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研究

  摘要:对参加第十届全运会的15个省市72名蹦床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追踪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分布在膝关节、腰部、踝部和颈部。损伤的类型主要为筋膜韧带损伤,占21.48%;肌肉损伤,占19.01%;骨软骨损伤,占13.73%;肌腱损伤,占13.03%。发生损伤的原因主要是疲劳、要领错误和专注性差。通过对损伤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预防损伤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蹦床;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G80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1-1515-03

  

  1998年我国正式开展了蹦床项目,由于长期的大运动量训练使许多运动员因伤病的困扰而被淘汰。随着2000年蹦床运动正式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运动员的损伤问题日益引起我国蹦床界的关注。为提高运动员的使用效益,防止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有必要对我国蹦床运动员的损伤问题进行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对参加第十届全运会各省市重点运动员的损伤情况的调查和对易损伤部位、常见损伤及原因的分析,为防止运动损伤的过多发生,保证运动员进行正常训练和比赛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对参加十运会蹦床比赛的天津队、山西队、安徽队、上海队、福建队、山东队、江苏队、解放军队、陕西队、重庆队、浙江队、云南队、广东队、广西队、湖南队15个省市的72名蹦床运动员进行了调研,其中男38名、女34名。运动员的平均年龄18.3岁,专项训练年限为8岁。调查时限为2004.3-2005.10。

  1.2研究方法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并依据医疗部门对运动损伤的诊断、病历及伤病记录,填写表格。调研人员做好讲解、辅导及表格的验收工作,并到现场观察比赛、训练,对就诊队员的创伤作医疗记录。调研限于运动员的技术训练、身体训练及比赛中发生的运动损伤。训练和比赛以外的损伤排除在外。同一解剖部位的慢性损伤只记录一次,急性损伤转慢性的仅按慢性损伤登记一次。本文的创伤诊断依据为《实用运动医学》[1]的诊断标准,确定创伤解剖部位、组织、程度。

  

  2结果

  

  2.1运动损伤患病率

  72名运动员共查出46种创伤,284例,其中急性损伤121例,占42.6%,慢性损伤163例,占58.4%。72人中有伤者56人(78%),其中男32名(57%),女24名(43%)。男女之间无性别差异(P>0 05)。

  2.2运动损伤的部位

  

  从表1可以看出,在损伤部位的构成比中,发生在下肢部位的有164例,占总数的57.75%,发生在上肢部位的有9例,占总数的3.17%,发生在躯干部位的有77例,占总数的27.11%。发生在颈部的有34例,占总数的11.97%。创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各关节。损伤部位主要在膝关节、腰椎、踝关节和颈部,分别占受伤数的27.5%、21.8%、15.84%和11.97%。

  2.3运动损伤的类型

  

  从表2可以看出,根据组织学的分类,运动创伤患病率居前四位的是:筋膜韧带损伤61例,占21.48%;肌肉损伤54例,占19.01%;骨软骨损伤39例,占13.73%;肌腱损伤37例,占13.03%。软组织损伤192例,占67.6%。

  2.4运动损伤的原因

  

  表3显示,与运动员运动创伤有关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不适(32%)、技术因素(24.7%)、组织安排不当(22.5%)。身体机能不适包括身体素质差、疲劳和带伤训练。

  

  3分析与讨论

  

  3.1运动损伤发生率根据Houstor修订的Chambers 的计量公式,受伤率=年受伤人数×1000/(参加人数×参加平均时数/星期×星期总数/年)[2],本次调查中,统计56人医疗记录,人均训练39周,共有急、慢性创伤284次,所以损伤率为1.4次/1人/1000训练小时。随技术难度的增加,运动员需要增加训练的时间,在外部压力的情况下,运动员每天要训练4-5个小时,这无疑增加了损伤的危险性。在慢性损伤的病例中,以蹦床内损伤为主,与徐氏的调研结果一致[3]。

