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周期率"与"延安窑洞对话"

  深谋远虑的对话

  1945年7月1日,一架飞机由重庆飞抵陕北延安。乘客中有黄炎培(时任国民党政府国民参政员等职)等六位国民参政员。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到机场迎接。时年67岁的黄炎培读过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撰写的《西行漫记》《毛泽东自传》等书籍。俩人心仪已久,这次在延安可谓一见如故。黄炎培等人在延安的“破冰之旅”共五天,与毛泽东等人进行了三次共十多个小时的会谈。

  7月4日,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住处的窑洞里,与黄炎培进行了关于“历史周期率”的谈话,成为党史国史上著名的“延安窑洞对话”。

  黄炎培熟谙历史,又有丰富阅历。他在延安亲身感受到了一种与重庆截然不同的清新气象。同时,黄炎培在心中又有一团疑虑――中国的历史有一种可怕的周期率,一种使人堕落、使物变质、使时间逆转的无形的支配力。他坦诚地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政党、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都没有能够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起之时,都是艰难困苦,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力求从万死中求得一生,因而无不显得生气勃勃、气象一新。及至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变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也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一部历史,或政怠宦成,或人亡政息,或求荣取辱,总之没有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国民党初起时,不也是一个万众瞩目的革命政党嘛!共产党会不会重蹈前人的覆辙?希望贵党能够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的支配。

  黄炎培的一番话,使毛泽东颇有“心潮逐浪高”的感受。他坦然回答说:正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富贵不佐三代”,也包含了先生你讲的这些道理。我们共产党已经找到了新路,能够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黄炎培听罢,点头表示赞同。当时,国民党统治者把共产党宣传为“一群青面獠牙、十恶不赦的人”。黄炎培等六位国民参政员,这次到延安看到的却是“只见公仆不见官”的景象:“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叫化子,六没有小老婆,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磨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这“十个没有”的清正气象,与他们在重庆等地看到的国民党统治者“一句真话不讲,两面做人不羞,三民主义不顾,四处开会不绝,五院兼职不少,六法全书不问,七情感应不灵,八圈麻将不够,九流三教不拒,十目所视不怕”的腐败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巨大的反差。

  民主政治的硕果

  毛泽东为什么说“共产党已经找到了新路”呢?这就要从延安时期(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毛泽东闻骂“罪己”、党中央知错即改、共产党“其兴也勃焉”的史实说起。

  1941年夏天,毛泽东先后两次受到了农民“恶毒的咒骂”。 当时,天空响雷,地上触电,两次劈死了两个人。第一次,一个农民骂“老天爷不开眼,为什么不劈死毛泽东”;第二次,农妇伍兰花骂“世道不好,共产党黑暗,毛泽东领导官僚横行”。

  保卫部门要逮捕这两个“反革命”,并把伍兰花从清涧县拘押到延安城,建议判处死刑,报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公审以后就枪毙,以此来稳定社会局势。

  毛泽东闻讯以后,两次阻止了保卫部门的行动,并严厉批评了他们的错误观念。

  毛泽东还把伍兰花请到自己的住处,面对面地了解到“咒骂”的原因:一是农民负担太重;二是干部作风败坏;三是伍兰花丈夫触电身亡,家里还有七十岁的瘫痪婆婆和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因此,又悲又愤有怨气。

  毛泽东嘱咐保卫部门负责人:马上派专人把伍兰花护送回家,还要带上公文,向当地政府讲清楚,她没有什么罪过,而是敢提意见的好人,并按困难户给予照顾。

  伍兰花回村以后,“先抓,后放”的消息不翼而飞,传遍各地。乡亲们说:古人讲,宰相肚里撑大船,毛主席、共产党太厉害啦!得民心者得天下啊!

  毛泽东从群众的民怨骂声中深刻自省,举一反三;并与中央领导同志深入调查,发现“确实公粮(农业税)太多,加重了农民的负担”。陕甘宁边区政府向农民征收的公粮,由1937年1万石,增加至1941年20万石。其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机构过度膨胀,出现了“食之者众,生之者寡”的严重矛盾,1941年的脱产人员总数,竟相当于1937年9月脱产人数的5倍。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和党中央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行动,在根据地和解放区推行民主,汲取民意,保障民权,改善民生,节制民劳,争取民心。例如,实行精兵简政;开展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创建“三三制”民主政权;切实减轻人民负担;坚决防治干部腐败(制定和实施《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等法规)。

  在党的“七大”期间,毛泽东又先后四次作自我批评,检讨加重农民负担的问题;并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强调指出:“有无认真地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

