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及对我国的启示_V4

浅析信息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及对我国的启示

姜敏

( 单位、地址、邮编,6号宋体,居中如: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00)

摘 要:信息技术产业是 21 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各国抢占科技经济制高点的战略性产业。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平均每年以30%的高速增长,并逐渐成为美国最主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大量的研究表明,美国信息技术大幅度的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有效的拉动了就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力。通过研究信息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作用,对比中、美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从而分析美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并结合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实际提出建议,以期对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 键 词:信息技术产业;经济;促进;发展;启示

An Analysis on the Promo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on US

Economy and the Revelation to China

Jiang Min

( Address,Postalcode )

Abstra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is a strong drive of 21th centu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lso a strategic industry to seize the high groun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ince the mid-90's, The IT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 grows at an average rate of 30% and,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the largest pillar industry.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U.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ies greatly increased productivity, and already become the main driving force of American’s economy. By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s of IT industry on US economy, this article offers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T industry of US and China, and the revelation to China ’s economy, putting forward some policies and suggestions, so as to provided some theoretical basis to the development of IT industry and economy.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economy; promotion; development; revelation

1 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阶段及对美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1.1 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阶段

美国的信息产业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9—1970 年),以大型计算机的研究、开发、应用为特征;第二阶段(1970—1990 年),以个人计算机的研发和大规模普及为特征;第三阶段(1990 年以后),以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应用为主要特征。

1.2 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1.2.1 美国对信息技术类资产的投入

信息技术产业在美国的经济活动中显示出了越来越强大的推动力量。以美元现价计,信息技术设备及软件投资从1992年的1,980亿美元上升到了1999年的4,070亿美元,占美国设备类总投资的比例分别为44% 和46%。由于信息技术资产设备及软件产品价格的不断下跌,产业对信息技术类资产的实际投资高于名义投资,以1996年美元价格为基准,1999年美国对信息技术类资产的实际投资高达5,100亿美元,比1995年翻了一番。回顾美国的20世纪90年代,设备类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10%,大大高出80年代5%~6%的年均增幅。其中,对信息技术设备及软件的投资在90年代的高投资增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2.2 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产出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高速增长,其中主要增长的来源之一正是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部门,信息技术产业在美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断增加。1995年~1999年,美国GDP 年均增长率为3.8%。1990年~1999年,美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国内总收入年均增长10.4%,远远超过经济总量的增长

率,信息技术产业国内总收入实现翻番,从3,300亿美元增长到7,290亿美元,占经济的比重由5.5%上升到8.2%。到了2000年,信息技术产业占到整个美国经济的8.3%。以当年美国GDP 规模约为99,630亿美元计, 信息技术产业的产值高达8,269亿美元。1990年~1994年间,信息技术产业总体增长0.5%。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计算机设备及零部件以及通信设备成本的急剧下降,信息技术产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虽然信息技术产业产出只占美国经济总量10%还不到,但其快速增长以及不断下降的价格使其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在1995年~1999年间平均高达30%。

1.2.3 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信息技术类产品及服务成本的下降,直接或间接缓解了美国的通货膨胀。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计算机类产品价格不断下滑,1994年下降约1%, 1995年下降近5%, 1996年~1998年年均降幅更是达8%。1994年~1998年期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从2.3% 下降到了1.8%,下降了0.5个百分点。信息技术产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占美国经济约8%的信息技术类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下降,而且对约占美国经济92%的非信息技术类产业的产品价格上扬也起到积极的抑制作用。

1.2.4 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对劳动生产率提升的贡献

自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经济了扩张期后,便没有出现“二战”后因劳动生产率随经济扩张进入成熟期而下降的情况。以此相反,美国劳动生产率保持了近十年的强劲增长势头。归结到底,劳动生产率保持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信息技术资本(特别是计算机硬件以及外设)净存量/人工时的增加。净存量/人工时的增加促使了自1991年以来的信息技术的资本深化,1995年以后这种现象更为明显。计算机硬件净资本存量与工作小时之比由1991年~1995年的年均16.3% 上升到了1996年~1999年的年均33.7%,同期软件资本的资本深化率也以两位数保持增长,通信设备增幅则在2.4%~5.0%之间。而与此相比,整个20世纪90年代,占美国资本存量多达95%的其它资本的资本深化率仅从0.4%增加到了0.5%。1995年后信息技术投资对美国结构性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达0.6个百分点。

