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个人总结(适用新课标)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 传记阅读

考察的题目形式:

1. 分析传主形象

传主的形象主要通过传记中的有关传主的具体事例来体现。 答题思路:

A. 从文中找出总共写了几件有关传主的事例

B. 把事例按表现传主不同的方面分类,写出关键词(如坚韧、刻苦努力…)

C. 再把几件事概括地写出,加上总结其相应形象的句子

2. 分析传记的选材

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分主要和次要,也考察选材的角度[如从正面和反面、人物形象的几个方面(“以罪臣之名”“行忠臣之事”)] 答题思路:

A. 若分析主次分明

(1) …是主要的材料(渲染),…是次要的材料(轻描淡写),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是…

(为了更好的表现传主的某方面)

(2) 这样使文章详略得当,

B. 若分析正反对照

(1) 写出…(材料)从正面烘托了传主…的形象,…(材料)从反面衬托出传主…的形象

(2) 这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让读者从…和…(多方面)了解传主

3. 分析传记的写作特色

传记的写作特色有史学性的,也有文学性的,一般来说前者强调事实真实可靠,后者可有一些想象和细节虚构。但要遵循以下总原则:

(1) 真实性:内容真实,情感真实。

(2) 概括性:即选择材料、事迹有代表性,不要求面面俱到但能概括传主的一生。

(3) 通俗性:语言上简明、平实,有时也可活泼生动、幽默风趣。

(4) 时代性:传主肯定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答题思路:

A.从选材上

(1) 材料安排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2) 材料安排前后对比鲜明,突出了…

(3) 材料选取的与主题密切相关,具有典型性

B. 从表现手法上

(1) 首尾照应

(2) 详略得当:要写出…(材料)是详写,…(材料)是略写。

(3) 评传结合(夹叙夹议):从表达方式入手

(4) 正侧相应:从描写人物的方法上入手。通过…(材料)正面描写了传主…的形象,

通过…(材料)侧面描写了传主…的形象;正侧面描写使传主形象更加完整。

(5) 引用: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呼应文章的题目、内容;概括了传主的…

C. 从刻画人物的方法上

(1) 通过对传主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来刻画专注的性格。

(2) 通过细节描写:…和…(材料)是细节描写,真实准确的刻画出传主…的性格;通过

对传主细节的描写,使传主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

(3) 通过侧面描写

(4) 通过环境描写:通常是传主生活的社会环境。…(传主)当时生活的社会环境是…(什

么样),这是造成传主…(哪方面性格、特征)的原因,这是导致传主…(人生轨迹)

的原因。

D. 从文体特征上

(1)真实性(2)概括性(3)通俗性(4)时代性

4. 分析传记的表现手法(见3.B)

5. 评价传主的价值 答题思路:

先找出概括性的词语,再写出这些词语表现在哪些具体的事上

如:传主对中国画坛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体现在…(事例),启后体现在…(事例)

6. 评价把握传记作者的感情和观点态度 答题思路:

找到文中议论性或抒情性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要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倾向。

7. 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 答题思路:

A. 一定要先表明自己的观点,且观点要简洁明了。

B. 结合文本论述观点:…(传主)是…(怎么做的),表明了…(形象特点);我认为…(对传主的评

价)

C. 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社会实际、传记的写作特点:举出自己身边的例子,或社会中的现象

来印证上述观点。结合传记的写作特点谈谈对传记写作的看法。

D. 再次总结性的说明自己的观点。

二、 新闻阅读

考察的题目形式:

1. 分析新闻标题

新闻的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其中多行标题:

(1) 引题:交代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

(2) 正题: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3) 副题: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答题思路:

A.若标题出现多行标题,从标题的结构入手:

(1) 该新闻的标题结构完整,由引题、主题和副题三部分构成,是典范的新闻标题。

(2) 引题“…”交代了…;正题“…”概括了…;副题“…”对…进行了进一步阐释。

B. 若标题只是单行标题,则从标题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从语言特点入手。

C. 在多行标题中也会夹杂一些表现手法,在分析各部分的作用时要体现出来(比如说拟人的手法,运用了具体数字来支持观点,运用对比突显内容等)。

D. 在内容上:标题概括了…(主要内容),突出了„(主题)。达到了吸引读者的作用。 E. 标题凸显了作者„(感情倾向),表达了作者对„(态度看法)。

2. 分析新闻导语

把新闻中最重要、最有意义、最新鲜的、最吸引人的事实以凝练简明的语言突出出来,揭示新闻的中心。 答题思路:

A. 概括的(开门见山)的交代了„(新闻的主要内容),让读者一目了然。

B. 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对„(态度看法)。

C. 突出了新闻价值,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 分析新闻的背景材料

是事件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可以在导语和结语之中。它是用来阐释和深化新闻主题,消除受众对新闻事实产生孤立、片面或不清晰认识的的相关材料。 答题思路:

A. 从解释新闻事实上:

(1) 读者全方位的了解了…(人物形象、事件的基本情况);

(2) 在解释的同时又能对…(主题)起到烘托、突出、深化的作用。

B. 从核实补充新闻事实上:

(1) 说明了…(新闻现象)的原因、条件、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2) 交代了…(新闻现象)发生的社会背景;

(3) 补充了新闻事实,使内容更加充实,增加文章的真实性。

C. 从反映作者的感情倾向上:

(1) 通过…(背景材料)的叙述,表达了作者…(感情倾向、态度观点)

D. 满足了读者对于进一步了解…(新闻事件)的好奇心,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4. 分析新闻的表现手法

应从反映新闻文体特点的手法入手,新闻所运用的表现手法都是为了增强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公开性、准确性、客观性,同时新闻报道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倾向。所以答题时要往“五性”和“感情”上答。 答题思路:

A. 背景材料与现实材料相结合:

(1) 让读者全方位的了解了…(新闻事实)

(2) 突出了…(人物)…(性格特点)

(3) 流露出作者…(感情倾向),是文章富有感染力。

B. 使用真实姓名:

(1) 使用真实姓名,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可见他们确实是…(具体的职位、事件的当

事人)

(2) 显示出选取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

(3) 出现真实姓名,可见作者调查的详细和准确,体现了新闻的准确性。

C. 使用具体的数字和数据:

(1) 用数据说话,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使读者更准确、更具体的感受到…(新闻事实)。

(2) 通过数字的运用,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起到了烘托作用,反映出…(新闻

事件本身的价值、新闻人物身上具有的某些品质)

D. 使用新闻过程中的时间点:

(1) 通过对时间点的强调,再现了…(新闻事件)发生的过程,使读者身临其境,增强

了新闻的真实性。

(2) 通过对时间点的强调,起到了渲染…(如紧张)的气氛的作用。

5. 分析新闻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答题思路:

A. 从新闻事件的新闻宣传价值:

(1) …(新闻事件、人物)反映出了…(人生的启迪,做事的方法,时代的精神),有

新闻宣传价值

(2) …(新闻事件、人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代表了…(一类人、现象、事),有

新闻宣传价值

B. 从新闻事件的榜样作用:

(1) …(新闻事件、人物)身上所体现的…(优秀品质、精神),具有榜样作用。

C. 从新闻事件的社会教育价值

6. 探究新闻当中某些的问题 答题思路:

A. 探究新闻构思的独特性:

(1) 抓对比点,分析相反内容的内在联系

(2) 抓相似点,分析物人之间的相似之处

(3) 抓相关点,分析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B. 探究新闻结构的合理性:

(1) 是否深化主题

(2) 结构是否完整

(3) 读者是否想到

三、 访谈阅读

考察的题目形式:

1. 分析访谈的结构: 答题思路:

A. 先确定是人物访谈还是事件访谈,看题目是问“访谈需循序渐进,本篇做得如何?”

B. 标出访谈涉及的几个问题,将其按内容分为几个方面。

C. 将分好的几个方面用语言连接起来:如:

(1) 记者先由…(第一方面的内容)开始,这很能引起被访谈者的兴趣。

(2) 接着,记者就从…(第二方面的内容)引出被访谈者对…(某一事件)的…(看法)

(3) 然后,记者由…(第三方面的内容),讨论到…(第四方面的内容)。

(4) 最后,记者询问了…(第五方面的内容)。

(5) 总体来说提问丝丝相扣,循序渐进,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得很顺利。

2. 分析设问技巧和艺术:

一般的提问方法和方式:

(1)趣问(2)直问(3)推问(4)旁问(5)追问(6)延伸(7)对比 答题思路:

A. 对于直问:…(某问题)是直问,这样问直切主题,让被访者容易理解,便于作答。

B. 对于延伸:…(某问题)是延伸性的引导,通过提示性话语引导…(被访者)转入对…(新话题)的讲述、回忆。

C. 对于推问:…(某问题)是推问,用推测的方法,引导…(被访者)对…(隐秘的、不为大家所了解的真相)进行说明。

D. …(某问题)采用请教的方式,引入…(新话题)。

E. …(某问题)是欲擒故纵,本意是想…(本来目的),却要问…(实际的问题)。 F. …(某问题)记者适时地应和,拉近与采访对象的感情距离,自然延续话题。

G. 对于旁问:本来在说…(正题),却转入…(某问题),有意岔开先谈别的事,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或为下面询问…(另一问题)做铺垫。

H. 对于对比:

(1) …(某问题)记者把…(被访者)与…(一般人、另一人)作对比,试图了解…(被

访者)不同于其它人的…(看法、性格)。

(2) 把…(被访者)的…(看法)与…(另一人)的…(看法)作对比,让…(被访者)

