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的加减运用临床特点

伤寒论》里有一个著名的治水方剂——五苓散,是治疗水蓄于膀胱的,临床非常常用。而要谈五苓散的功效、应用,须从膀胱的的功能说起。

膀胱与“藏津液”

说起膀胱,恐怕大家都知道它是人身上一个储存尿液的袋子,俗语叫“尿脬”。实际上,这只说对一半,膀胱不仅仅只扮演着一个尿袋子的角色,中医对膀胱的功能认识的更深一些。中医认为,膀胱是参与人体水液代谢的重要器官,它所储存的不是简单的尿液,而是“津液”,也就是说,膀胱内藏的不只是无用的废物,也有人体可以再利用的成分。《黄帝内经》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这就是说,通过人体水液代谢系统输送到膀胱的水液,不是直接被排出体外,还要经过膀胱自身的作用,再将里面有营养的成分分离出来,并转换成气的形式发送出去,真正的废水才由膀胱变成尿液排出,这个进一步加工、浓缩膀胱中水液的功能称为膀胱的气化。

膀胱的气化功能虽是人体水液代谢的一个终端过程,但它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有了膀胱的气化,机体才能尽最大量地回收营养成分,而同时尽最大量排出有害毒素。如果膀胱的气化“藏津液”的功能失常了,不但会造成废水排不出去,而且会导致水分营养吸收不完全。临床既可见到小便排出不畅,或尿频而量少,甚至点滴不通,导致癃闭。也常见到小便频数而量多,一喝水就小便,甚至导致尿崩症的发生。这些病症表现虽然不同,但中医治疗都可以从调理、恢复膀胱的气化功能入手。

膀胱与蓄水证

如果膀胱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水液蓄积于膀胱。为何膀胱就会出问题呢?就会得“蓄水证”呢?原来这和感冒还有着密切的关系。属于膀胱的那条经脉叫足太阳经,它是主管人的体表的,就像一个篱笆门一样,负责着肌表的气血流行,每天早晨六点钟开始第一个运行到足太阳膀胱经的气是“卫气”,它起着保护机体、抵御外邪的作用,因此足太阳膀胱经就成为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一旦有六淫邪气,包括病毒、细菌等的侵袭,膀胱经就会首当其冲,第一个挺身而出与病邪、菌毒作战,在大多数情况下,膀胱经的气血旺盛,或借助药物的作用,足以能战胜邪气、病原菌,所以外感病一般在一周以内痊愈。但也有另外一些情况,比如外邪的力量比较大,或机体的正气不够充足,或是医生的初期治疗方法有误,就会使位于机体表浅的病邪,顺着足太阳经脉往里侵犯,这样很容易受到连累的就是膀胱本身,病邪可沿着太阳经脉到达膀胱脏腑,之后,干扰膀胱的功能,当然主要是它的气化功能,导致膀胱对水液代谢的终端过程不能进行很好地处理,从而使水液得不到充分的气化、布散,小便不通畅,水液就逐渐在膀胱蓄积起来,形成蓄水证。

所以,蓄水证和感冒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人一感冒就会小便不通畅,甚至几天后一点也尿不出来,全身水肿,就是这个道理。随着水蓄渐多,小便愈发不利,小肚子也跟着会胀满疼痛。机体的水液蓄积在膀胱,还会造成全身水液分布失于均衡,下面的水多了,上面自然就会缺水,所以膀胱蓄水的患者还会有明显的口渴症状。

蓄水证临床特点

患蓄水证的病人很辛苦,上有口渴难耐,而下面小便又不通畅,喝下去的水排不出去,蓄水逐渐增多,严重者可导致水肿。但是这种口渴症状并不是体内水少了,体内水总量并不少,只是分布不均匀而已,就像地球上有的地方闹水灾,而有的地方却是干旱一样。所以这样的口渴,在临床表现上有一个特点,就是患者虽然口渴,但并不是太想把水喝下去,或者即使喝也喜欢喝热水,不像上火缺水那种口渴,喜欢多喝水、喝凉水。所以对于这种口渴,决不能用滋阴生津止渴的药,这相当于往身体内加水,越用滋阴的药膀胱就会越受不了,口渴现象也就越重。唯一的方法就是将膀胱内多余的水利掉,恢复膀胱的气化,这样水就能均匀地分布了,口渴自然就会解除。

