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风险评估

1 总论 1.1概述

1.2 评价目的和工作重点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环境风险评价应把事故引起厂(场)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作为评价工作重点。

1.3 编制依据

1.3.1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12.29;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⑹《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1.1; 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 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改),2004.8.28; ⑼《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

⑽国务院国发(2000)38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11; ⑾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 ⑿《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2009.3.26; 1.3.2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1.3.27;

⑵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2008.10.1; ⑶国务院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5.12.3;

⑷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5)152号《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2005.12;

⑸国家环保总局,环控[1997] 0232号《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1997.4.14;

⑹国家环保总局 环发[2001] 1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2001.2.21;

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 环发[2001]4号《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2001.1.8;

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环发[2001]199号关于发布《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⑼《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2.3.15; 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环办[2006]4号《关于检查化工石化等新建项目环境风险的通知》;

⑾《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保部令第1号),国家环保部、发改委,2008.6.6;

⑿《关于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通知》安监管管二字[2003]45号.

1.3.3地方性文件

⑴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发[1994]22号,1994.4.18;

⑵贵州省环境保护局《贵州省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报告》,2001.12;

1.3.4技术导则与规范

⑴HJ/T 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1993.9.18; ⑵HJ 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2009.4.1; ⑶HJ/T 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1993.9.18;

⑷HJ 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2010.4.1; ⑸HJ 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2011.9.1; ⑹HJ/T 192-2006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2006.3.9; ⑺HJ/T 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2004.12.11; ⑻《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 50351-2005); ⑼《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4 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1.

表1-1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1.5 评价标准 1.5.1环境质量标准

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⑵《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 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二级标准; ⑷《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⑸《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⑹《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1.5.2污染物排放标准

⑴《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 ⑵《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 ⑶《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二级; ⑷《贵州省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12-1999); ⑸《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

⑹《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 ⑺《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⑻《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⑼《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数》(GBZ2.1-2007); ⑽《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9137-88)。

2工程概况

2-1 工艺流程图

3 环境风险专项评价 3.1风险识别范围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1对项目所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进行危险性识别和综合评价,筛选环境风险评价因子。

经过对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根据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中涉及的主要化学品识别一览表见表3-1。

碳酸钡生产中排入环境的大气污染物常见的有烟尘、钡尘、二氧化硫、硫化氢;进入水环境的有钡离子、硫化物。

⑴钡盐产品除硫酸钡为无毒的不溶性盐外,其余钡盐均能不同程度溶于水,故具有一定毒性,其毒性随溶解度的增大而增大。

钡盐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再逐渐浸入血液,随循环系统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及器官而发生毒害作用。

进入人体的钡盐大部分经肾脏随尿排出体外,一部分从粪便排出。 钡盐是一种肌肉毒物,过量的钡进入人体后,可对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等各种肌肉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与兴奋作用。刺激骨骼肌可使肌肉兴奋增强,继而引起肌肉抽搐、痉挛及颤动等,最后引起麻痹和瘫痪。钡盐对中枢神经系统,首先发生短暂的兴奋,最后转为抑制。

碳酸钡虽不溶于水,但它溶于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和稀盐酸,所以碳酸钡经呼吸道与呼吸道的二氧化碳、水相混合后产生可溶性钡盐,可溶性钡盐易为人体所吸收,而产生毒害。

⑵硫化氢为无色、透明、有腐蛋恶臭味的气味,易溶于水、呈酸性,人对硫化氢的嗅觉阈为0.012~0.03mg/m3。硫化氢是一种神经毒物,对呼吸道和眼膜也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低浓度硫化氢引起神经衰弱症及植物神经紊乱等症状。硫化氢的急性器官中毒作用和中毒机制可因不同的浓度和接触时间而异。浓度越高则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越明显,浓度相对低时粘膜刺激作用明显。人吸入含H2S 70~150mg/m3的气体1~2小时,出现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吸入2~5分钟后嗅觉疲劳,不再闻到臭气;吸入300 mg/m31小时,6~8分钟出现眼急性刺激症状,稍长时间接触引起肺水肿;

表3-1 工程物质风险识别一览表

6

吸入760mg/m3 15~60分钟,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痛、头昏、步态不稳、恶心、呕吐;吸入1000mg/m3数秒钟,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加快后呼吸麻痹而死亡。

⑶二氧化硫是一种窒息性气体,对眼睛、鼻咽粘膜物均有刺激作用,其浓度大于0.9mg/m3时能被大多数人所嗅觉到,吸入后主要对呼吸器官造成损伤,可致支气管炎、肺炎,严重者可致肺水肿和呼吸麻痹。

⑷硫磺:属二类易燃危险品。硫磺遇明火、高热易爆,硫磺粉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达到一定浓度(爆炸限2.3g/m3)遇火星(或静电)会发生爆炸。液体硫磺一旦外泄或喷溅会造成化学灼伤的危害。

⑸硫化钡为水溶性钡盐,水溶液具有腐蚀性。在湿空气中逐渐分解而放出硫化氢。在水中,水解为氢硫化钡溶液,并生成氢氧化钡。 误食可溶性钡盐后,先有食道及胃的灼烧感、恶心、呕吐、流诞、腹痛、腹泻,吸收后则有心律失常,脉搏慢而强,血压下降,导致心肌麻痹而死亡。

碳酸钡生产中Ba2+及S2-的流失,随废水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水质污染。

⑹含钡废渣

含钡废渣主要是主产品碳酸钡生产过程中硫化钡车间产生的含钡固体废弃物,主要成分为未完全参与反应的硫酸钡、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附产物亚硫酸钡、碳酸钡和微量的硫化钡及煤的灰分;钡渣主要组分及含量为BaSO4 18.37% 、BaCO3 5.23%、BaSO36.64%、SiO213.81%、Fe2O3 3.82%、H2O 28.6%、碳素C 12.1%、Al2O3 3.97%、Sr 0.68%、Ca2+ 2.85%、Mg2+ 1.61%等,在国家《危险废弃物名录》含钡废渣是编号为HW47的危险废弃物,一旦泄漏进入环境,将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固体废弃物处置系统的风险类型为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

3.2风险类型

主要风险源有:两个1000m3的硫化氢气柜、硫磺仓库、含钡废渣渗滤液、SO2。

由设备因素和管理因素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类型主要有:硫化氢气柜

泄漏、生产中的硫化氢和二氧化硫不经治理直接排放、含Ba2+及S2-的废水流失、硫磺着火或爆炸危害。

3.3重大危险源识别

本工程列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危险物质”名单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有二氧化硫、硫化氢。本工程二氧化硫、硫化氢的生产和使用仅存在于生产系统中,没有设置专用的存储装置,均为在线用量,主要以气态存在于除尘器、碳化塔、吸收塔及设备管道中,存在于设备及管道中的二氧化硫、硫化氢在线量较小,远小于《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二氧化硫、硫化氢的生产场所临界量(二氧化硫生产场所临界量为40t、硫化氢生产场所临界量为2t),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3.4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确定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

