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新课标与新理念

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新课标与新理念

余明艳 (安庆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 安徽 安庆 246011)

指导老师:吴隆才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展开。本课题针对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研究了以下主要内容:1)课程改革产生的背景及其现状;2)基础物理课程标准;3)基础物理课程改革新理念的内涵与实质;4)基础物理课程改革新理念的实施;5)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新变化等问题。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可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及其已带来的重大变化。也让我们明白了传统形式的中学物理教师无论是从观念上还是素质上都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以便胜任新世纪的需要。教师角色的转化,素质的提高已成为大势所趋[1]。我们将成为新的教育形势下的物理教师,更应明白当前教育形势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基础物理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标准 ,课程理念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及现状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理论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分支。课程改革一直是西方教育的核心,课程研究始终是西方教育理论的中心论题。而在我国却长期重教学轻课程。世纪之交,当我国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履行“奠基工程”职责的时候,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经过充分酝酿和研究,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改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遵循“先实践,后推广”的思路。新课程已经与2001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了实验,2002年秋季至今实验又进一步扩大,新课程正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并昭示其强大的生命。[3]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及《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正是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们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出现[2]

在我们面前。

二、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新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及《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及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又依据不同教育阶段发展需求及学习要求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及高中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

课程基本理念包括:课程目的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实施上注重科学探究,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在课程评价上要更新评价观念,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基本理念还包括为: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高中教育阶段基本理念还包括在课程结构上注重共同基础,体现选择性。在课程内容上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4]

根据基础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的目的定位,在物理课程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制定了物理课程的三维培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内容囊括了科学素养的基本内涵,并有所深化和发展。就世界科学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物理课程的培养目标几乎都涵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内容。并且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在基础教育中全方位地实施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组成。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科学内容含有三个主题: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其中物质包括物质的形态与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等。运动和相互作用主要包括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能量守恒、能源和可持

续发展。高中物理内容标准由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组成。必修模块包括:物理1、物理2、选修模块包括:选修1-1、选修1-2;选修2-1、选修2-2、选修2-3;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4、选修3-5。高中物理课程由12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占2学分,其中物理1和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其余为选修模块。学生完成共同必修模块的学习后,可获得4学分,接着必须再选择学习一个模块,以便完成6个必修学分的学习任务。在获得6个必修学分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潜力以及今后的职业需求继续学习若干选修模块。共同必修——物理1、物理2:这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学习内容。在该模块中,学生通过学习运动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机械能与能源、抛物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等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为下一步选学模块做准备。选修系列1-1、1-2:本系列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选修系列2-1、2-2、2-3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着重体现物理学应用性、实践性。选修系列3-1、3-2、3-3、3-4、3-5模块侧重让学生较全面的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无论哪一模块,不仅含有物理学概念、规律和实验,而且含有物理与社会发展、物理与技术应用、物理与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在课程实施建议部分,分别为教师、教材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提供了编写建议、教学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以及学生学习评价建议。[5]

三、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基础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无论其年龄、性别、民族、文化和社会背景等有什么差异,都应该有机会接受基本的科学素质教育。并且应该是全面的科学教育,使学生在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国际国内教育改革的实践,是新的课程理念和思想产生的土壤。在对基础教育进行国际比

较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课程改革的需要,依据基础物理教育的目的定位形成了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理念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为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理念二:在课程实施上注重科学探究,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成功的科学教育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概念又能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已有证据证明,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能在课堂上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由前面的基础物理教育的目的定位可知,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不仅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感受到自己的失败与错误,通过纠正错误,逐步走向正确,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意义不能给予,只能发现。富有探索性的物理学习实践是发现物理现象背后的意义关键,亦是物理素养形成的过程。21世纪学生应具备的物理学素养必须通过每个学生自己发现意义的过程来形成。当然,科学探究不是唯一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可根据具体内容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此,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理念三:在课堂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我国以往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过多的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对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和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定;有关评价指标单一,重在评价共性与一般趋势,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而评价主体仍以教师为主,虽然有一些学生自我评价,但总的来说学生还是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评价结果则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结论,而忽视各个时期个体的进步状况,因此不能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评价方式与方法过分强调评价的标准化,一切都要求量化。由于教育现象是十分复杂的,将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成若干量化指标,不仅无法从

