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不属于我们,电影属于每个人--纪念雅克·里维特

文 | 闵思嘉

雅克·里维特去世后,「新浪潮」的手册派五虎就只剩下戈达尔一人。如果用法国电影史学家傅东「新浪潮八武士」的定义,活着的还多一个阿涅斯·瓦尔达。

雅克·里维特作为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之一,却是新浪潮导演群体中在属于新浪潮时期中创作最少的一位。他新浪潮时期总共只拍摄了一部长片,就是《巴黎属于我们》。

《巴黎属于我们》于1961年的12月13日在法国上映,彼时的新浪潮虽然已经处在媒体和影评界的一片唱衰之中,但里维特却依然凭借此在新浪潮的画布上涂上了重重的一笔油彩。

《巴黎属于我们》的拍摄开始得非常早,甚至早于新浪潮的第一部作品,夏布洛尔的《漂亮的塞尔吉》。1958年夏天,里维特写完了《巴黎属于我们》的剧本,却几个月都还找不到投资,于是他自己向《电影手册》编辑部借了8万法郎去拍片子。

作为一个疯狂的迷影青年,里维特用这8万法郎全部买了胶片,完全不考虑后面要怎么办。到了实拍的时候,摄影机和胶片冲印的费用都先欠着,也没钱支付给演员,每到周末剧组休息的时候他就要去找钱,不然下周就只能开天窗。影片没有声音,全靠场记在一旁速记台词,以便后期配音。

从这点上来说,他和戈达尔还有点像,因为戈达尔老是在开拍前一天晚上还窝在咖啡馆写台词……

里维特在拍电影这件事上是个典型的行动派,超级高产,一生拍了40多部作品。在拍摄《巴黎属于我们》之前,他的短片《棋差一招》虽然只有20分钟,就被制片人皮埃尔·贝朗伯格看中买下并在全球发行,皮埃尔·贝朗伯格支持了戈达尔的许多早期作品,比如《水的故事》、《夏洛特和她的情人》等,同时也是戈达尔的《随心所欲》和特吕弗的《射杀钢琴师》的制片人。

这部短片因为缺钱,在夏布洛尔的公寓里取景,却完全不像他后期作品那样……动不动就三小时……而且晦涩难懂,故事精巧完整得宛若小说,甚至有些类似奥菲尔斯的《伯爵夫人的耳环》,讲述一件皮草在不同的人间流转的小故事,结尾还有特吕弗和戈达尔客串,反正他们这帮人,就是相互在对方的片子里窜来窜去。

《棋差一招》的让夏布尔罗开始下决心拍《漂亮的塞尔吉》并成为了新浪潮开山之作,然而等到特吕弗《四百下》都拍完了,里维特还没拍完自己手上的《巴黎属于我们》。直到后来夏布洛尔把自己拍摄《表兄弟》的胶片借给里维特,并和特吕弗一起担任《巴黎属于我们》的联合制片人,夏布洛尔甚至还在片中客串了一个角色,影片才能够完成后期的剪辑、配乐等工作,得以在法国放映发行,也给里维特带来了如他疯狂的行动一般的声誉。

直到2000年,里维特也还在继续拍片子,《六人行不行》入围了2001年的戛纳电影节,《36个视角看圣卢普山》进了2009年威尼斯电影节。这两部片子依旧都是讲述现实与舞台间的对照关系,和他的处女作构成了微妙的呼应感。

比起拍电影这件事情上的热血与疯狂,里维特的作品则完全走向了另一个反面,《巴黎属于我们》讲述了一个剧院里的故事,里维特在这部处女作中以一种拼贴和非完整的破碎感展现了「新浪潮」下的社会现实图景,但这种现实又不同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那部分现实的,它更为焦虑和悲观,剧场空间与现实空间形成了一种想象与真实的对照,而主人公就在这想象与真实之间摇摇欲坠。

从《巴黎属于我们》开始,雅克·里维特实践了一种吻合于「新浪潮」的制片方式,这也使得他的作品更为「作者」——在没有投资,没有技术,班底匮乏的状态之下,自我解决的成分占据了更多的空间,这种简陋导致了更多不得为之的个人化,却也把作品在推离「商业」与「优质」的同时,把其推向了更为私人的一面。而当进入了资源富足的今天,在里维特的新作里,我们依然能看到这种从新浪潮一代走过来的自我,以及严肃主题下的非现实感。

