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公开课教学设计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执教人:陈 萍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价值连城的文物,铁罐却被氧化,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规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条理。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语句,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有礼而不软弱。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教学重难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从而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罐”字入手,揭示课题

1、出示“罐”字卡片,让学生齐读。

2、教师:罐是一种用来盛东西的器皿。你们都知道哪些罐子?(陶罐、铁罐、木罐、玻璃罐„„)

4、教师小结:不同的罐子是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它们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作家黄瑞云,抓住了陶罐和铁罐的优点,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创作了一个有趣的童话。这个童话的题目就是——《陶罐和铁罐》。(教师板书课题)

5、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2.检查字词。(出示课件)

(1)课件内容:

(加拼音): 争辩 恼怒 御厨 羞耻 懦弱 陶罐 奚落 轻蔑 掘开 朴素 流逝 宫殿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去掉拼音):争辩 恼怒 御厨 羞耻 懦弱 陶罐 奚落 轻蔑 掘开 朴素 流逝 宫殿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学生齐读、一生领读、同桌互查。)

(二)整体感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选词填空)

出示课件:铁罐常常( )陶罐,但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 )、( )、( ),而铁罐却( )了。

(奚落 光洁、朴素、美观 无影无踪 )

理解奚落是什么意思

三、 焦急对话,品读感悟

1、教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2—9自然段,想一想这8个自然段在表达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2、指名反馈。(主要写的是人物的对话。)

3、教师小结:的确,这8个自然段,大多数都是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笔,分别画出陶罐和铁罐的语言,然后大声地读一读。

4、集体交流、反馈。

5、初步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建议男女分角色朗读。男生扮演铁罐,女生扮演陶罐。)

6、教师:在刚才的角色朗读中,女生们,你们听出了一个怎样的铁罐?(女生反馈,不要求单一的答案:骄傲、自满、自以为是、没有礼貌、恼怒等)男生们,你们听出了一个怎样的陶罐?(男生反馈,不要求单一的答案:谦虚、很有礼貌、不懦弱、敢据理力争等。)

7、教师:的确如此,铁罐最大的特点就是傲慢无理,陶罐最大的特点就是谦虚有礼,却不懦弱。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语言,把自己的感想批注在旁边。(板书:傲慢无理 谦虚有礼,不懦弱)

8、集体交流。

(1)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理?(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陶罐的谦虚有礼,却不懦弱?)

(2)指导读出陶罐的谦虚有礼或铁罐的傲慢无理。

(3)激励学生补充自己的感想。

(4)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9、抓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指导分角色朗读。

(1)出示填空练习。

(2)分别指导学生抓住所填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的语句。  铁罐( 傲慢 )地问:“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傲慢的语气该怎么读?听老师读,我把这个句子读两遍,听完了回答哪遍好。(老师读)好在哪儿?哪个字读得重?哪个词读得慢?(把“碰”字读得重,把“陶罐子”读得慢,读出了铁罐对陶罐骄傲、冷淡的态度。)说得真好!谁把这个句子再读一读?(指名读、全班齐读)面对如此傲慢的铁罐,陶罐的表现是怎样的?让我们来读读谦虚的陶罐说的话。(出示陶罐的话)

 陶罐( 谦虚 )地回答:“不敢,铁罐兄弟。”

师:铁罐不止一次地奚落陶罐,请你们像刚才那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来,同桌交换读,读时注意揭示语,读出语气,然后大家评一评。

师:铁罐还怎么样奚落陶罐的?谁读一读?这一句还用傲慢的语气吗?(不用,应该用“轻蔑”的语气读。)

师:铁罐就是这样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铁罐只看到自己很坚硬,而陶罐很容易碎,所以瞧不起陶罐。)真能干!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这是它的长处,而陶罐很容易碎,这是它的短处,它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的人短处。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怎样回答?请同桌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要读出不同语气。(读书气氛异常热烈,最后指名读)

