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犯罪的原因剖析

  摘要女性是家庭的纽带,女性犯罪对家庭乃至社会的影响是长期巨大的,女性犯罪近年日趋上升的态势已使之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女性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有宏观微观社会环境的客观原因,又有其生理和心理等主观方面的原因。这些主客观因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极易导致女性犯罪行为的发生。本文从社会、家庭、个人、传统风俗入手分析女性犯罪原因。   关键词女性犯罪 自身原因 家庭原因 社会原因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6-080-02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犯罪比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我国犯罪现象的重要部分,而且也已经成为犯罪的一种独立的类型。本文拟结合笔者的律师执业经历,从以下几个方面剖析女性犯罪的原因,以期更好的缓和女性犯罪的增长趋势。   一、自身原因   (一)生理因素   生物学家普遍认为女性处于月经期、怀孕期和绝经期期间,特别容易产生违反犯罪行为。因为在这些特殊期间,女性会出现植物神经紊乱,大脑皮层失调,因此,这个期间女性也就极容易导致心烦易怒、情绪失控等现象。如果正好遇上有不良刺激和诱因,就容易越轨。有研究表明,经前紧张使女性更容易激怒或者懒散而实施越轨行为。研究者通常认为,月经前3-4天内有情绪紧张的表现,如忧郁、焦虑不安、烦躁易怒及信心低等,称为"经前期综合症"。正是由于这些心理的消极变化,使女性陷入犯罪的危险性增大。   (二)心理障碍,偏狭自私走极端   女性暴力犯罪大多数是存在心理上的障碍或性格上有自私、偏激和狭隘的缺陷。所以在遇到冲突时,这类女性往往便会采取极端的方式。尤其是女性在青春期和更年期这两个特殊生理期,更易烦躁、易忧郁、易产生攻击性行为。如某一故意杀人案中,被告人贺某在外地打地,因怀疑其丈夫在家同别人相好,而产生猜忌心理,再加上从外地打工回来,因为其婆婆不叫其吃饭,而导致精神失常,怀疑前来看望她的大姨彭某要加害于她,就将彭追到庄外一麦地内,用掐脖和用瓦片击打头部的手段,将彭某打死。   (三)贪图安逸享受,好逸恶劳   社会整体消费水平在提高的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一股拜金主义、超前消费的思潮,一些女性在这些腐朽思想的影响下,没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遇到一些特定时机就会有犯罪的可能。这类女性往往贪图安逸享受,却又不愿通过自己的正当劳动来换取,于是便选择采取非法的手段来满足其需求。如某贩卖毒品案中,被告人王某本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其经常出入酒吧、KTV等高档娱乐场所,收入不能满足其开支,为了满足其奢侈的生活,便加入了一贩毒团伙,最终因在酒吧兜售摇头丸、K粉被抓判刑。   (四)虚荣心、嫉妒心强   有调查显示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女性对物质的占有欲就越高,并且对于各个方面的要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这其实就是女性虚荣心理的体现。爱慕虚荣、相互攀比是女性突出的心理特征。女性爱出风头,爱显示自己,喜欢被别人注意,而实现这些虚荣,就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来满足。因此,当女性对物质方面的要求超过其自身合理收入时,或者是当其不能用合理的方式来解决对物质的欲望时,往往便会采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取,而且通常表现为多次进行。另一方面,女性的虚荣心也容易导致女性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妒忌。众多案例表明,许多女性的虚荣心在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如果又碰到了一些在各方面条件都比自己要好的人,使其虚荣心受挫,免不了背后编排一些蜚短流长来诋毁别人,甚至因此由忌生恨,进而寻找机会报复,而且报复手段多残忍。如某故意杀人案中,被告人章某,女,49岁,因嫉妒同村某人生活条件比自己好,便将糖粘上毒鼠药,给同村某人的小孩吃,结果可怜3岁的幼女被毒死。章某最终被判故意杀人罪成立,判其死刑。可见虚荣心、嫉妒心强也是引起女性犯罪的导火索之一。   (五)依附心理强,自我保护能力差   依附心理是女性固有的心理特征。