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界200610

【文化论苑】

论生态学视野下的大学文化建构

□林红梅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政法系,辽宁

阜新

123000)

摘要:生态学视野下的生态文化是大学教育的新取向,当代大学文化建设应以教育生态学为理论基础,营造和谐的大学文化生态氛围,确立协调的大学生态教育理念,构建良好的大学学术生态环境,注重人———教育———环境的和谐与平衡,推进大学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学文化;生态文化;教育生态学〔中图分类号〕G0生态是不同生命相互关联和良性互动的生命体系。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表明,人对自然界具有依赖性,各种生命现象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必须使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和谐共生并协同发展。生态文化作为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基础的文化形态,是大学教育的新取向。当代大学文化建设应以教育生态学为理论基础,注重人———教育———环境的和谐与平衡,推进大学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学的理论视野

生态学的概念是由德国博物学家海克尔(E・H・Haeckel)于1866年在《普通有机体形态学》一书中提出来的。他指出:“我们把生态学理解为有机体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全部科学,进一步可以把全部生存条件考虑在内。”生态学研究指出,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物质的生命支持系统和不同功能特性的生物体所组成。其中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唯一的生产者,是它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质;各种动物和人都只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绿色植物维持生命;而各种生物则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它将有机体的残骸分解为无机物回归到环境中去。生态学表明,人对自然界具有依赖性,各种生命现象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人类生态意识的萌生具有悠远的历史。西方对于大自然的情感关注始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547(2006)10-0085-02

者指人在生存与发展中结成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可大略分为经济和社会组织两方面,这就构成了文化生态的三个层次;“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包括工具、技术、生产方式等)与“社会制度环境”(包括各种社会组织、机构、制度等结合而成的体系)。文化生态三层次与人类及其文明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变化着的。一方面,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类可以从自然环境获得“日益广泛的自由度”,从而“社会场”“强有力地影响文化生成”;另一方面,借助人类的实践活动,“自然场”的影响力“更加深刻、更加广泛地渗透进人类生活”。

生态文化作为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基础的文化形态,正在逐渐取代人类中心主义,成为人类发展的主导性、前瞻性文化,是现代以及未来人类文化发展的主流,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需的基础。与人类中心主义相比,生态文化是一种全新的和革命性的文化形态。随着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强烈呼唤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高度协调、和谐的生态系统,一种新的世界—生态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与观——

此同时,一个新兴交叉学科———教育生态学也应运而生了。

教育生态理论是以教育为研究对象,从生态学的维度、采用生态学的方法来剖析教育的内外部系统,从而分析教育的生态功能并揭示教育生态

2006.10理论界

于浪漫主义文艺思潮,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激起的对大自然的向往。浪漫主义一反征服自然的理性趋向,追求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鸣,从而发现了自然界的生命活力和它的整体性。到了20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高速的经济增长,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严重威胁,各种科学都不同程度地涉及解决生态问题的研究,同时,在研究人与自然的整体性关系时,发展成一种生态世界观,对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对这种关系的认识水平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人类的产生开始、到文艺复兴之前,为神秘文化阶段,相当于人类文明的蒙昧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文艺复兴开始到20世纪中期,工业文明阶段。第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生态文明阶段。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自然———社会可持是人类实现人——

续发展必需的基础,这是人类文化走向成熟的阶段。

二、生态文化是大学教育的新取向对人类赖以创造文化的环境即文化生态,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天瑜,将其划分为“自然场”和“社会场”,前者指人的生存与发展所依托的自然界,它是人类生活的“外在客体”;后

85

【文化论苑】

基本规律的理论。最早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并提出“教育生态学”这一术语的学者是美国的劳伦斯・克雷明。教育生态学是将教育及其生态环境相联系,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机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是教育学和生态学相互渗透的结果。生—社态学理论指出,世界是“人———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是一会——

