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笔记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笔记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于1845年春,马克思生前未发表过。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提纲》的重大意义,首先在于它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从而为唯物史观乃至崭新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生长点和立足点。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首要的观点。正是基于科学的实践观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科学地说明了人的社会性本质,正确地阐述了社会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也正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进而阐明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性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实践观是统一的,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同时又是一种客观的感性活动,标志着人对世界的实际把握,其基本特征是客观现实性的,自觉能动性的和社会历史性的,实践内在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实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互换,以及人与物之间的物质和观念的转换。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从实践出发,分析了以往哲学的主要缺陷,马克思指出:“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就是说,旧唯物主义仅仅看到自然的优先性,客观性,把自然理解为和人的实践活动没有丝毫关系的纯客观东西,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旧唯物主义不懂实践,看不到感性世界是人的实践的产物,看不到自然,因而不能正确地解决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更看不到主体基于实践基础上的能动性,因而在本质上是一种消极、直观的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都主张物质决定精神,但都认为精神和意识是物质直观的的反映,否认精神的能动性,旧唯物主义的决定是机械和形而上学的。旧唯物主义“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客体作用于主体的角度,而没有从人对客观事物的能动角度去理解,这正是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旧唯物主义认为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而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

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自然界制约、支配着人及其活动,人是“受动的”“自然存在物”,同时人也能动的改造自然界,人又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现实在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属人性,恰恰是实践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实践不断地创造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不断创造,生产着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并使人的生命活动成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从而使人成为能动的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有意识的类存在物的统一。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其次才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思维能否反映客观对象及如何反映客观对象,这是人的认识能力及获得真理性认识的途径问题;其二是思维内容是否符合客观对象,这是人数的检验标准问题。这是两个相互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的问题,但是却一直是哲学争论的焦点问题。唯心主义从意识决定物质的路线出发,根本否认思维的内容与它所反映的客观对象之间的关系,因为认为根本不存在被认识的客观对象,因而也无所谓反映。费尔巴哈是个唯物主义者,他承认人的思维之外的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承认人的思维能正确反映外部世界及其规律性,但是对认识通过什么途径来反映外部世界的问题,对于如何来检验人的认识具有

真理性的问题,他的回答是错误的。他说:“能决定这一点的唯一标准,乃是直观。”那么究竟哪些人的直观才是真理呢?他又说:“我一个人所见到的东西,我是怀疑的,别人也见到的东西,才是确实的。”以上是费尔巴哈对于真理标准的阐述。我们都知道,多数人一致的认识,并不一定是真理,而有时候真理却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而要证明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在人的主观范围内得不到的,同样客观事物也不会回答人们的认识是否正确。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实践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因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

实践是人类世界得以形成,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实践活动构成了现实世界的基础。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渐形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实现“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而为了使客观世界更好地朝着人们所向往的方向发展,人们又会不断地接近“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进一步认识客观世界及其发展规律,更好地进行指导实践的活动。而思维的“真理性”、“现实性”以及“此岸性”都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通过实践,正确的认识能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发展规律,推动客观事物向前发展

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提纲》中运用时间的观点,阐发认识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基本观点,将实践引入了历史观,解决了社会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的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产生以前,任何哲学包括旧唯物主义只要涉及社会历史领域,就立刻陷于唯心主义。他们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实践,不知道、不理解实践也是历史观的基本范畴,旧唯物主义的社会基础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经济基础。旧唯物主义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资产阶级是它的阶级基础。和旧唯物主义相反,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明确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历史是人创造的,是人民群众活动的产物,因而,社会历史产生的基础就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之中。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实践首先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必然进行活动互换并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同时,实践过程又是物质与观念转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人与自己意识的关系,所以,实践内在的包含了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及人与自身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在所有实践活动中生产实践具有基础和决定作用。因此,物质实践生活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作为意识形态的哲学也必然有其社会基础,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和基础是共产主义社会,它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服务的。因此,新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无产阶级是新唯物主义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阶级性是新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特征。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可以看出,马克思以实践的观点贯穿全文,从实践角度说明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和人,即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运用于认识论、自然观和社会生活,第一次全面地批判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和抽象的人本主义,简要地阐发了新世界观包括唯物史观的重要原理和核心观点,奠定了新世界的理论基础。同时,马克思还说明了哲学的性质和功能,初步赋予新世界观以实践性特征。让我们更加去了解了实践的含义,更好的去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

2. 浅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张婷婷

3. 浅谈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常青青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笔记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于1845年春,马克思生前未发表过。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提纲》的重大意义,首先在于它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从而为唯物史观乃至崭新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生长点和立足点。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首要的观点。正是基于科学的实践观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科学地说明了人的社会性本质,正确地阐述了社会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也正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进而阐明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性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实践观是统一的,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同时又是一种客观的感性活动,标志着人对世界的实际把握,其基本特征是客观现实性的,自觉能动性的和社会历史性的,实践内在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实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互换,以及人与物之间的物质和观念的转换。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从实践出发,分析了以往哲学的主要缺陷,马克思指出:“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就是说,旧唯物主义仅仅看到自然的优先性,客观性,把自然理解为和人的实践活动没有丝毫关系的纯客观东西,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旧唯物主义不懂实践,看不到感性世界是人的实践的产物,看不到自然,因而不能正确地解决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更看不到主体基于实践基础上的能动性,因而在本质上是一种消极、直观的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都主张物质决定精神,但都认为精神和意识是物质直观的的反映,否认精神的能动性,旧唯物主义的决定是机械和形而上学的。旧唯物主义“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客体作用于主体的角度,而没有从人对客观事物的能动角度去理解,这正是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旧唯物主义认为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而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

