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

第二章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四)资本的增减

(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七)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1)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3)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

(4)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5)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

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具体要求参见《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大纲》。

(6)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 会计科目和账户

一、会计科目

(一)概念

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分门别类进行核算所规定的项目。所以必须在六大会计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内容进行更加详细的分类,这种分类的项目,在会计上叫做会计科目。

(二)会计科目设置原则

二、会计科目分类

(一)经济内容

每一个会计科目都反映一定的经济内容,不能相互混淆。 要点1:分为六大类,收入和费用要素同属于损益类,而费用要素的成本内容单分为一类:成本类

要点2:能够区分常见的科目属于哪一类 。

要点3:科目名称必须准确无误。

(二)按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

1. 分类:一级科目、二级科目和明细科目三级。

( 明细分类科目)

(1)一级科目也叫总账科目、总分类科目,它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的科目。

(2)二级科目也叫子目,它是介于一级科目和明细科目之间的科目。一般在总账科目所统驭的明细科目比较多时,才需要设置二级科目。

(3)明细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分类的科目。

2. 设置

总分类科目:

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确认、计量规定的前提下,可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 对于不存在的交易事项,可不设置相关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

二级科目和明细科目,由会计主体自行确定。

原表述:除会计准则规定设置的以外,可以根据本单位经济管理的需要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自行设置。

三、会计科目编号(如:库存现金:1001,

短期借款:2001,实收资本4001)

1. 总账科目

会计科目编号的第一位数代表会计要素的类别:

“1”代表资产类;

“2”代表负债类;

“4”代表所有者权益类;

“5”代表成本类;

“6”代表损益类。

2. 明细科目

对于明细科目的编号,一般可以采用在总账科目编号后加数字的方式。

四、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1. 合法性

2. 相关性

3. 实用性

第二节 会计账户的概念及其基本结构

一、账户的概念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以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一)基本结构

内容:

(1)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

(2)日期,即记录经济业务发生的日期。 ---记账时间

(3)摘要,概括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 ---记账依据

(4)凭证号数,表明记录经济业务的依据。 ---会计事项内容

(5)金额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 ---金额增减变化结果

(二)账户的4个金额要素

每个账户一般有四个金额要素,即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三、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一)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联系

(1)分类对象同一,因而它们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一致的。

(2)设置原则一致,会计科目一经制定,账户设置就必须遵循会计科目所作的规范。

(二)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区别

(1)从时间上看,会计科目是在经济活动发生之前,事先对如何反映会计对象具体内容作出的分类规范,而账户则是在经济活动发生以后对其作出的分类记录。

(2)从分类上看,会计科目主要按经济内容分类,而账户在按经济内容分类的基础上还可以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3)从设置上看,会计科目是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规定的,具有统一性;账户则是企业、事业、行政等单位根据会计科目的规定和管理的需要在账簿中开设的,具有相对的灵活性。

第三节 账户的分类

一、账户分类的意义

对账户进行分类是为了解账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各个账户在账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账户之间在内容上相互排斥,不能共容。

二、账户分类的标

(一)账户按其经济内容分类

1. 资产类账户-----按照流动性的不同分为两类

(1)反映流动资产的账户(2)反映非流动资产的账户

2. 负债类账户----按照流动性不同分为两类

(1)反映流动负债的账户(2)反映非流动负债的账户

3.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按照资金来源构成分为两类

(1)反映所有者原始投资的账户(2)反映经营积累的账户

4. 共同类账户---银行资金、金融企业

5. 成本类账户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研发支出。

(1)供应过程中用来归集购入材料的买价和采购费用,计算材料采购成本的账户

(2)生产过程中用来归集制造产品的生产费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的账户,

(3)固定资产购建过程中用来归集购建过程中的费用支出,计算固定资产实际购建成本的账户

6. 损益类账户---其与损益组成内容的关系分为三类

(1)反映营业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的账户

(2)反映营业成本和营业外支出的账户

(3)反映所得税的账户

注意:

双重性质账户:类别不唯一

应付账款:不设预付账款账户,可借可贷

应收账款:不设预收账款账户,可借可贷

(二)账户按其用途和

结构分类 ----10类账户

账户的用途是指设置和运用账户的目的;

账户的结构即账户的借方和贷方登记的内容,余额的方向及其表示的含义,它是对经济内容分类的补充。

1. 盘存账户

盘存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各种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增减

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

(1)属于盘存账户的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原材料”、“库存商品”、“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2)特点:

a. 盘存账户一般都可以通过财产清查的方法,如实地盘点和询证核对等确定其实有数额,并将实有数和账存数进行核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b. 盘存账户中除“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无形资产”等账户外,均设有明细分类账户,提供实物数量和货币金额两种指标。

2. 资本账户

主要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

“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账户反映投资者的投入资本,“盈余公积”账户反映企业的留存收益,其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故也归属于资本账户。

(本年利润属于财务成果账户,利润分配属于调整账户)

3. 结算账户 ---债权、债务结算

按照账户的用途和结构,结算账户又可分为债权结算账户、债务结算账户和债权债务结算账户三类。

(1)债权结算账户。

主要有“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

款”等。

(2)债务结算账户。

主要有“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润”、“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等账户。

(3)债权债务结算账户。

不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的情况下:

---应付账款,两付并一付(采购过程后付先付) ---应收账款,两收并一收(销售过程后收先收)

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的性质必须根据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余额方向确定。

4. 暂记账户---设置的过渡性质的账户

(1)费用的集合分配账户。---“制造费用”账户

(2)财产盘点及清理结果处理账户。---有“固定资产清理”和“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

a. 在最终结果处理争议未决前,账户有期末余额,在全部处理后,账户无余额。

b. 最终结果的处理方法相同,净收益和净损失转入“损益类”账户。

5. 跨期摊提账户

跨期摊提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在几个会计期间进行分配的账户。

为严格划清费用的受益期限,会计上需要设置“长期待摊费用”等跨期摊提账户。

6. 成本计算账户

成本计算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发生的全部费用,并据此计算该阶段各个成本计算对象实际成本的账户。

(1)

a. 供应过程中用来归集购人材料的买价和采购费用,计算材料采购成本的账户,如“材料采购”账户。

b. 生产过程中用来归集制造产品的生产费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的账户,如 “生产成本”等账户。

c. 固定资产购建过程中用来归集购建过程中的费用支出,计算固定资产实际购建成本的账户,如“在建工程”账户。

(2)没有制造费用账户

7. 收入账户

(1)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等账户。

(2)由于各项收入和收益都要在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所以这类账户期末一般没有余额。

8. 费用账户

费用账户是专门用来核算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损失和支出的账户。

(1)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费用支出数,期末没有余额。

(2)属于费用账户的有“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账户。

收入账户和费用账户期末都没有余额,其账户的一方归集本期的发生数,另一方将本期归集的数额全部转出。这类账户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

9. 财务成果账户

财务成果账户是用来计算并确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营活动最终成果的账户。

财务成果账户主要为“本年利润”账户。

财务成果账户反映企业在一年内形成的财务成果,年内各月余额表示自年初至计算期末累计实现的利润总额或发生的亏损总额。年终将账户余额结转至“利润分配”账户后无余额。

10. 调整账户

调整账户是为调整某个账户的金额,

以表示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而开设的账户。

对于某些资产、负债项目,需要设置两个账户,反映两组不同的数据。以其中的一个账户反映该项目的原始数据,另一个账户反映该基础上的调整数据。

固定资产(被调整账户100万)

累计折旧(调整账户20万)

(1)抵减调整账户。(资产抵减、权益抵减)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原值(固定资产)一磨损(累计折旧)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总额(应收账款)一可能发生坏账(坏账准备)

