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应用保肝药物

1. 肝功异常

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给予补充维生素,热量摄入不足者给予葡萄糖,护肝药物不宜太多,以免加重肝脏负担。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能量合剂”(10%葡萄糖、维生素C 、维生素B 、肌苷、ATP 、辅酶A )比较全面地包括了支持和护肝作用,如患者的热量不足还可以加入50%葡萄糖,对于黄疸重者可以加用维生素K 以补充其不足。其他护肝药物可以选用凯西莱再加一种中药制剂(茵栀黄)即可。对于急性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ALT 降致正常值的两倍时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常取到满意的疗效,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则不需要抗病毒治疗。

2. 慢性病毒性肝炎

其肝功能的损害与机体的免反应有关,在出现肝功能异常时选用非特异性抗炎护肝药物治疗更为恰当,如:美能。同时给予解毒护肝药物或中药制剂,如:凯西莱、水林佳。如病人基础状况差,进食少,辅以能量合剂。ALT 轻度升高时以口服为主,明显升高时应静脉给药。用降酶药物时,应注意结合肝功能其他指标(如胆红素水平)来总体判断肝脏炎症的恢复情况,嘱咐病人逐渐减量停药,以免出现ALT 停药反跳。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如有抗病毒治疗指针,应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减少肝脏持续损害因毒的影响。

3. 重型肝炎

支持对症治疗,促进肝细胞再生和防治并发症的综合性治疗为原则。用“能量合剂”补充热卡及多种维生素;促肝细胞生长素静脉滴注:160~200mg/日,促进肝细胞尽快修复;非特异性抗炎护肝药物(美能或甘利欣)可以减轻免疫反应导致的肝细胞损害,但应注意其水钠贮留和低钾副作用对疾病的影响,如腹水和诱发肝性脑病。

4. 脂肪肝

肥胖和饮酒是脂肪肝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本病的根本治疗是低脂饮食、戒酒、减轻体重。在出现明显肝功能异常的脂肪性肝炎时给予硫普罗宁(凯西莱)、水飞蓟素类药物治疗。多烯磷脂酸胆碱对酒精性肝病患者也有防止组织学恶化的作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不主张用降脂药物,因为此类药物会促进肝脏对脂肪的摄取和贮存。

5. 药物性肝炎

发病机制为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肝固有毒性肝损害),药物对肝细胞代谢进行干扰(细胞毒型和胆汁淤积型)以及过敏性肝细胞损害。在去除病因的同时应明确损肝药物对肝细胞损害的方式,以此选用不同的护肝药物,如药物的直接损伤时选用解毒护肝药物(古拉定、凯西莱);影响胆红素代谢时选用利胆护肝药物(思美泰);过敏性肝损时选用有类激素样作用的护肝药(甘利欣、美能)。

6. 自身免性肝炎

为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肝细胞损害,有类激素样作用的非特异性抗炎护肝药常是最佳选择,如甘利欣、强力宁、美能等。

7. 淤胆型肝炎

是指各种因素引起的以肝内淤胆为主要表现的一个特殊临床类型。可发生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在针对病因进行护肝治疗的同时选用利胆护肝药物,如腺甘蛋氨酸、熊去氧胆酸。中药制剂在急性淤胆型肝炎治疗中常取得满意疗效,如茵栀黄制剂等。

8. 其他疾病引起的肝脏损害

如感染中毒性肝炎,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选用解毒护肝药物,如还原型谷胱甘肽(阿拓莫兰、古拉定)。

总之,作为临床医师,病人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应尽快明确其发病原因,在去除病因的同时,合理选用适当的护肝药物能够有效地阻止肝细胞继续破坏,促进肝细胞修复,使患者恢复健康。虽然护肝类药物安全性较好,毒副作用轻微,但如果选择和用药方法不当,就会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产生某些不良反应。

