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说唱艺术

藏族的说唱艺术

藏族人民在还没有自己文字的远古时代,就开始以口头说唱的形式,艺术地反映自己的生活,抒发思想感情,传授生产和生活经验,表现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在藏族地区主要有以下一些民族说唱艺术品种。

1、岭仲,即格萨尔说唱。通过古代岭和霍尔等国的战争,真实地反映了吐蕃王朝崩溃后三四百年间西藏的割据混战局面和当时老百姓水深水热的生活境地。语言上堪称一座藏语语汇的宝库。通篇尽是夹叙夹唱,大量的唱段用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鲁”体民歌形式,并集中了大量的藏族谚语和生动的比喻。

2、仲和仲鲁,包括主要以口头流传为主的民间故事,直接来自佛经的书面故事,格言注释收录的故事,有关西藏政教历史的故事,人物传记以及涉及西藏风物的历史掌故等等。

“仲”是藏族地区对讲故事的称呼,西藏地区讲故事的时候部分会以唱歌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所唱的歌叫“仲鲁”,对说唱故事的艺人则称为“仲巴”。藏族农牧区和城镇的群众,平时非常喜欢聚集在一起听优美的民间说唱。仲巴(说唱人)不仅有专门的说唱艺人,而且还有工匠、农民、牧民、巫师和喇嘛,有捻毛线的老妇,有年迈的长辈,也有年轻的孩子们。现在的“仲和仲鲁”主要包括以口头流传的民间故事,而这些故事大多直接来自于佛经的书面故事、格言注释收录的故事、西藏政教历史的故事、人物传记以及涉及西藏风物的历史掌故,等等事件和传说。

3、古尔鲁,道歌说唱,敦煌文献中就有布德贡杰时期的古尔鲁,证明当时在藏族社会中流行有“古尔鲁”这种说唱艺术。后来佛教传入西藏后,佛教徒们利用“古尔鲁”来宣传佛教教义,致使民间的这一说唱艺术染上了宗教色彩,特别是自从噶举派的喇嘛玛尔巴、米

拉日巴等以来,在噶举派的师徒中古尔鲁广为流传。

4、堆巴和谐巴,即“赞词祝颂”,我们在《巴协》一书中就能看到藏王赤德松赞(815~857年)在桑耶寺建成后开光大典上所作的一段热情洋溢的赞歌。" 谐巴"

在民间也十分流行。

谐巴说唱分单口和群口,除了有一些固定的唱段之外,说唱者一般都能即兴创作。而堆巴也是那个时期形成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形式。祝颂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其所涉及生活面也是极广泛的。堆巴通常是以朗诵说唱形式,用优美流畅的韵文祝其未来兴旺发达、前景美好。

5、“百”,是古代藏族士兵征战和壮威歌。

6、喇嘛玛尼,是在宗教仪式的酬鬼娱神等各类不同的民间艺术土壤中形成的,有自己说唱书目和独特的表演程式。喇嘛玛尼产生于藏戏出现以前,其发展与宗教关系密切,同时在内容和形式上反映出来的宗教色彩也十分浓厚。这种民间说唱艺术既不同于唱民歌, 也更不同于讲故事, 它与角色化的戏剧也不尽相同, 它是一种宗教色彩较浓的说唱艺术, 其表演形式是一个喇嘛或尼姑, 挂起用布绵或丝绢制成的绘有神佛本生和传记连环图像的卷轴画,

即喇

嘛玛尼唐卡, 以固定的许多诵经调子演唱故事内容, 在开头、结尾和说唱句段中间, 不时参插诵嘛呢“六字真言”, 说唱者手持木棍, 指点一个个画面说唱故事内容。实际上在西藏这种说唱形式早在八世纪末便已出现. 相传藏王赤松德赞时, 唐王朝曾派文素、良绣二和尚到西藏讲经布道, 以变相变文俗讲的形式弘扬佛法。当时的变文是变深奥的经文为通俗文, 变文很大的特点是文与图相配合。在讲演时, 以文为主, 图为辅。所谓“变相”就是表现故事的连环组画, 相就是图画的意思。变相与变文的关系类似于现在连环画中文字与图画的关系。转变时, 悬挂变相以配合变文的演唱。所以转变, 实际上是一种以图相辅的说唱表演方式。

