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交际

非语言交际及其与文化的关系

[摘要]如今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国家间的合作关系也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在这样的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每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使得非语言交际在不同的文化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让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本文通过对非语言交际及其文化的分析,旨在提高对跨文化交际的认识,帮助人们排除文化差异的干扰,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 跨文化交际 关系

一、非语言交际的定义

我们将不同文化的人们一起交往的过程称为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大致可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中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对于非语言交际的定义有很多,“非语言交际指那些不通过语言手段的交际,包括手势,身势,眼神,面部表情,体触,体距等。”(胡文仲 1999)语言行为以外的交际方式都可以看作非语言交际,主要是身势语的交际形式,它在整个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关于非语言交际,西方学者提出的定义很多。有的定义很简单,如“非语言交际是不用言词的交际。”有的定义则比较具体,如“非语言交际是不可用言词表达的,为社会所共知的人的属性或行动,这些属性或行动由发出者有目的地发出或看成有目的地发出,由接收者有意识地接受并有可能进行反馈”,或“非语言交际指的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输出者或接受者含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这些因素既可人为地生成,也可由环境造就。”(刘晨华 2002:92)

二、非语言交际的内容及应用

非语言交际包括的范围很广,分类方法也很多,但是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可将其粗略地分为四大类:(1)体态语。包括基本姿态,基本礼节动作,以及人体各部分动作所提供的交际信息,比如手势,身势,面部表情,体触等身势语。(2)副语言。包括沉默,话轮转接和各种非语义声音。(3)客体语。包括皮肤的修饰,身体气味的掩饰,衣着和化妆,个人用品的交际作用,家具和车辆所提供的交际信息。(4)环境语。包括空间信息,时间信息,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声音,灯光,颜色标识等等。(刘晨华 2002:93)

非语言交际的方式十分丰富,它们在交际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与语言结合使用,单纯使用非语言交际的交际情况很少。通过对语言的重复,加强,补充,更加明确了交流的信息,使交际达到更有效的交往目的。例如,表示欢迎时人们会微笑着伸出手,不满意时通常皱眉、摇头,告诉对方所要东西在桌子上时会指向桌子的方向。但有时非语言交际所传达的信息却是对语言行为的否定。例如,甲受到惊吓后嘴里一边故作轻松地说“没事,没事”,但全身都在颤抖,声音也在发抖。

三、非语言交际与文化的关系

1.文化的定义

文化一词现在已被人们广泛使用,它的含义和范围非常丰富。因此对于文化的定义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给出不同的定义。文化(Kultur)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的“colere”,在拉丁语中表示耕种,维护。文化一词首先是指人类利用其思想和创造的“成果”来塑造生活的方式和方法。大约在17世纪

以后,人们利用“文化”的概念来与“自然”的概念对应起来,用“文化”来指人通过其意愿和能力所创造的,而“自然”则是指天然所赋予人的。

对于文化的界定还很多,从这些定义中不难看出,“文化是社会成员获得和共同拥有的一种生活方式,并作为一种社会遗产传之后代,它没有人类的生物属性,只具有一种共同的社会属性。”(杜学增 2000:3)它在非语言交际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因此要对非语言交际进行研究,必须要了解文化的定义。

2.非语言交际与文化密不可分

在非语言交际领域中,正如在语言交际领域一样,文化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同一个手势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有着完全两样的意义。两者密不可分,离开了文化的非语言交际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如果孤立地了解非语言交际而不结合文化理解,那么不可能很好地进行交际,甚至会产生文化差异的冲突,阻碍跨文化交际。这样的冲突远比用错了一个语法规则所犯的错误要严重得多。因此非语言交际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一定文化环境所决定的。只有对于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才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文化和绝大多数非语言交际行为都是代代相传和后天习得的,都是长期历史和文化积淀而成的某一社会共同的习惯。二者密不可分,许多非语言行为都是文化习得的结果。”

