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文化名城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建设宣传、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把文化建设列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省政府把文化大省建设作为富民强省的一项战略任务,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应充分发挥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比较优势,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求突破,努力加快文化名城建设步伐。

  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我们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这也使文化建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承担着更加重要的使命。文化与政治结合,政治就会更加开明;文化与经济结合,经济就会更具活力;文化与城市结合,城市就会更具魅力;文化与社会结合,社会就会更加和谐。不难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已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文化的有力支撑。保定文化源远流长,汇聚涵养,沉实厚重,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现代文化资源丰富,享有“戏曲之乡”、“学生城”、“冠军的摇篮”等许多美誉。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项。多种文化在此交融沉淀,形成了独特的保定文化。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文化制胜”的今天,保定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在深入研究、广泛宣传、转化利用、创新发展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看过去,保定影响很大、光环很大;看现在,危机很大、压力很大;看未来,希望很大、责任很大。鉴于此,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名城,是政治责任、历史责任,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尽管经济发展的压力很大,维护稳定的压力也很大,但绝不能等经济发展之后再抓文化;抓文化产业本身就是抓经济发展、抓社会进步。当前,保定正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又好又快发展、强市兴县富民”的中心任务,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文化繁荣,加速文化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更好地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和社会全面进步。

  以科学务实的态度推进文化名城建设

  建设文化名城是一个在积累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渐进过程。这里面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需要做的工作也很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防止和警惕急功近利的思想,充分考虑市情,以科学务实的态度扎实推进。从目前来看,如何弘扬保定主流人文精神,如何打造保定文化品牌和城市名片,如何在保定培育一批大师级文化人才,如何打破机制体制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等问题,篇篇都是大文章,需要锲而不舍地长期抓下去。但在谋划长远的同时,关键要立足当前,尽可能办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从一件件具体事抓起。今年以来,保定从强化项目入手,谋划和实施了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文化品牌、文化精品创作、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利用等几个方面的20个文化建设项目,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再创文化发展新优势,提升综合竞争力。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建设“保定历史文化名人苑”、“关汉卿大剧院”、“文化体育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提高保定文化的吸引力和承载力。采取市场运作、企业认建的方法,计划投资近4000万元的保定历史文化名人苑已完成选址、前期规划设计等工作,并初步遴选出近40位入苑名人。

  在打造文化品牌方面,重点是通过举办系列文化活动、在媒体开设文化专栏等形式,打造一批展示保定形象的靓丽名片。保定是河北梆子的发源地,我们计划每年举办一届河北梆子艺术节,邀请市内外名家表演、研讨,使其成为保定的文艺名片、河北的文化品牌。目前已成功举办中国·保定空竹艺术节、中国·保定xx年首届篮球文化节等,既展示了保定形象,又掀起全民健身热潮。国家动漫产业发展(保定)基地正式挂牌,占地466亩、投资10亿元的河北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奠基,标志着一个动漫产业群体即将在保定迅速崛起。

  同时,进一步整合演艺资源,深化院团体制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打造符合旅游文化市场需要的新的演艺团体,走“以景区景观为依托、与旅游相结合”的演出发展之路。前不久保定市艺术团与野三坡景区联合组建了“保定古城飞歌艺术团”,努力在文化精品创作方面,打造一台旅游文化精品戏,彰显保定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像云南打造《丽水金沙》、西安大唐芙蓉园打造《梦回大唐》那样,形成有影响力、竞争力的靓丽文艺名片。

  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利用方面,已着手实施保护、修缮淮军公所、光园等知名文物古迹的工作;直隶总督署西路的恢复已经动工,争取尽早使其原貌再现;古莲池“十二景”中的蕊幢精舍、鹤柴、绎堂“三景”正在原址复建。考虑到莲池书院曾与岳麓书院齐名,准备仿照岳麓书院的模式,在旅游开发、文化产业开发、出版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目前莲池书院研究会、莲池书院出版社正在紧张筹划之中。

