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2.2:依法执教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2.2:依法执教

来源:宁夏教师考试网

(一)依法执教的含义

所谓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宪法》和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法制化。参照的法律法规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长期稳定的根本大法,是我国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国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一部关于教育的基本法规,它对教育的地位、教育方针、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基本制度、教育投入和条件保障、学校的法律地位、教育与社会关系、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法律责任等全局性重大问题作出了基本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教师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对教师的权利、义务、任用、考核、培训和待遇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规定,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根本大法,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也称强迫教育、免费教育或普及义务教育。该法从实施义务教育的步骤、义务教育学制、义务教育法律关系、义务教育的管理及其体制、义务教育经费、义务教育的师资、义务教育的教学、义务教育的考核与监督以及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法律责任等九个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部对我国18周岁以下的、人口总数1/3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合法权益的系列保护,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的一系列法律规定。

以上法律、法规内容是指导我们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章程和依据,还有《国旗法》、《交通法》等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教师只有熟悉这些法律、法规条文的内容,才能做到依法执教,防止和杜绝体罚学生、违法乱纪、触犯刑律等违法行为。

(二)依法执教的意义

1.强化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要确保教育重要地位的落实和功能的实现,就要解决好教育在投入保障、结构调整、运行机制、管理方式等方面与社会发展变革的适应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没有法制方面的保证和规范显然是不行的。法制的保证就是要依法促教、依法保教,法制的规范就是要依法治教和依法执教。

2.保证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普及的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着综合国力和现代化的程度和水平。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虽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存在许多阻力。比如有的地方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条件简陋,辍学率高等问题,都严重地阻碍着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的速度和质量。克服和解决这样的问题,离不开法制的规范和保证。

3.保证教育有序化、规范化发展

教育的发展及其自身运行的规范化和有序化,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和趋势,它是教育在质量和效益方面良好发展的重要条件。现代教育在其发展规模和速度、内在结构和体制等方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以往任何时期的教育所无法相比的,它的规范化、有序化发展和运行,没有法制化的保证和运行也是不行的。

4.保证教育人道化

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教育人道化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和追求。在现代教育中,人道的保证和维护,光有教育内部的伦理性倡导和约束是不够的,也必须要有法制的保证和规范。

(三)依法执教的标准

第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首先,要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每个教师要自觉地运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要拥护和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为教育者和学生的引路人,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政治上的敏锐性和坚定性。要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努力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初级阶段基本纲领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的要求,广大教师无疑应当在这方面发挥带头作用,把坚持职业行为方向的问题自觉地提高到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高度来认识。对于每个教师来说,认真学习和贯彻《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首先明确自己依法承担的历史使命,自觉忠诚于教育事业;其次应当增强法律意识,懂得履行或不违背法律规定教师应担负的责任,这样才能促使教师自觉地端正行为方向。

第三,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教师的职业活动关系到国家的教育方针。每个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遵循这一方针。此外,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公共利益,学校不得搞以盈利为目的的活动,教师也必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2.2:依法执教

来源:宁夏教师考试网

(一)依法执教的含义

所谓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宪法》和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法制化。参照的法律法规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长期稳定的根本大法,是我国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国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一部关于教育的基本法规,它对教育的地位、教育方针、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基本制度、教育投入和条件保障、学校的法律地位、教育与社会关系、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法律责任等全局性重大问题作出了基本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教师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对教师的权利、义务、任用、考核、培训和待遇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规定,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根本大法,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也称强迫教育、免费教育或普及义务教育。该法从实施义务教育的步骤、义务教育学制、义务教育法律关系、义务教育的管理及其体制、义务教育经费、义务教育的师资、义务教育的教学、义务教育的考核与监督以及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法律责任等九个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部对我国18周岁以下的、人口总数1/3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合法权益的系列保护,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的一系列法律规定。

以上法律、法规内容是指导我们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章程和依据,还有《国旗法》、《交通法》等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教师只有熟悉这些法律、法规条文的内容,才能做到依法执教,防止和杜绝体罚学生、违法乱纪、触犯刑律等违法行为。

(二)依法执教的意义

1.强化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要确保教育重要地位的落实和功能的实现,就要解决好教育在投入保障、结构调整、运行机制、管理方式等方面与社会发展变革的适应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没有法制方面的保证和规范显然是不行的。法制的保证就是要依法促教、依法保教,法制的规范就是要依法治教和依法执教。