⑴评价工作级别确定

本工程列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危险物质”名单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有二氧化硫、硫化氢,经识别为非重大危险源;毒性较小,为一般毒性危险物质;且不属于可燃、易燃、爆炸危险性质物品。建设项目拟建地不属“环境敏感地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的评价工作级别表,确定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见表3-2。

表3-2 评价工作级别表

为了更好的进行风险防范和制定合理的应急措施,本次风险大气评价范围考虑设置为以项目所在地为半径3km范围,地表水评价范围考虑项目清下水排放口上下游2km范畴。

环境风险保护目标见图3-1。

3.5最大可信事故及其概率

最大可信事故指在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故中,对环境危害最严重的突发性事故。

根据《化工、石化及医药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试用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编)资料,在工业和其他活动中,化工企业事故单元所造成的不同程度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对策见表3-3。各种风险水平的可接受程度见表3-4。

表3-3 不同程度事故发生的概率与对策措施

及以上,储罐等出现重大爆炸、爆裂事故的概率为10-4级以上。

表3-4 各种风险水平及其可接受程度

根据调查,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质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有效地降低了生产事故、特别是火灾和爆炸等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概率。

经分析本工程工艺特征和物料特性,硫化氢和二氧化硫废气事故排放、钡渣未经处置向外排放是本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上述化学物质发生泄露

时,逸入大气或者进入地表水体,将产生污染事故。 3.7事故影响分析

钡盐生产接触腐蚀性介质较多,对设备或管道造成不同程度的腐蚀,跑、冒、滴、漏比较严重,从而使毒物扩散至作业环境中。

⑴本项目回转窑烟气不治理直接排放、克劳斯法制硫磺尾气不治理直接排放而造成环境空气污染的可能性最大。若遇到较强的近地层逆温、小(静)风等不利扩散的气象条件时,将对周围地区造成严重污染。

本项目事故排放以克劳斯法制硫磺尾气不经治理直接排放为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推荐的SCREEN3模式进行计算,二氧化硫最大1小时浓度影响值0.909 mg/m3,超过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的0.82倍,距排放源下风向783m,超标范围5.29×106m2;硫化氢最大1小时浓度影响值0.0078 mg/m3,为TJ36-79《工业企业卫生标准》值的78%,距排放源下风向783m。

事故排放时对保护目标的污染影响见表3-5。

发生事故排放时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对处于排放源下风向的各关心点污染影响加重。

⑵在粉碎和包装钡盐时,可产生大量钡尘。大量吸入可溶性钡尘和含钡烟尘,可引起急性中毒。生产加工不溶性钡盐,特别是开采重晶石矿的工人,长期吸入过量硫酸钡粉尘,可引起钡尘沉着肺。

⑶含Ba2+及S2-的废水流失对水环境的污染分析 厂区及附近地表水流入?河

碳酸钡浆液脱水分离废水(母液),如果集液缸或浸取槽泄漏或误操作发生外排时,或者回转窑烟气洗涤水外排时,将造成?河严重污染。见表3-5。

表3-5 碳酸钡浆液脱水分离废水(母液)部分外排时的污染影响

*参考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

厂区地下水丰富,废水漏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含这类物质的废水农灌时,可导致死苗、作物减产,进入水源,导致饮用水源丧失饮用功能。

3.8环境风险及卫生防护距离

本项目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贮存及使用,具有较大的潜在危险性。储罐泄漏后产生的扩散污染,其事故概率为1×10-5/a,泄漏事故的风险度低于化工行业平均风险值8.3×10-5/a,因此,本工程风险值水平与同行业比较是可以接受的。

由于钡盐生产项目没有行业卫生防护距离的规定,根据所在地区近5年的平均风速(2.4m/s),。

3.9环境风险管理

环境风险管理由综合管理、危险物品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生产设备检修管理、事故管理5个指标组成。

3.9.1综合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减少地面冲洗水量,地面冲洗水中主要含散落在地面上的溶剂、原料、中间体和生产成品。这部分废水的水质水量往往与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当管理水平差时,地面冲洗水量较大,且水质也较差,增大了污水处理站处理负荷。

加强对原料和产品的监督管理,严禁将工艺中的相关原料或产品带出厂区。

危险原材料和产品堆放仓库应有明显的识别标志,有专人看管,原料和产品进出实行登记,产品不得卖给无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事业单位。

建设项目废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废气处理装置及噪声防护措施满足环保主管部门的管理要求,污染物达标排放,厂区绿化覆盖率满足38%的要求。

该公司建立了废气和废水在线监测平台,执行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污染物达标排放。

3.9.2危险化学品管理

已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定安全使用、贮存、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工艺规程和安全技术规程;制定安全处理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的安全技术规程;建立符合危险化学品安全储存条件的仓库和储罐;设置符合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条件的运输工具;设置符合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安全处理条件的处理设施;完成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

3.9.3重大危险源管理

重大危险源控制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任务是对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辨识登记,进行检测评估,实施监控防范,对有缺陷和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实施治理。通过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管理,使企业强化内部管理,落实措施,自主保安,实现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具体做好几下9项工作:

⑴普查辨识,做好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申报和备案工作。设置可燃物质报警装置、有害物质报警装置、即时摄像监控装置,严格执行生产操作规程。

⑵建立健全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和监控责任,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的实施方案。

⑶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⑷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⑸对重大危险安全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对存在事故隐患和缺陷的重大危险源认真进行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⑹生产经营单位应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措施信息告知相差单位和人员。

⑺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应急救援预案的各项措施。每年进行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⑻当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企业应当对重

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

⑼贯彻执行国家、地区、行业的技术标准,推动技术进步,不断改进管理手段,提高监控管理水平,提高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稳定性。

3.9.4生产设备检修管理

制定本企业生产设备安全检修措施,并建立本企业生产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

3.9.5事故管理

制定本企业处理事故、追究责任的制度,制定本企业分析事故、记取教训、总结经验的整套方法。

3.10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

3.10.1风险防范措施

⑴制定严格的工艺操作规程,加强安全监督和管理,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对所有输送、贮存有害化学和易燃易爆物质的容器、管道、阀门、接口处都要定期检查,防止物料泄漏,严禁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

⑵采用双回路电源,减少停电事故;电气设计严格按GB50058-92《爆炸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执行,电气设备选用隔爆型。

⑶防雷按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要求设计。对易燃易爆场所的工艺设备及管道设静电接地措施。

