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综合复习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高考综合复习: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本单元的重点问题是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工业区位的影响,核心问题是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不在生产活动的本身。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从近几年高考命题发展趋势上看,其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命题的内容多以热点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可待续发展为主。考查的重点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区位因素评价、决策以及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人类生产活动区位影响。考查的方向其一是对现在区位的区位因素的评价、决策;其二是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导致区位的转移,并且与新技术、新产业密切联系在一起,如跨国公司纷纷抢滩中国,加入WTO 后对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影响,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区位条件评价、发展方向的预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区位因素原因探讨、调整的方向;其三是结合热点事例,综合分析人类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生产活动对人口、城市、地域联系等的影响。其四是注重生活化的地理现象,使命题植根于学生生活,贴近生活实际,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思维方法、技能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并整合其价值观、世界观。

知识网络

重点难点解析

农业生产的特点、成因以及对生产活动的要求

农业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农业投入共有四大因素,即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科学技术。其中自然条件是基本条件(表面看自然条件是固有的,不需投入,其实不同自然条件的地租是有区别的,故是投入因素);劳力是必要条件;生产资料是决定条件;科技是制胜条件。它们与产出的关系是 ①自然条件(光、热、水、土、地形)各种因素具有“桶板效应”,即某些要素缺乏,可能导致其他因素作用发挥受阻。如我国东北太冷湿,华北春旱、夏涝,云贵高原崎岖不平等都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想获得高产出必须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适度地对自然条件进行改造。 ②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农业。一般而言,素质差,数量要求多,只能从事劳动密集型工作,产出低;素质高,数量要求少,可从事技术密集型工作,产出高。 ③生产资料投入(良种、农具、化肥、农药等)得当,自然资源利用率高,导致生产成本下降,农产品产量高;投入过多,产量虽高却出现增产不增收的低效现象;投入过少,由于自然资源利用率大幅度下降,反而加大成本。 ④科技投入(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改革耕作方式等)一方面提高产品数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生产形成规模效应;另一方面,提高产品质量,优质优价,市场畅销,前景好,能达到增产增收的最佳效果。

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关系图

交通改善与市场扩大的关系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导致的市场地域扩大过程和区域化、专业化地域生产的演变过程。

从下图可归纳出:市场是农业区域专业化生产的引导者,科技是动力,而交通运输则是生产和市场的保障,是农业社会化大生产的保障,如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和保鲜技术,才得以使荷兰鲜花行销全世界,带动荷兰成为世界花卉的生产基地。

部分国家或地区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如何进行农业区位的合理选择

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特性,农业区位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一般说来,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

1. 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图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2. 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判断

对局部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地价的高低。一般说来,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高的

农业类型,例如花卉、乳牛。

(2)农业类型的单位面积产值大小。从单位面积产值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

棉粮等。

(3)各种类型农业需水量多少。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选择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4)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鲜花需保鲜,鲜奶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生产应分布在近城镇及交通方便的 地方。

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区位与评价

中国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由于我国各地自然和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农业地域类型: ①秦淮以南主要为水稻种植业, ②东部广大农耕区的混合农业(与发达国家的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相比,差别大,其规模小,家畜、家

禽的饲养只作为副业)和珠江三角洲新颖的混合农业——基塘生产。 ③我国东北、西北国营农场的商品谷物农业(发达国家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家庭经营),注意我国华

北平原的小麦、玉米种植区,由于不具备“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的特点,不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地 域类型。 ④西北广大的干旱半干旱草原区,从自然条件看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但由于目前交通落后,生产落

后,商品率低,还不具备大牧场放牧业的条件。 目前我国农业正在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地域差异较大,如何因时因地制宜地发展既适合农业现代化要求、又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区位因素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摆在我国面前的重大课题。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WTO 与中国农业的发展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面对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农业劳动率比较低,农业综合生产力不高的现实,只有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发挥人多的优势,克服地少的劣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才能适应加入WTO 后农业生产所面临的新形势,抓住农业发展的新机遇。

(1)调整农业结构,与国际市场接轨

加入WTO 后,我国的粮食棉花生产将受到冲击,油料蔬菜等生产将更具竞争优势,养殖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各地农业在发展中,要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我国农业灾害比较频繁,抗灾能力较差,因此,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技术创新 我国农产品优质化程度还不高,与国际市场的要求不适应,必须加快品种的改良和科技推广,实现无公害生产,使农业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4)加强农业商品基地建设,加快专业化经营的步伐。