  3.2运动损伤的部位、类型蹦床项目的动作主要依靠下肢来完成,下肢用力的类型包括髋关节主发力型、膝和踝关节主发力型、共同发力型[4],这就在客观上决定了该项目的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蹦床运动员容易受伤的部位是膝、腰、踝、颈。Larson(1995)报道,与蹦床相关的膝损伤占15%[5]。蹦床的起跳要求运动员在触网前瞬间屈膝,当网下压到一个平衡位置时,膝关节要在130~150度(屈膝30~50度)之间全力蹬伸,以取得最大的反弹力[6]。在此角度起跳,伸膝筋膜既要保护膝的稳定又要伸膝发力,反复大量的弹跳动作容易造成膝关节的损伤。由于运动员垂直弹跳时网的反弹力对脊柱产生一个纵向冲击力,运动员在做“旋”空翻时,如果没有充分伸展身体,在腰屈曲的同时旋转,椎间盘髓核在前屈时后移并挤压后面纤维,在旋转时髓核又被挤压而导致内压升高,用力稍不协调,就会导致腰骶部椎间盘突出。Larson的调查结果表明,与蹦床相关的头颈部损伤占21%[5]。本次调查中颈部损伤占到11.97%,踝关节损伤占15.84%。蹦床动作主要由起跳、空中翻腾、转体、着网等技术环节组成。着网角度影响着网稳定性[7],运动员空翻转体不到位,着网时容易造成颈部的突然极度过屈、过伸而使颈部受到损伤。运动员压网至最深时,踝极度背伸,蹬离网面时需要用力跖屈,踝关节反复超常范围的屈伸蹬跳活动容易造成距胫前缘互相撞击,踝前后关节囊、韧带被牵扯或嵌夹。如着网不稳合并踝内外翻,距骨会在踝穴内不合槽地晃动,导致踝关节的损伤。

  3.3运动损伤的原因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与运动员运动创伤有关的主要因素为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不适(32%)和技术因素(24.7%)。蹦床属于难美性项群,动作主要由空翻类和空翻转体类动作组成,运动员要在蹦床上完成3周空翻动作和连续5~6个的2周空翻动作,专项技术动作具有复杂性。随着难度动作向着超高难方向的发展,动作技术越来越复杂,对运动员完成难度动作的技术的精确度也大大提高,稍有不慎,便会偏离正确技术,出现技术错误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蹦床空翻的正确起跳技术和连接技术要求运动员直体落床,身体保持适度的紧张,尤其是腰部,上体不能前倾,而运动员在完成起跳动作时普遍存在着网前屈腿、屈髋过早,起跳缓冲阶段上体过于前倾,蹬伸阶段上体过于向后倒,形成向前屈膝顶髋的背躬,造成腰部的损伤。蹦床的有效面积窄,而蹦床对运动员的动作准确程度要求相当的高。随着腾空高度和动作难度的增加,对运动员动作技术的正确性和空间方位判断、机体协调用力的本体感觉的准确性的要求愈来愈高。大运动量训练造成大脑皮层疲劳,导致灵敏性降低、反应迟钝、动作不协调,增加了损伤的可能性。训练量过大,训练次数过于频繁,还可诱发骨折[8]。因此,当前世界蹦床运动强国将心理训练、预防损伤和训练恢复作为提高技术水平的三大保证[9]。

  3.4运动损伤的预防

  3.4.1注重教练员、运动员防伤意识的培养加强保护设施和器械的应用与研制,以有效地减少训练中因难新动作的学习而造成的损伤。在教法上对教练员进行培训,在训练方法上应有意识地加入符合运动员特点和项目特点的自我保护方法练习。教会运动员处理和排解压力的技巧,减少因主观原因造成的运动员的损伤。

  3.4.2加强医务监督通过建立运动员受伤情况的数据库,记录每个队员的医疗档案,从运动员大量伤情的获得上,发现运动员损伤的规律特点。应培养一批有经验的运动医师和康复医师,研究有效治疗方法和伤后康复方法,对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通过建立各部位的望诊直观指标并制定预防性计划推荐给教练员和运动员,以减少损伤的发生。