⑷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厂区划分不同的生产火灾危险类别,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安全设施,必要的监控、检测、检验设施。电气室、主要电缆线路、电缆隧道、电缆夹层等设有自动火灾报警装置和必要的显示装置。

⑸碳化塔、制取硫磺系统等设备的检修,必须置换彻底,佩带防毒面具。

⑹在厂区内设置环状消防管网,并按规定配置适当数量的消防栓,室内消防根据生产装置特性,设置相应的灭火器材。

⑺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格管理明火,划定禁火区域,并设立明显禁火标志,严格管理检修动火,执行动火审批制度。

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措施包括以下内容:①对受危害人员的救治;②切断污染源,隔离污染区,防止污染扩散;③减轻、消除污染物的环境危害;④消除污染物及善后处理;⑤通报事故情况,对可能受危害的区域发出预警通报。

3.10.2风险应急措施

⑴应急响应体系

公司在各危险化学品贮存、使用场所的作业指导书中都有明确的应急处理、处置要求,并制订了相应的应急预案。

⑵应急培训计划

①生产区操作人员

针对应急救援的基本要求,系统培训厂区操作人员,发生各级危险化学品事故时报警、紧急处置、逃生、个体防护、急救、紧急疏散等程序的基本要求。

采取的方式:课堂教学、综合讨论、现场讲解等。

②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对厂区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的队员进行应急救援专业培训,内容主要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应完成的抢险、救援、灭火、防护、抢救伤员等。

采取的方式:课堂教学、综合讨论、现场讲解、模拟事故发生等。

⑶应急措施

①硫磺着火

一旦发现火情,当班人员必须立即向中控值班长汇报,由值班长组织本班人员就近用干粉灭火器或消防水扑灭,也可用沙子灭火。灭火时人员须站在上风口,佩带好过滤式呼吸器。如火势较大,值班长必须同时向生产调度室和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并报打火警电话,并派专人到路口等候消防车到来,同时对现场周围实施警戒,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如有受伤者须通知救护队到现场进行急救。灭火器材采用:干粉灭火器、消防水、沙子。

②硫化氢泄漏

一旦发生泄漏,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对事故灾害发生区域及周边

马路实行交通管制,设置警戒线、警戒牌, 对区域内及附近人员进行疏散。发生泄漏时应将下风口污染区内人员紧急撤离。救援人员对中毒人员进行急救。防护器材应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空气呼吸机、湿毛巾、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全密封阻燃防化服、橡胶手套、工作靴等。应储备的设备物资包括硫化氢气体浓度测试仪、风向仪、救援绳索(30—50m,用于救援中毒伤员)、防爆电筒等。

③SO2泄漏

如出现大量SO2泄漏时,值班长须立即向分厂副厂长或厂长汇报、系统做紧急停车处理,现场处理事故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切断气体来源,无关人员立即向泄漏位置的上风方向撤离,如出现有人中毒严重应将中毒者移至通风较好的地方进行抢救,并立即联系救护队送医院。

防护器材采用:滤毒式全密闭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

3.10.3风险应急预案

⑴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①组织机构与职责

公司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负责本预案启动后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指挥中心下设不同的应急专业组,办公地点设在公司生产技术部总调度台,根据需要也可另选办公地点。指挥中心及各专业组按照按职责分工开展工作。

② 应急响应

应急启动条件:当发生中心不可控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时,由公司分管副总经理根据情况宣布启动本预案。

报警及信息传递:

当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当事人员和现场人员都有责任及时报警,并通报环保局。以便及时抢救伤员和处置事件,避免次生事故的发生。

报警电话

外界:110 急救:120

企业内部报警程序见图3-2。

应急专业组 公司生产总调度台 公司总经理

现场现者

装置(厂) 负责人 领导 安监部 领导 公司分管 副总经理

图3-2 环境污染事故报警图

事故所在单位应根据现场物料泄漏、废弃物排放失控等情况迅速判断环境污染事故的等级,如中心(厂)可控,应立即组织应急救援力量进行处置,如为中心(厂)不可控,应立即向公司生产技术部总调度台和安监部领导报告。公司生产技术部总调度台和安监部领导向分管副总经理报告,由公司分管副总经理根据情况启动本预案。

③应急措施

本预案启动后,由公司生产技术部总调度台通知相关应急专业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未在公司的,由所在单位其他领导按职务高低递补)赶赴指挥中心所在地,组织实施应急救援。

各专业组成员在现场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时,应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工作。

事故单位应查明物料泄漏的部位、废弃物排放失控的原因,并将处置的情况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汇报。

指挥中心在了解环境污染的程度、范围和已采取的处置措施后,确定应急规模, 组织制定抢险救援的具体方案。

抢险救援组组织进行环境应急监测,尽快确定污染物料的成份、性质、影响范围的大小,当对某些污染物缺少监测手段时,可对外向地方环境监测中心请求支援;监测数据及现场情况应及时上报应急指挥中心,以便指挥部根据及时调整防治污染措施;组织对现场受伤人员进行急救,做好因环境污染引起的卫生防疫工作。

生产调度指挥组会同事故单位,针对物料泄漏、废弃物排放失控的部位和原因,采取工艺技术措施切断物料泄漏源头;采取覆盖、拦截、引流等措施,防止污染范围进一步扩大;采取回收、吸附等措施清除污染物,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设备抢修组会同事故单位,针对引起污染物排放失控的设备、设施、管道故障,组织救援力量进行抢修。

现场保卫组按照受污染区域的大小、程度,设立警戒线并进行危险隔离。

要时实行交通管制,安排警戒区内人员进行疏散和保证应急物资的运输畅通无阻。

新闻宣传组组织做好事故现场的抢险报导和对外的新闻发布工作。 综合组组织做好抢险救援期间的相关信息、材料的收集、汇总工作。 物资保障组组织做好应急物资的供应工作。

灾害评估组组织环境污染事故引起的损失评估和保险理赔。

④应急结束

当污染源头被控制、泄漏的污染物被有效处置、环境指标表明已恢复到国家标准时,由应急指挥中心宣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并通知相关单位、周边居民。

⑤应急保障措施

各中心(厂)要充分识别紧急情况下的环境因素,落实应急处理措施和应急物资,组织职工学习掌握应急处理技能,对应急处理措施应定期进行演练。

各中心(厂)应按照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做好生产工艺操作、设备的维护保养、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各中心(厂)应及时更新其界区内的清下水、污水管网图;动力生产中心应及时更新各中心(厂)界区外的清下水、污水管网图。

