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结:区域可持续发展

四、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发生原因、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环境污染:污染速度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1、工业“三废”和有害农药不加处理、不加限制、任意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2、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大量垃圾,造成的固体废弃物污染 3、交通、工厂等造成的噪声污染 4、各类污染物排放到海洋,造成海洋污染

5、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的放射性污染

生态破坏:索取资源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1、由于滥伐森林造成的森林面积锐减,导致森林环境调节能力下降 2、由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剧 3、由于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盐碱化

4、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氟氯烃的使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和臭氧层的破坏 5、由于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

资源短缺: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 ●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人口压力

资源的不合理运用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 环境问题的本质

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在发展过程中解决。

● 经典案例分析

土地荒漠化(西北)

✓ 含义: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 表现形式: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 分布:

土地沙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

次生盐渍化——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 ✓ 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基础条件:干旱的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植被稀疏 物质基础: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动力因素:大风日数多,风力大 2、人为因素:

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 危害:

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严重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 防治措施

核心:人与自然协调 内容: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 3、恢复已经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具体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如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如封沙育草、营造防护林 3、调节农、林、牧用地间的关系。如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4、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如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 5、控制人口增长。

✓ 地理特征

定位: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1000—2000米 地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暖温带半湿润区

植被:黄土覆盖,多次生灌丛、矮林,植被覆盖率低

生态系统脆弱:多处于过渡地带,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 尖锐的人地矛盾:恶性循环 或见《五·三》P221 ✓ 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a. 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b. 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度,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c. 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度,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d. 土壤:由粉砂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2、人为原因

a. 毁林开荒 b. 过度樵采 c. 过度开垦放牧

d. 不合理土地利用——轮荒土地耕作制度 e. 露天开矿

f. 无计划的建窑洞、修路 ✓ 危害

1、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2、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3、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5、影响水资源综合利用 ✓ 整治措施

原则: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2、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 总体解题思路:

对河流的开发利用,要考虑河流特点和流域整体性特征 流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地理条件决定了流域的开发方向。

梯级开发是流域开发的核心,通过开发实现了防洪、养殖、灌溉、航运、发电、旅游等综合效益,促进三大产业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 河流水文特征及流域开发的分析思路 见知识清单P224 ● 长江流域开发 见知识清单P217

●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 见知识清单P216

3、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见知识清单P132—134

4、区域能源与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5、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措施

●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城市化反作用于工业化,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推动。 ● 城市化的动力:工业化

珠三角模式: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苏南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云南德宏模式: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城市化

东北模式:自然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浙江温州模式: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德国鲁尔区模式:煤炭资源开发→重化工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美国硅谷模式:高校、人才集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城市化 ● 珠三角案例分析 见指导P199

四、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发生原因、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环境污染:污染速度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1、工业“三废”和有害农药不加处理、不加限制、任意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2、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大量垃圾,造成的固体废弃物污染 3、交通、工厂等造成的噪声污染 4、各类污染物排放到海洋,造成海洋污染

5、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的放射性污染

生态破坏:索取资源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1、由于滥伐森林造成的森林面积锐减,导致森林环境调节能力下降 2、由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剧 3、由于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盐碱化

4、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氟氯烃的使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和臭氧层的破坏 5、由于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

资源短缺: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 ●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人口压力

资源的不合理运用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 环境问题的本质

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在发展过程中解决。

● 经典案例分析

土地荒漠化(西北)

✓ 含义: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 表现形式: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 分布:

土地沙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

次生盐渍化——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 ✓ 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基础条件:干旱的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植被稀疏 物质基础: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动力因素:大风日数多,风力大 2、人为因素:

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 危害:

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严重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 防治措施

核心:人与自然协调 内容: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 3、恢复已经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具体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如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如封沙育草、营造防护林 3、调节农、林、牧用地间的关系。如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4、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如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 5、控制人口增长。

✓ 地理特征

定位: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1000—2000米 地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暖温带半湿润区

植被:黄土覆盖,多次生灌丛、矮林,植被覆盖率低

生态系统脆弱:多处于过渡地带,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 尖锐的人地矛盾:恶性循环 或见《五·三》P221 ✓ 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a. 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b. 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度,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c. 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度,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d. 土壤:由粉砂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2、人为原因

a. 毁林开荒 b. 过度樵采 c. 过度开垦放牧

d. 不合理土地利用——轮荒土地耕作制度 e. 露天开矿

f. 无计划的建窑洞、修路 ✓ 危害

1、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2、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3、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5、影响水资源综合利用 ✓ 整治措施

