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研究_宣国富

第24卷 第3期2005年 6月地域研究与开发

AREAL RESEA RCH AN D DEVELOP M EN T V ol. 24 N o. 3Jun. 2005

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研究

宣国富, 徐建刚, 赵 静

1

1

2

(1.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南京210093; 2.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在建立区域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运用因子分析法, 以安徽省17个地级市为研究地域单元, 对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 并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4种梯度类型。同时, 分析了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地域差异特征、各类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关 键 词:城市化;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F291. 1; T U 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O 2363(2005) 03O 0047O 05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 我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 各个地区纷纷提出了加速城市化, 以城市化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然而这些战略提出的科学性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其主要表现是从城市人口数量上提高城市化水平, 各地区之间存在城市化水平的相互攀比现象, 有些地区不顾区域客观条件制约, 热衷于搞/城市化运动0, 不少市县追求/个人政绩0, 出现城市化过热现象

[1]

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综合考虑城市化的丰富内涵。

文章从城市化的内涵出发, 构建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并对安徽省进行实证研究, 分析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差异以及城市化所面临的薄弱环节和限制因素, 从而明确促进城市化发展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1 区域城市化水平测度

1. 1 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城市化指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进程的量化测度。城市化水平测度的指标很多, 在不同的指标体系下结果各异, 作者在指标选取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 全面性原则。城市化过程是经济、人口、生活方式、地域景观等多要素的转化过程, 指标的选取要能涵盖城市化的基本内涵。(2) 主导性原则。指标选取并非越多越好, 避免进入/泛而全0的误区, 尽量选择能突出反映城市化内涵和特征的指标。(3) 层次性原则。众多城市化指标所反映的城市化内涵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应合理确定其在指标体系中的层次和位置。(4) 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须从实际出发, 既要有较好的可量性和可比性, 又要有可获取性, 尽量避免选取易变因素, 以便于实际运用。依据以上原则,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表1) , 共包括四大类18项具体指标。1. 2 因子分析

为克服多指标变量间信息重叠及人为确定指标权重的主观性, 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测算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因子分析是把原来多个变量划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 并尽可能多地保留原来较多变量所反映的信息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10]。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1. 0对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变量进行因子分析,

。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违背了城市化

发展的客观规律, 与当前以单一的人口城市化指标来衡量城市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因此, 如何科学地测度区域城市化水平是亟待解决的现实和理论问题。许多学者就全国或部分省域的人口城市化特点、城镇人口统计单元、人口城市化水平的计算方法等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2~6]。这些研究大多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测度城市化水平, 固然有其简单易行的优点, 但城市化是一个人类社会的经济转型、社会变迁和文化重构过程[7], 包括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地域景观等诸多方面的内涵。单一的人口城市化水平, 只测度了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数量过程

[8]

, 难以涵

盖城市化的各个方面, 有必要构造综合的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来更全面、更真实地反映城市化发展水平[9]。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城市化水平的衡量也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数量与质量并举, 不仅要衡量城市的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总量, 更要反映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

收稿日期:2004-09-28; 修回日期:2005-03-2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371038)

作者简介:宣国富(1977-) , 男, 安徽铜陵人, 在读博士, 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发展、旅游地理研究, (E_mail) xgfu99@sina.

#48#

表1 安徽省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Tab. 1 The index system of the

measurement of urbanization in Anhui province

类型人口类经济类

指标

地域研究与开发第24卷

用主成分法提取公因子, 按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 共提取3个主因子(表2) , 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0. 88%, 能反映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具有显著代表性。符合进一步分析的要求。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法正交旋转后, 得到主因子旋转载荷矩阵(表3) 。

表2 主因子分析贡献率Tab. 2 The Cumulative

percentag e of variance of factor . s eigenvalue

特征根11. 4141. 6941. 450

贡献率43. 16726. 46311. 252

43. 16769. 63080. 882

X 1非农业人口比重; X 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X 3

市区人口密度; X 4万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人数X 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X 6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X 7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产值比; X 8人均地方财政收入X 9百人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数; X 10人均社会消费品总额; X 11人均生活用电量; X 12万人拥有公共汽电车数; X 13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 X 14电话普及率; X 15互联网普及率

X 16人均铺装道路面积; X 17建成区市区面积比; X 18建城区绿化覆盖率

%

社会文化类

主因子第一主因子(F 1) 第二主因子(F 2) 第三主因子(F 3)

累计贡献率

地域景观类

表3 因子正交旋转后的载荷矩阵表[11]

