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疗法规范(试行)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肠道外营养疗法规范(试行)

为提高肠道外营养治疗效果,规范我院肠道外营养治疗程序,在参照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院临床经验,特制定本方案,供临床应用参考。

一、适应证

(一)肠功能障碍:如短肠综合征、严重小肠疾病、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及顽固性呕吐胃肠梗阻、肠外瘘等;

(二)重症胰腺炎;

(三)高代谢状态危重患者:如大手术围手术期、大面积烧伤、多发性创伤等;

(四)严重营养不足肿瘤患者;

(五)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如肝、肾、肺、心功能不全或衰竭等;

(六)大剂量化疗、放疗或接受骨髓移植患者。

二、禁忌证

(一)胃肠功能正常,能获得足量营养者;

(二)需急诊手术者,术前不宜强求肠外营养;

(三)临终或不可逆昏迷患者。

三、并发症

(一)导管相关并发症

1、机械性并发症:均与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有关。常见的有气胸、血胸、动脉损伤、神经损伤、胸导管损伤、空气或导管栓塞、静脉血栓形成等。发生后需拔除导管,治疗并发症,从其他静脉另行置管。

2、感染性并发症:主要是导管性败血症,是PN 时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 可因穿刺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导管护理不当、营养液细菌污染、导管放置时间过长或患者存有感染病灶引起。发生后应立即拔除导管,作血培养和导管头培养,改用周围静脉营养。若血培养阳性,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预防的措施为严格执行无菌穿刺插管技术、穿刺导管经15cm 的皮下隧道引出皮肤、在超净台内配制营养液、使用3L 袋以组成全封闭式输液系统、保持导管出口处皮肤干燥、定时每天消毒穿刺导管周围皮肤、避免导管采血或输血、注意更换输液系统时的无菌操作等。

3、中心静脉导管拔除意外综合征:该并发症主要累及心、肺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难以解释的严重临床症状。预防的措施有在拔管前注意使患者取仰卧位或垂头仰卧位,当患者有脱水症时应避免拔管,导管拔出时嘱患者屏住呼吸,同时注意夹闭导管腔或用手指压在拔管的皮肤切口上,但要避免过度按压或用力摩擦颈动脉,切口处涂抗生素软膏,并嘱患者静卧30分钟。

(二)代谢性并发症

1、糖代谢紊乱:

1)高血糖和高渗性昏迷:因快速大量输入葡萄糖所致。预防措施是在输注4h 后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如发生高渗性昏迷,应立即停止葡萄糖输入,用低渗盐水(O.45)以950ml /h 的速度输入以降低血渗透压,同时正规胰岛素以1O ~20U /h 经静脉滴入。在纠正过程中要防止血糖下降太快而导致脑细胞水肿。

2)低血糖:突然中止PN 液的输入,而血胰岛素仍处于较高水平,就极易发生低血糖,故 PN 液输入突然中止应视为禁忌。不应利用同一静脉途径输血或输注其他不含糖类液体而停止PN 。对有糖代谢异常者,可用等渗葡萄糖液500ml 作为过渡,然后完全停用PN 。

2、氨基酸代谢紊乱:

以水解蛋白为主要氮源时,易发生高血氨症或氮质血症。目前普遍使用结晶氨基酸液作为氮源,已很少发生;

3、脂肪代谢紊乱 :

接受PN 治疗3~6周以上,若PN 液中不含脂肪,则可能发生必需脂肪酸缺乏症。 预防的最好方法是每天补充脂肪乳剂,每周至少输注脂肪乳剂2次;

4、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缺乏:

实施PN 时,电解质需要量增加,不注意及时补充时极易发生电解质缺乏症,低钾、低磷、低钙和低镁血症均可出现。微量元素最常见的是锌缺乏,其次为铜缺乏和铬缺乏。凡是长期行PN 治疗者,应每天补充微量元素。

(三)肝胆系统并发症

PN 时易引起胆汁淤积性肝功能不全,其原因很多,其中长期能量过高、肠内长期没有含脂肪食物通过是重要原因。可通过调整营养液用量和配方使其纠正。

(四)胃肠并发症

长期禁食及使用不含谷氨酰胺PN 液,可破坏肠粘膜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肠粘膜上皮绒毛萎缩、变稀,皱折变平,肠壁变薄,影响肠屏障功能,导致肠细菌易位,引起肠源性感染。在PN 营养液中加入谷氨酰胺能有明显保护肠道粘膜屏障的作用。

四、注意事项

(一)营养液配制

1、在专门无菌配液室内进行,配液前配液室的台、面应紫外线照射60min ;

2、配液体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

3、严格执行 “三查七对”制度 ,加药时要注意各种药物加入顺序,设计最佳操作程序;

