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体育学院简介
广州体育学院筹建于 1956 年,是华南地区唯一具有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独 立建制高等体育学府, 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深厚文化底蕴的广东省普通高 等学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等学校。 学校建立了研究生教育、 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学 校 1979 年获得硕士研究生授予权,2000 年获得港澳台研究生招生权,2004 年与 上海体育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8 年纳入广东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具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含体育学全部二级学科硕士点) 、 医学门类的运动医学硕士点。现有教育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 5 个学科门类;设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 管理、运动人体科学、休闲体育、特殊教育、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舞蹈学、 舞蹈表演、运动康复、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 14 个专业。 其中,体育学一级学科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 社会体育等 3 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社会 体育、体育新闻、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 6 个专业为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休闲体育专业是广东省重点专业建设点。学校拥有国家精品课程 2 门(运动生物 化学、运动生物力学) 、广东省精品课程 7 门(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 游泳、武术、足球、田径、体育媒体通论) 。 学校现有各类学生 8000 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 6344 人,研究生 803 人, 留学生 39 人,学历教育学生 560 人。近 5 年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达到 95%以 上。 学校拥有坚实的师资力量。 中国著名武术家黄啸侠和张登魁、中国乒乓球队 第一任教练梁焯辉、优秀游泳教练“蛙王”黄焯荣、优秀田径教练孙紫萍、优秀 乒乓球教练冯国浩等一大批知名学者曾在学校执教。学校现有教职工 578 人,学 校专任教师 318 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181 人,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5 人,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1 人,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获得 者 1 人,全国优秀教师 1 人,“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 1 人,省级教学名 师 1 人。国际级裁判员 15 人,国家级裁判员 41 人。 学校具备为学生成人成才服务的良好条件。学校占地面积 30.02 万平方米, 拥有设施先进、配套齐全的教学大楼、图书馆、科研楼、实验中心、田径训练馆、 体育馆、网球馆、恒温游泳池等教学训练场馆。其中,学校亚运篮球馆是按洲级 标准建设的承办 2010 年广州亚运会篮球赛事的现代化运
动场馆;学校图书馆是 一座面积达 20552 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 50 万余册、华南地区最大的体育文献 信息中心;学校档案室成为“国家二级科技事业档案管理单位”。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拥有 1 个国家体育总局实验室(运动技战术诊 断与技能评定重点实验室) 、3 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研型运动与健康 促进实验室、 广东高校运动生化教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体育教师教育综合技术 训练中心) 。拥有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体育产业研究 生基地、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健美操 训练基地、中国羽毛球协会(广州)培训中心和科研基地、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 棒球分会训练基地等 11 个科研培训基地(中心) 。校外实践基地 45 个。另外学
1
校拥有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一级裁判员、一级运动员审批权。学校是中国武术协 会一级会员单位。 学校坚持科研促教学。近年来,学校多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奥运 攻关课题、 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 以及中芬政府合作、 中澳合作等国际合作项目。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优秀成果奖 43 项,出版学术著作 125 部。 学校主办的学术期刊《广州体育学院学报》为全国中文体育类核心刊物和 CSSCI 来源期期刊。 学校积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分别与美国、澳大利亚、芬兰、马来西亚、 英国、葡萄牙、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 10 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先 后派出大批骨干教师到国(境)外进修攻读学位或学习交流。学校 2010 年承办 亚运会科学大会,开亚洲高校一校承办国际体育科学盛会的先河。 建校 50 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专家学者、教师、教练员、管 理干部等优秀人才, 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为国家培养了 像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中国第一个打破游泳世界纪录者戚烈云、中国 第一个跳水世界冠军陈肖霞以及冼东妹、杨维、张洁雯、谢杏芳、付海峰等一批 在奥运会和世界重大比赛中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 王巍堡武术“二指禅”被载 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学校健美操队和体育舞蹈队多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比赛取得 优异成绩,为中国体育事业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校半个世纪发展,受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贺龙、陈毅、李 富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2005 年春节,江泽民同志亲切接见我校体 育艺术系师生。2007 年 6 月,胡锦涛同志在出席香港回归十周年庆典活动时, 亲切接见我校乒乓球运动员高礼泽