全面解读肝功能检查使用指南

2016-10-16Pamedlabdzh 检验医学

检验医学——中华检验医学网旗下微信公众平台。您的随身微杂志。

肝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胆红素(Bil)、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时间(PT)等检测项目。非常经典、便宜、简单的组合项目,用好却不易,希望以下信息能有所帮助。

(一) 急性病毒性肝炎

1、急性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

急性期通常每3~7天监测一次肝脏生化指标,并应结合PT 等凝血功能指标及临床表现的变化判断病情发展情况。少数患者可出现乏力加重、“胆酶分离”及PT 延长等,提示有重型化倾向,应更密切地进行监测。

2、急性乙型肝炎

在动态监测ALT 等肝脏生化指标的同时,还应注意监测HBV 血清标志物及HBVDNA 等病毒指标,以判断是否发展为慢性。

3、急性丙型肝炎

血清ALT 的升高有三种不同的模式:

单相型(一过型) :ALT 升高提示病毒血症多呈一过性,感染多呈自限性。在血清ALT 恢复正常且HCVRNA 转阴后,仍需每3~6个月监测一次肝脏生化指标及HCVRNA ,持续1~2年,以确证病情康复。

双相型(间歇型或波动型) :ALT 升高,提示病毒血症呈间歇性。

平台型(持续型) :ALT 升高,提示病毒血症呈持续性。

双相型和平台型ALT 升高预示慢性化率较高,临床表现相对较重。

(二) 慢性病毒性肝炎及其相关疾病

1、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ALT 、HBeAg 和HBVDNA 定量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判断慢性HBV 感染自然病程和决定治疗方案的依据。但准确评估还应结合胆红素、白蛋白、凝血功能、血常规、AFP 、B 型超声检查、流行病学史、肝病家族史等资料。必要时还需进行肝活检等检查。应注意保肝降酶药物对ALT 的影响。

HBeAg 阳性慢性HBV 感染者的监测要点

HBeAg 阴性慢性HBV 感染者的监测要点

A 、所有患者均应每3~6个月进行AFP 和B 超筛查以监测肝细胞癌(HCC)。

B 、乙型肝炎已恢复的患者,血清HBsAg 和HBVDNA 阴性,可每年检测一次ALT 、HBV-M 及HBVDNA ;

若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应适当加强监测:

C 、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初期3个月内,或在治疗过程中发现ALT 明显升高时,应每2~4周监测一次血清ALT 、AST 和BILI 等生化指标。

若ALT ≥10ULN 或出现黄疸,应立即停用干扰素;

若ALT 水平趋于平稳,可每月监测一次。

在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12个月内,应每3个月左右对生化学应答(ALT的复常) 、病毒学应答(HBVDNA的降低程度) 和血清学应答(HBeAg和HBsAg 的转阴等) 进行全面评估。

此外,还应注意定期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血糖、甲状腺功能、精神状态的变化等。

D 、核苷(酸) 类似物(NUC)治疗的患者,一般每3个月评估一次生化学应答和病毒学应答,每3~6个月评估一次血清学应答。阿德福韦酯(ADV)治疗的患者,尚应每3个月监测一次肾功能。替比夫定(LdT)治疗的患者,尚应注意每3个月左右监测一次肌酸激酶(CK)。

2、慢性丙型肝炎

一般每3个月监测一次血清ALT 等生化指标,每3~6个月检查HCVRNA 、AFP 和B 超等。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除每3个月左右监测HCVRNA 外,ALT 及其他相关指标的监测参照慢性乙型肝炎的干扰素治疗。

3、重型肝炎(肝衰竭)

对于病情剧烈活动、血清TBILI ≥171μmol/L的重型肝炎患者,通常每3~7天监测一次全套肝脏生化指标的变化。对病情渐趋稳定、血清TBILI <171μmol/L (10ULN)的患者,可每5~7天监测一次肝脏生化指标。