  总之,文化名城建设要从小事做起,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对一些古建筑,当下没条件恢复,就要先把它保护起来。在保定工作和生活,有责任、有义务把文化名城保护好、建设好,对得起历史,对得起前人和后人。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文化名城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说是人的建设,关键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发展先进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全面发挥人的创造才能,激发人的进取精神,最大限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真正使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量。建设文化名城就要体现这一要求,在全面提高市民素质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文化人才建设。不仅要建“大楼”,更要育“大师”。一个地方的文化发展,必须有大师级人物来引领。有了大师才会有大作,有了名家才会有名品,有了名品才会有名城。从保定的实际情况看,建设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必须坚持以培养为主的方针,在想尽一切办法把现有人才培养好、使用好的同时,争取引进更多人才。对那些在全省有位置、有名气的人才,采取措施把他们推向全国;对那些在保定有位置、有名气的人才,采取措施把他们推向全省;对那些具备一定潜力的人才,采取措施促使其早日成才。近年来,保定已有多人获得国家、省级“小梅花”奖,体现了戏曲艺术教育的高水平。从今年开始,保定市陆续选拔一批基础扎实、有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送到艺术院校或研究机构进行重点培养,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各个文化门类的领头人。同时,选派一批有培养前途的文化艺术人才,到基层挂职锻炼。

  坚持以创新机制保障文化名城建设

  推进文化名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一套科学规范的机制非常必要。一是创新领导机制。成立由相关成员单位参加的、高规格的市文化名城建设指导委员会,改过去的分散管理、各自为战为统一部署、协调联动。对文化名城建设项目进行分解,确定一名市级领导牵头负责,为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二是创新投入和激励机制。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和文化奖励基金,制定文化建设突出贡献人才奖励制度,加大对文化发展的支持力度。三是创新管理机制。把政府职能由主要办文化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促使各文化单位“调头转向”,变面向政府、面向奖台为面向群众、面向市场。四是创新投融资机制。确定公益性文化事业项目由政府主导,经营性文化产业由市场主导,逐步建立多元投融资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等社会资本及外资进入法律允许的文化领域,充分调动各方面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建设宣传、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把文化建设列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省政府把文化大省建设作为富民强省的一项战略任务,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保定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应充分发挥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比较优势,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求突破,努力加快文化名城建设步伐。

  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我们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这也使文化建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承担着更加重要的使命。文化与政治结合,政治就会更加开明;文化与经济结合,经济就会更具活力;文化与城市结合,城市就会更具魅力;文化与社会结合,社会就会更加和谐。不难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已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文化的有力支撑。保定文化源远流长,汇聚涵养,沉实厚重,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现代文化资源丰富,享有“戏曲之乡”、“学生城”、“冠军的摇篮”等许多美誉。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项。多种文化在此交融沉淀,形成了独特的保定文化。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文化制胜”的今天,保定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在深入研究、广泛宣传、转化利用、创新发展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看过去,保定影响很大、光环很大;看现在,危机很大、压力很大;看未来,希望很大、责任很大。鉴于此,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名城,是政治责任、历史责任,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尽管经济发展的压力很大,维护稳定的压力也很大,但绝不能等经济发展之后再抓文化;抓文化产业本身就是抓经济发展、抓社会进步。当前,保定正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又好又快发展、强市兴县富民”的中心任务,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文化繁荣,加速文化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更好地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和社会全面进步。

  以科学务实的态度推进文化名城建设

  建设文化名城是一个在积累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渐进过程。这里面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需要做的工作也很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防止和警惕急功近利的思想,充分考虑市情,以科学务实的态度扎实推进。从目前来看,如何弘扬保定主流人文精神,如何打造保定文化品牌和城市名片,如何在保定培育一批大师级文化人才,如何打破机制体制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等问题,篇篇都是大文章,需要锲而不舍地长期抓下去。但在谋划长远的同时,关键要立足当前,尽可能办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从一件件具体事抓起。今年以来,保定从强化项目入手,谋划和实施了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文化品牌、文化精品创作、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利用等几个方面的20个文化建设项目,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再创文化发展新优势,提升综合竞争力。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建设“保定历史文化名人苑”、“关汉卿大剧院”、“文化体育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提高保定文化的吸引力和承载力。采取市场运作、企业认建的方法,计划投资近4000万元的保定历史文化名人苑已完成选址、前期规划设计等工作,并初步遴选出近40位入苑名人。

  在打造文化品牌方面,重点是通过举办系列文化活动、在媒体开设文化专栏等形式,打造一批展示保定形象的靓丽名片。保定是河北梆子的发源地,我们计划每年举办一届河北梆子艺术节,邀请市内外名家表演、研讨,使其成为保定的文艺名片、河北的文化品牌。目前已成功举办中国·保定空竹艺术节、中国·保定xx年首届篮球文化节等,既展示了保定形象,又掀起全民健身热潮。国家动漫产业发展(保定)基地正式挂牌,占地466亩、投资10亿元的河北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奠基,标志着一个动漫产业群体即将在保定迅速崛起。