⑵危险化学品重大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①应急响应

预案启动条件:发生中心级不可控危险化学品重大泄漏事故,由公司

总经理或分管副总经理根据情况启动本预案。

报警电话

火警:119 急救:120

报警及信息传递

中心(厂)内生产、使用、贮存危险化学品场所、危险化学品车辆运输、装卸过程中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现场发现者立即报装置负责人(若发生人员中毒或可能造成火灾的泄漏,同时向119、120报警),装置负责人向中心(厂)领导报告,同时按照相应现场预案,进行应急处理,控制事故的发展。

在公司界区内、中心界区外范围的外来危险化学品车辆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驾驶员(押运员)或发现者立即向119报警,同时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中的要求进行现场处置。119接警台立即将报警信息传报物流中心领导处理,同时向公司生产技术部总调度台、安监部领导和分管副总经理报告。

当中心无法控制泄漏时,应立即向公司生产技术部总调度台和安监部领导报告。公司生产技术部总调度台和安监部领导向分管副总经理报告,由公司分管副总经理根据情况启动本预案。

本预案启动后,由公司生产技术部总调度台通知相关应急专业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未在公司的,由所在单位其他领导按职务高低递补)赶赴指挥中心所在地,组织实施应急救援。

报警图见图3-3。

②应急措施

A、事故发生单位迅速将泄漏部位、泄漏物性状及已采取的堵漏措施报告指挥中心。

图3-3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报警图 B、指挥中心

了解危险化学品泄漏情况和已采取的措施,确定应急规模, 组织制定抢险救援的具体方案。

C、各应急专业组在做好应急抢险人员自身防护的基础上实施应急工作。

抢险救援组:

a) 迅速进行人员抢救,将受伤害人员送往医院救治。

b) 组织现场监测泄漏物浓度,对可能造成人员中毒的危险化学品泄漏,根据当时气象条件及泄漏物浓度,确定具体疏散路线,组织人员向上风向疏散。

c) 对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的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立即设置警戒区域,疏散无关人员,控制点火源。

d) 对泄漏物进行回收,对污染场地进行砂土覆盖或清洗处理,同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排污处理。

现场保卫组组织现场警戒隔离,维持秩序,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必要时实行交通管制。

火灾扑救组到达事故现场后,采取防止火灾爆炸的措施,配合抢险救灾组开展抢险救援工作,抢救中毒人员脱离现场;若泄漏引发火灾,实施火灾扑救。

生产调度指挥组会同事故发生单位,查明危险化学品泄漏可控情况,采取相应的工艺处理措施,切断或堵住泄漏源。

设备抢修组根据指挥中心下达的抢修指令,迅速进行现场受损设备设

施、管道抢修。

物资供应组组织应急所需物资的供应。

综合组:

a) 保障指挥中心正常工作条件。

b) 做好信息传递和指挥中心指令、决定事项的起草、发布,资料、记录的收集存档工作。

c) 组织抢险救援人员食品和生活用品的供应。

d)根据指挥中心安排,做好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地方政府的联络工作。

新闻宣传组根据指挥中心要求,做好现场抢险的报道和对外的新闻发布工作。

灾害评估组负责评估危险化学品泄漏造成的损失并组织理赔工作。

D、危险化学品泄漏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环境污染等事件时,启动相应应急专项预案进行应急处置。

③应急结束

当泄漏源已有效控制,泄漏危险化学品的现场处置已完成,现场监测符合要求,中毒人员已得到救治,危险化学品泄漏区基本恢复正常秩序,由指挥中心宣布公司危险化学品重大泄漏事故应急工作结束。

④ 应急保障措施

生产、贮存、使用、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制定危险化学品泄漏现场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危险化学品生产、贮存、使用岗位,放置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险危害特性及应急、急救措施应悬挂(或张贴)在现场醒目位置;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要求。

危险化学品生产、贮存、使用场所,设置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标准要求的安全、消防和急救设备、设施,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

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应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消防气防中心按附录二配备应急救援器材和物资,并保持完好,随时可用。

消防气防中心组织特勤队进行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抢险救援训练。

由此可见,建设单位根据本项目的生产特点,找出风险源和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针对各风险源采取相应的处理和预防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减少或杜绝事故的发生。

⑶应急监测

事故发生后,必须对周围大气和水环境进行监测,监测工作可委托由???监测站负责。

应急监测点位及频次见表3-6。

表3-6 应急监测点位及频次表

本工程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加工及贮存,具有较大的潜在危险性。

本工程具有潜在的事故风险,尽管最大可信灾害事故概率较小,但要从建设、生产、贮运等方面积极采取防护措施,这是确保安全的根本措施。为了防范事故和减少危害,需制定灾害事故的应急预案。当出现事故时,要采取紧急的工程应急措施,如必要,要采取社会应急措施,以控制事故和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根据风险分析,拟建项目只考虑储运和生产过程可能发生化学品泄漏事故,但因各种原料的使用量均较小,相应其泄漏量也很小。

本项目事故对环境影响是局部的,影响范围仅局限在厂区内;事故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本项目的事故废水可全部收集进入事故水池临时储存,事故废水不会通过排水管网进入周围水体,不会影响周围水体,待事故排除后再将收集的废水回用或每次少量引入污水站进行处理。因此,本项目不存在水环境的事故影响。

通过以上风险防范措施的设立,可以较为有效的最大限度防范风险事故的发生和有效处置,并结合企业在下一步设计、运营过程中不断制定和完善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本项目所发生的环境风险可以控制在较

低的水平,风险发生概率及危害将远远低于国内同类企业水平,本项目的事故风险处于可接收水平。

图3-1 环境风险保护目标图

1 总论 1.1概述

1.2 评价目的和工作重点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环境风险评价应把事故引起厂(场)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作为评价工作重点。

1.3 编制依据

1.3.1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12.29;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⑹《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1.1; 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 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改),2004.8.28; ⑼《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

⑽国务院国发(2000)38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11; ⑾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 ⑿《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2009.3.26; 1.3.2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1.3.27;

⑵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2008.10.1; ⑶国务院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5.12.3;

⑷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5)152号《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2005.12;

⑸国家环保总局,环控[1997] 0232号《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1997.4.14;

⑹国家环保总局 环发[2001] 1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2001.2.21;

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 环发[2001]4号《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2001.1.8;

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环发[2001]199号关于发布《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⑼《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2.3.15; 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环办[2006]4号《关于检查化工石化等新建项目环境风险的通知》;

⑾《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保部令第1号),国家环保部、发改委,2008.6.6;

⑿《关于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通知》安监管管二字[2003]45号.

1.3.3地方性文件

⑴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发[1994]22号,1994.4.18;

⑵贵州省环境保护局《贵州省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报告》,2001.12;

1.3.4技术导则与规范

⑴HJ/T 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1993.9.18; ⑵HJ 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2009.4.1; ⑶HJ/T 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1993.9.18;

⑷HJ 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2010.4.1; ⑸HJ 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2011.9.1; ⑹HJ/T 192-2006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2006.3.9; ⑺HJ/T 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2004.12.11; ⑻《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 50351-2005); ⑼《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4 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1.