特别是我国传统女性,生来性格内向,性情温和,缺乏主见和掌握自我命运的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各种要求,容易产生在家靠父母、婚后靠丈夫、工作靠男性领导和同事的依附心理,并容易服从于权威。这种依附心理,势必会造成女性在社会竞争中处于被动不利的状态,而且越是处于被动不利的状态,某些女性的依附心理就越强。再加上女性进入社会晚,社会经验不丰富,是非判断能力差,对事物的认识难以看清本质,因而女性很容易依附上道德品行不端的人,从而误入贼船,不能自拔,进而很容易毁掉前途,毁掉一生。众多案例表明,女性较男性更容易上当受骗,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被拐卖。由此看来,女性不仅有很强依附心理。同时也表现出了自我保护能力差的特点,很多女性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就是由于轻信盲从他人,受他人指使,被他人教唆所导致的。   (六)文化层次低,法律知识淡薄   许多女性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法律观念淡薄,在判断和处理问题时,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理性的分析,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上,通常会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这些方式方法往往就和犯罪直接相关。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村妇女,根本分不清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非法的,更别说是犯罪。例如,许多拐卖人口的女性罪犯,在投入监管改造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认为自己只不过给别人介绍了个对象,并没有做害人的事。   二、家庭原因   (一)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导致女性犯罪的重要原因。发生暴力的家庭,农村略高于城市,且多是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农民、工人和个体户。根据调查发现,发生家庭暴力的原因,一是有些家庭,女性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在家庭中没有地位,经常遭受丈夫的冷落、打骂。二是丈夫受传统“男尊女卑”大男子主义思想的影响,总是凌驾于女性之上的,对妻子随便打骂。笔者在办案中发现,女性遇到家庭暴力,最初都是受“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而予以容忍,可当这种侵害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忍无可忍了。这时,女性通常便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比如伤害或杀人的方式进行“反抗”。例如某故意杀人案中,被告人赵某因长期受到丈夫的暴力殴打和虐待,日积月累,终于无法再忍受,便在做饭时,在丈夫饭里放进了老鼠药,将丈夫毒死。   (二)婚姻和感情危机   女性在婚姻和感情方面处于更容易受侵害地位,而女性通常因难以改变自身处境而采取极端手段。所以婚姻和感情危机很容易使女性铤而走险,或者是产生消极思想。例如:乔某因其丈夫王某与他人姘居,因叫王某回家,而遭到王某拒绝和打骂,乔某便用刀将王某扎伤,造成王某失血性休克死亡。还有一种情况则是夫妻感情不和、家庭矛盾突出(比如婆媳矛盾等)一些女性长期生活在封闭压抑的状态中,无处宣泄感情,容易形成自闭性格,导致人格扭曲而产生犯罪欲望。   (三)家庭教育的缺失   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这已成为犯罪学界的共识。正确的家庭观念和道德价值取向,在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大作用。可以正确引导教育青少年的成长,使其能够朝着正确的人生方向前行。残缺的家庭结构,比如父母离异、父母亡故,孩子因缺乏正常得家庭关爱,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拉拢和欺骗。此外,家庭关系不正常也容易使家庭成员在心理和行为上受到严重影响,比如经常处于压抑和紧张的情绪中,便会对家庭和社会产生着强烈的不满,从而做出极端的举动。这一特征在女性犯罪者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女性青少年由于失去了正常家庭的温暖和护佑,受到不良侵害和诱惑的可能性增大,致使女性青少年的犯罪率随之增大。