原则: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2、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 总体解题思路:

对河流的开发利用,要考虑河流特点和流域整体性特征 流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地理条件决定了流域的开发方向。

梯级开发是流域开发的核心,通过开发实现了防洪、养殖、灌溉、航运、发电、旅游等综合效益,促进三大产业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 河流水文特征及流域开发的分析思路 见知识清单P224 ● 长江流域开发 见知识清单P217

●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 见知识清单P216

3、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见知识清单P132—134

4、区域能源与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5、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措施

●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城市化反作用于工业化,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推动。 ● 城市化的动力:工业化

珠三角模式: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苏南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云南德宏模式: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城市化

东北模式:自然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浙江温州模式: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德国鲁尔区模式:煤炭资源开发→重化工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美国硅谷模式:高校、人才集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城市化 ● 珠三角案例分析 见指导P199


相关内容

  • 高考地理:掌握区域特征总结答题思路
  • 高考前3个月高三教师全科点拨来源:北京考试报 离高考只有3个月了,高三生已经完成了第一轮的全面复习,进入第二轮的综合复习阶段.在本阶段,考生如何才能高效复习,为高考做好知识和能力的储备呢?本报特别约请了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三一线骨干教师提出复习建议,希望对考生能有所帮助,在短时间内使考生成绩再上 ...

  • 浅析近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地理试题命题特点
  • 浅析近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地理试题命题特点 探讨09年复习应考对策 内容摘要:本理性地分析了近三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地理试题,总结出地理试题仍以主干知识为命题重点,注重考查创新能力.图表思维能力.空间综合分析能力等特点.提出了2009年高考地理复习对策. 关键词:浅析 高考文综地理 命题特点 探讨 ...

  • 第一学期高三地理科组工作计划
  • 科组工作计划 学科地理 年级 高三文科组 科组长姓名 罗明军 一.工作思路 遵照学校今年本期的工作计划,我们高三地理科在本期的工作思路主要是:努力提高教育 教学质量,力争取得xx年高考的优异成绩. 二.工作目标 1.上好每堂课,规范课堂教学.根据xx年考试说明,逐一落实考点.努力完成学校下荙的高考任 ...

  • [高三高考备考必备复习资料]一轮复习文综计划攻略大全
  • 高三高考备考必备复习资料:一轮复习文综 计划攻略大全 高三第一轮复习是花费时间最长,也是最为重要的复习阶段,这一 轮复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后面复习的效果,甚至决定着自己 的高考成绩,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要做好文综第一轮复习,可以采 用以下一些方法. 文综总体战略纲要 一. 学习的根本规律-思路清晰 ...

  • 高三下学期地理教学
  • 高三第二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一. 教学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教学要面向高考,在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要求的过程中,要把握高中毕业合格标准的水平考试与选拔性考试的区别和联系.要以培养能力为主导,考察学生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 ...

  • 区域地理复习方法
  • 区域地理复习方法 14中 汪莉 区域地理主要包括初中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还包括高中选修二的国土整治部分.一般情况下,高二阶段在学完高中选修一册后,就要对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进行系统的复习.由于初中阶段地理学科不在中招考试范围内,且初三已不再开设地理课程,有些学校甚至在初中阶段不开地理课.导致学 ...

  • 云投稿:高考区域地理教学策略探索
  • 高考区域地理教学策略探 索 刘三春 (托克托县民族中学,内蒙古托克托 摘要:区域地理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组合,是高考地理试题的重要背景材料.区域地理教学中所涉及的确定区域位置.分析区域特征.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等必须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策略,培养学生的分析.阐述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满足高考 ...

  • 高考地理容易失分的六种原因
  • 高考地理容易失分的六种原因 以历年高考阅卷分析报告来看,考生的失分原因不外乎以下六种: 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基本要领和原理混淆不清: 二是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结构与联系把握不准确: 三是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语": 四是不善于联想所学的地理原理与规律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归纳与 ...

  • 2015年--2016年高三地理复习计划
  • 2015年--2016年高三地理复习计划 一.一轮复习目标要求 通过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一轮复习,要让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基础的归纳总结,能把握教材主干 ...

  • 临沂市高中地理三五四
  • 临沂市高中地理 "三五四"课堂教学策略 临沂市高中地理课改研究小组 一.指导思想 遵循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深化市教研室提出的高中教学 "自主探究.学案导学"的基本要求.进一步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更好的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