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能源专业的小论文

论我国未来能源构成

摘要 :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种能源的消耗在与日俱增,随之而来能源的开采量(煤 石油,天然气等)也在增加,这些化石燃料带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外,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所以我们要增加清洁型能源的研发与应用,从而渐渐的替代化石燃料,所以我们要分析未来能源的构成。 关键词:能源 环境 消耗 趋势 — 我国过去十年的能源消耗

表格1 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

年 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能源消费总量 (万吨标准煤) 145531 150406 159431 183792 213456 235997 258676 280508 291448 306647 324939

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 煤 炭 69.2 68.3 68.0 69.8 69.5 70.8 71.1 71.1 70.3 70.4 68.0

石 油 22.2 21.8 22.3 21.2 21.3 19.8 19.3 18.8 18.3 17.9 19.0

天然气 2.2 2.4 2.4 2.5 2.5 2.6 2.9 3.3 3.7 3.9 4.4

水电、核电、风电 6.4 7.5 7.3 6.5 6.7 6.8 6.7 6.8 7.7 7.8 8.6

事实上,中国每年实际煤炭量消耗量正不断创新高。根据对“十二五”期间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分析,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江冰曾预测2015年中国煤炭消耗量达37亿吨,而国家发改委能源所部分官员则认为上述数据偏保守,预计2020年左右煤炭消耗量能达到约62亿吨。

而根据目前中国的能源储存量来看 根据《BP 世界能源统计2007年》,我国的煤炭储存量总计1145亿吨 占世界煤炭总储存量的12.6% ,随着每年我国煤炭消耗量的不断攀升

按照2010年的32.5亿吨算,(1145/32.5)/0.68=51.81年,煤炭资源的稀缺性可能将推动煤炭价格不断走高,如今这已是事实。

而目前我国累计探明油田614个,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87.2亿吨,技术可储存量78.4亿吨,按照2010年我国石油消耗量来计算

(287.2/19)/0.19=79.56年 按照能源消耗总量及构成表格看来 石油的消耗在18%左右 这个数字可能会偏低

由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煤炭和石油占主要地位 所以在此仅考虑两者的变化规律 二 表格2 我国平均每天能源消

能源品种

1990 1995 2000 2005 合计 (万吨标准煤) 270.4 359.4 397.6 646.6 煤炭 (万吨) 289.1 377.2 385.5 635.2 原油 (万吨) 32.2 40.8 58.0 82.4 燃料油 (万吨) 9.2 10.2 10.6 11.6 汽油 (万吨) 5.2 8.0 9.6 13.3 煤油 (万吨) 1.0 1.4 2.4 3.0 柴油 (万吨) 7.4 11.8 18.6 30.1 天然气 (亿立方米) 0.4 0.5 0.7 1.3 电力 (亿千瓦小时)

17.1

27.5

36.8

68.3

由各种能源发点的总量在大量增加 由1990年的17.1亿千瓦时 到2008年的 94.4亿千瓦时 得知我国的每年的用电量在大量增加。 三 清洁型能源的发展

在表格1中 我们明显能够看到 ,化石燃料的构成在缓慢的递减 而风能,水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构成在增长,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 在不久的将来清洁型能源的构成会突破20%

目前,在我国的北方、沿海等很多地区,每年的日照量都在2000小时以上,海南更是达到了2400小时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太阳能资源大国。

而且在2020年以后将会有太空太阳能发电站。目前我国家庭太阳能发电也非常普及,各种太阳能热水器等。

2006 708.7 698.8 88.3 12.0 14.4 3.1 32.4 1.5 78.3

随着三峡大坝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之后,我国的水力发电也在不断的增加。而且在我国西部的风力发电也在完善,相信我国的清洁型能源在不断的增加。 四 PM2.5“杀手”如何危害人们 1:危害粒子的产生

气溶胶PM2.5这些超细粒子,来源分为自然和人类活动产生两种。自然来源包括火山喷发的烟尘、被风吹起的土壤颗粒以及流星燃烧所产生的细小微粒和宇宙尘埃等。而最主要的来源则是人为,煤炭、石油及其他矿物燃烧产生的工业废气,以及机动车产生的尾气排放,包括散播到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二次污染物。