  三、社会原因   (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完善   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价值观念也有了新的变化。然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健全,价值观念的变迭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女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在社会政治、经济和家庭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变化中,女性的物质欲和金钱欲,强化了她们原有的贪图享受、爱慕虚荣的心理,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另一方面,现在的女性有能力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又必须承受各种社会压力。但由于受传统思想、社会化角色不当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现实中的一些女性在升学、就业、工作中遭到轻视或歧视。这些因素导致女性在社会化过程中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与困难,也更容易造成女性的生存压力,从而很难避免一部分人为谋生而走上犯罪道路。   (二)文化产业中的消极因素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繁荣。但随之而来的,是商品观念的渗透,使一些文艺作品被迅速庸俗商品化。如今,电影、电视、书刊、音像、互连网等越来越多的冲击着人们的视觉思想,但由于我国的管理体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一些不健康的思想,不良的习气便通过这些途径,影响着新一代年轻人的成长。现实中,一些宣扬女性暴力、色情、拜金主义的文艺作品大受欢迎,对青少年尤其是女性青少年的伦理道德观念构成了巨大的冲击。一些自制力差,又不能自尊自爱的女性就容易受其影响,染上恶习,从而走上了犯罪道路。   (三)缺乏强有力的社会保护   在现实生活中,男女平等还没有真正实现,女性在就业中受到歧视和限制,女性的合法权益被侵犯的现象依然存在,其最终的结果就是女性在社会、家庭中,其合法权益不能完全受到应有的保护。有些女性正是由于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成为受害者,进而又成为害人者的。根据对某省一些女囚犯的调查显示,一些女性因为缺乏保护,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才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的。这主要是由于有些地区、部门对本地女性的具体情况了解较少,缺乏前瞻性,甚至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在实际工作中,互相推委,或者错误地认为“清官难断家务事”,对本地区出现的一些情况置之不理。而我国《妇女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妇女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处理,可以向妇女组织投诉。尤其是暴力犯罪中,女性作为受害人在遭受丈夫的虐待时,得不到有关部门的保护,致使施暴者更加有恃无恐,变本加厉。部分女性在走投无路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可能会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致使一起又一起的家庭惨案不断重演。   (四)不良社会现象   现实中,由于婚外情、包二奶等现象的日益蔓延,使无数原本幸福的家庭陷入了破裂的危机,而女性更是深受其害。这也极易导致女性心理失衡。因为女性本来就是感性动物,对感情看得很重,当自身情感因爱人或第三者的行为受挫后,首先感到伤害,继而是努力,甚至是委曲求全地想要挽回,当其努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后,性格偏激者便会因爱声恨而产生报复心理,进而选择极端的方式,走上犯罪的道路。   (五)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女性大都还遵从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传统文化的渲染,尤其是在我国一些偏僻山区,对妇女角色的认可,始终未摆脱封建习俗的束缚,一些女性仍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缺乏独立人格,思想意志薄弱,经不住任何打击,一旦遇到棘手问题,就有可能产生异常心理,从而导致犯罪。此外,传统封建思想认为,女孩总是要嫁人,是别人家的人,读不读书不重要,所以导致女性文化水平普遍低于男性,尤其是农村女性,这也是导致女性犯罪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样再明,秦扬.犯罪学.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2]肖兴政郝志伦.犯罪心理学.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3]吕洁.女性犯罪原因浅析.http://www.省略.   [4]吴思博.从天使到魔鬼――女性犯罪原因之探析.http://www.省略/hzsf/lw_view.asp?no=8736