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别很大,各地要因地制宜,适度集中,在分散经营的基础上,加强协作,充分发挥规模经营的优势,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5)提高农业产品加工水平,实现农产品增值 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农业增值,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的广度和深度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另外,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各地应当注意加快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增强农业生产的针对性;改善交通条件,提高冷藏保鲜技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切实保护耕地。

世界粮食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1)世界粮食问题的内容及其实质 : 粮食问题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亚非拉地区粮食匮乏,人民营养不良,特别是缺粮严重的中非、西非、东非等国家,本身没有能力更快地增产粮食,也没有足够的外汇大量进口粮食。因此大量人口处于饥饿和营养不良状态。另一方面,少数发达国家粮食“过剩”,商品粮积压严重。粮食问题的实质是贫困问题。

(2)粮食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一,粮食生产地区不平衡和国家间分配不均,是产生粮食问题的根源。 第二,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依然存在。

第三,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仍较落后,国家贫困,人口增长过快。

(3)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

第一,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发展农业技术,努力增产粮食。 第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应该长期注意此问题。 第三,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工业发展类型与工业指向类型

工业发展类型是根据各投入因素在总投入中所占比重的类别来划分的,一般分为四类: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指向类型是考虑影响工业部门的主要区位因素的不同来划分的,一般分为五类:原料指向型号、技术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1)四种工业发展的不同类型

(2)五种指向型工业

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

工业区位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发展变化,因此分析其工业区位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分析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下面以钢铁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等典型案例分析说明。

(1)钢铁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变化与钢铁工业区位的转移

(2)以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为代表的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的工业区位转移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企业需要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当某地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上升,产品成本上升,利润减少,这一类型的企业发生区位转移,转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而迁出地区则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重点发展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所需要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从迁入地区进口。如下图:

(3)跨国公司与工业区位的转移

跨国公司或跨地区的工业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或接近市场,或接近原料地、或接近劳动力丰富的地区,目的是各协作工厂之间减少交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获取更多的利润。跨国公司往往以输出资本、技术等方式到最优区位因素的国家进行独资建厂、收购当地企业或者参股、控股形式进行品牌生产。

(4)环境污染因素与工业区位转移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由于发达国家严格的法律法规限制和高昂的治理费用,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需要和宽松的环境政策,将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同样是因为环境因素,污染企业也由城市转移到乡村。环境因素成为污染企业转移的主导因素。

知识经济时代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本无疑是一种战略资源。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罗伯特·索洛教授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新古典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但在知识经济时代,区域的主要财富是知识,创造财富的条件是网络和智能,其战略资源变成了知识和信息技术。现代工业产品所耗费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20世纪20年代的创新产品汽车,是由60%的能源和原料与40%的技术与知识构成;而90年代的创新产品电脑芯片,仅由2%的能源和原料与98%的思维、技术、知识构成。工业对劳动技能的需要逐渐增加,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正在逐渐增强。同时,知识经济时代最突出的现象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越来越重要。

世界主要工业地域举例

中国四大工业基地的比较

高考综合复习: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本单元的重点问题是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工业区位的影响,核心问题是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不在生产活动的本身。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从近几年高考命题发展趋势上看,其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命题的内容多以热点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可待续发展为主。考查的重点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区位因素评价、决策以及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人类生产活动区位影响。考查的方向其一是对现在区位的区位因素的评价、决策;其二是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导致区位的转移,并且与新技术、新产业密切联系在一起,如跨国公司纷纷抢滩中国,加入WTO 后对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影响,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区位条件评价、发展方向的预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区位因素原因探讨、调整的方向;其三是结合热点事例,综合分析人类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生产活动对人口、城市、地域联系等的影响。其四是注重生活化的地理现象,使命题植根于学生生活,贴近生活实际,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思维方法、技能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并整合其价值观、世界观。

知识网络

重点难点解析

农业生产的特点、成因以及对生产活动的要求

农业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农业投入共有四大因素,即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科学技术。其中自然条件是基本条件(表面看自然条件是固有的,不需投入,其实不同自然条件的地租是有区别的,故是投入因素);劳力是必要条件;生产资料是决定条件;科技是制胜条件。它们与产出的关系是 ①自然条件(光、热、水、土、地形)各种因素具有“桶板效应”,即某些要素缺乏,可能导致其他因素作用发挥受阻。如我国东北太冷湿,华北春旱、夏涝,云贵高原崎岖不平等都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想获得高产出必须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适度地对自然条件进行改造。 ②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农业。一般而言,素质差,数量要求多,只能从事劳动密集型工作,产出低;素质高,数量要求少,可从事技术密集型工作,产出高。 ③生产资料投入(良种、农具、化肥、农药等)得当,自然资源利用率高,导致生产成本下降,农产品产量高;投入过多,产量虽高却出现增产不增收的低效现象;投入过少,由于自然资源利用率大幅度下降,反而加大成本。 ④科技投入(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改革耕作方式等)一方面提高产品数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生产形成规模效应;另一方面,提高产品质量,优质优价,市场畅销,前景好,能达到增产增收的最佳效果。