终末期肝病模型有助于预测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短期及中期病死率,是肝移植术前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现多采用Kamath 改良MELD 法:R =3.8×ln(胆红素mg/dl)+11.2×ln(INR)+9.6×ln(肌酐mg/dl)+6.4×病因分值(胆汁性或酒精性0,其他1) 。R 值越高,肝移植的风险越大,生存率越低。

4、肝炎肝硬化

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常采用Child-Pugh 分级对肝功能进行评估。也可应用MELD 对病情的严重性和肝移植风险进行评估。

A 、代偿期肝硬化(肝功能ChildA 级) 患者,若无明显炎症活动,通常每3个月复查ALT 等生化指标,每3~6个月复查HBVDNA 或HCVRNA 等病毒复

制指标和进行HCC 筛查。若有炎症活动,通常每2~4周复查一次ALT 等生化指标,每3个月复查病毒复制指标,每3~6个月进行AFP 及B 超等检查(PHCC筛查) 。

B 、失代偿期肝硬化(肝功能ChildB 和C 级) 患者,其血清ALT 和AST 升高多不十分显著,甚至在正常参考范围内偏低,但AST/ALT>1提示肝细胞损害严重。通常需每1~2周复查一次肝脏生化指标,每1~3个月复查病毒复制指标和进行AFP 及B 超等检查。

(三) 药物性肝损伤

在可疑的药物性肝损伤治疗过程中出现以下任何一项者,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

(1)>8×ALT 或AST ;

(2)>5×ALT 或AST ,持续2周以上;

(3)>3×ALT 或AST ,并且>2×TBL 或INR >1.5;

(4)>3×ALT 或AST ,并有进行性加重的乏力、恶心、呕吐、右上腹痛征象,或发热、皮疹、嗜酸细胞增多。

对于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达到ULN2~5倍的无症状者,建议48~72h 复查ALT 、AST 、ALP 、TBL, 以确定是否异常;初始每周复查2~3次,如果异常肝脏血清生化指标稳定或下降,则可改为1次/1~2周,直至恢复正常。

(四)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如果能够排除病毒性肝炎和其他慢性肝病,NAFLD 是肝血清酶学(ALT、AST 和GGT) 轻度升高最常见的原因。

NAFLD 患者血清氨基转移酶通常处于ULN 范围内或仅轻度升高,AST/ALT小于0.8。除非有效减肥否则短期内氨基转移酶水平很少波动,但随肝纤维化进展,血清氨基转移酶逐渐下降并且AST/ALT比值可大于1.3。因此,ALT 水平下降不能作为NAFLD 好转的有效标志。

一般不需要频繁监测肝功能,建议每6个月监测ALT 、GGT 、ALP, 血脂以及空腹和餐后血糖等指标,每年复查腹部和肝脏超声。病程长的老年NAFLD 患者尚需定期监测肝癌和动脉硬化相关指标。

(五) 酒精性肝病

ALT 、AST 升高但通常小于10倍正常上限值(ULN),AST/ALT>2对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此外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是识别酒精造成肝损伤的良好指标。

禁酒后血清ALT 和AST 明显下降,4周内可基本降至2倍正常上限值(ULN)以下。禁酒后GGT 活性亦可明显下降,但恢复较慢。

治疗原则取决于酒精性肝病的病理类型, 戒酒是防治酒精性肝病的根本措施。酒精性脂肪肝戒酒4~8周后其肝组织学改变可明显恢复。

(六)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典型血清肝生化异常为血清氨基转移酶(ALT、AST) 明显升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血清胆红素升高,ALP 和GGT 正常或轻度升高。若ALP 大于正常2倍或GGT 大于正常5倍需考虑是否与PBC 重叠。

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高于10倍正常上限者,或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高于5倍正常上限同时血清丙种球蛋白水平高于正常上限至少2倍者,是免疫抑制剂治疗的适应证。