。学校 50 多年建设一直受到教育部、国家体 育总局、广东省委、省政府、广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建校初期,原广州市副市 长孙乐宜、广州市市长朱光、广东省副省长曾生先后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在未来发展中, 广州体育学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 “德厚学博、文精武杰”的校训,发扬“行胜于言、止于至善,自强不息、拼搏 奉献”的广体精神, 瞄准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体育大学的奋斗目标,为实现国家 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2
广州体育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简介
体育人文社会学: 该专业中的社会体育是省名牌专业。 体育人文社会学是研 究体育与人、 体育与社会相互关系及其基本规律的学科群。应用人文社会学的研 究方法对体育这一社会现象进行研究,旨在从理论上提出有关体育决策的建议, 并在建立和完善我国体育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运动人体科学: 该专业是省名牌专业。 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机 体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 包括运动解剖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物力学、 运动生物化学、保健康复等学科。 体育教育训练学:该专业是省名牌专业。主要是研究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基 本理论与方法。 民族传统体育学: 民族传统体育学是研究中华民族体育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学 科群, 它是现今我国体育学三大运动技术类专业之一。 其下设三个专业方向, 即: 武术、民族传统体育和传统体育养生。它以武术(套路和散打) 、体育养生以及民 俗传统体育(南狮、舞龙)为主要研究对象,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挖掘、整理和创新, 并使之发扬光大。 休闲体育学 休闲体育学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全民健身以及大众休闲生活的 需要。 主要探讨 1.休闲体育理论与政策 2.休闲体育项目策划与指导 3.体育旅游开 发研究 4.休闲体育市场开发与服务等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 体育新闻传播学 体育新闻传播学隶属于体育学一级学科,是我院在全国率 先设置的硕士二级学科之一, 主要研究体育领域中新闻传播活动的现象及其内在 规律, 研究重点在体育新闻传播理论与业务、广播电视体育新闻以及体育新媒体 传播等领域。 运动医学:本专业研究运动和缺乏运动给人体带来的生理、病理问题及与体育 运动有关的医学问题。 从医学角度阐明体力活动及静态生活方式影响健康和在各种 慢性疾病病因学中的作用,并且为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研究提供医学 手段以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目的。同时运用医学技术和知识
对运动监督和指 导,防治运动伤病、保障运动员健康、提高运动成绩。本专业授医学硕士学位。 专业学位(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 标是培养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 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 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学习年限一般 3 年,实行学分制。学位论文形式可 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 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形式。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 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广州体育学院 2014 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名额 2014 年我院拟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 200 名, 招生目录上公布的招生计划数将根 据国家下达计划与各专业初试上线情况做相应调整。 二、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 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 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 (2013 年 11 月 14 日) 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 业证书方可报考) ;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满 2 年(从毕业后到 2014 年 9 月 1 日, 下同)或 2 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培养目 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 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五)2014 年我院拟接收推免生若干名,接收办法按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推免材料必须于 2013 年 10 月 1 日前寄到我院, 我院将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接受复试, 被接收的推免生(包括研究生支教团和农村教育硕士项目的推免生)须在国家规定 的报名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办理现场确认手续,且不得再参加统考。到 2013 年 10 月 25 日仍未落实接收招生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生资格。 三、报名方式、时间及地点 (一)网上报名 1. 网上报名时间: 2013 年 10 月 10 日—31 日每天 9:00-22:00 逾期不再补报, ( 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 网上预报名时间: 2013 年
9 月 25 日至 9 月 28 日每天 9:00-22:00。 2.报名流程: 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 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 )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 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 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 由考生本人承担。在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二)现场确认。所有考生(含推免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 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1.现场确认时间: 2013 年 11 月 10 日至 11 月 14 日。逾期不再补办。 2.现场确认程序: (1)考生到报考点指定的地方进行现场确认。
4
