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8.31

1

2

3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8.31

4

5

6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8.31

7

8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纸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8.31

10

11

12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纸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8.31

13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纸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8.31

15

17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纸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8.31 18

19

20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纸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8.31

21

22

23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纸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8.31

24

25

26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纸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8.31

27

28

29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纸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8.31

30

31

32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纸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9.19

33

34

4,△ABC中AB=BC,BD、CE分别是∠ABC、∠ACB的平分线,试说明四边形EBCD是等腰梯形.

五巩固练习 A类题

1.四边形的四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3∶4,则这个四边形是( )

A.等腰梯形 B.直角梯形 C.平行四边形 D.不能确定 2.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E⊥BC于E,且AE=AD,BC=3AD,则∠B等于( )

A.30° B.45° C.60° D.135°

3.若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AC、BD相交于点O,那么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_______对;若梯形ABCD为一般梯形,那么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对.

4.梯形的上底长为5 cm,将一腰平移到上底的另一端点位置后与另一腰和下底所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为20 cm,那么梯形的周长为_______.

5.在梯形ABCD中,AD∥BC,∠B=50°,∠C=80°,AD=8,BC=11,则CD=_______.

6.等腰梯形的腰长为5 cm,上、下底的长分别为6 cm和12 cm,则它的面积为_______.

7.在梯形ABCD中,AD∥BC,∠B=90°,∠C=45°,CD=10 cm,BC=2AD,则梯形的面积为_______.

教学反思:

35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纸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9.19

36

四边形,探索得到中位线的结论.现在我们来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已知: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 求证:DE∥BC,DE=12BC.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__________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__________.

已知:如图,AF是△ABC的中线,EF为△ABC的中位线. 则AF与DE有何关系?试写出你的结论,并加以证明.

思考一:三角形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别和联系: 思考二:三角形中遇到两边的中点 活学活用:

1.(11 孝感)如图,在△ABC中,BD、CE是△ABC的中线,BD与CE相交于点O,点F、G分别是BO、CO的中点,连结AO.若AO=6cm,BC=8cm.求四边形DEFG的周长.

2.已知:如图,点P为等腰梯形ABCD上底AD上一动点,连结PB,

PC,点E、F、G分别为PB、PC、BC的中点.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PEGF为菱形.

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M、N、P、Q分别为AD、BC、BD、AC的中点.

试猜想线段MN、PQ的关系,并加以证明.

37

4.在△ABC中,BC>AC,动点D绕△ABC的定点A逆时针旋转,且AD=BC,连接DC.过AB、DC的中点E、F作直线,直线EF与直线AD、BC分别相交于点M、N.

(1)如图①,当点D旋转到BC的延长线上时,点N恰好与点F重合,取AC的中点H,连接HE、HF.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和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MF=∠BNE(不需要证明) .

图① 图② (2)当点D旋转到图②、图③中的位置时,∠AMF与∠BNE有何数量关系?请分别写出猜想,并任选一种情况证明.

知识探究2:已知:如图,梯形ABCD中,AD∥BC,E,F分别是AB,

DC的中点.

求证:EF∥BC,EF=12(BC+AD).

思考一:梯形中位线和对角线的关系 .

(10 无锡)如图,梯形ABCD中,AD∥BC, EF是梯形的中位线,对

角线AC交EF于点G.若BC=10cm,EF=8cm,则GF的长为 cm.

教学反思:

38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纸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9.19

39

练一练:如图:点E、F、G、H分别是线段AB、BC、CD、AD的中点.

则四边形EFGH是什么图形?并说明理由.

探究一: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

判断:四边形EFGH是何种特殊四边形?请你证明.

结论: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S

边形

中点四

= S

原四边形面积

证明:等腰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 .

反馈练习

40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纸

41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9.19

42

练习

1.梯形的中位线长为3,高为2,则该梯形的面积为 。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70°,则它的底角为 度。

3.某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cm和6cm,则它的周长为

A.9cm B.12cm C.15cm D.12cm或15cm

4.已知梯形的上底长为3cm,中位线长为5cm,则此梯形下底长为__________cm.