2杀伤原理:越小的,越致命这些空气中的超细悬浮粒子(包括PM2.5),最直接的副作用,就是造成灰霾天气,浓度越高,则灰霾天气愈多。

你如果经历过严重的灰霾天,走在街上,不久你就可以通过咳嗽、吐痰,将空气中一些“粗”灰尘颗粒吐出来(直径大于5微米的),但对局部粘膜产生刺激作用,可能引起慢性鼻炎、咽喉炎。然而,这种“粗”的颗粒并不是对人体危害最大的,粒径小于2.5微米(即PM2.5)的“可入肺颗粒”,才对人体有致命危害。 致命“杀手”:危害极大,却极难防治较小的PM2.5颗粒可以穿透人体呼吸道的防御毛发状结构,也就是鼻腔中的鼻纤毛,进入人体内部,引发人体整个范围的疾病。

综上所述 : 对于未来新能源领域的发展,中央以及地方政府的领导需要高瞻远瞩,认识到发展新能源的必要性,减少煤炭的使用是发展新能源的必须,风电、水电等这些新能源的发展再多也不为过。 摘要 :中国统计年鉴

论我国未来能源构成

摘要 :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种能源的消耗在与日俱增,随之而来能源的开采量(煤 石油,天然气等)也在增加,这些化石燃料带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外,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所以我们要增加清洁型能源的研发与应用,从而渐渐的替代化石燃料,所以我们要分析未来能源的构成。 关键词:能源 环境 消耗 趋势 — 我国过去十年的能源消耗

表格1 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

年 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能源消费总量 (万吨标准煤) 145531 150406 159431 183792 213456 235997 258676 280508 291448 306647 324939

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 煤 炭 69.2 68.3 68.0 69.8 69.5 70.8 71.1 71.1 70.3 70.4 68.0

石 油 22.2 21.8 22.3 21.2 21.3 19.8 19.3 18.8 18.3 17.9 19.0

天然气 2.2 2.4 2.4 2.5 2.5 2.6 2.9 3.3 3.7 3.9 4.4

水电、核电、风电 6.4 7.5 7.3 6.5 6.7 6.8 6.7 6.8 7.7 7.8 8.6

事实上,中国每年实际煤炭量消耗量正不断创新高。根据对“十二五”期间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分析,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江冰曾预测2015年中国煤炭消耗量达37亿吨,而国家发改委能源所部分官员则认为上述数据偏保守,预计2020年左右煤炭消耗量能达到约62亿吨。

而根据目前中国的能源储存量来看 根据《BP 世界能源统计2007年》,我国的煤炭储存量总计1145亿吨 占世界煤炭总储存量的12.6% ,随着每年我国煤炭消耗量的不断攀升

按照2010年的32.5亿吨算,(1145/32.5)/0.68=51.81年,煤炭资源的稀缺性可能将推动煤炭价格不断走高,如今这已是事实。

而目前我国累计探明油田614个,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87.2亿吨,技术可储存量78.4亿吨,按照2010年我国石油消耗量来计算

(287.2/19)/0.19=79.56年 按照能源消耗总量及构成表格看来 石油的消耗在18%左右 这个数字可能会偏低

由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煤炭和石油占主要地位 所以在此仅考虑两者的变化规律 二 表格2 我国平均每天能源消

能源品种

1990 1995 2000 2005 合计 (万吨标准煤) 270.4 359.4 397.6 646.6 煤炭 (万吨) 289.1 377.2 385.5 635.2 原油 (万吨) 32.2 40.8 58.0 82.4 燃料油 (万吨) 9.2 10.2 10.6 11.6 汽油 (万吨) 5.2 8.0 9.6 13.3 煤油 (万吨) 1.0 1.4 2.4 3.0 柴油 (万吨) 7.4 11.8 18.6 30.1 天然气 (亿立方米) 0.4 0.5 0.7 1.3 电力 (亿千瓦小时)

17.1

27.5

36.8

68.3

由各种能源发点的总量在大量增加 由1990年的17.1亿千瓦时 到2008年的 94.4亿千瓦时 得知我国的每年的用电量在大量增加。 三 清洁型能源的发展

在表格1中 我们明显能够看到 ,化石燃料的构成在缓慢的递减 而风能,水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构成在增长,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 在不久的将来清洁型能源的构成会突破20%

目前,在我国的北方、沿海等很多地区,每年的日照量都在2000小时以上,海南更是达到了2400小时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太阳能资源大国。