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自然界制约、支配着人及其活动,人是“受动的”“自然存在物”,同时人也能动的改造自然界,人又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现实在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属人性,恰恰是实践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实践不断地创造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不断创造,生产着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并使人的生命活动成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从而使人成为能动的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有意识的类存在物的统一。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其次才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思维能否反映客观对象及如何反映客观对象,这是人的认识能力及获得真理性认识的途径问题;其二是思维内容是否符合客观对象,这是人数的检验标准问题。这是两个相互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的问题,但是却一直是哲学争论的焦点问题。唯心主义从意识决定物质的路线出发,根本否认思维的内容与它所反映的客观对象之间的关系,因为认为根本不存在被认识的客观对象,因而也无所谓反映。费尔巴哈是个唯物主义者,他承认人的思维之外的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承认人的思维能正确反映外部世界及其规律性,但是对认识通过什么途径来反映外部世界的问题,对于如何来检验人的认识具有

真理性的问题,他的回答是错误的。他说:“能决定这一点的唯一标准,乃是直观。”那么究竟哪些人的直观才是真理呢?他又说:“我一个人所见到的东西,我是怀疑的,别人也见到的东西,才是确实的。”以上是费尔巴哈对于真理标准的阐述。我们都知道,多数人一致的认识,并不一定是真理,而有时候真理却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而要证明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在人的主观范围内得不到的,同样客观事物也不会回答人们的认识是否正确。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实践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因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

实践是人类世界得以形成,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实践活动构成了现实世界的基础。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渐形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实现“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而为了使客观世界更好地朝着人们所向往的方向发展,人们又会不断地接近“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进一步认识客观世界及其发展规律,更好地进行指导实践的活动。而思维的“真理性”、“现实性”以及“此岸性”都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通过实践,正确的认识能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发展规律,推动客观事物向前发展

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提纲》中运用时间的观点,阐发认识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基本观点,将实践引入了历史观,解决了社会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的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产生以前,任何哲学包括旧唯物主义只要涉及社会历史领域,就立刻陷于唯心主义。他们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实践,不知道、不理解实践也是历史观的基本范畴,旧唯物主义的社会基础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经济基础。旧唯物主义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资产阶级是它的阶级基础。和旧唯物主义相反,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明确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历史是人创造的,是人民群众活动的产物,因而,社会历史产生的基础就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之中。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实践首先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必然进行活动互换并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同时,实践过程又是物质与观念转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人与自己意识的关系,所以,实践内在的包含了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及人与自身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在所有实践活动中生产实践具有基础和决定作用。因此,物质实践生活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作为意识形态的哲学也必然有其社会基础,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和基础是共产主义社会,它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服务的。因此,新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无产阶级是新唯物主义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阶级性是新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特征。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可以看出,马克思以实践的观点贯穿全文,从实践角度说明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和人,即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运用于认识论、自然观和社会生活,第一次全面地批判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和抽象的人本主义,简要地阐发了新世界观包括唯物史观的重要原理和核心观点,奠定了新世界的理论基础。同时,马克思还说明了哲学的性质和功能,初步赋予新世界观以实践性特征。让我们更加去了解了实践的含义,更好的去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

2. 浅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张婷婷

3. 浅谈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常青青


相关内容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笔记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作品就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精髓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也是最值得学习和拜读的文章之一,根据学习推荐精读了这篇文章,以下是读书的一些心得. 一.时代背景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由马 ...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读书笔记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读书笔记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为了改造旧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工人运动提供理论指导而撰写的一份提纲,这份提纲后来由恩格斯整理出版后,才公开发表.恩格斯给予了这份提纲高度的评价,认为它是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 ...

  • 浅论知与行--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知与行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以下简称<提纲>),十一条笔记中见得最多的便是"实践"二字了. 比如在第一条中,他以能动主义的观点说道:"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

  •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800字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 年春天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写在1844-1847 年笔记里的.整个<提纲>非常精炼,一共十一条,总共不过千余字,但是它所揭示的社会思想和哲学观点却丰富而深刻.恩格斯对<提纲>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之为"包含着新世 ...

  • 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
  • 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 摘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蕴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过程中起着里程碑的作用.(以下简称<提纲>)马克思深入分析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提出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社会生活在本质上 ...

  • 异化问题的哲学观
  • 异化概念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演变状况 基本原理 杨嘉龙 2010822031 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与此相应,他的异化思想,也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异化概念对马克思来说是个历史的概念,它的内容不断发展变化,马克思对待它的态度也随着自己世界观的转变和理论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改变. ...

  • 从历史联系中把握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反映论思想
  • 作者:李少雄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1996年10期 几十年来,国内对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的评价是肯定的,认为该著作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尤其是认识论方面.近年来,随着西方"马克思学"."列宁学&quo ...

  • 八年级语文谈作文
  • 第10课 谈作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提炼文章观点,并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2.过程与方法:小组交流.探讨.质疑思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敢于挑战权威.乐于创新的精神.养成刻苦推敲祖国语言文字"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习惯.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 ...

  • 浅析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科学实践观的提出
  • 浅析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科学实践观的提出 摘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所以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首先在于它以实践为中心,论述了新世界观的一系列基本原则,把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