5.如图,点P到∠AOB两边的距离相等,若

∠POB=30°,则 ∠AOB=_____度.

6.如图,要测量A、B两点间距离,在O点

打桩,取OA的中点 C,OB的中点D,测

得CD=30米,则AB=______米.

7.平行四边形ABCD中,AC,BD是两条

对角线,如果添加一个条件,即可推出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那么这个条件是( ) A.AB=BC

B.AC=BD C.AC⊥BD D.AB⊥BD

8.(08,扬州)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当AB=BC时,它是菱形 B、当AC⊥BD时,它是菱形

C、当∠ABC=900时,它是矩形 D、当AC=BD时,它是正方形

9.下列条件中不能确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AB=CD,AD∥BC B.AB=CD,AB∥CD

C.AB∥CD,AD∥BC D.AB=CD,AD=BC

10.如图,下列条件之一能使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的为( )

BAD90CBDBBCCBD①A ② ③A ④A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43

45

教学反思:

46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8.31

1

2

3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8.31

4

5

6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8.31

7

8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纸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8.31

10

11

12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纸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8.31

13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纸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8.31

15

17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纸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8.31 18

19

20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纸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8.31

21

22

23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纸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8.31

24

25

26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纸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8.31

27

28

29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纸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8.31

30

31

32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纸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9.19

33

34

4,△ABC中AB=BC,BD、CE分别是∠ABC、∠ACB的平分线,试说明四边形EBCD是等腰梯形.

五巩固练习 A类题

1.四边形的四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3∶4,则这个四边形是( )

A.等腰梯形 B.直角梯形 C.平行四边形 D.不能确定 2.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E⊥BC于E,且AE=AD,BC=3AD,则∠B等于( )

A.30° B.45° C.60° D.135°

3.若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AC、BD相交于点O,那么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_______对;若梯形ABCD为一般梯形,那么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对.

4.梯形的上底长为5 cm,将一腰平移到上底的另一端点位置后与另一腰和下底所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为20 cm,那么梯形的周长为_______.

5.在梯形ABCD中,AD∥BC,∠B=50°,∠C=80°,AD=8,BC=11,则CD=_______.

6.等腰梯形的腰长为5 cm,上、下底的长分别为6 cm和12 cm,则它的面积为_______.

7.在梯形ABCD中,AD∥BC,∠B=90°,∠C=45°,CD=10 cm,BC=2AD,则梯形的面积为_______.

教学反思:

35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纸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9.19

36

四边形,探索得到中位线的结论.现在我们来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已知: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 求证:DE∥BC,DE=12BC.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__________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__________.

已知:如图,AF是△ABC的中线,EF为△ABC的中位线. 则AF与DE有何关系?试写出你的结论,并加以证明.

思考一:三角形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别和联系: 思考二:三角形中遇到两边的中点 活学活用:

1.(11 孝感)如图,在△ABC中,BD、CE是△ABC的中线,BD与CE相交于点O,点F、G分别是BO、CO的中点,连结AO.若AO=6cm,BC=8cm.求四边形DEFG的周长.

2.已知:如图,点P为等腰梯形ABCD上底AD上一动点,连结PB,

PC,点E、F、G分别为PB、PC、BC的中点.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PEGF为菱形.

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M、N、P、Q分别为AD、BC、BD、AC的中点.

试猜想线段MN、PQ的关系,并加以证明.

37

4.在△ABC中,BC>AC,动点D绕△ABC的定点A逆时针旋转,且AD=BC,连接DC.过AB、DC的中点E、F作直线,直线EF与直线AD、BC分别相交于点M、N.

(1)如图①,当点D旋转到BC的延长线上时,点N恰好与点F重合,取AC的中点H,连接HE、HF.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和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MF=∠BNE(不需要证明) .

图① 图② (2)当点D旋转到图②、图③中的位置时,∠AMF与∠BNE有何数量关系?请分别写出猜想,并任选一种情况证明.

知识探究2:已知:如图,梯形ABCD中,AD∥BC,E,F分别是AB,

DC的中点.

求证:EF∥BC,EF=12(BC+AD).

思考一:梯形中位线和对角线的关系 .