个有机的整体。“教育生态理论则用生态学的观点考察和分析了教育系统的开放性、目的性和有序性等特点,把教育生态环境看作一个由n维空间的生态因子构成的综合网络。”校园所具有的规模和组织结构、所提供的物质环境、所推崇的价值观念、所熔铸的行为模式等,构成了受教育者个体的学习情境,它们对受教育者的学习行为造成了明显的影响,受教育者个体在特定情景下所采取的特定行动,又改变着现实的情境,影响自身和其他个体的身心发展。因而,大学校园是一个“n维空间的生态因子构成的综合网络”。他们共同构成学生成长的“生态位”。可见,生态文化应是大学教育的新取向。

三、生态学视野下的大学文化建构教育必须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确保不使教育这一传承人类文明的过程成为制约文明开拓前进的障碍,进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根据生态学的观点来考察教育应坚持三个观点,即“全面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开放的观点”。以此来构建大学文化将成为当代大学校园的主流。

1.营造和谐的大学文化生态氛围现代生态学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着眼点是解决环境、资源、发展问题,目的在于通过生态环境的优化,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最大的生态功能。从校园生态的角度来看,大学应建立绿色人际关系,也就是人与人相互关心、和谐合作、协同进步的生态环境,造就学生自己把握自己的文化氛围。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特别是校园环境建设上,学校应注意整体规划,精心设计,合理布局,经济实用,因地、因时制宜,寓思想和文化教育于环境建设中,优美的花

理论界2006.10

园式的校园环境,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无限美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2.确立协调的大学生态教育理念教育应遵循人的自然本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才有生命力。但是另一方面,人又是社会的产物,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要塑造人、优化人,就必须把社会改造成为真正人性的社会。而改造社会的人,必须首先得到自我塑造,使之成为真正人性的人,也唯有这样的人,才能更好地改造社会。学校具有朝着真正人性方向塑造人、培养人并进而改造社会的功能,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又需要相应“全面”发展的教师。如果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意识中未能确立整体生态教育理念,我们无论怎样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的地位和价值,教育的生态性建构也只能是一种理想罢了。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教育关涉人的成长,而人生活于社会之中,所以,学校教育并非影响学生道德养成的唯一变量,它与各种社会因素息息相关,与各种社会领域同生共构和相互依存,共同建设社会文化而又处于这种文化的制约之中,它是社会文化的生态结构的一部分。所有这些认识必须深深内化于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意识之中,使他们真正理解教育的生态性含义,并使之成为开展生态性教育的自觉行动。努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构建良好的大学学术生态环境对知识的传递、批判和探索是大学永恒的主题。大学“学术研究能力的开发,本身就孕育着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萌芽,它表现为人力资源、内隐知识和知识产权,把川流不息的知识转化为技术创新的源泉是大学学术研究的一项任务。”学术生态的概念是根据社会生态学和教育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当代大学的学术生态既是一种社会生态,也是一种教育生态,它既存在于生物圈,也存在于智力圈。大学校园的学术生态是由学术———人———环境构成,是一个与外界不断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换的自组织耗散机构系统,“学术”是系统的生态功能即追求的目标,即是说,大学

学术生态是一个以知识分子为主体,为达到学术创新的目的,进行复杂的学问探究和科学实验等活动的生态系统。自由的学术氛围是孕育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创新思维的土壤,大学校园应是富于自由精神的学术殿堂,为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为学术大师的涌现提供无限的发展空间。学术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还要从创办专题学术讲座,开展读书研究,鼓励学生创办校内刊物等三个方面狠下功夫,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学术文化,从而形成浓厚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氛围。

总之,大学是文化的发源地和辐射地,它承担着时代的责任和历史的使命,面对现实的需要,大学校园应该致力于校园生态文化的探究与建设,—教育———环境的和谐与平注重人——

衡,推进大学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余谋昌.生态文化论.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76.

[2]张录强.生态学视野中的若干人文社会科学问题.生态文化研究(第一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211.

[4]吴鼎福.教育生态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81.

[5]熊庆年.校园生态与新世纪的大学理念.高教探索,2001,1:2-5.

[6]张录强.生态学视野中的若干人文社会科学问题.生态文化研究(第一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214.

[7]范国睿.教育生态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6.

[8]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12.

[9]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文集(第3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1.