五苓散治膀胱蓄水

五苓散是利水剂。张仲景用它来治疗膀胱蓄水。一个40多岁的中年妇女,患多饮、多尿已经两个多月,自己怀疑患上了糖尿病,但到医院检查血糖、尿糖均正常,医院怀疑是“尿崩症”,但尿比重正常,治疗无效。后找中医看,用了一些滋阴生津止渴、补肾固涩的方子,效果也不明显。眼下的表现是口渴依然明显,每天不停地喝水,来我这里时包里放着两瓶水,而且频繁的如厕,平均每小时要去2~3次。我看了她的病历对治疗的记载,又见她的舌苔非常水滑,辨证这不是一个津液亏乏或肾虚不固的疾病,而是一个水蓄膀胱,津液不均匀布散的蓄水证。就问她喜欢喝热水还是凉水,她回答喜欢喝温热的水,这就更加佐证了我的诊断。那么蓄水证不是小便排出不畅吗?其实临床上是不一定的,膀胱的气化失常,可以排不出水,见小便短少,也可能对水失于控制反而见小便频数。而且患者的小便次数多的直接原因是饮水多造成的,口渴才是她的主要症状,只不过这个口渴是水蓄积在下,不能上行滋润于口所致。于是,我决定给她开五苓散为主,少加一、二味补肾药物。服一周后即有明显减轻,一共服三周达到痊愈。

五苓散的药物组成

五苓散由五味药物组成: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

方中的茯苓、猪苓都是菌类的东西,渗湿利水的效果特别好,尤其是猪苓利水效果最佳。

泽泻也是一味非常好的利水药,且可以保护肾脏和膀胱,《药性赋》上记载它利水而不伤阴,就是具有护肾的作用。

这三个药物配合在一起,能明显促进小便量的增加,以排出膀胱内多余的邪水。

桂枝在这里起温阳化气的作用,蒸发膀胱内残余的水分。

白术健脾补土,起到一个筑堤拦坝的作用,以防止膀胱蓄积之水上冲凌心。

药物虽不多,但分工明晰,各司其职,从三个方面遏制蓄水的泛滥,组方不可以说不严谨。

五苓散的加减运用

春泽煎:五苓散加上人参,名为春泽煎,可用于老年人气化无力的小便不畅,如男性前列腺肥大的初期,小便不畅,或无力排出,或尿变细,滴滴答答。

茵陈五苓散:五苓散加上茵陈蒿,名为茵陈五苓散,是治疗肝病黄疸的良方,又能很好地降血脂,我经常用茵陈五苓散加上山楂、丹参、桃仁、红花、地龙,治疗高血脂症,降脂作用非常明显。另外,因为茵陈五苓散有很强的渗利水湿作用,能利出身体内多余的水分,因此可以减肥,胖人大多爱喝啤酒,尤其是冰啤酒,极易造成停饮、蓄水,五苓散治蓄水证,所以能减肥。

五苓散治水饮型糖尿病、干燥综合征

有人问:五苓散能治口渴,是否可用于治疗糖尿病或干燥综合征呢?答曰:当然可以,只不过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是水液蓄积所引起的糖尿病或干燥综合征。现在这些病都很多。有一老太太,患干燥综合征二年,不但口干口渴,连眼睛、鼻子都是干燥的,口干的舌头发木,吃饭没有味道,舌头是红的。开始我给她用滋阴生津止渴的药,服了2、3周,干燥症状一点也没缓解。仔细察看症状,舌头虽红,但舌面上光滑有津。口虽干渴,但不喜欢喝水,一喝水就想吐,小便频而量少不畅。判断为膀胱蓄水证,《伤寒论》描述蓄水重证为“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名曰水逆”,这个病案即为蓄水重证,所以用滋阴药属不对证,反而会加重病情。改用五苓散加人参、葛根、天花粉,治疗一个多月,干燥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五苓散治膀胱气化失常病症