  同时,进一步整合演艺资源,深化院团体制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打造符合旅游文化市场需要的新的演艺团体,走“以景区景观为依托、与旅游相结合”的演出发展之路。前不久保定市艺术团与野三坡景区联合组建了“保定古城飞歌艺术团”,努力在文化精品创作方面,打造一台旅游文化精品戏,彰显保定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像云南打造《丽水金沙》、西安大唐芙蓉园打造《梦回大唐》那样,形成有影响力、竞争力的靓丽文艺名片。

  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利用方面,已着手实施保护、修缮淮军公所、光园等知名文物古迹的工作;直隶总督署西路的恢复已经动工,争取尽早使其原貌再现;古莲池“十二景”中的蕊幢精舍、鹤柴、绎堂“三景”正在原址复建。考虑到莲池书院曾与岳麓书院齐名,准备仿照岳麓书院的模式,在旅游开发、文化产业开发、出版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目前莲池书院研究会、莲池书院出版社正在紧张筹划之中。

  总之,文化名城建设要从小事做起,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对一些古建筑,当下没条件恢复,就要先把它保护起来。在保定工作和生活,有责任、有义务把文化名城保护好、建设好,对得起历史,对得起前人和后人。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文化名城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说是人的建设,关键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发展先进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全面发挥人的创造才能,激发人的进取精神,最大限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真正使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量。建设文化名城就要体现这一要求,在全面提高市民素质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文化人才建设。不仅要建“大楼”,更要育“大师”。一个地方的文化发展,必须有大师级人物来引领。有了大师才会有大作,有了名家才会有名品,有了名品才会有名城。从保定的实际情况看,建设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必须坚持以培养为主的方针,在想尽一切办法把现有人才培养好、使用好的同时,争取引进更多人才。对那些在全省有位置、有名气的人才,采取措施把他们推向全国;对那些在保定有位置、有名气的人才,采取措施把他们推向全省;对那些具备一定潜力的人才,采取措施促使其早日成才。近年来,保定已有多人获得国家、省级“小梅花”奖,体现了戏曲艺术教育的高水平。从今年开始,保定市陆续选拔一批基础扎实、有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送到艺术院校或研究机构进行重点培养,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各个文化门类的领头人。同时,选派一批有培养前途的文化艺术人才,到基层挂职锻炼。

  坚持以创新机制保障文化名城建设

  推进文化名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一套科学规范的机制非常必要。一是创新领导机制。成立由相关成员单位参加的、高规格的市文化名城建设指导委员会,改过去的分散管理、各自为战为统一部署、协调联动。对文化名城建设项目进行分解,确定一名市级领导牵头负责,为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二是创新投入和激励机制。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和文化奖励基金,制定文化建设突出贡献人才奖励制度,加大对文化发展的支持力度。三是创新管理机制。把政府职能由主要办文化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促使各文化单位“调头转向”,变面向政府、面向奖台为面向群众、面向市场。四是创新投融资机制。确定公益性文化事业项目由政府主导,经营性文化产业由市场主导,逐步建立多元投融资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等社会资本及外资进入法律允许的文化领域,充分调动各方面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建设宣传、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把文化建设列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省政府把文化大省建设作为富民强省的一项战略任务,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应充分发挥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比较优势,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求突破,努力加快文化名城建设步伐。

  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我们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这也使文化建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承担着更加重要的使命。文化与政治结合,政治就会更加开明;文化与经济结合,经济就会更具活力;文化与城市结合,城市就会更具魅力;文化与社会结合,社会就会更加和谐。不难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已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文化的有力支撑。保定文化源远流长,汇聚涵养,沉实厚重,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现代文化资源丰富,享有“戏曲之乡”、“学生城”、“冠军的摇篮”等许多美誉。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项。多种文化在此交融沉淀,形成了独特的保定文化。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文化制胜”的今天,保定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在深入研究、广泛宣传、转化利用、创新发展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看过去,保定影响很大、光环很大;看现在,危机很大、压力很大;看未来,希望很大、责任很大。鉴于此,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名城,是政治责任、历史责任,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尽管经济发展的压力很大,维护稳定的压力也很大,但绝不能等经济发展之后再抓文化;抓文化产业本身就是抓经济发展、抓社会进步。当前,保定正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又好又快发展、强市兴县富民”的中心任务,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文化繁荣,加速文化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更好地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和社会全面进步。

