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得到的启示

晚上喝了三杯老酒,不想看书,也不想睡觉,捉一个四岁的孩子华瞻来骑在膝上,同他寻开心。我随口问:"你最喜欢甚么事?"  他仰起头一想,率然地回答:"逃难。"  我倒有点奇怪:"逃难"两字的意义,在他不会懂得,为甚么偏偏选择它?倘然懂得,  更不应该喜欢了。我就设法探问他:  "你晓得逃难就是甚么?"  "就是爸爸、妈妈、宝姊姊、软软……娘姨,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   啊!原来他的"逃难"的观念是这样的!他所见的"逃难",是"逃难"的这一面!这真是最可喜欢的事!   一个月以前,上海还属孙传芳的时代,国民革命军将到上海的消息日紧一日,素不看报  的我,这时候也定一份《时事新报》,每天早晨看一遍。有一天,我正在看昨天的旧报,等候今天的新报的时候,忽然上海方面枪炮声响了,大家惊惶失色,立刻约了邻人,扶老携幼地逃到附近江湾车站对面的妇孺救济会里去躲避。其实倘然此地果真进了战线,或到了败兵,妇孺救济会也是不能救济的。不过当时张遑失措,有人提议这办法,大家就假定它为安全地带,逃了进去。那里面地方大,有花园、假山、小川、亭台、曲栏、长廊、花树、白鸽,孩子一进去,登临盘桓,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忽然兵车在墙外过,上海方面的机关枪声、炮声,愈响愈近,又愈密了。大家坐定之后,听听,想想,方才觉得这里也不是安全地带,当初不过是自骗罢了。有决断的人先出来雇汽车逃往租界。每走出一批人,留在里面的人增一次恐慌。我们集合邻人来商议,也决定出来雇汽车,逃到杨树浦的沪江大学。于是立刻把小孩们从假山中、栏杆内捉出来,装进汽车里,飞奔杨树浦了。 所以决定逃到沪江大学者,因为一则有邻人与该校熟识,二则该校是外国人办的学校,较为安全可靠。枪炮声渐远弱,到听不见了的时候,我们的汽车已到沪江大学。他们安排一个房间给我们住,又为我们代办膳食。傍晚,我坐在校旁黄浦江边的青草堤上,怅望云水遥忆故居的时候,许多小孩子采花、卧草,争看无数的帆船、轮船的驶行,又是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   次日,我同一邻人步行到故居来探听情形的时候,青天白日的旗子已经招展在晨风中,  人人面有喜色,似乎从此可庆承平了。我们就雇汽车去迎回避难的眷属,重开我们的窗户,恢复我们的生活。从此"逃难"两字就变成家人的谈话的资料。”   这是"逃难"。这是多么惊慌,紧张而忧患的一种经历!然而人物一无损丧,只是一次虚惊;过后回想,这回好似全家的人突发地出门游览两天。我想假如我是预言者,晓得这是虚惊,我在逃难的时候将何等有趣!素来难得全家出游的机会,素来少有坐汽车、游览、参观的机会。那一天不论时,不论钱,浪漫地、豪爽地、痛快地举行这游历,实在是人生难得的快事!只有小孩子真果感得这快味!他们逃难回来以后,常常拿香烟簏子来叠作栏杆、小桥、汽车、轮船、帆船;常常问我关于轮船、帆船的事;墙壁上及门上又常常有有色粉笔画的轮船、帆船、亭子、石桥的壁画出现。可见这"逃难",在他们脑中有难忘的欢乐的印象。所以今晚我无端地问华瞻最欢喜甚么事,他立刻选定这"逃难"。原来他所见的,是"逃难"的这一面。   不止这一端:我们所打算、计较、争夺的洋钱,在他们看来个个是白银的浮雕的胸章;仆仆奔走的行人,扰扰攘攘的社会,在他们看来都是无目的地在游戏,在演剧;一切建设,一切现象,在他们看来都是大自然的点缀,装饰。   唉!我今晚受了这孩子的启示:他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  真相。我在世智尘劳的实生活中,也应该懂得这撤网的方法,暂时看看事物本身的真相。   唉,我要向他学习!1926年

