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金融圈吴彦祖讲,在美国做年薪$10万的证券研究员是怎么样的一种体验?(下)

文 | 虹姐

来源 | 虹姐说(ID: hongjieshuo123)

原创专栏“虹姐说”,话题涉及美国商科金融市场,求职,文化融入等。(简书专栏:虹姐说)

授权【DreambigCareer】发布

一直想以采访稿的形式写一篇关于equity research的文章。第一次尝试,抓住了一位认识多年的男神下手,对其进行了3个小时无间断惨无人道的采访(估计虹姐已被男神黑名单)。但是干货满满,献给对equity research感兴趣的盆友们。

先给大家介绍下我们今天的男主角。他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北京出生长大读至大学毕业出国深造。在美国有2年的工作经验,之后申请到了一个top 10 MBA项目。MBA第一年拿到了一家美国前十大的基金公司做Equity Research Summer Intern,实习表现优异,拿到了full time的return offer。他进入MBA前没有任何equity research相关的工作经验。CFA Charter Holder一枚。

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以及避免不必要的信息披露,男神真名和基金名称全程隐去。也请大伙儿读完后不要过分纠结真人是谁,在哪个fund工作。

如果一定要透露一些,只能说,男神大学时酷!似!吴!彦!祖!是明明可以靠脸混偏偏靠才华那种我们普通人不能理解的人类。还有,男神已婚,媳妇也是女神级别的,姑娘们擦干口水,还是好好读文章吧。

上周已放送采访的第一部分内容,回顾戳这里:

干 货 | 在美国做Equity Research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采访继续

二证券分析员的日常工作

虹姐:能给我们讲一下你的每天的工作流程是什么吗?

吴彦祖:没问题。buy-side的工作时间是很好的。我基本是早晨8点到晚上5点。每天早晨起来会有投资团队的早会。在早会上大家讨论投资的想法,是一个idea generation的平台。

虹姐:能仔细讲一下早会是什么样子的吗?

吴彦祖:早会一般会指定一个主持人,是由Analyst或PM轮流的。主持人会在前一天想一些话题或者热点,然后给整个投资团队里的在这些方面有经验的人发邮件,邀请他们来讲。或者是一些PM来讲他们今天打算买卖哪些股票。或者如果有人有了一个新的投资点子,想跟同事们探讨,也可以跟主持人报名,他/她会预留时间给你。第二天主持人会宣布会议议程,然后一项一项讲。

虹姐:在晨会上讲自己的投资点子的时候需要有多详细?需要像做stock pitch一样把整套都做好吗(thesis,models, scenarios, etc.)?

吴彦祖:分情况吧,一般级别比较高的会说的更general一些,而analyst会准备的更详细一些。

虹姐:好,早会结束之后都做什么呢?

吴彦祖:其实每天会花很多时间和公司的高层开会。如果你在的基金很大,每天会有很多公司的高层(CEO, CFO,IR)会来公司做路演,推销自己的股票。如果你是analyst,你cover这个公司,那有可能一天有半天的时间都花在要参加这些高层会议上了。如果你是PM, 你的基金已经买了这个公司,一般也会参加这些会议,以此来决定要买,还是卖,还是hold这个公司的股票。很多信息和决定都是从这些会议里得到的。

剩下的时间就是自己research的时间。看报告,看model,写邮件,communicate idea,和公司内部人讨论。

虹姐:你作为analyst,是怎么让基金经理听到你的投资意见的呢?

吴彦祖:pitch的方式很随意,因为都是内部交流,不用像sell side那样非要做成特别漂亮的pitch book。你可以直接去基金经理的办公室敲门,进去给他pitch,你也可以把你的投资大纲发邮件给所有相关的投资团队成员。交流也是双向的。基金经理可能会就你cover的领域咨询一些意见,或者向你求证。比如某个基金经理可能在考虑要不要开始持有百度的股票,而你正好是cover亚洲市场的,即使你还没有cover百度,他也会来咨询你的观点。所以对于投资机会要锻炼自己形成观点。观点没有对错之分,更重要的是要有思路,并且合理。

虹姐:那modeling和估值在决策中到底占多大比例?有没有一个大家都公认的估值方法?

吴彦祖:估值不是最重要的,但是严谨的估值是决策中必须的。估值方法没有一个标准,每个人都会很不一样:有的人是EPSdriven,看consensus,和自己的EPS对比来得出结论。有的人喜欢做特别长期的DCF model,比如算5年intrinsic value。

虹姐:我们课上都学过DCF。我们也知道最后的Intrinsicvalue对assumption是非常敏感的。你稍微改一个terminalvalue的g,最后估值可能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你们在现实中是如何看待这种敏感呢?