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被调整账户余额一抵减调整账户余额

抵减调整账户的余额与被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一定相反。

(2)附加调整账户。

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被调整账户余额+附加调整账户余额

附加调整账户的余额与被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一定相同。 抵减附加账户是同时具有抵减和附加两种职能的调整账户,依据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用来抵减或附加被调整账户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

当调整账户的余额与被调整方向相反时,该账户起抵减账户的作用,其调整方式与抵减账户相同。

当调整账户的余额与被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一致时,该账户

起附加账户的作用。其调整方式与附加账户相同。

(三)账户按其统驭关系分类

账户的统驭关系,是指账户之间存在的统驭和从属、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1. 总分类账户,也称总账账户或一级账户。

总分类账户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核算的账户,它能够提供某一具体经济活动内容的总括指标。 总分类账户的名称、核算内容及使用方法通常是统一制定的。

每一个企业都要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特点和统一制定的账户名称,设置若干总分类账户。

2. 明细分类账户

明细分类账户是对企业某一经济业务进行明细核算的账户。

(1)大多数总分类账户都需要设置明细分类账户。

(2)明细分类账户应依据企业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设置。

(3)明细分类账户的层次。如果某一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较多,为了便于控制,还可增设二级账户。二级账户是介于总分类账户和明细账户之间的账户。

第四章 复式记账

第一节 复式记账法

一、概念

1. 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没有影响资产总额,只是使得不同的资产类科目发生增减变化,增减金额相等,即等式左方一增一减一个等量。

(2)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没有影响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只是使得不同的负债类或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发生增减变化,增减金额相等,即等式右方一增一减一个等量

(3)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使得资产类科目和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同时增加,增加金额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等式双方同时增加一个等量。

(4)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使得资产类科目和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同时减少,减少金额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等式双方同时减少一个等量。

2. 定义:

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相互联系的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三、复式记账的基本原则

(一)以会计等式作为记账基础

(二)对每项经济业务. 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等额记录

(三)必须按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类型进行记录

(四)定期汇总的全部账户记录必须平衡

二、复式记账的意义

首先,复式记账法能够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其次,复式记账法对于防止和检查会计数据的错漏也有重要意义。

此外,对现代会计核算方法的发展起到催化作用。

三、复式记账的种类

复试记账方法主要包括三种,即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借贷记账法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基本等式作为记账原理,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会计主体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化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二、记账符号

1.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是“借”和“贷”。对账户来说,它们是账户的两个部分,分别代表左方和右方,即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左借右贷),这一规定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账户。

2. 借贷记账法中的借和贷与具体的账户相结合,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第一,代表账户中两个固定的部位。一切账户均需设两个部位以记录数量上的增减变化,其中,左方一律称为借方,右方一律称为贷方。

第二,与不同类型的账户相结合,分别表示增加或减少。借和贷本身不等于增或减,只有当其与具体类型的账户相结合后,才可以表示增加或减少。例如,对资产类账户来说,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对于负债类账户而言,正好相反,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

第三,表示余额的方向。通常,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都会有余额。其中,资产类账户的正常余额在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正常余额在贷方。

三、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结论:在借贷记账法下,不同类别账户的借贷方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不同的。

(一)资产类账户的结构。

1. 借加,贷减,余额在增加方即借方。

2. 资产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

(二)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结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与负债类账户结构相同。(判断)

1. 贷加,借减,余在贷。

2. 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

应付账款期初余额2000,增加8000,减少7000,期末余额3000。

实收资本期初余额2000,增加8000,减少7000,期末余额3000。

(三)成本类账户的结构

成本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相同。

(四)损益类账户的结构

1. 收入类账户的结构与权益类账户结构相同

(1)贷加,借减,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2)丁字账

2. 费用类账户的结构与成本类、

资产类账户结构相同

(1)借加,贷减,期末结转后无余额。(判断)

(2)丁字账

方法:

费用(成本) + 资产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收入 账户左加右减 = 账户右加左减

借方:费用、资产的增加;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减少 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增加;费用、资产的减少

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原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第一,任何一笔交易或事项的发生,