(2)考生提交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 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 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报考点工作人员发现伪造证件时应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 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已经取得的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 报告。 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 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 自行承担。 (3)考生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4)考生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三)根据教育部规定,所有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的考生都必须 签订《报考硕士研究生诚信考试承诺书》 (网上报名时点击后即视为签字认可) 。请 每一位考生务必于报名前在认真阅读上述有关规定基础上,郑重签订(点击)该项 承诺。 四、初试与复试 2013 年 12 月 25 日-2014 年 1 月 6 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 录研招网下载打印 《准考证》 。 《准考证》 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初试日期: 2014 年 1 月 4 日至 1 月 5 日。 我院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休 闲体育学、体育新闻传播学和体育硕士等专业 2014 年入学考试初试科目为 3 门: 政治、英语为全国统考,专业基础综合或体育综合为我院自行命题。运动医学专业 入学考试初试科目为 3 门: 政治、 英语、 西医综合或中医综合,三门均为全国统考。 复试时进行专业笔试和面试、英语笔试(含听力)“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
统 , 、 体育学”专业,以及专业学位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专业须进行专项运动技 、 能测试。同等学历考生复试时须加试(笔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具体详阅专业目 录。 五、资格审查 2014 年硕士研究生报考资格审查统一安排在复试时进行, 考生须在复试时提供 政审表、学历证书(原件) 、学生证(原件) 、本科成绩单等有关证件。 六、导师选派 我院实行师生互选制, 导师的确定是在研究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师生相互了解和 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师生互选。 目录中所列的研究方向是让考生了解各专业的研究动 态。 七、其它 1、考生请在网上准确、详细填报本人的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以方便调档函、 录取通知书及时递达,否则,后果自负。 2、联系方式及地址: 单位代码: 10585 地址: 广州市广州大道中 1268 号 邮政编码: 510500 联系部门:研究生部 电话: (020)87553731 联系人:研招办 广州体育学院网址:http://www.gipe.edu.cn E-mall:[email protected]
5
2014 年广州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单位代码:10585 邮政编码:510500
地址:广州大道中 1268 号 电话:87553731(传真)
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 联 系 人:张老师
学科、 专业名称 (代码) 招生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人数
040301 体育人文社会学 01. 体育与社会发展 02.社会体育 03.体育文化 04.体育管理 05.体育产业 06.学校体育改革研究 040302 运动人体科学 01.体育保健与康复 02. 体育医务监督 03. 体质与健康 04. 运动与营养 05.运动与健康促进 06.身体机能评定 07.运动环境与健康 08.运动训练神经生物学基 础 09.人体生物力学特征 10.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诊 断 11. 力量训练及生物学适 应 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 01.体育教学的一般理论与 方法 02.运动训练的一般理论与 方法 03.体能训练 04.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 方法 05. 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 方法 06. 游泳教学、训练理论与 方法 07. 足球教学、训练理论与 (15)
初 试 科 目
复试笔试科目
01—04 方向:体育社 会学 05 方向:体育产业经 济学 06 方向:学校体育学 同等学历考生加试科 目:学校体育学、体育 管理学 01—05 方向: 运动医 学 06—08 方向: 运动生 物化学 09—11 方向: 运动生 物力学 同等学历考生加试科 目:体育保健学 和 运动营养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1—专业基础综合 (体育概论、教育学)
(1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2—专业基础综合 (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 学)
(70)
笔试: 学校体育学 同等学历考生加试科 目: 教育学和运动心理 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3—
专业基础综合 (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 学)
6
方法 08.排球教学、训练理论与 方法 09.乒乓球教学、训练理论 与方法 10.网球教学、训练理论与 方法 11.棒垒球教学、训练理论 与方法 12.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 方法 13.健美操教学、训练理论 与方法 14.艺术体操教学、训练理 论与方法 15.体育舞蹈教学、训练理 论与方法 16. 啦啦操教学、 训练理论 与方法 17.羽毛球教学、训练理论 与方法 040304 民族传统体育学 01. 武术(套路和散打)教 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2. 传统体育养生理论与 方法 03. 民族民间体育理论与 方法 04. 传 统 体 育 运 动 代 谢 机 理及其营养补充与健 康的应用与实践 (6) 笔试: 武术理论。 同等学历考生加试科 目:教育学、运动心理 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3—专业基础综合 (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 学)
★0403Z1 休闲体育学 (8) 01. 休闲体育理论与政策 02. 休闲体育项目策划与 指导 03. 体育旅游开发研究 04. 休闲体育市场与管理 ★0403Z2 体育新闻传播学 01. 体育新闻传播理论 02. 体育新闻业务 03. 体育广播电视新闻 04. 体育新媒体传播 (10)
休闲体育概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1—专业基础综合 (体育概论、教育学) 同等学历考生加试科 目:学校体育学、体育 管理学 体育新闻传播理论与 实务 同等学历考生加试科 目:学校体育学、体育 管理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4—专业基础综合 (体育概论、新闻传播学 理论)
7
045201 体育教学 专 业 学 位 045202 运动训练 045204 社会体育指导
35 30 1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46—体育综合 (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 学)
045201:学校体育学 045202:学校体育学 045204:体育社会学 同等学历考生加试科 目: 体育概论和运动心 理学 笔试科目:运动医学
100216 运动医学 (该专业授医学硕士学 位,主要面向医学专业 的在职人员和应届本 科毕业生招生) 01. 运动创伤防治与康复 02. 运动对慢性疾病的影 响和机制 03. 运动疲劳的机理和防 治
