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挑战命运--[温州一家人]观后

《温州一家人》观后

前些日子,连续几天观看了《温州一家人》电视剧,深深地被剧中的情节所感动。这部励志剧,以温州一户普通人家的奋斗纪实, 与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社会转型变化的大历史交汇, 呈现出一代创业者的智慧、意志和情怀。

改革开放之初,温州瑞安古树村农民周万顺一家生活十分艰难,为了改变命运,大胆的周万顺毅然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把老宅卖掉,送女儿周阿雨去意大利读书,自己带着妻子赵银花和儿子周麦狗背井离乡到温州去谋生。由此,一家四口人的命运也被彻底改写。 刚进城,一家人就住在温州城郊临时搭盖的一个破旧木房里。周万顺夫妇从拾荒做起,生活过得很艰难。但不久,周万顺从一经销商那里拿到代销皮鞋,他摆地摊卖起皮鞋,后又到外省到处推销皮鞋、电开关,中间不乏有被工商管理人员追杀四处逃窜的经历。由于他勤劳,赚了不少钱办起了皮鞋厂,但最后为了赚大钱,他把所有的积蓄都投到了陕北开采油井上&&。

周万顺的妻子赵银花勤劳勇敢,是个很能干的女人,一开始她与丈夫一起捡破烂,接着她从代销纽扣做起,逐渐做到批发纽扣生意。后来她开起了自己的纽扣厂,但为了支持周万顺石油事业,她也把钮扣厂卖了&&。

儿子周麦狗到东北去闯荡,他从当店员做起,后来自己开眼镜连锁店,但不幸的是:父亲去他那里,修的电开关引起了短路,眼镜店被一场大火烧了个精光,他只好回到了穷陕北。他在农村的小学教书,认识了漂亮清秀的女孩禾禾并与她结婚,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知足平淡的生活。

女儿周阿雨14岁被送到意大利读书,她听父亲的话决心不混出个名堂绝不回国。她半工半读,她在餐馆勤劳打工,在校读书刻苦,毕业后,她开过餐馆、做过纺织女工、卖过女装。她在做服装生意时被犹太人巨商塞萨尔陷害,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但她没有被击倒,她团结那里的温州人,用她的智慧与塞萨尔智斗并最终获得了胜利。她开服装超市赚了大钱,她寄钱给父亲,让他继续开采第六口油井,这次开出的是个高产油井,这使穷困潦倒的父亲得以咸鱼翻身。

周万顺把所有的资金都投到前五次油田的开采,但都出不了油还欠了一屁股债,他已山穷水尽。电视剧里有个情节令人感慨:在饭店里,周万顺看到吃饭的人刚走,他就疾步上前,抓起桌上剩下的饭菜就往嘴里塞,店老板追了过来,喊着你败坏了我的生意!赶他出门。一个当过温州鞋厂厂长的人竟然会落到当乞丐的地步,这真是令人感到辛酸。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歌儿唱到心若在梦就在,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实际真正做起来可就没那么那么潇洒了!剧中有个叫四眼的同村人就因为开采了几口不出油的油井欠了一屁股债,最后精神崩溃跳楼自杀了。

周万顺的创业之路从破釜沉舟卖掉老宅开始,一路走来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可他从不言败,每次失败之后斗志更加昂扬。他始终坚信:只要能吃大苦就能赚大钱,他的那种百折不挠、越挫越勇的闯劲真是令人感慨不已!

但话说回来,周万顺冒险行为还真让人为他捏一把汗!倘若不是得到他女儿的帮助,还不知结局会如何;真不如他老婆的创业模式来得稳妥。赵银花做事留有余地,稳扎稳打,她办的钮扣厂虽说不及丈夫的油田钞票滚滚来,但也是财源不断,重要的是不必担太大的风险。

按理说,周万顺一家人应该在一起创业办厂而不是像电视剧说的那样各自为战,这才符合大多数温州人经商常规。

说十个温州人九个是老板,剩下一个还是准老板。谈起温州,留给人们最初印象是温州质量低劣的皮鞋,谈起温州人,会让人想到风靡全国的温州炒房团,而现在世界各地都有温州商人的足迹,温州人被世人喻为东方的犹太人。

温州在中国的版图上,是一个极不起眼的小地方。人多地少、资源匮乏。改革开放前,交通不畅(三面环水、背靠大山),若想走出去只有水路一条(温州方言中水死同音,在文革末期温州老百姓戏称温州只有死〈水〉路一条)。恶劣的自然环境,逼着温州人只能走出去寻找生路。温州人的成功毫无疑问是逼出来的、闯出来的、干出来的。