1.2.5 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对就业的影响

随着计算机网、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普及以及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产业对信息技术人员尤其是高素质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1998年,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从业人员占全美就业人数的6.1%,高达740万人。由于美国经济增长的放缓以及高科技领域发展的减速,虽然信息技术产业的人员需求增长低于预期的估计,但对人才的需求依然巨大。根据美国信息技术协会(ITAA )2001年5月的调查报告,全美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040万人,约占全美就业人数的7%。ITAA 预计2001年美国信息技术人才的缺口将达42.5万人。1994年~1998年,信息技术产业自身的就业增长了约28%,同期其他行业内的信息技术就业机会也上升了22%。

1.2.6 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对贸易的贡献

不容置疑,美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在全世界具有一流的竞争力,但是美国的信息技术贸易却呈现的是负值,1999年的统计信息表明:美国信息技术产品的贸易逆差高达660亿美元。近年来,虽然信息技术服务走向了顺差,但与信息技术产品的巨额逆差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究其原因,其根本在于美国信息技术领域的领头企业均属跨国企业,这些企业一般都是通过海外分公司而非直接从美国本土向国外客户提供产品及服务。1997年,美国信息技术类产品和服务的直接出口额为1,214亿美元,但海外分公司的销售额却达到1,960亿美元,而同期外国公司在美国的销售额仅有1,105亿美元。因此,从销售的角度来看,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实际上依旧占据优势地位。

2 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与美国的比较

2.1 我国信息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逐渐开始超越国民经济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在全球互联网发展浪潮的推动下,我国信息产业依靠科技进步走出了一条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引进、消化、吸收不断创新的成功之路,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新兴产业

及部门的形成,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加快了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脚步。

2.2 我国信息产业落后美国的根本原因是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信息产业形成了强者越强、 强者通吃的局面。根据新经济理论,信息技术产业具有很强的规模经济特点,高新技术、高新企业在欧美发达国家的集聚,形成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使得发达国家依靠存量优势一直处于技术的制高点, 也导致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总是落后于发达国家。而我国采用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导致我国在原始创新方面能力不足,虽然我国的信息产业发展上已取得显著成就,但是我国在信息技术产业核心技术、 应用等方面创新能力依然落后于发达国家,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标准,我国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3 我国信息技术产业整体水平与美国还有明显的差距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信息产业以年均 30%持续高速增长,2007 年信息技术产业占 GDP 的比重为 4.2%, 实际增长贡献率达到16.5%,是美国最大的支柱产业之一。2008年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约6.3万亿人民币,工业增加值约1.5万亿人民币,占GDP 比重约5%,对当年GDP 增长的贡献为0.8个百分点。2010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 中国的互联网网民数已达4.2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 31.8%,虽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与美国 2009 年的 68.9%还有很大差距。 我国信息产业大而不强,技术上受制于人,缺乏核心技术和标准,整体水平与美国尚存在一段距离。 3 美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3.1 美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经验

3.1.1 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美国是世界上制定国家信息技术产业战略最早的国家,同时也是颁布国家信息技术产业政策最多的国家。美国政府主要从宏观上把握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制定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并制定一系列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促进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制定完善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为美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铺设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高速公路。

3.1.2 基础研究和研发的投入

美国政府向来很注重耗资大、费时长、风险高的基础研究。“二战”时期,基于军事研究的需要,创办了很多重点实验室,引进了一流科研人员,装备了一流技术设备。经过这一系列的举措,美国的基础研究很快占据了世界领先地位。1950年国家科学基金会成立了以后,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来扶持各个领域的基础研究,仅2000年在高技术产业投入的研发经费已达2653亿美元,占世界研发经费总支出的比例高达41.7%,2003年为1015亿美元,2006年为1320亿美元。通过提供大量基础研究资金,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美国基础研究的长盛不衰,为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1.3 知识产权的保护

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由来已久。早在美国立国之初,便在宪法第一条第8款明确规定:“国会将有权通过保障作者和发明者对其作品和发现的独占权利,促进科学等有用艺术的进步”。20世纪中后期,随着新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对信息技术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明确保护与计算机相关的各种创新,保障了信息技术产业在美国的迅速成长和壮大。

3.1.4 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持续快速增长,为弥补人才不足的缺陷,美国政府专门出台了许多人力资源政策措施,以培训和引进信息技术人才,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政府通过建立网络大学等形式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计划;政府和教育部门联手,政府提供资金,教育部门提供技术支持;采取相关措施,调动企业培养信息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增加了信息技术人才的签证数量。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促进了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3.2 对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启示和建议