吴彦祖:Model是一个工具,不能代替思考。重要的不是你真的算出来的Intrinsicvalue到底准不准,而是一种对大局的判断。这就是投资决策中art的部分。而且,对买卖决定是否正确也不能一概而论,取决于投资风格。比如有人买amazon,同时也有人卖amazon,而这两笔transaction有可能都是赚钱的。

也许买进的那个人买进之后立刻就跌了,但是人家看的是长期,一年之后再看那个进入的时点前后的小幅波动都是没必要的纠结。也许卖出的哥们有一个更好的投资机会,或者他就是短线交易,趁短期高点卖出也是个正确的决策。所以投资绝对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也就不要徒劳的去试图找它。

虹姐:很多人告诉虹姐,他们相对sell side更喜欢buy-side,因为buy side不需要去见客户,不需要去sell,不去要去频繁的跟客户打交道。buy-side更多是坐在电脑前做model,读报告,想投资点子,所以对于语言的要求更低,更适合中国人去做。你的体会是什么样的?buy-side到底需要交流能力到什么水平?

吴彦祖:如果他们说的是fund里做quantitativeanalysis的部门,有可能对交流的要求不太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很多中国人在buy-side从事quant相关的工作。事实是,做fundamentalresearch需要的交流绝对不比sell side少。首先,你要贡献价值就不断的pitch idea,而pitch idea都需要很好的交流沟通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包括写作能力(例如如果你把你的投资观点以邮件的形式写给同事,邮件是否能清楚简洁的表达观点,tothe point,让大家能在最短的时间了解你的观点),也包括口头表达,以及辩论的能力。而且如我刚才说的,你每天一个很大的工作是去参加和公司高管的会议,这个也是需要很好的沟通理解能力的。不要觉得buy-side就是坐在电脑前读报告,建model,然后决定买卖多少股某只股票,输入系统就万事大吉。如果真的想找对沟通要求低的职位,倒是sellside analyst更合适一些。因为sell side基本上只有到senioranalyst的级别才会开始跟buy-side的人打交道,junior的analyst其实不需要直接跟客户交流。

虹姐:所以说这一行我们中国人进入挑战还是很大的。

吴彦祖:想进入buy-side对于任何人都是挺大的挑战,因为他们宁缺毋滥的招聘原则。但是我的观察来看,这些大的fund其实特别需要中国人。一方面因为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在未来若干年将会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市场。很多美国的buyside公司在中国投资也有很多年了,他们都已经发现外国人想在中国做好投资特别特别的难。一方面他们相信理论应该可以解释中国的资本市场,但是又有另外一些力量他们无法理解:例如证监会,例如央视,例如大妈。如果你可以理解这些东西,你可以帮他们做出更正确的选择。虽然现在很多fund都开始有香港,上海办公室,但是他们在亚洲的布局还很不够,他们的投资核心还都是在美国。这些在美国的基金经理也不愿意老动不动就跑中国,光时差就够他们折腾的了。所以他们其实特别不接地气。这个他们也知道,所以特别希望有些中国人的insight,这是第一。

第二就是这些大的美国的fund也希望有一天能够拉到中国投资者的钱。现在中国很多机构的钱还都捏在中国的基金公司手里,但是从管理水平上和国际上的大fund还有很大的差距。会有一天,中国的机构投资者会想找更专业的投资人,他们会把眼光投向这些美国做的很大很成功的fund。整体来说,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会越来越明显,对有相关背景知识的中国人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不仅仅在equity research,也在很多其他方面,比如operations,比如sales,我觉得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三招聘和面试

虹姐:哇!好振奋!那我们最后来聊聊招聘吧。你是通过MBA的校园招聘拿到summer intern的。能不能跟我们说说你觉得什么样的简历更能胜出海选,走到面试?

吴彦祖:这个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所以我也说不好他们最喜欢看到什么样的简历。有一种人是他们尽量想避免的,那就是其实不喜欢投资,但是特别好强的人。这种人通常都有光鲜的过往,一路很顺,比如本科哈佛毕业,之后去高盛做投行,然后在斯坦福读MBA。这当然不是说有这样完美的背景的人就一定不会被录取,但是不要以为自己有这样的经历就一定会受到buy-side的青睐。因为他们在赞许这些完美的简历的同时,也会有一份顾虑。因为曾经有过很多这样的例子,完美背景的人来找buy-side的工作,但并不是出于对投资的热爱,而是抱着“Buy side是特别难找的工作,所以我要找,以此来证明我比你们强“的想法。而这种想法是buy-side特别忌讳的。为什么?因为即使是最好的投资人,也会有40%的时候是错的。如果你一路走来太顺,面对失败的时候(这里的失败不是那种MBA申请失败,或者表白失败,而是真的给公司赔钱,看着看着客户的资产因为你的决定而蒸发),不一定能很好的handle。而失败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常事。

虹姐:听了这话觉得好舒心啊。好想对着那些明星全A生叉着腰指着鼻子大笑:你们也有今天啊哇哈哈哈哈!

吴彦祖:...

虹姐:咳..那还有什么他们看中的东西呢?

