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读后感

暑假,我认真阅读了张丹教授所著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一书,真是受益匪浅。该书包含五个章节, 分别是:数学教学策略概述, 数与代数的教学策略,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策略,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策略。

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一书的阅读学习,让我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领悟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真谛,掌握了小学数学教学基本策略,从而提高了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这些对于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反思自己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课堂效率方面有了很大帮助。下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理论联系实践,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张教授说的好,尽管我们老师学习了一些理念、理论、知识,却总不能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感觉到自己的成长进入了高原期。问题的解决总是要找到切入点,教学设计无疑可以成为理论结合实践,切实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切入点。教学设计凝结着教师自己对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凝结着对教育教学的智慧,认真设计每一份教学设计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二、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造一个情境,并不是我想创造什么就创造什么,要考虑它的有效性,首先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所以它不应被当作数学教学中引入学习的唯一方法,有时直接引出学习主题也不失是一个好的策略。好的情境必备四性:A 、情境应具有指向性;B 、情境应具有思考性;C 、情境应符合学生的经验性;D 、情境应当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三、设计有效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有效提问和举例是激发学生思考的重要策略。有效的问题是学生能够积极回答而且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老师不仅仅能提出只需要学生简单回忆信息就能回答的问题,还需要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需要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思考,需要学生做出判断和评价。有时合理的举例也能促进学生思考,举例有正例和反例。

四、促进课堂交流,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由于善于与人合作和交流在当今世界变得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之间不仅仅依

靠个人的自主建构,更为重要的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下不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中实现的。学生互动交流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交流中要给学生思考和做出判断的时间。 2、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并捕捉价值。在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学会倾听,特别是当学生的想法和教师不一致的时候,首先要尊重,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想法,其次就是捕捉学生想法中的价值。3、促进生生交流要保证互动的广度和深度,对于有价值的想法,老师可以通过追问等方式激发生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做法进行比较,在交流中突出不同做法的价值之处。另外还要鼓励学生亲自实践,让精彩的做法每个人都能试一试,在做一做中加深学生的认识。4、对学生出现的困难提供有效帮助,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往往不希望看到学生出现困难和错误,实际上学生的困难和错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如果我们能关注,并在课堂中巧妙利用,同样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推动和深化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要回避学生的错误,对于学生的错误要正确面对,不但能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还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和灵活反应能力。

其实这些教学策略也是我们平时教学时所要求的,关键是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和运用,在教学中没有现成的、照搬照用的教学策略,同样的策略不同的人使用效果也许会截然不同,关键还是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和业务素质,我们要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研究中来提升自己,使自己更好地胜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读《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有感

学习了《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一书,让我对于自己的教学有了新的定位。让我深刻的领悟到教学也需要策略的深刻道理。而有效的教学策略才是上好每一节数学课的前提,才能让每位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数学知识。它不但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更让我们感受到大师的教学魅力。书中详细的介绍了16种教学策略,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渗透转化思想的策略。在新课改推进的今天,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益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关注课堂观察我们的教学活动,困扰时常涌向我的心头。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而忽略教学思想和方法,导致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通过读这篇文章我知道: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解决数学问题也就是一次次从未知转化成已知的过程。因此,小学生学习数学离不开转化的思想和方法。教学中逐步渗透转化思想,使学生掌握转化的方法就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策略。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 将不规则的转化成规则的;将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的;将抽象问题转化为直观问题;将无序转化为有序;将未知转化成已知等等。正因为有了这些转化方法,从而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知识技能,也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转化思想的价值。恰当运用转化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不仅能提高解题效率,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二章的第一个策略使我印象深刻——提问和理答的策略。提问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课堂离不开提问,但如何能进行有效的提问呢?如何能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问后面对学生的回答又应该如何回应?怎样理答?我想这都是我们老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是首要考虑的问题。通过读