Tab. 3 The loading matrix of principal factor after ortho_rotation

指标因子非农人口比重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万人拥有大专以上人口数

市区人口密度

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产值比

人均GDP

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人均生活用电量万人拥有公共汽电车数

F 10. 3150. 1840. 5170. 772-0. 351 0. 4350. 8880. 8570. 771

F 20. 8370. 5910. 8370. 5910. 3680. 7610. 0950. 2120. 512

F 30. 1600. 1800. 491-0. 144 0. 5200. 2210. 224-0. 086 0. 004

指标因子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

电话普及率人均道路铺装面积建成区市区面积比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财政收入第三产业产值占GDP 比重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数

互联网普及率

F 10. 6750. 8080. 7500. 8000. 0720. 7880. 0860. 9010. 767

F 20. 6000. 3670. 5490. 4480. 5450. 5230. 0630. 1060. 393

F 30. 1050. 3540. 005-0. 010 0. 4710. 0820. 9280. 3160. 372

主因子载荷值反映了主因子与指标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根据各主因子所反映的变量特征将其命名如下:(1) 第一主因子的贡献率为43. 167%, 它在/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数0、/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电话普及率0、/人均生活用电量0、/建成区市区面积比0、/人均财政收入0、/市区人口密度0、/万人拥有公共汽电车数0、/互联网普及率0、/人均道路铺装面积0、/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0等指标上的载荷较高, 这些指标多是从内涵发展的角度反映了城市化发展水平, 是对城市生活质量及生产条件的综合评价, 在此将其命名为/城市现代化水平0因子。(2) 第二主因子的贡献率为26. 463%, 它在/非农人口比重0、/万人拥有大专以上人口数0、/人均GDP 0、/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0等指标上的载荷较高, 主要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文化素质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差异, 可命名为/人口结构因子0。(3) 第三主因子的贡献率为11. 252%, 它在/第三产业产值占GDP 比重0、/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产值比0等指标上载荷较高, 反映了城市化过程中产业结构特征, 可以命名为/产业结构因子0。

, 合得分。即:F i =43. 167F 1+26. 463F 2+11. 252F 3, 其中, F i 为各城市综合得分(i =1, 2, 3, 17) ; F 1, F 2, F 3分别为各因子得分, 系数分别为各因子权重。据此计算出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得分及排序(表4) 。

将F 1得分与城市化水平综合得分(F) 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两者大体上是一致的。城市化不仅意味着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的增加, 更重要的是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它代表着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因此, 城市化水平与城市现代化水平基本上是一致的。合肥市城市现代化水平在全省遥遥领先, 皖江城市带紧随其后, 反映了安徽省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同时也说明城市现代化水平是安徽省区域城市化发展最为显著的差异, 部分城市现代化水平较高, 已具备一定的内涵发展特征。相反, 有些城市外延发展明显, 这必将限制其城市化进程的深化, 从而扩大区域差异。

值得指出的是, 黄山市在F 3上明显领先于其他城市, 这并不能简单说明其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产业结构反映了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 黄山市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 2001年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为47. 7%, 居

第3期宣国富等: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研究表4 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主因子得分及排序Tab. 4 Principal factor scores of regions in Anhui province

城市现代化水平

人口结构得分

-0. 82----1. 041. 321. 910. 250. 750. 850. 070. 331. 400. 151. 310. 081. 830. 180. 210. 50

排序[***********]7191013

----得分 0. 910. 780. 310. 840. 310. 040. 350. 410. 680. 750. 540. 340. 610. 960. 321. 233. 00

产业结构

排序 3

[***********]426171

---------得分1. 570. 100. 670. 730. 220. 520. 040. 240. 620. 620. 450. 810. 490. 790. 500. 090. 03

#49#

综合得分

排序 1

[***********]231379

城市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巢湖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

得分3. 20-0. 24-0. 360. 020. 64-0. 53-0. 54-0. 38-0. 780. 51-0. 600. 80-1. 020. 11-0. 910. 61-0. 53

排序 1

[***********]616412

------

-----

-

高。这种情况只能算作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化道路[8]。

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聚类的具体步骤如下:(1) 选取进行聚类分析的聚类指标, 文章选取城市化水平综合得分进行聚类。(2) 采用欧氏距离测度17个地级市之间的样本间距离。(3) 选用组平均法计算类间的距离, 并对样本进行归类。经过上述聚类计算步骤, 得到的聚类结果见图1

2 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梯度分析

2. 1 聚类分析

为了使因子分析结果进一步明晰化, 采用分层聚类法对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进行聚类分析。在因子

图1 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聚类谱系图

Fig . 1 The cluster diagram for principal f actor scores of regional urbanization in Anhui province

2. 2 城市化水平的类型划分

根据聚类谱系图, 将安徽省各地区城市化水平划分为以下4个梯度类型区为宜。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空间分异明显, 具体表现为皖江地区领先于其他地区, 皖南、皖北、皖西城市化水平较低, 大体呈中部凸起的空间格局(图2) 。

