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考题及答案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考题及答案1、什么是党的执政能力?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2、党的执政理论建设包括哪些主要方面?要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要把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与党执政新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方面进行努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3、为什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必然要求?第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提出的客观要求。对于当今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发展趋势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我们要积极进取,努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决不能因循守旧,丧失发展机遇。我们党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执政党,必须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准确把握世界发展的新潮流、新趋势,抓住机遇,化解风险,因势利导,发展自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当今世界,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在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态势面前,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全党全民族的历史性任务。我们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认真对待新技术革命给我们的挑战和机遇,顺应潮流,乘势而上,把我国的科学技术搞上去,把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搞得更好。面临着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看到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把握大局,审时度势,加快发展,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第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国内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的必然要求。当人类进人21 世纪的时候,我国进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建设一个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一个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展现了新的历史机遇。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表明,什么时候抓住了机遇,我们的事业就会顺利发展;什么时候丧失了机遇,我们的事业就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成败。现在,我国生产力水平大幅度跃升,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社会主义中国充满活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课题。4、如何从战略性、全局性的高度充分认识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在中国蓬勃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由于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需要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就可能发生这样那样的失误以至挫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助于我们避免发生这样那样的失误和挫折,有助于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都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任务。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我们取得的成就,归根到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我们必须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从整体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面。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是中国的历史发展向我们党提出的必然要求。当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候,党就毫不犹豫地顺应历史潮流,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担负起自己的庄严使命,就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始终坚定地走在时代前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必须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我们党只有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才能在国际风云变幻和激烈的政治、经济竞争中,在国内历史性伟大变革的进程中,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把握大局和掌握主动权。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执政能力建设极为重要。党只有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能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才能使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经受住新形势下的种种考验,才能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使社会主义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使我们党始终成为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这是我们党必须承担起来的重大使命,也是我们党必须经受住的严峻考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应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必然选择。四、解决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核心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完成党在现阶段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并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十六大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进一步表明我们党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有利于团结全党和动员全国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共同奋斗。我们必须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5、为什么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所谓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一、党执政以后的全部实践活动,都是围绕着执政展开,都是围绕着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地位来进行的。党的执政能力,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的概念。从它的主体讲,既涉及各级党组织,也涉及党员、干部,还涉及党的整体;从它的内容讲,既指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和处理执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也指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通过执政完成所担负的历史使命的能力。我们党历来重视执政能力建设。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执政以来的全部实践活动和理论成果表明,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联结点。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从来都是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以党的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全面推进。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继续推进各方面改革,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三、执政能力建设既是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党各方面建设起牵头管总作用的。对于执政党来说,党的建设重点是执政能力建设。要坚持做到四个结合: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武装工作结合起来;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党的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党的作风建设结合起来;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加强改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结合起来。我们党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根本性建设。这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四、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更加自觉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我们党执政55年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党在实践中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党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并抓紧解决的问题。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当前,国内外形势总体上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比较有利。因此,全党要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6、我党五十五年来执政的主要经验是什么?党执政55 年来的第一条主要经验是: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一论断,从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论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必须坚持的一条根本指导原则。一个政党的指导思想,决定着这个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也就是说,对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党执政55 年来的第二条主要经验是: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全党同志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充满信心地为这个伟大事业而不懈奋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要通过改革开放不断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促进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促进弘扬中华文明和借鉴国外文明相结合,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党执政55 年来的第三条主要经验是: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既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前提,必须牢牢抓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工作全局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进行。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党执政的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执政55 年来的第四条主要经验是: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政治理念,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和活力、永远获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政治优势,是我们党与剥削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才能做到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党执政55 年来的第五条主要经验是: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科学执政,就是指我们党要在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三大规律”的把握和运用,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执政,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向前发展民主执政,强调党要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依法执政,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必然要求。要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关键是要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采取正确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带领人民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开拓前进的执政党,必须具备的能力。党执政55 年来的第六条主要经验是: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必须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按照党的政治路线,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始终注重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全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这六条主要经验,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必须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并继续丰富和完善。