  以科学务实的态度推进文化名城建设

  建设文化名城是一个在积累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渐进过程。这里面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需要做的工作也很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防止和警惕急功近利的思想,充分考虑市情,以科学务实的态度扎实推进。从目前来看,如何弘扬保定主流人文精神,如何打造保定文化品牌和城市名片,如何在保定培育一批大师级文化人才,如何打破机制体制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等问题,篇篇都是大文章,需要锲而不舍地长期抓下去。但在谋划长远的同时,关键要立足当前,尽可能办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从一件件具体事抓起。今年以来,保定从强化项目入手,谋划和实施了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文化品牌、文化精品创作、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利用等几个方面的20个文化建设项目,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再创文化发展新优势,提升综合竞争力。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建设“保定历史文化名人苑”、“关汉卿大剧院”、“文化体育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提高保定文化的吸引力和承载力。采取市场运作、企业认建的方法,计划投资近4000万元的保定历史文化名人苑已完成选址、前期规划设计等工作,并初步遴选出近40位入苑名人。

  在打造文化品牌方面,重点是通过举办系列文化活动、在媒体开设文化专栏等形式,打造一批展示保定形象的靓丽名片。保定是河北梆子的发源地,我们计划每年举办一届河北梆子艺术节,邀请市内外名家表演、研讨,使其成为保定的文艺名片、河北的文化品牌。目前已成功举办中国·保定空竹艺术节、中国·保定xx年首届篮球文化节等,既展示了保定形象,又掀起全民健身热潮。国家动漫产业发展(保定)基地正式挂牌,占地466亩、投资10亿元的河北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奠基,标志着一个动漫产业群体即将在保定迅速崛起。

  同时,进一步整合演艺资源,深化院团体制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打造符合旅游文化市场需要的新的演艺团体,走“以景区景观为依托、与旅游相结合”的演出发展之路。前不久保定市艺术团与野三坡景区联合组建了“保定古城飞歌艺术团”,努力在文化精品创作方面,打造一台旅游文化精品戏,彰显保定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像云南打造《丽水金沙》、西安大唐芙蓉园打造《梦回大唐》那样,形成有影响力、竞争力的靓丽文艺名片。

  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利用方面,已着手实施保护、修缮淮军公所、光园等知名文物古迹的工作;直隶总督署西路的恢复已经动工,争取尽早使其原貌再现;古莲池“十二景”中的蕊幢精舍、鹤柴、绎堂“三景”正在原址复建。考虑到莲池书院曾与岳麓书院齐名,准备仿照岳麓书院的模式,在旅游开发、文化产业开发、出版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目前莲池书院研究会、莲池书院出版社正在紧张筹划之中。

  总之,文化名城建设要从小事做起,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对一些古建筑,当下没条件恢复,就要先把它保护起来。在保定工作和生活,有责任、有义务把文化名城保护好、建设好,对得起历史,对得起前人和后人。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文化名城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说是人的建设,关键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发展先进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全面发挥人的创造才能,激发人的进取精神,最大限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真正使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量。建设文化名城就要体现这一要求,在全面提高市民素质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文化人才建设。不仅要建“大楼”,更要育“大师”。一个地方的文化发展,必须有大师级人物来引领。有了大师才会有大作,有了名家才会有名品,有了名品才会有名城。从保定的实际情况看,建设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必须坚持以培养为主的方针,在想尽一切办法把现有人才培养好、使用好的同时,争取引进更多人才。对那些在全省有位置、有名气的人才,采取措施把他们推向全国;对那些在保定有位置、有名气的人才,采取措施把他们推向全省;对那些具备一定潜力的人才,采取措施促使其早日成才。近年来,保定已有多人获得国家、省级“小梅花”奖,体现了戏曲艺术教育的高水平。从今年开始,保定市陆续选拔一批基础扎实、有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送到艺术院校或研究机构进行重点培养,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各个文化门类的领头人。同时,选派一批有培养前途的文化艺术人才,到基层挂职锻炼。

  坚持以创新机制保障文化名城建设

  推进文化名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一套科学规范的机制非常必要。一是创新领导机制。成立由相关成员单位参加的、高规格的市文化名城建设指导委员会,改过去的分散管理、各自为战为统一部署、协调联动。对文化名城建设项目进行分解,确定一名市级领导牵头负责,为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二是创新投入和激励机制。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和文化奖励基金,制定文化建设突出贡献人才奖励制度,加大对文化发展的支持力度。三是创新管理机制。把政府职能由主要办文化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促使各文化单位“调头转向”,变面向政府、面向奖台为面向群众、面向市场。四是创新投融资机制。确定公益性文化事业项目由政府主导,经营性文化产业由市场主导,逐步建立多元投融资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等社会资本及外资进入法律允许的文化领域,充分调动各方面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建设宣传、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把文化建设列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省政府把文化大省建设作为富民强省的一项战略任务,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保定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应充分发挥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比较优势,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求突破,努力加快文化名城建设步伐。

