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周恩来故居学习周恩来党政精神

瞻仰周恩来故居 学习周恩来党政精神

在这个晴朗的日子里,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来到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北门外桃花垠的周恩来故居,也是现在周恩来纪念馆的地址。纪念馆是1992年1月16日落成,由邓小平题写馆名。江泽民、李鹏、李先念、杨尚昆等领导为纪念馆题词。

该馆四面环水,清波荡漾,总建筑面积3265平方米。由主馆和辅馆两部分组成。主馆底部基台呈方梯形,而馆体呈八棱柱体,在庄严中具有动感,喻示周恩来数次在我党我军生死存亡关头所起的扭转乾坤的作用;基台周围由四根巨大的花岗岩石柱撑起锥形大屋顶,寓意他最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四个现代化的千秋大业。与主馆相呼应的辅馆呈“人”字形展开,标志着周恩来伟大崇高的人格,并含蓄地表达了周恩来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主馆分为三层,一层展厅共分八个部分,通过丰富翔实的文献史料和珍贵的文物图片以及5台电视显示屏,展现了周恩来光辉的一生。二层瞻仰厅置放着周恩来坐像。这尊汉白玉塑像高3.2米,基座高1.5米,展现的是周恩来总理手握长卷,微笑凝视着前方的伟人形象。

纪念馆正面隔湖望去,南面是观景台,它由廊厅和两座高达16米的剑碑组成,象征着周恩来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

我们在一幅幅照片、一件件珍贵文物和总理录像前,驻足观看,缅怀了全党学习楷模――周恩来的革命历程和人格魅力,进一步重温了周恩来在大革命至解放战争时期,血雨腥风,出生入死,临危不惧,在危难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日理万机,夙兴夜寐,为新中国建设,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在文革期间,总理忍辱负重,苦撑危局,坚决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总理最后岁月,仍顾全大局,呕心沥血,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祖国的繁荣富强,全心全意,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毛泽东曾在1943年9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曾经说过,恩来同志有三大长处:一是对敌斗争勇敢,二是对工作拼命,三是广泛的群众联系。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还说过:“恩来的最大优点之一,就是同党内外都有广泛的联系,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邓小平在周恩来追悼会的悼词中说:周恩来为“争取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英勇斗争,鞠躬尽瘁,无私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他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江泽民在周恩来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周恩来同志是中国人民的忠实儿子,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一个不朽的名字。”“他的崇高精神和人格,感召和哺育着一代一代共产党人,已经成为推进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一种巨大力量。”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特别强调了在周恩来“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中国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我们缅怀周恩来同志,就是要永远铭记和认真学习周恩来同志的精神,使之不断发扬光大”。弘扬周恩来精神已经成为我们全党的共识。

周恩来之所以得到党内外广大人民群众持久而深切的怀念,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是大功大德集于一身的世纪伟人。他功勋卓著,如李琦同志所说,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党的领袖、开国元勋、世界伟人。他道德高尚,是党和人民认可度很高的人民公仆,“全党楷模”。他的大功中浸透着他的大德,体现着

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昌盛英勇奋斗的崇高理想,为最大多数人谋取最大利益的伟大胸怀,“立大志,不存大己”的高尚人格。“大功”是“大德”指导下的实践结果,是大德的载体。“大德”是成就“大功”的内在动力和根砥,是“贯穿大功”的主线和体现“大功”性质的内核。

周恩来的大德本身也是他的大功。周恩来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用他半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奋斗把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精神境界、思想作风及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比较完美、形象、鲜活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成为中国共产党坚持党性的楷模,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党的优良作风的化身。正如胡锦涛所说,在中国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理论界把周恩来身上体现出的这种“大德”概括为“周恩来精神”。涵盖了他的人格魅力、精神风范、品德、作风、党性修养等等。石仲泉同志是最早对周恩来精神进行系统阐述的学者。他把周恩来精神概括为“无我精神、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民主精神、廉洁精神、严细精神、守纪精神、牺牲精神”,对深化周恩来研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作为党和国家的新一代,我们应该积极地去学习前辈们的党政精神,作为榜样,来更好地了解党,学习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在瞻仰了周恩来的故居后,让我们对这位领导人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加地钦佩,让我们意识到学习周恩来党政精神的深刻意义。