这篇文章我知道: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愿于疑。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提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识的为他们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从而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教师提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效率,所以在这篇文章里就向我们介绍了四种提问的策略,即为了促进学生理解而提问,使学生开动脑筋;利用追问使学生理解概念本质;为了解学生需求而提问,让学生产生学习欲望;通过反问和追问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这四种提问策略从不同角度向我们传授了行之有效的提问方法,能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还有就是理答的教学策略,说实话,当我刚刚看到“理答”这个词语时,我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理答”对于教师来讲可能是一个新名词,它是指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或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所采取的回应方式。教师的理答应该开放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文章也像我们介绍了三种理答策略,即教师要学会等待,促进学生反省和深思;重复学生的语言,突出教学重点、转向,扩大学生的参与广度。最后还向我们提出了关于“提问与理答”的几点建议,有画龙点睛般的将前面的策略加以升华和总结,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

对于数学这个东西,我实在谈不上有去深入研究她,学校让我来说一下读书分享,只好硬着头皮简单讲一讲,我水平有限,研究不够,恐怕讲的不好,请大家多包涵。

这学期,读了《小学数学中的教学策略》这本书,读完后使我感受颇多。在自己平日的听课过程中,面对一节好课,总是不由自主的赞叹:他怎么能想到如此精妙的设计,学生怎能学得如此自然„„,而自己的教学总是那么平淡,谈不上激情,也说不上有什么效率,就算把名师的教学设计搬入自己的课堂,却还是感到课堂的苍白、学生的无神,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缺了自然而然的知识生成。读了这本书,体会到:一节好课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独到的解读,在于对学生精准的理解,在于对教育理念的深刻把握。

一、学困生,我要如何拯救你?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但收效甚微,我们也在不断思考,他们为什么学不好数学,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怎样的帮助才是有效的?在读了这本书作者对学困生问题的思考与感悟之后,自己也似找到了新的方向。有的学困生,面对某个知识点,无论你怎样教,总是掌握不好,但过一段时间后,会突然发现这个知识点他也掌握了,自己也会感到奇怪,原来这是学生的“成熟”。有些学习困难是暂时的,是由学生暂时的不成熟引起的,等一等,不要着急,给他成熟的时间,自然他就会了,这也是对生命的等候。《圣经》中有句话:“治一个人的病,先抚摩他的心”,对于学困生,如果自己不能改变他的学习状态,使他进步,那我不能伤害他,要给他持之以恒的关怀与守侯,让他处于一种等待的状态,等着可以改变他的人出现。

二、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

对于技能教学,在自己的教学中,经常性的是把总结出来的规则教给学生,认为这样学生不易出错,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文章中说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 学习就象呼吸一样自然, 好为人师的我们往往会做出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弗雷登塔尔说:泄露一个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的秘密, 那是" 坏" 的教学法, 甚至是罪恶,对于课的处理,离不开教师个人的见识,而要形成见识,则要靠数学的功底,更要靠教师的使命感、职业意识和责任心。我们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让学生在对概念与原理的深刻理解中学习技能,而不是单纯的记忆与模仿。

三、如何把握教学的起点

作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教学“5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时,教师课前把课本的主题图放大,并精心制作了有关的教具和学习材料,准备引导学生来探究每一句口诀。然后,在课上,当教师刚把第一张图贴上,并宣布这节课要学习的课题时,学生中就出现了一个声音:“老师,我已经会了!”,而后,又有一些学生也跟着说:“我也已经会了!”并且接着背起来:“一五得五,二五一十„„”如果是我的话,我该怎么办呢?我觉得教师往往的做法是,继续按照课前的设计,通

过几道问题的提出,如: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呢?将学生拉倒教师的思路上来,让学生懂了,还装着不懂。这样的做法,从教师的调动看来,好像是体现了教师的“机智”但应该注意到的应该是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不了解,课前所思考设计的教学起点与学生实际的学习起点不相吻合。显然,教师对学情分析的不是很到位,这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能够从容的处理。比如:三年级学习“年月日”时,教材是从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来开始“年月日”的教学的,我在了解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了解情况时发现,大多数三年级的学生都知道1年有12个月,一年有365天等知识。 所以,我觉得教师在教学之前要认真和学生交谈,关心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最为教师也要善于发现问题,关心周围的生活和时事的变化,就是把握时代的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这样,对教师选择怎样的教学策略是很重要的,教师才会较好地把握住教学的起点。