(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或 307—中医综合(二门任 选一门)
同等学历考生加试 科目: 体育保健学和运 动生理学
说明:1、 “专业基础综合”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3 小时,每科各占 150 分; “体育综合”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3 小时,每科各占 150 分。 2、以上招生人数为我院上报计划人数,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计划 为准。 3、 2014 年我院继续接收推免生, 录取名额原则上控制在总招生计划的 5% 以内。 4、 “★0403Z1 休闲体
育学” 、和“★0403Z2 体育新闻传播学”为我院自 主设置硕士二级学科,2013 年开始招生。
8
2014 年广州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参考书目
040301 体育人文社会学 初试:
1.体育概论科目参考书: 《体育概论》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年版。 《体育概论》 ,杨文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7 月版。 2.教育学科目参考书: 《教育学》 (新编本) ,王道俊、王汉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年 12 月第三版,2004 年 12 月印刷。
复试: 01—04 研究方向
体育社会学科目参考书: 《体育社会学》 ,卢元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2010 年印刷。
05 研究方向
体育产业经济学科目参考书: 1.《体育经纪导论》 ,谭建湘、马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 2.《体育产业经济学》 ,吴超林、杨晓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
06 研究方向
《学校体育学》,周登嵩编,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年第一版。 (32.00 元)
040302 初试:
运动人体科学
1.运动生理学科目参考书: 《运动生理学》 ,王瑞元主编,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年 2 月第一版。 2.运动解剖学科目参考书: 《运动解剖学》 ,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年版。 《运动解剖学》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徐国栋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年 9 月第 5 版。
复试: 01—05 研究方向
运动医学科目参考书: 《运动医学》 ,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年第二版。
9
06—08 研究方向
运动生物化学科目参考书: 《运动生物化学》 ,林文弢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年第一版。
09—11 研究方向
运动生物力学科目参考书: 《运动生物力学》 ,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年第一版(2004 年印刷) 。
040303 初试:
体育教育训练学
1.运动生理学科目参考书: 《运动生理学》 ,王瑞元主编,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年 2 月第一版。 2.运动训练学科目参考书: 《运动训练学》 ,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年第二版。 (23.00 元)
复试:
学校体育学科目参考书: 《学校体育学》,周登嵩编,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年第一版。 (32.00 元) 其他方向参考书略。
0403Z1 休闲体育学 初试:
参考书目同体育人文社会学
复试:
《休闲体育概论》 ,许宗祥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年版。
0403Z2 体育新闻传播学 初试:
1.《体育概论》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年版。 2.《新闻学
导论》 ,李良荣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第一版。 3.《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一版。
复试:
1.《新编传播学》 ,肖沛雄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年第一版。
10
2.《体育赛事营销传播》 ,王晓东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年第一版。 3.《体育新闻学》 (第 2 版) ,郝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年第二版。
040304 初试:
民族传统体育学
1.运动生理学科目参考书: 《运动生理学》 ,王瑞元主编,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年 2 月第一版。 2.运动训练学科目参考书: 《运动训练学》 ,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年第二版。 (23.00 元)
复试:
武术理论科目参考书: 《中国武术教程》 (上、下册) ,邱丕相等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年 1 月第一版。
100216 初试:
运动医学
西医综合或中医综合,全国统考
复试:
运动医学科目参考书: 《运动医学》 ,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年第二版。 (19.00 元)
045200 体育硕士(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 初试:
1.运动生理学科目参考书: 《运动生理学》 ,王瑞元主编,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年 2 月第一版。 2.运动训练学科目参考书: 《运动训练学》 ,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年第二版。 (23.00 元)
复试:
1. 教育学科目参考书: 《教育学》 (新编本) ,王道俊、王汉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年 12 月第三版,2004 年 12 月印刷。 2.体育社会学科目参考书: 《体育社会学教程》 ,吕树庭、卢元稹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年版。
11
同等学历加试科目参考教材:
1.体育管理学科目参考书: 《体育管理学教程》 ,孙汉超等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年出版。 2. 学校体育学科目参考书: 《学校体育学》,周登嵩编,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年第一版。 (32.00 元) 3.体育保健学科目参考书: 《体育保健学》,姚洪恩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年版。 (25.00 元) 4.教育学科目参考书: 《教育学概论》 ,金林祥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第一版。 (12.00 元) 5.运动生理学科目参考书: 《运动生理学》 ,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年第一版 。 (45.00 元) 6、运动心理学科目参考书: 《运动心理学》 ,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年出版。 7、运动营养学科目参考书: 《运动营养学》 ,刘宏等主编,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年 7 月第一版。
12