本质上客观反映学生的发展,而且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的东西,使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被抽象成僵硬的数字,而个性复杂性和学生发展的丰富性则泯灭于其中。评价手段多采用传统的纸笔方式,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而对学生在其它方面的表现几乎没有评价的手段,缺少体现最新评价思想的技术与方法;评价实施过程显得封闭、静态、缺乏灵活性与动态性。因此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必须构建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以便实现基础物理的课程目标。[6]

新的评价把评价看作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构成环节,它同样的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评价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注意以下几点:(1)评价内容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而且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2)重视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方面表现的评价,不赞成以书面考试为唯一的评价方式。(3)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4)倡导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具体事实,不过分强调评价的标准化。总之,评价将走向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形成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自我促进的能力。

理念三: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在近代科学诞生之前,人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多以感性直观的方式。并由此对认识的对象和知识进行分类。这可以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本质的起点。随着认识的深入,在像近代科学诞生的那样特定历史阶段,由于认识发展的需要,愈加深化细化的研究方式成为主流,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知识被分成不同的学科,这种人为的划分具有更方便地描述不同类别事物的性质优点,但也丧失了对于自然界的整体把握。然而,近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20世纪以来的科学进步逐步揭示物质的不同存在形式和运动形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发现了原来被分开的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共性,以及各门学科所共有的最基本、最本质的概念。在这种综合中,自然界的本质进一步得以显示。因此为了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理想人才,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让学生整体地了解科学的发展以及与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福音,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传统科学教育中强调科学的万能,神圣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也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应用欠缺深思熟

虑,我们的星球正面临着如像放射性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自然资源枯竭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人类开始客观地评价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理智地思考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而肩负培养学生科学观的科学教育应注重及时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整体的社会功能及必要的社会控制策略。

物理新课标还分阶段地提出,体现义务教育阶段自身特点的新理念为:

理念一: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义务教育阶段的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非精英教育或职业教育,所以该阶段基础物理课程应满足全体学生发展的需要,提升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同时课程的设置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而非学科体系自身的完备。从国际科学教育的改革历程可知,过分强调学科中心或学科本位,将课程重点放在学科的完善上,很容易导致学习内容难、繁、偏、旧等。并且物理教学也容易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对物理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还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适应学生的认知特。[7]

理念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蕴藏着无穷奥秘。认识主体在探索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应充满乐趣,这两方面的客观存在与结合是构建初中物理课程的关键,也是物理课程设计的起点。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初中物理课程是学生在综合科学课程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物理分科课程。因此,该课程的设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索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而从书本到书本式的学习,让学生直接、被动地接受前人留下的知识,使学生很难意识到学习这些知识的真正意义,他们的学习便不是自己去发现意义,而是老师的灌输。这可能会影响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阻碍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

体现高中教育阶段自身特点的新理念主要有:

理念一:在课程结构上注重共同基础,体现选择性。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

学素养。本课程由12个模块构成,物理1、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其余为选修模块。共同必修模块是为全体学生设计的,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物理内容,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科研方法,初步认识物理学对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影响。选修课程是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在选修课程中既考虑了学生基本学习需要,又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既为学生设计了适合其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的不同模块,又考虑了不同模块的相互联系和共同需求。因此,此课程既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又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促进学生自主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理念二: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在共同必修部分,学生通过学习运动描述、相互作用与规律、机械能与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等,进一步体会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潜能,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为后继课程的选择和学习做准备。选修系列1,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选修系列2,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选修系列3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因此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上精选了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四、新理念的贯彻实施

物理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突出了科学探究,注重物理课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科技和社会。认识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使新理念得以很好的贯彻实施,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应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

活动。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科学学习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要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怕麻烦等思想障碍,同时在比较困难的地方给予具体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避免多次失败产生消极心理影响。要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批判精神,敢于质疑。在探究活动时可以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展新的物理情境与已有知识的冲突所在,从而提出问题,并做出合理的假设与猜想。[8]

(二)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前人留给我们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仍然是未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展。无论是课堂讲授、探究活动还是资料查询,均应重视科学方法的学习和应用。

(三)保护学习兴趣,探索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学生大多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希望亲自动手多做实验。教师要充分保护和利用这个积极性,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实验活动。在教学中出乎意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学习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中的有趣事例等,这些都是激发和保护学习兴趣的手段。教师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感到新奇或吸引学生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地保持下去。及时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这是因材施教的基本手段。要给每个学生创造机会。明确他们所承担的任务,鼓励学生发展问题、提出问题,出主意、想办法。要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9]

