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课外213篇

文言文课外213篇(11)

1. 金猫案 2.和氏璧 3.北人不识菱 4. 小石城山记 5. 苟无民,何以有君 6.魏征 7. 太宗悟佞 8. 华歆拒赠 9. 曾子辞邑 10.岳起

11. 沛公召郦生 12. 太宗数赵元楷 13.李离 14. 申子请仕 15.郑光 16. 殿上虎 17. 周公吐哺 18. 司马悦察狱 19. 范滂清节

20. 顾质独饯范文正 21. 景公问于晏子 22. 介子推不受赏 23.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 24.约法三章25. 成祖不杀孝孺 26. 洪迈论六国

(一一三)金猫案

正文:宿迁贫民有控掘地得金猫,断一爪,换得钱十余千,以其猫寄邻母家,邻母后不认,求为追究者。堂讯时,甚言其金睛炯炯,光满一室。并有绅士来言,某子掘宝之地往往夜来常见光彩云。公不能不信,疑妇乾没,颇刑某妇。某妇妄云藏在床底,公往临掘,无有也。诘妇,妇又妄云埋在厨房。及掘之,又无有。公知妇冤令泥塑一猫,涂以金。复讯时,置案上,谓原告曰:“是汝否?”某狂喜曰:“此正我所掘获之猫也。”叩首具领。公笑曰:“汝云已断一爪,何以四足俱全?”某无言,乃笞之,()而深悔刑妇之非也。

注释:乾没:吞没

问题:1,原告是谁?2,被告是谁?3,这桩案件是否是冤案?为什么?

设想:公将怎样审理此案?

词语:文中括号里填上省略的成分。

注释:乾没:侥幸取利。

答案

问题:原告是贫民;被告是邻母;有可能是,因无物证,且妇说不出赃物埋藏之处。

词语:公。

译文:宿迁有一个贫穷的人,控诉说,他曾在挖掘土地的时候得到金猫一只,其中的一个爪断了,换得十余千钱,他把那只金猫寄放在邻居老母的家里,老太太后来不认帐了,求官府追究老太太的责任。审堂的时候,穷人大讲特讲那只金猫的金眼炯炯有神,光满一室。而且有绅士来说,那个人掘出金猫的地方,夜里常能见到光彩。公不能不相信,怀疑那位老太太要侥幸吞没这只金猫。就对那老妇人用了很多刑。那老妇人就乱说金猫藏在床下,公前往现场亲自监督挖掘,没有。又责问老妇人,又说藏在厨房。到那里挖掘,又没有。公知道老妇人是冤枉的。就叫下人用泥塑成一只猫,用金粉涂在外面。再讯时,把金猫放在案桌上,对原告说:“这猫是你的吗?”那个原告狂喜地说:“这正是我所掘获的猫啊。”于是叩首认领。公笑着说:“你说那猫已断了一爪,可这只猫为什么四足俱全呢?”那人无话回答。公命鞭打他,而自己又深深后悔当初对老妇人用刑是用错了。

(一一四)和氏璧

楚人和氏得玉璞①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工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②,而刖③其左足。及厉王薨④,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璞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⑤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其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①璞(pú):未经雕琢的玉石。 ②诳(kuāng):欺骗。 ③刖(yuè):砍掉。 ④薨(hōng):死。

⑤奚:为什么。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王以和为诳 (2)及厉王薨,武王即位

(3)子奚哭之悲也 (4)吾非悲刖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任选两句)。

(1)奉而献之厉王。

(2)和乃抱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3)泣尽而继之以血。

3.卞和为什么大哭?(用原文句回答)

4.根据短文内容,在下列空白处填写适当的词语。

卞和得玉 被刖双足

5.自选角度,简要评价这件事。

(一一五)北人不识菱

1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日:“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日:“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日:“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日:“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2夫菱生于水而日土产,此坐○2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2坐:因为。

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4分)

(1)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 B谨食之,哩而献焉C 设酒杀鸡作食D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2)下列与”欲以去热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今日存, 明日去 B去死肌, 杀三虫