吴彦祖:还有看中的是你是否能够take risk。一个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你上次take的risk是什么。因为做投资决定实际上也是take risk,如果你特别的风险厌恶,做了投资决定就夜不能寐,其实并不适合做这行。

还有很看中的就是对投资的兴趣。比如你自己一直在投资,一直关注股票,你上课之余你花时间做investment相关的intern,参加investment club,哪怕是管理paper portfolio,这些都是对投资有兴趣的表现。会帮助你拿到面试。

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细节,就是有些buy-side firm会很仔细的看你的cover letter。因为他们觉得这也是判断你是否真的对投资有热情,特别渴望这份工作的一个表现。如果你没有兴趣,用的是coverletter的模板,里面举得例子也不是equity research最看中的品质,而是自己的那些耀眼的标签,或者千篇一律可以投所有职位的那些说辞,人家一眼就能看出来,你并没有花时间做你的research。对自己的工作机会都不花心思好好research,怎么可能能指望他/她入职后对自己cover的股票能更上心做research?而且一封好的cover letter不仅会举恰当的例子,还要热情洋溢,让人读出对投资的热情。因为他们一旦决定雇佣你,是希望你能留下来做30年,所以在乎的是人,而不是你的标签,你的招牌。

虹姐:那面试呢?通常几轮?每轮什么内容?Buy side和sell side有什么区别?

吴彦祖:MBA面试通常有两轮。第一轮是on campus,第二轮是on-site。MBA面试一般没有HR参与,第一轮是两个analyst,或者比较junior的PM。一般问简历,考你businesssense和投资基本的东西。举个例子:我参加过的一个第一轮曾经有个问题是,你要怎么去model一个airline公司的revenue growth。不要认为他指望你有研究airline公司的经验。他是故意挑一个你一般不会有经验的领域,来看看你如何思考一个完全没接触过的问题。

第二轮面试的形式各个公司会略有不同。通常是一整天面试,前前后后面7,8个人,都是一对一的面试。这些人里可能有很大的基金经理,或者公司的大头,也有analyst。除了标准的behavior问题(比如为什么想做这个,简历上的经历等等),不同公司会安排不同的测试。比如有的要求第二轮做一个stock pitch。他们会提前给你两个公司让你选,你有7天的时间准备。在面试天当天,会预留一段时间用来做pitch,会有6-7个analysts或者PM来听你的pitch,之后问问题。他们都cover这个公司,所以扯淡是没戏的,是真刀真枪的比拼。

还有更变态的第二轮面试。比如有的基金公司是在面试现场现给你一个公司,没得挑,要求3个小时之后做一份stock pitch给所有人present。这三个小时把你锁在小黑屋里,只有几份sell side report,公司的财务报表,一台不能上网的电脑,里面只有Excel和PowerPoint。想按时做完,你需要非常熟练的model技巧(不能先google free cash flow怎么算了),三张表配平,还要准备presentation,3个小时之后去present,然后应付各种问题。其实这种面试的意义不在于你做的多么正确无误。第一他们想通过此测试出你的基础,如果你modeling差的很远他们可能也懒得从头培养你,第二他们想看你在压力下如何反应。其实最后Pitch的Point不在于对错,在乎的是在压力下怎么回答问题,怎么思考问题。也有别的公司不是特别在意stock pitch,甚至并不要求stock pitch。所以这些也是因公司而异的。

虹姐:那录取比例大概是什么样的?

吴彦祖:我所在的商学院大概一共150个人投了我的公司,其中可能有100个人是serious的。进入第一轮的大概会有15个左右,进第二轮就2-3个人。最后所有学校一共进入第二轮的可能有10-15个人。第二轮后录取2个,做当年的summer intern。这两个人实习后能不能全职留下来取决于intern期间的表现,也取决于当年的预算。最后如果表现好,可以2个人都留下,也有可能一个都没留下。

虹姐:你有对比过面美国的职位, 香港的职位或者大陆的职位,面试有何不同吗?

吴彦祖:比较大的mutual fund在招聘的时候是先不分地点的,地点进来之后再谈。有的公司是按office招,但是面试的过程都是一样的。至于大陆的fund我没有面过,所以不清楚。

虹姐:刚才提到stock pitch是你面试里很重要的一环。怎样做一个好的stock pitch呢?

吴彦祖:首先讲一下一般stock pitch的形式。通常你对一只股票进行研究,得出buy/sell/hold的决定,之后你把你的投资观点,valuation model,scenarioanalysis等等做成一个PPT,或者一个Worddocument。通常stock pitch的时间是15分钟,很多时候这15分钟包括了presentation本身的时间和留给Q&A的时间。

做pitch有很多讲究。

首先,pitch的结果没有对错。没有人会拿着你去年做的pitch质问你为什么股票没有达到你预测的12-month target price。大家希望在pitch里看到的是original的investment idea,和论证的过程。比较容易犯的错是pitch一些特别明显的东西。例如你pitch说看好淘宝,因为觉得电商前景好。然后大谈特谈为什么中国电商市场潜力大,为什么淘宝会收益。地球人都知道中国电商市场前景大,所以这个信息很有可能已经反映在价格里的,已经price-in的信息你也就没办法获利了。他们希望看到的是市场还未发现的价值。比如最近百度跌了,因为市场质疑百度的搜索业务越来越受到其他公司的挑战。但是你的观点是其实市场过度在意百度的搜索业务,而低估了百度在手机领域和O2O的投资,你认为这些投资的未来收益会很可观,把这些收益project到model里,你得到的百度的实际价值(intrinsic value)高于当前市场价格,所以趁市场还没有注意到,其实现在是买进的好时机。这就是一个比较好的thesis的例子。