都必然会同时导致至少两个账户发生变化。或者说,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应同时至少在两个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记录。

第二,所记录的账户可以是会计恒等式同一方向的,也可以是不同方向的,但每一笔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必须至少记入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账户的贷方,即有借必有贷。 第三,所记入两个账户的金额,借方和贷方必须相等,即借贷必相等。

五、会计分录

(一)会计分录的概念

1. 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2. 格式:

第一,按照国际惯例,每一会计分录都是借方在上,贷方在下。

第二,为了便于识别,每一会计分录都是借方在左,贷方在右。或者说,贷方记账符

号、账户、金额都要比借方退后一格。

一贷多借:

借:银行存款 2000

库存现金 100

贷:短期借款 2100

一借多贷:

借:银行存款 23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0

多借多贷:

借:银行存款 23000

应收账款 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

第二章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四)资本的增减

(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七)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1)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3)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

(4)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5)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

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具体要求参见《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大纲》。

(6)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 会计科目和账户

一、会计科目

(一)概念

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分门别类进行核算所规定的项目。所以必须在六大会计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内容进行更加详细的分类,这种分类的项目,在会计上叫做会计科目。

(二)会计科目设置原则

二、会计科目分类

(一)经济内容

每一个会计科目都反映一定的经济内容,不能相互混淆。 要点1:分为六大类,收入和费用要素同属于损益类,而费用要素的成本内容单分为一类:成本类

要点2:能够区分常见的科目属于哪一类 。

要点3:科目名称必须准确无误。

(二)按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

1. 分类:一级科目、二级科目和明细科目三级。

( 明细分类科目)

(1)一级科目也叫总账科目、总分类科目,它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的科目。

(2)二级科目也叫子目,它是介于一级科目和明细科目之间的科目。一般在总账科目所统驭的明细科目比较多时,才需要设置二级科目。

(3)明细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分类的科目。

2. 设置

总分类科目:

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确认、计量规定的前提下,可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 对于不存在的交易事项,可不设置相关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

二级科目和明细科目,由会计主体自行确定。

原表述:除会计准则规定设置的以外,可以根据本单位经济管理的需要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自行设置。

三、会计科目编号(如:库存现金:1001,

短期借款:2001,实收资本4001)

1. 总账科目

会计科目编号的第一位数代表会计要素的类别:

“1”代表资产类;

“2”代表负债类;

“4”代表所有者权益类;

“5”代表成本类;

“6”代表损益类。

2. 明细科目

对于明细科目的编号,一般可以采用在总账科目编号后加数字的方式。

四、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1. 合法性

2. 相关性

3. 实用性

第二节 会计账户的概念及其基本结构

一、账户的概念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以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一)基本结构

内容:

(1)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

(2)日期,即记录经济业务发生的日期。 ---记账时间

(3)摘要,概括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 ---记账依据

(4)凭证号数,表明记录经济业务的依据。 ---会计事项内容

(5)金额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 ---金额增减变化结果

(二)账户的4个金额要素

每个账户一般有四个金额要素,即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三、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一)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联系

(1)分类对象同一,因而它们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一致的。

(2)设置原则一致,会计科目一经制定,账户设置就必须遵循会计科目所作的规范。

(二)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区别

(1)从时间上看,会计科目是在经济活动发生之前,事先对如何反映会计对象具体内容作出的分类规范,而账户则是在经济活动发生以后对其作出的分类记录。

(2)从分类上看,会计科目主要按经济内容分类,而账户在按经济内容分类的基础上还可以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3)从设置上看,会计科目是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规定的,具有统一性;账户则是企业、事业、行政等单位根据会计科目的规定和管理的需要在账簿中开设的,具有相对的灵活性。

第三节 账户的分类

一、账户分类的意义

对账户进行分类是为了解账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各个账户在账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账户之间在内容上相互排斥,不能共容。

