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论文

读《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摘要:修昔底德的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约有占1 /4 篇幅的演说辞, 颇具特色, 可以说是全书的精华所在,极具研究价值。其中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又是千古流传的名篇,本文将以该篇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演说辞 伯利克里 雅典城邦 民主政治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古希腊史学大师修昔底德的经典之作,记述了自公元前431年开始的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的战争,以及与这场战争密切相关的其他情况。在这部著作中,修昔底德集中笔力记述参战各方的政治、军事活动,因此也成为了西方的政治军事史开创之作。而在对战争史事的记叙之中,演说词的大量运用又使得本书显得尤为特别。

在这部书中,修昔底德以1/4的篇幅“记录”了双方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各种场合下发表的演说词(或辩论),有些全文著录,有些则节选数段。这些演说和辩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战方的政策战略,甚至改变了交战方权力机构已经做出的决定。这一点引起了后世史家的高度重视,论述颇多。而在这大量的演说词和辩论词中,有一篇显得比较特别,它便是本书第二卷第四章《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伯利克里的演说》。

这篇脍炙人口的演说词文辞精辟,寓意深刻,却并不涉及政策的制定或决议的修改,而仅仅是一篇具有悼词性质的公开演讲词,这一点又使得后人疑惑不已:修昔底德为什么要在紧张的政治军事交锋中突然记述一篇葬礼演讲?而狄奥尼修斯也曾问道,修昔底德为何选择记载平凡的公元前431年的葬礼演说,而不记载战争更为惨烈、事迹更为英勇的其他年份的葬礼演说呢?(据文中记载,每年冬天对阵亡将士进行的国葬是雅典人的习俗)带着这些问题,我仔细地阅读了《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伯利克里的演说》这一章。

从结构上看,全文可以分为演说的总括(演说第1~3段)、雅典的民主政治和民主精神(演说第4~9段)、赞颂阵亡将士(演说第10~15段)三部分,三者中后两者比重较大,各占了总篇幅的40%强。而且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整篇演说词是以“雅典式民主”为核心而构造的,即使在第一和第三部分,也掺杂着大量对雅典式民主的描述。

从内容上看,伯利克里始终围绕着宣扬“伟大的雅典”这一主题来进行演说,不仅单独详述雅典政制(演说第二部分),在赞颂阵亡将士时也不离其主旨(演说第10~12段),即使在安慰阵亡将士亲人的时候,依然强调他们要为雅典城邦做贡献(演说第13段)。而在演说全篇的15段中,没有提到雅典民主的只有3~4段,可见其对主旨的宣传力度之大。

而且,整篇演说词就是以“雅典的伟大”为总前提的,其他一系列的结论都是由此推演而来的:由于雅典的伟大,所以保卫它是每个雅典公民很自然的责任;由于雅典的伟大,所以雅典公民都有着高尚的品质精神;由于雅典的伟大,所以为它而死是光荣而伟大的„„

诚然,雅典的民主制度、民主精神确是雅典繁荣昌盛的主要原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伯利克里的描述。我所疑惑之处不在于伯利克里的言辞是否存在着修辞上或宣传上的夸张,而在于他为何要在这种种场合说这样的话。这篇演说不应该是以哀悼阵亡将士为重吗?为什么政治宣传却占据了70%以上的篇幅?将士的阵亡不应是国家的损失吗?为什么却被伯利克里描述得如此理所应当?难道古代雅典的公民们都是国家至上主义者,而对于个人的生死私利都可以不屑一顾吗?

历史学家们对此众说纷纭,没有推出一个能够服众的观点。有人认为这篇演说词反应了伯利克里高傲的个性,演说中透露出了一种俯视他人的神情;有人认为这篇演说词的布局形势与风格就是当时古希腊通用的演说格式;有人认为它根本就是修昔底德自己伪造的,只不过是通过伯利克里之口来表达其自身的雅典情结,赞誉他心目中神圣的民主。

就我而言,我更倾向于第二种意见,即:这篇演说词确是伯利克里的,其风格就是当时

的常用文体。因为在当时的希腊,城邦林立,每个城邦必然以自己为中心,不断宣扬本邦的优越伟大,由此才能保证本邦公民对城邦的忠诚,保证本邦在和平时的繁荣和战时的安全。而雅典又的确是古希腊最为繁盛的城邦,这就更需要本邦公民的绝对忠诚。而且,当时修辞学和雄辩术非常发达,所以演说就成了提高本邦公民忠诚度、激励士气的最好方法,在演说中进行政治鼓动宣传也就成了司空见惯之事。因此,就算在葬礼演说上进行大量的政治宣传也就不足为奇了。