由于膀胱通过它的经脉与皮表联系甚密,因此《黄帝内经》认为膀胱也是主表的,《灵枢·本脏》说“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膀胱主气化,不但主管排尿,也主管排汗。所以,当膀胱的气化功能失常时,就有可能引起皮肤汗出的异常,值得临床注意。

五苓散治汗出异常:一年过花甲老太,异常汗出5年,出汗后有恶风寒的感觉,动则汗出较多,我给她用了很多治汗的方子,如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玉屏风散、当归六黄汤、六味地黄汤等等,都没有奏效。后来她偶然说到她怀疑自己有慢性泌尿感染,因为小便经常排出不畅,虽然次数多,但每次尿量少。我忽然醒悟,这个出汗异常莫非是膀胱的功能不好引起?再仔细地询问她出汗的特点,吃惊的发现,她出汗多的部位集中在额头、后脖颈及背部,这不是膀胱经脉的循行路线吗?于是我开了两个方子:五苓散合上玉屏风散。真没想到,一周后患者再复诊,喜笑颜开,告诉我出汗减少多了,又调理两周汗出基本正常。所以,膀胱主表的理论确是古人临床经验的总结,当我们在临床上遇到汗出异常,或一些皮肤疾病束手无策时,应当多去拓宽一些治疗的思路,而这个理论就值得我们深思。

五苓散治脑积水:五苓散不仅可用于水蓄于下(膀胱),即使人体上部蓄水如小儿脑积水,用五苓散治疗也有很好疗效,若再合上清震汤(苍术、荷叶、升麻),效果更佳。

五苓散与上病下取治呃逆:中医擅长上病下取或下病上取,这种理论是最早由《黄帝内经》提出的,临床实施可以用针灸,也可以用药。所谓上病取下,就是病在上焦,其治在下焦,如人火气很大,火性炎上,火大了就往上攻,出现口舌生疮、脱发、耳鸣、耳聋、面生痤疖等,就可以用大黄、黄连、甚至芒硝下泄的药物,使火从下泄。而所谓下病上取,就是病在下焦,其治在上。如中医临床经常用灸百会穴的方法治疗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病,疗效极佳。这在兵法三十六计中叫“声东击西”。

伤寒论》里有一个著名的治水方剂——五苓散,是治疗水蓄于膀胱的,临床非常常用。而要谈五苓散的功效、应用,须从膀胱的的功能说起。

膀胱与“藏津液”

说起膀胱,恐怕大家都知道它是人身上一个储存尿液的袋子,俗语叫“尿脬”。实际上,这只说对一半,膀胱不仅仅只扮演着一个尿袋子的角色,中医对膀胱的功能认识的更深一些。中医认为,膀胱是参与人体水液代谢的重要器官,它所储存的不是简单的尿液,而是“津液”,也就是说,膀胱内藏的不只是无用的废物,也有人体可以再利用的成分。《黄帝内经》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这就是说,通过人体水液代谢系统输送到膀胱的水液,不是直接被排出体外,还要经过膀胱自身的作用,再将里面有营养的成分分离出来,并转换成气的形式发送出去,真正的废水才由膀胱变成尿液排出,这个进一步加工、浓缩膀胱中水液的功能称为膀胱的气化。

膀胱的气化功能虽是人体水液代谢的一个终端过程,但它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有了膀胱的气化,机体才能尽最大量地回收营养成分,而同时尽最大量排出有害毒素。如果膀胱的气化“藏津液”的功能失常了,不但会造成废水排不出去,而且会导致水分营养吸收不完全。临床既可见到小便排出不畅,或尿频而量少,甚至点滴不通,导致癃闭。也常见到小便频数而量多,一喝水就小便,甚至导致尿崩症的发生。这些病症表现虽然不同,但中医治疗都可以从调理、恢复膀胱的气化功能入手。