4、配液完毕后用温水清洗配制台内、外,切断电源。

(二)营养液输注

1、导管皮肤入口处伤口每天换药 1 次,检查局部有无红、肿、热、压痛及渗出等炎症感染征象。检查留置导管体外段的长度,以早期发现有无导管脱出;

2、营养输液时应勤作巡视,及时调节好输液速度,使营养液能恒速输入;

3、输液管道每天更换,更换输液管时要夹闭静脉导管,防止空气进入管内;

4、输注营养液的中心静脉导管不应作抽血、输血、临时给药及测量中心静脉压等其他用途;

5、经周围静脉作肠外营养治疗时,宜选用较粗血管 ,每天更换使用不同的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五、质量监控

对接受肠外营养治疗患者进行系统、全面、持续的质量监控,及时发现有关并发症,尽早处理,防止产生严重后果。通过质量监控可了解肠外营养治疗效果,并可及时调整肠外营养配方,进一步提高肠外营养治疗效果。

(一)常规监测指标

1、记录出入量:准确记录每天液体的出入量;

2、观察生命体征:注意观察体温、脉率及呼吸的变化,并作记录;

3、尿糖和血糖:尿糖每天测定2~4次。血糖在开始使用肠外营养治疗前3d ,应每天测1次,待测定值稳定后可改为1周1~2次;

4、血清电解质浓度:包括血清钾、钠、氯、钙、镁、磷浓度。在开始使用肠外营养治疗前3d ,应每天测1次,待测定值稳定后可改为1周1~2次;

5、血液常规检查:每周查1~2次。如怀疑并有感染时,应随时急查血细胞计数和分类;

6、肝、肾功能和血清蛋白质浓度:每周查1~2次;

7、血脂浓度:每周或每2周查1次 。

(二)特殊监测指标

1、血清渗透压:疑有血液高渗情况,应及时用冰点渗透测定仪测血清渗透压,无渗透压测定仪,可按下列公式估算。血清渗透压(mmol/L)=2[血清钠(mmol/L)+血清钾(mmol/L)]+血糖(mmol/L)+血清尿素氮(mmol/L) ;

2、24 h 尿钠、尿钾定量:危重患者有明显钠、钾代谢紊乱时,需每天测定 1 次24h 尿钠和尿钾的排出总量。应注意留尿样是将24h 尿混匀后,再留取尿样lOml 送检;

3、胆囊B 型超声波检查:接受PN 治疗超过2周的患者,宜每1~2周用B 型超声波探测胆囊容积、胆汁稠度等情况,结合肝功能检查结果综合评定肝胆系统是否受损和有无淤胆的情况。

(三)养监测指标

1、体重:体重改变可直接反映成人的营养状况,可每周测量1~2次;

2、人体测量:测量上臂围,即测量上臂中点周径,可反映全身骨骼肌蛋白含量的变化,测量三头肌皮褶厚度,可反映全身脂肪储量变化,每周测定1次;

3、氮平衡:可每天测算,并计算某段连续时间内累积氮平衡量;

4、肌酐/身高指数:收集患者24h 尿液,测定肌酐排出量,除以理想肌酐值,可求出数值。如小于0.8提示有营养不良。可每2周测定1次;

5、血清氨基酸谱分析:可每周测定1次,以指导调整肠外营养配方;

6、血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浓度:怀疑患者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时可作测定;

7、尿3-甲基组氨酸含量:尿中3-甲基组氨酸含量能反映肌肉蛋白质的分解程度,其排出量增加是蛋白分解代谢加重的可靠指标。 可动态观察患者尿中3-甲基组氨酸含量的变化。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肠道外营养疗法规范(试行)

为提高肠道外营养治疗效果,规范我院肠道外营养治疗程序,在参照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院临床经验,特制定本方案,供临床应用参考。

一、适应证

(一)肠功能障碍:如短肠综合征、严重小肠疾病、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及顽固性呕吐胃肠梗阻、肠外瘘等;

(二)重症胰腺炎;

(三)高代谢状态危重患者:如大手术围手术期、大面积烧伤、多发性创伤等;

(四)严重营养不足肿瘤患者;

(五)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如肝、肾、肺、心功能不全或衰竭等;

(六)大剂量化疗、放疗或接受骨髓移植患者。

二、禁忌证

(一)胃肠功能正常,能获得足量营养者;

(二)需急诊手术者,术前不宜强求肠外营养;

(三)临终或不可逆昏迷患者。

三、并发症

(一)导管相关并发症

1、机械性并发症:均与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有关。常见的有气胸、血胸、动脉损伤、神经损伤、胸导管损伤、空气或导管栓塞、静脉血栓形成等。发生后需拔除导管,治疗并发症,从其他静脉另行置管。