C 乃记之而去 D俸去书来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夫菱生于水而日土产, 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阅读本文, 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积压以为知”的看法. (2分)

答案:1.(4分,各2分)(1)D (2)B

2.(4分)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说成知道的。(关键词:日,土产,强,知)

3.(2分)得分要点,提出看法:提出看法1分,表述完整1分。

(一一六)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 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此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选自《柳河东集》)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

2.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自西山道口径北(径北:一直往北)

B 其旁,出堡坞(出:从„„出来)

C 不得一售其伎(伎:通技,技巧,这里指奇景)

D 神者倘不宜如是(是:这样)

3.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

A 土断而川分 B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

C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D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4.找出下列句中含意动用法的一句

A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B 益奇而坚

C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 D 是故劳而无用

5.这篇文章的第一段写小石城山的_____、_____和_____,第二段从小石城不处中州而“列是夷狄”来探讨“造物者”

的有无,以此抒发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6.翻译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此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作者是柳宗元 2.( B ) 3.( A ) 4.( C )

5.位置,形状,奇丽景色,被埋没于南荒的愤懑不平。6.翻译:我之才明白这座有人说:“这个地方的灵秀之气,不创造伟大人物,而只创造这些景物,所以楚地的南部人才少而石头多。

(一一七)苟无民,何以有君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①。书未发②,威后问使者曰:“岁③亦无恙④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①使②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⑤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注释:①赵威后:赵惠文王妻 ②书未发:国书没有打开 ③岁:年成

④恙:忧患 ⑤苟:如果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说: (2)使①: (3)使②: (4)然:

2.下列句子与文中:“何以有民”句式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子何恃而往 B. 卖炭得钱何所营

C. 彼不我恩也 D.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译文:

4.文中赵威后的最后一句话连用了三个反问,强调了 的思想。

参考答案

1、(1)通“悦”,高兴 (2)使命 (3)出使 (4)对 2、D 3、哪里有舍弃主要的而问次要的问题呢?

4、以民为本

(一一八)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意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注释:征:魏征。 霁:指收敛。 嗔:生气。 匿:藏。 竟:竟然。

1、解释下列加点字:

状貌不逾中人: 或逢上怒甚:

故中辍耳: 奏事固久不已:

2、下列四句话与例句省略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

A、橘生淮南则为橘 B、不可,直不百步耳

C、上亦为霁威 D、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3、最能表现这个语段主旨的一句话是: 。

参考答案

1、超过 有时 停止 停止 2、D 3、有胆略,善回人主意。

(一一九) 太宗悟佞

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帝正色曰:“魏公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明

也。今日果然!”

(《隋唐嘉话》)

①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

译文:

②魏公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日果然!

译文:。

(一二О)华歆拒赠

华歆从会稽还都,宾客义故赠遗累数百金,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临去,语众人曰:“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无以怀璧为罪,愿为之计。”众乃各留所赠。

①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

译文:

②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

译文:

③众乃各留所赠。

译文:

(一二一)曾子辞邑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①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译文:

②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译文:

(一二二)岳起

岳起,鄂济氏,满洲镶白旗人。乾隆三十六年举人,议叙,授笔帖式。累擢户部员外郎、翰林院侍讲学士、詹事府少詹事。五十六年,迁奉天府尹。前官贪黩,岳起至,屋宇器用遍洗涤之,曰:“勿染其污迹也!”与将军忤。逾年,擢内阁学士,寻出为江西布政使。殚心民事,值水灾,行勘圩堤,落水致疾。诏嘉其勤,许解任养疴

①岳起至,屋宇器用遍洗涤之,曰:“勿染其污迹也!”