治疗后血清氨基转移酶和胆红素水平下降通常反映病变活动减轻;以凝血酶原时间和蛋白质合成(例如血清白蛋白) 指标判断肝脏合成功能改善情况;以血清球蛋白或IgG 水平判判定免疫应答的抑制。

血清氨基转移酶是临床评价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以最小剂量强的松治疗达到血清生化持续缓解(ALT 正常),是治疗的理想目标。对部分复发的患者,为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的严重副作用,控制ALT 在2~3倍ULN 内,被认为是可接受的疗效。

一般治疗初期每2~4周监测一次;病情稳定者,每1~3月监测一次。若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至3倍正常值上限应考虑复发。如采用激素治疗需同时监测血糖、血脂等,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则需监测血常规。

撤药后复发在成人及儿童患者中较常见,应每1~3个月定期监测血清氨基转移酶、胆红素、ALB 、PT 和丙种球蛋白水平。

(七)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

PBC 的生化是血清ALP 升高2倍ULN 或GGT 升高5倍ULN ,特征性自身抗体是血清AMA-M2阳性。

PBC 患者血清ALT 和AST 水平多为正常或轻度升高,一般不超过5倍ULN 。如果患者的血清ALT 和AST 水平明显升高,则需进一步检查以除外是否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或其他原因所致肝病。

血清胆红素(主要是直接胆红素)升高是PBC 患者较晚期的表现,高胆红素、低白蛋白血症和凝血酶时间延长均是预后不良的指标。

建议每3个月监测ALT 、胆红素、ALP 、GGT 等,每6个月复查腹部超声检查和甲胎蛋白。

PBC 患者首次确诊时即应筛查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存在、检测骨密度。如已存在静脉曲张和骨密度异常,建议每年复查一次,如首次确诊时不存在则之后每隔两年复查一次。

(八) 肝癌患者的肝脏生化监测方案

肝癌患者的肝脏生化监测相对复杂,没有明确的循证医学数据,而且随着肝癌的不同治疗阶段,肝脏生化不断变化,监测间隔也须不断变化。一般根据临床经验采取如下的监测方案。

对于能够手术切除的肝癌,术前主要检测胆红素、白蛋白等,凝血功能, 评估肝功能否耐受手术(参见肝硬化部分Child-Pugh 分级) ,术后每2-3天监测

氨基转移酶、胆红素、白蛋白一次,出院后监测方案参照原有基础疾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

如果行局部治疗如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等,应在术后3天、1周监测氨基转移酶、胆红素、白蛋白情况,及时护肝治疗,其后参照原有基础疾病监测方案。

对于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患者,应在术后每2-3天监测氨基转移酶、胆红素、白蛋白情况。1周后如肝脏生化处于恢复中,可延长至每周监测1次。化疗药物和缺血对肝功能的影响可持续4-6周,4-6周后参照原有基础疾病监测方案。

1. 肝功异常

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给予补充维生素,热量摄入不足者给予葡萄糖,护肝药物不宜太多,以免加重肝脏负担。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能量合剂”(10%葡萄糖、维生素C 、维生素B 、肌苷、ATP 、辅酶A )比较全面地包括了支持和护肝作用,如患者的热量不足还可以加入50%葡萄糖,对于黄疸重者可以加用维生素K 以补充其不足。其他护肝药物可以选用凯西莱再加一种中药制剂(茵栀黄)即可。对于急性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ALT 降致正常值的两倍时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常取到满意的疗效,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则不需要抗病毒治疗。

2. 慢性病毒性肝炎

其肝功能的损害与机体的免反应有关,在出现肝功能异常时选用非特异性抗炎护肝药物治疗更为恰当,如:美能。同时给予解毒护肝药物或中药制剂,如:凯西莱、水林佳。如病人基础状况差,进食少,辅以能量合剂。ALT 轻度升高时以口服为主,明显升高时应静脉给药。用降酶药物时,应注意结合肝功能其他指标(如胆红素水平)来总体判断肝脏炎症的恢复情况,嘱咐病人逐渐减量停药,以免出现ALT 停药反跳。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如有抗病毒治疗指针,应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减少肝脏持续损害因毒的影响。

