱螺旋压缩弹簧一般应在5°-9°范围内选取.弹簧的旋向可以是 ...

  • 非常经典的工程力学实验指导书+题
  • <工程力学> 实验指导书 主编: 2011年11月 目录 实验一 拉伸和压缩实验 ----------------------3 实验二 梁弯曲正应力实验 ---------------------8 实验三 金属材料扭转实验---------------------12 实验一 拉伸和 ...

  • 金属材料静态拉伸试验
  • 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 姓名 实验名称 班级 学号 金属材料静态拉伸试验 使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材料在静拉伸条件下拉伸曲线的测 试,表征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力学性能指标的计算方法.物 理意义及其在工程应用中的应用.掌握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 抗拉强度.延伸率.断面收缩率的测试与计算方法,并了解 ...

  • 用于图像对比度增强的直方图锥形拉伸算法
  • 第30卷%t3口 第161111他,6 文章壤号t 计算机工程 ComputerEngineering looo-3428(2004)16-0153-02 文献标iR码:A 2004年8月 August2004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中圈分类号z 1_P391.4 用于图像对比度增强的直方图锥形.V ...

  •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拉伸损伤
  • 第42卷第1期 2010年2月 Feb. 2010 Jo urnal of Nanjing Univ ersity of Aeronautics &Astronautics 南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学 学 报 V ol. 42N o. 1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拉伸损伤 王新峰1 陈国军2 周 ...

  • 钢筋力学性能检验试题09
  • 钢筋力学性能检验试题 一.判断题: 1.普通热轧带肋钢筋,其金相组织主要是铁素体加珠光体.(√) 2.普通热轧带肋钢筋的牌号是由由HRBF+屈服强度特征值构成.(×) 3.热轧带肋钢筋横肋与钢筋轴线的夹角β不应小于45°,当该夹角不大于70°时,钢筋相对两面上横肋的方向应相反.(√) 4.直径大于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