译文:。

②诏嘉其勤,许解任养疴。

译文:

(一二三)沛公召郦生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①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

译文:

②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

译文:

(一二四)太宗数赵元楷

贞观七年,太宗幸蒲州,刺史赵元楷课父老服黄纱单衣,迎谒路左,盛饰廨宇,修营楼雉以求媚。又潜饲羊百余口鱼数千头,将馈贵戚。太宗知,召而数之曰:“朕巡省河、洛,经历数州,凡有所须,皆资官物。卿为饲羊养鱼,雕饰院宇,此乃亡隋弊俗,今不可复行,当识臣心,改旧态也。”以元楷在隋邪佞,故太宗发此言以戒之。元楷惭惧,数日不食而卒。

(选自《贞观政要》)

①又潜饲羊百余口鱼数千头,将馈贵戚。

译文:

②以元楷在隋邪佞,故太宗发此言以戒之。

译文:

(一二五)李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选自《史记》)

①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译文:

②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译文:

(一二六)申子请仕

申子请仕其从兄官,昭侯不许也。申子有怨色。昭侯曰:非所谓学于子者也。听子之谒,而废子之道乎?又亡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谒乎?①子尝教寡人循功劳,视次第。今有所求,此我将奚听乎?②申子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

选自《战国策》

①子尝教寡人循功劳,视次第。今有所求,此我将奚听乎?

译文:

②申子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

译文:

(一二七)郑光

郑光,宣宗之舅,别墅吏颇恣横,为里中患。积岁征租不入,户部侍郎韦澳为京兆尹,擒而械系之。及延英①对,上曰:“卿禁郑光庄吏,何罪?”澳具奏之。上曰:“卿拟如何处置?”澳曰:臣欲寘②于法。“上曰:”郑光甚惜,如何?“澳曰:陛下自内庭用臣为京兆,是使臣理畿甸③积弊。若郑光庄吏积年为蠹,得宽重典,则是朝廷之法,独行于贫下,臣未敢奉诏。”上曰:“诚如此,但郑光再三干朕,卿与货法④得否? 不然,重决货死可否?”澳曰:“臣不敢不奉诏,但许臣且系之,俟征积年税物毕放出,亦可为惩戒。”上曰:“可也。为郑光所税扰乡,行法自近。”澳自延英出,径入府杖之,征欠租数百斛,乃纵去。

(选自宋·王谠《唐语林》卷二)

[注]①延英:宫殿名。②寘:同“置”。③畿甸: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④货法:免除法律惩处。

①卿禁郑光庄吏,何罪?

译文:

②径入府杖之

译文:

(一二八)殿上虎

(安世)登进土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待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①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

译文:

②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

译文:

(一二九)周公吐哺

武王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祚摄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召公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完成周朝稳定大业) ,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成王长,能听政。成王临朝,周公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恭慎如畏然。

①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

译文

②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

译文:

(一三О)司马悦察狱

时有汝南上蔡董毛奴者,赍①钱五千,死在道路。郡县疑民张堤为劫,又于堤家得钱五千。堤惧拷掠,自诬言杀。狱②既至州,悦③观色察言,疑其不实。引见毛奴兄灵之,谓曰:“杀人取钱,当时狼狈,应有所遗,此贼竟遗何物?”灵之云:“唯得一刀鞘而已。”悦取鞘视之,曰:“此非里巷所为也。”乃召州城刀匠示之,有郭门者前曰:“此刀鞘门手所作,去岁卖与郭民董及祖。”悦收及祖,诘之曰:“汝何故杀人取钱而遗刀鞘?”及祖款引。灵之又于及祖身上得毛奴所著皂襦,及祖伏法。悦之察狱,多此类也。

(选自《魏书·列传》)

[注]①赍:jī携带。②狱:官司,案卷。③悦:司马悦,北魏时人,当时为豫州刺史。④款引:说假话遮盖。

①堤惧拷掠,自诬言杀。

译文:

②汝何故杀人取钱而遗刀鞘?

译文:

(一三一)范滂清节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宋令自知赃污,望风解印绶去。其所举奏,莫不厌塞众议。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 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间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 ,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 ①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译文:

②臣之所举,自非叨秽 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

译文:

(一三二)顾质独饯范文正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注]朋党: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

①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译文:

②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

译文:

(一三三)景公问于晏子

景公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晏子对曰:“患善恶之不分。”公曰:“何以察之?”对曰:“审择左右。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孔子闻之曰:“此言也信矣!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善无由入矣。”

①何以察之?