一、我们要学习周恩来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理想信念是个人追求的精神支柱和思想动力。只有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根基,我们才能始终不渝地保持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毫不动摇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理想信念的坚定与否,尤其体现在困难和挑战面前。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周恩来“对党的事业、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光明前途、对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始终充满必胜的信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从不动摇”。当前,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时常处于困难和风险的风口浪尖。如何坚定“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的理想信念,是关系到能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能否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问题。胡锦涛同志进一步指出,周恩来的“革命理想信念是建立在理性自觉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是坚如磐石的”。科学的理想信念是我们事业胜利的前提,是我们信心的保障。我们党建立80多年来,有无数优秀的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不畏牺牲,前赴后继,支撑他们的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今天,我们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上的。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科学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把握当今世界的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科学总结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科学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以及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之上开创出来的,其科学性、真理性已经为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所证明,因而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二、学习周恩来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做到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作为执政党,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绝对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应当经常问问自己,是否像周恩来那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对群众的疾苦关怀备至、体贴入微。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多办顺民心、解民忧的实事,努力让最广大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真真切切感受到党和国家政策的温暖。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意识与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党群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只有形成和谐的党群关系,我们才能紧密团结各族人民和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心全意、同心同德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周恩来是甘当人民公仆精神的终身践行者,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榜样。我们要始终牢记周恩来的教诲,时时刻刻想着人民群众,以人民的疾苦为忧,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党和人民的关系血肉相连。

三、学习周恩来高度珍视和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精神,做到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

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渡过一切难关的重要保证,也是确保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顺利推进的基础。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建设任务,维护党的团结对党的事业尤为重要。周恩来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楷模,他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个人私利、派别思想是党内团结的大敌。我们只有彻底摆脱个人、小团体的利益,彻底放下任何形式的山头主义、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才能真正做到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切实保证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得到贯彻落实。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要有大局意识,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四、学习周恩来求真务实的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工作中做到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强调的是“求真”的精神,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突出的是“务实”的作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能够与时俱进、保持先进性的一大法宝。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是我们脚踏实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武器。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在号召全体党员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胡锦涛同志的讲话从两个方面揭示了周恩来的求真务实精神:一是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际工作。二是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高度重视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我们今天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也应当从这两个方面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体运用到我们的各项工作之中;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深入调研,发现规律,把握规律,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和指导各项工作。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努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注重发展实效,反对形式主义,集中精力干事业,一心一意抓落实;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科学决策、科学管理,以人为本、统筹兼顾;要敢讲真话,勇报实情,杜绝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现象。当前,我国正经历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上的深刻变革,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不能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我们就难以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局面,难以肩负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

五、学习周恩来谦虚谨慎的精神,继续发扬“两个务必”的光荣传统,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我们党历经风雨,由小变大,不断开辟前进道路。如果没有老一代革命家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是不可能实现的。今天,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切不可丢掉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切不可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盲目乐观,更不可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安于既有的成绩。周恩来谦虚谨慎的精神,体现在他始终看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负责,向群众学习,虚心请教,平等待人的一言一行中。当前,我们学习周恩来谦虚谨慎的精神,要在日常工作中认清自己的现状,看到自身的差距,保持政治上的清醒、思想上的忧患意识,始终把个人工作与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联系在一起,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周恩来谦虚谨慎的精神还体现在他“学到老、活到老、改造到老”的学风上。良好的学风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不断学习,我们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骄傲自满会让我们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我们要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推进我们的工作。

六、学习周恩来无私奉献的精神,做到秉公用权、廉洁奉公

古人讲,无欲则刚。个人私欲的泛滥是腐化堕落的源头。养成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要彻底排除个人私利,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党和国家,就是要始终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作为个人的出发点、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是我们党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体现,也是每一位党员不可推卸的职责。秉公用权、廉洁奉公,是党性的基本要求。共产党员要自觉地遵守党纪国法,抵制诱惑、经受考验,做到廉洁自律、一身正气。

无私奉献,体现的是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和道德风尚。无论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都有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将个人奉献给党的事业,不求回报。正是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使我们党赢得了民心。全党上下能否保持和弘扬奉献精神,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声誉,关系到民心向背。

周恩来将自己的全部献给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达到了无私奉献的最高境界。他在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都为我们起到了表率作用。今天的领导干部要以周恩来为榜样,问一问自己:是否做到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否过了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是否经常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和自我批评;是否有特殊化的现象;是否追求个人的物质生活待遇;是否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和身边工作人员谋私利。周恩来在生活和工作中将个人的要求降到了最低点,却在人民心中塑造了完美高尚的人格。