2、感染性并发症:主要是导管性败血症,是PN 时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 可因穿刺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导管护理不当、营养液细菌污染、导管放置时间过长或患者存有感染病灶引起。发生后应立即拔除导管,作血培养和导管头培养,改用周围静脉营养。若血培养阳性,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预防的措施为严格执行无菌穿刺插管技术、穿刺导管经15cm 的皮下隧道引出皮肤、在超净台内配制营养液、使用3L 袋以组成全封闭式输液系统、保持导管出口处皮肤干燥、定时每天消毒穿刺导管周围皮肤、避免导管采血或输血、注意更换输液系统时的无菌操作等。

3、中心静脉导管拔除意外综合征:该并发症主要累及心、肺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难以解释的严重临床症状。预防的措施有在拔管前注意使患者取仰卧位或垂头仰卧位,当患者有脱水症时应避免拔管,导管拔出时嘱患者屏住呼吸,同时注意夹闭导管腔或用手指压在拔管的皮肤切口上,但要避免过度按压或用力摩擦颈动脉,切口处涂抗生素软膏,并嘱患者静卧30分钟。

(二)代谢性并发症

1、糖代谢紊乱:

1)高血糖和高渗性昏迷:因快速大量输入葡萄糖所致。预防措施是在输注4h 后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如发生高渗性昏迷,应立即停止葡萄糖输入,用低渗盐水(O.45)以950ml /h 的速度输入以降低血渗透压,同时正规胰岛素以1O ~20U /h 经静脉滴入。在纠正过程中要防止血糖下降太快而导致脑细胞水肿。

2)低血糖:突然中止PN 液的输入,而血胰岛素仍处于较高水平,就极易发生低血糖,故 PN 液输入突然中止应视为禁忌。不应利用同一静脉途径输血或输注其他不含糖类液体而停止PN 。对有糖代谢异常者,可用等渗葡萄糖液500ml 作为过渡,然后完全停用PN 。

2、氨基酸代谢紊乱:

以水解蛋白为主要氮源时,易发生高血氨症或氮质血症。目前普遍使用结晶氨基酸液作为氮源,已很少发生;

3、脂肪代谢紊乱 :

接受PN 治疗3~6周以上,若PN 液中不含脂肪,则可能发生必需脂肪酸缺乏症。 预防的最好方法是每天补充脂肪乳剂,每周至少输注脂肪乳剂2次;

4、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缺乏:

实施PN 时,电解质需要量增加,不注意及时补充时极易发生电解质缺乏症,低钾、低磷、低钙和低镁血症均可出现。微量元素最常见的是锌缺乏,其次为铜缺乏和铬缺乏。凡是长期行PN 治疗者,应每天补充微量元素。

(三)肝胆系统并发症

PN 时易引起胆汁淤积性肝功能不全,其原因很多,其中长期能量过高、肠内长期没有含脂肪食物通过是重要原因。可通过调整营养液用量和配方使其纠正。

(四)胃肠并发症

长期禁食及使用不含谷氨酰胺PN 液,可破坏肠粘膜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肠粘膜上皮绒毛萎缩、变稀,皱折变平,肠壁变薄,影响肠屏障功能,导致肠细菌易位,引起肠源性感染。在PN 营养液中加入谷氨酰胺能有明显保护肠道粘膜屏障的作用。

四、注意事项

(一)营养液配制

1、在专门无菌配液室内进行,配液前配液室的台、面应紫外线照射60min ;

2、配液体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

3、严格执行 “三查七对”制度 ,加药时要注意各种药物加入顺序,设计最佳操作程序;

4、配液完毕后用温水清洗配制台内、外,切断电源。

(二)营养液输注

1、导管皮肤入口处伤口每天换药 1 次,检查局部有无红、肿、热、压痛及渗出等炎症感染征象。检查留置导管体外段的长度,以早期发现有无导管脱出;

2、营养输液时应勤作巡视,及时调节好输液速度,使营养液能恒速输入;

3、输液管道每天更换,更换输液管时要夹闭静脉导管,防止空气进入管内;

4、输注营养液的中心静脉导管不应作抽血、输血、临时给药及测量中心静脉压等其他用途;

5、经周围静脉作肠外营养治疗时,宜选用较粗血管 ,每天更换使用不同的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五、质量监控

对接受肠外营养治疗患者进行系统、全面、持续的质量监控,及时发现有关并发症,尽早处理,防止产生严重后果。通过质量监控可了解肠外营养治疗效果,并可及时调整肠外营养配方,进一步提高肠外营养治疗效果。

(一)常规监测指标

1、记录出入量:准确记录每天液体的出入量;

2、观察生命体征:注意观察体温、脉率及呼吸的变化,并作记录;