2. 2. 1 相对高度城市化地区。该类型仅包括省会城市) ) ) 合肥市, 主要特征为综合城市化水平高, 城市人口密集, 基础设施完善。在城市现代化水平因子上得分较高, 明显优于其他城市。

融、信息中心, 也是全省唯一的特大城市, 城市发展基础好。但与第二位城市相比, 其城市首位度仅为1. 28, 城市发展的规模优势并不十分突出, 对全省的辐射能力有限。与沿海及相邻省份的省会相比, 合肥市的经济实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人口结构因子方面, 与芜湖、铜陵、马鞍山、淮南、淮北等城市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 合肥市应进一步发挥其省会城市所独具的优势, 进一步改善投资与创业环境, 吸引高文化素质人才在此创业, 同时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扩大城市经济与人口规模, 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发挥特大城市

#50#

地域研究与开发第24卷

2. 2. 3 城市化水平中等地区。包括淮南、淮北、黄山、蚌埠、滁州、安庆6个城市, 这一类型主要特征是:城市化水平中等, 城市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限制因素也比较明显。

淮南、淮北作为全国的能源基地, 与马鞍山、铜陵等资源型城市具有很多相似之处, 在人口结构因子上得分较高, 在城市现代化因子上得分较低, 在产业结构因子上得分较合肥和芜湖等综合性城市低。因此, 在未来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 应该针对反映城市现代化的薄弱因子进行提高, 改善人居环境。在产业结构方面, 应在原有较好的工业基础上, 大力发展替代产业, 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滁州市人口规模较小, 市区非农人口刚突破20万, 但其经济发展较快, 人均GDP 位于全省前列, 主要是因为其临近南京, 受到南京大都市的辐射作用强, 城市发展较快。今后应加强与南京乃至长江三角洲地区

图2 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类型分异

Fig. 2 Type of urbanization level in Anhui province

的分工与合作, 主动接受来自这些地区和城市的辐射, 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

蚌埠历史上就是商贾云集之地, 目前是京沪线安徽段上最大的交通枢纽城市, 交通区位优越, 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今后应充分利用交通枢纽城市的区位优势,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 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黄山市在产业结构因子上得分较高, 反映了旅游业在该市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但仅发展旅游业仍不足以促使综合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 应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型工业, 以新型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安庆腹地广阔, 是皖西南的区域中心城市, 但集聚辐射能力有限, 应不断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 增强其经济辐射能力。

2. 2. 4 城市化水平较低地区。包括宣城、池州、阜阳、巢湖、亳州、六安、宿州等7个城市, 这类城市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基础设施、人文环境等制约, 城市化水平各项指标均位于全省下游, 城市化发展特征不明显, 优势不突出, 处于较低水平。其中, 亳州、宿州、阜阳地处淮北平原, 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 但经济长期以农业占优势, 迄今工业仍没有突出的意义。非农人口比重仅略超过10%, 非农产业产值占GDP 的比重也刚突破50%, 第一产业比重过大。同时远离经济中心, 难以接受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 城市自我发展能力弱。从职能类型看, 这类城市均为区域中心城市, 虽然是安徽省城市体系的骨干, 但经济职能比较2. 2. 2 城市化水平较高地区。包括芜湖、铜陵、马鞍山3个城市, 综合城市化水平较高, 社会经济发达, 人均GDP 位于全省前3位。这3个城市均处于皖江城市带, 经济区位条件优越, 位于经济技术水平很高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边缘, 并且交通较为发达, 易于接受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 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芜湖是安徽省皖江开发的突破口, 是安徽省的门户城市, 经济发展条件优越, 在安徽省城市中城市效率最高[12], 城市综合实力较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其在城市现代化因子、人口结构因子和产业结构因子上得分都较高, 是安徽省综合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 在今后的城市化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区位、经济、人才、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优势, 促进城市现代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使其作为安徽省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强化。

铜陵、马鞍山2个城市, 城市化综合水平较高, 但在城市现代化因子上与合肥和芜湖存在较大差距, 这主要是由于这2个城市都是资源型城市, 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先生产、后生活0思想的指导下, 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备。因此, 在今后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努力弥补城市建设/欠账0,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 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实现内涵城市化。今后应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 发展以资源型产业为基础的深加工和高技术产业。依托长江黄金水道, 加强与长江,

第3期宣国富等: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研究

#51#

相对较低, 对周围边腹地带动能力弱。因此, 要不断加强城市经济中心职能建设, 密切与周围腹地间的经济联系, 把自身的发展纳入区域共同发展的轨道。抓住机遇, 提升城市功能, 促进城市化发展, 是近期这类城市发展的重点。

各异, 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也不尽相同, 需结合各区域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参考文献:

[1] 姚士谋, 王成新, 朱振国. 城市地理学研究新的领域思

考[J].经济地理, 2003, 23(5) :625-629.

