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看"平流"

辩证看“平流”

梁仲 发布时间: 2006-06-11 18:00 来源:光明网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险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唐代诗人杜荀鹤的这首题为《泾溪》的惊世之作,是说人们行至急流险礁时,常常举步谨慎,故无人落水颠覆。而到了平坦顺流,却往往忘乎所以,以致翻船沉亡。这首富含辩证思维的诗警示人们,在前进的过程中,道路越平,环境越顺,业绩越丰,越要

兢慎清醒,居安思危,艰苦奋斗,不骄不躁;否则,“倾覆”、“沉沦”等灭顶之灾就很可能降临。因此,如何辩证看“平流”,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平流”不平。唯物辩证法昭示,一切对立的事物,包括安与危、胜与败、福与祸等,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化。今天的“平流”常常是从昨天的“险流”转化来的,但如果把握不当,志得意满,骄傲放纵,眼前的“平流”就会稍纵即逝,重新走向它的反面。在王朝更迭上,唐玄宗在“开元盛世”的“平流”中把握不住自己,奢靡无度,酿成“安史之乱”,结果流星殒落。在政治舞台上,李自成不是败在艰苦创业时期,而是败在夺取全国政权、胜利挥师进京之后,骄傲自满,功败垂成。在当今官场上,成克杰主政广西、官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后,却丧失清醒,腐化堕落,受贿4000多万元,最终魂断“平流”。

“平流”沉沦,祸起骄奢淫逸。有的人在接近胜利时,心浮气躁,盲动冒进,只看到“平流”的风平浪静,却觉察不到盛世浪花下还潜伏着旋涡逆流,结果急流险礁都闯过来了,却在小溪里翻了船。有的人在取得胜利后,因赞歌盈耳而头脑飘昏,或居功自傲,停滞不前;或安于现状,盲目乐观;或掩盖矛盾,回避问题;或腐化堕落,贪图享乐。结果乐极生悲,由胜变败。“安危相易,福祸相生”,揭示的就是这个哲理。

辩证看“平流”,关键是“三敬”。一曰敬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这是历史变迁的普遍规律。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平流”中隐藏着险礁,胜利中潜伏着危机。只有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才能从“平流无险处”识险辨危,止患于初,成事于预,走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永葆生机活力。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始终艰苦奋斗。他明确指出:“越是改

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新时期艰苦奋斗,就要始终奋发进取,永不懈怠,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就要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安不忘危,提高应对“平流”风险的能力。及时处置现实矛盾,科学防范未来隐患,在化险为夷和防患于未然中,推动中华巨轮在“平流”中不断驶向新的胜利。

二曰敬徽。古人曰:“圣人谨小慎徽”,“勿以善小而不为”。现实中,人们往往重“汪洋”之著,轻“平流”之徽,醉于“胜券在握”,对“平流安全渡汛”缺乏警觉,举措失当,“大意失荆州”。其实,任何事物从来都是著与微相生、大与小相成、强与弱相随的。正如苏轼所说:“泰山秋毫两无穷,巨细本在相形中。”亦如冰心灼见:“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可见,惟有敬徽,才能致著。在西柏坡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议中,有一条叫“少拍掌”。看似纤徽之举,实为一种宏伟的境界和难得的清醒。胜生清正,败取骄躁。“少拍掌”少了骄气,添了正气。辩证看,少拍掌,拥声不断;多拍掌,拥声断线。正是这种理智之徽,使我党不断地走向新的辉煌。“平流”敬徽,就要及时关心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细徽问题和矛盾,滴水成河,聚沙成塔,使萤烛细光增辉日月之灿,使雾露忽徽壮益山海之伟。若弃徽求著,忽小追大,则会流于无益实际的高谈空论,宏伟大业就可能毁于“平流”之微。

三曰敬静。“非宁静无以致远”。现代“平流”社会高度的开放性、宽容性和生活多样性,既给了人们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也带来了多种诱惑。面对“精彩世界”五光十色的“香饵”,惟有敬静,才能守住道德底线。敬静,是一种人格修养。它能清心坚志,克难补牢,使人由浮躁变沉稳,由短视变远见,外弭不测患,内消局中危。敬静,要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做到欲处不欲,闹处不闹,躁处不躁。凡伟人志士,无不视敬静为人生最高境界并躬身力践。马克思1849年流亡伦敦,在大英博物馆学习十年,每天10小时,以致所坐D行2号座位下水泥地被磨去一层,世称“马克思印”。他在“当衣买稿纸,面包难充饥”的清贫艰苦下,静心剖析商品增值秘密,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用生命铸成千古经典《资本论》,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走向和发展进程。辛弃疾在“笑我庐,门掩草,径生苔”的寂寞孤独中,自静隐默,潜心创作,以“味无味处求我乐,材不材间过此生”的生命真谛,成就了宏著等身的大业。郑培民深谙“香饵触口是铁钩”,淡泊心静以为怀。他爱好集邮,却从不提及,抵住各方“钓客”诱惑,“不与风雨变,长共山川在”。历史证明,若疏于敬静,势必为欲所惑,为情所困,为利所移,久而久之就可能丧国亡身。唐庄宗卧薪尝胆统一北方后,耐不住寂寞而沉缅“俳优杂戏”,不到四年便丢掉江山社稷。胡长清不敌诱惑,从海南空运小姐供其淫乐,贪食“钓饵”受贿500万元,最终被“钓”去身家性命。后人哀之,岂可不鉴之?