7、为什么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倶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一论断,从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论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必须坚持的一条根本指导原则。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也就是说,对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能不能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我们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立足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眼于对重大问题的理论思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以新的理沦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新的理论指导社会主义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我们的党和国家才能兴旺发达,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8、什么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如何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就是指我们党要在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三大规律”的把握和运用,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执政,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向前发展。科学执政要牢牢把握七个方面的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适应新阶段、新任务的要求,更新发展观念,创新体制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完善政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深刻认识我国国情,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民主执政,强调党要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一清的政治局面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索,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要通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没,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一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依法执政,首先是指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一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是法律的明文规定和党章的明确要求,具有充分的法理依据;其次是指党的领导要靠执政来体现,我们必须不断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同时,依法执政又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法执政。我们党依法执政的能力决定了依法治国的成效,反过来,依法治国的效果又是对党依法执政能力的检验。坚持依法执政,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必然要求。要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关键是要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善于把党的主张经过法律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用法制方式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二要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9、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一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二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三是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四是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五是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六是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七是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10、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关键”、“重点”、“基础”各是什么?(1 )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和必然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2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把它看做是关系革命和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3 )对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来说,体制和机制建设更具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通过抓重点以推动全局。(4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党员管理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是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必然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1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全面完整地理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需要把握三个重要环节:第一,要从“三个始终成为”的角度,全面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三个始终成为”是我们党在总结执政55 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根据现实环境特点,展望未来国内与国际环境走势后,提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目标。从这“三个始终成为”的角度去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对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2、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杜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13、如何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既是一个伟大创举,又是一个全新课题。要适应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首先,要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把推动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一心一意谋发展。要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第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要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推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第三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和谋划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正确处理好关系经济体制改革全局的六个重大关系。第四要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第五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14、如何正确处理关系经济体制全局的“六个重大关系”?第一,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二,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要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第三,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第四,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我国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进行现代化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一个重要关系,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五,正确处理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改革的关系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第六,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15、如何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首先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做好党的宗教工作和侨务工作。扩大基层民主。第二要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依法执政水平。要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坚持依法执政,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切实加强司法队伍的建设。第三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大力发扬党内民主,充分调动全党的积极性,通过党内民主积极推进人民民主的发展。要善于学习,同时要善于吸收专家的意见,确保决策的科学化。要进一步提高决策透明度,逐步公开重大决策过程。要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确保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第四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各级党组织和干部都要自觉接受党员和人民群众监督,还要拓宽和健全监督渠道,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之下,保证把人民赋子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第五要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加强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各类群众团体的领导。16、如何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为了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我们要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首先,要加强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加强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就要发挥党委对同级人大、政府、政协等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这些组织中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我们党是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领导地位。但是,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善于把党的主张经过法律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能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委要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机制,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的领导。按照这个要求去做,切实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既保证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又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和其他各方面的职能作用,对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具有重要作用。其次,要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要求我们围绕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整合行政资源,加强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研究,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要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调整各级政府机构设置,理顺职能分工,实现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发展电子政务,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深化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发挥城乡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第三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各类群众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他们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它们在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中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它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指导它们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17、如何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党要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要求我们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着力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要善于把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善于用理论创新的成果指导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建设,深入探索党的执政规律。要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全面落实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任务。其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增强微观活力,健全文化市场体系,依法加强管理,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要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高国际影响力。