  3.4.3提高训练的科学化程度加强肌肉力量练习,以增强肌肉力量与功能,增强关节稳定性,特别是参与专项技术动作的小肌群的训练。蹦床运动员起网时的蹬伸力量与其网上跳跃高度成正比。蹬伸压网时要求力值上升速率快、力值大、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因此加强运动员髋、膝、踝三关节处的肌肉在半蹲状况下的蹬伸爆发力训练及摆臂与蹬伸的配合训练[4] 。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对身体的薄弱部位进行专门练习,防止局部负担过大。要掌握正确德动作要领,训练不能急于求成,对转项运动员要打好蹦床基本技术基础,循序渐进地发展难度[10]。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 蹦床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有较高的患病率,损伤率为1.4次/1人/1000训练小时。2) 运动损伤部位主要发生在膝关节、腰部、踝部。损伤的类型主要为筋膜韧带损伤,占21.48%;肌肉损伤,占19.01%;骨软骨损伤,占13.73%;肌腱损伤,占13.03%。3) 与运动员运动创伤有关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疲劳、要领错误和专注性差。

  4.2建议

  1) 训练中应加强各方面的医务监督,对运动员的损伤情况进行长年的跟踪调查。通过对损伤进行长年的、大量的研究,为确定损伤类型和造成损伤的危险因素提供一种可靠的手段,建立起一个能够正确反映运动员受伤和速生期关系的模式,探寻蹦床损伤的一般规律。2) 训练中应把腰、膝、踝等部位作为防治的重点,同时根据解剖学和项目特点改进训练的方法和手段。3) 训练中应科学安排运动训练,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在发展难度的同时,应注重合理技术动作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曲绵域,等.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 Houstor ME. Analysis of various accident rate factors in Ice hockey[J].Med. science sports,1973(5):283-286.

  [3] 徐明,张以鸿,洪源长.6省市蹦床运动损伤调查[J].体育科研,2002,23(4):21-22.

  [4] 王延丽,赵艳成,姜宝华,等.蹦床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与网上跳跃高度之间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197-199.

  [5]Larson BJ. Trampoline-related injuries[J]. J Bone Joint Surg Am,1995,77(8):1174-8.

  [6] 李东建.蹦床运动员网上垂直起跳技术的初步研究[J]. 蹦床与技巧,2000,(9):2-4.

  [7] 罗炯.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在竞技蹦床中的应用[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106-108.

  [8] 王凤英,姜霞.运动损伤的病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3):54-55.

  [9] 李艳翎.蹦床运动的发展趋势与动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1):132-134.

  [10] 张瑾.广东蹦床队运动员运动创伤调查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2002,21(4)::438-441.

  摘要:对参加第十届全运会的15个省市72名蹦床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追踪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分布在膝关节、腰部、踝部和颈部。损伤的类型主要为筋膜韧带损伤,占21.48%;肌肉损伤,占19.01%;骨软骨损伤,占13.73%;肌腱损伤,占13.03%。发生损伤的原因主要是疲劳、要领错误和专注性差。通过对损伤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预防损伤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蹦床;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G80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1-1515-03

  

  1998年我国正式开展了蹦床项目,由于长期的大运动量训练使许多运动员因伤病的困扰而被淘汰。随着2000年蹦床运动正式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运动员的损伤问题日益引起我国蹦床界的关注。为提高运动员的使用效益,防止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有必要对我国蹦床运动员的损伤问题进行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对参加第十届全运会各省市重点运动员的损伤情况的调查和对易损伤部位、常见损伤及原因的分析,为防止运动损伤的过多发生,保证运动员进行正常训练和比赛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对参加十运会蹦床比赛的天津队、山西队、安徽队、上海队、福建队、山东队、江苏队、解放军队、陕西队、重庆队、浙江队、云南队、广东队、广西队、湖南队15个省市的72名蹦床运动员进行了调研,其中男38名、女34名。运动员的平均年龄18.3岁,专项训练年限为8岁。调查时限为2004.3-2005.10。

  1.2研究方法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并依据医疗部门对运动损伤的诊断、病历及伤病记录,填写表格。调研人员做好讲解、辅导及表格的验收工作,并到现场观察比赛、训练,对就诊队员的创伤作医疗记录。调研限于运动员的技术训练、身体训练及比赛中发生的运动损伤。训练和比赛以外的损伤排除在外。同一解剖部位的慢性损伤只记录一次,急性损伤转慢性的仅按慢性损伤登记一次。本文的创伤诊断依据为《实用运动医学》[1]的诊断标准,确定创伤解剖部位、组织、程度。