二、账户分类的标

(一)账户按其经济内容分类

1. 资产类账户-----按照流动性的不同分为两类

(1)反映流动资产的账户(2)反映非流动资产的账户

2. 负债类账户----按照流动性不同分为两类

(1)反映流动负债的账户(2)反映非流动负债的账户

3.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按照资金来源构成分为两类

(1)反映所有者原始投资的账户(2)反映经营积累的账户

4. 共同类账户---银行资金、金融企业

5. 成本类账户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研发支出。

(1)供应过程中用来归集购入材料的买价和采购费用,计算材料采购成本的账户

(2)生产过程中用来归集制造产品的生产费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的账户,

(3)固定资产购建过程中用来归集购建过程中的费用支出,计算固定资产实际购建成本的账户

6. 损益类账户---其与损益组成内容的关系分为三类

(1)反映营业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的账户

(2)反映营业成本和营业外支出的账户

(3)反映所得税的账户

注意:

双重性质账户:类别不唯一

应付账款:不设预付账款账户,可借可贷

应收账款:不设预收账款账户,可借可贷

(二)账户按其用途和

结构分类 ----10类账户

账户的用途是指设置和运用账户的目的;

账户的结构即账户的借方和贷方登记的内容,余额的方向及其表示的含义,它是对经济内容分类的补充。

1. 盘存账户

盘存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各种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增减

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

(1)属于盘存账户的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原材料”、“库存商品”、“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2)特点:

a. 盘存账户一般都可以通过财产清查的方法,如实地盘点和询证核对等确定其实有数额,并将实有数和账存数进行核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b. 盘存账户中除“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无形资产”等账户外,均设有明细分类账户,提供实物数量和货币金额两种指标。

2. 资本账户

主要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

“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账户反映投资者的投入资本,“盈余公积”账户反映企业的留存收益,其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故也归属于资本账户。

(本年利润属于财务成果账户,利润分配属于调整账户)

3. 结算账户 ---债权、债务结算

按照账户的用途和结构,结算账户又可分为债权结算账户、债务结算账户和债权债务结算账户三类。

(1)债权结算账户。

主要有“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

款”等。

(2)债务结算账户。

主要有“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润”、“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等账户。

(3)债权债务结算账户。

不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的情况下:

---应付账款,两付并一付(采购过程后付先付) ---应收账款,两收并一收(销售过程后收先收)

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的性质必须根据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余额方向确定。

4. 暂记账户---设置的过渡性质的账户

(1)费用的集合分配账户。---“制造费用”账户

(2)财产盘点及清理结果处理账户。---有“固定资产清理”和“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

a. 在最终结果处理争议未决前,账户有期末余额,在全部处理后,账户无余额。

b. 最终结果的处理方法相同,净收益和净损失转入“损益类”账户。

5. 跨期摊提账户

跨期摊提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在几个会计期间进行分配的账户。

为严格划清费用的受益期限,会计上需要设置“长期待摊费用”等跨期摊提账户。

6. 成本计算账户

成本计算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发生的全部费用,并据此计算该阶段各个成本计算对象实际成本的账户。

(1)

a. 供应过程中用来归集购人材料的买价和采购费用,计算材料采购成本的账户,如“材料采购”账户。

b. 生产过程中用来归集制造产品的生产费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的账户,如 “生产成本”等账户。

c. 固定资产购建过程中用来归集购建过程中的费用支出,计算固定资产实际购建成本的账户,如“在建工程”账户。

(2)没有制造费用账户

7. 收入账户

(1)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等账户。

(2)由于各项收入和收益都要在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所以这类账户期末一般没有余额。

8. 费用账户

费用账户是专门用来核算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损失和支出的账户。

(1)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费用支出数,期末没有余额。

(2)属于费用账户的有“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账户。

收入账户和费用账户期末都没有余额,其账户的一方归集本期的发生数,另一方将本期归集的数额全部转出。这类账户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