要抓好队伍建设,引导文化工作者深人实际、深入生活、深人群众,为人民奉献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精神文化产品。第三要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舆论反映着国家的形象和社会的精神面貌。舆论引导是加强党的领导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现代社会,各种媒体特别是信息网络化迅速发展,舆论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需要加强引导。要继续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深人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做好典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工作,扶正祛邪,振奋精神,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第四要努力探索新方式新方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引导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接受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共同奋斗。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第五要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充分认识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的重大意义,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加强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建设,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18、如何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首先,要求我们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把“四个尊重”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这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要求我们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其次,要求我们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树立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坚持国家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同时充分尊重正当的个人利益,尽可能为实现个人利益创造条件。在加快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我们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第三是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协调社会矛盾,调节收人分配,保证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第四是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要善于统观全局,精心谋划,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内在关系,做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要把加快改革和发展的紧迫感同科学求实的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可能出现的困难,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第五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结合新的实际不断探索贯彻党的群众工作路线的新方式。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工作路线,更好地联系、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总之,我们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19、如何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如何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呢?必须着重把握如下几点:第一,必须采取综合手段,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必须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大力加强和改进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积极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及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防止矛盾激化而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团结。第二,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形式和发展趋向,特别要注意在深化改革中由于要进一步进行利益格局、利益关系的必要调整而可能引发的新问题、新矛盾。要善于分析和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其他相应的工作做到前面去,做细做实,使群众感到入情入理,感到党和政府是真心诚意维护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疾苦的。这样群众也就会真心诚意地拥护我们,积极帮助和配合我们处理好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第三,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充分发挥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我们要巩固和发展好的形势,做一切工作都必须紧紧依靠群众,坚决相信群众,始终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了解群众的呼声,遇事同群众商量,用正确的舆论引导群众。只要有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大局就能得到维护,我们的各项事业就能够搞好。第四,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最根本的要靠改革。每项改革措施出台之前,都应做好调查研究,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再加以推广。要考虑到各种复杂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使改革可能引起的社会震动减少到最低限度。20、如何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第一,坚持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水平。要深刻认识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内政和外交的紧密联系,科学把握世界的深刻变化及其特点,主动顺应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时代潮流,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趋利避害。第二,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对外方针政策,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永远不称霸。要坚持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确定我们的立场和政策,伸张正义,支持公道,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恐怖主义。要正确处理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的关系,主动参与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在联合国等重要国际组织中发挥作用,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互利合作。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对外交往工作,加强民间外交,更好地为发展国家关系服务。要坚持以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的方针和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处理国际事务,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促进新安全观的树立,维护世界的多样性,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第三,全面认识和把握国际因素对我国的影响,不断提高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要全面分析和妥善应对来自外部环境的机遇和挑战,善于扬长避短,坚持平等互利、共赢共存,充分利用有利因素,积极化解不利因素,努力变挑战为机遇。第四,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安全。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要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确保国防安全;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21、如何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第一,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要坚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全党的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水平,不断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向深入,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落实整改措施,巩固教育活动的成果。第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干部队伍的建设,把它看做是关系到革命和建设成败的关键问题。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极端重要性。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要把人选准用好,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要健全和完善干部考察、评价、监督、激励的科学机制,把人看准用好。全面客观地评价干部,辨别优劣、选优汰劣,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要严格要求,加强教育和管理,督促其勤政廉政,健康成长,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一起抓,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第三,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抓好领导班子建设这个整个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方针”完善并严格执行党委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注重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第四,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一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落到实处,必须通过基层组织;党要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必须紧紧依靠基层组织;党要开展工作和实现中心任务,必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要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因此,我们党十分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强调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防止出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现象。第五,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我们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及其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民主集中制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必须完善和发展。第六,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思想教育,健全相关制度,提高执政效率,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决反对脱离群众、以权谋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坚决反对骄傲自满、铺张浪费。第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加强廉政法制建设,从制度上保证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加强思想道德和纪律教育,自觉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22、如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一、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制度建设。要以扩大民主为改革方向,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的公开程度和透明度;要以解决干部“能上能下”为工作重点,建立健全竞争激励和淘汰更新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制约、监督机制,加大对领导干部及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力度;要以科学分类管理为基础,建立各具特色的干部管理制度。二、选贤任能,关键是要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一是要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二是既要德才兼备,又不求全责备;三是既要坚持选人标准,又要不拘一格;四是既要搞五湖四海,又要唯才是举;五是用人要用其所长,防止用其所短;六是既要看素质,又要看实绩。三、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十分注意解决好知人识人问题。要健全和完善干部考察、评价、监督、激励的科学机制。要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要继续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制度,确保群众能畅所欲言,说出对干部的真实看法。四、在深人考察的基础上全面客观地评价干部,是辨别优劣、选优汰劣,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重要保证。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建立党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岗位职资规范,要坚持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评价干部。五、干部选拔任用以后,更要严格要求,加强教育和管理,督促其勤政廉政,健康成长。各级党组织要积极探索,找到主动监督的好办法。