  摘要女性是家庭的纽带,女性犯罪对家庭乃至社会的影响是长期巨大的,女性犯罪近年日趋上升的态势已使之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女性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有宏观微观社会环境的客观原因,又有其生理和心理等主观方面的原因。这些主客观因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极易导致女性犯罪行为的发生。本文从社会、家庭、个人、传统风俗入手分析女性犯罪原因。   关键词女性犯罪 自身原因 家庭原因 社会原因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6-080-02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犯罪比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我国犯罪现象的重要部分,而且也已经成为犯罪的一种独立的类型。本文拟结合笔者的律师执业经历,从以下几个方面剖析女性犯罪的原因,以期更好的缓和女性犯罪的增长趋势。   一、自身原因   (一)生理因素   生物学家普遍认为女性处于月经期、怀孕期和绝经期期间,特别容易产生违反犯罪行为。因为在这些特殊期间,女性会出现植物神经紊乱,大脑皮层失调,因此,这个期间女性也就极容易导致心烦易怒、情绪失控等现象。如果正好遇上有不良刺激和诱因,就容易越轨。有研究表明,经前紧张使女性更容易激怒或者懒散而实施越轨行为。研究者通常认为,月经前3-4天内有情绪紧张的表现,如忧郁、焦虑不安、烦躁易怒及信心低等,称为"经前期综合症"。正是由于这些心理的消极变化,使女性陷入犯罪的危险性增大。   (二)心理障碍,偏狭自私走极端   女性暴力犯罪大多数是存在心理上的障碍或性格上有自私、偏激和狭隘的缺陷。所以在遇到冲突时,这类女性往往便会采取极端的方式。尤其是女性在青春期和更年期这两个特殊生理期,更易烦躁、易忧郁、易产生攻击性行为。如某一故意杀人案中,被告人贺某在外地打地,因怀疑其丈夫在家同别人相好,而产生猜忌心理,再加上从外地打工回来,因为其婆婆不叫其吃饭,而导致精神失常,怀疑前来看望她的大姨彭某要加害于她,就将彭追到庄外一麦地内,用掐脖和用瓦片击打头部的手段,将彭某打死。   (三)贪图安逸享受,好逸恶劳   社会整体消费水平在提高的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一股拜金主义、超前消费的思潮,一些女性在这些腐朽思想的影响下,没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遇到一些特定时机就会有犯罪的可能。这类女性往往贪图安逸享受,却又不愿通过自己的正当劳动来换取,于是便选择采取非法的手段来满足其需求。如某贩卖毒品案中,被告人王某本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其经常出入酒吧、KTV等高档娱乐场所,收入不能满足其开支,为了满足其奢侈的生活,便加入了一贩毒团伙,最终因在酒吧兜售摇头丸、K粉被抓判刑。   (四)虚荣心、嫉妒心强   有调查显示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女性对物质的占有欲就越高,并且对于各个方面的要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这其实就是女性虚荣心理的体现。爱慕虚荣、相互攀比是女性突出的心理特征。女性爱出风头,爱显示自己,喜欢被别人注意,而实现这些虚荣,就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来满足。因此,当女性对物质方面的要求超过其自身合理收入时,或者是当其不能用合理的方式来解决对物质的欲望时,往往便会采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取,而且通常表现为多次进行。另一方面,女性的虚荣心也容易导致女性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妒忌。众多案例表明,许多女性的虚荣心在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如果又碰到了一些在各方面条件都比自己要好的人,使其虚荣心受挫,免不了背后编排一些蜚短流长来诋毁别人,甚至因此由忌生恨,进而寻找机会报复,而且报复手段多残忍。如某故意杀人案中,被告人章某,女,49岁,因嫉妒同村某人生活条件比自己好,便将糖粘上毒鼠药,给同村某人的小孩吃,结果可怜3岁的幼女被毒死。章某最终被判故意杀人罪成立,判其死刑。可见虚荣心、嫉妒心强也是引起女性犯罪的导火索之一。   (五)依附心理强,自我保护能力差   依附心理是女性固有的心理特征。特别是我国传统女性,生来性格内向,性情温和,缺乏主见和掌握自我命运的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各种要求,容易产生在家靠父母、婚后靠丈夫、工作靠男性领导和同事的依附心理,并容易服从于权威。这种依附心理,势必会造成女性在社会竞争中处于被动不利的状态,而且越是处于被动不利的状态,某些女性的依附心理就越强。再加上女性进入社会晚,社会经验不丰富,是非判断能力差,对事物的认识难以看清本质,因而女性很容易依附上道德品行不端的人,从而误入贼船,不能自拔,进而很容易毁掉前途,毁掉一生。众多案例表明,女性较男性更容易上当受骗,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被拐卖。由此看来,女性不仅有很强依附心理。同时也表现出了自我保护能力差的特点,很多女性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就是由于轻信盲从他人,受他人指使,被他人教唆所导致的。   (六)文化层次低,法律知识淡薄   许多女性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法律观念淡薄,在判断和处理问题时,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理性的分析,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上,通常会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这些方式方法往往就和犯罪直接相关。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村妇女,根本分不清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非法的,更别说是犯罪。例如,许多拐卖人口的女性罪犯,在投入监管改造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认为自己只不过给别人介绍了个对象,并没有做害人的事。   二、家庭原因   (一)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导致女性犯罪的重要原因。发生暴力的家庭,农村略高于城市,且多是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农民、工人和个体户。根据调查发现,发生家庭暴力的原因,一是有些家庭,女性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在家庭中没有地位,经常遭受丈夫的冷落、打骂。二是丈夫受传统“男尊女卑”大男子主义思想的影响,总是凌驾于女性之上的,对妻子随便打骂。笔者在办案中发现,女性遇到家庭暴力,最初都是受“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而予以容忍,可当这种侵害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忍无可忍了。这时,女性通常便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比如伤害或杀人的方式进行“反抗”。例如某故意杀人案中,被告人赵某因长期受到丈夫的暴力殴打和虐待,日积月累,终于无法再忍受,便在做饭时,在丈夫饭里放进了老鼠药,将丈夫毒死。   (二)婚姻和感情危机   女性在婚姻和感情方面处于更容易受侵害地位,而女性通常因难以改变自身处境而采取极端手段。所以婚姻和感情危机很容易使女性铤而走险,或者是产生消极思想。例如:乔某因其丈夫王某与他人姘居,因叫王某回家,而遭到王某拒绝和打骂,乔某便用刀将王某扎伤,造成王某失血性休克死亡。还有一种情况则是夫妻感情不和、家庭矛盾突出(比如婆媳矛盾等)一些女性长期生活在封闭压抑的状态中,无处宣泄感情,容易形成自闭性格,导致人格扭曲而产生犯罪欲望。   (三)家庭教育的缺失   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这已成为犯罪学界的共识。正确的家庭观念和道德价值取向,在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大作用。可以正确引导教育青少年的成长,使其能够朝着正确的人生方向前行。残缺的家庭结构,比如父母离异、父母亡故,孩子因缺乏正常得家庭关爱,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拉拢和欺骗。此外,家庭关系不正常也容易使家庭成员在心理和行为上受到严重影响,比如经常处于压抑和紧张的情绪中,便会对家庭和社会产生着强烈的不满,从而做出极端的举动。这一特征在女性犯罪者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女性青少年由于失去了正常家庭的温暖和护佑,受到不良侵害和诱惑的可能性增大,致使女性青少年的犯罪率随之增大。