 铁罐带着更加( 轻蔑 )的神气,说:“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师:那时候铁罐说这句话时是什么神态?(轻蔑,打出提示语)轻蔑是一种怎样的神态?(瞧不起、看不起人的样子;找近义词:轻视)谁能作个轻蔑的样子给大家看看?(让一个学生表演)

师:好一副轻蔑的样子,你带着这个轻蔑的表情来读读铁罐的这句话。 师:请同学们学着刚才那个同学的表情和语气来读读这句话。

 陶罐( 争辩 )说:“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

师:那同学们觉得陶罐真得懦弱吗?你们从哪些地方看出了陶罐并不是懦弱的?(陶罐自己的话和“争辩”这个词中体会到)(出示句子)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争辩?陶罐是怎么争辩的?(朗读陶罐的

话)那么傲慢的铁罐允许陶罐继续争辩吗?(不允许。)在铁罐眼里如此懦弱的陶罐竟然知道争辩,那时候铁罐的心情是如何的呢?(恼怒)谁能做个恼怒的表情给大家看看?(好一副恼怒的表情),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恼怒的语气和表情来读读铁罐这时说的话。(生朗读)  铁罐( 恼怒 )地说:“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面对如此恼怒的铁罐,陶罐又是如何说的呢?(指导读陶罐的话)

 陶罐( 友善 )地说:“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师: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得到,陶罐的什么呢?(和善、友好、谦让、彬彬有礼)面对这样友善的陶罐,铁罐又作何反映?出示第四次对话:

 铁罐( 蛮不讲理 )地说:“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铁罐是如此无理取闹,到这时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师:对啊,遇到谁,谁都不会无止境地去理会无理又傲慢的人。

(3)分角色朗读,鼓励学生自配动作。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问题,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还可以自配动作。

1)小组分角色练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2)戴上头饰表演。

(4)生字教学: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喜欢谦虚的陶罐呢?还是傲慢的铁罐?都喜欢谦虚的陶罐,那我们现在就把“谦虚”这两个字学会了。(指导书写)

10、教师小结:同学们,抓住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不光可以帮助我们把人物说的话读好,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以及人物的性格、品质等。今后,同学们要多关注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以帮助自己更好地阅读、理解。

11、用一段或一句话,夸一夸陶罐,劝一劝铁罐。(指名反馈)

四、课堂总结

教师指着黑板,小结:今天我们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学习,

认识了一个(学生:傲慢无理)的铁罐,认识了一个(学生:谦虚有礼,不懦弱)的陶罐。故事到这里还未结束,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不是像铁罐说的那样破成了碎片?铁罐是不是像它自己所说的那样坚固得什么也不怕?它们最后命运如何?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陶罐和铁罐》。

五、板书设计:

27、 陶罐和铁罐

傲慢无理 谦虚有礼,不懦弱 奚落

据理力争

坚硬 易碎

易氧化 不会被氧化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执教人:陈 萍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价值连城的文物,铁罐却被氧化,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规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条理。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语句,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有礼而不软弱。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教学重难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从而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罐”字入手,揭示课题

1、出示“罐”字卡片,让学生齐读。

2、教师:罐是一种用来盛东西的器皿。你们都知道哪些罐子?(陶罐、铁罐、木罐、玻璃罐„„)

4、教师小结:不同的罐子是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它们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作家黄瑞云,抓住了陶罐和铁罐的优点,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创作了一个有趣的童话。这个童话的题目就是——《陶罐和铁罐》。(教师板书课题)

5、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2.检查字词。(出示课件)

(1)课件内容:

(加拼音): 争辩 恼怒 御厨 羞耻 懦弱 陶罐 奚落 轻蔑 掘开 朴素 流逝 宫殿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去掉拼音):争辩 恼怒 御厨 羞耻 懦弱 陶罐 奚落 轻蔑 掘开 朴素 流逝 宫殿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学生齐读、一生领读、同桌互查。)