辩证看“平流”

梁仲 发布时间: 2006-06-11 18:00 来源:光明网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险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唐代诗人杜荀鹤的这首题为《泾溪》的惊世之作,是说人们行至急流险礁时,常常举步谨慎,故无人落水颠覆。而到了平坦顺流,却往往忘乎所以,以致翻船沉亡。这首富含辩证思维的诗警示人们,在前进的过程中,道路越平,环境越顺,业绩越丰,越要

兢慎清醒,居安思危,艰苦奋斗,不骄不躁;否则,“倾覆”、“沉沦”等灭顶之灾就很可能降临。因此,如何辩证看“平流”,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平流”不平。唯物辩证法昭示,一切对立的事物,包括安与危、胜与败、福与祸等,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化。今天的“平流”常常是从昨天的“险流”转化来的,但如果把握不当,志得意满,骄傲放纵,眼前的“平流”就会稍纵即逝,重新走向它的反面。在王朝更迭上,唐玄宗在“开元盛世”的“平流”中把握不住自己,奢靡无度,酿成“安史之乱”,结果流星殒落。在政治舞台上,李自成不是败在艰苦创业时期,而是败在夺取全国政权、胜利挥师进京之后,骄傲自满,功败垂成。在当今官场上,成克杰主政广西、官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后,却丧失清醒,腐化堕落,受贿4000多万元,最终魂断“平流”。

“平流”沉沦,祸起骄奢淫逸。有的人在接近胜利时,心浮气躁,盲动冒进,只看到“平流”的风平浪静,却觉察不到盛世浪花下还潜伏着旋涡逆流,结果急流险礁都闯过来了,却在小溪里翻了船。有的人在取得胜利后,因赞歌盈耳而头脑飘昏,或居功自傲,停滞不前;或安于现状,盲目乐观;或掩盖矛盾,回避问题;或腐化堕落,贪图享乐。结果乐极生悲,由胜变败。“安危相易,福祸相生”,揭示的就是这个哲理。

辩证看“平流”,关键是“三敬”。一曰敬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这是历史变迁的普遍规律。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平流”中隐藏着险礁,胜利中潜伏着危机。只有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才能从“平流无险处”识险辨危,止患于初,成事于预,走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永葆生机活力。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始终艰苦奋斗。他明确指出:“越是改

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新时期艰苦奋斗,就要始终奋发进取,永不懈怠,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就要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安不忘危,提高应对“平流”风险的能力。及时处置现实矛盾,科学防范未来隐患,在化险为夷和防患于未然中,推动中华巨轮在“平流”中不断驶向新的胜利。

二曰敬徽。古人曰:“圣人谨小慎徽”,“勿以善小而不为”。现实中,人们往往重“汪洋”之著,轻“平流”之徽,醉于“胜券在握”,对“平流安全渡汛”缺乏警觉,举措失当,“大意失荆州”。其实,任何事物从来都是著与微相生、大与小相成、强与弱相随的。正如苏轼所说:“泰山秋毫两无穷,巨细本在相形中。”亦如冰心灼见:“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可见,惟有敬徽,才能致著。在西柏坡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议中,有一条叫“少拍掌”。看似纤徽之举,实为一种宏伟的境界和难得的清醒。胜生清正,败取骄躁。“少拍掌”少了骄气,添了正气。辩证看,少拍掌,拥声不断;多拍掌,拥声断线。正是这种理智之徽,使我党不断地走向新的辉煌。“平流”敬徽,就要及时关心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细徽问题和矛盾,滴水成河,聚沙成塔,使萤烛细光增辉日月之灿,使雾露忽徽壮益山海之伟。若弃徽求著,忽小追大,则会流于无益实际的高谈空论,宏伟大业就可能毁于“平流”之微。