[2] 张善余. 我国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分析[J]. 人

口学刊, 2002, 24(5) :37-42.

[3] 周一星, 史育龙. 建立中国城市的实体地域概念[J]. 地

理学报, 1995, 50(4) :289-301.

[4] 沈迟. 关于城市化水平计算方法的探讨[J]. 城市规划,

1997, 21(1) :22.

[5] 谢先全, 晏路明. 福建城市化类型的数值划分[J]. 地

域研究与开发, 2004, 23(1) :22-24.

[6] 王学山. 人口城镇化水平测定方法的改进[J]. 经济地

理, 2001, 21(3) :315-318.

[7] 顾朝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关

系研究[J].人文地理, 2004, 19(2) :1-5.

[8] 许学强, 周一星, 宁越敏. 城市地理学[M ].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 1997. 50.

[9] 王慧. 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的综合分析) ) ) 以陕西省

为例[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7, 15(4) :14-20. [10] 徐建华. 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 ]. 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 2002. 84-93.

[11] 安徽省统计局. 安徽统计年鉴[Z]. 北京:中国统计出

版社, 2002.

[12] 王圆圆. 安徽城市效率分析与对策[J].地域研究与

开发, 2004, 23(2) :34-37.

3 结论与讨论

采用复合指标法研究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 包含的信息丰富、全面, 体现了城市化发展应遵循质与量的统一, 既反映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过程, 又体现了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地域景观等城市化发展的其他方面, 有利于全面反映和衡量区域城市化水平, 发现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为进一步全面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提供依据, 避免仅用单一人口指标所带来的追求数量扩张的非科学发展模式。但文章仅采用复合指标法对安徽省综合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复合指标法测度城市化水平应在建立相对统一稳定的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在更大地域范围内得到推广而成为主要的、科学的城市化测度方法, 这有待于各种统计数据的积累和标准化。

通过定量分析表明, 安徽省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明显, 最主要的差异体现为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差异; 皖江城市带城市现代化水平普遍高于皖南和皖北地区, 这与社会经济发展格局是相一致的; 更进一步的差异则体现为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差异, 反映了区域城市化进程阶段和特点的不同。通过分析表明, 安徽省城市化水平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 其城市化发展特征

Study on the Synthetic Measurement

of the Urbanization Level in Anhui Province XU AN Guo -fu 1, XU Jian -gang 1, ZHAO Jing 2

(1. Dep ar tment o f Urban and Resour ces

Sciences , Nanj ing Univer sity , Nangj ing 210093, China; 2. College of

N ational Terr itorial Resources and Tour ism , A nhui Nor mal University , Wuhu 241000, 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designing the index system of regional urbanization measurement, the paper uses Factor Analysis, generates a synthetic factor to measure the urbanization level of 17prefectures in Anhui prov ince. And then divides them into 4different gradient types by Cluster Analysis. The research also discusses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urbanization and ascertains the w eak point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each gradient reg ion in Anhui province.

Key words:urbanization; factor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Anhui province

第24卷 第3期2005年 6月地域研究与开发

AREAL RESEA RCH AN D DEVELOP M EN T V ol. 24 N o. 3Jun. 2005

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研究

宣国富, 徐建刚, 赵 静

1

1

2

(1.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南京210093; 2.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在建立区域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运用因子分析法, 以安徽省17个地级市为研究地域单元, 对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 并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4种梯度类型。同时, 分析了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地域差异特征、各类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关 键 词:城市化;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F291. 1; T U 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O 2363(2005) 03O 0047O 05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 我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 各个地区纷纷提出了加速城市化, 以城市化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然而这些战略提出的科学性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其主要表现是从城市人口数量上提高城市化水平, 各地区之间存在城市化水平的相互攀比现象, 有些地区不顾区域客观条件制约, 热衷于搞/城市化运动0, 不少市县追求/个人政绩0, 出现城市化过热现象

[1]

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综合考虑城市化的丰富内涵。

文章从城市化的内涵出发, 构建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并对安徽省进行实证研究, 分析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差异以及城市化所面临的薄弱环节和限制因素, 从而明确促进城市化发展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1 区域城市化水平测度

1. 1 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城市化指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进程的量化测度。城市化水平测度的指标很多, 在不同的指标体系下结果各异, 作者在指标选取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 全面性原则。城市化过程是经济、人口、生活方式、地域景观等多要素的转化过程, 指标的选取要能涵盖城市化的基本内涵。(2) 主导性原则。指标选取并非越多越好, 避免进入/泛而全0的误区, 尽量选择能突出反映城市化内涵和特征的指标。(3) 层次性原则。众多城市化指标所反映的城市化内涵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应合理确定其在指标体系中的层次和位置。(4) 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须从实际出发, 既要有较好的可量性和可比性, 又要有可获取性, 尽量避免选取易变因素, 以便于实际运用。依据以上原则,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表1) , 共包括四大类18项具体指标。1. 2 因子分析