  居安思危的考问

  星移斗转,人间沧桑。七十多年过去了,两位政治家的“延安窑洞对话”言犹在耳、振聋发聩。“共产党会不会重蹈前人的覆辙”的考问,留给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诸多思考和警示。昭示我们,必须大力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大力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组织和人民监督天经地义。”“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全面深化改革,“自己改自己,刀子很难切下去。”“要继续加强民主监督。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既要防止“棒杀”,更要防止“捧杀”。构建良好政治新生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不“为人民币服务”;不折不扣地向人民负责,不“唯上、唯书”;真心实意地让人民做主,不搞“衙门作风”;自觉自愿接受人民监督,不搞特殊化。只有这样,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摘自《学习时报》)

  深谋远虑的对话

  1945年7月1日,一架飞机由重庆飞抵陕北延安。乘客中有黄炎培(时任国民党政府国民参政员等职)等六位国民参政员。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到机场迎接。时年67岁的黄炎培读过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撰写的《西行漫记》《毛泽东自传》等书籍。俩人心仪已久,这次在延安可谓一见如故。黄炎培等人在延安的“破冰之旅”共五天,与毛泽东等人进行了三次共十多个小时的会谈。

  7月4日,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住处的窑洞里,与黄炎培进行了关于“历史周期率”的谈话,成为党史国史上著名的“延安窑洞对话”。

  黄炎培熟谙历史,又有丰富阅历。他在延安亲身感受到了一种与重庆截然不同的清新气象。同时,黄炎培在心中又有一团疑虑――中国的历史有一种可怕的周期率,一种使人堕落、使物变质、使时间逆转的无形的支配力。他坦诚地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政党、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都没有能够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起之时,都是艰难困苦,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力求从万死中求得一生,因而无不显得生气勃勃、气象一新。及至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变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也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一部历史,或政怠宦成,或人亡政息,或求荣取辱,总之没有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国民党初起时,不也是一个万众瞩目的革命政党嘛!共产党会不会重蹈前人的覆辙?希望贵党能够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的支配。

  黄炎培的一番话,使毛泽东颇有“心潮逐浪高”的感受。他坦然回答说:正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富贵不佐三代”,也包含了先生你讲的这些道理。我们共产党已经找到了新路,能够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黄炎培听罢,点头表示赞同。当时,国民党统治者把共产党宣传为“一群青面獠牙、十恶不赦的人”。黄炎培等六位国民参政员,这次到延安看到的却是“只见公仆不见官”的景象:“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叫化子,六没有小老婆,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磨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这“十个没有”的清正气象,与他们在重庆等地看到的国民党统治者“一句真话不讲,两面做人不羞,三民主义不顾,四处开会不绝,五院兼职不少,六法全书不问,七情感应不灵,八圈麻将不够,九流三教不拒,十目所视不怕”的腐败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巨大的反差。

  民主政治的硕果

  毛泽东为什么说“共产党已经找到了新路”呢?这就要从延安时期(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毛泽东闻骂“罪己”、党中央知错即改、共产党“其兴也勃焉”的史实说起。

  1941年夏天,毛泽东先后两次受到了农民“恶毒的咒骂”。 当时,天空响雷,地上触电,两次劈死了两个人。第一次,一个农民骂“老天爷不开眼,为什么不劈死毛泽东”;第二次,农妇伍兰花骂“世道不好,共产党黑暗,毛泽东领导官僚横行”。

  保卫部门要逮捕这两个“反革命”,并把伍兰花从清涧县拘押到延安城,建议判处死刑,报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公审以后就枪毙,以此来稳定社会局势。

  毛泽东闻讯以后,两次阻止了保卫部门的行动,并严厉批评了他们的错误观念。

  毛泽东还把伍兰花请到自己的住处,面对面地了解到“咒骂”的原因:一是农民负担太重;二是干部作风败坏;三是伍兰花丈夫触电身亡,家里还有七十岁的瘫痪婆婆和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因此,又悲又愤有怨气。

  毛泽东嘱咐保卫部门负责人:马上派专人把伍兰花护送回家,还要带上公文,向当地政府讲清楚,她没有什么罪过,而是敢提意见的好人,并按困难户给予照顾。

  伍兰花回村以后,“先抓,后放”的消息不翼而飞,传遍各地。乡亲们说:古人讲,宰相肚里撑大船,毛主席、共产党太厉害啦!得民心者得天下啊!