读《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摘要:修昔底德的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约有占1 /4 篇幅的演说辞, 颇具特色, 可以说是全书的精华所在,极具研究价值。其中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又是千古流传的名篇,本文将以该篇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演说辞 伯利克里 雅典城邦 民主政治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古希腊史学大师修昔底德的经典之作,记述了自公元前431年开始的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的战争,以及与这场战争密切相关的其他情况。在这部著作中,修昔底德集中笔力记述参战各方的政治、军事活动,因此也成为了西方的政治军事史开创之作。而在对战争史事的记叙之中,演说词的大量运用又使得本书显得尤为特别。

在这部书中,修昔底德以1/4的篇幅“记录”了双方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各种场合下发表的演说词(或辩论),有些全文著录,有些则节选数段。这些演说和辩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战方的政策战略,甚至改变了交战方权力机构已经做出的决定。这一点引起了后世史家的高度重视,论述颇多。而在这大量的演说词和辩论词中,有一篇显得比较特别,它便是本书第二卷第四章《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伯利克里的演说》。

这篇脍炙人口的演说词文辞精辟,寓意深刻,却并不涉及政策的制定或决议的修改,而仅仅是一篇具有悼词性质的公开演讲词,这一点又使得后人疑惑不已:修昔底德为什么要在紧张的政治军事交锋中突然记述一篇葬礼演讲?而狄奥尼修斯也曾问道,修昔底德为何选择记载平凡的公元前431年的葬礼演说,而不记载战争更为惨烈、事迹更为英勇的其他年份的葬礼演说呢?(据文中记载,每年冬天对阵亡将士进行的国葬是雅典人的习俗)带着这些问题,我仔细地阅读了《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伯利克里的演说》这一章。

从结构上看,全文可以分为演说的总括(演说第1~3段)、雅典的民主政治和民主精神(演说第4~9段)、赞颂阵亡将士(演说第10~15段)三部分,三者中后两者比重较大,各占了总篇幅的40%强。而且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整篇演说词是以“雅典式民主”为核心而构造的,即使在第一和第三部分,也掺杂着大量对雅典式民主的描述。

从内容上看,伯利克里始终围绕着宣扬“伟大的雅典”这一主题来进行演说,不仅单独详述雅典政制(演说第二部分),在赞颂阵亡将士时也不离其主旨(演说第10~12段),即使在安慰阵亡将士亲人的时候,依然强调他们要为雅典城邦做贡献(演说第13段)。而在演说全篇的15段中,没有提到雅典民主的只有3~4段,可见其对主旨的宣传力度之大。

而且,整篇演说词就是以“雅典的伟大”为总前提的,其他一系列的结论都是由此推演而来的:由于雅典的伟大,所以保卫它是每个雅典公民很自然的责任;由于雅典的伟大,所以雅典公民都有着高尚的品质精神;由于雅典的伟大,所以为它而死是光荣而伟大的„„

诚然,雅典的民主制度、民主精神确是雅典繁荣昌盛的主要原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伯利克里的描述。我所疑惑之处不在于伯利克里的言辞是否存在着修辞上或宣传上的夸张,而在于他为何要在这种种场合说这样的话。这篇演说不应该是以哀悼阵亡将士为重吗?为什么政治宣传却占据了70%以上的篇幅?将士的阵亡不应是国家的损失吗?为什么却被伯利克里描述得如此理所应当?难道古代雅典的公民们都是国家至上主义者,而对于个人的生死私利都可以不屑一顾吗?