(10 无锡)如图,梯形ABCD中,AD∥BC, EF是梯形的中位线,对

角线AC交EF于点G.若BC=10cm,EF=8cm,则GF的长为 cm.

教学反思:

38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纸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9.19

39

练一练:如图:点E、F、G、H分别是线段AB、BC、CD、AD的中点.

则四边形EFGH是什么图形?并说明理由.

探究一: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

判断:四边形EFGH是何种特殊四边形?请你证明.

结论: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S

边形

中点四

= S

原四边形面积

证明:等腰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 .

反馈练习

40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纸

41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9.19

42

练习

1.梯形的中位线长为3,高为2,则该梯形的面积为 。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70°,则它的底角为 度。

3.某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cm和6cm,则它的周长为

A.9cm B.12cm C.15cm D.12cm或15cm

4.已知梯形的上底长为3cm,中位线长为5cm,则此梯形下底长为__________cm.

5.如图,点P到∠AOB两边的距离相等,若

∠POB=30°,则 ∠AOB=_____度.

6.如图,要测量A、B两点间距离,在O点

打桩,取OA的中点 C,OB的中点D,测

得CD=30米,则AB=______米.

7.平行四边形ABCD中,AC,BD是两条

对角线,如果添加一个条件,即可推出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那么这个条件是( ) A.AB=BC

B.AC=BD C.AC⊥BD D.AB⊥BD

8.(08,扬州)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当AB=BC时,它是菱形 B、当AC⊥BD时,它是菱形

C、当∠ABC=900时,它是矩形 D、当AC=BD时,它是正方形

9.下列条件中不能确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AB=CD,AD∥BC B.AB=CD,AB∥CD

C.AB∥CD,AD∥BC D.AB=CD,AD=BC

10.如图,下列条件之一能使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的为( )

BAD90CBDBBCCBD①A ② ③A ④A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43

45

教学反思:

46


相关内容

  • 等腰三角形教案蔡忠勇
  •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大庆市第四十四中学 蔡忠勇 学习目标: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性质以及判定: 2.通过对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判定的证明,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几何的知识体系. 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等边对等角"和轴对称性的证明 ...

  • 1.2.1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 1.2.1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教学目标 (1)掌握矩形的的定义,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会用矩形的性质定理进行推导证明; (3)会初步运用矩形的定义.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矩形性质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教学难点 "直角三角 ...

  •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
  • 卓尔教育教师教学辅导教案 编号: (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6)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角),等等. 要点四.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 ...

  • 20.2矩形的判定教案
  • 20.2矩形的判定 预习导航学案 激活思维 1.请你画一个矩形,并画出它们的对角线.观察图形,你能说出它有哪些性质吗?试一试. 2.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矩形. 3.矩形的对边________:四个角都是___________:对角线___________. 4._________ ...

  • 19.1.2平行四边形判定(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
  • 19.1.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授课教师:林朝清 授课班级:八(2)班 教学目标: 1. 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它的性质. 2. 能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3.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 4.能运用综合法证明 ...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集
  • §5.3 相似三角形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掌握定义中的两个条件,理解相似比的意义. 2.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3. 通过相似三角形概念的引入过程,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意识,增 ...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SSS.SAS)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学习内容: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SSS) 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 数学结论的过程: 2.用"边边边(SSS)"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并列举简 单理由: 3.知道确定三角形全等的起码条件(适合的三个部分) ...

  • wnl-公开课[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教案
  •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 裕安区新安镇初中 刘兴云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沪科版<新时代数学>九上第23章<相似形>第二节<相似三角形判定>的第 一节课.是在学习了第一节相似多边形的概念.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并具备了有关 三角形中位线和平行四边形知识后,研究 ...

  • 第8讲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二)教案
  •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805年,法军在拿破仑的率领下与德军在莱茵河畔激战.德军在莱茵河北岸Q处,如图所示,因不知河宽,法军大炮很难瞄准敌营.聪明的拿破仑站在南岸的点O处,调整好自己的帽子,使视线恰好擦着帽舌边缘看到对面德国军营Q处,然后他一步一 步后退,一直退到自己的视线恰好落在他刚刚站立的点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