「新浪潮」作为一个时代和一个群体的代表,俨然已经成为过去。即便大师去世,「新浪潮」中那些熟悉的面孔也渐渐成为书上的铅字与名单列表,但「新浪潮」已经明显脱离其历史与特定电影群体的指涉,被作为一种革新与换代的美学形容词散播到世界各地,延续它那令人难以捉摸的面貌。

于是结尾引用一句特吕弗的话吧,虽然《巴黎属于我们》在开头就用夏尔·佩吉的诗提醒我们「巴黎不属于任何人」。

但是,电影属于每个人。

文 | 闵思嘉

雅克·里维特去世后,「新浪潮」的手册派五虎就只剩下戈达尔一人。如果用法国电影史学家傅东「新浪潮八武士」的定义,活着的还多一个阿涅斯·瓦尔达。

雅克·里维特作为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之一,却是新浪潮导演群体中在属于新浪潮时期中创作最少的一位。他新浪潮时期总共只拍摄了一部长片,就是《巴黎属于我们》。

《巴黎属于我们》于1961年的12月13日在法国上映,彼时的新浪潮虽然已经处在媒体和影评界的一片唱衰之中,但里维特却依然凭借此在新浪潮的画布上涂上了重重的一笔油彩。

《巴黎属于我们》的拍摄开始得非常早,甚至早于新浪潮的第一部作品,夏布洛尔的《漂亮的塞尔吉》。1958年夏天,里维特写完了《巴黎属于我们》的剧本,却几个月都还找不到投资,于是他自己向《电影手册》编辑部借了8万法郎去拍片子。

作为一个疯狂的迷影青年,里维特用这8万法郎全部买了胶片,完全不考虑后面要怎么办。到了实拍的时候,摄影机和胶片冲印的费用都先欠着,也没钱支付给演员,每到周末剧组休息的时候他就要去找钱,不然下周就只能开天窗。影片没有声音,全靠场记在一旁速记台词,以便后期配音。

从这点上来说,他和戈达尔还有点像,因为戈达尔老是在开拍前一天晚上还窝在咖啡馆写台词……

里维特在拍电影这件事上是个典型的行动派,超级高产,一生拍了40多部作品。在拍摄《巴黎属于我们》之前,他的短片《棋差一招》虽然只有20分钟,就被制片人皮埃尔·贝朗伯格看中买下并在全球发行,皮埃尔·贝朗伯格支持了戈达尔的许多早期作品,比如《水的故事》、《夏洛特和她的情人》等,同时也是戈达尔的《随心所欲》和特吕弗的《射杀钢琴师》的制片人。

这部短片因为缺钱,在夏布洛尔的公寓里取景,却完全不像他后期作品那样……动不动就三小时……而且晦涩难懂,故事精巧完整得宛若小说,甚至有些类似奥菲尔斯的《伯爵夫人的耳环》,讲述一件皮草在不同的人间流转的小故事,结尾还有特吕弗和戈达尔客串,反正他们这帮人,就是相互在对方的片子里窜来窜去。

《棋差一招》的让夏布尔罗开始下决心拍《漂亮的塞尔吉》并成为了新浪潮开山之作,然而等到特吕弗《四百下》都拍完了,里维特还没拍完自己手上的《巴黎属于我们》。直到后来夏布洛尔把自己拍摄《表兄弟》的胶片借给里维特,并和特吕弗一起担任《巴黎属于我们》的联合制片人,夏布洛尔甚至还在片中客串了一个角色,影片才能够完成后期的剪辑、配乐等工作,得以在法国放映发行,也给里维特带来了如他疯狂的行动一般的声誉。

直到2000年,里维特也还在继续拍片子,《六人行不行》入围了2001年的戛纳电影节,《36个视角看圣卢普山》进了2009年威尼斯电影节。这两部片子依旧都是讲述现实与舞台间的对照关系,和他的处女作构成了微妙的呼应感。

比起拍电影这件事情上的热血与疯狂,里维特的作品则完全走向了另一个反面,《巴黎属于我们》讲述了一个剧院里的故事,里维特在这部处女作中以一种拼贴和非完整的破碎感展现了「新浪潮」下的社会现实图景,但这种现实又不同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那部分现实的,它更为焦虑和悲观,剧场空间与现实空间形成了一种想象与真实的对照,而主人公就在这想象与真实之间摇摇欲坠。