  

  2结果

  

  2.1运动损伤患病率

  72名运动员共查出46种创伤,284例,其中急性损伤121例,占42.6%,慢性损伤163例,占58.4%。72人中有伤者56人(78%),其中男32名(57%),女24名(43%)。男女之间无性别差异(P>0 05)。

  2.2运动损伤的部位

  

  从表1可以看出,在损伤部位的构成比中,发生在下肢部位的有164例,占总数的57.75%,发生在上肢部位的有9例,占总数的3.17%,发生在躯干部位的有77例,占总数的27.11%。发生在颈部的有34例,占总数的11.97%。创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各关节。损伤部位主要在膝关节、腰椎、踝关节和颈部,分别占受伤数的27.5%、21.8%、15.84%和11.97%。

  2.3运动损伤的类型

  

  从表2可以看出,根据组织学的分类,运动创伤患病率居前四位的是:筋膜韧带损伤61例,占21.48%;肌肉损伤54例,占19.01%;骨软骨损伤39例,占13.73%;肌腱损伤37例,占13.03%。软组织损伤192例,占67.6%。

  2.4运动损伤的原因

  

  表3显示,与运动员运动创伤有关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不适(32%)、技术因素(24.7%)、组织安排不当(22.5%)。身体机能不适包括身体素质差、疲劳和带伤训练。

  

  3分析与讨论

  

  3.1运动损伤发生率根据Houstor修订的Chambers 的计量公式,受伤率=年受伤人数×1000/(参加人数×参加平均时数/星期×星期总数/年)[2],本次调查中,统计56人医疗记录,人均训练39周,共有急、慢性创伤284次,所以损伤率为1.4次/1人/1000训练小时。随技术难度的增加,运动员需要增加训练的时间,在外部压力的情况下,运动员每天要训练4-5个小时,这无疑增加了损伤的危险性。在慢性损伤的病例中,以蹦床内损伤为主,与徐氏的调研结果一致[3]。

  3.2运动损伤的部位、类型蹦床项目的动作主要依靠下肢来完成,下肢用力的类型包括髋关节主发力型、膝和踝关节主发力型、共同发力型[4],这就在客观上决定了该项目的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蹦床运动员容易受伤的部位是膝、腰、踝、颈。Larson(1995)报道,与蹦床相关的膝损伤占15%[5]。蹦床的起跳要求运动员在触网前瞬间屈膝,当网下压到一个平衡位置时,膝关节要在130~150度(屈膝30~50度)之间全力蹬伸,以取得最大的反弹力[6]。在此角度起跳,伸膝筋膜既要保护膝的稳定又要伸膝发力,反复大量的弹跳动作容易造成膝关节的损伤。由于运动员垂直弹跳时网的反弹力对脊柱产生一个纵向冲击力,运动员在做“旋”空翻时,如果没有充分伸展身体,在腰屈曲的同时旋转,椎间盘髓核在前屈时后移并挤压后面纤维,在旋转时髓核又被挤压而导致内压升高,用力稍不协调,就会导致腰骶部椎间盘突出。Larson的调查结果表明,与蹦床相关的头颈部损伤占21%[5]。本次调查中颈部损伤占到11.97%,踝关节损伤占15.84%。蹦床动作主要由起跳、空中翻腾、转体、着网等技术环节组成。着网角度影响着网稳定性[7],运动员空翻转体不到位,着网时容易造成颈部的突然极度过屈、过伸而使颈部受到损伤。运动员压网至最深时,踝极度背伸,蹬离网面时需要用力跖屈,踝关节反复超常范围的屈伸蹬跳活动容易造成距胫前缘互相撞击,踝前后关节囊、韧带被牵扯或嵌夹。如着网不稳合并踝内外翻,距骨会在踝穴内不合槽地晃动,导致踝关节的损伤。