(二)整体感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选词填空)

出示课件:铁罐常常( )陶罐,但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 )、( )、( ),而铁罐却( )了。

(奚落 光洁、朴素、美观 无影无踪 )

理解奚落是什么意思

三、 焦急对话,品读感悟

1、教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2—9自然段,想一想这8个自然段在表达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2、指名反馈。(主要写的是人物的对话。)

3、教师小结:的确,这8个自然段,大多数都是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笔,分别画出陶罐和铁罐的语言,然后大声地读一读。

4、集体交流、反馈。

5、初步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建议男女分角色朗读。男生扮演铁罐,女生扮演陶罐。)

6、教师:在刚才的角色朗读中,女生们,你们听出了一个怎样的铁罐?(女生反馈,不要求单一的答案:骄傲、自满、自以为是、没有礼貌、恼怒等)男生们,你们听出了一个怎样的陶罐?(男生反馈,不要求单一的答案:谦虚、很有礼貌、不懦弱、敢据理力争等。)

7、教师:的确如此,铁罐最大的特点就是傲慢无理,陶罐最大的特点就是谦虚有礼,却不懦弱。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语言,把自己的感想批注在旁边。(板书:傲慢无理 谦虚有礼,不懦弱)

8、集体交流。

(1)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理?(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陶罐的谦虚有礼,却不懦弱?)

(2)指导读出陶罐的谦虚有礼或铁罐的傲慢无理。

(3)激励学生补充自己的感想。

(4)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9、抓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指导分角色朗读。

(1)出示填空练习。

(2)分别指导学生抓住所填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的语句。  铁罐( 傲慢 )地问:“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傲慢的语气该怎么读?听老师读,我把这个句子读两遍,听完了回答哪遍好。(老师读)好在哪儿?哪个字读得重?哪个词读得慢?(把“碰”字读得重,把“陶罐子”读得慢,读出了铁罐对陶罐骄傲、冷淡的态度。)说得真好!谁把这个句子再读一读?(指名读、全班齐读)面对如此傲慢的铁罐,陶罐的表现是怎样的?让我们来读读谦虚的陶罐说的话。(出示陶罐的话)

 陶罐( 谦虚 )地回答:“不敢,铁罐兄弟。”

师:铁罐不止一次地奚落陶罐,请你们像刚才那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来,同桌交换读,读时注意揭示语,读出语气,然后大家评一评。

师:铁罐还怎么样奚落陶罐的?谁读一读?这一句还用傲慢的语气吗?(不用,应该用“轻蔑”的语气读。)

师:铁罐就是这样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铁罐只看到自己很坚硬,而陶罐很容易碎,所以瞧不起陶罐。)真能干!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这是它的长处,而陶罐很容易碎,这是它的短处,它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的人短处。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怎样回答?请同桌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要读出不同语气。(读书气氛异常热烈,最后指名读)

 铁罐带着更加( 轻蔑 )的神气,说:“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师:那时候铁罐说这句话时是什么神态?(轻蔑,打出提示语)轻蔑是一种怎样的神态?(瞧不起、看不起人的样子;找近义词:轻视)谁能作个轻蔑的样子给大家看看?(让一个学生表演)

师:好一副轻蔑的样子,你带着这个轻蔑的表情来读读铁罐的这句话。 师:请同学们学着刚才那个同学的表情和语气来读读这句话。

 陶罐( 争辩 )说:“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

师:那同学们觉得陶罐真得懦弱吗?你们从哪些地方看出了陶罐并不是懦弱的?(陶罐自己的话和“争辩”这个词中体会到)(出示句子)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争辩?陶罐是怎么争辩的?(朗读陶罐的