广州体育学院简介
广州体育学院筹建于 1956 年,是华南地区唯一具有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独 立建制高等体育学府, 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深厚文化底蕴的广东省普通高 等学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等学校。 学校建立了研究生教育、 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学 校 1979 年获得硕士研究生授予权,2000 年获得港澳台研究生招生权,2004 年与 上海体育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8 年纳入广东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具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含体育学全部二级学科硕士点) 、 医学门类的运动医学硕士点。现有教育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 5 个学科门类;设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 管理、运动人体科学、休闲体育、特殊教育、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舞蹈学、 舞蹈表演、运动康复、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 14 个专业。 其中,体育学一级学科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 社会体育等 3 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社会 体育、体育新闻、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 6 个专业为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休闲体育专业是广东省重点专业建设点。学校拥有国家精品课程 2 门(运动生物 化学、运动生物力学) 、广东省精品课程 7 门(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 游泳、武术、足球、田径、体育媒体通论) 。 学校现有各类学生 8000 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 6344 人,研究生 803 人, 留学生 39 人,学历教育学生 560 人。近 5 年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达到 95%以 上。 学校拥有坚实的师资力量。 中国著名武术家黄啸侠和张登魁、中国乒乓球队 第一任教练梁焯辉、优秀游泳教练“蛙王”黄焯荣、优秀田径教练孙紫萍、优秀 乒乓球教练冯国浩等一大批知名学者曾在学校执教。学校现有教职工 578 人,学 校专任教师 318 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181 人,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5 人,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1 人,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获得 者 1 人,全国优秀教师 1 人,“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 1 人,省级教学名 师 1 人。国际级裁判员 15 人,国家级裁判员 41 人。 学校具备为学生成人成才服务的良好条件。学校占地面积 30.02 万平方米, 拥有设施先进、配套齐全的教学大楼、图书馆、科研楼、实验中心、田径训练馆、 体育馆、网球馆、恒温游泳池等教学训练场馆。其中,学校亚运篮球馆是按洲级 标准建设的承办 2010 年广州亚运会篮球赛事的现代化运
动场馆;学校图书馆是 一座面积达 20552 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 50 万余册、华南地区最大的体育文献 信息中心;学校档案室成为“国家二级科技事业档案管理单位”。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拥有 1 个国家体育总局实验室(运动技战术诊 断与技能评定重点实验室) 、3 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研型运动与健康 促进实验室、 广东高校运动生化教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体育教师教育综合技术 训练中心) 。拥有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体育产业研究 生基地、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健美操 训练基地、中国羽毛球协会(广州)培训中心和科研基地、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 棒球分会训练基地等 11 个科研培训基地(中心) 。校外实践基地 45 个。另外学
1
校拥有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一级裁判员、一级运动员审批权。学校是中国武术协 会一级会员单位。 学校坚持科研促教学。近年来,学校多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奥运 攻关课题、 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 以及中芬政府合作、 中澳合作等国际合作项目。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优秀成果奖 43 项,出版学术著作 125 部。 学校主办的学术期刊《广州体育学院学报》为全国中文体育类核心刊物和 CSSCI 来源期期刊。 学校积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分别与美国、澳大利亚、芬兰、马来西亚、 英国、葡萄牙、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 10 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先 后派出大批骨干教师到国(境)外进修攻读学位或学习交流。学校 2010 年承办 亚运会科学大会,开亚洲高校一校承办国际体育科学盛会的先河。 建校 50 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专家学者、教师、教练员、管 理干部等优秀人才, 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为国家培养了 像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中国第一个打破游泳世界纪录者戚烈云、中国 第一个跳水世界冠军陈肖霞以及冼东妹、杨维、张洁雯、谢杏芳、付海峰等一批 在奥运会和世界重大比赛中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 王巍堡武术“二指禅”被载 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学校健美操队和体育舞蹈队多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比赛取得 优异成绩,为中国体育事业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校半个世纪发展,受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贺龙、陈毅、李 富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2005 年春节,江泽民同志亲切接见我校体 育艺术系师生。2007 年 6 月,胡锦涛同志在出席香港回归十周年庆典活动时, 亲切接见我校乒乓球运动员高礼泽