对…(某一事实)做进一步阐释,使读者更加明了。

I. 对于趣问:…(某问题)采用了诙谐幽默、生动形象的语言,消除了对方的陌生感,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3. 概括访谈内容:

见1.C(把连接词去掉,简练概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待等方面) 答题思路:

A. 注意提问者提问方式的变化,提问方式的变化往往是采访内容变化的标志。

B. 关注访谈的针对性,把握典型细节和基本事实的关系。

4. 概括被访谈者的观点态度:

5. 对方谈内容进行探究:

如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 传记阅读

考察的题目形式:

1. 分析传主形象

传主的形象主要通过传记中的有关传主的具体事例来体现。 答题思路:

A. 从文中找出总共写了几件有关传主的事例

B. 把事例按表现传主不同的方面分类,写出关键词(如坚韧、刻苦努力…)

C. 再把几件事概括地写出,加上总结其相应形象的句子

2. 分析传记的选材

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分主要和次要,也考察选材的角度[如从正面和反面、人物形象的几个方面(“以罪臣之名”“行忠臣之事”)] 答题思路:

A. 若分析主次分明

(1) …是主要的材料(渲染),…是次要的材料(轻描淡写),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是…

(为了更好的表现传主的某方面)

(2) 这样使文章详略得当,

B. 若分析正反对照

(1) 写出…(材料)从正面烘托了传主…的形象,…(材料)从反面衬托出传主…的形象

(2) 这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让读者从…和…(多方面)了解传主

3. 分析传记的写作特色

传记的写作特色有史学性的,也有文学性的,一般来说前者强调事实真实可靠,后者可有一些想象和细节虚构。但要遵循以下总原则:

(1) 真实性:内容真实,情感真实。

(2) 概括性:即选择材料、事迹有代表性,不要求面面俱到但能概括传主的一生。

(3) 通俗性:语言上简明、平实,有时也可活泼生动、幽默风趣。

(4) 时代性:传主肯定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答题思路:

A.从选材上

(1) 材料安排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2) 材料安排前后对比鲜明,突出了…

(3) 材料选取的与主题密切相关,具有典型性

B. 从表现手法上

(1) 首尾照应

(2) 详略得当:要写出…(材料)是详写,…(材料)是略写。

(3) 评传结合(夹叙夹议):从表达方式入手

(4) 正侧相应:从描写人物的方法上入手。通过…(材料)正面描写了传主…的形象,

通过…(材料)侧面描写了传主…的形象;正侧面描写使传主形象更加完整。

(5) 引用: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呼应文章的题目、内容;概括了传主的…

C. 从刻画人物的方法上

(1) 通过对传主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来刻画专注的性格。

(2) 通过细节描写:…和…(材料)是细节描写,真实准确的刻画出传主…的性格;通过

对传主细节的描写,使传主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

(3) 通过侧面描写

(4) 通过环境描写:通常是传主生活的社会环境。…(传主)当时生活的社会环境是…(什

么样),这是造成传主…(哪方面性格、特征)的原因,这是导致传主…(人生轨迹)

的原因。

D. 从文体特征上

(1)真实性(2)概括性(3)通俗性(4)时代性

4. 分析传记的表现手法(见3.B)

5. 评价传主的价值 答题思路:

先找出概括性的词语,再写出这些词语表现在哪些具体的事上

如:传主对中国画坛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体现在…(事例),启后体现在…(事例)

6. 评价把握传记作者的感情和观点态度 答题思路:

找到文中议论性或抒情性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要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倾向。

7. 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 答题思路:

A. 一定要先表明自己的观点,且观点要简洁明了。

B. 结合文本论述观点:…(传主)是…(怎么做的),表明了…(形象特点);我认为…(对传主的评

价)

C. 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社会实际、传记的写作特点:举出自己身边的例子,或社会中的现象

来印证上述观点。结合传记的写作特点谈谈对传记写作的看法。

D. 再次总结性的说明自己的观点。

二、 新闻阅读

考察的题目形式:

1. 分析新闻标题

新闻的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其中多行标题:

(1) 引题:交代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

(2) 正题: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3) 副题: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答题思路:

A.若标题出现多行标题,从标题的结构入手:

(1) 该新闻的标题结构完整,由引题、主题和副题三部分构成,是典范的新闻标题。

(2) 引题“…”交代了…;正题“…”概括了…;副题“…”对…进行了进一步阐释。

B. 若标题只是单行标题,则从标题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从语言特点入手。

C. 在多行标题中也会夹杂一些表现手法,在分析各部分的作用时要体现出来(比如说拟人的手法,运用了具体数字来支持观点,运用对比突显内容等)。

D. 在内容上:标题概括了…(主要内容),突出了„(主题)。达到了吸引读者的作用。 E. 标题凸显了作者„(感情倾向),表达了作者对„(态度看法)。

2. 分析新闻导语

把新闻中最重要、最有意义、最新鲜的、最吸引人的事实以凝练简明的语言突出出来,揭示新闻的中心。 答题思路:

A. 概括的(开门见山)的交代了„(新闻的主要内容),让读者一目了然。

B. 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对„(态度看法)。

C. 突出了新闻价值,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 分析新闻的背景材料

是事件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可以在导语和结语之中。它是用来阐释和深化新闻主题,消除受众对新闻事实产生孤立、片面或不清晰认识的的相关材料。 答题思路:

A. 从解释新闻事实上:

(1) 读者全方位的了解了…(人物形象、事件的基本情况);

(2) 在解释的同时又能对…(主题)起到烘托、突出、深化的作用。

B. 从核实补充新闻事实上:

(1) 说明了…(新闻现象)的原因、条件、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2) 交代了…(新闻现象)发生的社会背景;

(3) 补充了新闻事实,使内容更加充实,增加文章的真实性。

C. 从反映作者的感情倾向上:

(1) 通过…(背景材料)的叙述,表达了作者…(感情倾向、态度观点)

D. 满足了读者对于进一步了解…(新闻事件)的好奇心,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4. 分析新闻的表现手法

应从反映新闻文体特点的手法入手,新闻所运用的表现手法都是为了增强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公开性、准确性、客观性,同时新闻报道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倾向。所以答题时要往“五性”和“感情”上答。 答题思路:

A. 背景材料与现实材料相结合:

(1) 让读者全方位的了解了…(新闻事实)

(2) 突出了…(人物)…(性格特点)

(3) 流露出作者…(感情倾向),是文章富有感染力。

B. 使用真实姓名:

(1) 使用真实姓名,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可见他们确实是…(具体的职位、事件的当

事人)

(2) 显示出选取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

(3) 出现真实姓名,可见作者调查的详细和准确,体现了新闻的准确性。

C. 使用具体的数字和数据:

(1) 用数据说话,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使读者更准确、更具体的感受到…(新闻事实)。

(2) 通过数字的运用,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起到了烘托作用,反映出…(新闻

事件本身的价值、新闻人物身上具有的某些品质)

D. 使用新闻过程中的时间点:

(1) 通过对时间点的强调,再现了…(新闻事件)发生的过程,使读者身临其境,增强

了新闻的真实性。

(2) 通过对时间点的强调,起到了渲染…(如紧张)的气氛的作用。

5. 分析新闻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答题思路:

A. 从新闻事件的新闻宣传价值:

(1) …(新闻事件、人物)反映出了…(人生的启迪,做事的方法,时代的精神),有

新闻宣传价值

(2) …(新闻事件、人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代表了…(一类人、现象、事),有

新闻宣传价值

B. 从新闻事件的榜样作用:

(1) …(新闻事件、人物)身上所体现的…(优秀品质、精神),具有榜样作用。

C. 从新闻事件的社会教育价值

6. 探究新闻当中某些的问题 答题思路:

A. 探究新闻构思的独特性:

(1) 抓对比点,分析相反内容的内在联系

(2) 抓相似点,分析物人之间的相似之处

(3) 抓相关点,分析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B. 探究新闻结构的合理性:

(1) 是否深化主题

(2) 结构是否完整

(3) 读者是否想到

三、 访谈阅读

考察的题目形式:

1. 分析访谈的结构: 答题思路:

A. 先确定是人物访谈还是事件访谈,看题目是问“访谈需循序渐进,本篇做得如何?”

B. 标出访谈涉及的几个问题,将其按内容分为几个方面。

C. 将分好的几个方面用语言连接起来:如:

(1) 记者先由…(第一方面的内容)开始,这很能引起被访谈者的兴趣。

(2) 接着,记者就从…(第二方面的内容)引出被访谈者对…(某一事件)的…(看法)