9. 财务成果账户

财务成果账户是用来计算并确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营活动最终成果的账户。

财务成果账户主要为“本年利润”账户。

财务成果账户反映企业在一年内形成的财务成果,年内各月余额表示自年初至计算期末累计实现的利润总额或发生的亏损总额。年终将账户余额结转至“利润分配”账户后无余额。

10. 调整账户

调整账户是为调整某个账户的金额,

以表示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而开设的账户。

对于某些资产、负债项目,需要设置两个账户,反映两组不同的数据。以其中的一个账户反映该项目的原始数据,另一个账户反映该基础上的调整数据。

固定资产(被调整账户100万)

累计折旧(调整账户20万)

(1)抵减调整账户。(资产抵减、权益抵减)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原值(固定资产)一磨损(累计折旧)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总额(应收账款)一可能发生坏账(坏账准备)

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被调整账户余额一抵减调整账户余额

抵减调整账户的余额与被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一定相反。

(2)附加调整账户。

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被调整账户余额+附加调整账户余额

附加调整账户的余额与被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一定相同。 抵减附加账户是同时具有抵减和附加两种职能的调整账户,依据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用来抵减或附加被调整账户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

当调整账户的余额与被调整方向相反时,该账户起抵减账户的作用,其调整方式与抵减账户相同。

当调整账户的余额与被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一致时,该账户

起附加账户的作用。其调整方式与附加账户相同。

(三)账户按其统驭关系分类

账户的统驭关系,是指账户之间存在的统驭和从属、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1. 总分类账户,也称总账账户或一级账户。

总分类账户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核算的账户,它能够提供某一具体经济活动内容的总括指标。 总分类账户的名称、核算内容及使用方法通常是统一制定的。

每一个企业都要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特点和统一制定的账户名称,设置若干总分类账户。

2. 明细分类账户

明细分类账户是对企业某一经济业务进行明细核算的账户。

(1)大多数总分类账户都需要设置明细分类账户。

(2)明细分类账户应依据企业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设置。

(3)明细分类账户的层次。如果某一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较多,为了便于控制,还可增设二级账户。二级账户是介于总分类账户和明细账户之间的账户。

第四章 复式记账

第一节 复式记账法

一、概念

1. 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没有影响资产总额,只是使得不同的资产类科目发生增减变化,增减金额相等,即等式左方一增一减一个等量。

(2)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没有影响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只是使得不同的负债类或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发生增减变化,增减金额相等,即等式右方一增一减一个等量

(3)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使得资产类科目和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同时增加,增加金额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等式双方同时增加一个等量。

(4)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使得资产类科目和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同时减少,减少金额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等式双方同时减少一个等量。

2. 定义:

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相互联系的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三、复式记账的基本原则

(一)以会计等式作为记账基础

(二)对每项经济业务. 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等额记录

(三)必须按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类型进行记录

(四)定期汇总的全部账户记录必须平衡

二、复式记账的意义

首先,复式记账法能够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其次,复式记账法对于防止和检查会计数据的错漏也有重要意义。

此外,对现代会计核算方法的发展起到催化作用。

三、复式记账的种类

复试记账方法主要包括三种,即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借贷记账法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基本等式作为记账原理,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会计主体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化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二、记账符号

1.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是“借”和“贷”。对账户来说,它们是账户的两个部分,分别代表左方和右方,即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左借右贷),这一规定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账户。

2. 借贷记账法中的借和贷与具体的账户相结合,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第一,代表账户中两个固定的部位。一切账户均需设两个部位以记录数量上的增减变化,其中,左方一律称为借方,右方一律称为贷方。

第二,与不同类型的账户相结合,分别表示增加或减少。借和贷本身不等于增或减,只有当其与具体类型的账户相结合后,才可以表示增加或减少。例如,对资产类账户来说,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对于负债类账户而言,正好相反,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

第三,表示余额的方向。通常,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都会有余额。其中,资产类账户的正常余额在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正常余额在贷方。

三、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结论:在借贷记账法下,不同类别账户的借贷方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不同的。

(一)资产类账户的结构。

1. 借加,贷减,余额在增加方即借方。

2. 资产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

(二)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结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与负债类账户结构相同。(判断)