。学校 50 多年建设一直受到教育部、国家体 育总局、广东省委、省政府、广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建校初期,原广州市副市 长孙乐宜、广州市市长朱光、广东省副省长曾生先后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在未来发展中, 广州体育学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 “德厚学博、文精武杰”的校训,发扬“行胜于言、止于至善,自强不息、拼搏 奉献”的广体精神, 瞄准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体育大学的奋斗目标,为实现国家 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2
广州体育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简介
体育人文社会学: 该专业中的社会体育是省名牌专业。 体育人文社会学是研 究体育与人、 体育与社会相互关系及其基本规律的学科群。应用人文社会学的研 究方法对体育这一社会现象进行研究,旨在从理论上提出有关体育决策的建议, 并在建立和完善我国体育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运动人体科学: 该专业是省名牌专业。 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机 体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 包括运动解剖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物力学、 运动生物化学、保健康复等学科。 体育教育训练学:该专业是省名牌专业。主要是研究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基 本理论与方法。 民族传统体育学: 民族传统体育学是研究中华民族体育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学 科群, 它是现今我国体育学三大运动技术类专业之一。 其下设三个专业方向, 即: 武术、民族传统体育和传统体育养生。它以武术(套路和散打) 、体育养生以及民 俗传统体育(南狮、舞龙)为主要研究对象,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挖掘、整理和创新, 并使之发扬光大。 休闲体育学 休闲体育学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全民健身以及大众休闲生活的 需要。 主要探讨 1.休闲体育理论与政策 2.休闲体育项目策划与指导 3.体育旅游开 发研究 4.休闲体育市场开发与服务等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 体育新闻传播学 体育新闻传播学隶属于体育学一级学科,是我院在全国率 先设置的硕士二级学科之一, 主要研究体育领域中新闻传播活动的现象及其内在 规律, 研究重点在体育新闻传播理论与业务、广播电视体育新闻以及体育新媒体 传播等领域。 运动医学:本专业研究运动和缺乏运动给人体带来的生理、病理问题及与体育 运动有关的医学问题。 从医学角度阐明体力活动及静态生活方式影响健康和在各种 慢性疾病病因学中的作用,并且为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研究提供医学 手段以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目的。同时运用医学技术和知识
对运动监督和指 导,防治运动伤病、保障运动员健康、提高运动成绩。本专业授医学硕士学位。 专业学位(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 标是培养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 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 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学习年限一般 3 年,实行学分制。学位论文形式可 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 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形式。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 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广州体育学院 2014 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名额 2014 年我院拟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 200 名, 招生目录上公布的招生计划数将根 据国家下达计划与各专业初试上线情况做相应调整。 二、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 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 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 (2013 年 11 月 14 日) 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 业证书方可报考) ;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满 2 年(从毕业后到 2014 年 9 月 1 日, 下同)或 2 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培养目 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 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五)2014 年我院拟接收推免生若干名,接收办法按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推免材料必须于 2013 年 10 月 1 日前寄到我院, 我院将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接受复试, 被接收的推免生(包括研究生支教团和农村教育硕士项目的推免生)须在国家规定 的报名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办理现场确认手续,且不得再参加统考。到 2013 年 10 月 25 日仍未落实接收招生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生资格。 三、报名方式、时间及地点 (一)网上报名 1. 网上报名时间: 2013 年 10 月 10 日—31 日每天 9:00-22:00 逾期不再补报, ( 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 网上预报名时间: 2013 年
9 月 25 日至 9 月 28 日每天 9:00-22:00。 2.报名流程: 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 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 )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 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 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 由考生本人承担。在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二)现场确认。所有考生(含推免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 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1.现场确认时间: 2013 年 11 月 10 日至 11 月 14 日。逾期不再补办。 2.现场确认程序: (1)考生到报考点指定的地方进行现场确认。
4