(四)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家庭、学校、社会都有大量学生感兴趣的物理问题。教师应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用于教学,学生的课后作业也应该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生活。把这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引入物理课,就会增加学生对物理课的亲切感。开展跨学科的研究活动,鼓励学生把物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研究周围的生活和社会现象。在研究中提高学生科学与经济、社会互动作用的认识,增加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与

使命感。

(五)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实验是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它的作用不仅为了获取知识。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操作是在相关原理指导下进行的。学会把实验获得的信息演绎、归纳成结论。教师应该积极开发适合教学的实验项目,充分利用实验资源做实验。鼓励教师将电子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应用在物理实验中,同时提倡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普通物品做物理实验。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场所,教师应培养学生对实验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实验实事求是。并把实事求是的作风带到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五、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迸发出极大的热情,课程改革的培训工作是扎实有效的,正在实验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得到普遍认可,课程改革带来了令人鼓舞的变化。

(一)教育观念发生新的变化。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改革理念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试尝融入他们的实验教学中。新的教育改革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教师在课堂中鼓励学生探索和思考,校长也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可见新的观念深入人心。

(二)课改教师的改革热情高涨。教师的课堂角色开始发生变化,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们面对新课程,普遍感到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需要。为使实验工作更加有效,教师们集思广益,开动脑筋,进行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此外,教师们还动手自制教具,并与家长共同交流,探教学方法,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

(三)课堂和学生生活出现新的变化。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地参与的生动局面。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乐于探索,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共识。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10]

(四)参与、支持课程改革的社会氛围开始形成。在教育系统内部,由于有各级领导

的高度重视,一些实验区的教育行政领导下课堂听课,带领教研员进行新课程的教学研究,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坚实的支撑力量。社会各界普遍关注课程改革,家长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对新课程理解、参与和支持。他们开始主动积极地为课程改革提供咨询意见和资源支持。新闻媒体也积极宣传课程改革,一种参与、支持课程改革的社会氛围正在开始形成。

总之,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实践中探索和深化,从而努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努力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基础教育平台,起步是喜人的,其前景也必然是美好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数理与工程教育中心编著,Inquiry and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a Guide for Teaching and Learing,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社,2000,1,71-73。

[3] 廖伯琴、张大昌等,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1 ,17-1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大学出版社 ,11-15 31-33。

[5] 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13-14 ,31-32。

[6] 常初芳主编,国际科技教育进展,科学出版社 ,1999,2 , 51-53。

[7] 陈时见主编,课程与教学理论和课程与教学改革,广西大学出版社,1999,8,20-21

[8]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4,51-52

[9] 从立新,课程论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91-92

[10] 陈玉琨、沈玉顺等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43-44

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新课标与新理念 第11页共11页

The new Standard and Idea about the Reformation of the Basic Physics

Course

Yu Mingyan

(Physics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Institude of Aqing Teachers College)

Abstract :The reformation of basic physics education is being put into effect in our country . We discuss 5 questions in this paper .

1) the background and actuality of the basic physics education reformation

2) the standard of the basic physics education

3) the new idea of the basic physics education reformation

4) the execution of the new idea

5) the change of the basic education

We know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formation and the new education change by studying these questions . At the same time , we also know the traditional teachers need further improvement in idea and quality in order to adapt ourselves to the new education situation . We will become physics teachers in the future . So we must study hard to adapt to the new education situation .

Key Words :basic physics education ,course reformation , course standard , idea of the course .

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新课标与新理念

余明艳 (安庆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 安徽 安庆 246011)

指导老师:吴隆才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展开。本课题针对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研究了以下主要内容:1)课程改革产生的背景及其现状;2)基础物理课程标准;3)基础物理课程改革新理念的内涵与实质;4)基础物理课程改革新理念的实施;5)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新变化等问题。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可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及其已带来的重大变化。也让我们明白了传统形式的中学物理教师无论是从观念上还是素质上都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以便胜任新世纪的需要。教师角色的转化,素质的提高已成为大势所趋[1]。我们将成为新的教育形势下的物理教师,更应明白当前教育形势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基础物理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标准 ,课程理念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及现状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理论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分支。课程改革一直是西方教育的核心,课程研究始终是西方教育理论的中心论题。而在我国却长期重教学轻课程。世纪之交,当我国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履行“奠基工程”职责的时候,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经过充分酝酿和研究,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改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遵循“先实践,后推广”的思路。新课程已经与2001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了实验,2002年秋季至今实验又进一步扩大,新课程正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并昭示其强大的生命。[3]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及《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正是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们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出现[2]