第二,做pitch还要言简意赅。更推荐的时间安排是2分钟做pitch,之后剩的13分钟留给Q&A。因为从听众的角度来看,即使坐在地下的是资深的PM,只要是人,短时间内的认知能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你一上来就滔滔不绝的讲10几分钟,一下子扔出去四五个论点,下面的人消化不了那么多,早就lost了。倒不如找1-2个最有利的论点,言简意赅的表达。之后如果有后续问题,再用附录里的模型,数据分析来回答。这样效率更高。

第三,在问答的过程中不要过分纠结对错。面试中面试官会故意challenge你的thesis。你要知道,他不是想证明你错,他是想看你在面对不同信息的时候会如何处理。有时候比较要强的人在面对质疑时会一下子变得很defensive,这就特别不好了。举个栗子,比如你pitch时候说你认为因为一个利好的市场因素,所以margin会expand。然后下面一个PM突然challenge你,说如果你考虑另一个市场因素,会对margin有负面影响,甚至还会抵消之前你说的利好影响。这时候有的人就会变得特别抵触,即使他对PM提出的另一个市场因素并不了解,他/她也会据理力争,强调为什么自己的观点还是对的,为什么PM说的另一个市场因素并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即使他/她其实并不懂。比较好的处理方法到应该是,如果真的没有考虑过PM提到的另一个市场因素,倒不如大方承认,可以说,我确实没有考虑过这个因素。如果我要考虑这个因素,我会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等等。这样面对质疑的态度才是他们想看到的。因为你的日常工作每天都会遇到质疑,需要探讨,这是工作的一部分,他们要确定你必须是能适应这种工作状态的人。

虹姐:最后,能不能讲讲你对equity research这个职业的理解。你是怎么喜欢上的。你为什么喜欢?

吴彦祖:其实我在读MBA之前对投资也是不懂的。上MBA之后才开始被启发,而且我在MBA期间读了很多本关于投资的书,非常有帮助。读书之后也开始接触很多做投资的人,之前的校友,逐渐了解这个行业是干什么。投资不光是理论,更多是thinking about thinking。涉及很多人的认知方面的behavioral finance,以及整个商业运作,对商业的判断。

至于我喜欢的原因,有两个:

我认为这世界上99%的工作,都是执行一个东西,不是主动做判断。任何一个公司,除了高管,其他人都在执行事情。只有高管在做判断。而Buyside的工作是做判断,大部分时间是在思考,而不是花在执行。这对有些人来说很有意思。

第二,buy-side很自由。唯一评判你业绩的标准就是你选的股票准不准,能不能给公司赚钱,generate alpha。至于你具体什么时间做,怎么做到并没人有在意。比如有的基金经理,很少交流,不爱说话,很多时候都不来上班,但业绩好;也有的人特别活跃,特别nice,乐于分享,大家都喜欢,但是就是业绩不好,干不了几年也就走了。这种生活对于有些人来很exciting,对另一些人是压力非常大的。 所以说还是要看自己适不适合。

虹姐:太好了。问题差不多都问完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虹姐吗?

吴彦祖:我可以走了吗….?

虹姐:可..可以了。虹姐替所有虹姐说的粉丝们感谢你的热心分享。好人有好报,你cover的股票一定大涨!

吴彦祖:。。谢谢。祝大家成功!

本文转载自虹姐说,作者虹姐,

文 | 虹姐

来源 | 虹姐说(ID: hongjieshuo123)

原创专栏“虹姐说”,话题涉及美国商科金融市场,求职,文化融入等。(简书专栏:虹姐说)

授权【DreambigCareer】发布

一直想以采访稿的形式写一篇关于equity research的文章。第一次尝试,抓住了一位认识多年的男神下手,对其进行了3个小时无间断惨无人道的采访(估计虹姐已被男神黑名单)。但是干货满满,献给对equity research感兴趣的盆友们。

先给大家介绍下我们今天的男主角。他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北京出生长大读至大学毕业出国深造。在美国有2年的工作经验,之后申请到了一个top 10 MBA项目。MBA第一年拿到了一家美国前十大的基金公司做Equity Research Summer Intern,实习表现优异,拿到了full time的return offer。他进入MBA前没有任何equity research相关的工作经验。CFA Charter Holder一枚。

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以及避免不必要的信息披露,男神真名和基金名称全程隐去。也请大伙儿读完后不要过分纠结真人是谁,在哪个fund工作。

如果一定要透露一些,只能说,男神大学时酷!似!吴!彦!祖!是明明可以靠脸混偏偏靠才华那种我们普通人不能理解的人类。还有,男神已婚,媳妇也是女神级别的,姑娘们擦干口水,还是好好读文章吧。

上周已放送采访的第一部分内容,回顾戳这里:

干 货 | 在美国做Equity Research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采访继续

二证券分析员的日常工作

虹姐:能给我们讲一下你的每天的工作流程是什么吗?