为克服多指标变量间信息重叠及人为确定指标权重的主观性, 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测算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因子分析是把原来多个变量划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 并尽可能多地保留原来较多变量所反映的信息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10]。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1. 0对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变量进行因子分析,

。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违背了城市化

发展的客观规律, 与当前以单一的人口城市化指标来衡量城市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因此, 如何科学地测度区域城市化水平是亟待解决的现实和理论问题。许多学者就全国或部分省域的人口城市化特点、城镇人口统计单元、人口城市化水平的计算方法等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2~6]。这些研究大多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测度城市化水平, 固然有其简单易行的优点, 但城市化是一个人类社会的经济转型、社会变迁和文化重构过程[7], 包括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地域景观等诸多方面的内涵。单一的人口城市化水平, 只测度了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数量过程

[8]

, 难以涵

盖城市化的各个方面, 有必要构造综合的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来更全面、更真实地反映城市化发展水平[9]。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城市化水平的衡量也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数量与质量并举, 不仅要衡量城市的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总量, 更要反映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

收稿日期:2004-09-28; 修回日期:2005-03-2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371038)

作者简介:宣国富(1977-) , 男, 安徽铜陵人, 在读博士, 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发展、旅游地理研究, (E_mail) xgfu99@sina.

#48#

表1 安徽省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Tab. 1 The index system of the

measurement of urbanization in Anhui province

类型人口类经济类

指标

地域研究与开发第24卷

用主成分法提取公因子, 按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 共提取3个主因子(表2) , 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0. 88%, 能反映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具有显著代表性。符合进一步分析的要求。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法正交旋转后, 得到主因子旋转载荷矩阵(表3) 。

表2 主因子分析贡献率Tab. 2 The Cumulative

percentag e of variance of factor . s eigenvalue

特征根11. 4141. 6941. 450

贡献率43. 16726. 46311. 252

43. 16769. 63080. 882

X 1非农业人口比重; X 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X 3

市区人口密度; X 4万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人数X 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X 6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X 7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产值比; X 8人均地方财政收入X 9百人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数; X 10人均社会消费品总额; X 11人均生活用电量; X 12万人拥有公共汽电车数; X 13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 X 14电话普及率; X 15互联网普及率

X 16人均铺装道路面积; X 17建成区市区面积比; X 18建城区绿化覆盖率

%

社会文化类

主因子第一主因子(F 1) 第二主因子(F 2) 第三主因子(F 3)

累计贡献率

地域景观类

表3 因子正交旋转后的载荷矩阵表[11]

Tab. 3 The loading matrix of principal factor after ortho_rotation

指标因子非农人口比重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万人拥有大专以上人口数

市区人口密度

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产值比

人均GDP

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人均生活用电量万人拥有公共汽电车数

F 10. 3150. 1840. 5170. 772-0. 351 0. 4350. 8880. 8570. 771

F 20. 8370. 5910. 8370. 5910. 3680. 7610. 0950. 2120. 512

F 30. 1600. 1800. 491-0. 144 0. 5200. 2210. 224-0. 086 0. 004

指标因子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

电话普及率人均道路铺装面积建成区市区面积比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财政收入第三产业产值占GDP 比重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数

互联网普及率

F 10. 6750. 8080. 7500. 8000. 0720. 7880. 0860. 9010. 767

F 20. 6000. 3670. 5490. 4480. 5450. 5230. 0630. 1060. 393

F 30. 1050. 3540. 005-0. 010 0. 4710. 0820. 9280. 3160. 372

主因子载荷值反映了主因子与指标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根据各主因子所反映的变量特征将其命名如下:(1) 第一主因子的贡献率为43. 167%, 它在/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数0、/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电话普及率0、/人均生活用电量0、/建成区市区面积比0、/人均财政收入0、/市区人口密度0、/万人拥有公共汽电车数0、/互联网普及率0、/人均道路铺装面积0、/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0等指标上的载荷较高, 这些指标多是从内涵发展的角度反映了城市化发展水平, 是对城市生活质量及生产条件的综合评价, 在此将其命名为/城市现代化水平0因子。(2) 第二主因子的贡献率为26. 463%, 它在/非农人口比重0、/万人拥有大专以上人口数0、/人均GDP 0、/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0等指标上的载荷较高, 主要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文化素质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差异, 可命名为/人口结构因子0。(3) 第三主因子的贡献率为11. 252%, 它在/第三产业产值占GDP 比重0、/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产值比0等指标上载荷较高, 反映了城市化过程中产业结构特征, 可以命名为/产业结构因子0。