在我们面前。

二、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新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及《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及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又依据不同教育阶段发展需求及学习要求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及高中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

课程基本理念包括:课程目的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实施上注重科学探究,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在课程评价上要更新评价观念,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基本理念还包括为: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高中教育阶段基本理念还包括在课程结构上注重共同基础,体现选择性。在课程内容上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4]

根据基础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的目的定位,在物理课程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制定了物理课程的三维培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内容囊括了科学素养的基本内涵,并有所深化和发展。就世界科学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物理课程的培养目标几乎都涵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内容。并且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在基础教育中全方位地实施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组成。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科学内容含有三个主题: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其中物质包括物质的形态与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等。运动和相互作用主要包括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能量守恒、能源和可持

续发展。高中物理内容标准由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组成。必修模块包括:物理1、物理2、选修模块包括:选修1-1、选修1-2;选修2-1、选修2-2、选修2-3;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4、选修3-5。高中物理课程由12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占2学分,其中物理1和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其余为选修模块。学生完成共同必修模块的学习后,可获得4学分,接着必须再选择学习一个模块,以便完成6个必修学分的学习任务。在获得6个必修学分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潜力以及今后的职业需求继续学习若干选修模块。共同必修——物理1、物理2:这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学习内容。在该模块中,学生通过学习运动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机械能与能源、抛物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等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为下一步选学模块做准备。选修系列1-1、1-2:本系列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选修系列2-1、2-2、2-3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着重体现物理学应用性、实践性。选修系列3-1、3-2、3-3、3-4、3-5模块侧重让学生较全面的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无论哪一模块,不仅含有物理学概念、规律和实验,而且含有物理与社会发展、物理与技术应用、物理与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在课程实施建议部分,分别为教师、教材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提供了编写建议、教学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以及学生学习评价建议。[5]

三、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基础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无论其年龄、性别、民族、文化和社会背景等有什么差异,都应该有机会接受基本的科学素质教育。并且应该是全面的科学教育,使学生在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国际国内教育改革的实践,是新的课程理念和思想产生的土壤。在对基础教育进行国际比

较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课程改革的需要,依据基础物理教育的目的定位形成了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理念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为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理念二:在课程实施上注重科学探究,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成功的科学教育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概念又能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已有证据证明,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能在课堂上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由前面的基础物理教育的目的定位可知,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不仅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感受到自己的失败与错误,通过纠正错误,逐步走向正确,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意义不能给予,只能发现。富有探索性的物理学习实践是发现物理现象背后的意义关键,亦是物理素养形成的过程。21世纪学生应具备的物理学素养必须通过每个学生自己发现意义的过程来形成。当然,科学探究不是唯一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可根据具体内容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此,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理念三:在课堂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我国以往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过多的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对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和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定;有关评价指标单一,重在评价共性与一般趋势,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而评价主体仍以教师为主,虽然有一些学生自我评价,但总的来说学生还是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评价结果则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结论,而忽视各个时期个体的进步状况,因此不能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评价方式与方法过分强调评价的标准化,一切都要求量化。由于教育现象是十分复杂的,将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成若干量化指标,不仅无法从

本质上客观反映学生的发展,而且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的东西,使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被抽象成僵硬的数字,而个性复杂性和学生发展的丰富性则泯灭于其中。评价手段多采用传统的纸笔方式,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而对学生在其它方面的表现几乎没有评价的手段,缺少体现最新评价思想的技术与方法;评价实施过程显得封闭、静态、缺乏灵活性与动态性。因此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必须构建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以便实现基础物理的课程目标。[6]

新的评价把评价看作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构成环节,它同样的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评价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注意以下几点:(1)评价内容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而且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2)重视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方面表现的评价,不赞成以书面考试为唯一的评价方式。(3)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4)倡导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具体事实,不过分强调评价的标准化。总之,评价将走向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形成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自我促进的能力。

理念三: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在近代科学诞生之前,人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多以感性直观的方式。并由此对认识的对象和知识进行分类。这可以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本质的起点。随着认识的深入,在像近代科学诞生的那样特定历史阶段,由于认识发展的需要,愈加深化细化的研究方式成为主流,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知识被分成不同的学科,这种人为的划分具有更方便地描述不同类别事物的性质优点,但也丧失了对于自然界的整体把握。然而,近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20世纪以来的科学进步逐步揭示物质的不同存在形式和运动形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发现了原来被分开的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共性,以及各门学科所共有的最基本、最本质的概念。在这种综合中,自然界的本质进一步得以显示。因此为了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理想人才,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让学生整体地了解科学的发展以及与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福音,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传统科学教育中强调科学的万能,神圣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也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应用欠缺深思熟

