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平行四边形判定(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

19.1.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授课教师:林朝清 授课班级:八(2)班

教学目标:

1. 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它的性质.

2. 能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3.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

4.能运用综合法证明有关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结论.理解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和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难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证明(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小测反思,引出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与 题1(即教材P88的例4),这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题,一是要练习巩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二是为了降低难度,因此教师们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度.

教学过程

一、课堂小测,激发兴趣

1、能够判别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 C )

A.一组对角相等 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 C.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D.一组对边平行

2、如图(2),DE∥BC,AE=EC,延长DE到F,使EF=DE,连结AF、FC、CD,则图中四边形ADCF是_平行四边形__.

3、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AEFD都是平行四边形, 求证:四边形BCFE也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

∵ 四边形ABCD、AEFD都是平行四边形

∴ AD∥BC 且 AD=BC AD∥EF 且 AD=EF ∴ EF∥BC 且 EF=BC ∴四边形BCFE是平行四边形

二、反思小测,激活思维

对于小中第3小题,如图(2),DE∥BC,AE=EC,延长DE到F,使EF=DE,连结AF、FC、CD,则图中四边形ADCF是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图形填空: ............

1、四边形DBCF是, 2、

仅供内部交流,谢绝翻印 共4页,这是第1页

3、 4、11

DF =

22

线段DE是由连接△ABC边AB、AC的中点而得到的,这是一条重要的线段,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好吗?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思考】:1、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共有_3_条

2、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请看下面例题:

三、知识迁移,激发思维

题1(教材P88例4) 如图,点D、E、分别为△ABC边AB、AC的中点,

1

求证:DE∥BC且DE=BC

2证明:(详见课本第88-89页)

所证明的结论既有平行关系,又有数量关系,联想已学过的知识,可以把要证明的内容转化到一个平行四边形中,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性质来证明结论成立,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需要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来构造平行四边形.如图(2),延长DE到F,使EF=DE,连接CF、CD和AF,又AE=EC,所以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所

以AD∥FC,且AD=FC.因为AD=BD,所以BD∥FC,且BD=FC.所以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F∥BC,且DF=BC,因为DE=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几何语言:如图,在△ABC中 ∵ AD=DB ,AE=EF

1

∴DE∥BC且DE=BC

2四、课内练习,拓展思维

1、(填空)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B外选一点C,连结AC和BC,并分别找出AC和BC的中点M

N

,如果测得MN=20 m,那么A、B两点的距离是 40 m,

理由是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仅供内部交流,谢绝翻印 共4页,这是第2页

11

DF,所以DE∥BC且DE=BC. 22

2、已知:三角形的各边分别为8cm 、10cm和12cm ,求连结各边中点所成三角形的周长.

解:如图所示,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连结各边中点所成三角形的的周长为: 4+5+6=15 (cm)

3.如图,△ABC中,D、E、F分别是AB、AC、BC的中点, (1)若EF=5cm,则AB= 10 cm;若BC=9cm,则DE= 4.5 cm; (2)中线AF与DE中位线有什么特殊的关系?证明你的猜想. 解:中线AF与DE中位线互相平分。证明如下:

连结DF , 在△ABC中

∵ AE=EC ,BF=FC ∴EF∥AB且EF=∵AD=DB=

12cm答:连结各边中点所成三角形的的周长为15 (cm)

1

AB 2

1

AB ∴EF∥AD且EF=AD 2

∴四边形ADFE是平行四边形 ∴AF与DE互相平分 五、小结思考,提升思维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几何语言:如图,在△ABC中

∵ AD=DB ,AE=EF ∴DE∥BC且DE=

1BC 2

领会到:当题目中出现中点时,通常添加一些辅助线,构造出形。

六、课外练习,放飞思维

1、(填空)已知:△ABC中,点D、E、F分别是△ABC三边的中点,如果△DEF的周长是12cm,那么△ABC的周长是 24 cm.

2、已知: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 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连结AC

(图(2

)),△DAG中, ∵ AH=HD,CG=GD,

仅供内部交流,谢绝翻印 共4页,这是第3页

AB、BC、CD、DA

1

AC(三角形中位线性质). 21

同理EF∥AC,EF=AC.

2

∴ HG∥AC,HG=

∴ HG∥EF,且HG=EF.

∴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E、F、G、H分别是线段的中点,可以设法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找到四边形EFGH的边之间的关系.由于四边形的对角线可以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所以添加辅助线,连接AC或BD,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基本图形后,此题便可得证.

3、已知:如图,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

(略)

类似3题想方法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基本图形,应该连接哪些线段? 七、反思学习,发展思维

仅供内部交流,谢绝翻印 共4页,这是第4页

19.1.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授课教师:林朝清 授课班级:八(2)班

教学目标:

1. 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它的性质.

2. 能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3.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

4.能运用综合法证明有关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结论.理解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和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难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证明(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小测反思,引出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与 题1(即教材P88的例4),这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题,一是要练习巩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二是为了降低难度,因此教师们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度.

教学过程

一、课堂小测,激发兴趣

1、能够判别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 C )

A.一组对角相等 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 C.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D.一组对边平行

2、如图(2),DE∥BC,AE=EC,延长DE到F,使EF=DE,连结AF、FC、CD,则图中四边形ADCF是_平行四边形__.

3、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AEFD都是平行四边形, 求证:四边形BCFE也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

∵ 四边形ABCD、AEFD都是平行四边形

∴ AD∥BC 且 AD=BC AD∥EF 且 AD=EF ∴ EF∥BC 且 EF=BC ∴四边形BCFE是平行四边形

二、反思小测,激活思维

对于小中第3小题,如图(2),DE∥BC,AE=EC,延长DE到F,使EF=DE,连结AF、FC、CD,则图中四边形ADCF是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图形填空: ............