, 合得分。即:F i =43. 167F 1+26. 463F 2+11. 252F 3, 其中, F i 为各城市综合得分(i =1, 2, 3, 17) ; F 1, F 2, F 3分别为各因子得分, 系数分别为各因子权重。据此计算出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得分及排序(表4) 。

将F 1得分与城市化水平综合得分(F) 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两者大体上是一致的。城市化不仅意味着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的增加, 更重要的是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它代表着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因此, 城市化水平与城市现代化水平基本上是一致的。合肥市城市现代化水平在全省遥遥领先, 皖江城市带紧随其后, 反映了安徽省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同时也说明城市现代化水平是安徽省区域城市化发展最为显著的差异, 部分城市现代化水平较高, 已具备一定的内涵发展特征。相反, 有些城市外延发展明显, 这必将限制其城市化进程的深化, 从而扩大区域差异。

值得指出的是, 黄山市在F 3上明显领先于其他城市, 这并不能简单说明其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产业结构反映了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 黄山市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 2001年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为47. 7%, 居

第3期宣国富等: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研究表4 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主因子得分及排序Tab. 4 Principal factor scores of regions in Anhui province

城市现代化水平

人口结构得分

-0. 82----1. 041. 321. 910. 250. 750. 850. 070. 331. 400. 151. 310. 081. 830. 180. 210. 50

排序[***********]7191013

----得分 0. 910. 780. 310. 840. 310. 040. 350. 410. 680. 750. 540. 340. 610. 960. 321. 233. 00

产业结构

排序 3

[***********]426171

---------得分1. 570. 100. 670. 730. 220. 520. 040. 240. 620. 620. 450. 810. 490. 790. 500. 090. 03

#49#

综合得分

排序 1

[***********]231379

城市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巢湖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

得分3. 20-0. 24-0. 360. 020. 64-0. 53-0. 54-0. 38-0. 780. 51-0. 600. 80-1. 020. 11-0. 910. 61-0. 53

排序 1

[***********]616412

------

-----

-

高。这种情况只能算作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化道路[8]。

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聚类的具体步骤如下:(1) 选取进行聚类分析的聚类指标, 文章选取城市化水平综合得分进行聚类。(2) 采用欧氏距离测度17个地级市之间的样本间距离。(3) 选用组平均法计算类间的距离, 并对样本进行归类。经过上述聚类计算步骤, 得到的聚类结果见图1

2 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梯度分析

2. 1 聚类分析

为了使因子分析结果进一步明晰化, 采用分层聚类法对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进行聚类分析。在因子

图1 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聚类谱系图

Fig . 1 The cluster diagram for principal f actor scores of regional urbanization in Anhui province

2. 2 城市化水平的类型划分

根据聚类谱系图, 将安徽省各地区城市化水平划分为以下4个梯度类型区为宜。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空间分异明显, 具体表现为皖江地区领先于其他地区, 皖南、皖北、皖西城市化水平较低, 大体呈中部凸起的空间格局(图2) 。

2. 2. 1 相对高度城市化地区。该类型仅包括省会城市) ) ) 合肥市, 主要特征为综合城市化水平高, 城市人口密集, 基础设施完善。在城市现代化水平因子上得分较高, 明显优于其他城市。

融、信息中心, 也是全省唯一的特大城市, 城市发展基础好。但与第二位城市相比, 其城市首位度仅为1. 28, 城市发展的规模优势并不十分突出, 对全省的辐射能力有限。与沿海及相邻省份的省会相比, 合肥市的经济实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人口结构因子方面, 与芜湖、铜陵、马鞍山、淮南、淮北等城市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 合肥市应进一步发挥其省会城市所独具的优势, 进一步改善投资与创业环境, 吸引高文化素质人才在此创业, 同时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扩大城市经济与人口规模, 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发挥特大城市

#50#

地域研究与开发第24卷

2. 2. 3 城市化水平中等地区。包括淮南、淮北、黄山、蚌埠、滁州、安庆6个城市, 这一类型主要特征是:城市化水平中等, 城市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限制因素也比较明显。

淮南、淮北作为全国的能源基地, 与马鞍山、铜陵等资源型城市具有很多相似之处, 在人口结构因子上得分较高, 在城市现代化因子上得分较低, 在产业结构因子上得分较合肥和芜湖等综合性城市低。因此, 在未来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 应该针对反映城市现代化的薄弱因子进行提高, 改善人居环境。在产业结构方面, 应在原有较好的工业基础上, 大力发展替代产业, 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滁州市人口规模较小, 市区非农人口刚突破20万, 但其经济发展较快, 人均GDP 位于全省前列, 主要是因为其临近南京, 受到南京大都市的辐射作用强, 城市发展较快。今后应加强与南京乃至长江三角洲地区