膀胱与蓄水证

如果膀胱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水液蓄积于膀胱。为何膀胱就会出问题呢?就会得“蓄水证”呢?原来这和感冒还有着密切的关系。属于膀胱的那条经脉叫足太阳经,它是主管人的体表的,就像一个篱笆门一样,负责着肌表的气血流行,每天早晨六点钟开始第一个运行到足太阳膀胱经的气是“卫气”,它起着保护机体、抵御外邪的作用,因此足太阳膀胱经就成为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一旦有六淫邪气,包括病毒、细菌等的侵袭,膀胱经就会首当其冲,第一个挺身而出与病邪、菌毒作战,在大多数情况下,膀胱经的气血旺盛,或借助药物的作用,足以能战胜邪气、病原菌,所以外感病一般在一周以内痊愈。但也有另外一些情况,比如外邪的力量比较大,或机体的正气不够充足,或是医生的初期治疗方法有误,就会使位于机体表浅的病邪,顺着足太阳经脉往里侵犯,这样很容易受到连累的就是膀胱本身,病邪可沿着太阳经脉到达膀胱脏腑,之后,干扰膀胱的功能,当然主要是它的气化功能,导致膀胱对水液代谢的终端过程不能进行很好地处理,从而使水液得不到充分的气化、布散,小便不通畅,水液就逐渐在膀胱蓄积起来,形成蓄水证。

所以,蓄水证和感冒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人一感冒就会小便不通畅,甚至几天后一点也尿不出来,全身水肿,就是这个道理。随着水蓄渐多,小便愈发不利,小肚子也跟着会胀满疼痛。机体的水液蓄积在膀胱,还会造成全身水液分布失于均衡,下面的水多了,上面自然就会缺水,所以膀胱蓄水的患者还会有明显的口渴症状。

蓄水证临床特点

患蓄水证的病人很辛苦,上有口渴难耐,而下面小便又不通畅,喝下去的水排不出去,蓄水逐渐增多,严重者可导致水肿。但是这种口渴症状并不是体内水少了,体内水总量并不少,只是分布不均匀而已,就像地球上有的地方闹水灾,而有的地方却是干旱一样。所以这样的口渴,在临床表现上有一个特点,就是患者虽然口渴,但并不是太想把水喝下去,或者即使喝也喜欢喝热水,不像上火缺水那种口渴,喜欢多喝水、喝凉水。所以对于这种口渴,决不能用滋阴生津止渴的药,这相当于往身体内加水,越用滋阴的药膀胱就会越受不了,口渴现象也就越重。唯一的方法就是将膀胱内多余的水利掉,恢复膀胱的气化,这样水就能均匀地分布了,口渴自然就会解除。

五苓散治膀胱蓄水

五苓散是利水剂。张仲景用它来治疗膀胱蓄水。一个40多岁的中年妇女,患多饮、多尿已经两个多月,自己怀疑患上了糖尿病,但到医院检查血糖、尿糖均正常,医院怀疑是“尿崩症”,但尿比重正常,治疗无效。后找中医看,用了一些滋阴生津止渴、补肾固涩的方子,效果也不明显。眼下的表现是口渴依然明显,每天不停地喝水,来我这里时包里放着两瓶水,而且频繁的如厕,平均每小时要去2~3次。我看了她的病历对治疗的记载,又见她的舌苔非常水滑,辨证这不是一个津液亏乏或肾虚不固的疾病,而是一个水蓄膀胱,津液不均匀布散的蓄水证。就问她喜欢喝热水还是凉水,她回答喜欢喝温热的水,这就更加佐证了我的诊断。那么蓄水证不是小便排出不畅吗?其实临床上是不一定的,膀胱的气化失常,可以排不出水,见小便短少,也可能对水失于控制反而见小便频数。而且患者的小便次数多的直接原因是饮水多造成的,口渴才是她的主要症状,只不过这个口渴是水蓄积在下,不能上行滋润于口所致。于是,我决定给她开五苓散为主,少加一、二味补肾药物。服一周后即有明显减轻,一共服三周达到痊愈。