说唱喇嘛玛尼的嘛呢娃每到一地首先在自己所穿的红借毯藏服上披上架装, 选好说唱地点, 挂上所要说唱的唐卡画, 在唐卡右角摆上一个白塔, 左角摆上一尊度母像, 在唐卡画前面又摆上供水和供品及酥油灯, 为了召集听众她开始吹响海螺, 而后在慢声细语中不时反复念颂六字真言开始进行她的说唱第一个程序阪依调, 其内容为“为求救离一切久暂苦难, 怀着我意惟有不知之信心、祈请上师三宝, 容受依靠”。

喇嘛玛尼作为西藏最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长期流行于拉萨、日喀则、山南一带。可惜的是,伴随着西藏现代化的进程,悠远的喇嘛玛尼说唱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而喇嘛玛尼的重要支派——拉萨喇嘛玛尼到如今只剩下了一个传承人,就是赤列。

赤列老人为群众讲说喇嘛玛尼说唱艺术

7、折嘎,是指在每逢新年佳节和喜庆盛会之际上门祝福唱赞颂词的民间艺人。他们的社会地位很低,一般都手持五色棍,肩背假面具,怀揣大木碗到全藏各地进行乞讨性的表演。

8、扎年弹唱,扎年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藏族弹拨乐器。扎年有八弦琴、十六弦琴、二十弦琴、六弦琴等种类,其中以六弦琴最为普遍,最为著称,地区之间演唱内容基本相同,但在弹奏风格上各有区别。

9、夏,从藏语字面可理解为“对唱歌谣”,是在新年、婚礼、搬新房庆典和望果节时,至少有两人相向对吟对诵或对唱对歌的一种说唱方式。

10、藏语相声,与西藏历史悠久的说笑话和喜剧丑角表演的传统相融合发展而成的一种新兴曲艺品种。在西藏的舞台上,西藏相声的艺术魅力可见一斑,观众常常会被相声表演艺术着诙谐、幽默、讽刺的语言和极夸张的动作逗得前仰后合。其中《四不像》、《歌舞的海洋》、《文物的呼吸》等作品已成为观众熟知并喜欢的代表作品。

藏族的说唱艺术

藏族人民在还没有自己文字的远古时代,就开始以口头说唱的形式,艺术地反映自己的生活,抒发思想感情,传授生产和生活经验,表现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在藏族地区主要有以下一些民族说唱艺术品种。

1、岭仲,即格萨尔说唱。通过古代岭和霍尔等国的战争,真实地反映了吐蕃王朝崩溃后三四百年间西藏的割据混战局面和当时老百姓水深水热的生活境地。语言上堪称一座藏语语汇的宝库。通篇尽是夹叙夹唱,大量的唱段用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鲁”体民歌形式,并集中了大量的藏族谚语和生动的比喻。

2、仲和仲鲁,包括主要以口头流传为主的民间故事,直接来自佛经的书面故事,格言注释收录的故事,有关西藏政教历史的故事,人物传记以及涉及西藏风物的历史掌故等等。

“仲”是藏族地区对讲故事的称呼,西藏地区讲故事的时候部分会以唱歌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所唱的歌叫“仲鲁”,对说唱故事的艺人则称为“仲巴”。藏族农牧区和城镇的群众,平时非常喜欢聚集在一起听优美的民间说唱。仲巴(说唱人)不仅有专门的说唱艺人,而且还有工匠、农民、牧民、巫师和喇嘛,有捻毛线的老妇,有年迈的长辈,也有年轻的孩子们。现在的“仲和仲鲁”主要包括以口头流传的民间故事,而这些故事大多直接来自于佛经的书面故事、格言注释收录的故事、西藏政教历史的故事、人物传记以及涉及西藏风物的历史掌故,等等事件和传说。