译文:

②此言也信矣!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

译文:

(一三四)介子推不受赏

介子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文公即位,赏不及推。推母曰:“盍亦求之?”推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也食。”其母曰:“亦使知之。”推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安用文?”其母曰:“能如是,与若俱隐。”至死不复见。

①推母曰:“盍亦求之?”推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译文

②推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安用文?”其母曰:“能如是,与若俱隐。”

译文:

(一三五)张嘉贞落魄有大志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①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

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

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翌日,拜监察御史。

(选自《大唐新语》)

[注]环堵,四周都是墙,常形容居室狭小简陋。

①时人莫之知也。

译文:

②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

译文:

①当时的人没有了解他的。②用那些积累下来的难办的事(向他)咨询。

(一三六)约法三章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

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①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译文:

②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译文:

①父老乡亲以秦朝的苛暴法令为痛苦已经很久了。(或:父老乡亲受秦朝苛暴政治的苦害已经很久了。)②况且我撤回军队驻扎霸上的原因,是等候诸侯到来制定共同遵守的条约。

(一三七)成祖不杀孝孺

建文四年六月乙卯,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复兴。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计,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 ,孝孺被执下狱。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

① 即事不计,当死社稷。

译文:

②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

译文:

①即使兵败,也应当为国家而死!②攻克京城的那一天,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但希望您不要杀害他。

(一三八)洪迈论六国

秦以关中之地,日夜东猎六国,百有余年,悉禽灭之。虽云得地利,善为兵,故百战百胜,以予考之,实六国自有以致之也。韩、燕弱小,置不足论。彼四国者,魏以惠王而衰,齐以闵王而衰,楚以怀王而衰,赵以孝成王而衰,皆本于好兵贪地之故。魏承文侯、武侯之后,表里山河,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而惠王数伐韩、赵,志吞邯郸,挫败于齐,军覆子死,卒为秦国所困,国日以蹙,失河西七百里,去安邑而都大梁,数世不振,讫于殄国。闵王承威、宣之后,山东之建国莫强焉,而狃于伐宋之利;南侵楚,西侵三晋,欲并二周而为天子,遂为燕所屠。虽赖田单之力,得复亡城,子孙沮气,孑孑自保,终堕秦计,束手为虏。怀王贪商於六百里,受诈张仪,失其名都、丧其甲士,不能偿,身道囚辱以死。赵以上党之地,代韩受兵,利令智昏,轻用民死,同日坑于长平者过四十万,几于社稷为墟,幸不即亡,终以不免。此四国之君,苟为保境睦邻,畏天自守,秦虽强大,岂能加我哉!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狃:贪。

①卒为秦国所困,国日以蹙

译文: 。

②闵王承威、宣之后,山东之建国莫强焉,而狃于伐宋之利

译文: 。

①终于被秦国围困,国土一天天地缩小。②齐闵王继承了威王、宣王的功业,崤山以东各诸侯国没有谁比它强盛,而他却贪心于从打宋国中获得利益

文言文课外213篇(11)

1. 金猫案 2.和氏璧 3.北人不识菱 4. 小石城山记 5. 苟无民,何以有君 6.魏征 7. 太宗悟佞 8. 华歆拒赠 9. 曾子辞邑 10.岳起

11. 沛公召郦生 12. 太宗数赵元楷 13.李离 14. 申子请仕 15.郑光 16. 殿上虎 17. 周公吐哺 18. 司马悦察狱 19. 范滂清节

20. 顾质独饯范文正 21. 景公问于晏子 22. 介子推不受赏 23.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 24.约法三章25. 成祖不杀孝孺 26. 洪迈论六国

(一一三)金猫案

正文:宿迁贫民有控掘地得金猫,断一爪,换得钱十余千,以其猫寄邻母家,邻母后不认,求为追究者。堂讯时,甚言其金睛炯炯,光满一室。并有绅士来言,某子掘宝之地往往夜来常见光彩云。公不能不信,疑妇乾没,颇刑某妇。某妇妄云藏在床底,公往临掘,无有也。诘妇,妇又妄云埋在厨房。及掘之,又无有。公知妇冤令泥塑一猫,涂以金。复讯时,置案上,谓原告曰:“是汝否?”某狂喜曰:“此正我所掘获之猫也。”叩首具领。公笑曰:“汝云已断一爪,何以四足俱全?”某无言,乃笞之,()而深悔刑妇之非也。

注释:乾没:吞没

问题:1,原告是谁?2,被告是谁?3,这桩案件是否是冤案?为什么?

