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定义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定理知识点汇总[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的定义:两线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顶点.....

连成的线段叫做它的对角线。 ...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对角相等, 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且四条边都相等,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每一条对角

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是轴对称图

形,有两条对称轴)

矩形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根据定义) 。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正方形常用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边形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

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鹏翔教图3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ax +bx +c =0(a 、b 、c 为

常数,a ≠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

把ax +bx +c =0(a 、b 、c 为常数,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 为二次项系数;b 为一次项系数;c 为常数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①配方法 222

-b ±b 2-4ac ②公式法 x = (注意在找abc 时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2a

③分解因式法 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

(主要包括“提公因式”和“十字相乘”)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①把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②将二次项系数化成1;

③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④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⑤把方程转化成(x +m ) =0的形式;

⑥两边开方求其根。

根与系数的关系:当b -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2当b -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2当b -4ac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 +bx +c =0的两根分别为2x 1、x 2,则有:

x 1+x 2=-b

a x 1⋅x 2=c 。 a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作用:

(1)已知方程的一根,求另一根;

(2)不解方程,求二次方程的根x 1、x 2的对称式的值,特别注意以下公式:

⑦其他能用x 1+x 2或x 1x 2表达的代数式。

(3)已知方程的两根x 1、x 2,可以构造一元二次方程:x 2-(x 1+x 2) x +x 1x 2=0

(4)已知两数x 1、x 2的和与积,求此两数的问题,可以转化为求一元二次方程

x 2-(x 1+x 2) x +x 1x 2=0 的根

在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时,主要分为两个步骤:①设未知数(在设未知数时,大多数情况只要设问题为x ;但也有时也须根据已知条件及等量关系等诸多方面考虑);②寻找等量关系(一般地,题目中会含有一表述等量关系的句子,只须找到此句话即可根据其列出方程)。 处理问题的过程可以进一步概括为: 问题分析求解→方程→解答 抽象检验

第三章 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在频率分布表里,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 ..

每一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 即:..

频率=频数频数= 数据总数实验次数

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由于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而各组频率的和等于

1。因此,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1。

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是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的两种不同表示形式,前者准确,后者直观。

用一件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件事件发生的概率。

可用列表的方法求出概率,但此方法不太适用较复杂情况。

假设布袋内有m 个黑球,通过多次试验,我们可以估计出布袋内随机摸出一球,它为白球的概率;

要估算池塘里有多少条鱼,我们可先从池塘里捉上100条鱼做记号,再放回池塘,之后再从池塘中捉上200条鱼,如果其中有10条鱼是有标记的,再设池塘共有x 条鱼,则可依照10010=估算出鱼的条数。(注意估算出来的数据不是确切的,所以应谓之“约是XX ”) x 200

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事件,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它能准确地衡量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不表示一定会发生。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定理知识点汇总[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的定义:两线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顶点.....

连成的线段叫做它的对角线。 ...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对角相等, 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且四条边都相等,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每一条对角

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是轴对称图

形,有两条对称轴)

矩形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根据定义) 。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正方形常用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边形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

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鹏翔教图3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ax +bx +c =0(a 、b 、c 为

常数,a ≠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

把ax +bx +c =0(a 、b 、c 为常数,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 为二次项系数;b 为一次项系数;c 为常数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①配方法 222

-b ±b 2-4ac ②公式法 x = (注意在找abc 时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2a

③分解因式法 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

(主要包括“提公因式”和“十字相乘”)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①把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②将二次项系数化成1;

③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④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⑤把方程转化成(x +m ) =0的形式;

⑥两边开方求其根。

根与系数的关系:当b -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2当b -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2当b -4ac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 +bx +c =0的两根分别为2x 1、x 2,则有:

x 1+x 2=-b

a x 1⋅x 2=c 。 a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作用:

(1)已知方程的一根,求另一根;

(2)不解方程,求二次方程的根x 1、x 2的对称式的值,特别注意以下公式:

⑦其他能用x 1+x 2或x 1x 2表达的代数式。

(3)已知方程的两根x 1、x 2,可以构造一元二次方程:x 2-(x 1+x 2) x +x 1x 2=0

(4)已知两数x 1、x 2的和与积,求此两数的问题,可以转化为求一元二次方程

x 2-(x 1+x 2) x +x 1x 2=0 的根

在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时,主要分为两个步骤:①设未知数(在设未知数时,大多数情况只要设问题为x ;但也有时也须根据已知条件及等量关系等诸多方面考虑);②寻找等量关系(一般地,题目中会含有一表述等量关系的句子,只须找到此句话即可根据其列出方程)。 处理问题的过程可以进一步概括为: 问题分析求解→方程→解答 抽象检验

第三章 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在频率分布表里,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 ..

每一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 即:..

频率=频数频数= 数据总数实验次数

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由于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而各组频率的和等于

1。因此,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1。

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是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的两种不同表示形式,前者准确,后者直观。

用一件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件事件发生的概率。

可用列表的方法求出概率,但此方法不太适用较复杂情况。

假设布袋内有m 个黑球,通过多次试验,我们可以估计出布袋内随机摸出一球,它为白球的概率;

要估算池塘里有多少条鱼,我们可先从池塘里捉上100条鱼做记号,再放回池塘,之后再从池塘中捉上200条鱼,如果其中有10条鱼是有标记的,再设池塘共有x 条鱼,则可依照10010=估算出鱼的条数。(注意估算出来的数据不是确切的,所以应谓之“约是XX ”) x 200

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事件,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它能准确地衡量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不表示一定会发生。


相关内容

  • 不同呈现方式对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形成的影
  • 不同呈现方式对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形成的影响 专业:06应用心理 姓名:罗斯娜.邓茹今.欧静.樊雪荣 学号:[1**********]0 1. 实验目的: 概念是外部世界中客体集合在人脑中的表征.概念形成是概念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指个体在没有先行概念可利用的情况下,逐步形成一个新的概念.在这项实验 ...

  • 七年级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
  • 七年级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 专业名称: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生姓名: 李 华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4年 11月1日 摘要............................................... . .. . ..........1 第一章 七年级学生解题能力培养的意义.. ...

  • 八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案
  • 东乡县实验中学初二数学公开课 东乡县实验中学初二数学公开课 授课人:艾平凡 时间:2011.9.15 第3周 授课班级:八年级 东乡县实验中学初二数学公开课 授课人:黄树华 时间:2011.9.22 第4周 授课班级:八年级 课题:4.4矩形.正方形(1)矩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矩形的概 ...

  • 用严谨的态度学习数学
  • 摘 要:数学定义.定理.公理准确地揭示了概念的本质属性:数学结论存在且唯一,对错分明.数学的这种严谨性,要求数学教学者具有实事求是,特效不倦地追求真理的美德,而且这正是数学教学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严谨态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3 ...

  • 四年级数学试卷分析.doc
  • 四年级一班数学试卷分析 韩传娟 小学数学四年级一班上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小胡小学 韩传娟 一.基本情况分析 小胡小学四年级一班数学本次参加考试人数共37人,其中,总分2875.5分,平均77.7分,优秀18人,优秀率48.6%,良好8人,良好率21.6%,及格33人,及格率89.2%. 二.试题分析 ...

  •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垂线的定义2]学案
  •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垂线的定义2>学案 [学习目标] 理解垂线的概念,体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画法,会画出 三角形的高.理解垂线的性质.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 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直是 的一种特 ...

  • 四年级上数学概念 定义
  • 四年级数学概念 定义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 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 1. , ; 2,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0或连续几个0含有两级的数写法 1, 先写万级 ...

  • 2017九年级数学圆的有关概念1.doc
  • 初三几何教案 第七章:圆 第1课时:圆(1) 教学目标: 1.本节课使学生理解圆的定义: 2.掌握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3.使学生会利用点到圆心的距离和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4.初步会运用圆的定义证明四个点在同一个圆上. 教学重点: 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用集合的 ...

  • 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角]
  • 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科目 数 学 年 级 七年级 课 题 角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角>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的第三节,是学完直线.射线.线段知识的延续,又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 将为后面学习角的比较与运算建立基础,同时又对今后的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