3、尿糖和血糖:尿糖每天测定2~4次。血糖在开始使用肠外营养治疗前3d ,应每天测1次,待测定值稳定后可改为1周1~2次;

4、血清电解质浓度:包括血清钾、钠、氯、钙、镁、磷浓度。在开始使用肠外营养治疗前3d ,应每天测1次,待测定值稳定后可改为1周1~2次;

5、血液常规检查:每周查1~2次。如怀疑并有感染时,应随时急查血细胞计数和分类;

6、肝、肾功能和血清蛋白质浓度:每周查1~2次;

7、血脂浓度:每周或每2周查1次 。

(二)特殊监测指标

1、血清渗透压:疑有血液高渗情况,应及时用冰点渗透测定仪测血清渗透压,无渗透压测定仪,可按下列公式估算。血清渗透压(mmol/L)=2[血清钠(mmol/L)+血清钾(mmol/L)]+血糖(mmol/L)+血清尿素氮(mmol/L) ;

2、24 h 尿钠、尿钾定量:危重患者有明显钠、钾代谢紊乱时,需每天测定 1 次24h 尿钠和尿钾的排出总量。应注意留尿样是将24h 尿混匀后,再留取尿样lOml 送检;

3、胆囊B 型超声波检查:接受PN 治疗超过2周的患者,宜每1~2周用B 型超声波探测胆囊容积、胆汁稠度等情况,结合肝功能检查结果综合评定肝胆系统是否受损和有无淤胆的情况。

(三)养监测指标

1、体重:体重改变可直接反映成人的营养状况,可每周测量1~2次;

2、人体测量:测量上臂围,即测量上臂中点周径,可反映全身骨骼肌蛋白含量的变化,测量三头肌皮褶厚度,可反映全身脂肪储量变化,每周测定1次;

3、氮平衡:可每天测算,并计算某段连续时间内累积氮平衡量;

4、肌酐/身高指数:收集患者24h 尿液,测定肌酐排出量,除以理想肌酐值,可求出数值。如小于0.8提示有营养不良。可每2周测定1次;

5、血清氨基酸谱分析:可每周测定1次,以指导调整肠外营养配方;

6、血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浓度:怀疑患者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时可作测定;

7、尿3-甲基组氨酸含量:尿中3-甲基组氨酸含量能反映肌肉蛋白质的分解程度,其排出量增加是蛋白分解代谢加重的可靠指标。 可动态观察患者尿中3-甲基组氨酸含量的变化。


相关内容

  • 工伤康复服务规范(试行)(2013年修订)
  • 工伤康复服务规范(试行)(2013年修订) 发布时间:2013-6-20 10:37:00 阅读次数:708次 作者:人社部 我要评论 工伤康复服务规范(试行)(2013年修订)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二○一三年四月 说 明 工伤康复是在工伤保险制度框架下,利用现代康复的理论和技术,为工伤人员提供康复 ...

  • 法医临床鉴定行业指引
  • 粤鉴协[2014]12号 关于发布<法医临床鉴定行业指引>的通知各市司法鉴定协会.各司法鉴定机构: <道标有关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与肢体功能丧失程度评残条文的理解与暂行规定(试行)>.<关于法医临床司法鉴定若干问题的执业指南(试行)>.<人身损害医疗费的 ...

  • 弘义堂中医体质健康管理方案
  • 弘义堂中医体质健康管理试点方案 一中医体质保健的时代已经到来 2008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的研究及其应用>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创了新时代养生保健新画面: 2008年8月出台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 ...

  • 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合同
  • 甲 方:某某市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乙 方: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某某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第某章第某条规定,为了保证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享受基本医疗服务,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按照诚实守信的原则,经平等协商,自愿签订本合同. 第二条 甲方聘请乙方为某某市农村合作医疗 ...

  • 中心"中医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
  • 茅箭区五堰街办老虎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医"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和<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服务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结合<"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11)> ...

  •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
  • 卫生部 教育部关于 印发<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的通知 卫科教发„2012‟4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教育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教育局,卫生部直属有关单位,教育部直属有关高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 ...

  • 农村医疗服务合同
  • 甲方:___________市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______________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第_______章第_______条规定,为了保证参加 ...

  • 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准入条件与工作要求(试行)
  • 附件1: 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 准入条件与工作要求(试行) 按照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有关工作要求,争取近3至5年内,要在全国各省.区.市至少建立起1所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并积极做好基地医院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并完善我国脑卒中防控体系,推进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的大 ...

  • 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及程序
  • 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及程序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 (一)参合农民在区内定点医疗机构门诊.住院和经批准转至域外医疗机构住院所发生的诊疗费用,除<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诊疗项目补偿规定>中所确定的不予补偿和限价补偿的项目外,均依据<河北省医疗服务项目规范及服务价格(试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