3.2.1 国家顶层科学规划,制定和实施可持续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战略

政府应为信息产业发展进行战略规划,科学合理设计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布局,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

导作用,制定科学性、合理性、持续性的产业政策,扶持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自1992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颁布以来,政府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发展信息、科技的方针政策,如863计划等。现在问题的关键是要制定统一、科学的信息技术创新规划,借鉴美国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重点推进信息技术自主研发,确定重点高科技产业发展目标,通过政府组织协调产、学、研关系,安排重点技术的具体扶持政策,技术转换项目确定战略方向,确定优先资助的项目和有利于技术扩散的项目,加快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部门的应用。

3.2.2 构建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引导和支持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创新

信息技术产业创新需要有坚实的基础,国家必须建立具有良好的产、学、研有效结合、 推动创新成果转化的科研机制。 首先,政府应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氛围, 充分利用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运用好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对高科技产业园区内的企业提供金融援助、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外部经济效应。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投资要由单一的国家行政性质的拨款拓展到国家经济领域的投入,两者相互结合,促进科研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动信息技术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部门的应用。其次,政府要鼓励大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和技术联合开发,取消跨行业并购等方面的限制。 深化改革开放,使信息技术产业“进得来,出得去”,以应对全球竞争的挑战,要吸收、消化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加强自主创新,打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 最后,大力推行信息技术产业标准化战略,掌握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要积极参加国际组织活动,力争在国际信息技术标准制订中占据有利地位,同时也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制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标准,强化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主导权,推进中国标准的国际化。

3.2.3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保障信息技术产业健康发展

建立健全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是我国信息产业快速、持续、有序、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我国信息法律建设近年来发展较快,已经制定颁布了《专利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暂行规定实施办法》、《计算机国际互联网出入口信道管理办法》、《中国计算机互联网管理办法》、《中国公众多媒体通讯管理办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但目前我国在整体上还没有一部完备统一的信息技术法律,仍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对此,应重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健全专利法、商标法、知识产权法等基础上出台技术转移和转让条例等法规,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法规,严厉打击各种盗版、侵权行为,并且要在对外经贸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信息技术产品的自主研发,从而保护国内高新技术企业的利益和增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2.4 培养和吸引高科技人才,提升信息技术水平

要实现信息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本国人才的培养,设法引进和留住外来人才,必须以合理、 高效使用人才作为基本国策,坚持实施人才战略强国战略,促进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要从行业和地区信息技术应用的实际出发,制定具有行业和地区特点的人才培养和引进规划,建设规范的人才教育培养体系,重点培养既熟悉信息技术又熟悉应用领域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加强与教育、劳动部门合作,促进各类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培训机构建设,通过职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和在职学历教育等多种途径,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和在职培训工作,逐步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改善行业人才结构。

参 考 文 献

[1] 郭春侠.谢阳群.美国人信息产业发展机制和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05 (7).

[2] 朱斌.当代美国科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 毛传阳.孙昌宇.美日韩信息产业发展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1).

[4] 乔为国.美国信息技术产业成长中政府政策及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8 (8).

[5] 刘晔.信息化与美国政府的科技产业政策及启示[J ].改革与战略,2001 (1).

[6] 张建波.胡启萍.郭建强.美国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 2008(4).

[7] 牟锐.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模式研究[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8] 何平.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及对策[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 (21).

浅析信息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及对我国的启示

姜敏

( 单位、地址、邮编,6号宋体,居中如: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00)

摘 要:信息技术产业是 21 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各国抢占科技经济制高点的战略性产业。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平均每年以30%的高速增长,并逐渐成为美国最主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大量的研究表明,美国信息技术大幅度的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有效的拉动了就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力。通过研究信息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作用,对比中、美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从而分析美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并结合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实际提出建议,以期对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 键 词:信息技术产业;经济;促进;发展;启示

An Analysis on the Promo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on US

Economy and the Revelation to China

Jiang Min

( Address,Postalcode )

Abstra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is a strong drive of 21th centu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lso a strategic industry to seize the high groun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ince the mid-90's, The IT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 grows at an average rate of 30% and,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the largest pillar industry.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U.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ies greatly increased productivity, and already become the main driving force of American’s economy. By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s of IT industry on US economy, this article offers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T industry of US and China, and the revelation to China ’s economy, putting forward some policies and suggestions, so as to provided some theoretical basis to the development of IT industry and economy.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economy; promotion; development; revelation

1 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阶段及对美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1.1 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阶段