  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我们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这也使文化建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承担着更加重要的使命。文化与政治结合,政治就会更加开明;文化与经济结合,经济就会更具活力;文化与城市结合,城市就会更具魅力;文化与社会结合,社会就会更加和谐。不难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已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文化的有力支撑。保定文化源远流长,汇聚涵养,沉实厚重,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现代文化资源丰富,享有“戏曲之乡”、“学生城”、“冠军的摇篮”等许多美誉。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项。多种文化在此交融沉淀,形成了独特的保定文化。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文化制胜”的今天,保定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在深入研究、广泛宣传、转化利用、创新发展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看过去,保定影响很大、光环很大;看现在,危机很大、压力很大;看未来,希望很大、责任很大。鉴于此,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名城,是政治责任、历史责任,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尽管经济发展的压力很大,维护稳定的压力也很大,但绝不能等经济发展之后再抓文化;抓文化产业本身就是抓经济发展、抓社会进步。当前,保定正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又好又快发展、强市兴县富民”的中心任务,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文化繁荣,加速文化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更好地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和社会全面进步。

  以科学务实的态度推进文化名城建设

  建设文化名城是一个在积累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渐进过程。这里面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需要做的工作也很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防止和警惕急功近利的思想,充分考虑市情,以科学务实的态度扎实推进。从目前来看,如何弘扬保定主流人文精神,如何打造保定文化品牌和城市名片,如何在保定培育一批大师级文化人才,如何打破机制体制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等问题,篇篇都是大文章,需要锲而不舍地长期抓下去。但在谋划长远的同时,关键要立足当前,尽可能办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从一件件具体事抓起。今年以来,保定从强化项目入手,谋划和实施了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文化品牌、文化精品创作、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利用等几个方面的20个文化建设项目,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再创文化发展新优势,提升综合竞争力。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建设“保定历史文化名人苑”、“关汉卿大剧院”、“文化体育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提高保定文化的吸引力和承载力。采取市场运作、企业认建的方法,计划投资近4000万元的保定历史文化名人苑已完成选址、前期规划设计等工作,并初步遴选出近40位入苑名人。

  在打造文化品牌方面,重点是通过举办系列文化活动、在媒体开设文化专栏等形式,打造一批展示保定形象的靓丽名片。保定是河北梆子的发源地,我们计划每年举办一届河北梆子艺术节,邀请市内外名家表演、研讨,使其成为保定的文艺名片、河北的文化品牌。目前已成功举办中国·保定空竹艺术节、中国·保定xx年首届篮球文化节等,既展示了保定形象,又掀起全民健身热潮。国家动漫产业发展(保定)基地正式挂牌,占地466亩、投资10亿元的河北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奠基,标志着一个动漫产业群体即将在保定迅速崛起。

  同时,进一步整合演艺资源,深化院团体制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打造符合旅游文化市场需要的新的演艺团体,走“以景区景观为依托、与旅游相结合”的演出发展之路。前不久保定市艺术团与野三坡景区联合组建了“保定古城飞歌艺术团”,努力在文化精品创作方面,打造一台旅游文化精品戏,彰显保定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像云南打造《丽水金沙》、西安大唐芙蓉园打造《梦回大唐》那样,形成有影响力、竞争力的靓丽文艺名片。

  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利用方面,已着手实施保护、修缮淮军公所、光园等知名文物古迹的工作;直隶总督署西路的恢复已经动工,争取尽早使其原貌再现;古莲池“十二景”中的蕊幢精舍、鹤柴、绎堂“三景”正在原址复建。考虑到莲池书院曾与岳麓书院齐名,准备仿照岳麓书院的模式,在旅游开发、文化产业开发、出版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目前莲池书院研究会、莲池书院出版社正在紧张筹划之中。