3、古尔鲁,道歌说唱,敦煌文献中就有布德贡杰时期的古尔鲁,证明当时在藏族社会中流行有“古尔鲁”这种说唱艺术。后来佛教传入西藏后,佛教徒们利用“古尔鲁”来宣传佛教教义,致使民间的这一说唱艺术染上了宗教色彩,特别是自从噶举派的喇嘛玛尔巴、米

拉日巴等以来,在噶举派的师徒中古尔鲁广为流传。

4、堆巴和谐巴,即“赞词祝颂”,我们在《巴协》一书中就能看到藏王赤德松赞(815~857年)在桑耶寺建成后开光大典上所作的一段热情洋溢的赞歌。" 谐巴"

在民间也十分流行。

谐巴说唱分单口和群口,除了有一些固定的唱段之外,说唱者一般都能即兴创作。而堆巴也是那个时期形成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形式。祝颂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其所涉及生活面也是极广泛的。堆巴通常是以朗诵说唱形式,用优美流畅的韵文祝其未来兴旺发达、前景美好。

5、“百”,是古代藏族士兵征战和壮威歌。

6、喇嘛玛尼,是在宗教仪式的酬鬼娱神等各类不同的民间艺术土壤中形成的,有自己说唱书目和独特的表演程式。喇嘛玛尼产生于藏戏出现以前,其发展与宗教关系密切,同时在内容和形式上反映出来的宗教色彩也十分浓厚。这种民间说唱艺术既不同于唱民歌, 也更不同于讲故事, 它与角色化的戏剧也不尽相同, 它是一种宗教色彩较浓的说唱艺术, 其表演形式是一个喇嘛或尼姑, 挂起用布绵或丝绢制成的绘有神佛本生和传记连环图像的卷轴画,

即喇

嘛玛尼唐卡, 以固定的许多诵经调子演唱故事内容, 在开头、结尾和说唱句段中间, 不时参插诵嘛呢“六字真言”, 说唱者手持木棍, 指点一个个画面说唱故事内容。实际上在西藏这种说唱形式早在八世纪末便已出现. 相传藏王赤松德赞时, 唐王朝曾派文素、良绣二和尚到西藏讲经布道, 以变相变文俗讲的形式弘扬佛法。当时的变文是变深奥的经文为通俗文, 变文很大的特点是文与图相配合。在讲演时, 以文为主, 图为辅。所谓“变相”就是表现故事的连环组画, 相就是图画的意思。变相与变文的关系类似于现在连环画中文字与图画的关系。转变时, 悬挂变相以配合变文的演唱。所以转变, 实际上是一种以图相辅的说唱表演方式。

说唱喇嘛玛尼的嘛呢娃每到一地首先在自己所穿的红借毯藏服上披上架装, 选好说唱地点, 挂上所要说唱的唐卡画, 在唐卡右角摆上一个白塔, 左角摆上一尊度母像, 在唐卡画前面又摆上供水和供品及酥油灯, 为了召集听众她开始吹响海螺, 而后在慢声细语中不时反复念颂六字真言开始进行她的说唱第一个程序阪依调, 其内容为“为求救离一切久暂苦难, 怀着我意惟有不知之信心、祈请上师三宝, 容受依靠”。

喇嘛玛尼作为西藏最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长期流行于拉萨、日喀则、山南一带。可惜的是,伴随着西藏现代化的进程,悠远的喇嘛玛尼说唱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而喇嘛玛尼的重要支派——拉萨喇嘛玛尼到如今只剩下了一个传承人,就是赤列。