虑,我们的星球正面临着如像放射性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自然资源枯竭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人类开始客观地评价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理智地思考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而肩负培养学生科学观的科学教育应注重及时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整体的社会功能及必要的社会控制策略。

物理新课标还分阶段地提出,体现义务教育阶段自身特点的新理念为:

理念一: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义务教育阶段的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非精英教育或职业教育,所以该阶段基础物理课程应满足全体学生发展的需要,提升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同时课程的设置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而非学科体系自身的完备。从国际科学教育的改革历程可知,过分强调学科中心或学科本位,将课程重点放在学科的完善上,很容易导致学习内容难、繁、偏、旧等。并且物理教学也容易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对物理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还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适应学生的认知特。[7]

理念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蕴藏着无穷奥秘。认识主体在探索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应充满乐趣,这两方面的客观存在与结合是构建初中物理课程的关键,也是物理课程设计的起点。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初中物理课程是学生在综合科学课程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物理分科课程。因此,该课程的设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索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而从书本到书本式的学习,让学生直接、被动地接受前人留下的知识,使学生很难意识到学习这些知识的真正意义,他们的学习便不是自己去发现意义,而是老师的灌输。这可能会影响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阻碍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

体现高中教育阶段自身特点的新理念主要有:

理念一:在课程结构上注重共同基础,体现选择性。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

学素养。本课程由12个模块构成,物理1、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其余为选修模块。共同必修模块是为全体学生设计的,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物理内容,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科研方法,初步认识物理学对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影响。选修课程是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在选修课程中既考虑了学生基本学习需要,又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既为学生设计了适合其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的不同模块,又考虑了不同模块的相互联系和共同需求。因此,此课程既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又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促进学生自主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理念二: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在共同必修部分,学生通过学习运动描述、相互作用与规律、机械能与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等,进一步体会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潜能,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为后继课程的选择和学习做准备。选修系列1,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选修系列2,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选修系列3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因此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上精选了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四、新理念的贯彻实施

物理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突出了科学探究,注重物理课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科技和社会。认识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使新理念得以很好的贯彻实施,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应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

活动。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科学学习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要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怕麻烦等思想障碍,同时在比较困难的地方给予具体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避免多次失败产生消极心理影响。要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批判精神,敢于质疑。在探究活动时可以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展新的物理情境与已有知识的冲突所在,从而提出问题,并做出合理的假设与猜想。[8]

(二)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前人留给我们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仍然是未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展。无论是课堂讲授、探究活动还是资料查询,均应重视科学方法的学习和应用。

(三)保护学习兴趣,探索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学生大多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希望亲自动手多做实验。教师要充分保护和利用这个积极性,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实验活动。在教学中出乎意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学习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中的有趣事例等,这些都是激发和保护学习兴趣的手段。教师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感到新奇或吸引学生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地保持下去。及时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这是因材施教的基本手段。要给每个学生创造机会。明确他们所承担的任务,鼓励学生发展问题、提出问题,出主意、想办法。要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9]

(四)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家庭、学校、社会都有大量学生感兴趣的物理问题。教师应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用于教学,学生的课后作业也应该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生活。把这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引入物理课,就会增加学生对物理课的亲切感。开展跨学科的研究活动,鼓励学生把物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研究周围的生活和社会现象。在研究中提高学生科学与经济、社会互动作用的认识,增加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与

使命感。

(五)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实验是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它的作用不仅为了获取知识。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操作是在相关原理指导下进行的。学会把实验获得的信息演绎、归纳成结论。教师应该积极开发适合教学的实验项目,充分利用实验资源做实验。鼓励教师将电子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应用在物理实验中,同时提倡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普通物品做物理实验。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场所,教师应培养学生对实验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实验实事求是。并把实事求是的作风带到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五、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迸发出极大的热情,课程改革的培训工作是扎实有效的,正在实验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得到普遍认可,课程改革带来了令人鼓舞的变化。

(一)教育观念发生新的变化。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改革理念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试尝融入他们的实验教学中。新的教育改革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教师在课堂中鼓励学生探索和思考,校长也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可见新的观念深入人心。