3. 重型肝炎

支持对症治疗,促进肝细胞再生和防治并发症的综合性治疗为原则。用“能量合剂”补充热卡及多种维生素;促肝细胞生长素静脉滴注:160~200mg/日,促进肝细胞尽快修复;非特异性抗炎护肝药物(美能或甘利欣)可以减轻免疫反应导致的肝细胞损害,但应注意其水钠贮留和低钾副作用对疾病的影响,如腹水和诱发肝性脑病。

4. 脂肪肝

肥胖和饮酒是脂肪肝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本病的根本治疗是低脂饮食、戒酒、减轻体重。在出现明显肝功能异常的脂肪性肝炎时给予硫普罗宁(凯西莱)、水飞蓟素类药物治疗。多烯磷脂酸胆碱对酒精性肝病患者也有防止组织学恶化的作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不主张用降脂药物,因为此类药物会促进肝脏对脂肪的摄取和贮存。

5. 药物性肝炎

发病机制为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肝固有毒性肝损害),药物对肝细胞代谢进行干扰(细胞毒型和胆汁淤积型)以及过敏性肝细胞损害。在去除病因的同时应明确损肝药物对肝细胞损害的方式,以此选用不同的护肝药物,如药物的直接损伤时选用解毒护肝药物(古拉定、凯西莱);影响胆红素代谢时选用利胆护肝药物(思美泰);过敏性肝损时选用有类激素样作用的护肝药(甘利欣、美能)。

6. 自身免性肝炎

为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肝细胞损害,有类激素样作用的非特异性抗炎护肝药常是最佳选择,如甘利欣、强力宁、美能等。

7. 淤胆型肝炎

是指各种因素引起的以肝内淤胆为主要表现的一个特殊临床类型。可发生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在针对病因进行护肝治疗的同时选用利胆护肝药物,如腺甘蛋氨酸、熊去氧胆酸。中药制剂在急性淤胆型肝炎治疗中常取得满意疗效,如茵栀黄制剂等。

8. 其他疾病引起的肝脏损害

如感染中毒性肝炎,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选用解毒护肝药物,如还原型谷胱甘肽(阿拓莫兰、古拉定)。

总之,作为临床医师,病人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应尽快明确其发病原因,在去除病因的同时,合理选用适当的护肝药物能够有效地阻止肝细胞继续破坏,促进肝细胞修复,使患者恢复健康。虽然护肝类药物安全性较好,毒副作用轻微,但如果选择和用药方法不当,就会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产生某些不良反应。

全面解读肝功能检查使用指南

2016-10-16Pamedlabdzh 检验医学

检验医学——中华检验医学网旗下微信公众平台。您的随身微杂志。

肝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胆红素(Bil)、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时间(PT)等检测项目。非常经典、便宜、简单的组合项目,用好却不易,希望以下信息能有所帮助。

(一) 急性病毒性肝炎

1、急性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

急性期通常每3~7天监测一次肝脏生化指标,并应结合PT 等凝血功能指标及临床表现的变化判断病情发展情况。少数患者可出现乏力加重、“胆酶分离”及PT 延长等,提示有重型化倾向,应更密切地进行监测。

2、急性乙型肝炎

在动态监测ALT 等肝脏生化指标的同时,还应注意监测HBV 血清标志物及HBVDNA 等病毒指标,以判断是否发展为慢性。

3、急性丙型肝炎

血清ALT 的升高有三种不同的模式:

单相型(一过型) :ALT 升高提示病毒血症多呈一过性,感染多呈自限性。在血清ALT 恢复正常且HCVRNA 转阴后,仍需每3~6个月监测一次肝脏生化指标及HCVRNA ,持续1~2年,以确证病情康复。