胡锦涛同志指出,周恩来“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中国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今天我们学习和发扬周恩来精神,就是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履行一名共产党员的义务。党风建设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关键,是推动改革开放的重要保障。我们今天纪念周恩来,要以周恩来精神激励自己,鞭策自己,继承和发扬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以他们为楷模,弘扬新风正气,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瞻仰周恩来故居 学习周恩来党政精神

在这个晴朗的日子里,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来到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北门外桃花垠的周恩来故居,也是现在周恩来纪念馆的地址。纪念馆是1992年1月16日落成,由邓小平题写馆名。江泽民、李鹏、李先念、杨尚昆等领导为纪念馆题词。

该馆四面环水,清波荡漾,总建筑面积3265平方米。由主馆和辅馆两部分组成。主馆底部基台呈方梯形,而馆体呈八棱柱体,在庄严中具有动感,喻示周恩来数次在我党我军生死存亡关头所起的扭转乾坤的作用;基台周围由四根巨大的花岗岩石柱撑起锥形大屋顶,寓意他最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四个现代化的千秋大业。与主馆相呼应的辅馆呈“人”字形展开,标志着周恩来伟大崇高的人格,并含蓄地表达了周恩来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主馆分为三层,一层展厅共分八个部分,通过丰富翔实的文献史料和珍贵的文物图片以及5台电视显示屏,展现了周恩来光辉的一生。二层瞻仰厅置放着周恩来坐像。这尊汉白玉塑像高3.2米,基座高1.5米,展现的是周恩来总理手握长卷,微笑凝视着前方的伟人形象。

纪念馆正面隔湖望去,南面是观景台,它由廊厅和两座高达16米的剑碑组成,象征着周恩来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

我们在一幅幅照片、一件件珍贵文物和总理录像前,驻足观看,缅怀了全党学习楷模――周恩来的革命历程和人格魅力,进一步重温了周恩来在大革命至解放战争时期,血雨腥风,出生入死,临危不惧,在危难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日理万机,夙兴夜寐,为新中国建设,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在文革期间,总理忍辱负重,苦撑危局,坚决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总理最后岁月,仍顾全大局,呕心沥血,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祖国的繁荣富强,全心全意,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毛泽东曾在1943年9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曾经说过,恩来同志有三大长处:一是对敌斗争勇敢,二是对工作拼命,三是广泛的群众联系。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还说过:“恩来的最大优点之一,就是同党内外都有广泛的联系,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邓小平在周恩来追悼会的悼词中说:周恩来为“争取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英勇斗争,鞠躬尽瘁,无私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他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江泽民在周恩来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周恩来同志是中国人民的忠实儿子,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一个不朽的名字。”“他的崇高精神和人格,感召和哺育着一代一代共产党人,已经成为推进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一种巨大力量。”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特别强调了在周恩来“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中国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我们缅怀周恩来同志,就是要永远铭记和认真学习周恩来同志的精神,使之不断发扬光大”。弘扬周恩来精神已经成为我们全党的共识。

周恩来之所以得到党内外广大人民群众持久而深切的怀念,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是大功大德集于一身的世纪伟人。他功勋卓著,如李琦同志所说,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党的领袖、开国元勋、世界伟人。他道德高尚,是党和人民认可度很高的人民公仆,“全党楷模”。他的大功中浸透着他的大德,体现着

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昌盛英勇奋斗的崇高理想,为最大多数人谋取最大利益的伟大胸怀,“立大志,不存大己”的高尚人格。“大功”是“大德”指导下的实践结果,是大德的载体。“大德”是成就“大功”的内在动力和根砥,是“贯穿大功”的主线和体现“大功”性质的内核。

周恩来的大德本身也是他的大功。周恩来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用他半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奋斗把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精神境界、思想作风及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比较完美、形象、鲜活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成为中国共产党坚持党性的楷模,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党的优良作风的化身。正如胡锦涛所说,在中国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理论界把周恩来身上体现出的这种“大德”概括为“周恩来精神”。涵盖了他的人格魅力、精神风范、品德、作风、党性修养等等。石仲泉同志是最早对周恩来精神进行系统阐述的学者。他把周恩来精神概括为“无我精神、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民主精神、廉洁精神、严细精神、守纪精神、牺牲精神”,对深化周恩来研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作为党和国家的新一代,我们应该积极地去学习前辈们的党政精神,作为榜样,来更好地了解党,学习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在瞻仰了周恩来的故居后,让我们对这位领导人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加地钦佩,让我们意识到学习周恩来党政精神的深刻意义。