赤列老人为群众讲说喇嘛玛尼说唱艺术

7、折嘎,是指在每逢新年佳节和喜庆盛会之际上门祝福唱赞颂词的民间艺人。他们的社会地位很低,一般都手持五色棍,肩背假面具,怀揣大木碗到全藏各地进行乞讨性的表演。

8、扎年弹唱,扎年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藏族弹拨乐器。扎年有八弦琴、十六弦琴、二十弦琴、六弦琴等种类,其中以六弦琴最为普遍,最为著称,地区之间演唱内容基本相同,但在弹奏风格上各有区别。

9、夏,从藏语字面可理解为“对唱歌谣”,是在新年、婚礼、搬新房庆典和望果节时,至少有两人相向对吟对诵或对唱对歌的一种说唱方式。

10、藏语相声,与西藏历史悠久的说笑话和喜剧丑角表演的传统相融合发展而成的一种新兴曲艺品种。在西藏的舞台上,西藏相声的艺术魅力可见一斑,观众常常会被相声表演艺术着诙谐、幽默、讽刺的语言和极夸张的动作逗得前仰后合。其中《四不像》、《歌舞的海洋》、《文物的呼吸》等作品已成为观众熟知并喜欢的代表作品。


相关内容

  • 艺人.文本和语境
  •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格萨尔文本.艺人和语境三者结构性关联和互动的阐释,揭示了活态史诗格萨尔的演进历程.认为,格萨尔史诗文本经历了历史神话化.神话艺术化而成为佛教化史诗的发展过程.艺人作为史诗的社会文化符号,其身份经过了集体到个体,再到职业化或半职业化三个阶段.而史诗的社会文化语境则经历了诗性思维.泛 ...

  • 文化节串词
  • 文化节串词 节目1.<吉祥>舞蹈 A.hi .加措听说你们藏族朋友都非常能歌善舞, B. 嗯,是啊.而且在藏族里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 A. 这句话我似曾相识,那就让我们共同领略一下他们的风采! B. 请欣赏藏族舞蹈<吉祥> 2. 维吾尔族民歌& ...

  • 藏戏说课稿
  • 7*<藏戏>说课稿 说教材: 1.教材概述 这篇课文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比喻句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 "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 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 ...

  • [藏戏]阅读题
  • <藏戏> 1.两( )三( ) ( )无( )( ) ( )无( )( ) ( )无( )( ) 2.从"阿吉拉姆"这个亲切.美好的的称呼中,我读懂了: 3.写一段话 有人"""有人"""有人"&q ...

  • 中国藏族英雄史诗 (降边嘉措)典藏版
  • 欢迎阅读精彩文章 请随时关注我们的最新文章欢迎阅读精彩文章 请随时关注我们的最新文章 2002年8月8日 中国藏族英雄史诗 (降边嘉措) 主讲人简介降边嘉措,藏族,中共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格萨尔>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格萨尔>学学会会长, ...

  • 民族风情:拉萨民族文化
  • 西藏民族民间歌舞五光十色,风格各异,品种繁多,被称为"歌舞的海洋",根据西藏 所辖康.卫.藏.阿里四个地区民间歌舞分布的情况,从音乐的角度上讲,大体可分为"鲁"(静态的歌,泛指节奏不规整的歌谣,如山歌.牧歌)和"谐"(动态的歌,泛指节奏规整 ...

  • 漫淡藏族"毕旺"拉弦琴的历史文化
  • 童 J 淡藏族漫"毕 旺 拉"琴 弦历的史 文化 康 ・格 桑梅 朵 摘要 本: 文 就藏论 民族古 老的传 乐器" 毕旺统" 舞 . "谐" 康 即, 康" 谐巴 舞,"" 巴谐" 即巴塘 , 谐" ...

  • 音乐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上册音乐知识汇总 1.<游击队歌>由贺绿汀词曲. 2.<保卫黄河>是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由冼星海原曲.钢琴协奏曲<黄河>共四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愤><保卫黄河>.作品表现了中 ...

  • [格萨尔王的故事]教学设计
  • 2.格萨尔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会认"酥"等七个字. (2)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尔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 (3)了解唱词中运用"比兴"的手法. (4)搜集.阅读其他神话与传说故事. 2.过程与方法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