3.文化差异是非语言交际的重点

虽然我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有相同的东西,例如,挥手表示再见,听报告或讲演时,身子往椅背上一靠,打个哈欠表示厌烦,不感兴趣。至少中国人和美国人都是这样的。这些身势语同语言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在交际时则更应该注意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文化中非语言交际被赋予的含义是不尽相同甚至是相距甚远的。例如,在有各种文化背景的民族中,点头并非表示“是”,而摇头也并不表示“不”的意思。尼泊尔人,斯里兰卡人和有些印地安人和爱斯基摩人用点头表示“不”。可见我们非语言交际的重点应该放在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上。

在非语言交际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同一行为在不同文化中所表示的含义不同。例如,人们见了很小的孩子喜欢用手去轻拍,摸摸孩子。这在中国人看来是表示对孩子的亲近和爱抚,表示对小孩的喜爱,而西方妇女却不这样认为,这样的行为让她们感到别扭,因为在她们自己的文化中,这种行为是无礼的,是会引起对方强烈的反感和厌恶的。同性男女间身体接触在不同的文化中意义也是不一样的,在中国表示的是朋友间关系要好,亲密,没有不正常的地方。而在英语国家,过了童年时期,同性男女间就不应该手拉手或搭着肩膀走路,这意味着同性恋,是会遭到强烈反对的。第二,相同的含义,在不同的文化中行为不同。例如,表示不知道,为难,不赞成等含义时,中国人喜欢摇头或摆手,而西方人则喜欢耸肩。叫别人“过来”,中国人通常把手伸向被叫人,手心向下,几个手指同时弯曲几次,而美国人喜欢把手伸向被叫人,手心向上,握拳用食指前后摆动。表示欢迎是各国习惯也不同,阿拉伯人,俄国人,法国人以及东欧和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两个男人也热烈拥抱,亲吻双颊,而在东亚和英语国家,两个男人很少拥抱,一般只是握手,在日本则是深鞠一躬。第三,有的动作是某一文化中特有的,只存在于一种文化中。例如,在美国咂指甲表示有重大的思想负担,担心和不知所措;把胳臂放在胸前,握紧拳头,拇指向下,向下摆动几次表示反对某一建议,设想,或是强烈反对某人;摇动食指(食指向上伸出,其他四指收拢)表示警告别人不要做某事或表示对方在做错事。在中国说话时用一只张开的手捂着嘴,说明说秘密话;用两只手递东西给客人或别人(即使可以用一

只手拿起的)表示尊敬;别人为自己倒茶或斟酒时,张开一只手或两只手,放在杯子旁边表示感谢。

以上均是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非语言交际的不同意义和表达方式。非语言交际的目的是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传递信息,让对方了解说话人所表达的意思,从而辅助﹑促进跨文化交际的进行。所以必须要注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尽量避免产生文化冲突,否则不仅不能帮助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反而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不快。

四、增强对文化的了解促进非语言交际

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巨大作用,而文化又对非语言的交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为了实现非语言交际和跨文化交际的成功进行,避免冲突的发生,增强对文化的了解是关键,对此我们可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了解本文化中的非语言行为,接着才能理解其它文化中的非语言行为。在运用非语言行为进行交际的时候,必须先了解它们在本文化中的意义,接着通过对比找出异同,对于不同之处要特别重视和实践,促进非语言交际。对于一些比较复杂而又较难掌握的问题加以重视。例如,在美国进行谈话时,双方之间要保持多远的距离就是一个不太容易掌握的问题:交谈双方关系密切,那么身体的距离从直接接触到相距约45厘米之间(比如夫妻关系);朋友,熟人或亲戚之间个人交谈一般以相距45~80厘米为宜;在一般社交活动时,双方相距1.30~3米;在工作或办事时,交谈者一般保持1.30~2米的距离。而阿拉伯人按自己的民族习惯认为站得近些表示友好。这些都是需要在对本民族中的非语言行为有所了解之后才能谈得上去了解其它民族中的含义。

