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中考题

岳阳楼记中考题

一, 词语注释: 1. 登斯楼也: .

14. 山岳潜形 .

15.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6. 波澜不惊。 .

17.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8. 是进亦忧,退亦忧 .19. 微斯人,吾谁与归 .20. 山岳潜形 .21. 则有去国怀乡 .22.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3. 多会于此 .24. 不以物喜 .

25.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 则有心旷神怡 .

3. 满目萧然 .4. .“朝晖夕阴”的“晖”, .5. 薄暮冥冥 .6. 春和景明: .

7. 四时之景不同。 .

8. 朝晖夕阴, .

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0. 山间之四时也 .11. 而或长烟一空, .12. 宠辱偕忘偕 .13. 把 酒临风 .

二.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A.哀转久绝 群响毕绝 B.属引凄异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至若春和景明 地利不如人和 D.把酒临风 临溪而渔 三 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樯倾楫摧 倾家荡产 B.忧谗畏讥 乐以忘忧 C.去国怀乡 触目伤怀 D.或异二者之为 神情异常

四.选出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 ) ( 2 分) A .屋舍俨然 B .满目萧然

C .百事也尽然 D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五.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以物喜

A.属余作文以记之 B.徒以有先生也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以中有足乐者

六.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宠辱偕忘

A.去国怀乡 B.沙鸥翔集 C.春和景明 D.吾谁与归

13.辨析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不可久居

B.是 是进亦忧,退亦忧 问今是何世 C.去 乃记之而去 游人去而禽鸟乐 D.异 或异二者之为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2.“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选择正确的义项,将所选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2分)

去:A.距离 B.离开 C.除掉,去掉

① 去国怀乡 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③委而去之 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翻译:

(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3) 前人之述备矣。

(4)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5)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 微斯人,吾谁与归?

(8)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9)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10)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1)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文段理解

1. “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什么?(2分) 2. 由“渔歌互答”,你能联想到《三峡》中哪两句渔歌?(2分)

3. 《岳阳楼记》第二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如果

请你朗读第二、三两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 和 的语气语调 4.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7个字)(2分)

范仲淹

□□□□□□□

。 欧阳修

□□□□□□□

5.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

6.请从选段①②中找出分别与“以物喜”“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 (1)“以物喜”_(2)“以己悲”_7.你如何看待作者所追求的“古仁人之心”?

8.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选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 “退”指的是;“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9.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2分)

答:

10.范仲淹“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与民同乐”;有人“以苦为乐”,有人“助人为乐”;有人“寻欢作乐”,有人“及时行乐”。你以什么为乐?淡谈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

答: 18.比较甲乙两个文段,在下面表格的空格处填上相应的内容。(3分)

19.第④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答: .

20.选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不是一种“乐”,“ 后天下之乐而乐”于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2分)

21.“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2.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3分)

1..“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什么?(2分) 唐贤今人诗赋

.由“渔歌互答”,你能联想到《三峡》中哪两句渔歌?(2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5.选文第二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字,应注意分别读出 和 的语气语调。(4分) 25.阴晦萧索 晴朗明丽 悲凉低沉 喜悦昂扬 2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7个字)(2分)

①范仲淹□□□□□□□。 ②欧阳修□□□□□□□。 ①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②欧阳修与吏民同醉同乐。

12、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先天……后天… 19.请从选段①②中找出分别与“以物喜”“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 (1)“以物喜”_________ (2)“以己悲”________

20.你如何看待作者所追求的“古仁人之心”? 答:_______

14.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选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 “退”指的是;“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15.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2分)

答:

14.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5.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已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l 9.范仲淹“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与民同乐”;有人“以苦为乐”,有人“助人为乐”;有人“寻欢作乐”,有人“及时行乐”。你以什么为乐?淡谈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 答:

18.比较甲乙两个文段,在下面表格的空格处填上相应的内容。(3分)

14.第④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答: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 11.选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不是一种“乐”,“ 后天下之乐而乐”于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2分)

答: 11.前者因个人的“得”而乐,是一己之乐。1分;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1分。意思对即可。

14.“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15.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3分)

答:

)14.(3分)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1分)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1分)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1分)。15.(3分)提示:观点明确,言之成理,阐述清楚即呵。

岳阳楼记中考题

一, 词语注释: 1. 登斯楼也: .

14. 山岳潜形 .

15.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6. 波澜不惊。 .

17.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8. 是进亦忧,退亦忧 .19. 微斯人,吾谁与归 .20. 山岳潜形 .21. 则有去国怀乡 .22.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3. 多会于此 .24. 不以物喜 .

25.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 则有心旷神怡 .

3. 满目萧然 .4. .“朝晖夕阴”的“晖”, .5. 薄暮冥冥 .6. 春和景明: .

7. 四时之景不同。 .

8. 朝晖夕阴, .

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0. 山间之四时也 .11. 而或长烟一空, .12. 宠辱偕忘偕 .13. 把 酒临风 .

二.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A.哀转久绝 群响毕绝 B.属引凄异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至若春和景明 地利不如人和 D.把酒临风 临溪而渔 三 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樯倾楫摧 倾家荡产 B.忧谗畏讥 乐以忘忧 C.去国怀乡 触目伤怀 D.或异二者之为 神情异常

四.选出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 ) ( 2 分) A .屋舍俨然 B .满目萧然

C .百事也尽然 D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五.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以物喜

A.属余作文以记之 B.徒以有先生也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以中有足乐者

六.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宠辱偕忘

A.去国怀乡 B.沙鸥翔集 C.春和景明 D.吾谁与归

13.辨析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不可久居

B.是 是进亦忧,退亦忧 问今是何世 C.去 乃记之而去 游人去而禽鸟乐 D.异 或异二者之为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2.“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选择正确的义项,将所选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2分)

去:A.距离 B.离开 C.除掉,去掉

① 去国怀乡 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③委而去之 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翻译:

(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3) 前人之述备矣。

(4)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5)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 微斯人,吾谁与归?