话)那么傲慢的铁罐允许陶罐继续争辩吗?(不允许。)在铁罐眼里如此懦弱的陶罐竟然知道争辩,那时候铁罐的心情是如何的呢?(恼怒)谁能做个恼怒的表情给大家看看?(好一副恼怒的表情),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恼怒的语气和表情来读读铁罐这时说的话。(生朗读)  铁罐( 恼怒 )地说:“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面对如此恼怒的铁罐,陶罐又是如何说的呢?(指导读陶罐的话)

 陶罐( 友善 )地说:“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师: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得到,陶罐的什么呢?(和善、友好、谦让、彬彬有礼)面对这样友善的陶罐,铁罐又作何反映?出示第四次对话:

 铁罐( 蛮不讲理 )地说:“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铁罐是如此无理取闹,到这时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师:对啊,遇到谁,谁都不会无止境地去理会无理又傲慢的人。

(3)分角色朗读,鼓励学生自配动作。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问题,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还可以自配动作。

1)小组分角色练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2)戴上头饰表演。

(4)生字教学: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喜欢谦虚的陶罐呢?还是傲慢的铁罐?都喜欢谦虚的陶罐,那我们现在就把“谦虚”这两个字学会了。(指导书写)

10、教师小结:同学们,抓住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不光可以帮助我们把人物说的话读好,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以及人物的性格、品质等。今后,同学们要多关注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以帮助自己更好地阅读、理解。

11、用一段或一句话,夸一夸陶罐,劝一劝铁罐。(指名反馈)

四、课堂总结

教师指着黑板,小结:今天我们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学习,

认识了一个(学生:傲慢无理)的铁罐,认识了一个(学生:谦虚有礼,不懦弱)的陶罐。故事到这里还未结束,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不是像铁罐说的那样破成了碎片?铁罐是不是像它自己所说的那样坚固得什么也不怕?它们最后命运如何?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陶罐和铁罐》。

五、板书设计:

27、 陶罐和铁罐

傲慢无理 谦虚有礼,不懦弱 奚落

据理力争

坚硬 易碎

易氧化 不会被氧化


相关内容

  • [陶罐和铁罐]师徒公开课教案
  • <陶罐和铁罐>师徒公开课教案 27陶罐和铁罐 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 ...

  • [陶罐和铁罐]公开课教案
  • 27. 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 认识"陶.懦.恼"等6个生字,会写"陶.谦.虚"等到14个生字. 2. 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3. 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4 ...

  •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价值连城的文物,铁罐却被氧化,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规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 ...

  •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神态.语言来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形象,用各种各样的朗读形式来表现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态度.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 ...

  • 陶罐和铁罐文本解读稿
  • <陶罐和铁罐>解读稿 课文宗旨: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敬,和睦相处. 读者:作为一个读者,读完这篇课文,我感受 ...

  • [陶罐和铁罐]对话赏析
  • <陶罐和铁罐>这篇文章以两只罐子的对话为线索,讲的是国王与处理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时间流逝,个世界上发生了许多的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被遗落在荒凉的角落,历史在它们身身上堆积了渣滓和尘土,就这样,一个世纪连着一个世纪.骄傲的铁罐不但没有把易碎的陶罐撞碎,自己反而随 ...

  • 陶罐与铁罐教学设计
  • <陶罐与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神态和动作的描写,了解陶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 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学习正 ...

  • [陶罐和铁罐]
  • 课题<陶罐和铁罐> 以读促悟,以演升华 --<陶罐和铁罐>品读对话微课设计 一.教学目的 1.能正确认读"懦.辩.耻.逝.殿.掘"6个二类字及"骄傲.傲慢"等19个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傲慢.懦弱.奚落&qu ...

  • 27陶罐与铁罐教学设计
  • 27 陶罐与铁罐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发生在国王御厨里,一只陶罐和一只铁罐的故事.骄傲的铁罐仗着自己的坚硬瞧不起易碎的陶罐,常常奚落陶罐,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陶罐表现出了谦虚.克制和友善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只罐子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消失得无踪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