表1-1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1.5 评价标准 1.5.1环境质量标准

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⑵《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 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二级标准; ⑷《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⑸《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⑹《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1.5.2污染物排放标准

⑴《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 ⑵《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 ⑶《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二级; ⑷《贵州省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12-1999); ⑸《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

⑹《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 ⑺《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⑻《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⑼《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数》(GBZ2.1-2007); ⑽《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9137-88)。

2工程概况

2-1 工艺流程图

3 环境风险专项评价 3.1风险识别范围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1对项目所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进行危险性识别和综合评价,筛选环境风险评价因子。

经过对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根据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中涉及的主要化学品识别一览表见表3-1。

碳酸钡生产中排入环境的大气污染物常见的有烟尘、钡尘、二氧化硫、硫化氢;进入水环境的有钡离子、硫化物。

⑴钡盐产品除硫酸钡为无毒的不溶性盐外,其余钡盐均能不同程度溶于水,故具有一定毒性,其毒性随溶解度的增大而增大。

钡盐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再逐渐浸入血液,随循环系统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及器官而发生毒害作用。

进入人体的钡盐大部分经肾脏随尿排出体外,一部分从粪便排出。 钡盐是一种肌肉毒物,过量的钡进入人体后,可对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等各种肌肉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与兴奋作用。刺激骨骼肌可使肌肉兴奋增强,继而引起肌肉抽搐、痉挛及颤动等,最后引起麻痹和瘫痪。钡盐对中枢神经系统,首先发生短暂的兴奋,最后转为抑制。

碳酸钡虽不溶于水,但它溶于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和稀盐酸,所以碳酸钡经呼吸道与呼吸道的二氧化碳、水相混合后产生可溶性钡盐,可溶性钡盐易为人体所吸收,而产生毒害。

⑵硫化氢为无色、透明、有腐蛋恶臭味的气味,易溶于水、呈酸性,人对硫化氢的嗅觉阈为0.012~0.03mg/m3。硫化氢是一种神经毒物,对呼吸道和眼膜也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低浓度硫化氢引起神经衰弱症及植物神经紊乱等症状。硫化氢的急性器官中毒作用和中毒机制可因不同的浓度和接触时间而异。浓度越高则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越明显,浓度相对低时粘膜刺激作用明显。人吸入含H2S 70~150mg/m3的气体1~2小时,出现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吸入2~5分钟后嗅觉疲劳,不再闻到臭气;吸入300 mg/m31小时,6~8分钟出现眼急性刺激症状,稍长时间接触引起肺水肿;

表3-1 工程物质风险识别一览表

6

吸入760mg/m3 15~60分钟,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痛、头昏、步态不稳、恶心、呕吐;吸入1000mg/m3数秒钟,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加快后呼吸麻痹而死亡。

⑶二氧化硫是一种窒息性气体,对眼睛、鼻咽粘膜物均有刺激作用,其浓度大于0.9mg/m3时能被大多数人所嗅觉到,吸入后主要对呼吸器官造成损伤,可致支气管炎、肺炎,严重者可致肺水肿和呼吸麻痹。

⑷硫磺:属二类易燃危险品。硫磺遇明火、高热易爆,硫磺粉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达到一定浓度(爆炸限2.3g/m3)遇火星(或静电)会发生爆炸。液体硫磺一旦外泄或喷溅会造成化学灼伤的危害。

⑸硫化钡为水溶性钡盐,水溶液具有腐蚀性。在湿空气中逐渐分解而放出硫化氢。在水中,水解为氢硫化钡溶液,并生成氢氧化钡。 误食可溶性钡盐后,先有食道及胃的灼烧感、恶心、呕吐、流诞、腹痛、腹泻,吸收后则有心律失常,脉搏慢而强,血压下降,导致心肌麻痹而死亡。

碳酸钡生产中Ba2+及S2-的流失,随废水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水质污染。

⑹含钡废渣

含钡废渣主要是主产品碳酸钡生产过程中硫化钡车间产生的含钡固体废弃物,主要成分为未完全参与反应的硫酸钡、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附产物亚硫酸钡、碳酸钡和微量的硫化钡及煤的灰分;钡渣主要组分及含量为BaSO4 18.37% 、BaCO3 5.23%、BaSO36.64%、SiO213.81%、Fe2O3 3.82%、H2O 28.6%、碳素C 12.1%、Al2O3 3.97%、Sr 0.68%、Ca2+ 2.85%、Mg2+ 1.61%等,在国家《危险废弃物名录》含钡废渣是编号为HW47的危险废弃物,一旦泄漏进入环境,将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固体废弃物处置系统的风险类型为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

3.2风险类型

主要风险源有:两个1000m3的硫化氢气柜、硫磺仓库、含钡废渣渗滤液、SO2。

由设备因素和管理因素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类型主要有:硫化氢气柜

泄漏、生产中的硫化氢和二氧化硫不经治理直接排放、含Ba2+及S2-的废水流失、硫磺着火或爆炸危害。

3.3重大危险源识别

本工程列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危险物质”名单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有二氧化硫、硫化氢。本工程二氧化硫、硫化氢的生产和使用仅存在于生产系统中,没有设置专用的存储装置,均为在线用量,主要以气态存在于除尘器、碳化塔、吸收塔及设备管道中,存在于设备及管道中的二氧化硫、硫化氢在线量较小,远小于《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二氧化硫、硫化氢的生产场所临界量(二氧化硫生产场所临界量为40t、硫化氢生产场所临界量为2t),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3.4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确定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

⑴评价工作级别确定

本工程列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危险物质”名单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有二氧化硫、硫化氢,经识别为非重大危险源;毒性较小,为一般毒性危险物质;且不属于可燃、易燃、爆炸危险性质物品。建设项目拟建地不属“环境敏感地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的评价工作级别表,确定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见表3-2。

表3-2 评价工作级别表

为了更好的进行风险防范和制定合理的应急措施,本次风险大气评价范围考虑设置为以项目所在地为半径3km范围,地表水评价范围考虑项目清下水排放口上下游2km范畴。

环境风险保护目标见图3-1。

3.5最大可信事故及其概率

最大可信事故指在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故中,对环境危害最严重的突发性事故。

根据《化工、石化及医药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试用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编)资料,在工业和其他活动中,化工企业事故单元所造成的不同程度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对策见表3-3。各种风险水平的可接受程度见表3-4。