(2)考生提交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 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 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报考点工作人员发现伪造证件时应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 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已经取得的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 报告。 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 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 自行承担。 (3)考生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4)考生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三)根据教育部规定,所有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的考生都必须 签订《报考硕士研究生诚信考试承诺书》 (网上报名时点击后即视为签字认可) 。请 每一位考生务必于报名前在认真阅读上述有关规定基础上,郑重签订(点击)该项 承诺。 四、初试与复试 2013 年 12 月 25 日-2014 年 1 月 6 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 录研招网下载打印 《准考证》 。 《准考证》 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初试日期: 2014 年 1 月 4 日至 1 月 5 日。 我院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休 闲体育学、体育新闻传播学和体育硕士等专业 2014 年入学考试初试科目为 3 门: 政治、英语为全国统考,专业基础综合或体育综合为我院自行命题。运动医学专业 入学考试初试科目为 3 门: 政治、 英语、 西医综合或中医综合,三门均为全国统考。 复试时进行专业笔试和面试、英语笔试(含听力)“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
统 , 、 体育学”专业,以及专业学位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专业须进行专项运动技 、 能测试。同等学历考生复试时须加试(笔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具体详阅专业目 录。 五、资格审查 2014 年硕士研究生报考资格审查统一安排在复试时进行, 考生须在复试时提供 政审表、学历证书(原件) 、学生证(原件) 、本科成绩单等有关证件。 六、导师选派 我院实行师生互选制, 导师的确定是在研究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师生相互了解和 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师生互选。 目录中所列的研究方向是让考生了解各专业的研究动 态。 七、其它 1、考生请在网上准确、详细填报本人的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以方便调档函、 录取通知书及时递达,否则,后果自负。 2、联系方式及地址: 单位代码: 10585 地址: 广州市广州大道中 1268 号 邮政编码: 510500 联系部门:研究生部 电话: (020)87553731 联系人:研招办 广州体育学院网址:http://www.gipe.edu.cn E-mall:[email protected]
5
2014 年广州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单位代码:10585 邮政编码:510500
地址:广州大道中 1268 号 电话:87553731(传真)
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 联 系 人:张老师
学科、 专业名称 (代码) 招生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人数
040301 体育人文社会学 01. 体育与社会发展 02.社会体育 03.体育文化 04.体育管理 05.体育产业 06.学校体育改革研究 040302 运动人体科学 01.体育保健与康复 02. 体育医务监督 03. 体质与健康 04. 运动与营养 05.运动与健康促进 06.身体机能评定 07.运动环境与健康 08.运动训练神经生物学基 础 09.人体生物力学特征 10.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诊 断 11. 力量训练及生物学适 应 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 01.体育教学的一般理论与 方法 02.运动训练的一般理论与 方法 03.体能训练 04.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 方法 05. 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 方法 06. 游泳教学、训练理论与 方法 07. 足球教学、训练理论与 (15)
初 试 科 目
复试笔试科目
01—04 方向:体育社 会学 05 方向:体育产业经 济学 06 方向:学校体育学 同等学历考生加试科 目:学校体育学、体育 管理学 01—05 方向: 运动医 学 06—08 方向: 运动生 物化学 09—11 方向: 运动生 物力学 同等学历考生加试科 目:体育保健学 和 运动营养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1—专业基础综合 (体育概论、教育学)
(1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2—专业基础综合 (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 学)
(70)
笔试: 学校体育学 同等学历考生加试科 目: 教育学和运动心理 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3—
专业基础综合 (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 学)
6
方法 08.排球教学、训练理论与 方法 09.乒乓球教学、训练理论 与方法 10.网球教学、训练理论与 方法 11.棒垒球教学、训练理论 与方法 12.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 方法 13.健美操教学、训练理论 与方法 14.艺术体操教学、训练理 论与方法 15.体育舞蹈教学、训练理 论与方法 16. 啦啦操教学、 训练理论 与方法 17.羽毛球教学、训练理论 与方法 040304 民族传统体育学 01. 武术(套路和散打)教 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2. 传统体育养生理论与 方法 03. 民族民间体育理论与 方法 04. 传 统 体 育 运 动 代 谢 机 理及其营养补充与健 康的应用与实践 (6) 笔试: 武术理论。 同等学历考生加试科 目:教育学、运动心理 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3—专业基础综合 (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 学)
★0403Z1 休闲体育学 (8) 01. 休闲体育理论与政策 02. 休闲体育项目策划与 指导 03. 体育旅游开发研究 04. 休闲体育市场与管理 ★0403Z2 体育新闻传播学 01. 体育新闻传播理论 02. 体育新闻业务 03. 体育广播电视新闻 04. 体育新媒体传播 (10)
休闲体育概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1—专业基础综合 (体育概论、教育学) 同等学历考生加试科 目:学校体育学、体育 管理学 体育新闻传播理论与 实务 同等学历考生加试科 目:学校体育学、体育 管理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4—专业基础综合 (体育概论、新闻传播学 理论)
7
045201 体育教学 专 业 学 位 045202 运动训练 045204 社会体育指导
35 30 1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46—体育综合 (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 学)
045201:学校体育学 045202:学校体育学 045204:体育社会学 同等学历考生加试科 目: 体育概论和运动心 理学 笔试科目:运动医学
100216 运动医学 (该专业授医学硕士学 位,主要面向医学专业 的在职人员和应届本 科毕业生招生) 01. 运动创伤防治与康复 02. 运动对慢性疾病的影 响和机制 03. 运动疲劳的机理和防 治
(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或 307—中医综合(二门任 选一门)