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加强自律意识,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要进一步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真正从体制和制度上保证各级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总之,我们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全面贯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要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坚持任人唯贤、公道正派,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要继续推行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全委会投票表决、党政领导干部辞职等制度。要加大干部交流力度,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要抓紧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完善职务和职级相结合的制度,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度,健全公务员制度。要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适当扩大差额推荐和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要严格控制选任制领导干部任期内的职务变动。要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特别要培养选拔胜任重要岗位的年轻干部。要注重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和基层一线经受锻炼和考验。23、新世纪新阶段求真务实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如何做到求真务实?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关键是要引导全党同志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一是要切实加强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正确认识国情,按照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开展工作,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依据。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要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更加自觉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加自觉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二是要切实抓好工作落实,把求真务实体现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求真务实,要紧紧围绕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来进行,最重要的是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成效。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紧密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坚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去抓落实,并在抓落实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坚持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是要切实建立健全制度,为坚持求真务实提供体制保证。要坚持和完善各项学习制度、调查研究制度、联系群众的制度、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民主决策制度、各项公开办事制度、特别是要认真执行并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以制度建设和创新来保证在全党大丸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24、如何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我们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所谓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就是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主观努力,也要看客观条件。所谓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就是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各项政绩应该经得起实践检验和历史检验。所谓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就是倾听群众呼声,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衡量干部政绩,最根本的就是看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25、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第一,党的作风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作风建设要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抓起,要着眼人民群众,要切实解决问题,要加强制度建设。第二,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第三,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的,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按照中央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一靠教育,二靠制度,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是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来的,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第四,要坚持与时俱进。要结合新的实际,努力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同时要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努力培育新的作风。要认真研究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贯彻到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共产党员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努力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团结和带领群众不断前进。26、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基层体现在哪些方面?基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要着眼长远,又要立足当前;既要全面提高,又要突出重点;既要注重个人能力建设,又要促进整体工作。从目前基层工作实际出发,提高执政能力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提高执政能力,核心在提高加快发展的能力。执政能力的高低,归根结底反映在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上,基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紧扣发展地方经济,提高经济工作水平。一要有抢抓战略机遇的能力。当前,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难得的机遇,国家调整产业政策,实施“中部崛起”、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圈、开发“大湘西”战略,省里最近又出台了扶持政策,必须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积极抢抓机遇,迅速对接政策,抢占竞争的制高点,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二要有实施重点突破的能力。没有重点,就没有突破;没有突破,就难以实现跨越。实践表明,经济实力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取决于重点产业的支撑能力,加快发展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措施实施重点突破,用最好的政策、最优的服务、最佳的环境,集中培育重点产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打造区域经济龙头。三要有统筹协调发展的能力。要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关系。既要建设城镇,又要兼顾农村;既要发展工业,又要重视农业;既要充分利用资源,又要切实保护环境;既要追求即期效应,又要着眼长远利益。二、提高执政能力,首要在提高维护稳定的能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政权的稳固,是基层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一要有准确的预判能力。任何矛盾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都有端倪可察、有规律可寻,要正确把握形势,时刻保持政治敏锐性,善于从工作的薄弱环节中发现问题,从苗头现象里察觉倾向性;要保持对信息的高度敏感,注重收集信息,勤于分析研究,提高预判准确度,掌握处置主动权。二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要以“进村入户”、“乡村夜话”、“三送下乡”等活动为载体,开展沟通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倾听民情民意,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并尽力帮助解决。同时,通过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化解民间纠纷,理顺群众情绪,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团结大多数群众,广泛凝聚人心。三要有敏捷的应变能力。应变能力实质上是总揽全局的协调能力。面对突发事件,领导干部要处变不惊,敢于挺身而出,亲临一线控制局面,防止事态向不利方向发展;要善于整合各种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协调各方关系,形成合力,化解矛盾。特别是针对群体性事件,要有敏锐观察力,善于抓住关键问题、关键人物,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好复杂局面。三、提高执政能力,重点在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执政为民,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必然选择。推进依法行政,一要坚持依法办事。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理念,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依法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坚决清除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废法的现象;不断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真正把依法办事落到实处。二要坚持依法决策。最大的成功是决策的成功,最大的失误是决策的失误。要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防止和克服决策中的随意性、习惯性;要规范决策者的权力义务和法律责任,对各级领导机关和个人权力加以监督和制约,维护决策的严肃性。三要转变政府职能。就是把政府的工作重点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上来,还权于社会,让位于市场,减少对经济领域的直接干预,把经济决策权归还给市场主体,一心一意扮演好经济发展的调控者;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优质宽松的创业环境;转到为民办实事上来,扶持困难群体,搞好社会保障,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四、提高执政能力,关键在提高狠抓落实的能力。基层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所有工作部署的落脚点,可以说抓落实的能力是最现实的执政能力。一是要领导带头抓落实。领导带头重在身体力行,贵在求真务实,抓落实要改变过去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坚持深入基层,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最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注重调查研究,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突出工作重点,拿出落实措施。二是要创新机制抓落实。要借用市场经济手段,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量化工作任务,干部分块管理,任务到块,待遇到块,责任到人,使干部从“国家人”转变为“社会人”,调动干部积极性,构筑自觉抓落实的机制保障。特别是在税费改革以后,乡镇干部工作量减少,可以探索保留职级、脱离机关抓发展的新路子。三是要强化督查抓落实。不抓督促检查,抓落实就是一句空话。要明确督促检查的依据,确定工作要求、完成时限、奖惩措施;创新督促检查的方式,坚持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和明察暗访,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树立督促检查权威,重视督查结果使用,对照责任要求,奖罚分明,坚决兑现,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工作推向前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考题及答案1、什么是党的执政能力?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2、党的执政理论建设包括哪些主要方面?要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要把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与党执政新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方面进行努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3、为什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必然要求?第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提出的客观要求。对于当今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发展趋势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我们要积极进取,努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决不能因循守旧,丧失发展机遇。我们党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执政党,必须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准确把握世界发展的新潮流、新趋势,抓住机遇,化解风险,因势利导,发展自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当今世界,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在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态势面前,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全党全民族的历史性任务。我们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认真对待新技术革命给我们的挑战和机遇,顺应潮流,乘势而上,把我国的科学技术搞上去,把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搞得更好。