1. 贷加,借减,余在贷。

2. 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

应付账款期初余额2000,增加8000,减少7000,期末余额3000。

实收资本期初余额2000,增加8000,减少7000,期末余额3000。

(三)成本类账户的结构

成本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相同。

(四)损益类账户的结构

1. 收入类账户的结构与权益类账户结构相同

(1)贷加,借减,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2)丁字账

2. 费用类账户的结构与成本类、

资产类账户结构相同

(1)借加,贷减,期末结转后无余额。(判断)

(2)丁字账

方法:

费用(成本) + 资产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收入 账户左加右减 = 账户右加左减

借方:费用、资产的增加;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减少 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增加;费用、资产的减少

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原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第一,任何一笔交易或事项的发生,

都必然会同时导致至少两个账户发生变化。或者说,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应同时至少在两个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记录。

第二,所记录的账户可以是会计恒等式同一方向的,也可以是不同方向的,但每一笔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必须至少记入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账户的贷方,即有借必有贷。 第三,所记入两个账户的金额,借方和贷方必须相等,即借贷必相等。

五、会计分录

(一)会计分录的概念

1. 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2. 格式:

第一,按照国际惯例,每一会计分录都是借方在上,贷方在下。

第二,为了便于识别,每一会计分录都是借方在左,贷方在右。或者说,贷方记账符

号、账户、金额都要比借方退后一格。

一贷多借:

借:银行存款 2000

库存现金 100

贷:短期借款 2100

一借多贷:

借:银行存款 23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0

多借多贷:

借:银行存款 23000

应收账款 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


相关内容

  •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财务会计 课程名称(英文):Financial Accounting 课程编号:B07006 课程总学时:90学时(其中,讲课90学时,实验0学时) 课程学分:4.5学分 课程分类:必修课 开设学期:第四学期 适用专业:财务会计教育本 ...

  • 第二章会计科目和账户
  • 自己收集整理的错误在所难免仅供参考交流如有错误请指正!谢谢 第二章 会计科目和账户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学习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学习复式记账的必要前提要求理解账户.会计科目的概念计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着重掌握科目的分类了解账户的基本结构 二.授课主要内容 ...

  • 会计基础知识点汇总
  •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会计定义. 从会计定义总结会计基本特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核算方法(7种):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会计的本质管理活动. 会计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含义.特点,理解会计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计核算--首要职能,会计监督--会 ...

  • 厦门会计考试知识重点(法规和电算化)
  •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6大超级实用记忆法 1.数字组合记忆法 辅导用书中,关于数字的内容较多,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以时间为特征.如:我国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公司上市的条件之一:公司开业在3年以上,最近3年连续盈利.二是以百分数为特征.如:公司制企业的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税后利润的 ...

  • 基础会计学考试大纲
  • <基础会计学(第二版)>考试大纲 一.总体要求 本课程的考试目的在于检查和测试学生对基础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是否具有初步应用这些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有关问题的能力.因此,考试可能涉及到课程所包含的任何一部分内容.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具体 ...

  • 广东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
  •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考试大纲 第一章 会计法律制度 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一.会计法律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我国目前有两部会计法律,分别是<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 二.会计行政法规 由国务院制定并发布,或者由国 ...

  • 银行会计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行会计业务的健康发展,建立科学、适用的员工激励机制,完善现行分配制度,充分调到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面提高其核算能力和综合素质,结合我行运营模式和现有劳动组合模式,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1、完善现行分配制度,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2 ...

  •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案例
  • 案例: 关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说明一 一.关于制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必要性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我国十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相应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同时,通过加强在职会计人员培训等措施,不断提高广大会计人员 ...

  • [2014年度业务经营综合考核办法]
  • 2014年度业务经营综合考核办法(试行)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行会计业务的健康发展,建立科学.适用的员工激励机制,完善现行分配制度,充分调到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面提高其核算能力和综合素质,结合我行运营模式和现有劳动组合模式,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1.完善现行分配制度,充分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