  三、社会原因   (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完善   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价值观念也有了新的变化。然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健全,价值观念的变迭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女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在社会政治、经济和家庭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变化中,女性的物质欲和金钱欲,强化了她们原有的贪图享受、爱慕虚荣的心理,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另一方面,现在的女性有能力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又必须承受各种社会压力。但由于受传统思想、社会化角色不当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现实中的一些女性在升学、就业、工作中遭到轻视或歧视。这些因素导致女性在社会化过程中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与困难,也更容易造成女性的生存压力,从而很难避免一部分人为谋生而走上犯罪道路。   (二)文化产业中的消极因素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繁荣。但随之而来的,是商品观念的渗透,使一些文艺作品被迅速庸俗商品化。如今,电影、电视、书刊、音像、互连网等越来越多的冲击着人们的视觉思想,但由于我国的管理体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一些不健康的思想,不良的习气便通过这些途径,影响着新一代年轻人的成长。现实中,一些宣扬女性暴力、色情、拜金主义的文艺作品大受欢迎,对青少年尤其是女性青少年的伦理道德观念构成了巨大的冲击。一些自制力差,又不能自尊自爱的女性就容易受其影响,染上恶习,从而走上了犯罪道路。   (三)缺乏强有力的社会保护   在现实生活中,男女平等还没有真正实现,女性在就业中受到歧视和限制,女性的合法权益被侵犯的现象依然存在,其最终的结果就是女性在社会、家庭中,其合法权益不能完全受到应有的保护。有些女性正是由于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成为受害者,进而又成为害人者的。根据对某省一些女囚犯的调查显示,一些女性因为缺乏保护,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才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的。这主要是由于有些地区、部门对本地女性的具体情况了解较少,缺乏前瞻性,甚至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在实际工作中,互相推委,或者错误地认为“清官难断家务事”,对本地区出现的一些情况置之不理。而我国《妇女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妇女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处理,可以向妇女组织投诉。尤其是暴力犯罪中,女性作为受害人在遭受丈夫的虐待时,得不到有关部门的保护,致使施暴者更加有恃无恐,变本加厉。部分女性在走投无路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可能会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致使一起又一起的家庭惨案不断重演。   (四)不良社会现象   现实中,由于婚外情、包二奶等现象的日益蔓延,使无数原本幸福的家庭陷入了破裂的危机,而女性更是深受其害。这也极易导致女性心理失衡。因为女性本来就是感性动物,对感情看得很重,当自身情感因爱人或第三者的行为受挫后,首先感到伤害,继而是努力,甚至是委曲求全地想要挽回,当其努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后,性格偏激者便会因爱声恨而产生报复心理,进而选择极端的方式,走上犯罪的道路。   (五)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女性大都还遵从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传统文化的渲染,尤其是在我国一些偏僻山区,对妇女角色的认可,始终未摆脱封建习俗的束缚,一些女性仍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缺乏独立人格,思想意志薄弱,经不住任何打击,一旦遇到棘手问题,就有可能产生异常心理,从而导致犯罪。此外,传统封建思想认为,女孩总是要嫁人,是别人家的人,读不读书不重要,所以导致女性文化水平普遍低于男性,尤其是农村女性,这也是导致女性犯罪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样再明,秦扬.犯罪学.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2]肖兴政郝志伦.犯罪心理学.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3]吕洁.女性犯罪原因浅析.http://www.省略.   [4]吴思博.从天使到魔鬼――女性犯罪原因之探析.http://www.省略/hzsf/lw_view.asp?no=8736


