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与对数运算(一)"教学设计

“对数与对数运算(一)”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对数与对数运算(一)”这节课是人教A 版必修1第2章对数函数第1课时. 高中数学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学习是按照“指数→指数函数、对数→对数函数”展开的. 指数是指数函数的基础,对数是对数函数的基础;指数与对数互为逆运算,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从而,学习对数对进一步理解指数,对学习对数函数及理解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内在联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与函数的一般性质,对函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已经完成了分数指数幂和指数函数的学习,了解了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

学生初次接触对数这一全新的概念,认识及应用需要一个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借指数式演化到对数式,引导学生认清各部分关系,从而,将对数这一新知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对数的概念,会熟练地进行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问题使学生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在举例过程中理解对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理解指数与对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1)对数概念的建立;(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2. 难点:(1)对数概念的形成;(2)对数性质的推导.

5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

6 教学过程设计

7 教学过程的流程图

“对数与对数运算(一)”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对数与对数运算(一)”这节课是人教A 版必修1第2章对数函数第1课时. 高中数学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学习是按照“指数→指数函数、对数→对数函数”展开的. 指数是指数函数的基础,对数是对数函数的基础;指数与对数互为逆运算,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从而,学习对数对进一步理解指数,对学习对数函数及理解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内在联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与函数的一般性质,对函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已经完成了分数指数幂和指数函数的学习,了解了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

学生初次接触对数这一全新的概念,认识及应用需要一个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借指数式演化到对数式,引导学生认清各部分关系,从而,将对数这一新知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对数的概念,会熟练地进行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问题使学生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在举例过程中理解对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理解指数与对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1)对数概念的建立;(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2. 难点:(1)对数概念的形成;(2)对数性质的推导.

5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

6 教学过程设计

7 教学过程的流程图


相关内容

  • 对数与对数的运算详细教案
  • 课题2.2.1 对数与对数的运算 教学内容:对数与对数的运算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以及认识特殊对数的意义和表示方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思维灵活性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在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 ...

  • 高中数学对数与对数运算教案
  • <对数与对数运算> 教案 XX 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XXX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换:理解对数的运算性质,形成知识技能: 2.能力目标: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对数的模型,让学生有能力去解决今后有关于对数的问题,同时让学生学 ...

  •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各章节教学目标
  • 课 题:§1.2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二) 教学要求:更进一步理解集合.元素等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教学重点: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表示方法. 课题: §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 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 ...

  • 对数运算性质
  • 2. 2.1第二课时 对数的运算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并能理解推导这些法则的依据和过程: 2.能力目标:能较熟练地运用法则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难点:对数运算性质的证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 ...

  • 21第三章 对数的运算性质
  • 教学课题:对数的运算性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例推导对数的运算性质,并能准确运用对数运算性质进行化简.求值.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推导对数的运算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对数的运算法则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在学习 ...

  • 教案对数的运算法则
  • 教案 对数的运算法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 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常用对数的概念. ⑵ 掌握对数的运算法则. 能力目标: 会运用对数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对数的概念和对数的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 对数的运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以复习指数的相关知识导入新课.(板书 ...

  • 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
  • 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对数与对数运算是人教A 版,必修1第2.2.1节的内容,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讲对数的性质.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之后学习的,其主要内容是对数概念及指对数互化.对数运算等内容.本节学习内容蕴含转化化归数学思想,类比与对比等基本数学方法.对数与指数的互化是对指数函数 ...

  •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全)
  • 第1章 集合与函数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 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

  • 对数及对数函数的性质
  • 课题:§2.2.1对数与对数运算(1) 一. 学习目标 (1) (2) (3) 理解对数的概念: 能够说明对数与指数的关系: 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二.重点:对数的概念,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三.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思路设计:讲授.问题发现法. 五.过程设计:(A 班为竞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