双相型(间歇型或波动型) :ALT 升高,提示病毒血症呈间歇性。

平台型(持续型) :ALT 升高,提示病毒血症呈持续性。

双相型和平台型ALT 升高预示慢性化率较高,临床表现相对较重。

(二) 慢性病毒性肝炎及其相关疾病

1、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ALT 、HBeAg 和HBVDNA 定量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判断慢性HBV 感染自然病程和决定治疗方案的依据。但准确评估还应结合胆红素、白蛋白、凝血功能、血常规、AFP 、B 型超声检查、流行病学史、肝病家族史等资料。必要时还需进行肝活检等检查。应注意保肝降酶药物对ALT 的影响。

HBeAg 阳性慢性HBV 感染者的监测要点

HBeAg 阴性慢性HBV 感染者的监测要点

A 、所有患者均应每3~6个月进行AFP 和B 超筛查以监测肝细胞癌(HCC)。

B 、乙型肝炎已恢复的患者,血清HBsAg 和HBVDNA 阴性,可每年检测一次ALT 、HBV-M 及HBVDNA ;

若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应适当加强监测:

C 、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初期3个月内,或在治疗过程中发现ALT 明显升高时,应每2~4周监测一次血清ALT 、AST 和BILI 等生化指标。

若ALT ≥10ULN 或出现黄疸,应立即停用干扰素;

若ALT 水平趋于平稳,可每月监测一次。

在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12个月内,应每3个月左右对生化学应答(ALT的复常) 、病毒学应答(HBVDNA的降低程度) 和血清学应答(HBeAg和HBsAg 的转阴等) 进行全面评估。

此外,还应注意定期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血糖、甲状腺功能、精神状态的变化等。

D 、核苷(酸) 类似物(NUC)治疗的患者,一般每3个月评估一次生化学应答和病毒学应答,每3~6个月评估一次血清学应答。阿德福韦酯(ADV)治疗的患者,尚应每3个月监测一次肾功能。替比夫定(LdT)治疗的患者,尚应注意每3个月左右监测一次肌酸激酶(CK)。

2、慢性丙型肝炎

一般每3个月监测一次血清ALT 等生化指标,每3~6个月检查HCVRNA 、AFP 和B 超等。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除每3个月左右监测HCVRNA 外,ALT 及其他相关指标的监测参照慢性乙型肝炎的干扰素治疗。

3、重型肝炎(肝衰竭)

对于病情剧烈活动、血清TBILI ≥171μmol/L的重型肝炎患者,通常每3~7天监测一次全套肝脏生化指标的变化。对病情渐趋稳定、血清TBILI <171μmol/L (10ULN)的患者,可每5~7天监测一次肝脏生化指标。

终末期肝病模型有助于预测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短期及中期病死率,是肝移植术前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现多采用Kamath 改良MELD 法:R =3.8×ln(胆红素mg/dl)+11.2×ln(INR)+9.6×ln(肌酐mg/dl)+6.4×病因分值(胆汁性或酒精性0,其他1) 。R 值越高,肝移植的风险越大,生存率越低。

4、肝炎肝硬化

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常采用Child-Pugh 分级对肝功能进行评估。也可应用MELD 对病情的严重性和肝移植风险进行评估。

A 、代偿期肝硬化(肝功能ChildA 级) 患者,若无明显炎症活动,通常每3个月复查ALT 等生化指标,每3~6个月复查HBVDNA 或HCVRNA 等病毒复

制指标和进行HCC 筛查。若有炎症活动,通常每2~4周复查一次ALT 等生化指标,每3个月复查病毒复制指标,每3~6个月进行AFP 及B 超等检查(PHCC筛查) 。

B 、失代偿期肝硬化(肝功能ChildB 和C 级) 患者,其血清ALT 和AST 升高多不十分显著,甚至在正常参考范围内偏低,但AST/ALT>1提示肝细胞损害严重。通常需每1~2周复查一次肝脏生化指标,每1~3个月复查病毒复制指标和进行AFP 及B 超等检查。