  总之,文化名城建设要从小事做起,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对一些古建筑,当下没条件恢复,就要先把它保护起来。在保定工作和生活,有责任、有义务把文化名城保护好、建设好,对得起历史,对得起前人和后人。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文化名城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说是人的建设,关键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发展先进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全面发挥人的创造才能,激发人的进取精神,最大限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真正使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量。建设文化名城就要体现这一要求,在全面提高市民素质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文化人才建设。不仅要建“大楼”,更要育“大师”。一个地方的文化发展,必须有大师级人物来引领。有了大师才会有大作,有了名家才会有名品,有了名品才会有名城。从保定的实际情况看,建设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必须坚持以培养为主的方针,在想尽一切办法把现有人才培养好、使用好的同时,争取引进更多人才。对那些在全省有位置、有名气的人才,采取措施把他们推向全国;对那些在保定有位置、有名气的人才,采取措施把他们推向全省;对那些具备一定潜力的人才,采取措施促使其早日成才。近年来,保定已有多人获得国家、省级“小梅花”奖,体现了戏曲艺术教育的高水平。从今年开始,保定市陆续选拔一批基础扎实、有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送到艺术院校或研究机构进行重点培养,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各个文化门类的领头人。同时,选派一批有培养前途的文化艺术人才,到基层挂职锻炼。

  坚持以创新机制保障文化名城建设

  推进文化名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一套科学规范的机制非常必要。一是创新领导机制。成立由相关成员单位参加的、高规格的市文化名城建设指导委员会,改过去的分散管理、各自为战为统一部署、协调联动。对文化名城建设项目进行分解,确定一名市级领导牵头负责,为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二是创新投入和激励机制。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和文化奖励基金,制定文化建设突出贡献人才奖励制度,加大对文化发展的支持力度。三是创新管理机制。把政府职能由主要办文化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促使各文化单位“调头转向”,变面向政府、面向奖台为面向群众、面向市场。四是创新投融资机制。确定公益性文化事业项目由政府主导,经营性文化产业由市场主导,逐步建立多元投融资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等社会资本及外资进入法律允许的文化领域,充分调动各方面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相关内容

  • 李小鹏观摩检查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 李小鹏观摩检查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口播:10月29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小鹏带领省观摩检查组,对我市工业.文化等重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观摩检查.观摩中,李小鹏一行对我市项目建设予以"高歌猛进,振奋人心"的评价,同时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再鼓干劲,深化改革,锐意创新,谱写转型跨越发展的新 ...

  • 县上半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汇报
  •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扎实推进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出品牌上水平 --镇远县2012年上半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汇报 尊敬的州检查组: 欢迎你们百忙之中到镇远检查指导工作,现我就镇远县2012年上半年来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汇报. 201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州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

  •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的经验及启示
  • 江苏建筑2011年第6期(总第145期)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的经验及启示 夏正兴 (无锡市建设局,江苏无锡 [摘 要] 214131)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的经验及特点,他们在城市建设中的做法及经验,在城市管理方面的理念及方式,值得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借鉴 市化和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同类城市 ...

  • 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思考
  • 一、正视文化旅游现状,加快文化旅游城市建设 1、充分认识荆州历史文化优势。荆州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楚文化底蕴深厚、三国文化脍炙人口、名人文化千古传颂、水文化震憾人心、红色文化可歌可泣、非物质文化琳琅满目,荆州古城享誉中外。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在荆州定都长达411年, ...

  • 建党93周年暨优秀共产党员表彰大会讲话稿
  • 同志们,今年是建党93周年,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xxx镇庆祝建党93周年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表彰大会,目的是表彰先进,勉励落后,共同把我镇经济文化各项工作搞好!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91年不平凡的历程,回首近一个世纪的光辉历程,自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勇敢担当历史使命,带领人 ...

  • 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坚定信心加快发展
  • 坚定信心抢抓机遇 凝心聚力加快发展 ――在政协第十二届资中县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2009年2月27日) 何 兵 同志们: 政协第十二届资中县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经过全体委员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即将胜利闭幕.会议期间,全体委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县十二届三次党代会 ...

  • 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
  • 京政发„2007‟1号附件: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 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 目 录 前 言............................................................................................. ...

  • 南京13次党代会报告
  • 杨卫泽在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gov.longhoo.net 来源:南京日报 2011-10-24 10:41:19 评论 进入论坛 杨卫泽 (2011年10月16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这次大会,是在南京"两个率先" ...

  • 关于科学的标语口号
  • 1.科学发展.富民强市 2.关爱健康.惠及民生 3.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4.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文明发展,率先发展 5.全面贯彻党的xx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6.解放思想无止境,科学发展不停步 7.转变发展观念,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步伐 8.牢记党的根本宗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