第二,尽可能多地积累各个文化中非语言行为方面的知识。我们不可能知道每个非语言行为在各个文化中的所有意思,所以我们只能尽量了解一些比较常见的非语言行为在一些文化中的某些信息。例如,点头,跺脚,抚摸等比较常见的身势语。此外,我们也可以有针对性地作一下具体的准备,对于要交际的对象所处的文化中某些非语言交际的行为事先了解,这样在交际中就可以做到运用自如。

第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了解其它国家的文化和非语言交际情况。我们可以采用文化信息含量较高的电影,录像,也可以用一些比较感兴趣的文学作品,电视剧,还可以采用一些调查和分析方法等对其它国家的文化和非语言交际进行学习和研究,实现非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Gerhard Maletzke.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杜学增.澳大利亚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刘晨华.非语言交际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J].跨文化交流,2002,

(9):92-94.

非语言交际及其与文化的关系

[摘要]如今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国家间的合作关系也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在这样的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每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使得非语言交际在不同的文化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让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本文通过对非语言交际及其文化的分析,旨在提高对跨文化交际的认识,帮助人们排除文化差异的干扰,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 跨文化交际 关系

一、非语言交际的定义

我们将不同文化的人们一起交往的过程称为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大致可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中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对于非语言交际的定义有很多,“非语言交际指那些不通过语言手段的交际,包括手势,身势,眼神,面部表情,体触,体距等。”(胡文仲 1999)语言行为以外的交际方式都可以看作非语言交际,主要是身势语的交际形式,它在整个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关于非语言交际,西方学者提出的定义很多。有的定义很简单,如“非语言交际是不用言词的交际。”有的定义则比较具体,如“非语言交际是不可用言词表达的,为社会所共知的人的属性或行动,这些属性或行动由发出者有目的地发出或看成有目的地发出,由接收者有意识地接受并有可能进行反馈”,或“非语言交际指的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输出者或接受者含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这些因素既可人为地生成,也可由环境造就。”(刘晨华 2002:92)

二、非语言交际的内容及应用

非语言交际包括的范围很广,分类方法也很多,但是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可将其粗略地分为四大类:(1)体态语。包括基本姿态,基本礼节动作,以及人体各部分动作所提供的交际信息,比如手势,身势,面部表情,体触等身势语。(2)副语言。包括沉默,话轮转接和各种非语义声音。(3)客体语。包括皮肤的修饰,身体气味的掩饰,衣着和化妆,个人用品的交际作用,家具和车辆所提供的交际信息。(4)环境语。包括空间信息,时间信息,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声音,灯光,颜色标识等等。(刘晨华 2002:93)

非语言交际的方式十分丰富,它们在交际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与语言结合使用,单纯使用非语言交际的交际情况很少。通过对语言的重复,加强,补充,更加明确了交流的信息,使交际达到更有效的交往目的。例如,表示欢迎时人们会微笑着伸出手,不满意时通常皱眉、摇头,告诉对方所要东西在桌子上时会指向桌子的方向。但有时非语言交际所传达的信息却是对语言行为的否定。例如,甲受到惊吓后嘴里一边故作轻松地说“没事,没事”,但全身都在颤抖,声音也在发抖。

三、非语言交际与文化的关系

1.文化的定义

文化一词现在已被人们广泛使用,它的含义和范围非常丰富。因此对于文化的定义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给出不同的定义。文化(Kultur)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的“colere”,在拉丁语中表示耕种,维护。文化一词首先是指人类利用其思想和创造的“成果”来塑造生活的方式和方法。大约在17世纪

以后,人们利用“文化”的概念来与“自然”的概念对应起来,用“文化”来指人通过其意愿和能力所创造的,而“自然”则是指天然所赋予人的。

对于文化的界定还很多,从这些定义中不难看出,“文化是社会成员获得和共同拥有的一种生活方式,并作为一种社会遗产传之后代,它没有人类的生物属性,只具有一种共同的社会属性。”(杜学增 2000:3)它在非语言交际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因此要对非语言交际进行研究,必须要了解文化的定义。