面临着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看到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把握大局,审时度势,加快发展,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第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国内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的必然要求。当人类进人21 世纪的时候,我国进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建设一个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一个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展现了新的历史机遇。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表明,什么时候抓住了机遇,我们的事业就会顺利发展;什么时候丧失了机遇,我们的事业就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成败。现在,我国生产力水平大幅度跃升,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社会主义中国充满活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课题。4、如何从战略性、全局性的高度充分认识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在中国蓬勃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由于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需要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就可能发生这样那样的失误以至挫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助于我们避免发生这样那样的失误和挫折,有助于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都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任务。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我们取得的成就,归根到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我们必须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从整体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面。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是中国的历史发展向我们党提出的必然要求。当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候,党就毫不犹豫地顺应历史潮流,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担负起自己的庄严使命,就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始终坚定地走在时代前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必须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我们党只有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才能在国际风云变幻和激烈的政治、经济竞争中,在国内历史性伟大变革的进程中,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把握大局和掌握主动权。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执政能力建设极为重要。党只有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能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才能使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经受住新形势下的种种考验,才能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使社会主义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使我们党始终成为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这是我们党必须承担起来的重大使命,也是我们党必须经受住的严峻考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应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必然选择。四、解决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核心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完成党在现阶段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并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十六大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进一步表明我们党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有利于团结全党和动员全国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共同奋斗。我们必须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5、为什么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所谓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一、党执政以后的全部实践活动,都是围绕着执政展开,都是围绕着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地位来进行的。党的执政能力,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的概念。从它的主体讲,既涉及各级党组织,也涉及党员、干部,还涉及党的整体;从它的内容讲,既指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和处理执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也指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通过执政完成所担负的历史使命的能力。我们党历来重视执政能力建设。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执政以来的全部实践活动和理论成果表明,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联结点。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从来都是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以党的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全面推进。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继续推进各方面改革,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三、执政能力建设既是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党各方面建设起牵头管总作用的。对于执政党来说,党的建设重点是执政能力建设。要坚持做到四个结合: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武装工作结合起来;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党的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党的作风建设结合起来;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加强改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结合起来。我们党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根本性建设。这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四、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更加自觉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我们党执政55年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党在实践中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党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并抓紧解决的问题。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当前,国内外形势总体上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比较有利。因此,全党要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6、我党五十五年来执政的主要经验是什么?党执政55 年来的第一条主要经验是: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一论断,从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论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必须坚持的一条根本指导原则。一个政党的指导思想,决定着这个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也就是说,对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党执政55 年来的第二条主要经验是: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全党同志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充满信心地为这个伟大事业而不懈奋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要通过改革开放不断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促进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促进弘扬中华文明和借鉴国外文明相结合,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党执政55 年来的第三条主要经验是: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既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前提,必须牢牢抓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工作全局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进行。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党执政的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执政55 年来的第四条主要经验是: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政治理念,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和活力、永远获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政治优势,是我们党与剥削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才能做到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党执政55 年来的第五条主要经验是: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科学执政,就是指我们党要在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三大规律”的把握和运用,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执政,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向前发展民主执政,强调党要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依法执政,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必然要求。要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关键是要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采取正确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带领人民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开拓前进的执政党,必须具备的能力。党执政55 年来的第六条主要经验是: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必须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按照党的政治路线,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始终注重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全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这六条主要经验,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必须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并继续丰富和完善。7、为什么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倶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一论断,从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论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必须坚持的一条根本指导原则。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也就是说,对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能不能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我们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立足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眼于对重大问题的理论思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以新的理沦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新的理论指导社会主义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我们的党和国家才能兴旺发达,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8、什么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如何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就是指我们党要在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三大规律”的把握和运用,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执政,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向前发展。科学执政要牢牢把握七个方面的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适应新阶段、新任务的要求,更新发展观念,创新体制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完善政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深刻认识我国国情,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民主执政,强调党要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一清的政治局面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索,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要通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没,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一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依法执政,首先是指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一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是法律的明文规定和党章的明确要求,具有充分的法理依据;其次是指党的领导要靠执政来体现,我们必须不断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同时,依法执政又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法执政。