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关系图

交通改善与市场扩大的关系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导致的市场地域扩大过程和区域化、专业化地域生产的演变过程。

从下图可归纳出:市场是农业区域专业化生产的引导者,科技是动力,而交通运输则是生产和市场的保障,是农业社会化大生产的保障,如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和保鲜技术,才得以使荷兰鲜花行销全世界,带动荷兰成为世界花卉的生产基地。

部分国家或地区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如何进行农业区位的合理选择

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特性,农业区位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一般说来,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

1. 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图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2. 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判断

对局部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地价的高低。一般说来,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高的

农业类型,例如花卉、乳牛。

(2)农业类型的单位面积产值大小。从单位面积产值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

棉粮等。

(3)各种类型农业需水量多少。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选择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4)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鲜花需保鲜,鲜奶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生产应分布在近城镇及交通方便的 地方。

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区位与评价

中国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由于我国各地自然和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农业地域类型: ①秦淮以南主要为水稻种植业, ②东部广大农耕区的混合农业(与发达国家的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相比,差别大,其规模小,家畜、家

禽的饲养只作为副业)和珠江三角洲新颖的混合农业——基塘生产。 ③我国东北、西北国营农场的商品谷物农业(发达国家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家庭经营),注意我国华

北平原的小麦、玉米种植区,由于不具备“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的特点,不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地 域类型。 ④西北广大的干旱半干旱草原区,从自然条件看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但由于目前交通落后,生产落

后,商品率低,还不具备大牧场放牧业的条件。 目前我国农业正在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地域差异较大,如何因时因地制宜地发展既适合农业现代化要求、又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区位因素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摆在我国面前的重大课题。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WTO 与中国农业的发展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面对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农业劳动率比较低,农业综合生产力不高的现实,只有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发挥人多的优势,克服地少的劣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才能适应加入WTO 后农业生产所面临的新形势,抓住农业发展的新机遇。

(1)调整农业结构,与国际市场接轨

加入WTO 后,我国的粮食棉花生产将受到冲击,油料蔬菜等生产将更具竞争优势,养殖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各地农业在发展中,要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我国农业灾害比较频繁,抗灾能力较差,因此,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技术创新 我国农产品优质化程度还不高,与国际市场的要求不适应,必须加快品种的改良和科技推广,实现无公害生产,使农业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4)加强农业商品基地建设,加快专业化经营的步伐。

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别很大,各地要因地制宜,适度集中,在分散经营的基础上,加强协作,充分发挥规模经营的优势,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5)提高农业产品加工水平,实现农产品增值 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农业增值,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的广度和深度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另外,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各地应当注意加快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增强农业生产的针对性;改善交通条件,提高冷藏保鲜技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切实保护耕地。

世界粮食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1)世界粮食问题的内容及其实质 : 粮食问题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亚非拉地区粮食匮乏,人民营养不良,特别是缺粮严重的中非、西非、东非等国家,本身没有能力更快地增产粮食,也没有足够的外汇大量进口粮食。因此大量人口处于饥饿和营养不良状态。另一方面,少数发达国家粮食“过剩”,商品粮积压严重。粮食问题的实质是贫困问题。

(2)粮食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一,粮食生产地区不平衡和国家间分配不均,是产生粮食问题的根源。 第二,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依然存在。

第三,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仍较落后,国家贫困,人口增长过快。

(3)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

第一,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发展农业技术,努力增产粮食。 第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应该长期注意此问题。 第三,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工业发展类型与工业指向类型

工业发展类型是根据各投入因素在总投入中所占比重的类别来划分的,一般分为四类: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指向类型是考虑影响工业部门的主要区位因素的不同来划分的,一般分为五类:原料指向型号、技术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1)四种工业发展的不同类型

(2)五种指向型工业

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

工业区位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发展变化,因此分析其工业区位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分析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下面以钢铁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等典型案例分析说明。