表3-3 不同程度事故发生的概率与对策措施

及以上,储罐等出现重大爆炸、爆裂事故的概率为10-4级以上。

表3-4 各种风险水平及其可接受程度

根据调查,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质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有效地降低了生产事故、特别是火灾和爆炸等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概率。

经分析本工程工艺特征和物料特性,硫化氢和二氧化硫废气事故排放、钡渣未经处置向外排放是本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上述化学物质发生泄露

时,逸入大气或者进入地表水体,将产生污染事故。 3.7事故影响分析

钡盐生产接触腐蚀性介质较多,对设备或管道造成不同程度的腐蚀,跑、冒、滴、漏比较严重,从而使毒物扩散至作业环境中。

⑴本项目回转窑烟气不治理直接排放、克劳斯法制硫磺尾气不治理直接排放而造成环境空气污染的可能性最大。若遇到较强的近地层逆温、小(静)风等不利扩散的气象条件时,将对周围地区造成严重污染。

本项目事故排放以克劳斯法制硫磺尾气不经治理直接排放为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推荐的SCREEN3模式进行计算,二氧化硫最大1小时浓度影响值0.909 mg/m3,超过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的0.82倍,距排放源下风向783m,超标范围5.29×106m2;硫化氢最大1小时浓度影响值0.0078 mg/m3,为TJ36-79《工业企业卫生标准》值的78%,距排放源下风向783m。

事故排放时对保护目标的污染影响见表3-5。

发生事故排放时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对处于排放源下风向的各关心点污染影响加重。

⑵在粉碎和包装钡盐时,可产生大量钡尘。大量吸入可溶性钡尘和含钡烟尘,可引起急性中毒。生产加工不溶性钡盐,特别是开采重晶石矿的工人,长期吸入过量硫酸钡粉尘,可引起钡尘沉着肺。

⑶含Ba2+及S2-的废水流失对水环境的污染分析 厂区及附近地表水流入?河

碳酸钡浆液脱水分离废水(母液),如果集液缸或浸取槽泄漏或误操作发生外排时,或者回转窑烟气洗涤水外排时,将造成?河严重污染。见表3-5。

表3-5 碳酸钡浆液脱水分离废水(母液)部分外排时的污染影响

*参考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

厂区地下水丰富,废水漏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含这类物质的废水农灌时,可导致死苗、作物减产,进入水源,导致饮用水源丧失饮用功能。

3.8环境风险及卫生防护距离

本项目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贮存及使用,具有较大的潜在危险性。储罐泄漏后产生的扩散污染,其事故概率为1×10-5/a,泄漏事故的风险度低于化工行业平均风险值8.3×10-5/a,因此,本工程风险值水平与同行业比较是可以接受的。

由于钡盐生产项目没有行业卫生防护距离的规定,根据所在地区近5年的平均风速(2.4m/s),。

3.9环境风险管理

环境风险管理由综合管理、危险物品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生产设备检修管理、事故管理5个指标组成。

3.9.1综合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减少地面冲洗水量,地面冲洗水中主要含散落在地面上的溶剂、原料、中间体和生产成品。这部分废水的水质水量往往与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当管理水平差时,地面冲洗水量较大,且水质也较差,增大了污水处理站处理负荷。

加强对原料和产品的监督管理,严禁将工艺中的相关原料或产品带出厂区。

危险原材料和产品堆放仓库应有明显的识别标志,有专人看管,原料和产品进出实行登记,产品不得卖给无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事业单位。

建设项目废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废气处理装置及噪声防护措施满足环保主管部门的管理要求,污染物达标排放,厂区绿化覆盖率满足38%的要求。

该公司建立了废气和废水在线监测平台,执行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污染物达标排放。

3.9.2危险化学品管理

已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定安全使用、贮存、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工艺规程和安全技术规程;制定安全处理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的安全技术规程;建立符合危险化学品安全储存条件的仓库和储罐;设置符合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条件的运输工具;设置符合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安全处理条件的处理设施;完成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

3.9.3重大危险源管理

重大危险源控制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任务是对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辨识登记,进行检测评估,实施监控防范,对有缺陷和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实施治理。通过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管理,使企业强化内部管理,落实措施,自主保安,实现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具体做好几下9项工作:

⑴普查辨识,做好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申报和备案工作。设置可燃物质报警装置、有害物质报警装置、即时摄像监控装置,严格执行生产操作规程。

⑵建立健全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和监控责任,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的实施方案。

⑶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⑷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⑸对重大危险安全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对存在事故隐患和缺陷的重大危险源认真进行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⑹生产经营单位应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措施信息告知相差单位和人员。

⑺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应急救援预案的各项措施。每年进行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⑻当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企业应当对重

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

⑼贯彻执行国家、地区、行业的技术标准,推动技术进步,不断改进管理手段,提高监控管理水平,提高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稳定性。

3.9.4生产设备检修管理

制定本企业生产设备安全检修措施,并建立本企业生产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

3.9.5事故管理

制定本企业处理事故、追究责任的制度,制定本企业分析事故、记取教训、总结经验的整套方法。

3.10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

3.10.1风险防范措施

⑴制定严格的工艺操作规程,加强安全监督和管理,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对所有输送、贮存有害化学和易燃易爆物质的容器、管道、阀门、接口处都要定期检查,防止物料泄漏,严禁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

⑵采用双回路电源,减少停电事故;电气设计严格按GB50058-92《爆炸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执行,电气设备选用隔爆型。

⑶防雷按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要求设计。对易燃易爆场所的工艺设备及管道设静电接地措施。

⑷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厂区划分不同的生产火灾危险类别,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安全设施,必要的监控、检测、检验设施。电气室、主要电缆线路、电缆隧道、电缆夹层等设有自动火灾报警装置和必要的显示装置。

⑸碳化塔、制取硫磺系统等设备的检修,必须置换彻底,佩带防毒面具。

⑹在厂区内设置环状消防管网,并按规定配置适当数量的消防栓,室内消防根据生产装置特性,设置相应的灭火器材。

⑺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格管理明火,划定禁火区域,并设立明显禁火标志,严格管理检修动火,执行动火审批制度。

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措施包括以下内容:①对受危害人员的救治;②切断污染源,隔离污染区,防止污染扩散;③减轻、消除污染物的环境危害;④消除污染物及善后处理;⑤通报事故情况,对可能受危害的区域发出预警通报。

3.10.2风险应急措施

⑴应急响应体系

公司在各危险化学品贮存、使用场所的作业指导书中都有明确的应急处理、处置要求,并制订了相应的应急预案。

⑵应急培训计划

①生产区操作人员

针对应急救援的基本要求,系统培训厂区操作人员,发生各级危险化学品事故时报警、紧急处置、逃生、个体防护、急救、紧急疏散等程序的基本要求。

采取的方式:课堂教学、综合讨论、现场讲解等。

②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对厂区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的队员进行应急救援专业培训,内容主要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应完成的抢险、救援、灭火、防护、抢救伤员等。