五苓散的药物组成

五苓散由五味药物组成: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

方中的茯苓、猪苓都是菌类的东西,渗湿利水的效果特别好,尤其是猪苓利水效果最佳。

泽泻也是一味非常好的利水药,且可以保护肾脏和膀胱,《药性赋》上记载它利水而不伤阴,就是具有护肾的作用。

这三个药物配合在一起,能明显促进小便量的增加,以排出膀胱内多余的邪水。

桂枝在这里起温阳化气的作用,蒸发膀胱内残余的水分。

白术健脾补土,起到一个筑堤拦坝的作用,以防止膀胱蓄积之水上冲凌心。

药物虽不多,但分工明晰,各司其职,从三个方面遏制蓄水的泛滥,组方不可以说不严谨。

五苓散的加减运用

春泽煎:五苓散加上人参,名为春泽煎,可用于老年人气化无力的小便不畅,如男性前列腺肥大的初期,小便不畅,或无力排出,或尿变细,滴滴答答。

茵陈五苓散:五苓散加上茵陈蒿,名为茵陈五苓散,是治疗肝病黄疸的良方,又能很好地降血脂,我经常用茵陈五苓散加上山楂、丹参、桃仁、红花、地龙,治疗高血脂症,降脂作用非常明显。另外,因为茵陈五苓散有很强的渗利水湿作用,能利出身体内多余的水分,因此可以减肥,胖人大多爱喝啤酒,尤其是冰啤酒,极易造成停饮、蓄水,五苓散治蓄水证,所以能减肥。

五苓散治水饮型糖尿病、干燥综合征

有人问:五苓散能治口渴,是否可用于治疗糖尿病或干燥综合征呢?答曰:当然可以,只不过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是水液蓄积所引起的糖尿病或干燥综合征。现在这些病都很多。有一老太太,患干燥综合征二年,不但口干口渴,连眼睛、鼻子都是干燥的,口干的舌头发木,吃饭没有味道,舌头是红的。开始我给她用滋阴生津止渴的药,服了2、3周,干燥症状一点也没缓解。仔细察看症状,舌头虽红,但舌面上光滑有津。口虽干渴,但不喜欢喝水,一喝水就想吐,小便频而量少不畅。判断为膀胱蓄水证,《伤寒论》描述蓄水重证为“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名曰水逆”,这个病案即为蓄水重证,所以用滋阴药属不对证,反而会加重病情。改用五苓散加人参、葛根、天花粉,治疗一个多月,干燥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五苓散治膀胱气化失常病症

由于膀胱通过它的经脉与皮表联系甚密,因此《黄帝内经》认为膀胱也是主表的,《灵枢·本脏》说“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膀胱主气化,不但主管排尿,也主管排汗。所以,当膀胱的气化功能失常时,就有可能引起皮肤汗出的异常,值得临床注意。

五苓散治汗出异常:一年过花甲老太,异常汗出5年,出汗后有恶风寒的感觉,动则汗出较多,我给她用了很多治汗的方子,如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玉屏风散、当归六黄汤、六味地黄汤等等,都没有奏效。后来她偶然说到她怀疑自己有慢性泌尿感染,因为小便经常排出不畅,虽然次数多,但每次尿量少。我忽然醒悟,这个出汗异常莫非是膀胱的功能不好引起?再仔细地询问她出汗的特点,吃惊的发现,她出汗多的部位集中在额头、后脖颈及背部,这不是膀胱经脉的循行路线吗?于是我开了两个方子:五苓散合上玉屏风散。真没想到,一周后患者再复诊,喜笑颜开,告诉我出汗减少多了,又调理两周汗出基本正常。所以,膀胱主表的理论确是古人临床经验的总结,当我们在临床上遇到汗出异常,或一些皮肤疾病束手无策时,应当多去拓宽一些治疗的思路,而这个理论就值得我们深思。

五苓散治脑积水:五苓散不仅可用于水蓄于下(膀胱),即使人体上部蓄水如小儿脑积水,用五苓散治疗也有很好疗效,若再合上清震汤(苍术、荷叶、升麻),效果更佳。

五苓散与上病下取治呃逆:中医擅长上病下取或下病上取,这种理论是最早由《黄帝内经》提出的,临床实施可以用针灸,也可以用药。所谓上病取下,就是病在上焦,其治在下焦,如人火气很大,火性炎上,火大了就往上攻,出现口舌生疮、脱发、耳鸣、耳聋、面生痤疖等,就可以用大黄、黄连、甚至芒硝下泄的药物,使火从下泄。而所谓下病上取,就是病在下焦,其治在上。如中医临床经常用灸百会穴的方法治疗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病,疗效极佳。这在兵法三十六计中叫“声东击西”。