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有效学习的范围很广泛,书上说“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是指在小学阶段,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规定时间内,能够合理运用教材,选择适切的学习内容,营造健康、和谐、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学习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为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新课改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上出现的无效学习。

新课程的实施,确实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如何在课堂上全面地落实新课程所阐释的基本理念,许多教师还感到茫然和困惑,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为了“赶时髦、走形式”,造成课堂教学中许多无效的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现在,几乎所有的数学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这种流于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无效的、被动的合作学习,根本达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

2、过分强调教学情境的创设。

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面貌一新,教学情境的运用就是其中的一个亮点。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

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

但有时往往物极必反。笔者在平时听课中发现,我们的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一上公开课就非得创设一个情境引入不可,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一时间,好多老师的计算课,不是从“买东西”引入,就是从“分东西”开始。刚开始,学生觉得很新鲜,可时间一长,学生们也就习以为常,情境也就失去了新异性,根本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孩子,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

3、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热闹”。

新课程改革使我们的课堂“活”起来了,但现实中我们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当老师指定学生回答时,下边还是喊声不断。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这样“热闹”的课堂教学是少有成效的。

所以,不管课堂是热烈还是沉闷,我们的眼光都不仅仅放在课堂的气氛上,作为数学课,我们的眼光应放在学生的思维上。一节课,学生热热闹闹,但却没有真正动过脑筋,这应该不算一节好课;反之,就算这一节课比较沉闷,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应有的发展,这也算一节好课,对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有效的。

总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因从实际出发,科学地运用新课程的理念,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场所。

4、课堂评价的偏差——“表扬”铺天盖地。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于是有的教师便无论学生表现如何,都一味给予表扬。

且看一堂三年级的数学课:老师问一个学生:“这个图形有几个角?”学生回答:“两个。”老师表扬道:“棒极了,说得太好了,大家为他鼓掌。”一堂课下来,学生的脸上被贴上好多金星。我们的评价语应该经常变化,比如:

1、他听得可认真了,会听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

2、我想××同学一定在思考,我们再给他一点时间,好吗?

3、 说错是正常的,老师最喜欢爱说的孩子。没有关系,再说一遍!

4、你们不仅说的好,而且你们还很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和看法。

5、你的声音真好听,你能大声的读一遍吗?

6、" 太好了,聪明的阿凡提都快比不过你。"

以上就是我一点小心得,多谢大家的倾听!

暑假,我认真阅读了张丹教授所著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一书,真是受益匪浅。该书包含五个章节, 分别是:数学教学策略概述, 数与代数的教学策略,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策略,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策略。

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一书的阅读学习,让我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领悟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真谛,掌握了小学数学教学基本策略,从而提高了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这些对于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反思自己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课堂效率方面有了很大帮助。下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理论联系实践,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张教授说的好,尽管我们老师学习了一些理念、理论、知识,却总不能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感觉到自己的成长进入了高原期。问题的解决总是要找到切入点,教学设计无疑可以成为理论结合实践,切实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切入点。教学设计凝结着教师自己对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凝结着对教育教学的智慧,认真设计每一份教学设计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二、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造一个情境,并不是我想创造什么就创造什么,要考虑它的有效性,首先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所以它不应被当作数学教学中引入学习的唯一方法,有时直接引出学习主题也不失是一个好的策略。好的情境必备四性:A 、情境应具有指向性;B 、情境应具有思考性;C 、情境应符合学生的经验性;D 、情境应当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三、设计有效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有效提问和举例是激发学生思考的重要策略。有效的问题是学生能够积极回答而且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老师不仅仅能提出只需要学生简单回忆信息就能回答的问题,还需要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需要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思考,需要学生做出判断和评价。有时合理的举例也能促进学生思考,举例有正例和反例。