吴彦祖:没问题。buy-side的工作时间是很好的。我基本是早晨8点到晚上5点。每天早晨起来会有投资团队的早会。在早会上大家讨论投资的想法,是一个idea generation的平台。

虹姐:能仔细讲一下早会是什么样子的吗?

吴彦祖:早会一般会指定一个主持人,是由Analyst或PM轮流的。主持人会在前一天想一些话题或者热点,然后给整个投资团队里的在这些方面有经验的人发邮件,邀请他们来讲。或者是一些PM来讲他们今天打算买卖哪些股票。或者如果有人有了一个新的投资点子,想跟同事们探讨,也可以跟主持人报名,他/她会预留时间给你。第二天主持人会宣布会议议程,然后一项一项讲。

虹姐:在晨会上讲自己的投资点子的时候需要有多详细?需要像做stock pitch一样把整套都做好吗(thesis,models, scenarios, etc.)?

吴彦祖:分情况吧,一般级别比较高的会说的更general一些,而analyst会准备的更详细一些。

虹姐:好,早会结束之后都做什么呢?

吴彦祖:其实每天会花很多时间和公司的高层开会。如果你在的基金很大,每天会有很多公司的高层(CEO, CFO,IR)会来公司做路演,推销自己的股票。如果你是analyst,你cover这个公司,那有可能一天有半天的时间都花在要参加这些高层会议上了。如果你是PM, 你的基金已经买了这个公司,一般也会参加这些会议,以此来决定要买,还是卖,还是hold这个公司的股票。很多信息和决定都是从这些会议里得到的。

剩下的时间就是自己research的时间。看报告,看model,写邮件,communicate idea,和公司内部人讨论。

虹姐:你作为analyst,是怎么让基金经理听到你的投资意见的呢?

吴彦祖:pitch的方式很随意,因为都是内部交流,不用像sell side那样非要做成特别漂亮的pitch book。你可以直接去基金经理的办公室敲门,进去给他pitch,你也可以把你的投资大纲发邮件给所有相关的投资团队成员。交流也是双向的。基金经理可能会就你cover的领域咨询一些意见,或者向你求证。比如某个基金经理可能在考虑要不要开始持有百度的股票,而你正好是cover亚洲市场的,即使你还没有cover百度,他也会来咨询你的观点。所以对于投资机会要锻炼自己形成观点。观点没有对错之分,更重要的是要有思路,并且合理。

虹姐:那modeling和估值在决策中到底占多大比例?有没有一个大家都公认的估值方法?

吴彦祖:估值不是最重要的,但是严谨的估值是决策中必须的。估值方法没有一个标准,每个人都会很不一样:有的人是EPSdriven,看consensus,和自己的EPS对比来得出结论。有的人喜欢做特别长期的DCF model,比如算5年intrinsic value。

虹姐:我们课上都学过DCF。我们也知道最后的Intrinsicvalue对assumption是非常敏感的。你稍微改一个terminalvalue的g,最后估值可能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你们在现实中是如何看待这种敏感呢?

吴彦祖:Model是一个工具,不能代替思考。重要的不是你真的算出来的Intrinsicvalue到底准不准,而是一种对大局的判断。这就是投资决策中art的部分。而且,对买卖决定是否正确也不能一概而论,取决于投资风格。比如有人买amazon,同时也有人卖amazon,而这两笔transaction有可能都是赚钱的。

也许买进的那个人买进之后立刻就跌了,但是人家看的是长期,一年之后再看那个进入的时点前后的小幅波动都是没必要的纠结。也许卖出的哥们有一个更好的投资机会,或者他就是短线交易,趁短期高点卖出也是个正确的决策。所以投资绝对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也就不要徒劳的去试图找它。

虹姐:很多人告诉虹姐,他们相对sell side更喜欢buy-side,因为buy side不需要去见客户,不需要去sell,不去要去频繁的跟客户打交道。buy-side更多是坐在电脑前做model,读报告,想投资点子,所以对于语言的要求更低,更适合中国人去做。你的体会是什么样的?buy-side到底需要交流能力到什么水平?

吴彦祖:如果他们说的是fund里做quantitativeanalysis的部门,有可能对交流的要求不太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很多中国人在buy-side从事quant相关的工作。事实是,做fundamentalresearch需要的交流绝对不比sell side少。首先,你要贡献价值就不断的pitch idea,而pitch idea都需要很好的交流沟通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包括写作能力(例如如果你把你的投资观点以邮件的形式写给同事,邮件是否能清楚简洁的表达观点,tothe point,让大家能在最短的时间了解你的观点),也包括口头表达,以及辩论的能力。而且如我刚才说的,你每天一个很大的工作是去参加和公司高管的会议,这个也是需要很好的沟通理解能力的。不要觉得buy-side就是坐在电脑前读报告,建model,然后决定买卖多少股某只股票,输入系统就万事大吉。如果真的想找对沟通要求低的职位,倒是sellside analyst更合适一些。因为sell side基本上只有到senioranalyst的级别才会开始跟buy-side的人打交道,junior的analyst其实不需要直接跟客户交流。