我们党依法执政的能力决定了依法治国的成效,反过来,依法治国的效果又是对党依法执政能力的检验。坚持依法执政,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必然要求。要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关键是要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善于把党的主张经过法律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用法制方式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二要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9、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一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二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三是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四是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五是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六是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七是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10、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关键”、“重点”、“基础”各是什么?(1 )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和必然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2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把它看做是关系革命和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3 )对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来说,体制和机制建设更具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通过抓重点以推动全局。(4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党员管理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是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必然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1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全面完整地理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需要把握三个重要环节:第一,要从“三个始终成为”的角度,全面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三个始终成为”是我们党在总结执政55 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根据现实环境特点,展望未来国内与国际环境走势后,提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目标。从这“三个始终成为”的角度去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对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2、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杜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13、如何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既是一个伟大创举,又是一个全新课题。要适应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首先,要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把推动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一心一意谋发展。要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第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要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推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第三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和谋划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正确处理好关系经济体制改革全局的六个重大关系。第四要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第五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14、如何正确处理关系经济体制全局的“六个重大关系”?第一,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二,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要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第三,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第四,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我国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进行现代化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一个重要关系,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五,正确处理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改革的关系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第六,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15、如何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首先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做好党的宗教工作和侨务工作。扩大基层民主。第二要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依法执政水平。要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坚持依法执政,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切实加强司法队伍的建设。第三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大力发扬党内民主,充分调动全党的积极性,通过党内民主积极推进人民民主的发展。要善于学习,同时要善于吸收专家的意见,确保决策的科学化。要进一步提高决策透明度,逐步公开重大决策过程。要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确保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第四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各级党组织和干部都要自觉接受党员和人民群众监督,还要拓宽和健全监督渠道,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之下,保证把人民赋子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第五要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加强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各类群众团体的领导。16、如何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为了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我们要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首先,要加强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加强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就要发挥党委对同级人大、政府、政协等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这些组织中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我们党是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领导地位。但是,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善于把党的主张经过法律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能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委要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机制,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的领导。按照这个要求去做,切实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既保证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又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和其他各方面的职能作用,对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具有重要作用。其次,要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要求我们围绕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整合行政资源,加强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研究,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要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调整各级政府机构设置,理顺职能分工,实现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发展电子政务,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深化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发挥城乡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第三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各类群众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他们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它们在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中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它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指导它们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17、如何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党要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要求我们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着力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要善于把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善于用理论创新的成果指导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建设,深入探索党的执政规律。要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全面落实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任务。其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增强微观活力,健全文化市场体系,依法加强管理,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要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高国际影响力。要抓好队伍建设,引导文化工作者深人实际、深入生活、深人群众,为人民奉献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精神文化产品。第三要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舆论反映着国家的形象和社会的精神面貌。舆论引导是加强党的领导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现代社会,各种媒体特别是信息网络化迅速发展,舆论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需要加强引导。要继续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深人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做好典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工作,扶正祛邪,振奋精神,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第四要努力探索新方式新方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引导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接受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共同奋斗。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第五要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充分认识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的重大意义,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加强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建设,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18、如何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首先,要求我们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把“四个尊重”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这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要求我们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其次,要求我们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树立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坚持国家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同时充分尊重正当的个人利益,尽可能为实现个人利益创造条件。