三曰敬静。“非宁静无以致远”。现代“平流”社会高度的开放性、宽容性和生活多样性,既给了人们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也带来了多种诱惑。面对“精彩世界”五光十色的“香饵”,惟有敬静,才能守住道德底线。敬静,是一种人格修养。它能清心坚志,克难补牢,使人由浮躁变沉稳,由短视变远见,外弭不测患,内消局中危。敬静,要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做到欲处不欲,闹处不闹,躁处不躁。凡伟人志士,无不视敬静为人生最高境界并躬身力践。马克思1849年流亡伦敦,在大英博物馆学习十年,每天10小时,以致所坐D行2号座位下水泥地被磨去一层,世称“马克思印”。他在“当衣买稿纸,面包难充饥”的清贫艰苦下,静心剖析商品增值秘密,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用生命铸成千古经典《资本论》,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走向和发展进程。辛弃疾在“笑我庐,门掩草,径生苔”的寂寞孤独中,自静隐默,潜心创作,以“味无味处求我乐,材不材间过此生”的生命真谛,成就了宏著等身的大业。郑培民深谙“香饵触口是铁钩”,淡泊心静以为怀。他爱好集邮,却从不提及,抵住各方“钓客”诱惑,“不与风雨变,长共山川在”。历史证明,若疏于敬静,势必为欲所惑,为情所困,为利所移,久而久之就可能丧国亡身。唐庄宗卧薪尝胆统一北方后,耐不住寂寞而沉缅“俳优杂戏”,不到四年便丢掉江山社稷。胡长清不敌诱惑,从海南空运小姐供其淫乐,贪食“钓饵”受贿500万元,最终被“钓”去身家性命。后人哀之,岂可不鉴之?


相关内容

  • 三圈环流教学设计
  • 三圈环流 课程章节:人教版高一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节全球性大气环流之 三圈环流. 课时:1课时  一.教材和内容分析: 本小节是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第一册第二单元的内容,第二单元主要讲大气,我们这节课所要讲述的内容--三圈环流就是一种特殊的大气运动形式.本节课主要是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通过对 ...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气学原理试题1-3及其答案
  • 一.名词解释: (20分) 1.质量通量散度. 2.冷式锢囚锋. 3.气旋族. 4.大气活动中心. 5.热成风涡度平流. 二.填空:(36分) 1. 连续方程根据------------------原理求得,P 坐标中的连续方程------------------------. 2. 固定点温度变化 ...

  • 雾气的形成与种类
  • 雾的形成和分类 雾的定义:贴贴地层空气中悬浮的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的乳白色的集合体,使水平能见度距离降至1千米以下时称为"雾",当能见距离在1-5千米时称为"轻雾".厚度一般在几十到几百米,厚的也可到1千米以上,厚度不到两米的雾,叫做浅雾.雾的形成机制:形成雾的 ...

  • 南信大天气学原理重点复习
  • 天原复习题 1.站在转动的地球上观测单位质量空气所受到力有哪些?各作用力定义.表达式及意义如何? 答:气压梯度力.地心引力.惯性离心力.重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分析 (1).气压梯度力:当气压分布不均匀时,单位质量气块上受到的净压力称为气压梯度力. 表达式: 拉普拉斯算子: -▽p 为气压梯度,由 ...

  • 南极臭氧层
  • 试论述南极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 答:所谓臭氧洞即臭氧的浓度较臭氧洞发生前减少超过30%的区域.目前,在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上空都有臭氧层的损耗现象,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损耗则发生最早,最为严重. 目前普遍认为,人工合成的一些含氯和含溴的物质,最典型的是氟氯碳化合物即氟里昂(CFCs )和含溴化合物 ...

  •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一课时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大气圈的概念.组成成分与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划分依据. 2.运用图表分析.联系实际说明大气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和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组成成分,培养学生对地理知 ...

  • 第二章 第三节大气环境(课时1)
  • 第三节 大 气 环 境 第 2014年12月28日早晨, 一架亚航QZ8501航班客机从印尼泗水飞往新加坡途中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联系后坠毁, 机上载有162人全部遇难.这架客机飞行员最后一次与空管中心通话是在清晨6时12分, 当时飞行员"要求左转并提升至38000英尺(11582米) 避风 ...

  • 看雾识天气作文
  • 篇一:看雾识天气 早上6:40分,我到学校上早读,雾气很重,灰蒙蒙的.到初三(5)班教室,学生还没来齐,来的同学坐着没有出声,还有点睡意.我督促他们拿课本读书. 我望教室外,雾笼罩着远处的楼房,教室前的树静止不动,眼前仿佛是一幅画.外面静悄悄的,有些早起的鸟儿飞来飞去,学生们朗读着课文.看着外面的雾 ...

  • 臭氧层空洞的危害与防治
  • 臭氧层空洞的危害与防治 [论文摘要] 在距离地球表面15~25公里处,聚集了大气中90%的臭氧,我们将这一层高浓度的臭氧称为"臭氧层".臭氧对太阳的紫外线辐射有很强的吸收作用,能有效地阻挡对地表生物有伤害作用的短波紫外线.因此,我们可以推测,直到臭氧层形成之后生命才有可能在地球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