采取的方式:课堂教学、综合讨论、现场讲解、模拟事故发生等。

⑶应急措施

①硫磺着火

一旦发现火情,当班人员必须立即向中控值班长汇报,由值班长组织本班人员就近用干粉灭火器或消防水扑灭,也可用沙子灭火。灭火时人员须站在上风口,佩带好过滤式呼吸器。如火势较大,值班长必须同时向生产调度室和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并报打火警电话,并派专人到路口等候消防车到来,同时对现场周围实施警戒,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如有受伤者须通知救护队到现场进行急救。灭火器材采用:干粉灭火器、消防水、沙子。

②硫化氢泄漏

一旦发生泄漏,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对事故灾害发生区域及周边

马路实行交通管制,设置警戒线、警戒牌, 对区域内及附近人员进行疏散。发生泄漏时应将下风口污染区内人员紧急撤离。救援人员对中毒人员进行急救。防护器材应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空气呼吸机、湿毛巾、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全密封阻燃防化服、橡胶手套、工作靴等。应储备的设备物资包括硫化氢气体浓度测试仪、风向仪、救援绳索(30—50m,用于救援中毒伤员)、防爆电筒等。

③SO2泄漏

如出现大量SO2泄漏时,值班长须立即向分厂副厂长或厂长汇报、系统做紧急停车处理,现场处理事故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切断气体来源,无关人员立即向泄漏位置的上风方向撤离,如出现有人中毒严重应将中毒者移至通风较好的地方进行抢救,并立即联系救护队送医院。

防护器材采用:滤毒式全密闭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

3.10.3风险应急预案

⑴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①组织机构与职责

公司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负责本预案启动后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指挥中心下设不同的应急专业组,办公地点设在公司生产技术部总调度台,根据需要也可另选办公地点。指挥中心及各专业组按照按职责分工开展工作。

② 应急响应

应急启动条件:当发生中心不可控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时,由公司分管副总经理根据情况宣布启动本预案。

报警及信息传递:

当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当事人员和现场人员都有责任及时报警,并通报环保局。以便及时抢救伤员和处置事件,避免次生事故的发生。

报警电话

外界:110 急救:120

企业内部报警程序见图3-2。

应急专业组 公司生产总调度台 公司总经理

现场现者

装置(厂) 负责人 领导 安监部 领导 公司分管 副总经理

图3-2 环境污染事故报警图

事故所在单位应根据现场物料泄漏、废弃物排放失控等情况迅速判断环境污染事故的等级,如中心(厂)可控,应立即组织应急救援力量进行处置,如为中心(厂)不可控,应立即向公司生产技术部总调度台和安监部领导报告。公司生产技术部总调度台和安监部领导向分管副总经理报告,由公司分管副总经理根据情况启动本预案。

③应急措施

本预案启动后,由公司生产技术部总调度台通知相关应急专业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未在公司的,由所在单位其他领导按职务高低递补)赶赴指挥中心所在地,组织实施应急救援。

各专业组成员在现场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时,应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工作。

事故单位应查明物料泄漏的部位、废弃物排放失控的原因,并将处置的情况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汇报。

指挥中心在了解环境污染的程度、范围和已采取的处置措施后,确定应急规模, 组织制定抢险救援的具体方案。

抢险救援组组织进行环境应急监测,尽快确定污染物料的成份、性质、影响范围的大小,当对某些污染物缺少监测手段时,可对外向地方环境监测中心请求支援;监测数据及现场情况应及时上报应急指挥中心,以便指挥部根据及时调整防治污染措施;组织对现场受伤人员进行急救,做好因环境污染引起的卫生防疫工作。

生产调度指挥组会同事故单位,针对物料泄漏、废弃物排放失控的部位和原因,采取工艺技术措施切断物料泄漏源头;采取覆盖、拦截、引流等措施,防止污染范围进一步扩大;采取回收、吸附等措施清除污染物,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设备抢修组会同事故单位,针对引起污染物排放失控的设备、设施、管道故障,组织救援力量进行抢修。

现场保卫组按照受污染区域的大小、程度,设立警戒线并进行危险隔离。

要时实行交通管制,安排警戒区内人员进行疏散和保证应急物资的运输畅通无阻。

新闻宣传组组织做好事故现场的抢险报导和对外的新闻发布工作。 综合组组织做好抢险救援期间的相关信息、材料的收集、汇总工作。 物资保障组组织做好应急物资的供应工作。

灾害评估组组织环境污染事故引起的损失评估和保险理赔。

④应急结束

当污染源头被控制、泄漏的污染物被有效处置、环境指标表明已恢复到国家标准时,由应急指挥中心宣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并通知相关单位、周边居民。

⑤应急保障措施

各中心(厂)要充分识别紧急情况下的环境因素,落实应急处理措施和应急物资,组织职工学习掌握应急处理技能,对应急处理措施应定期进行演练。

各中心(厂)应按照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做好生产工艺操作、设备的维护保养、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各中心(厂)应及时更新其界区内的清下水、污水管网图;动力生产中心应及时更新各中心(厂)界区外的清下水、污水管网图。

⑵危险化学品重大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①应急响应

预案启动条件:发生中心级不可控危险化学品重大泄漏事故,由公司

总经理或分管副总经理根据情况启动本预案。

报警电话

火警:119 急救:120

报警及信息传递

中心(厂)内生产、使用、贮存危险化学品场所、危险化学品车辆运输、装卸过程中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现场发现者立即报装置负责人(若发生人员中毒或可能造成火灾的泄漏,同时向119、120报警),装置负责人向中心(厂)领导报告,同时按照相应现场预案,进行应急处理,控制事故的发展。

在公司界区内、中心界区外范围的外来危险化学品车辆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驾驶员(押运员)或发现者立即向119报警,同时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中的要求进行现场处置。119接警台立即将报警信息传报物流中心领导处理,同时向公司生产技术部总调度台、安监部领导和分管副总经理报告。

当中心无法控制泄漏时,应立即向公司生产技术部总调度台和安监部领导报告。公司生产技术部总调度台和安监部领导向分管副总经理报告,由公司分管副总经理根据情况启动本预案。

本预案启动后,由公司生产技术部总调度台通知相关应急专业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未在公司的,由所在单位其他领导按职务高低递补)赶赴指挥中心所在地,组织实施应急救援。