美国的信息产业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9—1970 年),以大型计算机的研究、开发、应用为特征;第二阶段(1970—1990 年),以个人计算机的研发和大规模普及为特征;第三阶段(1990 年以后),以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应用为主要特征。

1.2 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1.2.1 美国对信息技术类资产的投入

信息技术产业在美国的经济活动中显示出了越来越强大的推动力量。以美元现价计,信息技术设备及软件投资从1992年的1,980亿美元上升到了1999年的4,070亿美元,占美国设备类总投资的比例分别为44% 和46%。由于信息技术资产设备及软件产品价格的不断下跌,产业对信息技术类资产的实际投资高于名义投资,以1996年美元价格为基准,1999年美国对信息技术类资产的实际投资高达5,100亿美元,比1995年翻了一番。回顾美国的20世纪90年代,设备类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10%,大大高出80年代5%~6%的年均增幅。其中,对信息技术设备及软件的投资在90年代的高投资增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2.2 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产出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高速增长,其中主要增长的来源之一正是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部门,信息技术产业在美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断增加。1995年~1999年,美国GDP 年均增长率为3.8%。1990年~1999年,美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国内总收入年均增长10.4%,远远超过经济总量的增长

率,信息技术产业国内总收入实现翻番,从3,300亿美元增长到7,290亿美元,占经济的比重由5.5%上升到8.2%。到了2000年,信息技术产业占到整个美国经济的8.3%。以当年美国GDP 规模约为99,630亿美元计, 信息技术产业的产值高达8,269亿美元。1990年~1994年间,信息技术产业总体增长0.5%。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计算机设备及零部件以及通信设备成本的急剧下降,信息技术产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虽然信息技术产业产出只占美国经济总量10%还不到,但其快速增长以及不断下降的价格使其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在1995年~1999年间平均高达30%。

1.2.3 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信息技术类产品及服务成本的下降,直接或间接缓解了美国的通货膨胀。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计算机类产品价格不断下滑,1994年下降约1%, 1995年下降近5%, 1996年~1998年年均降幅更是达8%。1994年~1998年期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从2.3% 下降到了1.8%,下降了0.5个百分点。信息技术产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占美国经济约8%的信息技术类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下降,而且对约占美国经济92%的非信息技术类产业的产品价格上扬也起到积极的抑制作用。

1.2.4 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对劳动生产率提升的贡献

自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经济了扩张期后,便没有出现“二战”后因劳动生产率随经济扩张进入成熟期而下降的情况。以此相反,美国劳动生产率保持了近十年的强劲增长势头。归结到底,劳动生产率保持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信息技术资本(特别是计算机硬件以及外设)净存量/人工时的增加。净存量/人工时的增加促使了自1991年以来的信息技术的资本深化,1995年以后这种现象更为明显。计算机硬件净资本存量与工作小时之比由1991年~1995年的年均16.3% 上升到了1996年~1999年的年均33.7%,同期软件资本的资本深化率也以两位数保持增长,通信设备增幅则在2.4%~5.0%之间。而与此相比,整个20世纪90年代,占美国资本存量多达95%的其它资本的资本深化率仅从0.4%增加到了0.5%。1995年后信息技术投资对美国结构性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达0.6个百分点。

1.2.5 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对就业的影响

随着计算机网、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普及以及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产业对信息技术人员尤其是高素质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1998年,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从业人员占全美就业人数的6.1%,高达740万人。由于美国经济增长的放缓以及高科技领域发展的减速,虽然信息技术产业的人员需求增长低于预期的估计,但对人才的需求依然巨大。根据美国信息技术协会(ITAA )2001年5月的调查报告,全美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040万人,约占全美就业人数的7%。ITAA 预计2001年美国信息技术人才的缺口将达42.5万人。1994年~1998年,信息技术产业自身的就业增长了约28%,同期其他行业内的信息技术就业机会也上升了22%。

1.2.6 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对贸易的贡献

不容置疑,美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在全世界具有一流的竞争力,但是美国的信息技术贸易却呈现的是负值,1999年的统计信息表明:美国信息技术产品的贸易逆差高达660亿美元。近年来,虽然信息技术服务走向了顺差,但与信息技术产品的巨额逆差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究其原因,其根本在于美国信息技术领域的领头企业均属跨国企业,这些企业一般都是通过海外分公司而非直接从美国本土向国外客户提供产品及服务。1997年,美国信息技术类产品和服务的直接出口额为1,214亿美元,但海外分公司的销售额却达到1,960亿美元,而同期外国公司在美国的销售额仅有1,105亿美元。因此,从销售的角度来看,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实际上依旧占据优势地位。