(三) 药物性肝损伤

在可疑的药物性肝损伤治疗过程中出现以下任何一项者,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

(1)>8×ALT 或AST ;

(2)>5×ALT 或AST ,持续2周以上;

(3)>3×ALT 或AST ,并且>2×TBL 或INR >1.5;

(4)>3×ALT 或AST ,并有进行性加重的乏力、恶心、呕吐、右上腹痛征象,或发热、皮疹、嗜酸细胞增多。

对于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达到ULN2~5倍的无症状者,建议48~72h 复查ALT 、AST 、ALP 、TBL, 以确定是否异常;初始每周复查2~3次,如果异常肝脏血清生化指标稳定或下降,则可改为1次/1~2周,直至恢复正常。

(四)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如果能够排除病毒性肝炎和其他慢性肝病,NAFLD 是肝血清酶学(ALT、AST 和GGT) 轻度升高最常见的原因。

NAFLD 患者血清氨基转移酶通常处于ULN 范围内或仅轻度升高,AST/ALT小于0.8。除非有效减肥否则短期内氨基转移酶水平很少波动,但随肝纤维化进展,血清氨基转移酶逐渐下降并且AST/ALT比值可大于1.3。因此,ALT 水平下降不能作为NAFLD 好转的有效标志。

一般不需要频繁监测肝功能,建议每6个月监测ALT 、GGT 、ALP, 血脂以及空腹和餐后血糖等指标,每年复查腹部和肝脏超声。病程长的老年NAFLD 患者尚需定期监测肝癌和动脉硬化相关指标。

(五) 酒精性肝病

ALT 、AST 升高但通常小于10倍正常上限值(ULN),AST/ALT>2对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此外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是识别酒精造成肝损伤的良好指标。

禁酒后血清ALT 和AST 明显下降,4周内可基本降至2倍正常上限值(ULN)以下。禁酒后GGT 活性亦可明显下降,但恢复较慢。

治疗原则取决于酒精性肝病的病理类型, 戒酒是防治酒精性肝病的根本措施。酒精性脂肪肝戒酒4~8周后其肝组织学改变可明显恢复。

(六)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典型血清肝生化异常为血清氨基转移酶(ALT、AST) 明显升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血清胆红素升高,ALP 和GGT 正常或轻度升高。若ALP 大于正常2倍或GGT 大于正常5倍需考虑是否与PBC 重叠。

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高于10倍正常上限者,或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高于5倍正常上限同时血清丙种球蛋白水平高于正常上限至少2倍者,是免疫抑制剂治疗的适应证。

治疗后血清氨基转移酶和胆红素水平下降通常反映病变活动减轻;以凝血酶原时间和蛋白质合成(例如血清白蛋白) 指标判断肝脏合成功能改善情况;以血清球蛋白或IgG 水平判判定免疫应答的抑制。

血清氨基转移酶是临床评价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以最小剂量强的松治疗达到血清生化持续缓解(ALT 正常),是治疗的理想目标。对部分复发的患者,为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的严重副作用,控制ALT 在2~3倍ULN 内,被认为是可接受的疗效。

一般治疗初期每2~4周监测一次;病情稳定者,每1~3月监测一次。若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至3倍正常值上限应考虑复发。如采用激素治疗需同时监测血糖、血脂等,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则需监测血常规。

撤药后复发在成人及儿童患者中较常见,应每1~3个月定期监测血清氨基转移酶、胆红素、ALB 、PT 和丙种球蛋白水平。

(七)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

PBC 的生化是血清ALP 升高2倍ULN 或GGT 升高5倍ULN ,特征性自身抗体是血清AMA-M2阳性。

PBC 患者血清ALT 和AST 水平多为正常或轻度升高,一般不超过5倍ULN 。如果患者的血清ALT 和AST 水平明显升高,则需进一步检查以除外是否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或其他原因所致肝病。