图2 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类型分异

Fig. 2 Type of urbanization level in Anhui province

的分工与合作, 主动接受来自这些地区和城市的辐射, 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

蚌埠历史上就是商贾云集之地, 目前是京沪线安徽段上最大的交通枢纽城市, 交通区位优越, 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今后应充分利用交通枢纽城市的区位优势,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 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黄山市在产业结构因子上得分较高, 反映了旅游业在该市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但仅发展旅游业仍不足以促使综合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 应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型工业, 以新型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安庆腹地广阔, 是皖西南的区域中心城市, 但集聚辐射能力有限, 应不断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 增强其经济辐射能力。

2. 2. 4 城市化水平较低地区。包括宣城、池州、阜阳、巢湖、亳州、六安、宿州等7个城市, 这类城市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基础设施、人文环境等制约, 城市化水平各项指标均位于全省下游, 城市化发展特征不明显, 优势不突出, 处于较低水平。其中, 亳州、宿州、阜阳地处淮北平原, 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 但经济长期以农业占优势, 迄今工业仍没有突出的意义。非农人口比重仅略超过10%, 非农产业产值占GDP 的比重也刚突破50%, 第一产业比重过大。同时远离经济中心, 难以接受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 城市自我发展能力弱。从职能类型看, 这类城市均为区域中心城市, 虽然是安徽省城市体系的骨干, 但经济职能比较2. 2. 2 城市化水平较高地区。包括芜湖、铜陵、马鞍山3个城市, 综合城市化水平较高, 社会经济发达, 人均GDP 位于全省前3位。这3个城市均处于皖江城市带, 经济区位条件优越, 位于经济技术水平很高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边缘, 并且交通较为发达, 易于接受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 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芜湖是安徽省皖江开发的突破口, 是安徽省的门户城市, 经济发展条件优越, 在安徽省城市中城市效率最高[12], 城市综合实力较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其在城市现代化因子、人口结构因子和产业结构因子上得分都较高, 是安徽省综合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 在今后的城市化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区位、经济、人才、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优势, 促进城市现代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使其作为安徽省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强化。

铜陵、马鞍山2个城市, 城市化综合水平较高, 但在城市现代化因子上与合肥和芜湖存在较大差距, 这主要是由于这2个城市都是资源型城市, 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先生产、后生活0思想的指导下, 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备。因此, 在今后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努力弥补城市建设/欠账0,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 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实现内涵城市化。今后应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 发展以资源型产业为基础的深加工和高技术产业。依托长江黄金水道, 加强与长江,

第3期宣国富等: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研究

#51#

相对较低, 对周围边腹地带动能力弱。因此, 要不断加强城市经济中心职能建设, 密切与周围腹地间的经济联系, 把自身的发展纳入区域共同发展的轨道。抓住机遇, 提升城市功能, 促进城市化发展, 是近期这类城市发展的重点。

各异, 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也不尽相同, 需结合各区域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参考文献:

[1] 姚士谋, 王成新, 朱振国. 城市地理学研究新的领域思

考[J].经济地理, 2003, 23(5) :625-629.

[2] 张善余. 我国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分析[J]. 人

口学刊, 2002, 24(5) :37-42.

[3] 周一星, 史育龙. 建立中国城市的实体地域概念[J]. 地

理学报, 1995, 50(4) :289-301.

[4] 沈迟. 关于城市化水平计算方法的探讨[J]. 城市规划,

1997, 21(1) :22.

[5] 谢先全, 晏路明. 福建城市化类型的数值划分[J]. 地

域研究与开发, 2004, 23(1) :22-24.

[6] 王学山. 人口城镇化水平测定方法的改进[J]. 经济地

理, 2001, 21(3) :315-318.

[7] 顾朝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关

系研究[J].人文地理, 2004, 19(2) :1-5.

[8] 许学强, 周一星, 宁越敏. 城市地理学[M ].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 1997. 50.

[9] 王慧. 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的综合分析) ) ) 以陕西省

为例[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7, 15(4) :14-20. [10] 徐建华. 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 ]. 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 2002. 84-93.

[11] 安徽省统计局. 安徽统计年鉴[Z]. 北京:中国统计出

版社, 2002.

[12] 王圆圆. 安徽城市效率分析与对策[J].地域研究与

开发, 2004, 23(2) :34-37.