2.保证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普及的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着综合国力和现代化的程度和水平。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虽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存在许多阻力。比如有的地方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条件简陋,辍学率高等问题,都严重地阻碍着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的速度和质量。克服和解决这样的问题,离不开法制的规范和保证。

3.保证教育有序化、规范化发展

教育的发展及其自身运行的规范化和有序化,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和趋势,它是教育在质量和效益方面良好发展的重要条件。现代教育在其发展规模和速度、内在结构和体制等方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以往任何时期的教育所无法相比的,它的规范化、有序化发展和运行,没有法制化的保证和运行也是不行的。

4.保证教育人道化

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教育人道化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和追求。在现代教育中,人道的保证和维护,光有教育内部的伦理性倡导和约束是不够的,也必须要有法制的保证和规范。

(三)依法执教的标准

第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首先,要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每个教师要自觉地运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要拥护和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为教育者和学生的引路人,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政治上的敏锐性和坚定性。要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努力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初级阶段基本纲领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的要求,广大教师无疑应当在这方面发挥带头作用,把坚持职业行为方向的问题自觉地提高到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高度来认识。对于每个教师来说,认真学习和贯彻《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首先明确自己依法承担的历史使命,自觉忠诚于教育事业;其次应当增强法律意识,懂得履行或不违背法律规定教师应担负的责任,这样才能促使教师自觉地端正行为方向。

第三,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教师的职业活动关系到国家的教育方针。每个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遵循这一方针。此外,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公共利益,学校不得搞以盈利为目的的活动,教师也必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相关内容

  •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职业道德规范考点
  •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职业道德规范考点 全国教师资格综合素质的考试中,职业道德规范这个知识点是必考点,一般的情况下是四 道单选题外加一道材料分析题,目前来看每年的分值稳定在22分, 占到综合素质总分的15%, 但值得开心的是这部分的知识点并不难,只要我们掌握了这6个职业道德规范的意义,不论是 出什么 ...

  •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3.1:教师职业道德
  •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3.1:教师职业道德 (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1.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 教师职业道德是伴随着教师这一行业或者社会角色的出现而出现的,它是教师角色道德和行业道德的总称.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 ...

  •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职业道德核心考点五:依法执教廉洁从教
  •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职业道德核心考点五:依法执教 廉洁从教 依法执教,廉洁从教在教师职业道德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依法执教就是要做到模范遵守宪法及其他各项法律.法规,包括关于教育的法律.法规,以此为基础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依法执教不仅有利于推动依法治教,还有利于推动依法治国.廉洁从教就是要在依法执教 ...

  •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外国历史上重大事件
  • 新东方在线教师网(http://jiaoshi.koolearn.com/)分享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外国历史上重大事件 外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约公元前至18世纪略 ◇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倾茶事件;1774年9月,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号召北美人民联合起来,抵抗英军镇压;1775年4 ...

  • 2013年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
  • 2013年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 (一)思想品德条件 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并经申请人员单位或户籍所在地乡(镇)或街道办事处思想品德鉴定合格:应届毕业生,由所在学校进行思想品德鉴定. (二)学历条件 教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幼儿园)报考条件: ...

  • 高三复习计划新
  • 富县高级中学 2014届高三高考复习备考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努力营造"紧张.有序.科学.高效"的教学氛围,以课标.考纲及考试说明为指导,以本校学生的学情为依据,降低起点,夯实基础:注重方法,优化过程:强化训练,整合拓展:分类推 ...

  • 综合素质中小学
  • 根据最新全国教师资格试点考点大纲编写 中小学综合素质 大纲考点解析 2011年10月汇编 <综合素质>之"职业理念" 1. 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内涵: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 ...

  • 高倍显微镜使用考点
  • 显微镜使用方面的考点归纳及例析 甘信付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523128 08.1发表于<生物学杂志> 摘要:显微镜作为进行生物实验的基本仪器,高考主要考查"显微镜的基本操作步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视野明暗的有关问题&quo ...

  • 教育法的解读 (1)
  • 专题十 教育法的基本解读 在历年的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考生需要了解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很多,但是考生最应该好好学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国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