一、我们要学习周恩来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理想信念是个人追求的精神支柱和思想动力。只有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根基,我们才能始终不渝地保持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毫不动摇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理想信念的坚定与否,尤其体现在困难和挑战面前。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周恩来“对党的事业、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光明前途、对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始终充满必胜的信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从不动摇”。当前,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时常处于困难和风险的风口浪尖。如何坚定“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的理想信念,是关系到能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能否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问题。胡锦涛同志进一步指出,周恩来的“革命理想信念是建立在理性自觉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是坚如磐石的”。科学的理想信念是我们事业胜利的前提,是我们信心的保障。我们党建立80多年来,有无数优秀的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不畏牺牲,前赴后继,支撑他们的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今天,我们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上的。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科学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把握当今世界的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科学总结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科学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以及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之上开创出来的,其科学性、真理性已经为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所证明,因而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二、学习周恩来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做到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作为执政党,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绝对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应当经常问问自己,是否像周恩来那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对群众的疾苦关怀备至、体贴入微。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多办顺民心、解民忧的实事,努力让最广大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真真切切感受到党和国家政策的温暖。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意识与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党群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只有形成和谐的党群关系,我们才能紧密团结各族人民和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心全意、同心同德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周恩来是甘当人民公仆精神的终身践行者,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榜样。我们要始终牢记周恩来的教诲,时时刻刻想着人民群众,以人民的疾苦为忧,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党和人民的关系血肉相连。

三、学习周恩来高度珍视和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精神,做到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

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渡过一切难关的重要保证,也是确保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顺利推进的基础。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建设任务,维护党的团结对党的事业尤为重要。周恩来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楷模,他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个人私利、派别思想是党内团结的大敌。我们只有彻底摆脱个人、小团体的利益,彻底放下任何形式的山头主义、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才能真正做到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切实保证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得到贯彻落实。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要有大局意识,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四、学习周恩来求真务实的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工作中做到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强调的是“求真”的精神,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突出的是“务实”的作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能够与时俱进、保持先进性的一大法宝。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是我们脚踏实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武器。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在号召全体党员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胡锦涛同志的讲话从两个方面揭示了周恩来的求真务实精神:一是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际工作。二是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高度重视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我们今天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也应当从这两个方面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体运用到我们的各项工作之中;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深入调研,发现规律,把握规律,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和指导各项工作。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努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注重发展实效,反对形式主义,集中精力干事业,一心一意抓落实;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科学决策、科学管理,以人为本、统筹兼顾;要敢讲真话,勇报实情,杜绝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现象。当前,我国正经历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上的深刻变革,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不能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我们就难以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局面,难以肩负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

五、学习周恩来谦虚谨慎的精神,继续发扬“两个务必”的光荣传统,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我们党历经风雨,由小变大,不断开辟前进道路。如果没有老一代革命家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是不可能实现的。今天,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切不可丢掉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切不可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盲目乐观,更不可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安于既有的成绩。周恩来谦虚谨慎的精神,体现在他始终看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负责,向群众学习,虚心请教,平等待人的一言一行中。当前,我们学习周恩来谦虚谨慎的精神,要在日常工作中认清自己的现状,看到自身的差距,保持政治上的清醒、思想上的忧患意识,始终把个人工作与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联系在一起,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周恩来谦虚谨慎的精神还体现在他“学到老、活到老、改造到老”的学风上。良好的学风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不断学习,我们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骄傲自满会让我们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我们要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推进我们的工作。

六、学习周恩来无私奉献的精神,做到秉公用权、廉洁奉公

古人讲,无欲则刚。个人私欲的泛滥是腐化堕落的源头。养成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要彻底排除个人私利,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党和国家,就是要始终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作为个人的出发点、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是我们党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体现,也是每一位党员不可推卸的职责。秉公用权、廉洁奉公,是党性的基本要求。共产党员要自觉地遵守党纪国法,抵制诱惑、经受考验,做到廉洁自律、一身正气。

无私奉献,体现的是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和道德风尚。无论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都有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将个人奉献给党的事业,不求回报。正是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使我们党赢得了民心。全党上下能否保持和弘扬奉献精神,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声誉,关系到民心向背。