相关内容

  • 刘渡舟医案[五苓散] - 中医医案 - 岐黄中医网
  • 刘渡舟医案[五苓散] 2009-08-24 08:15:02 来源:互联网 作者: [大中小] 浏览:504次 评论:0条 - 止痒水粉剂 ·针灸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呃逆 ·疾病自测 |查查你有无肠胃病 ·中医杂谈 |养生·立生·达生--中医 ·外科偏方 |黄连轻粉外敷治疖肿 ·疾病自测 |治便秘不 ...

  • 五苓散合方临床应用
  • 孙某,女,43岁. 阴虚体质,会阴部位肿胀而有下坠之感,伴头晕而胀疼,口干但不欲饮,心中烦,小便不利,大便稀溏.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水停下焦之证. 茯苓12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桂枝6克,白术6克,牛膝10克. 服药四剂后,小便得利而大便成形,会阴部肿胀消除. 解说:从药物组成看,五苓散与 ...

  • 张仲景方族研究
  • 张仲景方"方族研究 <伤寒论>.<金匮要略>合称<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临床医学巨著,为后世医家倍加尊崇,赞其书为"方书之祖",誉其方为"医方之祖",一直是历代医家潜心学习的重要医学典籍.直至 ...

  • 感悟经方的魅力
  • 感悟经方的魅力 北京市胡希恕名家研究室冯世纶 <伤寒>以方名证,是古人长期医疗经验的总结,也是经方发展的特点.随着临床经方治病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就会越来越感悟到经方的无穷魅力. 第一次跟随胡希恕先生抄方,见其一上午诊治30人许,他诊完后常叮嘱:"此患者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 ...

  • 郝万山讲[伤寒论]病案精点录
  • 学经典记病案<伤寒论>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 一.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①夜间荨麻疹.瘙痒.脉浮:②急性肾小球肾炎, 头面浮肿.脉浮:③急性黄疸性肝炎,面黄如橘皮色.瘙痒.脉浮."不一 定感冒表证才有脉浮".(刘渡舟治验) 二. 外散表寒,内化食滞治疗小儿发热不退,舌 ...

  • [金匮要略]作业50题
  •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金匮要略>作业50题 1.<金匮要略>是怎样一本书?其价值如何? 答:<金匮要略>为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学专著,奠定了杂病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规范,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于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 ...

  • 中医名家内科医案1
  • 吕英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致失眠医案吕英治疗心慌头晕乏力年医案吕英治疗类风湿合并肺纤维化医案王永炎教授灵活应用通腑法治疗中风病验案举隅黄振翘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曾辅民治疗虚阳外越证经验谢海洲治疗老年性痴呆经验薛伯寿从肝论治胃病经验张德超治疗胃炎验案则升麻善治乙型肝炎升麻治疗低血压攻补兼施治疗尿 ...

  • 郝万山伤寒论病案
  • 学经典记病案<伤寒论>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 一.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①夜间荨麻疹.瘙痒.脉浮:②急性肾小球肾炎, 头面浮肿.脉浮:③急性黄疸性肝炎,面黄如橘皮色.瘙痒.脉浮."不一 定感冒表证才有脉浮".(刘渡舟治验) 二. 外散表寒,内化食滞治疗小儿发热不退,舌 ...

  • 跟师笔记2--6
  • 跟师笔记2--对经方发展案 跟师笔记2--对经方发展案 王某,男,43岁. 2011年4月17日初诊:半夜咳嗽,无痰,颈项疼痛,上午易乏,汗多,呃逆,不大便,饮水多,舌暗红齿痕苔白脉细弦缓.桂枝 赤芍 制附子 细辛 枳实 厚朴 生大黄 生苡仁. 7剂水冲服,这里用的都是免煎剂,常用量.二诊:4月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