1、四边形DBCF是, 2、

仅供内部交流,谢绝翻印 共4页,这是第1页

3、 4、11

DF =

22

线段DE是由连接△ABC边AB、AC的中点而得到的,这是一条重要的线段,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好吗?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思考】:1、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共有_3_条

2、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请看下面例题:

三、知识迁移,激发思维

题1(教材P88例4) 如图,点D、E、分别为△ABC边AB、AC的中点,

1

求证:DE∥BC且DE=BC

2证明:(详见课本第88-89页)

所证明的结论既有平行关系,又有数量关系,联想已学过的知识,可以把要证明的内容转化到一个平行四边形中,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性质来证明结论成立,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需要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来构造平行四边形.如图(2),延长DE到F,使EF=DE,连接CF、CD和AF,又AE=EC,所以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所

以AD∥FC,且AD=FC.因为AD=BD,所以BD∥FC,且BD=FC.所以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F∥BC,且DF=BC,因为DE=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几何语言:如图,在△ABC中 ∵ AD=DB ,AE=EF

1

∴DE∥BC且DE=BC

2四、课内练习,拓展思维

1、(填空)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B外选一点C,连结AC和BC,并分别找出AC和BC的中点M

N

,如果测得MN=20 m,那么A、B两点的距离是 40 m,

理由是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仅供内部交流,谢绝翻印 共4页,这是第2页

11

DF,所以DE∥BC且DE=BC. 22

2、已知:三角形的各边分别为8cm 、10cm和12cm ,求连结各边中点所成三角形的周长.

解:如图所示,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连结各边中点所成三角形的的周长为: 4+5+6=15 (cm)

3.如图,△ABC中,D、E、F分别是AB、AC、BC的中点, (1)若EF=5cm,则AB= 10 cm;若BC=9cm,则DE= 4.5 cm; (2)中线AF与DE中位线有什么特殊的关系?证明你的猜想. 解:中线AF与DE中位线互相平分。证明如下:

连结DF , 在△ABC中

∵ AE=EC ,BF=FC ∴EF∥AB且EF=∵AD=DB=

12cm答:连结各边中点所成三角形的的周长为15 (cm)

1

AB 2

1

AB ∴EF∥AD且EF=AD 2

∴四边形ADFE是平行四边形 ∴AF与DE互相平分 五、小结思考,提升思维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几何语言:如图,在△ABC中

∵ AD=DB ,AE=EF ∴DE∥BC且DE=

1BC 2

领会到:当题目中出现中点时,通常添加一些辅助线,构造出形。

六、课外练习,放飞思维

1、(填空)已知:△ABC中,点D、E、F分别是△ABC三边的中点,如果△DEF的周长是12cm,那么△ABC的周长是 24 cm.

2、已知: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 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连结AC

(图(2

)),△DAG中, ∵ AH=HD,CG=GD,

仅供内部交流,谢绝翻印 共4页,这是第3页

AB、BC、CD、DA

1

AC(三角形中位线性质). 21

同理EF∥AC,EF=AC.

2

∴ HG∥AC,HG=

∴ HG∥EF,且HG=EF.

∴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E、F、G、H分别是线段的中点,可以设法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找到四边形EFGH的边之间的关系.由于四边形的对角线可以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所以添加辅助线,连接AC或BD,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基本图形后,此题便可得证.

3、已知:如图,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

(略)

类似3题想方法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基本图形,应该连接哪些线段? 七、反思学习,发展思维

仅供内部交流,谢绝翻印 共4页,这是第4页


相关内容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
  •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8.31 1 2 3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 时间 8.31 4 5 6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三 年级 ...

  • [教案二]19.2.2菱形
  • 全品中考网 zk.canpoint.cn 19.2.2 菱形(二) 教学目的: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 2.教 ...

  • wnl-公开课[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教案
  •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 裕安区新安镇初中 刘兴云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沪科版<新时代数学>九上第23章<相似形>第二节<相似三角形判定>的第 一节课.是在学习了第一节相似多边形的概念.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并具备了有关 三角形中位线和平行四边形知识后,研究 ...

  • 1.2.1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 1.2.1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教学目标 (1)掌握矩形的的定义,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会用矩形的性质定理进行推导证明; (3)会初步运用矩形的定义.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矩形性质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教学难点 "直角三角 ...

  • 1.3(7)平行四边.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
  • 1.3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7)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证明菱形的判定定理 2.能运用菱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计算与证明 3.逐步学会分析和综合的思考方法,发展演绎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菱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教学难点:菱形判定定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探究.讲练结合. 教学过 ...

  • 20.2矩形的判定教案
  • 20.2矩形的判定 预习导航学案 激活思维 1.请你画一个矩形,并画出它们的对角线.观察图形,你能说出它有哪些性质吗?试一试. 2.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矩形. 3.矩形的对边________:四个角都是___________:对角线___________. 4._________ ...

  •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的教案
  • §2.2.2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长乐二中 数学组 黄燕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两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及模型,得出两平面平行的判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问题平面化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 ...

  • 矩形的判定_教案
  • 矩形的判定 教学目标: (1)经历图形性质的探讨,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 (2)能对矩形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情感目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矩形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矩形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 1.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 ...

  • 初中数学优质课教案说课稿
  •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经历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的过程,初步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结合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皮衣学生的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逐步养成言之有理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平行线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