[作者简介]林红梅(1969-),笔名雨霖,女,河北承德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政法系副教授,清华大学法学硕士,中国环境哲学研究会会员,从事环境伦理学领域的研究。参编过两本教材,任副主编,在《学术交流》等报刊上发表过数十篇学术论文。曾出版过五部文学专著,也系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形象大使,中国作协辽宁省会员。迄今发表作品已达百多万字。

责任编辑:振胜

86

【文化论苑】

论生态学视野下的大学文化建构

□林红梅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政法系,辽宁

阜新

123000)

摘要:生态学视野下的生态文化是大学教育的新取向,当代大学文化建设应以教育生态学为理论基础,营造和谐的大学文化生态氛围,确立协调的大学生态教育理念,构建良好的大学学术生态环境,注重人———教育———环境的和谐与平衡,推进大学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学文化;生态文化;教育生态学〔中图分类号〕G0生态是不同生命相互关联和良性互动的生命体系。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表明,人对自然界具有依赖性,各种生命现象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必须使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和谐共生并协同发展。生态文化作为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基础的文化形态,是大学教育的新取向。当代大学文化建设应以教育生态学为理论基础,注重人———教育———环境的和谐与平衡,推进大学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学的理论视野

生态学的概念是由德国博物学家海克尔(E・H・Haeckel)于1866年在《普通有机体形态学》一书中提出来的。他指出:“我们把生态学理解为有机体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全部科学,进一步可以把全部生存条件考虑在内。”生态学研究指出,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物质的生命支持系统和不同功能特性的生物体所组成。其中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唯一的生产者,是它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质;各种动物和人都只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绿色植物维持生命;而各种生物则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它将有机体的残骸分解为无机物回归到环境中去。生态学表明,人对自然界具有依赖性,各种生命现象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人类生态意识的萌生具有悠远的历史。西方对于大自然的情感关注始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547(2006)10-0085-02

者指人在生存与发展中结成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可大略分为经济和社会组织两方面,这就构成了文化生态的三个层次;“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包括工具、技术、生产方式等)与“社会制度环境”(包括各种社会组织、机构、制度等结合而成的体系)。文化生态三层次与人类及其文明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变化着的。一方面,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类可以从自然环境获得“日益广泛的自由度”,从而“社会场”“强有力地影响文化生成”;另一方面,借助人类的实践活动,“自然场”的影响力“更加深刻、更加广泛地渗透进人类生活”。

生态文化作为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基础的文化形态,正在逐渐取代人类中心主义,成为人类发展的主导性、前瞻性文化,是现代以及未来人类文化发展的主流,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需的基础。与人类中心主义相比,生态文化是一种全新的和革命性的文化形态。随着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强烈呼唤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高度协调、和谐的生态系统,一种新的世界—生态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与观——

此同时,一个新兴交叉学科———教育生态学也应运而生了。

教育生态理论是以教育为研究对象,从生态学的维度、采用生态学的方法来剖析教育的内外部系统,从而分析教育的生态功能并揭示教育生态

2006.10理论界

于浪漫主义文艺思潮,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激起的对大自然的向往。浪漫主义一反征服自然的理性趋向,追求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鸣,从而发现了自然界的生命活力和它的整体性。到了20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高速的经济增长,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严重威胁,各种科学都不同程度地涉及解决生态问题的研究,同时,在研究人与自然的整体性关系时,发展成一种生态世界观,对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对这种关系的认识水平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人类的产生开始、到文艺复兴之前,为神秘文化阶段,相当于人类文明的蒙昧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文艺复兴开始到20世纪中期,工业文明阶段。第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生态文明阶段。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自然———社会可持是人类实现人——

续发展必需的基础,这是人类文化走向成熟的阶段。

二、生态文化是大学教育的新取向对人类赖以创造文化的环境即文化生态,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天瑜,将其划分为“自然场”和“社会场”,前者指人的生存与发展所依托的自然界,它是人类生活的“外在客体”;后

85

【文化论苑】

基本规律的理论。最早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并提出“教育生态学”这一术语的学者是美国的劳伦斯・克雷明。教育生态学是将教育及其生态环境相联系,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机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是教育学和生态学相互渗透的结果。生—社态学理论指出,世界是“人———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是一会——