(8)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9)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10)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1)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文段理解

1. “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什么?(2分) 2. 由“渔歌互答”,你能联想到《三峡》中哪两句渔歌?(2分)

3. 《岳阳楼记》第二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如果

请你朗读第二、三两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 和 的语气语调 4.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7个字)(2分)

范仲淹

□□□□□□□

。 欧阳修

□□□□□□□

5.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

6.请从选段①②中找出分别与“以物喜”“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 (1)“以物喜”_(2)“以己悲”_7.你如何看待作者所追求的“古仁人之心”?

8.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选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 “退”指的是;“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9.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2分)

答:

10.范仲淹“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与民同乐”;有人“以苦为乐”,有人“助人为乐”;有人“寻欢作乐”,有人“及时行乐”。你以什么为乐?淡谈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

答: 18.比较甲乙两个文段,在下面表格的空格处填上相应的内容。(3分)

19.第④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答: .

20.选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不是一种“乐”,“ 后天下之乐而乐”于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2分)

21.“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2.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3分)

1..“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什么?(2分) 唐贤今人诗赋

.由“渔歌互答”,你能联想到《三峡》中哪两句渔歌?(2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5.选文第二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字,应注意分别读出 和 的语气语调。(4分) 25.阴晦萧索 晴朗明丽 悲凉低沉 喜悦昂扬 2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7个字)(2分)

①范仲淹□□□□□□□。 ②欧阳修□□□□□□□。 ①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②欧阳修与吏民同醉同乐。

12、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先天……后天… 19.请从选段①②中找出分别与“以物喜”“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 (1)“以物喜”_________ (2)“以己悲”________

20.你如何看待作者所追求的“古仁人之心”? 答:_______

14.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选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 “退”指的是;“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15.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2分)

答:

14.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5.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已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l 9.范仲淹“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与民同乐”;有人“以苦为乐”,有人“助人为乐”;有人“寻欢作乐”,有人“及时行乐”。你以什么为乐?淡谈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 答:

18.比较甲乙两个文段,在下面表格的空格处填上相应的内容。(3分)

14.第④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答: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 11.选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不是一种“乐”,“ 后天下之乐而乐”于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2分)

答: 11.前者因个人的“得”而乐,是一己之乐。1分;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1分。意思对即可。

14.“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15.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3分)

答:

)14.(3分)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1分)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1分)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1分)。15.(3分)提示:观点明确,言之成理,阐述清楚即呵。


相关内容

  • [登岳阳楼]2011-2016年中考赏析题合集
  • <登岳阳楼>诗歌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思想内容]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 ...

  • [岳阳楼记]中考试题
  • <岳阳楼记>中考试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 ...

  • [岳阳楼记]阅读题中考汇编(答案)
  • <岳阳楼记>阅读题中考汇编(答案) (一)课文第一.二段 1.请概括第1段的内容要点:答案:滕子京谪守的时间.政绩(重修的背景)和作者作记的缘由. 2.表明滕子京的政绩的文字是:"," 答案: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3.第2段描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 ...

  • 语文中考知识点
  • 1.诗歌鉴赏 (古代) 七上: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天净沙·秋思 七下:木兰诗 八上:望岳 春望 石壕吏 (归园田居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登岳阳楼) 八下: 赤壁 过零丁洋 水调歌头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饮酒 行路难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山坡羊·潼关怀古 己亥杂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 中考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岳阳楼记]
  • 2010年中考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十) ■(十)岳阳楼记 范仲淹 一.生字注音 谪(zhé)守 朝晖(huī)夕阴 霏霏(fēi) 薄暮冥冥(míng)淫(yín)雨 心旷神怡(yí) 皓(hào)月 宠辱偕(xié)忘.潜行(qián) 浩浩汤汤 (shāng) 潇(xiāo)湘 属 ( zhǔ ...

  • 2016中考文言文复习[岳阳楼记]复习提纲
  • 2016年中考文言文复习之山水游记篇 (八上)<岳阳楼记> 年级组长签字 备课组长签字 学生签签名 限时:40分钟 <岳阳楼记> 一.背诵全文 今义:看护,把守. [制]古义:规模. 今义:多指制度. [气象]古义:景象. 今义:多指有关大气变化的现象和规律. [薄]古义:迫 ...

  • 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汇编
  • 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汇编(1)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3) 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

  • 古诗文目录
  • 一. 文言文部 分(42篇) 七年级上--2 27.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陶 弘景 九年级下-5 17公输 18. 孟子二章 5. <世说新语>. 咏雪 记承天寺夜游 陈太丘 与友期 10. <论语>十二章 20. 虽有嘉肴 <礼记> 25. 河中石兽 纪昀 七 ...

  • 中考中常见的名胜古迹对联
  • 中考中常见的名胜古迹对联 ☆名胜古迹,对联往往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根据下列对联内容,联系所学的古诗文,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名胜古迹(每空1分) (1)黄河偶乘沧海月,白云常带楚江秋 (黄鹤楼) (2)我其仙乎吞云梦者八九,登斯楼也览气象兮万千.(岳阳楼) (3)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一览众山小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