在加快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我们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第三是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协调社会矛盾,调节收人分配,保证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第四是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要善于统观全局,精心谋划,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内在关系,做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要把加快改革和发展的紧迫感同科学求实的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可能出现的困难,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第五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结合新的实际不断探索贯彻党的群众工作路线的新方式。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工作路线,更好地联系、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总之,我们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19、如何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如何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呢?必须着重把握如下几点:第一,必须采取综合手段,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必须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大力加强和改进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积极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及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防止矛盾激化而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团结。第二,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形式和发展趋向,特别要注意在深化改革中由于要进一步进行利益格局、利益关系的必要调整而可能引发的新问题、新矛盾。要善于分析和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其他相应的工作做到前面去,做细做实,使群众感到入情入理,感到党和政府是真心诚意维护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疾苦的。这样群众也就会真心诚意地拥护我们,积极帮助和配合我们处理好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第三,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充分发挥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我们要巩固和发展好的形势,做一切工作都必须紧紧依靠群众,坚决相信群众,始终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了解群众的呼声,遇事同群众商量,用正确的舆论引导群众。只要有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大局就能得到维护,我们的各项事业就能够搞好。第四,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最根本的要靠改革。每项改革措施出台之前,都应做好调查研究,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再加以推广。要考虑到各种复杂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使改革可能引起的社会震动减少到最低限度。20、如何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第一,坚持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水平。要深刻认识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内政和外交的紧密联系,科学把握世界的深刻变化及其特点,主动顺应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时代潮流,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趋利避害。第二,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对外方针政策,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永远不称霸。要坚持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确定我们的立场和政策,伸张正义,支持公道,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恐怖主义。要正确处理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的关系,主动参与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在联合国等重要国际组织中发挥作用,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互利合作。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对外交往工作,加强民间外交,更好地为发展国家关系服务。要坚持以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的方针和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处理国际事务,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促进新安全观的树立,维护世界的多样性,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第三,全面认识和把握国际因素对我国的影响,不断提高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要全面分析和妥善应对来自外部环境的机遇和挑战,善于扬长避短,坚持平等互利、共赢共存,充分利用有利因素,积极化解不利因素,努力变挑战为机遇。第四,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安全。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要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确保国防安全;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21、如何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第一,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要坚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全党的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水平,不断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向深入,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落实整改措施,巩固教育活动的成果。第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干部队伍的建设,把它看做是关系到革命和建设成败的关键问题。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极端重要性。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要把人选准用好,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要健全和完善干部考察、评价、监督、激励的科学机制,把人看准用好。全面客观地评价干部,辨别优劣、选优汰劣,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要严格要求,加强教育和管理,督促其勤政廉政,健康成长,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一起抓,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第三,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抓好领导班子建设这个整个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方针”完善并严格执行党委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注重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第四,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一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落到实处,必须通过基层组织;党要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必须紧紧依靠基层组织;党要开展工作和实现中心任务,必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要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因此,我们党十分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强调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防止出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现象。第五,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我们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及其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民主集中制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必须完善和发展。第六,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思想教育,健全相关制度,提高执政效率,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决反对脱离群众、以权谋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坚决反对骄傲自满、铺张浪费。第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加强廉政法制建设,从制度上保证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加强思想道德和纪律教育,自觉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22、如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一、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制度建设。要以扩大民主为改革方向,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的公开程度和透明度;要以解决干部“能上能下”为工作重点,建立健全竞争激励和淘汰更新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制约、监督机制,加大对领导干部及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力度;要以科学分类管理为基础,建立各具特色的干部管理制度。二、选贤任能,关键是要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一是要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二是既要德才兼备,又不求全责备;三是既要坚持选人标准,又要不拘一格;四是既要搞五湖四海,又要唯才是举;五是用人要用其所长,防止用其所短;六是既要看素质,又要看实绩。三、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十分注意解决好知人识人问题。要健全和完善干部考察、评价、监督、激励的科学机制。要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要继续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制度,确保群众能畅所欲言,说出对干部的真实看法。四、在深人考察的基础上全面客观地评价干部,是辨别优劣、选优汰劣,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重要保证。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建立党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岗位职资规范,要坚持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评价干部。五、干部选拔任用以后,更要严格要求,加强教育和管理,督促其勤政廉政,健康成长。各级党组织要积极探索,找到主动监督的好办法。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加强自律意识,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要进一步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真正从体制和制度上保证各级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总之,我们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全面贯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要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坚持任人唯贤、公道正派,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要继续推行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全委会投票表决、党政领导干部辞职等制度。要加大干部交流力度,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要抓紧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完善职务和职级相结合的制度,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度,健全公务员制度。要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适当扩大差额推荐和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要严格控制选任制领导干部任期内的职务变动。要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特别要培养选拔胜任重要岗位的年轻干部。要注重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和基层一线经受锻炼和考验。23、新世纪新阶段求真务实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如何做到求真务实?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关键是要引导全党同志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一是要切实加强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正确认识国情,按照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开展工作,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依据。