个有机的整体。“教育生态理论则用生态学的观点考察和分析了教育系统的开放性、目的性和有序性等特点,把教育生态环境看作一个由n维空间的生态因子构成的综合网络。”校园所具有的规模和组织结构、所提供的物质环境、所推崇的价值观念、所熔铸的行为模式等,构成了受教育者个体的学习情境,它们对受教育者的学习行为造成了明显的影响,受教育者个体在特定情景下所采取的特定行动,又改变着现实的情境,影响自身和其他个体的身心发展。因而,大学校园是一个“n维空间的生态因子构成的综合网络”。他们共同构成学生成长的“生态位”。可见,生态文化应是大学教育的新取向。

三、生态学视野下的大学文化建构教育必须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确保不使教育这一传承人类文明的过程成为制约文明开拓前进的障碍,进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根据生态学的观点来考察教育应坚持三个观点,即“全面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开放的观点”。以此来构建大学文化将成为当代大学校园的主流。

1.营造和谐的大学文化生态氛围现代生态学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着眼点是解决环境、资源、发展问题,目的在于通过生态环境的优化,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最大的生态功能。从校园生态的角度来看,大学应建立绿色人际关系,也就是人与人相互关心、和谐合作、协同进步的生态环境,造就学生自己把握自己的文化氛围。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特别是校园环境建设上,学校应注意整体规划,精心设计,合理布局,经济实用,因地、因时制宜,寓思想和文化教育于环境建设中,优美的花

理论界2006.10

园式的校园环境,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无限美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2.确立协调的大学生态教育理念教育应遵循人的自然本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才有生命力。但是另一方面,人又是社会的产物,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要塑造人、优化人,就必须把社会改造成为真正人性的社会。而改造社会的人,必须首先得到自我塑造,使之成为真正人性的人,也唯有这样的人,才能更好地改造社会。学校具有朝着真正人性方向塑造人、培养人并进而改造社会的功能,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又需要相应“全面”发展的教师。如果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意识中未能确立整体生态教育理念,我们无论怎样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的地位和价值,教育的生态性建构也只能是一种理想罢了。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教育关涉人的成长,而人生活于社会之中,所以,学校教育并非影响学生道德养成的唯一变量,它与各种社会因素息息相关,与各种社会领域同生共构和相互依存,共同建设社会文化而又处于这种文化的制约之中,它是社会文化的生态结构的一部分。所有这些认识必须深深内化于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意识之中,使他们真正理解教育的生态性含义,并使之成为开展生态性教育的自觉行动。努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构建良好的大学学术生态环境对知识的传递、批判和探索是大学永恒的主题。大学“学术研究能力的开发,本身就孕育着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萌芽,它表现为人力资源、内隐知识和知识产权,把川流不息的知识转化为技术创新的源泉是大学学术研究的一项任务。”学术生态的概念是根据社会生态学和教育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当代大学的学术生态既是一种社会生态,也是一种教育生态,它既存在于生物圈,也存在于智力圈。大学校园的学术生态是由学术———人———环境构成,是一个与外界不断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换的自组织耗散机构系统,“学术”是系统的生态功能即追求的目标,即是说,大学

学术生态是一个以知识分子为主体,为达到学术创新的目的,进行复杂的学问探究和科学实验等活动的生态系统。自由的学术氛围是孕育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创新思维的土壤,大学校园应是富于自由精神的学术殿堂,为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为学术大师的涌现提供无限的发展空间。学术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还要从创办专题学术讲座,开展读书研究,鼓励学生创办校内刊物等三个方面狠下功夫,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学术文化,从而形成浓厚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氛围。

总之,大学是文化的发源地和辐射地,它承担着时代的责任和历史的使命,面对现实的需要,大学校园应该致力于校园生态文化的探究与建设,—教育———环境的和谐与平注重人——

衡,推进大学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余谋昌.生态文化论.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76.

[2]张录强.生态学视野中的若干人文社会科学问题.生态文化研究(第一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211.

[4]吴鼎福.教育生态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81.

