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的山]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l—15题。(18分)陕北的山祁玉江①陕北真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地方。说它神奇而美妙,并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下埋藏了多少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富集的矿产资源,也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上盛产了多少瓜果梨枣、五谷杂粮等绿色食品,更不只是因为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些纯朴善良的山民们和世世代代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而更多的则是因为它的山——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②我常常怀疑造物主将世界上所有的山都堆在了地球的这一隅,使陕北成了山的世界、山的海洋!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吃的是山,住的还是山。山是生存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寄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③我生在陕北,长在陕北,曾经和陕北的山零距离地亲吻过。在这茫茫的大山深处,我扶过犁,拾过粪;吞过糠,咽过菜;淌过汗,流过泪。一切都是那么无助,那么渺茫。我对生我养我的陕北的山,鄙视过,厌倦过,一度竟然埋怨起我的祖先为什么不把自己定居在广阔的平原上、浩瀚的大海边、秀丽的江南间,而偏偏要将家安在这贫瘠清苦偏远落后的千山万壑中,使得日后的子孙们在这里永远地受苦受难,千回百转走不出大山,享受不到山外精彩世界的生活!我甚至怨恨大山,诅咒大山,盼望有一天天崩地裂,将这茫茫大山夷为平地;或者乞求上苍有朝一日将这些绵绵山峦搬到天的尽头,使这里的人们再也不要受苦受难了。④但是现在想来,我那时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任性,多么的忘本!如果当初没有汲取大山的营养,没有经过大山的磨砺,没有遵循大山的教诲,我不可能体格健壮、意志顽强,更不可能走出大山。⑤当你登上高高的山巅,举目四望,视野所及,苍苍茫茫,一望无际。那数不清的梁峁,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像条条巨蟒,像只只雄狮,像头头大象,像个个巨人„„盘踞在这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正蓄势待发。那层峦叠嶂的山脉,仿佛是大海的波涛,一浪接着一浪,汹涌不退,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总之,任凭你怎么想像,想像什么就是什么。 ⑥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可以容纳世界的一切,包容人间万象。如果你走错了路,做错了事,它并不记恨你、抛弃你,依然像慈祥的母亲一样,紧紧地把你揽在怀里,教育你、鼓励你、引领你重新振作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夜晚,睡在大山里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甜蜜。⑦如果你坐在高高的山巅,细细地观察,认真地品味,这广袤的高原就像一泓清澈的湖水,一尘不染。没有喧闹,没有嘈杂,一片寂静,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鸟叫、机器声,升腾起几缕袅袅炊烟,使空旷寂静的大山显得更加静寂。如果你疲惫了,烦恼了,不妨走进大山,走上这高高的山梁,在那儿坐一坐,歇一歇,躺一躺,吸一吸清新的空气,接受一下山风的抚摸,你的精神会顿时为之一振,心灵得到了净化,一切疲倦和烦恼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蓦然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⑧我忽然明白了,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为什么走出了像李自成、刘志丹、谢子长这样的无数英雄豪杰和geming志士;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和百唱不厌的像《走西口》、《东方红》等信天游歌曲;为什么毛泽东主席将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解放战争的总后方选在了陕北,而且在这里一住就是13年;为什么陕北人是那样的、豪放,那样的纯朴,那样的勤劳,那样的坚强!(选自2009年4月13日《人民日报》,有改动)11.第①段画横线部分强调的重点是什么?(2分)【答案】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或:陕北的山。评分标准:回答正确,得2分。若答“陕北的山神奇而美妙”,得1分。共2分。12.结合具体语境,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1)睡在大山里,为什么“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让人感到“温馨”而“甜蜜”?(2分)【答案】因为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包容一切。(2)走进大山,心灵为什么会得到“净化”?(3分)【答案】因为陕北的山纯净、寂静,能够涤荡人的心胸,使人忘却烦恼和忧愁,心灵变得纯洁。评分标准:(1)能答出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得2分。共2分。