2 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与美国的比较

2.1 我国信息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逐渐开始超越国民经济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在全球互联网发展浪潮的推动下,我国信息产业依靠科技进步走出了一条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引进、消化、吸收不断创新的成功之路,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新兴产业

及部门的形成,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加快了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脚步。

2.2 我国信息产业落后美国的根本原因是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信息产业形成了强者越强、 强者通吃的局面。根据新经济理论,信息技术产业具有很强的规模经济特点,高新技术、高新企业在欧美发达国家的集聚,形成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使得发达国家依靠存量优势一直处于技术的制高点, 也导致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总是落后于发达国家。而我国采用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导致我国在原始创新方面能力不足,虽然我国的信息产业发展上已取得显著成就,但是我国在信息技术产业核心技术、 应用等方面创新能力依然落后于发达国家,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标准,我国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3 我国信息技术产业整体水平与美国还有明显的差距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信息产业以年均 30%持续高速增长,2007 年信息技术产业占 GDP 的比重为 4.2%, 实际增长贡献率达到16.5%,是美国最大的支柱产业之一。2008年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约6.3万亿人民币,工业增加值约1.5万亿人民币,占GDP 比重约5%,对当年GDP 增长的贡献为0.8个百分点。2010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 中国的互联网网民数已达4.2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 31.8%,虽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与美国 2009 年的 68.9%还有很大差距。 我国信息产业大而不强,技术上受制于人,缺乏核心技术和标准,整体水平与美国尚存在一段距离。 3 美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3.1 美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经验

3.1.1 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美国是世界上制定国家信息技术产业战略最早的国家,同时也是颁布国家信息技术产业政策最多的国家。美国政府主要从宏观上把握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制定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并制定一系列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促进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制定完善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为美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铺设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高速公路。

3.1.2 基础研究和研发的投入

美国政府向来很注重耗资大、费时长、风险高的基础研究。“二战”时期,基于军事研究的需要,创办了很多重点实验室,引进了一流科研人员,装备了一流技术设备。经过这一系列的举措,美国的基础研究很快占据了世界领先地位。1950年国家科学基金会成立了以后,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来扶持各个领域的基础研究,仅2000年在高技术产业投入的研发经费已达2653亿美元,占世界研发经费总支出的比例高达41.7%,2003年为1015亿美元,2006年为1320亿美元。通过提供大量基础研究资金,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美国基础研究的长盛不衰,为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1.3 知识产权的保护

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由来已久。早在美国立国之初,便在宪法第一条第8款明确规定:“国会将有权通过保障作者和发明者对其作品和发现的独占权利,促进科学等有用艺术的进步”。20世纪中后期,随着新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对信息技术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明确保护与计算机相关的各种创新,保障了信息技术产业在美国的迅速成长和壮大。

3.1.4 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持续快速增长,为弥补人才不足的缺陷,美国政府专门出台了许多人力资源政策措施,以培训和引进信息技术人才,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政府通过建立网络大学等形式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计划;政府和教育部门联手,政府提供资金,教育部门提供技术支持;采取相关措施,调动企业培养信息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增加了信息技术人才的签证数量。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促进了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3.2 对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启示和建议

3.2.1 国家顶层科学规划,制定和实施可持续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战略

政府应为信息产业发展进行战略规划,科学合理设计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布局,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

导作用,制定科学性、合理性、持续性的产业政策,扶持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自1992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颁布以来,政府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发展信息、科技的方针政策,如863计划等。现在问题的关键是要制定统一、科学的信息技术创新规划,借鉴美国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重点推进信息技术自主研发,确定重点高科技产业发展目标,通过政府组织协调产、学、研关系,安排重点技术的具体扶持政策,技术转换项目确定战略方向,确定优先资助的项目和有利于技术扩散的项目,加快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部门的应用。

3.2.2 构建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引导和支持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创新

信息技术产业创新需要有坚实的基础,国家必须建立具有良好的产、学、研有效结合、 推动创新成果转化的科研机制。 首先,政府应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氛围, 充分利用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运用好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对高科技产业园区内的企业提供金融援助、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外部经济效应。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投资要由单一的国家行政性质的拨款拓展到国家经济领域的投入,两者相互结合,促进科研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动信息技术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部门的应用。其次,政府要鼓励大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和技术联合开发,取消跨行业并购等方面的限制。 深化改革开放,使信息技术产业“进得来,出得去”,以应对全球竞争的挑战,要吸收、消化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加强自主创新,打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 最后,大力推行信息技术产业标准化战略,掌握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要积极参加国际组织活动,力争在国际信息技术标准制订中占据有利地位,同时也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制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标准,强化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主导权,推进中国标准的国际化。