周恩来将自己的全部献给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达到了无私奉献的最高境界。他在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都为我们起到了表率作用。今天的领导干部要以周恩来为榜样,问一问自己:是否做到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否过了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是否经常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和自我批评;是否有特殊化的现象;是否追求个人的物质生活待遇;是否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和身边工作人员谋私利。周恩来在生活和工作中将个人的要求降到了最低点,却在人民心中塑造了完美高尚的人格。

胡锦涛同志指出,周恩来“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中国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今天我们学习和发扬周恩来精神,就是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履行一名共产党员的义务。党风建设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关键,是推动改革开放的重要保障。我们今天纪念周恩来,要以周恩来精神激励自己,鞭策自己,继承和发扬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以他们为楷模,弘扬新风正气,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关内容

  • 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故居
  • 周恩来总理是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威望.周恩来故居座落在江苏省淮安市城区镇淮楼西北隅三百米外的驸马巷7号门内,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有清朝咸丰至光绪年间的青砖小瓦木结构平房32间,占地1960平方米. 这里是举世敬仰的周恩来总理的诞生地,是这位历史伟人一至十二岁童年生活的摇篮.如今 ...

  • 参观王若飞故居有感
  • 参观王若飞故居有感 很久以前我便知道王若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建立者之一,1945年和周恩来. 毛泽东到重庆和国民党进行和平建国谈判,但不幸的是1946年由重庆飞回延安途中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遇难.我早已对王若飞怀有深深的敬意,来到安顺学院读书,知道王若飞是安顺人,这么好的机会当然要到王若飞故居好好地参观 ...

  • 体育部党团组织参观周总理纪念馆活动小结
  • 在党的xx大召开之际,体育部全体党团员和要求入党的青年教师,利用双休日到淮安开展党团组织活动,在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接受爱国主义教育.11月10日上午体育部全体党团员深情的参观了总理故居和纪念馆,在这片举世景仰的热土上,我们全体党团员在情感和思想上都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从走进总理故居的那一刻开始起到参 ...

  • 20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一.导入 师:今天金老师要和大家学习一篇新课文,齐读课题.课文预习好了吗? 二. 新授 1.检查生词: 稠密,崇敬,瞻仰,蓬蓬勃勃,四季常青,繁衍后代,枝枯叶落, 师:字正腔圆.真好,一齐来读. "繁"笔画多,要注意避让和参插,跟老师一起来写,注意观察第四笔变成 ...

  • 宋庆龄故居
  • 2009-04-29 09:58 参观上海宋庆龄故居 宋庆龄(1893-1981),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也是一位杰出的国际活动家,宋庆龄在上海的故居在淮海中路1843号,是一幢红瓦白墙带花园的小洋房.这幢房子原是一个德国人的私人别墅,从1949年春到1963年,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达15年之久 ...

  • 组织生活思想汇报(游张学良故居)
  • 参观张学良公馆 --记党组织生活思想汇报 西安这座城市不但以古都著称,更因西安事变闻名于世.一直以来对张学良将军的种种敬意,使我此次的游览活动,意义非凡. 一路上在脑子里想过千百次公馆的样子,或许,应像西安所有其它的古建筑物那样,灰旧黯淡而庄严肃穆,冷寂空灵而气势磅礴.然而当我从大门外望去,却被它别 ...

  • 青运史遗迹
  • 北京市青年运动重要史迹简介 目 录 北京陈独秀旧居 . .......................................................................................................................... ...

  • [旅美记忆]:瞻仰美国黑人人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故居
  • 5月31日,天气晴朗,在亚特兰大气温显得有点闷热,因为昨天下午短时间的骤雨.今天要离开亚特兰大,上午挤掉一些游览项目,因为早就怀有对马丁.路德金的敬仰,决计要去看一看美国黑人人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故居和他的纪念馆.驱车找到奥本街501号,这便是金的故居. 这是一座维多利亚式的小楼.1929年1月15 ...

  • 红色旅游心得体会
  • 延安,我心中久仰的圣地.几十年了,我只能从书本里.影视中.报刊上了解到它光辉的历史,看到它雄伟的身影.总想有一日能亲临延安去瞻仰它的风采,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近日,外服党委组织了延安红色之旅去参观学习,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几天下来,感慨多多,一言难尽! 延安,陕北的一个小城,这里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