温州人的成功总会有人羡慕,可我们是否想过:我们能像温州人一样吃大苦吗?就我们老三届知青这一代人来说,我们下乡也吃过不少苦,但比起温州人还是逊色的多。80年后,我们刚从农村调回到城市,大多数人为能努力争取到一个固定工已热泪盈眶了,如果不是碰到企业改革要下岗,谁会主动去下海?我们的观念还停留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铁饭碗上;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安于现状,惰于改变现状,缺乏温州人的奋斗精神。

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观念也应该改变:现在已没有什么国营企业、铁饭碗了(进事业单位、当公务员毕竟是少数),现在的企业基本上都已私有化了,你不自己创业只能替别人打工;想过好日子、想赚大钱就只能走创业这条路。

改革开放30年来,温州人凭着勇敢、勤劳、机智去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真是令人折服,温州人这种敢于挑战命运的勇气真是值得我们学习。

《温州一家人》观后

前些日子,连续几天观看了《温州一家人》电视剧,深深地被剧中的情节所感动。这部励志剧,以温州一户普通人家的奋斗纪实, 与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社会转型变化的大历史交汇, 呈现出一代创业者的智慧、意志和情怀。

改革开放之初,温州瑞安古树村农民周万顺一家生活十分艰难,为了改变命运,大胆的周万顺毅然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把老宅卖掉,送女儿周阿雨去意大利读书,自己带着妻子赵银花和儿子周麦狗背井离乡到温州去谋生。由此,一家四口人的命运也被彻底改写。 刚进城,一家人就住在温州城郊临时搭盖的一个破旧木房里。周万顺夫妇从拾荒做起,生活过得很艰难。但不久,周万顺从一经销商那里拿到代销皮鞋,他摆地摊卖起皮鞋,后又到外省到处推销皮鞋、电开关,中间不乏有被工商管理人员追杀四处逃窜的经历。由于他勤劳,赚了不少钱办起了皮鞋厂,但最后为了赚大钱,他把所有的积蓄都投到了陕北开采油井上&&。

周万顺的妻子赵银花勤劳勇敢,是个很能干的女人,一开始她与丈夫一起捡破烂,接着她从代销纽扣做起,逐渐做到批发纽扣生意。后来她开起了自己的纽扣厂,但为了支持周万顺石油事业,她也把钮扣厂卖了&&。

儿子周麦狗到东北去闯荡,他从当店员做起,后来自己开眼镜连锁店,但不幸的是:父亲去他那里,修的电开关引起了短路,眼镜店被一场大火烧了个精光,他只好回到了穷陕北。他在农村的小学教书,认识了漂亮清秀的女孩禾禾并与她结婚,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知足平淡的生活。

女儿周阿雨14岁被送到意大利读书,她听父亲的话决心不混出个名堂绝不回国。她半工半读,她在餐馆勤劳打工,在校读书刻苦,毕业后,她开过餐馆、做过纺织女工、卖过女装。她在做服装生意时被犹太人巨商塞萨尔陷害,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但她没有被击倒,她团结那里的温州人,用她的智慧与塞萨尔智斗并最终获得了胜利。她开服装超市赚了大钱,她寄钱给父亲,让他继续开采第六口油井,这次开出的是个高产油井,这使穷困潦倒的父亲得以咸鱼翻身。

周万顺把所有的资金都投到前五次油田的开采,但都出不了油还欠了一屁股债,他已山穷水尽。电视剧里有个情节令人感慨:在饭店里,周万顺看到吃饭的人刚走,他就疾步上前,抓起桌上剩下的饭菜就往嘴里塞,店老板追了过来,喊着你败坏了我的生意!赶他出门。一个当过温州鞋厂厂长的人竟然会落到当乞丐的地步,这真是令人感到辛酸。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歌儿唱到心若在梦就在,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实际真正做起来可就没那么那么潇洒了!剧中有个叫四眼的同村人就因为开采了几口不出油的油井欠了一屁股债,最后精神崩溃跳楼自杀了。

周万顺的创业之路从破釜沉舟卖掉老宅开始,一路走来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可他从不言败,每次失败之后斗志更加昂扬。他始终坚信:只要能吃大苦就能赚大钱,他的那种百折不挠、越挫越勇的闯劲真是令人感慨不已!

