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处理规定2014修订全文--国务院部委规章

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处理规定2014修订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

(第6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我们对《价格违法行为举报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15号)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处理规定》已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讨论通过,

现予公布,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

主任:徐绍史

2014年1月15日

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处理规定

第一条 为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举报价格违法行为的权利,规范价格主管部门对价格违法行为举报的受理、办理、告知等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下简称举报人)对违反价格和收费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行为向价格主管部门举报(以下简称价格举报),价格主管部门处理价格举报,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12358举报电话、网上举报平台、通讯地址、接待的时间和地点等相关事项。

第四条 举报人可以通过 12358 举报电话、信件、互联网、传真、走访等形式向价格主管部门提出价格举报。

对采用口头方式提出价格举报的,价格主管部门应当记录。

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举报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

第五条 价格主管部门建立全国统一的价格举报管理信息系统,对价格举报实行统一编码管理。 举报人可以凭举报编码查询举报处理进展情况。

具体编码管理及查询办法按照价格举报管理信息系统工作规则执行。

第六条 举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价格主管部门不予受理:

(一)举报事项不属于价格主管部门职权范围的;

(二)没有明确的被举报人的姓名(名称)、地址的;

(三)没有提供被举报的价格违法行为的具体事实的;

(四)对同一个价格违法行为的举报,其他机关已经受理的;

(五)对被举报的价格违法行为已经作出处理决定,举报人提出举报,但没有提供新的事实的。

第七条 价格主管部门接收举报后应当及时进行审查,属于收到举报的价格主管部门管辖范围,并且不属于本规定第六条第(二)、(三)、(四)、(五)项情形的,予以受理;不属于收到举报的价格主管部门管辖范围的,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转至有管辖权的价格主管部门处理。

接受转办的价格主管部门对收到的价格举报,应当及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

第八条 价格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举报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告知举报人是否受理或者转办。

第九条 价格主管部门对被举报的价格违法行为的管辖,按照《价格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二章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行政处罚管辖分工规定执行。

第十条 价格举报采用书面形式并提供相关证据的,价格主管部门可以优先进行处理。

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对被举报的价格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后,依据《价格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的规定作出行政处罚、不予行政处罚、移送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等决定或者不予立案的,为举报办结。

第十一条 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在举报办结后 15 个工作日内告知举报人对被举报的价格违法行为的处理结果。

第十二条 因生活消费需要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可以单独或者在进行价格举报时一并对涉及自身价格权益的民事争议提出投诉(以下简称价格投诉)。价格投诉应当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并提供本人的身份证明、民事请求事项及相关证据。

消费者在价格举报时一并提出价格投诉的,价格投诉由受理价格举报的价格主管部门管辖。消费者单独提出价格投诉的,由争议发生地的市、县价格主管部门管辖。

价格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消费者价格投诉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告知消费者。

第十三条 价格主管部门对价格投诉实行调解制度,调解应当在当事人双方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价格投诉办结:

(一)达成调解协议的;

(二)调解期间双方自行协商和解的;

(三)消费者撤回投诉的;

(四)当事人一方拒绝调解的;

(五)双方未能达成调解协议的;

(六)应当视为价格投诉办结的其他情形。

价格投诉应当自受理之日起 60 日内办结,并告知消费者。当事人一方拒绝调解、未能达成调解协议或者不执行调解协议的,消费者可以通过民事诉讼、仲裁等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 被举报人因价格违法行为致使消费者多付价款的,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在对被举报的价格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责令被举报人将多收价款退还消费者,但应当扣除被举报人在价格投诉中已经退还的多收价款部分。

第十五条 本规定中的告知,价格主管部门可以采用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包括数据电文形式)进行,但举报人或者消费者姓名(名称)、地址不清或者未提供联系方式的除外。口头告知的,应当进行相关记录。

第十六条 价格主管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并对符合相关规定的举报人给予鼓励。

第十七条 对社会影响大的价格举报典型案例,价格主管部门可以向社会公布。

第十八条 对涉嫌价格垄断行为的举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和《反价格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规定》的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咨询价格法律、法规、规章、政策,不适用本规定。

第二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年8月10日发布的《价格违法行为举报规定》同时废止。

来源:http://www.fae.cn/fg/zdalsyb/detail538759.html

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处理规定2014修订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

(第6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我们对《价格违法行为举报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15号)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处理规定》已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讨论通过,

现予公布,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

主任:徐绍史

2014年1月15日

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处理规定

第一条 为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举报价格违法行为的权利,规范价格主管部门对价格违法行为举报的受理、办理、告知等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下简称举报人)对违反价格和收费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行为向价格主管部门举报(以下简称价格举报),价格主管部门处理价格举报,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12358举报电话、网上举报平台、通讯地址、接待的时间和地点等相关事项。

第四条 举报人可以通过 12358 举报电话、信件、互联网、传真、走访等形式向价格主管部门提出价格举报。

对采用口头方式提出价格举报的,价格主管部门应当记录。

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举报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

第五条 价格主管部门建立全国统一的价格举报管理信息系统,对价格举报实行统一编码管理。 举报人可以凭举报编码查询举报处理进展情况。

具体编码管理及查询办法按照价格举报管理信息系统工作规则执行。

第六条 举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价格主管部门不予受理:

(一)举报事项不属于价格主管部门职权范围的;

(二)没有明确的被举报人的姓名(名称)、地址的;

(三)没有提供被举报的价格违法行为的具体事实的;

(四)对同一个价格违法行为的举报,其他机关已经受理的;

(五)对被举报的价格违法行为已经作出处理决定,举报人提出举报,但没有提供新的事实的。

第七条 价格主管部门接收举报后应当及时进行审查,属于收到举报的价格主管部门管辖范围,并且不属于本规定第六条第(二)、(三)、(四)、(五)项情形的,予以受理;不属于收到举报的价格主管部门管辖范围的,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转至有管辖权的价格主管部门处理。

接受转办的价格主管部门对收到的价格举报,应当及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

第八条 价格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举报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告知举报人是否受理或者转办。

第九条 价格主管部门对被举报的价格违法行为的管辖,按照《价格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二章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行政处罚管辖分工规定执行。

第十条 价格举报采用书面形式并提供相关证据的,价格主管部门可以优先进行处理。

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对被举报的价格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后,依据《价格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的规定作出行政处罚、不予行政处罚、移送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等决定或者不予立案的,为举报办结。

第十一条 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在举报办结后 15 个工作日内告知举报人对被举报的价格违法行为的处理结果。

第十二条 因生活消费需要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可以单独或者在进行价格举报时一并对涉及自身价格权益的民事争议提出投诉(以下简称价格投诉)。价格投诉应当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并提供本人的身份证明、民事请求事项及相关证据。

消费者在价格举报时一并提出价格投诉的,价格投诉由受理价格举报的价格主管部门管辖。消费者单独提出价格投诉的,由争议发生地的市、县价格主管部门管辖。

价格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消费者价格投诉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告知消费者。

第十三条 价格主管部门对价格投诉实行调解制度,调解应当在当事人双方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价格投诉办结:

(一)达成调解协议的;

(二)调解期间双方自行协商和解的;

(三)消费者撤回投诉的;

(四)当事人一方拒绝调解的;

(五)双方未能达成调解协议的;

(六)应当视为价格投诉办结的其他情形。

价格投诉应当自受理之日起 60 日内办结,并告知消费者。当事人一方拒绝调解、未能达成调解协议或者不执行调解协议的,消费者可以通过民事诉讼、仲裁等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 被举报人因价格违法行为致使消费者多付价款的,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在对被举报的价格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责令被举报人将多收价款退还消费者,但应当扣除被举报人在价格投诉中已经退还的多收价款部分。

第十五条 本规定中的告知,价格主管部门可以采用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包括数据电文形式)进行,但举报人或者消费者姓名(名称)、地址不清或者未提供联系方式的除外。口头告知的,应当进行相关记录。

第十六条 价格主管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并对符合相关规定的举报人给予鼓励。

第十七条 对社会影响大的价格举报典型案例,价格主管部门可以向社会公布。

第十八条 对涉嫌价格垄断行为的举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和《反价格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规定》的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咨询价格法律、法规、规章、政策,不适用本规定。

第二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年8月10日发布的《价格违法行为举报规定》同时废止。

来源:http://www.fae.cn/fg/zdalsyb/detail538759.html


相关内容

  • 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学习材料
  • 全国2015年起实施的新法规一览 2015年1月1日起,一批全国性的法律法规将正式施行.其中有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对违法排污企业惩治力度大大加强,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新预算法首次将"预算公开"入法,更强调让人民监督政府花钱. 新 ...

  • 王岐山中纪委全会上工作报告公布(全文)
  •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代表中央纪委常委会作工作报告 原标题:王岐山:依法治国依规治党 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新华社北京1月29日电 (2015年1月12日) 王岐山 我代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 ...

  • 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办法全文--国务院部委规章
  • 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国土资源行政处罚的实施,保障和监督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保护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制定本 ...

  • 环境保护法修订案_2014
  •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 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4月2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备受关注的<环境保护法修订案(草案)>进入第四次审议.据悉,近日在京就环境保 ...

  • 加强价格行政执法普法责任制的实践与思考
  • 加强价格行政执法普法责任制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推进,对政府职能部门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认真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 ...

  • 非上市公众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全文--国务院部委规章
  • 非上市公众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非上市公众公司(以下简称公众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行为,保护公众公司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公众公司质量不断提高,维护证券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 ...

  • 新广告法全文2015年9月1日实施
  •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2015年修订) 颁布单位:全国人大常委会 颁布时间:2015-04-24 生效时间:2015-09-01 (1994年10月2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自2015年9月1日施行) ...

  • 中纪委十八届五次全会
  • 王岐山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 1月29日,新华社全文播发王岐山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报告题目是<依法治国 依规治党 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报告全面总结了2014年的工作,深刻阐述了十八届中央纪委的工作体会, ...

  • 02起重机械法律法规体系及事故处理案例
  • 起重机械 法律法规体系及事故处理案例 目前,起重机械法规体系分 五个层次 I. 法律为总纲,解决法律地位问题 法律 法规 行政规章 安全技术规范 II. 法规为依据,解决制度建立问题 III. 规章为管理要求,解决工作程序问题 IV. 规范和标准为基准,解决技术要求问题 各类技术标准 ● 第一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