历史学家们对此众说纷纭,没有推出一个能够服众的观点。有人认为这篇演说词反应了伯利克里高傲的个性,演说中透露出了一种俯视他人的神情;有人认为这篇演说词的布局形势与风格就是当时古希腊通用的演说格式;有人认为它根本就是修昔底德自己伪造的,只不过是通过伯利克里之口来表达其自身的雅典情结,赞誉他心目中神圣的民主。

就我而言,我更倾向于第二种意见,即:这篇演说词确是伯利克里的,其风格就是当时

的常用文体。因为在当时的希腊,城邦林立,每个城邦必然以自己为中心,不断宣扬本邦的优越伟大,由此才能保证本邦公民对城邦的忠诚,保证本邦在和平时的繁荣和战时的安全。而雅典又的确是古希腊最为繁盛的城邦,这就更需要本邦公民的绝对忠诚。而且,当时修辞学和雄辩术非常发达,所以演说就成了提高本邦公民忠诚度、激励士气的最好方法,在演说中进行政治鼓动宣传也就成了司空见惯之事。因此,就算在葬礼演说上进行大量的政治宣传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关内容

  •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解读战争
  • 传播与版权 chuanboyubanquan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解读战争 □柳宇 者如何理解战争和看待战争的一个良好的途径,也是对现今军事思想和战争伦理的新理解和补充. 关键词:战争: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作者:柳宇,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战争一直是人 ...

  •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看古希腊的战争法
  • 摘 要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古希腊世界最重要的一场国际战争,古希腊人在处理战争相关事宜所运用的规则和惯例在这次战争中展现无遗,希腊人对公民的重视.对民主决策的热情以及对神明的尊重都有淋漓尽致的体现. 关键词 古希腊 伯罗奔尼撒战争 战争法 作者简介:彭奕菲,法学硕士,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法 ...

  •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资料--修昔底德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 修昔底德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钮先钟 [中国] [出自<历史与战略:中西军事史新论>] 1997 引言 历史背景 战争经过 修昔底德与历史 修昔底德的思想 精密分析 历史教训 现实主义 结论 引言 <孙子>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本真正的战略思想著作,其在战略领域中所居地位是任何其他著 ...

  •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上.下册)
  • 基本资料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上.下册) 作者: (古希腊)修昔底德 出版社: 出版年: 1960年04月第1版 页数: 定价: 0 装帧: ISAN: 书  目: 举报失效目录 超星 目录 第一卷 第一章 这次战争的重要性.古代战争的不足... 第二章 关于伊庇丹努的争端 第三章 科林斯和科西拉的 ...

  • 西方战略思想起源于古希腊文明[西方战略思想史一]
  • 作者|钮先钟,著名战略思想家.学者 来源|<西方战略思想史> 写一本历史书必然有其叙述上的起点,这本<西方战略思想史>的起点又应该放在何处?20世纪初期,德国战史大师戴布流克(Hans Delbrück)在写其传世巨著<战争艺术史>(History of the ...

  • 希腊文明史
  • 希腊文明史.txt 然而历史的无情却把克里特的辉煌一扫而光.野蛮代替了文明,剽悍的民 风.无穷的征战. 流淌的鲜血和挣扎的死亡,这是一个需要英雄而且确实 出现了英雄的时代,他们灼人的功绩 呼唤后人敬仰.于是盲诗人荷马重新 点燃了希腊文化的火种,划破漫长的黑夜,他力著<伊 里亚特>和< ...

  • 古希腊文化论文
  • 我对古希腊中神的看法 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有很多神,就如同我们中国神话中的神一样,夜生活正在属于他们的一个 天国里.甚是什么,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还是仅仅只是人性灵的一种寄托,这个我不想去探知,信仰不同,得出的结论往往很难一至.在中国的神话中,神往往是高高在上,不可侵犯,他是力量的象征,是善恶的评定标准, ...

  • 世界史知识点复习
  • 一.名词解释 1.金字塔:金字塔是古王国时期中央集权统治的重要象征.它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因其外观形似汉字的"金"字,故名.早王朝时期开始出现,古王国时期达到鼎盛.第三王朝时出现了一座在马斯塔巴上面逐级缩小的梯形金字塔.第四王朝时,金字塔的修建日益兴盛,金字塔一方面是古代劳动人 ...

  • 霍布斯与绝对主权学说
  • 霍布斯与绝对主权学说 霍布斯的生平 霍布斯在1588年4月5日出生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的马姆斯伯里(Malmesbury ).他的母亲是一个普通的自耕农家庭的女儿.父亲是当地的乡村牧师,性格暴躁而又愚蠢无知.霍布斯出生不久,他的父亲便在一次和同事的争斗后弃家远遁,将他的三名子女都寄讬给他哥哥法兰西斯照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