  3.3运动损伤的原因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与运动员运动创伤有关的主要因素为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不适(32%)和技术因素(24.7%)。蹦床属于难美性项群,动作主要由空翻类和空翻转体类动作组成,运动员要在蹦床上完成3周空翻动作和连续5~6个的2周空翻动作,专项技术动作具有复杂性。随着难度动作向着超高难方向的发展,动作技术越来越复杂,对运动员完成难度动作的技术的精确度也大大提高,稍有不慎,便会偏离正确技术,出现技术错误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蹦床空翻的正确起跳技术和连接技术要求运动员直体落床,身体保持适度的紧张,尤其是腰部,上体不能前倾,而运动员在完成起跳动作时普遍存在着网前屈腿、屈髋过早,起跳缓冲阶段上体过于前倾,蹬伸阶段上体过于向后倒,形成向前屈膝顶髋的背躬,造成腰部的损伤。蹦床的有效面积窄,而蹦床对运动员的动作准确程度要求相当的高。随着腾空高度和动作难度的增加,对运动员动作技术的正确性和空间方位判断、机体协调用力的本体感觉的准确性的要求愈来愈高。大运动量训练造成大脑皮层疲劳,导致灵敏性降低、反应迟钝、动作不协调,增加了损伤的可能性。训练量过大,训练次数过于频繁,还可诱发骨折[8]。因此,当前世界蹦床运动强国将心理训练、预防损伤和训练恢复作为提高技术水平的三大保证[9]。

  3.4运动损伤的预防

  3.4.1注重教练员、运动员防伤意识的培养加强保护设施和器械的应用与研制,以有效地减少训练中因难新动作的学习而造成的损伤。在教法上对教练员进行培训,在训练方法上应有意识地加入符合运动员特点和项目特点的自我保护方法练习。教会运动员处理和排解压力的技巧,减少因主观原因造成的运动员的损伤。

  3.4.2加强医务监督通过建立运动员受伤情况的数据库,记录每个队员的医疗档案,从运动员大量伤情的获得上,发现运动员损伤的规律特点。应培养一批有经验的运动医师和康复医师,研究有效治疗方法和伤后康复方法,对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通过建立各部位的望诊直观指标并制定预防性计划推荐给教练员和运动员,以减少损伤的发生。

  3.4.3提高训练的科学化程度加强肌肉力量练习,以增强肌肉力量与功能,增强关节稳定性,特别是参与专项技术动作的小肌群的训练。蹦床运动员起网时的蹬伸力量与其网上跳跃高度成正比。蹬伸压网时要求力值上升速率快、力值大、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因此加强运动员髋、膝、踝三关节处的肌肉在半蹲状况下的蹬伸爆发力训练及摆臂与蹬伸的配合训练[4] 。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对身体的薄弱部位进行专门练习,防止局部负担过大。要掌握正确德动作要领,训练不能急于求成,对转项运动员要打好蹦床基本技术基础,循序渐进地发展难度[10]。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 蹦床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有较高的患病率,损伤率为1.4次/1人/1000训练小时。2) 运动损伤部位主要发生在膝关节、腰部、踝部。损伤的类型主要为筋膜韧带损伤,占21.48%;肌肉损伤,占19.01%;骨软骨损伤,占13.73%;肌腱损伤,占13.03%。3) 与运动员运动创伤有关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疲劳、要领错误和专注性差。

  4.2建议

  1) 训练中应加强各方面的医务监督,对运动员的损伤情况进行长年的跟踪调查。通过对损伤进行长年的、大量的研究,为确定损伤类型和造成损伤的危险因素提供一种可靠的手段,建立起一个能够正确反映运动员受伤和速生期关系的模式,探寻蹦床损伤的一般规律。2) 训练中应把腰、膝、踝等部位作为防治的重点,同时根据解剖学和项目特点改进训练的方法和手段。3) 训练中应科学安排运动训练,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在发展难度的同时,应注重合理技术动作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曲绵域,等.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 Houstor ME. Analysis of various accident rate factors in Ice hockey[J].Med. science sports,1973(5):283-286.

  [3] 徐明,张以鸿,洪源长.6省市蹦床运动损伤调查[J].体育科研,2002,23(4):21-22.

  [4] 王延丽,赵艳成,姜宝华,等.蹦床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与网上跳跃高度之间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197-199.