但话说回来,周万顺冒险行为还真让人为他捏一把汗!倘若不是得到他女儿的帮助,还不知结局会如何;真不如他老婆的创业模式来得稳妥。赵银花做事留有余地,稳扎稳打,她办的钮扣厂虽说不及丈夫的油田钞票滚滚来,但也是财源不断,重要的是不必担太大的风险。

按理说,周万顺一家人应该在一起创业办厂而不是像电视剧说的那样各自为战,这才符合大多数温州人经商常规。

说十个温州人九个是老板,剩下一个还是准老板。谈起温州,留给人们最初印象是温州质量低劣的皮鞋,谈起温州人,会让人想到风靡全国的温州炒房团,而现在世界各地都有温州商人的足迹,温州人被世人喻为东方的犹太人。

温州在中国的版图上,是一个极不起眼的小地方。人多地少、资源匮乏。改革开放前,交通不畅(三面环水、背靠大山),若想走出去只有水路一条(温州方言中水死同音,在文革末期温州老百姓戏称温州只有死〈水〉路一条)。恶劣的自然环境,逼着温州人只能走出去寻找生路。温州人的成功毫无疑问是逼出来的、闯出来的、干出来的。

温州人的成功总会有人羡慕,可我们是否想过:我们能像温州人一样吃大苦吗?就我们老三届知青这一代人来说,我们下乡也吃过不少苦,但比起温州人还是逊色的多。80年后,我们刚从农村调回到城市,大多数人为能努力争取到一个固定工已热泪盈眶了,如果不是碰到企业改革要下岗,谁会主动去下海?我们的观念还停留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铁饭碗上;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安于现状,惰于改变现状,缺乏温州人的奋斗精神。

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观念也应该改变:现在已没有什么国营企业、铁饭碗了(进事业单位、当公务员毕竟是少数),现在的企业基本上都已私有化了,你不自己创业只能替别人打工;想过好日子、想赚大钱就只能走创业这条路。

改革开放30年来,温州人凭着勇敢、勤劳、机智去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真是令人折服,温州人这种敢于挑战命运的勇气真是值得我们学习。


相关内容

  • 北京青年观后感
  • <北京青年>观后感 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 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 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 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 每次听到<北京青年>的片尾曲时,我都感觉这首歌唱出了我们80后的心声. 剧中四个北京土生土长的年轻人,为了找寻自己的存在感,甘愿放弃平稳.优越的生活, 毫不犹豫 ...

  • 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讲座观后感
  • 分析和谈论当代大学生该如何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历史赋予的使 命. 2011级软件工程五班黄增权执笔 学号:[1**********]0 上了梁辉老师的课,对于现在我国的形势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对我国大学生如何承担责任和义务有了一些感悟,当代大学生将用青春年华连接祖国和中华民族的今天.明 ...

  • 电影[长征]观后感作文
  • 电影<长征>观后感作文(1) 暑假期间,我在网上观看了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影片<长征>,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分上.下两集,向观众展示了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战略大转移的历史场景.影片宏伟壮观,深入地再现了红军当年长征所遇到的种种内在和外在的艰难险阻,用史诗笔触全景刻画了 ...

  • 看焦裕禄电影观后感1000字(个人篇)
  • 观看影片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电影中主人公焦裕禄下基层.访民情.赈灾救济百姓.雨夜抗洪.治沙种梧桐.带病坚持工作等一幕幕感人事迹令人感动,每一幕都让人落泪.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在于他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刻不忘党的宗旨;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在于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公而忘私,心 ...

  • [卒迹]观后感
  • 说实在的,以前从来听过<卒迹>这部电影,第一次看就是老师在课堂上播放,看完之后,我有好多感悟,却又不知道该写些什么.课下,我又认真的第二次观看<卒迹>,决定开始下笔. 先对电影做一个概括:影片将主人公李二卒定位为一个中国社会最底层的草根人物,比作中国象棋中最不起眼的" ...

  • 赵-风雨哈佛路-观后感
  •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 今天早上我们看了<风雨哈佛路>这部电影,它讲述了自强不息昂扬奋斗的生命历程, 我看了很受触动,女主人公出生在一个很不幸的家庭里,父母双双吸毒,最后母亲去世了,父亲去了收容所她变成了一个孤儿,经历了常人不敢想象的成长道路,可她依旧不放弃.对生活充满感激.最 ...

  • 小叛逆观后感
  • 飘>(gone with the wind)是一部出版于1936年的美国小说,作者为玛格丽特·米契尔, 在1937年获得普利策奖.这本小说是其作者在世时出版的唯一一部作品,也是美国史上最为 畅销的小说之一.<飘>的故事发生在一八六一年美国南北战争前夕.生活在南方的少女郝思 嘉从小深 ...

  •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观后感
  •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观后感]看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观后感. 看<东方红>是看历史.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可贵之处是"歌颂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前赴后继的战斗历程,赞美社会主义祖国的欣欣向荣" ...

  • 春HAL观后感
  • <立春>观后感 故事从一个小城工人胖子的出现,引出钢厂工人的黄四宝,和音乐教师王彩玲.都是小城 里心比天高,自命不凡的的艺术青年.几乎短短的几句话就表现出小人物的清高和那个年代特 有的标签的健美裤.就像一道美丽而扭曲的风景,平凡而又无奈.在那个年代,小城的一切就像 是一个封闭的环境,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