四、促进课堂交流,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由于善于与人合作和交流在当今世界变得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之间不仅仅依

靠个人的自主建构,更为重要的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下不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中实现的。学生互动交流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交流中要给学生思考和做出判断的时间。 2、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并捕捉价值。在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学会倾听,特别是当学生的想法和教师不一致的时候,首先要尊重,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想法,其次就是捕捉学生想法中的价值。3、促进生生交流要保证互动的广度和深度,对于有价值的想法,老师可以通过追问等方式激发生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做法进行比较,在交流中突出不同做法的价值之处。另外还要鼓励学生亲自实践,让精彩的做法每个人都能试一试,在做一做中加深学生的认识。4、对学生出现的困难提供有效帮助,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往往不希望看到学生出现困难和错误,实际上学生的困难和错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如果我们能关注,并在课堂中巧妙利用,同样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推动和深化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要回避学生的错误,对于学生的错误要正确面对,不但能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还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和灵活反应能力。

其实这些教学策略也是我们平时教学时所要求的,关键是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和运用,在教学中没有现成的、照搬照用的教学策略,同样的策略不同的人使用效果也许会截然不同,关键还是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和业务素质,我们要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研究中来提升自己,使自己更好地胜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读《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有感

学习了《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一书,让我对于自己的教学有了新的定位。让我深刻的领悟到教学也需要策略的深刻道理。而有效的教学策略才是上好每一节数学课的前提,才能让每位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数学知识。它不但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更让我们感受到大师的教学魅力。书中详细的介绍了16种教学策略,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渗透转化思想的策略。在新课改推进的今天,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益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关注课堂观察我们的教学活动,困扰时常涌向我的心头。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而忽略教学思想和方法,导致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通过读这篇文章我知道: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解决数学问题也就是一次次从未知转化成已知的过程。因此,小学生学习数学离不开转化的思想和方法。教学中逐步渗透转化思想,使学生掌握转化的方法就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策略。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 将不规则的转化成规则的;将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的;将抽象问题转化为直观问题;将无序转化为有序;将未知转化成已知等等。正因为有了这些转化方法,从而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知识技能,也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转化思想的价值。恰当运用转化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不仅能提高解题效率,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二章的第一个策略使我印象深刻——提问和理答的策略。提问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课堂离不开提问,但如何能进行有效的提问呢?如何能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问后面对学生的回答又应该如何回应?怎样理答?我想这都是我们老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是首要考虑的问题。通过读

这篇文章我知道: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愿于疑。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提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识的为他们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从而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教师提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效率,所以在这篇文章里就向我们介绍了四种提问的策略,即为了促进学生理解而提问,使学生开动脑筋;利用追问使学生理解概念本质;为了解学生需求而提问,让学生产生学习欲望;通过反问和追问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这四种提问策略从不同角度向我们传授了行之有效的提问方法,能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还有就是理答的教学策略,说实话,当我刚刚看到“理答”这个词语时,我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理答”对于教师来讲可能是一个新名词,它是指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或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所采取的回应方式。教师的理答应该开放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文章也像我们介绍了三种理答策略,即教师要学会等待,促进学生反省和深思;重复学生的语言,突出教学重点、转向,扩大学生的参与广度。最后还向我们提出了关于“提问与理答”的几点建议,有画龙点睛般的将前面的策略加以升华和总结,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