(3) 然后,记者由…(第三方面的内容),讨论到…(第四方面的内容)。

(4) 最后,记者询问了…(第五方面的内容)。

(5) 总体来说提问丝丝相扣,循序渐进,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得很顺利。

2. 分析设问技巧和艺术:

一般的提问方法和方式:

(1)趣问(2)直问(3)推问(4)旁问(5)追问(6)延伸(7)对比 答题思路:

A. 对于直问:…(某问题)是直问,这样问直切主题,让被访者容易理解,便于作答。

B. 对于延伸:…(某问题)是延伸性的引导,通过提示性话语引导…(被访者)转入对…(新话题)的讲述、回忆。

C. 对于推问:…(某问题)是推问,用推测的方法,引导…(被访者)对…(隐秘的、不为大家所了解的真相)进行说明。

D. …(某问题)采用请教的方式,引入…(新话题)。

E. …(某问题)是欲擒故纵,本意是想…(本来目的),却要问…(实际的问题)。 F. …(某问题)记者适时地应和,拉近与采访对象的感情距离,自然延续话题。

G. 对于旁问:本来在说…(正题),却转入…(某问题),有意岔开先谈别的事,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或为下面询问…(另一问题)做铺垫。

H. 对于对比:

(1) …(某问题)记者把…(被访者)与…(一般人、另一人)作对比,试图了解…(被

访者)不同于其它人的…(看法、性格)。

(2) 把…(被访者)的…(看法)与…(另一人)的…(看法)作对比,让…(被访者)

对…(某一事实)做进一步阐释,使读者更加明了。

I. 对于趣问:…(某问题)采用了诙谐幽默、生动形象的语言,消除了对方的陌生感,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3. 概括访谈内容:

见1.C(把连接词去掉,简练概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待等方面) 答题思路:

A. 注意提问者提问方式的变化,提问方式的变化往往是采访内容变化的标志。

B. 关注访谈的针对性,把握典型细节和基本事实的关系。

4. 概括被访谈者的观点态度:

5. 对方谈内容进行探究:

如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相关内容

  • 高三暑期计划
  •  近50天的假期将给同学们带来很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这段时间是每位即将步入高三毕业班的学子必须思考和践行的问题。假期“未雨绸缪”,高三才能“大显身手”。下面我就语文学科假期复习谈几点个人的想法,供参考。   多理多思,夯实基础。“多理”即多整理,多梳理。利用十天左右的时间归类整理 ...

  • 2012年山东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 2011年山东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 ...

  • 2010年高考备考的思考与建议
  • 2010年高考备考的思考与建议 一.思考 2010年是广东进入新课程的第六年,新课程高考已经考过了三届,全国步入新课程高考的省.市也已经增加到了十个.广东新课程高考的"导向性原则"是:"正确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特点和各学科课 ...

  • 2013高考语文考前临门一脚
  • 高三语文高考考前临门一脚 [应试提醒] 一.答题的基本顺序及应该关注的几个细节 基本顺序"先易题.后作文.再难题:从前到后:先熟后生:先小后大:稳打稳扎,最后攻关". 1.冷静面对难卷或易卷."我难人难,我不畏难:我易人易,我不大意". 2.逐字逐词,细心审题 ...

  • 2016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 2016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考点能力层级简析 Ⅰ.考试性质与对象 语文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必考科目,语文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语文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 ...

  • 高考语文人物传记阅读解题知识点与技巧
  • 高考语文人物传记阅读解题知识点与技巧 高考阅读 2013-01-17 2027 5d56b7b40102e2m5 高考语文人物传记阅读解题知识点与技巧 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作为高考选考实用类阅读文本形式一种,也是一种热门文体.因为人物传记对当前青少年的影响程度远远超过了传统小说和诗歌,因而高中语文教材 ...

  • 2013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 2013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评价 1."稳中略变"仍然是今年试卷的主要特点 近几年我们概括广东卷试卷特点的时候,都用到了"稳中略变"这个词,这个词反映了广东卷命题发展的轨迹,显示了广东高考语文命题的总体思路是稳步推进而非大规模地改革.试卷结构 ...

  • 2016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 把准特点,灵活选做 ------2016年高考<考试说明·语文>解读 高三语文教师 汤吉祥 2016年语文考试大纲与去年相比,不论是考试性质还是考试内容,均保持一致.2016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在试卷结构及命题的内容范围上仍趋稳定态势.但仍需要认真阅读,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复习,提升复习 ...

  • 2013年福建省高考语文
  • 2013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Ⅰ.命题指导思想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2013年福建省语文科命题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