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要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更加自觉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加自觉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二是要切实抓好工作落实,把求真务实体现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求真务实,要紧紧围绕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来进行,最重要的是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成效。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紧密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坚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去抓落实,并在抓落实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坚持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是要切实建立健全制度,为坚持求真务实提供体制保证。要坚持和完善各项学习制度、调查研究制度、联系群众的制度、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民主决策制度、各项公开办事制度、特别是要认真执行并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以制度建设和创新来保证在全党大丸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24、如何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我们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所谓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就是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主观努力,也要看客观条件。所谓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就是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各项政绩应该经得起实践检验和历史检验。所谓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就是倾听群众呼声,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衡量干部政绩,最根本的就是看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25、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第一,党的作风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作风建设要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抓起,要着眼人民群众,要切实解决问题,要加强制度建设。第二,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第三,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的,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按照中央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一靠教育,二靠制度,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是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来的,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第四,要坚持与时俱进。要结合新的实际,努力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同时要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努力培育新的作风。要认真研究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贯彻到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共产党员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努力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团结和带领群众不断前进。26、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基层体现在哪些方面?基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要着眼长远,又要立足当前;既要全面提高,又要突出重点;既要注重个人能力建设,又要促进整体工作。从目前基层工作实际出发,提高执政能力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提高执政能力,核心在提高加快发展的能力。执政能力的高低,归根结底反映在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上,基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紧扣发展地方经济,提高经济工作水平。一要有抢抓战略机遇的能力。当前,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难得的机遇,国家调整产业政策,实施“中部崛起”、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圈、开发“大湘西”战略,省里最近又出台了扶持政策,必须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积极抢抓机遇,迅速对接政策,抢占竞争的制高点,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二要有实施重点突破的能力。没有重点,就没有突破;没有突破,就难以实现跨越。实践表明,经济实力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取决于重点产业的支撑能力,加快发展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措施实施重点突破,用最好的政策、最优的服务、最佳的环境,集中培育重点产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打造区域经济龙头。三要有统筹协调发展的能力。要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关系。既要建设城镇,又要兼顾农村;既要发展工业,又要重视农业;既要充分利用资源,又要切实保护环境;既要追求即期效应,又要着眼长远利益。二、提高执政能力,首要在提高维护稳定的能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政权的稳固,是基层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一要有准确的预判能力。任何矛盾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都有端倪可察、有规律可寻,要正确把握形势,时刻保持政治敏锐性,善于从工作的薄弱环节中发现问题,从苗头现象里察觉倾向性;要保持对信息的高度敏感,注重收集信息,勤于分析研究,提高预判准确度,掌握处置主动权。二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要以“进村入户”、“乡村夜话”、“三送下乡”等活动为载体,开展沟通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倾听民情民意,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并尽力帮助解决。同时,通过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化解民间纠纷,理顺群众情绪,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团结大多数群众,广泛凝聚人心。三要有敏捷的应变能力。应变能力实质上是总揽全局的协调能力。面对突发事件,领导干部要处变不惊,敢于挺身而出,亲临一线控制局面,防止事态向不利方向发展;要善于整合各种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协调各方关系,形成合力,化解矛盾。特别是针对群体性事件,要有敏锐观察力,善于抓住关键问题、关键人物,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好复杂局面。三、提高执政能力,重点在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执政为民,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必然选择。推进依法行政,一要坚持依法办事。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理念,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依法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坚决清除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废法的现象;不断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真正把依法办事落到实处。二要坚持依法决策。最大的成功是决策的成功,最大的失误是决策的失误。要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防止和克服决策中的随意性、习惯性;要规范决策者的权力义务和法律责任,对各级领导机关和个人权力加以监督和制约,维护决策的严肃性。三要转变政府职能。就是把政府的工作重点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上来,还权于社会,让位于市场,减少对经济领域的直接干预,把经济决策权归还给市场主体,一心一意扮演好经济发展的调控者;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优质宽松的创业环境;转到为民办实事上来,扶持困难群体,搞好社会保障,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四、提高执政能力,关键在提高狠抓落实的能力。基层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所有工作部署的落脚点,可以说抓落实的能力是最现实的执政能力。一是要领导带头抓落实。领导带头重在身体力行,贵在求真务实,抓落实要改变过去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坚持深入基层,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最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注重调查研究,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突出工作重点,拿出落实措施。二是要创新机制抓落实。要借用市场经济手段,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量化工作任务,干部分块管理,任务到块,待遇到块,责任到人,使干部从“国家人”转变为“社会人”,调动干部积极性,构筑自觉抓落实的机制保障。特别是在税费改革以后,乡镇干部工作量减少,可以探索保留职级、脱离机关抓发展的新路子。三是要强化督查抓落实。不抓督促检查,抓落实就是一句空话。要明确督促检查的依据,确定工作要求、完成时限、奖惩措施;创新督促检查的方式,坚持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和明察暗访,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树立督促检查权威,重视督查结果使用,对照责任要求,奖罚分明,坚决兑现,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工作推向前进。


相关内容

  • 毛概课后答案13-15
  • 习题十三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思考题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是什么? 答案要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在处理国家之间关系中,坚持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原则.这是本世纪50年代初由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并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同.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 ...

  • 毛中特(下)课后思考题答案(1)
  • 第七章 1.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30多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 (2)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

  • xx镇农村党建工作调查与思考
  • ------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搞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工程,任重而道远.随着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深入 ...

  • 党创造辉煌的真正"秘密"是学习
  • 党创造辉煌的真正‚秘密‛是学习 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今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将迎来90岁的生日. 90年来,中国共产党何以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何以能用28年的时间彻底改变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何以能用62年的时间,走过其他国家用几百年才走过的现代化历 ...

  • 积极分子试题1
  • 2012年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综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20分)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在上海举行. A.1921年7月1日 B.1921年7月23日 C.1921年7月31日 2.第一个提出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的人是( ). A.毛泽 ...

  •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详解(2015版)最新
  • 毛概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1) 2) 3) 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 ...

  • 高等教育出版社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 第八章 思考习题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简答,5个方面)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已经提出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1992年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

  • 2016马原思考题答案-第六章
  • 第六章 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 社会主义是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进入现代科学发展时代后,几乎与资本主义同时产生,又在社会实践中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一种人文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集中表现在政治经济秩序生产关系上:一个维持私有制,一个消灭私有制:一个反映占人口 ...

  • [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思考题整理
  • <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思考题 目 录 第一讲 马克思恩格斯的建党学说 1.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P2 2.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2 3.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在党的建设史上的地位及意义是什么?P2 第二讲 列宁的建党学说 1.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主要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