(二)课改教师的改革热情高涨。教师的课堂角色开始发生变化,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们面对新课程,普遍感到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需要。为使实验工作更加有效,教师们集思广益,开动脑筋,进行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此外,教师们还动手自制教具,并与家长共同交流,探教学方法,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

(三)课堂和学生生活出现新的变化。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地参与的生动局面。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乐于探索,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共识。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10]

(四)参与、支持课程改革的社会氛围开始形成。在教育系统内部,由于有各级领导

的高度重视,一些实验区的教育行政领导下课堂听课,带领教研员进行新课程的教学研究,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坚实的支撑力量。社会各界普遍关注课程改革,家长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对新课程理解、参与和支持。他们开始主动积极地为课程改革提供咨询意见和资源支持。新闻媒体也积极宣传课程改革,一种参与、支持课程改革的社会氛围正在开始形成。

总之,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实践中探索和深化,从而努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努力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基础教育平台,起步是喜人的,其前景也必然是美好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数理与工程教育中心编著,Inquiry and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a Guide for Teaching and Learing,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社,2000,1,71-73。

[3] 廖伯琴、张大昌等,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1 ,17-1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大学出版社 ,11-15 31-33。

[5] 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13-14 ,31-32。

[6] 常初芳主编,国际科技教育进展,科学出版社 ,1999,2 , 51-53。

[7] 陈时见主编,课程与教学理论和课程与教学改革,广西大学出版社,1999,8,20-21

[8]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4,51-52

[9] 从立新,课程论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91-92

[10] 陈玉琨、沈玉顺等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43-44

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新课标与新理念 第11页共11页

The new Standard and Idea about the Reformation of the Basic Physics

Course

Yu Mingyan

(Physics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Institude of Aqing Teachers College)

Abstract :The reformation of basic physics education is being put into effect in our country . We discuss 5 questions in this paper .

1) the background and actuality of the basic physics education reformation

2) the standard of the basic physics education

3) the new idea of the basic physics education reformation

4) the execution of the new idea

5) the change of the basic education

We know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formation and the new education change by studying these questions . At the same time , we also know the traditional teachers need further improvement in idea and quality in order to adapt ourselves to the new education situation . We will become physics teachers in the future . So we must study hard to adapt to the new education situation .

Key Words :basic physics education ,course reformation , course standard , idea of the course .


相关内容

  • 物理远程培训心得体会
  • 岢岚三中 孙丽梅 通过本次学习,使我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学科知识得到了提高, 对于师德的理解有了新感悟.作为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要拥有幸福感.通过教 育教学理论和学科知识的学习,使我懂得了怎样备好.上好.评好一节课:对怎样成长成为 一名科研型的教师有了具体的方法指导. ...

  •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前几天接到学校下发的通知,要进行新课标的学习.通过最近一段时间有关物理新课标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物理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在整个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 ...

  • 当前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 当前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会昌中学 王明发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 ...

  •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结构特点与教学策略
  • 作者:姚天勇 <物理教学> 2010年09期 自2004年山东.广东.宁夏.海南4个省市自治区最先试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方案>)以来,已有24个省市自治区(含新疆建设兵团)实行了高中课程改革,最近几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为了 ...

  • 科学教育专业认知
  • 科学教育专业认知 专业创建: "理科"是限定在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这里的"通才"是指在通晓大学本科层面上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中的主干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实现一定程度的专业方向教育,使"通"与"专" ...

  • 高一备课组工作计划
  • 篇一:高一物理备课组工作计划 余文刚 在学校试行新课改 这个大的背景下, 我们将提前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 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处理 好传授知识与育人, 学生发展的关系, 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 身心体验. 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 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 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 具 ...

  • 学习总结1
  • 高中物理新课改学习总结 宝塔区第二中学 田启新 高中新课程改革在陕西全面展开.新课程在功能.结构.内容.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比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所形成的教学惯性和思维惯性,使得我们容易忽略对课改新鲜的理念 ...

  • 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整
  • 摘要: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文章从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入手,指出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实践中出现的过分追求高新科技的应用.注重形式的华丽而忽略了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以及过分依赖网络资源等若干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并详细阐述了应对策略,即转变教育理念.提高软硬件的 ...

  • 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命题要求
  • 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命题要求 语 文 一.命题理念:命题要体现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命题依据: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命题依据. 三.命题内容与要求:考查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