虹姐:所以说这一行我们中国人进入挑战还是很大的。

吴彦祖:想进入buy-side对于任何人都是挺大的挑战,因为他们宁缺毋滥的招聘原则。但是我的观察来看,这些大的fund其实特别需要中国人。一方面因为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在未来若干年将会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市场。很多美国的buyside公司在中国投资也有很多年了,他们都已经发现外国人想在中国做好投资特别特别的难。一方面他们相信理论应该可以解释中国的资本市场,但是又有另外一些力量他们无法理解:例如证监会,例如央视,例如大妈。如果你可以理解这些东西,你可以帮他们做出更正确的选择。虽然现在很多fund都开始有香港,上海办公室,但是他们在亚洲的布局还很不够,他们的投资核心还都是在美国。这些在美国的基金经理也不愿意老动不动就跑中国,光时差就够他们折腾的了。所以他们其实特别不接地气。这个他们也知道,所以特别希望有些中国人的insight,这是第一。

第二就是这些大的美国的fund也希望有一天能够拉到中国投资者的钱。现在中国很多机构的钱还都捏在中国的基金公司手里,但是从管理水平上和国际上的大fund还有很大的差距。会有一天,中国的机构投资者会想找更专业的投资人,他们会把眼光投向这些美国做的很大很成功的fund。整体来说,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会越来越明显,对有相关背景知识的中国人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不仅仅在equity research,也在很多其他方面,比如operations,比如sales,我觉得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三招聘和面试

虹姐:哇!好振奋!那我们最后来聊聊招聘吧。你是通过MBA的校园招聘拿到summer intern的。能不能跟我们说说你觉得什么样的简历更能胜出海选,走到面试?

吴彦祖:这个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所以我也说不好他们最喜欢看到什么样的简历。有一种人是他们尽量想避免的,那就是其实不喜欢投资,但是特别好强的人。这种人通常都有光鲜的过往,一路很顺,比如本科哈佛毕业,之后去高盛做投行,然后在斯坦福读MBA。这当然不是说有这样完美的背景的人就一定不会被录取,但是不要以为自己有这样的经历就一定会受到buy-side的青睐。因为他们在赞许这些完美的简历的同时,也会有一份顾虑。因为曾经有过很多这样的例子,完美背景的人来找buy-side的工作,但并不是出于对投资的热爱,而是抱着“Buy side是特别难找的工作,所以我要找,以此来证明我比你们强“的想法。而这种想法是buy-side特别忌讳的。为什么?因为即使是最好的投资人,也会有40%的时候是错的。如果你一路走来太顺,面对失败的时候(这里的失败不是那种MBA申请失败,或者表白失败,而是真的给公司赔钱,看着看着客户的资产因为你的决定而蒸发),不一定能很好的handle。而失败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常事。

虹姐:听了这话觉得好舒心啊。好想对着那些明星全A生叉着腰指着鼻子大笑:你们也有今天啊哇哈哈哈哈!

吴彦祖:...

虹姐:咳..那还有什么他们看中的东西呢?

吴彦祖:还有看中的是你是否能够take risk。一个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你上次take的risk是什么。因为做投资决定实际上也是take risk,如果你特别的风险厌恶,做了投资决定就夜不能寐,其实并不适合做这行。

还有很看中的就是对投资的兴趣。比如你自己一直在投资,一直关注股票,你上课之余你花时间做investment相关的intern,参加investment club,哪怕是管理paper portfolio,这些都是对投资有兴趣的表现。会帮助你拿到面试。

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细节,就是有些buy-side firm会很仔细的看你的cover letter。因为他们觉得这也是判断你是否真的对投资有热情,特别渴望这份工作的一个表现。如果你没有兴趣,用的是coverletter的模板,里面举得例子也不是equity research最看中的品质,而是自己的那些耀眼的标签,或者千篇一律可以投所有职位的那些说辞,人家一眼就能看出来,你并没有花时间做你的research。对自己的工作机会都不花心思好好research,怎么可能能指望他/她入职后对自己cover的股票能更上心做research?而且一封好的cover letter不仅会举恰当的例子,还要热情洋溢,让人读出对投资的热情。因为他们一旦决定雇佣你,是希望你能留下来做30年,所以在乎的是人,而不是你的标签,你的招牌。

虹姐:那面试呢?通常几轮?每轮什么内容?Buy side和sell side有什么区别?

吴彦祖:MBA面试通常有两轮。第一轮是on campus,第二轮是on-site。MBA面试一般没有HR参与,第一轮是两个analyst,或者比较junior的PM。一般问简历,考你businesssense和投资基本的东西。举个例子:我参加过的一个第一轮曾经有个问题是,你要怎么去model一个airline公司的revenue growth。不要认为他指望你有研究airline公司的经验。他是故意挑一个你一般不会有经验的领域,来看看你如何思考一个完全没接触过的问题。

第二轮面试的形式各个公司会略有不同。通常是一整天面试,前前后后面7,8个人,都是一对一的面试。这些人里可能有很大的基金经理,或者公司的大头,也有analyst。除了标准的behavior问题(比如为什么想做这个,简历上的经历等等),不同公司会安排不同的测试。比如有的要求第二轮做一个stock pitch。他们会提前给你两个公司让你选,你有7天的时间准备。在面试天当天,会预留一段时间用来做pitch,会有6-7个analysts或者PM来听你的pitch,之后问问题。他们都cover这个公司,所以扯淡是没戏的,是真刀真枪的比拼。