对于数学这个东西,我实在谈不上有去深入研究她,学校让我来说一下读书分享,只好硬着头皮简单讲一讲,我水平有限,研究不够,恐怕讲的不好,请大家多包涵。

这学期,读了《小学数学中的教学策略》这本书,读完后使我感受颇多。在自己平日的听课过程中,面对一节好课,总是不由自主的赞叹:他怎么能想到如此精妙的设计,学生怎能学得如此自然„„,而自己的教学总是那么平淡,谈不上激情,也说不上有什么效率,就算把名师的教学设计搬入自己的课堂,却还是感到课堂的苍白、学生的无神,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缺了自然而然的知识生成。读了这本书,体会到:一节好课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独到的解读,在于对学生精准的理解,在于对教育理念的深刻把握。

一、学困生,我要如何拯救你?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但收效甚微,我们也在不断思考,他们为什么学不好数学,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怎样的帮助才是有效的?在读了这本书作者对学困生问题的思考与感悟之后,自己也似找到了新的方向。有的学困生,面对某个知识点,无论你怎样教,总是掌握不好,但过一段时间后,会突然发现这个知识点他也掌握了,自己也会感到奇怪,原来这是学生的“成熟”。有些学习困难是暂时的,是由学生暂时的不成熟引起的,等一等,不要着急,给他成熟的时间,自然他就会了,这也是对生命的等候。《圣经》中有句话:“治一个人的病,先抚摩他的心”,对于学困生,如果自己不能改变他的学习状态,使他进步,那我不能伤害他,要给他持之以恒的关怀与守侯,让他处于一种等待的状态,等着可以改变他的人出现。

二、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

对于技能教学,在自己的教学中,经常性的是把总结出来的规则教给学生,认为这样学生不易出错,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文章中说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 学习就象呼吸一样自然, 好为人师的我们往往会做出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弗雷登塔尔说:泄露一个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的秘密, 那是" 坏" 的教学法, 甚至是罪恶,对于课的处理,离不开教师个人的见识,而要形成见识,则要靠数学的功底,更要靠教师的使命感、职业意识和责任心。我们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让学生在对概念与原理的深刻理解中学习技能,而不是单纯的记忆与模仿。

三、如何把握教学的起点

作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教学“5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时,教师课前把课本的主题图放大,并精心制作了有关的教具和学习材料,准备引导学生来探究每一句口诀。然后,在课上,当教师刚把第一张图贴上,并宣布这节课要学习的课题时,学生中就出现了一个声音:“老师,我已经会了!”,而后,又有一些学生也跟着说:“我也已经会了!”并且接着背起来:“一五得五,二五一十„„”如果是我的话,我该怎么办呢?我觉得教师往往的做法是,继续按照课前的设计,通

过几道问题的提出,如: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呢?将学生拉倒教师的思路上来,让学生懂了,还装着不懂。这样的做法,从教师的调动看来,好像是体现了教师的“机智”但应该注意到的应该是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不了解,课前所思考设计的教学起点与学生实际的学习起点不相吻合。显然,教师对学情分析的不是很到位,这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能够从容的处理。比如:三年级学习“年月日”时,教材是从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来开始“年月日”的教学的,我在了解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了解情况时发现,大多数三年级的学生都知道1年有12个月,一年有365天等知识。 所以,我觉得教师在教学之前要认真和学生交谈,关心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最为教师也要善于发现问题,关心周围的生活和时事的变化,就是把握时代的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这样,对教师选择怎样的教学策略是很重要的,教师才会较好地把握住教学的起点。

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有效学习的范围很广泛,书上说“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是指在小学阶段,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规定时间内,能够合理运用教材,选择适切的学习内容,营造健康、和谐、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学习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为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新课改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上出现的无效学习。

新课程的实施,确实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如何在课堂上全面地落实新课程所阐释的基本理念,许多教师还感到茫然和困惑,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为了“赶时髦、走形式”,造成课堂教学中许多无效的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现在,几乎所有的数学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这种流于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无效的、被动的合作学习,根本达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

2、过分强调教学情境的创设。

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面貌一新,教学情境的运用就是其中的一个亮点。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