而且在2020年以后将会有太空太阳能发电站。目前我国家庭太阳能发电也非常普及,各种太阳能热水器等。

2006 708.7 698.8 88.3 12.0 14.4 3.1 32.4 1.5 78.3

随着三峡大坝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之后,我国的水力发电也在不断的增加。而且在我国西部的风力发电也在完善,相信我国的清洁型能源在不断的增加。 四 PM2.5“杀手”如何危害人们 1:危害粒子的产生

气溶胶PM2.5这些超细粒子,来源分为自然和人类活动产生两种。自然来源包括火山喷发的烟尘、被风吹起的土壤颗粒以及流星燃烧所产生的细小微粒和宇宙尘埃等。而最主要的来源则是人为,煤炭、石油及其他矿物燃烧产生的工业废气,以及机动车产生的尾气排放,包括散播到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二次污染物。

2杀伤原理:越小的,越致命这些空气中的超细悬浮粒子(包括PM2.5),最直接的副作用,就是造成灰霾天气,浓度越高,则灰霾天气愈多。

你如果经历过严重的灰霾天,走在街上,不久你就可以通过咳嗽、吐痰,将空气中一些“粗”灰尘颗粒吐出来(直径大于5微米的),但对局部粘膜产生刺激作用,可能引起慢性鼻炎、咽喉炎。然而,这种“粗”的颗粒并不是对人体危害最大的,粒径小于2.5微米(即PM2.5)的“可入肺颗粒”,才对人体有致命危害。 致命“杀手”:危害极大,却极难防治较小的PM2.5颗粒可以穿透人体呼吸道的防御毛发状结构,也就是鼻腔中的鼻纤毛,进入人体内部,引发人体整个范围的疾病。

综上所述 : 对于未来新能源领域的发展,中央以及地方政府的领导需要高瞻远瞩,认识到发展新能源的必要性,减少煤炭的使用是发展新能源的必须,风电、水电等这些新能源的发展再多也不为过。 摘要 :中国统计年鉴


相关内容

  • 2012级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面向市场需求.产业和领域需求,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三维空间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且具有面向产业和领域需求的研发能力.工程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有能力作为新能源工程设计.LED照明工程.太阳能光 ...

  • 凝聚态物理(070205)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凝聚态物理(070205)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具体要求: 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2.掌握凝聚态物理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实验技术,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当 ...

  • 关于地源热泵技术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依据: 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居住环境和工业生产环境都已广泛地应用热水供应装置,热水供应装置已成为现代学校居住必备.90年代中期,由于大中城市电力供应紧张,供电部门开始重视需求管理及削峰填谷,热泵供热技术提到了议事日程.近年来,由于能源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地源热泵供热机组的 ...

  • 自动化学术报告论文
  • 学术报告论文 从大学入学至今已有两年多,对于我来说,对专业的了解与选择也有一年半之久,在我自身的了解下,根据自己喜好和专业对比,最终决定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作为我的本科专业.时至今日,转眼已进入大三的我们,在专业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为了让我们更加熟悉自己的专业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学院组织了这次一系列的学 ...

  • 未来十年热门专业
  • 未来十年热门专业 09-08-14 09:52 发表于:<角落> 分类:未分类 2009-08-13 添加到搜藏未来十年热门专业 掌门人:风雨无阻行万里 标签:专业 大学 教育 当我们跨入21世纪时可以发现,知识化.网络化和国际化是我们需要面临的新时代的特征,与这些时代背景相对应的,未来 ...

  • 关于水源热泵技术的应用探讨(1)
  • 90 制冷与空调 2006年第3期 关于水源热泵技术的应用探讨 郑萍+ 康侍民 (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400045) [摘要] 文章从水源热泵技术原理和特点出发,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热泵应用的基本情况和中国目前水源热泵开发应用的前景,最后指出了推广应用水源热泵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

  • 建筑节能工程师专业资格论文
  • 建筑节能工程师 专业资格论文 姓 名: 所在省市: 身份证号: 年 月 日 目 录 一.建筑节能简介 ................................................................................................... ...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文件
  • 中 国 环 境 科 学 学 会 文 件 中环学[2006] 1 号 关于召开"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 的征文与参会报名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环境保护局.科研院所.监测站.监察支队.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各分支机构.团体会员单位,各有关单位: ...

  • [中国电力]投稿须知最新版
  • <中国电力>投稿须知最新版 <中国电力>创刊于1956年,由国家电网公司主管,国网能源研究院.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性专业技术期刊, 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1-3265/TM,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1004-9649. <中国电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