还有更变态的第二轮面试。比如有的基金公司是在面试现场现给你一个公司,没得挑,要求3个小时之后做一份stock pitch给所有人present。这三个小时把你锁在小黑屋里,只有几份sell side report,公司的财务报表,一台不能上网的电脑,里面只有Excel和PowerPoint。想按时做完,你需要非常熟练的model技巧(不能先google free cash flow怎么算了),三张表配平,还要准备presentation,3个小时之后去present,然后应付各种问题。其实这种面试的意义不在于你做的多么正确无误。第一他们想通过此测试出你的基础,如果你modeling差的很远他们可能也懒得从头培养你,第二他们想看你在压力下如何反应。其实最后Pitch的Point不在于对错,在乎的是在压力下怎么回答问题,怎么思考问题。也有别的公司不是特别在意stock pitch,甚至并不要求stock pitch。所以这些也是因公司而异的。

虹姐:那录取比例大概是什么样的?

吴彦祖:我所在的商学院大概一共150个人投了我的公司,其中可能有100个人是serious的。进入第一轮的大概会有15个左右,进第二轮就2-3个人。最后所有学校一共进入第二轮的可能有10-15个人。第二轮后录取2个,做当年的summer intern。这两个人实习后能不能全职留下来取决于intern期间的表现,也取决于当年的预算。最后如果表现好,可以2个人都留下,也有可能一个都没留下。

虹姐:你有对比过面美国的职位, 香港的职位或者大陆的职位,面试有何不同吗?

吴彦祖:比较大的mutual fund在招聘的时候是先不分地点的,地点进来之后再谈。有的公司是按office招,但是面试的过程都是一样的。至于大陆的fund我没有面过,所以不清楚。

虹姐:刚才提到stock pitch是你面试里很重要的一环。怎样做一个好的stock pitch呢?

吴彦祖:首先讲一下一般stock pitch的形式。通常你对一只股票进行研究,得出buy/sell/hold的决定,之后你把你的投资观点,valuation model,scenarioanalysis等等做成一个PPT,或者一个Worddocument。通常stock pitch的时间是15分钟,很多时候这15分钟包括了presentation本身的时间和留给Q&A的时间。

做pitch有很多讲究。

首先,pitch的结果没有对错。没有人会拿着你去年做的pitch质问你为什么股票没有达到你预测的12-month target price。大家希望在pitch里看到的是original的investment idea,和论证的过程。比较容易犯的错是pitch一些特别明显的东西。例如你pitch说看好淘宝,因为觉得电商前景好。然后大谈特谈为什么中国电商市场潜力大,为什么淘宝会收益。地球人都知道中国电商市场前景大,所以这个信息很有可能已经反映在价格里的,已经price-in的信息你也就没办法获利了。他们希望看到的是市场还未发现的价值。比如最近百度跌了,因为市场质疑百度的搜索业务越来越受到其他公司的挑战。但是你的观点是其实市场过度在意百度的搜索业务,而低估了百度在手机领域和O2O的投资,你认为这些投资的未来收益会很可观,把这些收益project到model里,你得到的百度的实际价值(intrinsic value)高于当前市场价格,所以趁市场还没有注意到,其实现在是买进的好时机。这就是一个比较好的thesis的例子。

第二,做pitch还要言简意赅。更推荐的时间安排是2分钟做pitch,之后剩的13分钟留给Q&A。因为从听众的角度来看,即使坐在地下的是资深的PM,只要是人,短时间内的认知能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你一上来就滔滔不绝的讲10几分钟,一下子扔出去四五个论点,下面的人消化不了那么多,早就lost了。倒不如找1-2个最有利的论点,言简意赅的表达。之后如果有后续问题,再用附录里的模型,数据分析来回答。这样效率更高。

第三,在问答的过程中不要过分纠结对错。面试中面试官会故意challenge你的thesis。你要知道,他不是想证明你错,他是想看你在面对不同信息的时候会如何处理。有时候比较要强的人在面对质疑时会一下子变得很defensive,这就特别不好了。举个栗子,比如你pitch时候说你认为因为一个利好的市场因素,所以margin会expand。然后下面一个PM突然challenge你,说如果你考虑另一个市场因素,会对margin有负面影响,甚至还会抵消之前你说的利好影响。这时候有的人就会变得特别抵触,即使他对PM提出的另一个市场因素并不了解,他/她也会据理力争,强调为什么自己的观点还是对的,为什么PM说的另一个市场因素并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即使他/她其实并不懂。比较好的处理方法到应该是,如果真的没有考虑过PM提到的另一个市场因素,倒不如大方承认,可以说,我确实没有考虑过这个因素。如果我要考虑这个因素,我会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等等。这样面对质疑的态度才是他们想看到的。因为你的日常工作每天都会遇到质疑,需要探讨,这是工作的一部分,他们要确定你必须是能适应这种工作状态的人。

虹姐:最后,能不能讲讲你对equity research这个职业的理解。你是怎么喜欢上的。你为什么喜欢?