[5]熊庆年.校园生态与新世纪的大学理念.高教探索,2001,1:2-5.

[6]张录强.生态学视野中的若干人文社会科学问题.生态文化研究(第一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214.

[7]范国睿.教育生态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6.

[8]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12.

[9]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文集(第3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1.

[作者简介]林红梅(1969-),笔名雨霖,女,河北承德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政法系副教授,清华大学法学硕士,中国环境哲学研究会会员,从事环境伦理学领域的研究。参编过两本教材,任副主编,在《学术交流》等报刊上发表过数十篇学术论文。曾出版过五部文学专著,也系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形象大使,中国作协辽宁省会员。迄今发表作品已达百多万字。

责任编辑:振胜

86


相关内容

  • 怎样写英文简历
  • 怎样写英文简历 首页 ● 新闻 站点 热点 每日充电 专题 品牌 英语视频 商城 校园 考试 行业 实用 休闲 语言 文化 资源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搜英语 >> 专题 >> 写作 >> 文章正文 30位专家让你讲一口流利英 语,100%保证! 怎样写英文简历 热 ...

  • EndNote-参考文献查找和引用管理软件
  • 路在脚下 EndNote -参考文献查找和引用管理软件 2010-09-02 10:56 EndNote 是著名的参考文献查找和引用管理软件,拥有上百万用户.能实现主题书目在线查找,灵活的图片管理.支持Palm OS,以灵活移动收集的参考文献. 这个软件的优点有 1.根据杂志的要求自动生产参考文献, ...

  • 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 会计与审计 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安 鹏 宋雪婷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12 面对企业急需加强的风险管理,既为内部审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 摘要: 验,从有利于企业科学发展的角度提出:作为内部审计,首先要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独特作 ...

  • 浅谈离心泵填料密封与机械密封的选用
  • huanbeiinonYaniuu gygygjy 浅谈离心泵填料密封与机械密封的选用 祁德路 王小冬 钟 肖 仲光华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公司,山东青岛266555 摘 要:主要结合填料密封及机械密封的原理,对离心泵密封方式的选择进行了简单介绍与讨论.关键词:离心泵:填料密封:机械密封 ...

  • 从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所想到的 "天变不足畏" 王安石变法随想
  • 从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所想到的 早些时间加入了义哥的一个群,群内应该是高手如云吧!然我一个初来咋到的小女子,竟不知天高地厚也,将自己平日那些上不了大雅之堂的几首小词呈了上去!本意为以示义哥与小女子乃君子之交也!却未曾想博得过张扬之名!众人皆恶之结局.吾黯然而退,仓皇而逃之! 事隔多日,义哥委婉提议:&q ...

  • 对固态压阻式传感器的认识
  • 对固态压阻式传感器的认识 学号:105023025 姓名:张礼 班级:电信051 摘要:本文将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压阻式传感器: (一) 什么是半导体的压阻效应?半导体应变片的结构.性能等特点: (二) 什么是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压阻器件的结构原理及特点: (三) 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测 ...

  • 最值得单曲循环歌曲
  • 1.泡沫----邓紫棋 2.阴天----莫文蔚 3.眼泪----范晓萱 4.我要我们在一起---=范晓萱 5.无底洞----蔡健雅 6.呼吸----蔡健雅 7.原点----蔡健雅&孙燕姿 8.我怀念的----孙燕姿 9.不是真的爱我----孙燕姿 10.我也很想他----孙燕姿 11.一直很 ...

  • 天麻钩藤饮治疗脂溢性脱发经验
  • ・$!"・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年第!卷第!期 天麻钩藤饮治疗脂溢性脱发经验 张苍,陶洋,陈凯 (北京中医医院,北京$"""$")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quo ...

  • 从哥特式建筑看中世纪审美文化
  • 从哥特式建筑看中世纪审美文化 马庆晓 (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102600) 界的吸引力,成了中世纪建筑的精神象征,成为中世纪最富有成就的主要艺术形式. 这种精神象征尽量回避对具体人物形象的描绘,因为上帝与天国世界是终极的,是人及其精神的主宰,不能借助视觉形象来表现.在这种审美需要的驱使下,中世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