3.2.3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保障信息技术产业健康发展

建立健全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是我国信息产业快速、持续、有序、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我国信息法律建设近年来发展较快,已经制定颁布了《专利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暂行规定实施办法》、《计算机国际互联网出入口信道管理办法》、《中国计算机互联网管理办法》、《中国公众多媒体通讯管理办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但目前我国在整体上还没有一部完备统一的信息技术法律,仍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对此,应重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健全专利法、商标法、知识产权法等基础上出台技术转移和转让条例等法规,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法规,严厉打击各种盗版、侵权行为,并且要在对外经贸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信息技术产品的自主研发,从而保护国内高新技术企业的利益和增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2.4 培养和吸引高科技人才,提升信息技术水平

要实现信息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本国人才的培养,设法引进和留住外来人才,必须以合理、 高效使用人才作为基本国策,坚持实施人才战略强国战略,促进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要从行业和地区信息技术应用的实际出发,制定具有行业和地区特点的人才培养和引进规划,建设规范的人才教育培养体系,重点培养既熟悉信息技术又熟悉应用领域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加强与教育、劳动部门合作,促进各类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培训机构建设,通过职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和在职学历教育等多种途径,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和在职培训工作,逐步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改善行业人才结构。

参 考 文 献

[1] 郭春侠.谢阳群.美国人信息产业发展机制和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05 (7).

[2] 朱斌.当代美国科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 毛传阳.孙昌宇.美日韩信息产业发展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1).

[4] 乔为国.美国信息技术产业成长中政府政策及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8 (8).

[5] 刘晔.信息化与美国政府的科技产业政策及启示[J ].改革与战略,2001 (1).

[6] 张建波.胡启萍.郭建强.美国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 2008(4).

[7] 牟锐.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模式研究[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8] 何平.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及对策[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 (21).


相关内容

  • 经济生活文摘
  • 期刊简介: <经济生活文摘>杂志是由中国经济 报刊协会主管主办的.中英文双语半 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4505/F,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5535.以 权威性.科学性.实效性.准确性. 可读性为办刊方针:办刊宗旨:展示 国家发展成就,关注百姓生活状态. 栏目设置: & ...

  • 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 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入世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WTO 贸易救济措施研究 入世后, 两岸三地投资经贸关系发展研究 中国纺织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研究 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 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与国际贸易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 跨国公司在华扩张模式透析 中小 ...

  • 博物馆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学 专目院业学生姓名 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 教务处制表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一日 博物馆学毕业论文选题(1169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起,具体可以联系 二.论文参考题目 从博物馆的临展举办 ...

  • 环境生态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环境生态毕业论文选题(1152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起, ...

  • 2015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推荐选题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2015届毕业论文推荐选题 刘立平 01.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2.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03.中俄双边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4.中韩双边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5.中印经贸关系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6.中国与拉美经贸关系现状.问题 ...

  • 报关.国贸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报关.国贸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1. 国际贸易支付结算方式比较分析 2 .论纺织品配额取消后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3.试论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分析 4 .我国国际货代业提升竞争力的思考 5 .浅析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竞争力 6 .美轮胎特保案裁决对中国轮胎出口的影响 7.论国际贸易增速趋缓下的服务贸易发展 8 ...

  • 中美服务贸易比较研究
  • 2010年10月第27卷第5期 三明学院学报 JOURNALOFSANMINGUNIVERSITY Oct.2010Vol.27No.5 中美服务贸易比较研究 蒋浩,袁小军 (集美大学财经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摘要:近年来中国的服务贸易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与美国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 ...

  • 金融和金融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 金融和金融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学生可根据以下毕业论文的参考选题范围拟定论文题目,题目不必与下列题目完全相同,但应注意选题不要超越金融学科的范围. 1. 从中外银行竞争力比较看中资银行竞争策略的选择 2. 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退出机制 3.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4. 论我国上 ...

  • 浅析中国物流现状及物流现代化
  • Logistics 物流商论 <中国商贸> CHINA BUSINESS&TRADE 浅析中国物流现状及物流现代化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李碧 找到制约我国物流快速发展的瓶颈,分析探讨如何使物流向专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摘 要:本文旨在分析中国物流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 中国物流 物流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