吴彦祖:其实我在读MBA之前对投资也是不懂的。上MBA之后才开始被启发,而且我在MBA期间读了很多本关于投资的书,非常有帮助。读书之后也开始接触很多做投资的人,之前的校友,逐渐了解这个行业是干什么。投资不光是理论,更多是thinking about thinking。涉及很多人的认知方面的behavioral finance,以及整个商业运作,对商业的判断。

至于我喜欢的原因,有两个:

我认为这世界上99%的工作,都是执行一个东西,不是主动做判断。任何一个公司,除了高管,其他人都在执行事情。只有高管在做判断。而Buyside的工作是做判断,大部分时间是在思考,而不是花在执行。这对有些人来说很有意思。

第二,buy-side很自由。唯一评判你业绩的标准就是你选的股票准不准,能不能给公司赚钱,generate alpha。至于你具体什么时间做,怎么做到并没人有在意。比如有的基金经理,很少交流,不爱说话,很多时候都不来上班,但业绩好;也有的人特别活跃,特别nice,乐于分享,大家都喜欢,但是就是业绩不好,干不了几年也就走了。这种生活对于有些人来很exciting,对另一些人是压力非常大的。 所以说还是要看自己适不适合。

虹姐:太好了。问题差不多都问完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虹姐吗?

吴彦祖:我可以走了吗….?

虹姐:可..可以了。虹姐替所有虹姐说的粉丝们感谢你的热心分享。好人有好报,你cover的股票一定大涨!

吴彦祖:。。谢谢。祝大家成功!

本文转载自虹姐说,作者虹姐,


相关内容

  • 2012年十大高薪职位
  • 2012 年十大高薪职位 2012 既是继千禧龙年后的第一个龙年,也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年份,随着国家改革开发程度的不断加深,经济发展增速趋缓,产业结构升级迫在眉睫,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诞生了一系列新兴的高薪职位 2012 中国十大高薪职位排行 第一,证券行业,保荐人,年薪 80 万起, 上榜 ...

  • 金融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第5期 金融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水 黄琚,蒋颍歌,田彬 (湖南大学会计学院,长沙410079) 摘要: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备受争议,保监会适时出台"限薪令"以控制金融业公司高管的天价年薪.但由于金 ...

  • 2013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金融专业就业情况
  • 一、报告说明 (一)本篇调查报告因个人水平、时间、精力有限,仅如实反映金融专业就业现实状况,并不做,也没有足够信息来做相关研究分析。报告中的设计到的任何观点均引自其它研究报告,非本人观点,仅作参考。 (二)调查范围为金融证券业及金融银行业;调查样本为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成都分公司及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 ...

  • 2011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金融专业就业岗位的现实状况及趋势 作者: 王 谋 学院: 金融学院 专业: 金融学双语实验班 班级: 一班 年级: 2011级 学号: 辅导老师:苏 灵 一.报告说明 (一)本篇调查报告因个人水平.时间.精力有限,仅如实反映金融专业就业现实状况,并不做,也没有足够信息来做 ...

  • 2014年国内各行业工资待遇一览
  • 2014年国内各行业工资待遇一览 金融业成高薪领军行业,其工资增长率远远超过GDP 的增速.8月28日下午,中国发展指数(2014)学术研讨暨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人大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在会上表示,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呈现出行业收入差距反弹.城市内部分配不公占主导.初次分配不公是源泉等新特点.数 ...

  • 金融会计行业几个比较热门的证书简介
  • 金融会计行业几个比较热门的证书简介 金融会计行业几个比较热门的证书简介 注册金融分析师(CFA ) 拥有全球金融第一考的CFA 考试在国内的知名度已经很高了.它是证券投资与管理界的一种职业资格认证,由美国"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AIMR )授予.自CFA 考试进入中国后,CFA ...

  • 浦发银行2012招聘
  • 大街网--中国最先进的大学生求职互动平台 浦发银行深圳分行 2012校园招聘大礼包 --大街网倾情奉献 大街网企业俱乐部 浦发银行深圳分行讨论区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分行2012校园招聘简介: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分行成立于2000年2月,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在深圳地区设立的一级分行. 我行设有办公室 ...

  • 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新趋势
  • 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新趋势 近几年美国的经济持续增长,就业率增加.与商业有关各专业的学生 就业前景普遍不错.根据美国罗伯特哈福国际公司对全国一千四百家雇 员在二十人以上的公司的企业财务主管经理(CFO)的问卷调查,在 一九九七年第二季度新聘用的会计和财务专业人员增加了百分之十一.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财务主 ...

  • 银行就业状况
  • 国内主要银行薪资待遇.舒适度.发展性调查结果大曝光 一.总行VS分行: 关于选分行还是选总行历来是大家选offer的时候一个很关心的问题.其实关于选总行还是选分行,首先当然需要具体情况但是具体分析.一般来说,在收入.福利.工作环境.晋升发展机会等是总行更有优势,但也不排除好的支行的待遇比总行好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