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

但有时往往物极必反。笔者在平时听课中发现,我们的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一上公开课就非得创设一个情境引入不可,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一时间,好多老师的计算课,不是从“买东西”引入,就是从“分东西”开始。刚开始,学生觉得很新鲜,可时间一长,学生们也就习以为常,情境也就失去了新异性,根本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孩子,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

3、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热闹”。

新课程改革使我们的课堂“活”起来了,但现实中我们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当老师指定学生回答时,下边还是喊声不断。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这样“热闹”的课堂教学是少有成效的。

所以,不管课堂是热烈还是沉闷,我们的眼光都不仅仅放在课堂的气氛上,作为数学课,我们的眼光应放在学生的思维上。一节课,学生热热闹闹,但却没有真正动过脑筋,这应该不算一节好课;反之,就算这一节课比较沉闷,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应有的发展,这也算一节好课,对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有效的。

总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因从实际出发,科学地运用新课程的理念,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场所。

4、课堂评价的偏差——“表扬”铺天盖地。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于是有的教师便无论学生表现如何,都一味给予表扬。

且看一堂三年级的数学课:老师问一个学生:“这个图形有几个角?”学生回答:“两个。”老师表扬道:“棒极了,说得太好了,大家为他鼓掌。”一堂课下来,学生的脸上被贴上好多金星。我们的评价语应该经常变化,比如:

1、他听得可认真了,会听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

2、我想××同学一定在思考,我们再给他一点时间,好吗?

3、 说错是正常的,老师最喜欢爱说的孩子。没有关系,再说一遍!

4、你们不仅说的好,而且你们还很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和看法。

5、你的声音真好听,你能大声的读一遍吗?

6、" 太好了,聪明的阿凡提都快比不过你。"

以上就是我一点小心得,多谢大家的倾听!


相关内容

  • 小学中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
  • 小学中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 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能力."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口语交际课堂实施情况并不理 ...

  • [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感
  • 读<英语阅读教学>有感 读了<英语阅读教学>,我的感触还是很深的.这本书与一般的阅读教学类专著不同,本书的每个章节均从案例入手,通过案例分析引出阅读教学中的各个主题,如阅读动机.阅读准备以及阅读策略等.下面我就从读书收获和读后感受两方面来谈一谈. 一.读书收获 (一)要判断学 ...

  • 浅谈整本书阅读的教学
  • 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首先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以促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共读教学之中. 加强引导 教师可通过读书汇报.片段赏析及阅读推介会等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指导.为了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管理,教师还可以运用阅读单导读的方法来开展阅读教学.阅读单导读方法,是指教师根据阅读的书籍,提出各种具有目标指 ...

  •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 摘要:群文阅读是在普通阅读基础上的新型的阅读方式,群文阅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能够更快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已经比较常见,但在其具体运用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笔者将分析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 ...

  • 培养小学生语感的策略
  •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重理性分析,轻感性体会的现象,具体表现在:①诵读不足,分析介入太快:②咀嚼不足,结论得出太快:③欣赏不足,理性说明太快.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厌学情绪.因此,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语感上. 一.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每一篇教材都饱含着作 ...

  •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听后感
  •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听后感-- 复习课的设计 [ 2000-1-24 19:35:00 | By: yiyan ] 本文所说的"复习课"(class for review)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小学课堂时间为40分钟),对所学相关或相似内容(如:一个Unit .一个专题等)的复习.总结的 ...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课题方案
  • 学生阅读教学研究课题方案 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于形成时期的小学生来说,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受到 ...

  • 关于阅读方式的调查报告
  • 三年级阅读阅读方式和阅读策略的调查报告 --小学阅读教学中增强"有效体验"的实践研究 课题组 三年级阅读行为(阅读方式和阅读策略)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

  • 小学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策略
  • ◎新探索◎ 新教育2015·2(总第293期) 小学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策略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屯村实验小学蒋秀琴 [摘要]在苏教版教材中,针对小学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主要提供了两条途径:一是集中识字,二是随文识字.而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我们主要运用的是随文识字的方法.笔者针对苏教版教材的一系列研究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