2.非语言交际与文化密不可分

在非语言交际领域中,正如在语言交际领域一样,文化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同一个手势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有着完全两样的意义。两者密不可分,离开了文化的非语言交际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如果孤立地了解非语言交际而不结合文化理解,那么不可能很好地进行交际,甚至会产生文化差异的冲突,阻碍跨文化交际。这样的冲突远比用错了一个语法规则所犯的错误要严重得多。因此非语言交际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一定文化环境所决定的。只有对于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才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文化和绝大多数非语言交际行为都是代代相传和后天习得的,都是长期历史和文化积淀而成的某一社会共同的习惯。二者密不可分,许多非语言行为都是文化习得的结果。”

3.文化差异是非语言交际的重点

虽然我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有相同的东西,例如,挥手表示再见,听报告或讲演时,身子往椅背上一靠,打个哈欠表示厌烦,不感兴趣。至少中国人和美国人都是这样的。这些身势语同语言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在交际时则更应该注意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文化中非语言交际被赋予的含义是不尽相同甚至是相距甚远的。例如,在有各种文化背景的民族中,点头并非表示“是”,而摇头也并不表示“不”的意思。尼泊尔人,斯里兰卡人和有些印地安人和爱斯基摩人用点头表示“不”。可见我们非语言交际的重点应该放在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上。

在非语言交际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同一行为在不同文化中所表示的含义不同。例如,人们见了很小的孩子喜欢用手去轻拍,摸摸孩子。这在中国人看来是表示对孩子的亲近和爱抚,表示对小孩的喜爱,而西方妇女却不这样认为,这样的行为让她们感到别扭,因为在她们自己的文化中,这种行为是无礼的,是会引起对方强烈的反感和厌恶的。同性男女间身体接触在不同的文化中意义也是不一样的,在中国表示的是朋友间关系要好,亲密,没有不正常的地方。而在英语国家,过了童年时期,同性男女间就不应该手拉手或搭着肩膀走路,这意味着同性恋,是会遭到强烈反对的。第二,相同的含义,在不同的文化中行为不同。例如,表示不知道,为难,不赞成等含义时,中国人喜欢摇头或摆手,而西方人则喜欢耸肩。叫别人“过来”,中国人通常把手伸向被叫人,手心向下,几个手指同时弯曲几次,而美国人喜欢把手伸向被叫人,手心向上,握拳用食指前后摆动。表示欢迎是各国习惯也不同,阿拉伯人,俄国人,法国人以及东欧和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两个男人也热烈拥抱,亲吻双颊,而在东亚和英语国家,两个男人很少拥抱,一般只是握手,在日本则是深鞠一躬。第三,有的动作是某一文化中特有的,只存在于一种文化中。例如,在美国咂指甲表示有重大的思想负担,担心和不知所措;把胳臂放在胸前,握紧拳头,拇指向下,向下摆动几次表示反对某一建议,设想,或是强烈反对某人;摇动食指(食指向上伸出,其他四指收拢)表示警告别人不要做某事或表示对方在做错事。在中国说话时用一只张开的手捂着嘴,说明说秘密话;用两只手递东西给客人或别人(即使可以用一

只手拿起的)表示尊敬;别人为自己倒茶或斟酒时,张开一只手或两只手,放在杯子旁边表示感谢。

以上均是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非语言交际的不同意义和表达方式。非语言交际的目的是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传递信息,让对方了解说话人所表达的意思,从而辅助﹑促进跨文化交际的进行。所以必须要注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尽量避免产生文化冲突,否则不仅不能帮助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反而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不快。

四、增强对文化的了解促进非语言交际

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巨大作用,而文化又对非语言的交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为了实现非语言交际和跨文化交际的成功进行,避免冲突的发生,增强对文化的了解是关键,对此我们可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了解本文化中的非语言行为,接着才能理解其它文化中的非语言行为。在运用非语言行为进行交际的时候,必须先了解它们在本文化中的意义,接着通过对比找出异同,对于不同之处要特别重视和实践,促进非语言交际。对于一些比较复杂而又较难掌握的问题加以重视。例如,在美国进行谈话时,双方之间要保持多远的距离就是一个不太容易掌握的问题:交谈双方关系密切,那么身体的距离从直接接触到相距约45厘米之间(比如夫妻关系);朋友,熟人或亲戚之间个人交谈一般以相距45~80厘米为宜;在一般社交活动时,双方相距1.30~3米;在工作或办事时,交谈者一般保持1.30~2米的距离。而阿拉伯人按自己的民族习惯认为站得近些表示友好。这些都是需要在对本民族中的非语言行为有所了解之后才能谈得上去了解其它民族中的含义。