设想:公将怎样审理此案?

词语:文中括号里填上省略的成分。

注释:乾没:侥幸取利。

答案

问题:原告是贫民;被告是邻母;有可能是,因无物证,且妇说不出赃物埋藏之处。

词语:公。

译文:宿迁有一个贫穷的人,控诉说,他曾在挖掘土地的时候得到金猫一只,其中的一个爪断了,换得十余千钱,他把那只金猫寄放在邻居老母的家里,老太太后来不认帐了,求官府追究老太太的责任。审堂的时候,穷人大讲特讲那只金猫的金眼炯炯有神,光满一室。而且有绅士来说,那个人掘出金猫的地方,夜里常能见到光彩。公不能不相信,怀疑那位老太太要侥幸吞没这只金猫。就对那老妇人用了很多刑。那老妇人就乱说金猫藏在床下,公前往现场亲自监督挖掘,没有。又责问老妇人,又说藏在厨房。到那里挖掘,又没有。公知道老妇人是冤枉的。就叫下人用泥塑成一只猫,用金粉涂在外面。再讯时,把金猫放在案桌上,对原告说:“这猫是你的吗?”那个原告狂喜地说:“这正是我所掘获的猫啊。”于是叩首认领。公笑着说:“你说那猫已断了一爪,可这只猫为什么四足俱全呢?”那人无话回答。公命鞭打他,而自己又深深后悔当初对老妇人用刑是用错了。

(一一四)和氏璧

楚人和氏得玉璞①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工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②,而刖③其左足。及厉王薨④,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璞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⑤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其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①璞(pú):未经雕琢的玉石。 ②诳(kuāng):欺骗。 ③刖(yuè):砍掉。 ④薨(hōng):死。

⑤奚:为什么。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王以和为诳 (2)及厉王薨,武王即位

(3)子奚哭之悲也 (4)吾非悲刖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任选两句)。

(1)奉而献之厉王。

(2)和乃抱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3)泣尽而继之以血。

3.卞和为什么大哭?(用原文句回答)

4.根据短文内容,在下列空白处填写适当的词语。

卞和得玉 被刖双足

5.自选角度,简要评价这件事。

(一一五)北人不识菱

1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日:“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日:“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日:“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日:“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2夫菱生于水而日土产,此坐○2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2坐:因为。

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4分)

(1)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 B谨食之,哩而献焉C 设酒杀鸡作食D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2)下列与”欲以去热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今日存, 明日去 B去死肌, 杀三虫

C 乃记之而去 D俸去书来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夫菱生于水而日土产, 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阅读本文, 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积压以为知”的看法. (2分)

答案:1.(4分,各2分)(1)D (2)B

2.(4分)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说成知道的。(关键词:日,土产,强,知)

3.(2分)得分要点,提出看法:提出看法1分,表述完整1分。

(一一六)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 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此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选自《柳河东集》)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

2.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自西山道口径北(径北:一直往北)

B 其旁,出堡坞(出:从„„出来)

C 不得一售其伎(伎:通技,技巧,这里指奇景)

D 神者倘不宜如是(是:这样)

3.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

A 土断而川分 B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

C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D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4.找出下列句中含意动用法的一句

A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B 益奇而坚

C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 D 是故劳而无用

5.这篇文章的第一段写小石城山的_____、_____和_____,第二段从小石城不处中州而“列是夷狄”来探讨“造物者”

的有无,以此抒发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6.翻译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此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作者是柳宗元 2.( B ) 3.( A ) 4.( C )

5.位置,形状,奇丽景色,被埋没于南荒的愤懑不平。6.翻译:我之才明白这座有人说:“这个地方的灵秀之气,不创造伟大人物,而只创造这些景物,所以楚地的南部人才少而石头多。