(2)能答出山“纯净”、“寂静”的特点,得2分;答出山对人的影响,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陕北的山》阅读答案 13.比较阅读第⑤段和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任选一题)(3分)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刘成章《安塞腰鼓》)【A】陕北的山与“安塞腰鼓”给人哪些相似的感受?‘【答案】陕北的山和“安塞腰鼓”均给人以雄壮、强劲、豪迈之感。评分标准:能答出“给人以雄壮、强劲、豪迈之感”,得3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像,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杨朔《画山绣水》)【B】面对陕北的山和桂林的山,你的想像是否相同?为什么?【答案】不同。因为陕北的山是雄壮的(磅礴的、强劲的),而桂林的山是瘦峭的(玲珑的),所以想像是不同的。评分标准:第一问回答正确,得1分;第二问能结合陕北的山和桂林的山的特点回答,得2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14.文章第③段写对山的鄙视、厌倦和怨恨,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这是运用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手法,为了更加强烈地表达对陕北的山的赞美之情。评分标准:答出“欲扬先抑”或“先抑后扬”,得2分;答出“更加强烈地表达对山的赞美之情”,得2分。共4分。15.结尾的四句“为什么„„”,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悟?请联系全文加以概括。(4分)【答案】陕北的这一切都是陕北的山养育和熏陶的结果。或:陕北的。山是他们物质和精神的寄托(生命的源泉)。评分标准:能答出是“陕北的山养育和熏陶的结果”或山是“物质和精神的寄托(生命的源泉)”,得3分;语言通顺,语意完整,得1分。计4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l—15题。(18分)陕北的山祁玉江①陕北真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地方。说它神奇而美妙,并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下埋藏了多少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富集的矿产资源,也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上盛产了多少瓜果梨枣、五谷杂粮等绿色食品,更不只是因为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些纯朴善良的山民们和世世代代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而更多的则是因为它的山——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②我常常怀疑造物主将世界上所有的山都堆在了地球的这一隅,使陕北成了山的世界、山的海洋!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吃的是山,住的还是山。山是生存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寄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③我生在陕北,长在陕北,曾经和陕北的山零距离地亲吻过。在这茫茫的大山深处,我扶过犁,拾过粪;吞过糠,咽过菜;淌过汗,流过泪。一切都是那么无助,那么渺茫。我对生我养我的陕北的山,鄙视过,厌倦过,一度竟然埋怨起我的祖先为什么不把自己定居在广阔的平原上、浩瀚的大海边、秀丽的江南间,而偏偏要将家安在这贫瘠清苦偏远落后的千山万壑中,使得日后的子孙们在这里永远地受苦受难,千回百转走不出大山,享受不到山外精彩世界的生活!我甚至怨恨大山,诅咒大山,盼望有一天天崩地裂,将这茫茫大山夷为平地;或者乞求上苍有朝一日将这些绵绵山峦搬到天的尽头,使这里的人们再也不要受苦受难了。④但是现在想来,我那时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任性,多么的忘本!如果当初没有汲取大山的营养,没有经过大山的磨砺,没有遵循大山的教诲,我不可能体格健壮、意志顽强,更不可能走出大山。⑤当你登上高高的山巅,举目四望,视野所及,苍苍茫茫,一望无际。那数不清的梁峁,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像条条巨蟒,像只只雄狮,像头头大象,像个个巨人„„盘踞在这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正蓄势待发。那层峦叠嶂的山脉,仿佛是大海的波涛,一浪接着一浪,汹涌不退,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总之,任凭你怎么想像,想像什么就是什么。 ⑥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可以容纳世界的一切,包容人间万象。如果你走错了路,做错了事,它并不记恨你、抛弃你,依然像慈祥的母亲一样,紧紧地把你揽在怀里,教育你、鼓励你、引领你重新振作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夜晚,睡在大山里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甜蜜。⑦如果你坐在高高的山巅,细细地观察,认真地品味,这广袤的高原就像一泓清澈的湖水,一尘不染。没有喧闹,没有嘈杂,一片寂静,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鸟叫、机器声,升腾起几缕袅袅炊烟,使空旷寂静的大山显得更加静寂。如果你疲惫了,烦恼了,不妨走进大山,走上这高高的山梁,在那儿坐一坐,歇一歇,躺一躺,吸一吸清新的空气,接受一下山风的抚摸,你的精神会顿时为之一振,心灵得到了净化,一切疲倦和烦恼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蓦然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⑧我忽然明白了,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为什么走出了像李自成、刘志丹、谢子长这样的无数英雄豪杰和geming志士;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和百唱不厌的像《走西口》、《东方红》等信天游歌曲;为什么毛泽东主席将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解放战争的总后方选在了陕北,而且在这里一住就是13年;为什么陕北人是那样的、豪放,那样的纯朴,那样的勤劳,那样的坚强!(选自2009年4月13日《人民日报》,有改动)11.第①段画横线部分强调的重点是什么?(2分)【答案】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或:陕北的山。评分标准:回答正确,得2分。若答“陕北的山神奇而美妙”,得1分。共2分。12.结合具体语境,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1)睡在大山里,为什么“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让人感到“温馨”而“甜蜜”?(2分)【答案】因为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包容一切。(2)走进大山,心灵为什么会得到“净化”?(3分)【答案】因为陕北的山纯净、寂静,能够涤荡人的心胸,使人忘却烦恼和忧愁,心灵变得纯洁。评分标准:(1)能答出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得2分。共2分。