第二,尽可能多地积累各个文化中非语言行为方面的知识。我们不可能知道每个非语言行为在各个文化中的所有意思,所以我们只能尽量了解一些比较常见的非语言行为在一些文化中的某些信息。例如,点头,跺脚,抚摸等比较常见的身势语。此外,我们也可以有针对性地作一下具体的准备,对于要交际的对象所处的文化中某些非语言交际的行为事先了解,这样在交际中就可以做到运用自如。

第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了解其它国家的文化和非语言交际情况。我们可以采用文化信息含量较高的电影,录像,也可以用一些比较感兴趣的文学作品,电视剧,还可以采用一些调查和分析方法等对其它国家的文化和非语言交际进行学习和研究,实现非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Gerhard Maletzke.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杜学增.澳大利亚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刘晨华.非语言交际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J].跨文化交流,2002,

(9):92-94.


相关内容

  • 第1章语言的社会功能题
  • 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填空题 1.一种语言的句子数量是无限的,人类之所以能掌握语言,是因为构成句子的语言材料和()是十分有限的. 2.语言是人类社会的(),而且也是思维的().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控制语言活动,()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儿童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习 ...

  • _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_的交际语言能力框架和外语教学理念_刘壮
  • 2012年7月 第44卷 第4期外国语文双月刊)外语教学与研究()ForeinLanuaeTeachinandResearch(bimonthl ggggy Jul2012y Vol.44No.4 <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的 交际语言能力框架和外语教学理念 首都师范大学 刘 壮 北京外国 ...

  • 蔡永良--关于_语言生态学_
  • 第34卷 第3期 上 海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Vol. 34 No. 3 关于"语言生态学" 蔡永良 (上海海事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1306) 摘要:20世纪70年代初Haugen提出了语言生态学,这是一门有别于传统语言学的新兴语言学科,研究环境与语言 ...

  • 认识语言的经济学属性
  • 作者:李宇明 语言文字应用 2012年12期 现代语言规划十分关注的三个概念是语言意识.语言政策和语言实践.语言意识也称语言意识形态,是指社会对语言的认识和态度,是语言政策和语言实践的思想基础,有什么样的语言意识,才可能有什么样的语言政策,产生什么样的语言实践.在当今社会的语言意识中,必须意识到语言 ...

  • 网络语言对于语言发展的利弊
  • 辩论会决赛 正方观点:网络语言有利于语言发展 正方观点分析: 一.关键词语的解释说明 (1)语言:语言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社会属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是一种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和表达情感的工具,它存在于运用之中,运用中的活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是社会成员之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因而他和社 ...

  • 对语言词汇教学与测试的研究
  • 摘要:语言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也是人们用于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语言体系中,词汇.语法.发音是语言的基本组成单位,对于语言的学习和掌握至关重要.其中,词汇作为语言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语言学习的根本基础,直接关系着语言的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因此,语 ...

  • 生态语言学_语言学研究的新视角
  • 第5卷第2期2004年6月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hua University (S ocial Science Edition ) V ol. 5N o. 2Jun. 2004 生态语言学:语言学研究的新视角 黄知常, 舒解生 ① (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湖南衡阳 ...

  • 2016年语音语言实验室设备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目录)
  • 2016年版全球及中国语音语言实验室设备 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928361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 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 运行状况,旨 ...

  • 交际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琐谈
  • 语言文字应用AppliedLinguisticsDec.,2007 交际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琐谈 董 明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北京 100875) [摘要]本文回顾并评价了1983年以来对外汉语教学界关于交际文化的讨论,阐 述了开展跨文化交际研究对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