(一一七)苟无民,何以有君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①。书未发②,威后问使者曰:“岁③亦无恙④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①使②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⑤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注释:①赵威后:赵惠文王妻 ②书未发:国书没有打开 ③岁:年成

④恙:忧患 ⑤苟:如果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说: (2)使①: (3)使②: (4)然:

2.下列句子与文中:“何以有民”句式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子何恃而往 B. 卖炭得钱何所营

C. 彼不我恩也 D.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译文:

4.文中赵威后的最后一句话连用了三个反问,强调了 的思想。

参考答案

1、(1)通“悦”,高兴 (2)使命 (3)出使 (4)对 2、D 3、哪里有舍弃主要的而问次要的问题呢?

4、以民为本

(一一八)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意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注释:征:魏征。 霁:指收敛。 嗔:生气。 匿:藏。 竟:竟然。

1、解释下列加点字:

状貌不逾中人: 或逢上怒甚:

故中辍耳: 奏事固久不已:

2、下列四句话与例句省略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

A、橘生淮南则为橘 B、不可,直不百步耳

C、上亦为霁威 D、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3、最能表现这个语段主旨的一句话是: 。

参考答案

1、超过 有时 停止 停止 2、D 3、有胆略,善回人主意。

(一一九) 太宗悟佞

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帝正色曰:“魏公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明

也。今日果然!”

(《隋唐嘉话》)

①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

译文:

②魏公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日果然!

译文:。

(一二О)华歆拒赠

华歆从会稽还都,宾客义故赠遗累数百金,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临去,语众人曰:“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无以怀璧为罪,愿为之计。”众乃各留所赠。

①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

译文:

②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

译文:

③众乃各留所赠。

译文:

(一二一)曾子辞邑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①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译文:

②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译文:

(一二二)岳起

岳起,鄂济氏,满洲镶白旗人。乾隆三十六年举人,议叙,授笔帖式。累擢户部员外郎、翰林院侍讲学士、詹事府少詹事。五十六年,迁奉天府尹。前官贪黩,岳起至,屋宇器用遍洗涤之,曰:“勿染其污迹也!”与将军忤。逾年,擢内阁学士,寻出为江西布政使。殚心民事,值水灾,行勘圩堤,落水致疾。诏嘉其勤,许解任养疴

①岳起至,屋宇器用遍洗涤之,曰:“勿染其污迹也!”

译文:。

②诏嘉其勤,许解任养疴。

译文:

(一二三)沛公召郦生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①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

译文:

②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

译文:

(一二四)太宗数赵元楷

贞观七年,太宗幸蒲州,刺史赵元楷课父老服黄纱单衣,迎谒路左,盛饰廨宇,修营楼雉以求媚。又潜饲羊百余口鱼数千头,将馈贵戚。太宗知,召而数之曰:“朕巡省河、洛,经历数州,凡有所须,皆资官物。卿为饲羊养鱼,雕饰院宇,此乃亡隋弊俗,今不可复行,当识臣心,改旧态也。”以元楷在隋邪佞,故太宗发此言以戒之。元楷惭惧,数日不食而卒。

(选自《贞观政要》)

①又潜饲羊百余口鱼数千头,将馈贵戚。

译文:

②以元楷在隋邪佞,故太宗发此言以戒之。

译文:

(一二五)李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选自《史记》)

①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译文:

②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译文:

(一二六)申子请仕

申子请仕其从兄官,昭侯不许也。申子有怨色。昭侯曰:非所谓学于子者也。听子之谒,而废子之道乎?又亡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谒乎?①子尝教寡人循功劳,视次第。今有所求,此我将奚听乎?②申子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

选自《战国策》

①子尝教寡人循功劳,视次第。今有所求,此我将奚听乎?