相关内容

  • 心理学专家剖析林森浩犯罪深层原因
  • 心理学专家剖析林森浩犯罪深层原因:他的愤怒从何而来 2014年02月20日09:45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18日,林森浩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新华社 发 犯罪心理学专家剖析林森浩犯罪深层原因 投毒致室友死亡的复旦大学学生林森浩18日被判处死刑.人们至今难以理解,像林森浩 ...

  • 街头诈骗犯罪预防论文
  • 街头诈骗犯罪预防论文 [摘 要]犯罪和被害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在社会运动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一对矛盾体.对被害人心理的研究,可以为街头诈骗犯罪的预防提供新的角度,有利于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和减少此类犯罪的发生.文章通过 街头诈骗犯罪概述: 被害人及被害人心理:街头诈骗犯罪案件中的被害人心理分析:街头 ...

  • 刑事案件构成要素
  • -宋鹏姣 刑事案件构成要素及构成要素的分析对案件侦查的意义 刑事案件构成要素,是指刑事案件的内在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排列状况. 根据横向静态要素分类刑事案件构成要素说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刑事案件"五要素"说即:作案时间.作案空间.相关人.相关物.相关行为.另一种是刑事 ...

  • 网络新闻论文选题题库
  • 新闻学(网络方向)论文选题 1 论执政能力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2 正面报道的网络传播效果研究 3 我国新闻网络传播研究 5 手机信息传播效果研究 6 论西方"新闻自由"的双重标准 7 论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协调发展 8 论我国新闻传播报道"三贴近"原则 10 网络 ...

  • 关于死刑犯生育权问题研究
  • 河北法学第2]卷尊5塑 3年9月只捌Ldw&",i即 200 Ⅷ.21.M 5 &越,20f13 十"""m"""n**"""""m#m"""& ...

  • 论文关于青少年犯罪及综合治理研究
  • 关于青少年犯罪及综合治理研究 [摘要] 近些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如何遏止.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立足司法实践,从青少年犯罪表现出来的特点入手,全面分析了青少年犯罪产生的原因,并据以提出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对策, ...

  • 美国脱口秀中合作原则的违反与幽默的产生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论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

  • 女性犯罪的特点
  • 例子 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夏耀中 刘青 2002年桐柏县人民检察院起诉的女性犯罪16人,占全年起诉总人数201人的7.9 %.2003年起诉的女性犯罪31人,占全年起诉总人数 243人的12.8 %.比2002年增加15人,增长48%.女性是家庭的纽带,女性犯罪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长期而巨大的 ...

  • 论托尼莫里森对黑人妇女历史的书写
  • 学教育2011.08 论托尼莫里森对黑人妇女历史的书写 高 倩 内容摘要:托尼莫里森作为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而黑人女性的生存权力也被随之赋予新的诠释.黑人女性的历史在美国文学和历史记录中几乎是一种被删除并零记录的存在.而托尼莫里森对黑人女性的存在进行了书写,让世人看到历史书写中被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