报警图见图3-3。

②应急措施

A、事故发生单位迅速将泄漏部位、泄漏物性状及已采取的堵漏措施报告指挥中心。

图3-3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报警图 B、指挥中心

了解危险化学品泄漏情况和已采取的措施,确定应急规模, 组织制定抢险救援的具体方案。

C、各应急专业组在做好应急抢险人员自身防护的基础上实施应急工作。

抢险救援组:

a) 迅速进行人员抢救,将受伤害人员送往医院救治。

b) 组织现场监测泄漏物浓度,对可能造成人员中毒的危险化学品泄漏,根据当时气象条件及泄漏物浓度,确定具体疏散路线,组织人员向上风向疏散。

c) 对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的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立即设置警戒区域,疏散无关人员,控制点火源。

d) 对泄漏物进行回收,对污染场地进行砂土覆盖或清洗处理,同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排污处理。

现场保卫组组织现场警戒隔离,维持秩序,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必要时实行交通管制。

火灾扑救组到达事故现场后,采取防止火灾爆炸的措施,配合抢险救灾组开展抢险救援工作,抢救中毒人员脱离现场;若泄漏引发火灾,实施火灾扑救。

生产调度指挥组会同事故发生单位,查明危险化学品泄漏可控情况,采取相应的工艺处理措施,切断或堵住泄漏源。

设备抢修组根据指挥中心下达的抢修指令,迅速进行现场受损设备设

施、管道抢修。

物资供应组组织应急所需物资的供应。

综合组:

a) 保障指挥中心正常工作条件。

b) 做好信息传递和指挥中心指令、决定事项的起草、发布,资料、记录的收集存档工作。

c) 组织抢险救援人员食品和生活用品的供应。

d)根据指挥中心安排,做好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地方政府的联络工作。

新闻宣传组根据指挥中心要求,做好现场抢险的报道和对外的新闻发布工作。

灾害评估组负责评估危险化学品泄漏造成的损失并组织理赔工作。

D、危险化学品泄漏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环境污染等事件时,启动相应应急专项预案进行应急处置。

③应急结束

当泄漏源已有效控制,泄漏危险化学品的现场处置已完成,现场监测符合要求,中毒人员已得到救治,危险化学品泄漏区基本恢复正常秩序,由指挥中心宣布公司危险化学品重大泄漏事故应急工作结束。

④ 应急保障措施

生产、贮存、使用、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制定危险化学品泄漏现场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危险化学品生产、贮存、使用岗位,放置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险危害特性及应急、急救措施应悬挂(或张贴)在现场醒目位置;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要求。

危险化学品生产、贮存、使用场所,设置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标准要求的安全、消防和急救设备、设施,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

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应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消防气防中心按附录二配备应急救援器材和物资,并保持完好,随时可用。

消防气防中心组织特勤队进行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抢险救援训练。

由此可见,建设单位根据本项目的生产特点,找出风险源和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针对各风险源采取相应的处理和预防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减少或杜绝事故的发生。

⑶应急监测

事故发生后,必须对周围大气和水环境进行监测,监测工作可委托由???监测站负责。

应急监测点位及频次见表3-6。

表3-6 应急监测点位及频次表

本工程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加工及贮存,具有较大的潜在危险性。

本工程具有潜在的事故风险,尽管最大可信灾害事故概率较小,但要从建设、生产、贮运等方面积极采取防护措施,这是确保安全的根本措施。为了防范事故和减少危害,需制定灾害事故的应急预案。当出现事故时,要采取紧急的工程应急措施,如必要,要采取社会应急措施,以控制事故和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根据风险分析,拟建项目只考虑储运和生产过程可能发生化学品泄漏事故,但因各种原料的使用量均较小,相应其泄漏量也很小。

本项目事故对环境影响是局部的,影响范围仅局限在厂区内;事故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本项目的事故废水可全部收集进入事故水池临时储存,事故废水不会通过排水管网进入周围水体,不会影响周围水体,待事故排除后再将收集的废水回用或每次少量引入污水站进行处理。因此,本项目不存在水环境的事故影响。

通过以上风险防范措施的设立,可以较为有效的最大限度防范风险事故的发生和有效处置,并结合企业在下一步设计、运营过程中不断制定和完善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本项目所发生的环境风险可以控制在较

低的水平,风险发生概率及危害将远远低于国内同类企业水平,本项目的事故风险处于可接收水平。

图3-1 环境风险保护目标图


相关内容

  • 论环境风险预防原则中的风险阈值
  • 第24卷第4期2014年8月 10.13358/j.issn.1008-813x.2014.04.04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EMCC Vol.24 No.4Aug. 2014 论环境风险预防原则中的风险阈值 王 萌,缪若妮,田信桥 (浙江农林大学法政学院,浙江杭州3113 ...

  • 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标准
  • 企业标准 Q/JYM 2008-2016 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标准 2016-07-25发布 2016-07-25实施 贵州金元金益煤炭开发有限公司 发 布 Q/JYM 2008-2016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标 目录 前言 .......................................... ...

  •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污染损害评估工作程序规定]解读
  • 作者:环境保护部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 环境保护 2014年03期 当前,我国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一些地区污染排放严重超过环境容量,环境安全保障压力持续加大,突发环境事件高发频发,造成巨大损失.按照国务院关于实行环境应急全过程管理的总体部署,环境保护部将全过程管理主线贯穿于环境应急管理始 ...

  • 重大环境风险源管理办法
  •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 (征求意见稿) 2012年10月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 ...

  •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修订稿从P38-40: 6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征求意见稿)>通过定量分析企业生产.使用.存储的化学品与事故环境风险物质临界量的比值(Q),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环境保护目标)敏感性(E),按 ...

  • 火电厂环境风险的评估技术_吴庭吉
  • Vol.35,No.42017年4月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环境保护 火电厂环境风险的评估技术 吴庭吉,郭可可,陈光秀,张校申 (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河南 洛阳 471039) 摘要:随着我国火电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 ...

  •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
  •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 通过定量分析企业生产.加工.使用.存储的所有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Q),评估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E),按照矩阵法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等级进行划分.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为一般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和重大 ...

  • 中国环境风险预警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卷 第1期2009年10月环 境 监 控 与 预 警 Envir on mentalMonit oring and Forewarning Vol . 1, No . 1Oct ober 2009 ・环境预警・ 中国环境风险预警现状及发展趋势 毕 军, 曲常胜, 黄 蕾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 ...

  • 管理风险创造价值-ISO31000
  • G0161 教育 2.1 风险 risk 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 2.2 风险管理 risk management 一个组织针对风险所采取的智慧和控制的协调的活动. 协调的活动 coordinate activities 指挥以为这领导作用及其承担的责任,控制在标准中属于风险管理术语,主要指该表风险 ...

  • 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在中国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及暴露评估模型的研究进展
  • 生态环境学报 2014, 23(7): 1239-1244 http://www.jeesci.com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mail: [email protected] 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在中国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 及暴露评估模型的研究进展 刘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