  [5]Larson BJ. Trampoline-related injuries[J]. J Bone Joint Surg Am,1995,77(8):1174-8.

  [6] 李东建.蹦床运动员网上垂直起跳技术的初步研究[J]. 蹦床与技巧,2000,(9):2-4.

  [7] 罗炯.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在竞技蹦床中的应用[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106-108.

  [8] 王凤英,姜霞.运动损伤的病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3):54-55.

  [9] 李艳翎.蹦床运动的发展趋势与动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1):132-134.

  [10] 张瑾.广东蹦床队运动员运动创伤调查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2002,21(4)::438-441.


相关内容

  • 蹦床运动员竞赛焦虑特征与成绩关系的研究
  • 体育科学2003年9月第23卷第5期 sport Scj-e VoL23No.5s2pt,2t'03 蹦床运动员竞赛焦虑特征与成绩关系的研究 颜 慧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0lz) 摘要:采用CsAI一2和sCAT心理量表(中国修订版)对参加第九届全运会瑚床比赛的61名蹦床运动员进行 ...

  • 渐近耳畔的"宇宙之音"
  • 引力波曾被很多人比喻为宇宙的"声音".正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声音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人们对外界事物感知的重要途径之一,引力波的作用也类似于此.一经证实,整个科学界都在沸腾,这是科学史上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众所周知,宇宙所有物质和能量之间都存在着引力,比如说,物体在地 ...

  • 蹦床运动 翻译
  • 蹦床运动 奥运会有些项目大家可能还不太熟悉,比如蹦床(trampoline, "蹦床运动员"叫 trampoliner 或 trampolinist ).提起蹦床,人们也许会想到一些杂技表演或儿童游乐场的一种游戏.1997年国际奥委会做出决定,将蹦床列为2000悉尼奥运会的表演赛 ...

  • 民族运动会项目与奥运项目比较1
  • 民族运动会项目与奥运会项目比较 抢花炮/橄榄球 起源:抢花炮--也称"中国式橄榄球",是一项发源于侗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抢花炮是在抢花炮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贵州.广西等地,抢花炮活动广为流传,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花炮节"或秋收以后开展最为踊跃. 橄榄球--起 ...

  • 北京体育大学2003-2015年考博士专业试题(运动训练学)
  • 北京体育大学2003-2015年考博士专业试题(运动训练学) 03年 一.简答题 1你如何看待运动训练计划的变更问题?10 2训练过程中如何贯彻区别对待原则15 3 如何理解运动训练负荷的构成,并说明训练中如何保持负荷的适宜性?15 二.论述题 1你所熟悉的运动项目举例说明训练中如何处理专项训练与一 ...

  •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奖牌获得情况
  •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奖牌获得情况 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理所当然地伴随着一系列新纪录的诞生.中国代表团总共派出639名运动奥运参赛人数超过了美国队国队将参加北部28个大项的奥运史上同样破.代表团中首有469人占到的60位冠军中 员,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届,并和俄罗斯队.中京奥运会的全比赛,这在中国 ...

  • 中国历届夏季奥运会获金牌数的变化与项目分布研究
  • 通过对建国以来参加的历届夏季奥运会所取得金牌的数量及项目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咨询.研究表明:历届奥运会我国金牌数一直呈递增趋势,并已成为竞技体育强国:中国的夺金面正在变得全面:我国各项目金牌的贡献率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传统强项是主要支撑点:获得金牌项目各项群存在发展不平 ...

  • 2016年河南省普通高中会考物理试卷
  • 2016年普通高中会考(物理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5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 A .动能 B .加速度 C .周期 D .功率 2.下列用电器中,主要利用电流热效应 ...

  • 体操项目比赛场地设施
  • 体操项目比赛场地设施 蹦床 第29届奥运会蹦床项目分为:男子网上个人.女子网上个人. 蹦床项目比赛场地设施 蹦床的边框由金属制成,长5.05米,宽2.91米,高1.15米.弹网用尼龙或其它相近韧性材料制成,周围用112个弹簧牵拉固定.在蹦床 两边的边框上分别铺有垫子,具有保护作用 . 自由体操 体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