血清胆红素(主要是直接胆红素)升高是PBC 患者较晚期的表现,高胆红素、低白蛋白血症和凝血酶时间延长均是预后不良的指标。

建议每3个月监测ALT 、胆红素、ALP 、GGT 等,每6个月复查腹部超声检查和甲胎蛋白。

PBC 患者首次确诊时即应筛查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存在、检测骨密度。如已存在静脉曲张和骨密度异常,建议每年复查一次,如首次确诊时不存在则之后每隔两年复查一次。

(八) 肝癌患者的肝脏生化监测方案

肝癌患者的肝脏生化监测相对复杂,没有明确的循证医学数据,而且随着肝癌的不同治疗阶段,肝脏生化不断变化,监测间隔也须不断变化。一般根据临床经验采取如下的监测方案。

对于能够手术切除的肝癌,术前主要检测胆红素、白蛋白等,凝血功能, 评估肝功能否耐受手术(参见肝硬化部分Child-Pugh 分级) ,术后每2-3天监测

氨基转移酶、胆红素、白蛋白一次,出院后监测方案参照原有基础疾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

如果行局部治疗如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等,应在术后3天、1周监测氨基转移酶、胆红素、白蛋白情况,及时护肝治疗,其后参照原有基础疾病监测方案。

对于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患者,应在术后每2-3天监测氨基转移酶、胆红素、白蛋白情况。1周后如肝脏生化处于恢复中,可延长至每周监测1次。化疗药物和缺血对肝功能的影响可持续4-6周,4-6周后参照原有基础疾病监测方案。


相关内容

  •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分析
  •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分析 郭志彩(临沂市中医医院药剂科,1隘沂市276002) 中图分类号 R97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2t24(2007j02-0t55-02 摘要目的:对抗茵药物临床应用的不合理现象进行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各临床科室2004年6月一2006年 ...

  •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总结1
  • XX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工作总结 自2011年以来,在卫生部.青海省卫计委.刚察县卫计委的正确领导下,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全面开展,在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们统一思想,落实责任,多措并举,齐抓共管,按照"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健全机制.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将抗 ...

  • 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 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按照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和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要求,根据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农业部<全国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 ...

  • 医院专项整治方案
  • 医院专项整治方案 尤其近年发生的医疗事故,使白衣天使的形象也越来越受损了,也意味着白衣天使们要接受各方监督,这些更加要求医院专项整治要更加到位,以下是由资料站为大家提供的医院专项整治方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合理控制医疗费用 ...

  • 抗菌药物责任状 (1)
  • 武冈云山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责 任 状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医院与各临床科室医师.药剂科工作人员.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

  •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 岱岳区第二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 度 2015年,卫生部就出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各医疗机构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 ...

  • 电子版[药品处方集]的设计与应用
  • ・2036・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年第28卷第23期ChinHospPharmJ,2008Dec,Vol28,No. 23 ・药事管理・ 电子版<药品处方集>的设计与应用 范红春,殷卫清,朱志忠,唐叶秋,葛全保,甘克苏 (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常熟215500) [摘要] 目的:探 ...

  • 浅析药物经济学在医院中的应用领域及状况
  • 浅析药物经济学在医院中的应用领域及状况 2009461026 范骏 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加速,人口结构改变,老龄化加剧及疾病谱的改变,各国卫生资源的需求都在迅猛增长,这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也是很多发达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与挑战.这些都导致了各国对药物经济学 ...

  • 卫生部抗菌药物管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 84 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2月13日经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部 长 陈 竺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 ...

  •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自查报告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自查报告 为提高我院合理用药,落实抗菌药物各项管理制度,进行自查自纠,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为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合理应用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每月对门急诊处方.住院医嘱进行点评,重点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及管理方面进行规范. 1.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