译文:

②申子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

译文:

(一二七)郑光

郑光,宣宗之舅,别墅吏颇恣横,为里中患。积岁征租不入,户部侍郎韦澳为京兆尹,擒而械系之。及延英①对,上曰:“卿禁郑光庄吏,何罪?”澳具奏之。上曰:“卿拟如何处置?”澳曰:臣欲寘②于法。“上曰:”郑光甚惜,如何?“澳曰:陛下自内庭用臣为京兆,是使臣理畿甸③积弊。若郑光庄吏积年为蠹,得宽重典,则是朝廷之法,独行于贫下,臣未敢奉诏。”上曰:“诚如此,但郑光再三干朕,卿与货法④得否? 不然,重决货死可否?”澳曰:“臣不敢不奉诏,但许臣且系之,俟征积年税物毕放出,亦可为惩戒。”上曰:“可也。为郑光所税扰乡,行法自近。”澳自延英出,径入府杖之,征欠租数百斛,乃纵去。

(选自宋·王谠《唐语林》卷二)

[注]①延英:宫殿名。②寘:同“置”。③畿甸: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④货法:免除法律惩处。

①卿禁郑光庄吏,何罪?

译文:

②径入府杖之

译文:

(一二八)殿上虎

(安世)登进土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待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①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

译文:

②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

译文:

(一二九)周公吐哺

武王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祚摄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召公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完成周朝稳定大业) ,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成王长,能听政。成王临朝,周公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恭慎如畏然。

①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

译文

②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

译文:

(一三О)司马悦察狱

时有汝南上蔡董毛奴者,赍①钱五千,死在道路。郡县疑民张堤为劫,又于堤家得钱五千。堤惧拷掠,自诬言杀。狱②既至州,悦③观色察言,疑其不实。引见毛奴兄灵之,谓曰:“杀人取钱,当时狼狈,应有所遗,此贼竟遗何物?”灵之云:“唯得一刀鞘而已。”悦取鞘视之,曰:“此非里巷所为也。”乃召州城刀匠示之,有郭门者前曰:“此刀鞘门手所作,去岁卖与郭民董及祖。”悦收及祖,诘之曰:“汝何故杀人取钱而遗刀鞘?”及祖款引。灵之又于及祖身上得毛奴所著皂襦,及祖伏法。悦之察狱,多此类也。

(选自《魏书·列传》)

[注]①赍:jī携带。②狱:官司,案卷。③悦:司马悦,北魏时人,当时为豫州刺史。④款引:说假话遮盖。

①堤惧拷掠,自诬言杀。

译文:

②汝何故杀人取钱而遗刀鞘?

译文:

(一三一)范滂清节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宋令自知赃污,望风解印绶去。其所举奏,莫不厌塞众议。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 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间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 ,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 ①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译文:

②臣之所举,自非叨秽 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

译文:

(一三二)顾质独饯范文正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注]朋党: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

①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译文:

②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

译文:

(一三三)景公问于晏子

景公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晏子对曰:“患善恶之不分。”公曰:“何以察之?”对曰:“审择左右。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孔子闻之曰:“此言也信矣!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善无由入矣。”

①何以察之?

译文:

②此言也信矣!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

译文:

(一三四)介子推不受赏

介子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文公即位,赏不及推。推母曰:“盍亦求之?”推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也食。”其母曰:“亦使知之。”推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安用文?”其母曰:“能如是,与若俱隐。”至死不复见。

①推母曰:“盍亦求之?”推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译文

②推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安用文?”其母曰:“能如是,与若俱隐。”

译文:

(一三五)张嘉贞落魄有大志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①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

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

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翌日,拜监察御史。

(选自《大唐新语》)

[注]环堵,四周都是墙,常形容居室狭小简陋。

①时人莫之知也。

译文:

②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

译文:

①当时的人没有了解他的。②用那些积累下来的难办的事(向他)咨询。

(一三六)约法三章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

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①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译文:

②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译文:

①父老乡亲以秦朝的苛暴法令为痛苦已经很久了。(或:父老乡亲受秦朝苛暴政治的苦害已经很久了。)②况且我撤回军队驻扎霸上的原因,是等候诸侯到来制定共同遵守的条约。

(一三七)成祖不杀孝孺

建文四年六月乙卯,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复兴。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计,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 ,孝孺被执下狱。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