  毛泽东从群众的民怨骂声中深刻自省,举一反三;并与中央领导同志深入调查,发现“确实公粮(农业税)太多,加重了农民的负担”。陕甘宁边区政府向农民征收的公粮,由1937年1万石,增加至1941年20万石。其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机构过度膨胀,出现了“食之者众,生之者寡”的严重矛盾,1941年的脱产人员总数,竟相当于1937年9月脱产人数的5倍。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和党中央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行动,在根据地和解放区推行民主,汲取民意,保障民权,改善民生,节制民劳,争取民心。例如,实行精兵简政;开展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创建“三三制”民主政权;切实减轻人民负担;坚决防治干部腐败(制定和实施《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等法规)。

  在党的“七大”期间,毛泽东又先后四次作自我批评,检讨加重农民负担的问题;并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强调指出:“有无认真地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

  居安思危的考问

  星移斗转,人间沧桑。七十多年过去了,两位政治家的“延安窑洞对话”言犹在耳、振聋发聩。“共产党会不会重蹈前人的覆辙”的考问,留给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诸多思考和警示。昭示我们,必须大力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大力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组织和人民监督天经地义。”“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全面深化改革,“自己改自己,刀子很难切下去。”“要继续加强民主监督。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既要防止“棒杀”,更要防止“捧杀”。构建良好政治新生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不“为人民币服务”;不折不扣地向人民负责,不“唯上、唯书”;真心实意地让人民做主,不搞“衙门作风”;自觉自愿接受人民监督,不搞特殊化。只有这样,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摘自《学习时报》)


相关内容

  • 关于"窑洞对"的新探析
  • 摘 要:71年前,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关于历史周期律的对话在今天仍有着重要的鞭策和警示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新时期要想跳出历史周期律,我们党仍面临着执政能力.社会环境与国际环境等的挑战.那么,要想跳出历史周期律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党反腐倡廉工作的建设 ...

  • 北京日报:跳出历史周期律要靠"两个务必"
  • 2013年09月23日 02:59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刘昀献 分享到: 57人参与 1条评论 原标题:习近平同志指出:"两个务必"耳熟能详,但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能不能深刻领会"两个务必",使之更好指导当前党的建设?今天如何结合新的形势弘扬? 跳出历史周期律要 ...

  • 革命理想高于天
  • 日 报 周 报 杂 志 人民日报 2016年09月19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人民网检索 数字报用户中心 返回目录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16) 革命理想高于天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厅局级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培训班百期回眸 杜朋举 齐小英 王鹏一 < 人民日报 >( 2016年09 ...

  • 上海改革开放也要突破"历史周期率"
  • 屠海鸣 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科学发展先行者,这是中央交给上海的任务,也是上海的责任.上海要当好"排头兵",也要突破"历史周期率":改革开放要"接地气",走群众路线:改革开放要"吹海风",要有国际眼光:改革开放要&qu ...

  • 攻坚克难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 攻坚克难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习近平同志一向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在近两年来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更反复强调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性,从法治中国的目标.路径和方法等层面提出了全方位的战略构想.在法治中国的实现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 2014年2月 ...

  • 基于地域文化的旅游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研究
  • 基于地域文化的旅游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研究 作者:马茸 来源:<房地产导刊>2015年第01期 摘 要:如何将地域文化的特征和理念融入到规划设计当中,是提升旅游产业园区特色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延安圣地河谷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为例,探讨基于地域文化的规划设计方法. 关键词:地域文化:文化旅游产业园区 ...

  • 延安的红色足迹
  • 1935年以后,历史就选择了延安. 在这里,星星之火得以点燃,不久后便照亮中国. 今天,延安还是最值得一去的地方,触摸这里沉实的黄土,穿越旧居和窑洞, 你会获得别处无法寻得的感悟. 在建党90周年之际,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永远的革命圣地――延安. 到延安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 一 穿过霓虹灯闪烁 ...

  • 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隐蔽力量":以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及其翻译为例
  • 熊鹰 · 2016-11-25 · 来源:<文学评论>2015年第5期 0 收藏(0) 评论(0) 字体: 大 / 中 / 小 1945年由龚普生翻译并在印度出版的英文小说集<我在霞村的时候>汇集了来自中国.美国和印度的反法西斯力量,出版后的小说集又为推动世界更好地了解抗日战 ...

  • 中国历史周期律
  • 49年以后,象这样的人物,我们随便怎么数,就数五个的话,肯定数能到他了.比如说马寅初.顾准.陈寅恪.黄万里.梁漱溟这也算一个的话,大的知识分子里头,能保持自己一点独立人格的,也就这么几个人.今天的话题不是黄万里,我们就此打住,到这儿.他的父亲,1945年也就是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前夕,曾经访问过延安,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