(1)钢铁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变化与钢铁工业区位的转移

(2)以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为代表的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的工业区位转移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企业需要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当某地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上升,产品成本上升,利润减少,这一类型的企业发生区位转移,转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而迁出地区则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重点发展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所需要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从迁入地区进口。如下图:

(3)跨国公司与工业区位的转移

跨国公司或跨地区的工业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或接近市场,或接近原料地、或接近劳动力丰富的地区,目的是各协作工厂之间减少交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获取更多的利润。跨国公司往往以输出资本、技术等方式到最优区位因素的国家进行独资建厂、收购当地企业或者参股、控股形式进行品牌生产。

(4)环境污染因素与工业区位转移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由于发达国家严格的法律法规限制和高昂的治理费用,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需要和宽松的环境政策,将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同样是因为环境因素,污染企业也由城市转移到乡村。环境因素成为污染企业转移的主导因素。

知识经济时代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本无疑是一种战略资源。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罗伯特·索洛教授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新古典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但在知识经济时代,区域的主要财富是知识,创造财富的条件是网络和智能,其战略资源变成了知识和信息技术。现代工业产品所耗费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20世纪20年代的创新产品汽车,是由60%的能源和原料与40%的技术与知识构成;而90年代的创新产品电脑芯片,仅由2%的能源和原料与98%的思维、技术、知识构成。工业对劳动技能的需要逐渐增加,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正在逐渐增强。同时,知识经济时代最突出的现象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越来越重要。

世界主要工业地域举例

中国四大工业基地的比较


相关内容

  • 地理高考研讨会学习心得
  • 面向实战 决胜细节 ---2016届高考二.三轮复习策略 不同轮次复习的作用与价值 (1)教师讲评中注重向学生展示审取文字材料和图表的思维过程. (2)综合信息,抓命题主线,主线往往体现了命题意图: (3)注重图文结合和图文转换. (4)培养提取隐性信息的意识 第一轮:抓基础:系统复习所学知识,然后 ...

  • 临近高考如何复习人文地理
  • 临近高考如何复习人文地理 山东/刘爱萍 一. 人文地理考试与学习中的基本问题 人文地理内容在文科综合测试中的特点是:(1)试题分数比重越来越大:(2)多与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综合在一起考查,关注区域人文特征和区域发展,强调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问题:(3)人文地理内容变化大,试题多比较新颖,选材为最新的 ...

  • 高考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复习指导教案1必修
  •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必修)高考复习指导(专题一) 专题一 第一章 技术及其性质 一.本章知识体系构建 二.重难点突破 1.技术的涵义: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 [例1]下列内容属于技术的社会属性的是 ( ). A.一项技术要符合客观规律 B.技术与工具.机器 ...

  • 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计划
  • 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策略 近年来,高考生物试卷日趋成熟,表现为命题的视角宽,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能力考查全面:稳中求新,难度适中,注重对能力的考查:注意与生产.生活及科技成果的联系,特别是实验的考查已成重点.只有以史为鉴,以人为鉴,我们才能站在更高的位置俯视高考,才能准确地找到高考的定位,自身的定位, ...

  • 高考地理区位问题分析与复习策略
  • 高考地理区位问题分析与复习策略 引自"圭臬高考研究中心"/教育教学 地理纵横 成长导航 区位论主要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和社经济会条件(交通.市场.劳动力.科技.政策等)来探讨地理事物的存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这是人文地理的"核心" ...

  • 高三学法指导
  • 高三地理复习策略 第一轮 复习 (2014年8月---2015年1月)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是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的关键时期,务必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在紧抓教材.巩固知识的同时,对地理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 ...

  • 高三地理备考策略
  • 高三地理备考策略 一.山东高考试题特点分析 下面将山东省近五年(2007-2011年)的高考地理试题进行分析,以探究试题特征和命题规律. 1. 试卷结构及分值 地理试卷由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部分组成.客观性试题包括8个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主观性试题由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组成,知识考查 ...

  • 2015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各学科解读
  • 2015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各学科解读 2015年安徽省高考语文学科解读 戴俊和 由于安徽省2016年可能参加全国统考,与2014年安徽高考<考试说明>相比,2015年<考试说明>总体稳定,其部分变化,体现了由安徽卷向全国新课标卷过渡的特点. 考试说明具体变化如下: 一.&q ...

  • 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方案
  • 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故有“二轮看水平”之说.  “二轮看水平”,具体地说,一是要看对《考试大纲》、《高考试题》理解是否深透,研究是否深入,把握是否到位,明确“考什么”、“怎么考”.二是看练习是否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