(2)能答出山“纯净”、“寂静”的特点,得2分;答出山对人的影响,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陕北的山》阅读答案 13.比较阅读第⑤段和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任选一题)(3分)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刘成章《安塞腰鼓》)【A】陕北的山与“安塞腰鼓”给人哪些相似的感受?‘【答案】陕北的山和“安塞腰鼓”均给人以雄壮、强劲、豪迈之感。评分标准:能答出“给人以雄壮、强劲、豪迈之感”,得3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像,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杨朔《画山绣水》)【B】面对陕北的山和桂林的山,你的想像是否相同?为什么?【答案】不同。因为陕北的山是雄壮的(磅礴的、强劲的),而桂林的山是瘦峭的(玲珑的),所以想像是不同的。评分标准:第一问回答正确,得1分;第二问能结合陕北的山和桂林的山的特点回答,得2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14.文章第③段写对山的鄙视、厌倦和怨恨,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这是运用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手法,为了更加强烈地表达对陕北的山的赞美之情。评分标准:答出“欲扬先抑”或“先抑后扬”,得2分;答出“更加强烈地表达对山的赞美之情”,得2分。共4分。15.结尾的四句“为什么„„”,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悟?请联系全文加以概括。(4分)【答案】陕北的这一切都是陕北的山养育和熏陶的结果。或:陕北的。山是他们物质和精神的寄托(生命的源泉)。评分标准:能答出是“陕北的山养育和熏陶的结果”或山是“物质和精神的寄托(生命的源泉)”,得3分;语言通顺,语意完整,得1分。计4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相关内容

  • 初三语文分层训练练习(阅读+综合性学习)
  • 初三语文分层训练(十)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题.(15分)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 ...

  • 陕北的山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0分) 陕北的山 陕北真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地方.说它神奇而美妙,更多的是因为它的山--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 我常常怀疑造物主将世界上所有的山都堆在了这地球的一隅,使陕北成了山的世界,山的海洋! 我生在陕北,长在陕北,曾经和陕北的山零距离地亲吻过.在这茫茫的大山深处 ...

  • 经典阅读11
  • 高三语文经典阅读(十一) 为母亲攒一个暖冬 这几天气温骤然下降,周末回家,我问母亲:"妈,最近天气越来越冷了,还需要买点儿什么过冬吗?"母亲听了又是摇头又是摆手:"不缺,都有."我不禁有些奇怪,怎么母亲永远都不缺,而我每年不说别的,光衣服都觉得不够穿. 翻了翻 ...

  • 中国民歌集成·陕西卷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陕北,歌的高原 我喜爱欣赏陕北民歌.那委婉的<绣荷包>,那缠绵的<走西口>,那含情脉脉的<蓝花花>,那意趣盎然的<三十里铺>,常把我的情思牵往那质朴而佼美的高原. 在萦绕于沟壑山谷间的黄土小路上,毛驴儿驾着车子前行着.铃 ...

  • "美国黑沙暴"阅读训练及答案
  • ①1934年,美国发生了一次举世闻名的"黑沙暴",旋风裹着沙土,一连刮了三天三夜,越 过了美国三分之二的大陆,把足以装满一百万辆列车的表土刮入大海.苏联.巴西等国都相 继出现过"黑沙暴",使大片沃土毁于一旦. ②我国新疆地区在1979年春天也出现过一 次&qu ...

  • [黄果树瀑布]阅读训练及答案
  • 第6课<黄果树瀑布>同步练习⊙收获平台品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1.用一句话概括这两 个语段的主要内容. 2.在第三段中,有几个表示时间的词,摘抄下来,说说它们在语段中的作用. 3.第四段中表达出作者最主要的感受的词是 ,而"作为一个一直统治着我 的与此相关的知识的一个早已干瘪的 ...

  • 争取光明前途的斗争
  • 争取光明前途的斗争 一.重庆谈判 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国支持下,一面加紧准备内战,一面为了转嫁发动内战的责任,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玩弄起"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2.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为了力争实现和平建国,戳穿 ...

  • 2015年山东济宁市中考语文试题和答案
  • 济宁市二0一五年高中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 文 试 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那片浩翰汹涌的水,仍旧尽日横冲直滚,倒悬飞溅,汹涌澎湃,雷鸣山崩:那些虹霓仍..旧在它下面一百英尺的空中弯亘横跨.太阳照在它上面的时候,它仍旧像玉液金波,晶萦清. 澈. ...

  • 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
  • 学科:历史 备课组:八年级历史组 主备人: 王相华 执行时间: 二 次 备 课 个人初备案 课 题 授 课 类 型 新 授 1. 知识识记 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 全面内战爆发 解放军转战陕北 刘 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 能力培养 (1) 分析理解: 抗战胜利前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