3 结论与讨论

采用复合指标法研究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 包含的信息丰富、全面, 体现了城市化发展应遵循质与量的统一, 既反映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过程, 又体现了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地域景观等城市化发展的其他方面, 有利于全面反映和衡量区域城市化水平, 发现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为进一步全面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提供依据, 避免仅用单一人口指标所带来的追求数量扩张的非科学发展模式。但文章仅采用复合指标法对安徽省综合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复合指标法测度城市化水平应在建立相对统一稳定的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在更大地域范围内得到推广而成为主要的、科学的城市化测度方法, 这有待于各种统计数据的积累和标准化。

通过定量分析表明, 安徽省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明显, 最主要的差异体现为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差异; 皖江城市带城市现代化水平普遍高于皖南和皖北地区, 这与社会经济发展格局是相一致的; 更进一步的差异则体现为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差异, 反映了区域城市化进程阶段和特点的不同。通过分析表明, 安徽省城市化水平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 其城市化发展特征

Study on the Synthetic Measurement

of the Urbanization Level in Anhui Province XU AN Guo -fu 1, XU Jian -gang 1, ZHAO Jing 2

(1. Dep ar tment o f Urban and Resour ces

Sciences , Nanj ing Univer sity , Nangj ing 210093, China; 2. College of

N ational Terr itorial Resources and Tour ism , A nhui Nor mal University , Wuhu 241000, 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designing the index system of regional urbanization measurement, the paper uses Factor Analysis, generates a synthetic factor to measure the urbanization level of 17prefectures in Anhui prov ince. And then divides them into 4different gradient types by Cluster Analysis. The research also discusses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urbanization and ascertains the w eak point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each gradient reg ion in Anhui province.

Key words:urbanization; factor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Anhui province


相关内容

  •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定量综合评价
  • 第27卷第2期 农业现代化研究 VoL27No.2 竺!!竺!星垒曼§星垒曼£奠Q星垒堡旦!曼堑£I坠』圣垒垦坠Q旦堡垒墼堡垒旦Q墼 些!!翌!竺!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定量综合评价+ 蒋和平,黄德林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91) 摘要:采用多指标综合分析方法,建立中国农 ...

  • 中国流动人口地域类型的划分方法及空间分布特征
  • 第65卷第10期 2010年10月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V ol.65, No.10Oct., 2010中国流动人口地域类型的划分方法及空间分布特征 刘盛和1, 邓羽1, 2, 胡章1, 2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2. 中国科学院 ...

  • 城乡生态环境的失衡及测度
  • 城乡生态环境的失衡及测度* 周原田 摘要:城乡失衡不仅仅表现在经济.社会.政治层面,从生态角度来看,城乡生态环境不平衡不对等,已经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城.乡之间的利益协调.对城乡生态环境失衡程度的量化表达对于认识城乡生态环境现状.促进城乡生态环境管理.保护和持续优化城乡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 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获奖名单
  • 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 序号 论文题目 参赛队员 参赛学校 1 笔记本电脑特征价格指数的实证研究 顾光同.王江.高丽 云南财经大学 2 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空间计量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徐玲.陈雪梅.游万海 湖南大学 3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杭州城镇居民食品安全满意度统计评估 梁一鸣.张钰烂. ...

  • 区域城镇化进程测度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研究
  • 第22卷 第3期2006年8月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SY STE M SCIE NCES AND C OMPREHE NSI VE ST UDIES I N AG RIC U LT URE V ol 122, N o 13Aug 1, 2006 区域城镇化进程测度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研究 李 晔, ...

  • 基于服务质量测度的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 摘要:游客的满意是旅游地提高竞争力.实现旅游地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顾客满意度感知实绩模型,从旅游服务质量要素测度入手,以皖南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为例,分析游客满意度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多元统计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游客总体满意度受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旅游景区.导游服务.购物及餐饮等因素与宏 ...

  • 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其测度研究
  • INDUSTRIAL ECONOMY 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其测度研究 ■ 郭秀云 佟薇 陶然 王姝姝 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中图分类号:F0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09) 04-162-02 职工收入明显背离其劳动贡献,工资率平均化难以实现(宋华岭. 王今.翟从敏,19 ...

  • 技术创新与工业节能减排效率
  • 技术创新与工业节能减排效率 ---基于SDF方法和面板数据模型的区域差异研究BM-D [提 要] 本文以非径向.非导向基于松弛变量的SDF模型构建工业节能减排指数BM-D评估2005-2011年我国30个省市的工业节能减排效率,并重点分析了内生创新努力.本土创新 溢出.国外技术引进三种类型技术创新对 ...

  • 雾霾舆论爆发下城市减排差异与大气污染联防联控_吕长明
  • 第37卷第1期经济地理Vol.37,No.1雾霾舆论爆发下城市减排差异与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吕长明,李跃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中国北京100875) 摘要:以我国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包含个人.企业.政府的PSM-DID法检验各类地级城市舆论爆发前后工 业废气排放差异.检验表明,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