同等学历考生加试 科目: 体育保健学和运 动生理学
说明:1、 “专业基础综合”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3 小时,每科各占 150 分; “体育综合”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3 小时,每科各占 150 分。 2、以上招生人数为我院上报计划人数,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计划 为准。 3、 2014 年我院继续接收推免生, 录取名额原则上控制在总招生计划的 5% 以内。 4、 “★0403Z1 休闲体
育学” 、和“★0403Z2 体育新闻传播学”为我院自 主设置硕士二级学科,2013 年开始招生。
8
2014 年广州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参考书目
040301 体育人文社会学 初试:
1.体育概论科目参考书: 《体育概论》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年版。 《体育概论》 ,杨文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7 月版。 2.教育学科目参考书: 《教育学》 (新编本) ,王道俊、王汉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年 12 月第三版,2004 年 12 月印刷。
复试: 01—04 研究方向
体育社会学科目参考书: 《体育社会学》 ,卢元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2010 年印刷。
05 研究方向
体育产业经济学科目参考书: 1.《体育经纪导论》 ,谭建湘、马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 2.《体育产业经济学》 ,吴超林、杨晓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
06 研究方向
《学校体育学》,周登嵩编,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年第一版。 (32.00 元)
040302 初试:
运动人体科学
1.运动生理学科目参考书: 《运动生理学》 ,王瑞元主编,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年 2 月第一版。 2.运动解剖学科目参考书: 《运动解剖学》 ,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年版。 《运动解剖学》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徐国栋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年 9 月第 5 版。
复试: 01—05 研究方向
运动医学科目参考书: 《运动医学》 ,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年第二版。
9
06—08 研究方向
运动生物化学科目参考书: 《运动生物化学》 ,林文弢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年第一版。
09—11 研究方向
运动生物力学科目参考书: 《运动生物力学》 ,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年第一版(2004 年印刷) 。
040303 初试:
体育教育训练学
1.运动生理学科目参考书: 《运动生理学》 ,王瑞元主编,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年 2 月第一版。 2.运动训练学科目参考书: 《运动训练学》 ,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年第二版。 (23.00 元)
复试:
学校体育学科目参考书: 《学校体育学》,周登嵩编,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年第一版。 (32.00 元) 其他方向参考书略。
0403Z1 休闲体育学 初试:
参考书目同体育人文社会学
复试:
《休闲体育概论》 ,许宗祥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年版。
0403Z2 体育新闻传播学 初试:
1.《体育概论》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年版。 2.《新闻学
导论》 ,李良荣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第一版。 3.《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一版。
复试:
1.《新编传播学》 ,肖沛雄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年第一版。
10
2.《体育赛事营销传播》 ,王晓东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年第一版。 3.《体育新闻学》 (第 2 版) ,郝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年第二版。
040304 初试:
民族传统体育学
1.运动生理学科目参考书: 《运动生理学》 ,王瑞元主编,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年 2 月第一版。 2.运动训练学科目参考书: 《运动训练学》 ,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年第二版。 (23.00 元)
复试:
武术理论科目参考书: 《中国武术教程》 (上、下册) ,邱丕相等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年 1 月第一版。
100216 初试:
运动医学
西医综合或中医综合,全国统考
复试:
运动医学科目参考书: 《运动医学》 ,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年第二版。 (19.00 元)
045200 体育硕士(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 初试:
1.运动生理学科目参考书: 《运动生理学》 ,王瑞元主编,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年 2 月第一版。 2.运动训练学科目参考书: 《运动训练学》 ,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年第二版。 (23.00 元)
复试:
1. 教育学科目参考书: 《教育学》 (新编本) ,王道俊、王汉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年 12 月第三版,2004 年 12 月印刷。 2.体育社会学科目参考书: 《体育社会学教程》 ,吕树庭、卢元稹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年版。
11
同等学历加试科目参考教材:
1.体育管理学科目参考书: 《体育管理学教程》 ,孙汉超等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年出版。 2. 学校体育学科目参考书: 《学校体育学》,周登嵩编,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年第一版。 (32.00 元) 3.体育保健学科目参考书: 《体育保健学》,姚洪恩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年版。 (25.00 元) 4.教育学科目参考书: 《教育学概论》 ,金林祥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第一版。 (12.00 元) 5.运动生理学科目参考书: 《运动生理学》 ,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年第一版 。 (45.00 元) 6、运动心理学科目参考书: 《运动心理学》 ,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年出版。 7、运动营养学科目参考书: 《运动营养学》 ,刘宏等主编,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年 7 月第一版。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