晚上喝了三杯老酒,不想看书,也不想睡觉,捉一个四岁的孩子华瞻来骑在膝上,同他寻开心。我随口问:"你最喜欢甚么事?"  他仰起头一想,率然地回答:"逃难。"  我倒有点奇怪:"逃难"两字的意义,在他不会懂得,为甚么偏偏选择它?倘然懂得,  更不应该喜欢了。我就设法探问他:  "你晓得逃难就是甚么?"  "就是爸爸、妈妈、宝姊姊、软软……娘姨,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   啊!原来他的"逃难"的观念是这样的!他所见的"逃难",是"逃难"的这一面!这真是最可喜欢的事!   一个月以前,上海还属孙传芳的时代,国民革命军将到上海的消息日紧一日,素不看报  的我,这时候也定一份《时事新报》,每天早晨看一遍。有一天,我正在看昨天的旧报,等候今天的新报的时候,忽然上海方面枪炮声响了,大家惊惶失色,立刻约了邻人,扶老携幼地逃到附近江湾车站对面的妇孺救济会里去躲避。其实倘然此地果真进了战线,或到了败兵,妇孺救济会也是不能救济的。不过当时张遑失措,有人提议这办法,大家就假定它为安全地带,逃了进去。那里面地方大,有花园、假山、小川、亭台、曲栏、长廊、花树、白鸽,孩子一进去,登临盘桓,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忽然兵车在墙外过,上海方面的机关枪声、炮声,愈响愈近,又愈密了。大家坐定之后,听听,想想,方才觉得这里也不是安全地带,当初不过是自骗罢了。有决断的人先出来雇汽车逃往租界。每走出一批人,留在里面的人增一次恐慌。我们集合邻人来商议,也决定出来雇汽车,逃到杨树浦的沪江大学。于是立刻把小孩们从假山中、栏杆内捉出来,装进汽车里,飞奔杨树浦了。 所以决定逃到沪江大学者,因为一则有邻人与该校熟识,二则该校是外国人办的学校,较为安全可靠。枪炮声渐远弱,到听不见了的时候,我们的汽车已到沪江大学。他们安排一个房间给我们住,又为我们代办膳食。傍晚,我坐在校旁黄浦江边的青草堤上,怅望云水遥忆故居的时候,许多小孩子采花、卧草,争看无数的帆船、轮船的驶行,又是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   次日,我同一邻人步行到故居来探听情形的时候,青天白日的旗子已经招展在晨风中,  人人面有喜色,似乎从此可庆承平了。我们就雇汽车去迎回避难的眷属,重开我们的窗户,恢复我们的生活。从此"逃难"两字就变成家人的谈话的资料。”   这是"逃难"。这是多么惊慌,紧张而忧患的一种经历!然而人物一无损丧,只是一次虚惊;过后回想,这回好似全家的人突发地出门游览两天。我想假如我是预言者,晓得这是虚惊,我在逃难的时候将何等有趣!素来难得全家出游的机会,素来少有坐汽车、游览、参观的机会。那一天不论时,不论钱,浪漫地、豪爽地、痛快地举行这游历,实在是人生难得的快事!只有小孩子真果感得这快味!他们逃难回来以后,常常拿香烟簏子来叠作栏杆、小桥、汽车、轮船、帆船;常常问我关于轮船、帆船的事;墙壁上及门上又常常有有色粉笔画的轮船、帆船、亭子、石桥的壁画出现。可见这"逃难",在他们脑中有难忘的欢乐的印象。所以今晚我无端地问华瞻最欢喜甚么事,他立刻选定这"逃难"。原来他所见的,是"逃难"的这一面。   不止这一端:我们所打算、计较、争夺的洋钱,在他们看来个个是白银的浮雕的胸章;仆仆奔走的行人,扰扰攘攘的社会,在他们看来都是无目的地在游戏,在演剧;一切建设,一切现象,在他们看来都是大自然的点缀,装饰。   唉!我今晚受了这孩子的启示:他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  真相。我在世智尘劳的实生活中,也应该懂得这撤网的方法,暂时看看事物本身的真相。   唉,我要向他学习!1926年


相关内容

  • 班主任工作记录
  • 班主任工作记录 第一周(9月1日--9月5日) 1.清点学生人数,了解假期状况,尤其是好人好事情况. 2.组织学生清理环境区和教室的卫生,布置好教室,尽力创设好的文化氛围. 3.宣布课程表和时间表,正常开展开学初的教学活动. 4.开学初关注行为习惯教育和安全教育. 5.报知教导处学生变更情况以及教材 ...

  • 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 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教育的启示有: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应该是综合的,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应注意避免学生同一性地思维,多种途径地发现.了解学生的智能优势,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特长,因人而异,进行分层教学. 多元智能教育启示学生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于1993年在< ...

  • 钓鱼的启示一课时
  • <钓鱼的启示>一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 这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全文依循先叙事后抒情的顺序,情真意切,塑造了一位可敬,可亲的乡村教师形象. 教学目标: 一.读通: 1.认识20个生 ...

  • 观看[放牛班的春天]得到的教育启示
  • 观看<放牛班的春天>得到的教育启示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描述了在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称为池塘之地,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为--反应"制度深恶痛 ...

  • 单元整合(四下)第三单元
  •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四年级下册第三组"大自然的启示"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当前位置:首页>>小学语文>>教师中心>>人教网研>>"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网络实践 ...

  • 钓鱼的启示实录
  • 湖北省小学语文第十届教学观摩活动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湖北省水果湖第二小学 周 良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好!老师知道你们是黄石市武汉路小学五(6)班的同学,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一堂语文课.老师从哪里来呢?其实和你们的校名有关系,大家猜猜老师来自哪里? 生:武 ...

  • 美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 美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一.父母观 作为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爱,这是中国和美国的父母所共同的,所不同的是我们的表达方式不同.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谈中美不同的父母观: 第一,子女的所属问题:即孩子是属于他们自己还是属于父母. 在我国,毋庸置疑子女是属于父母的,一切得听父母的:在美国,子女是独立的 ...

  • 过度理由效应及其启示
  • 社会心理学案例分析-过度理由效应及其启示 1971年,心理学家德西和他的助手使用实验方法,很好地证明了过度理由效应的存在.他以大学生为被试,请他们分别单独解决诱人的测量智力的问题. 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每个被试自己解题,不给奖励;第二阶段,被试分为两组,实验组被试每解决一个问题就得到1美元的报 ...

  • 分析农村中学的办学特色及其启示
  • 由于我国教育的普及,不仅在城市中要大力发展教育,在农村及偏远地区也不能忽视教育的存在和发展.但是,在农村办学存在着许多普遍而又现实的问题,如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办学条件差,优质的教师资源的匮乏等,都不能很好地提高农村的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来解决并形成具有特色的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