① 即事不计,当死社稷。

译文:

②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

译文:

①即使兵败,也应当为国家而死!②攻克京城的那一天,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但希望您不要杀害他。

(一三八)洪迈论六国

秦以关中之地,日夜东猎六国,百有余年,悉禽灭之。虽云得地利,善为兵,故百战百胜,以予考之,实六国自有以致之也。韩、燕弱小,置不足论。彼四国者,魏以惠王而衰,齐以闵王而衰,楚以怀王而衰,赵以孝成王而衰,皆本于好兵贪地之故。魏承文侯、武侯之后,表里山河,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而惠王数伐韩、赵,志吞邯郸,挫败于齐,军覆子死,卒为秦国所困,国日以蹙,失河西七百里,去安邑而都大梁,数世不振,讫于殄国。闵王承威、宣之后,山东之建国莫强焉,而狃于伐宋之利;南侵楚,西侵三晋,欲并二周而为天子,遂为燕所屠。虽赖田单之力,得复亡城,子孙沮气,孑孑自保,终堕秦计,束手为虏。怀王贪商於六百里,受诈张仪,失其名都、丧其甲士,不能偿,身道囚辱以死。赵以上党之地,代韩受兵,利令智昏,轻用民死,同日坑于长平者过四十万,几于社稷为墟,幸不即亡,终以不免。此四国之君,苟为保境睦邻,畏天自守,秦虽强大,岂能加我哉!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狃:贪。

①卒为秦国所困,国日以蹙

译文: 。

②闵王承威、宣之后,山东之建国莫强焉,而狃于伐宋之利

译文: 。

①终于被秦国围困,国土一天天地缩小。②齐闵王继承了威王、宣王的功业,崤山以东各诸侯国没有谁比它强盛,而他却贪心于从打宋国中获得利益


相关内容

  • 初三寒假备考学习计划
  • 升学考生寒假备战计划之初三语文篇 立足课本,抓住提分关键 据了解,截至寒假前,大部分初三学生语文科目中的文言文部分已经普遍学完了,初三下学期的语文课本中只剩下一些现代文内容没有学习。专家认为,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下学期书本上的现代文知识没有特别大的难度。专家建议,针对语文学科,这个寒假学生已经可以开 ...

  • 语文学科网址大全
  • 语文学科网址大全 1. - 大学语文基本能力训练. 2.- 中小学生作文辅导专业网站. 3.- 初中语文教学网,含作文.日记.咨询.教学等. 4.- 含语文论文.教案.课件资源等. 5.百分网 - 提供教案下载,课件.试卷等资源. 6. - 含教研动态,科研课题,中考辅导等. 7. - 高考语文教案 ...

  • 好读书计划
  • "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书活动实施计划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稳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我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目标要求 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读书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开发 ...

  • 中考课外文言文一日一练(十二)申屠敦之鼎
  • 12.申屠敦之鼎 洛阳布衣申屠敦①有汉鼎②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云螭斜错③,其文烂如④也.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象而铸之.淬⑤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一旦,持献权贵人,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敦偶在坐,心知为鲁生物也,乃曰:"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 ...

  • 有心栽"花""花"必开
  • [摘要]课外文言文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但只要掌握一些解答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的方法(如审视标题.熟读文章.课内寻根.灵活运用等),你就会发现其实并不难,胜利之"花"必会为你开放. [关键词]课外文言文 阅读方法 熟读文章 课内寻根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理解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理解重 ...

  • 2014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王冕读书
  • 王冕读书 王冕①,字元章.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②之,已而③复然.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会稽④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称通儒⑥.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注释:①王冕:人名.②挞:打.③已而 ...

  •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指导
  •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指导 一.试题回放(2010年上海市中考) 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 ...

  • 浅谈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 浅谈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作者:蒋志才 来源:<语数外学习·下旬>2014年第02期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推进,为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中考对文言文考察也有了较大的变化.从以前考课内文言文,到考课内文言文与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再到只考课 ...

  • 初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 初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文言文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课外的解题方法如下: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