从《巴黎属于我们》开始,雅克·里维特实践了一种吻合于「新浪潮」的制片方式,这也使得他的作品更为「作者」——在没有投资,没有技术,班底匮乏的状态之下,自我解决的成分占据了更多的空间,这种简陋导致了更多不得为之的个人化,却也把作品在推离「商业」与「优质」的同时,把其推向了更为私人的一面。而当进入了资源富足的今天,在里维特的新作里,我们依然能看到这种从新浪潮一代走过来的自我,以及严肃主题下的非现实感。

「新浪潮」作为一个时代和一个群体的代表,俨然已经成为过去。即便大师去世,「新浪潮」中那些熟悉的面孔也渐渐成为书上的铅字与名单列表,但「新浪潮」已经明显脱离其历史与特定电影群体的指涉,被作为一种革新与换代的美学形容词散播到世界各地,延续它那令人难以捉摸的面貌。

于是结尾引用一句特吕弗的话吧,虽然《巴黎属于我们》在开头就用夏尔·佩吉的诗提醒我们「巴黎不属于任何人」。

但是,电影属于每个人。


相关内容

  • 法国电影中有哪些经典的爱情片?如像[两小无猜].[初恋].
  • 1.印度支那 Indochine (1992) 导演:雷吉斯 瓦格涅 Régis Wargnier 一段爱情掩盖下的殖民地历史,凯瑟琳 德纳芙的表演尤其出色. 2.情人 L'Amant (1992) 导演: 让-雅克 阿诺 Jean-Jacques Annaud 文学名著和电影的一次完美结合,那些幽 ...

  • 虹膜 · 电影节的历史:欧洲不止有戛纳
  • 电影节的历史:欧洲不止有戛纳 虹膜 · 1 天前 · 打开原文 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是欧洲定义了世界文化. 作者 | 王庆钰 翻译 | 谭笑晗.符晓 译者按:本文来自<电影节:全球银幕下的文化.人与权力>(Film Festivals: Culture, People, and Powe ...

  • 戛纳电影节获奖的法国电影
  • 戛纳电影节获奖的法国电影 1946年 评委会大奖,让·德拉诺瓦<田园交响曲>(并列) 评委会特别奖,雷内·克雷芒<铁路的斗争> 最佳导演,雷内·克雷芒<铁路的斗争> 最佳女演员,米歇尔·摩根<田园交响曲> 最佳音乐,乔治·奥里克<田园交响曲> ...

  • 达达的国际性
  • 摘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场运动首先是在中立国苏黎世避难的一些文化界人士那里酝粮和成形,不久就蔓延到至纽约.柏林.巴黎等许多西方名城,而呈现的这一切的就是由针线般的各地杂志编织的达达运动. 关键词:达达主义; 国际性; 艺术杂志 "达达于1916年2月8日在苏黎世降生,这名称是用一把 ...

  • 历届戛纳电影节获奖影片
  • 历届戛纳电影节获奖影片(1946--2012)资料整理(全) 来源: 陈乐蒙的日志 第1届(1946年) 电影节大奖 <相见恨晚>(英国,大卫•里恩) <考验>(瑞典,阿尔夫•斯约贝格) <最后的机会>(法国) <失去的周未>(美国,比利•怀尔德) & ...

  • [巴黎淘气帮]一生珍藏的回忆
  • 一生珍藏的回忆 我已经多次提过小淘气尼古拉(Le Petit Nicolas),一开始慢慢收集五本,怀小虫的时候,给她念尼古拉度假那本,每念一段,她的小手脚便动一动,不知道那算不算最原始的笑.一旦我把那组书挪到小角落,列为童书之一时,未发表的新故事又问世了.我于是又大着肚子去买这厚厚的白色本,后来在 ...

  • 学习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之纪录片
  • 学习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 之纪录片 整理于2014.8.16 一.传记类 1.卡波特(2005) 霍夫曼获奥斯卡最佳男主,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重现了饱受争议的同性恋作家"非虚构小说"始祖卡波特写作小说<In Cold Blood>的历程. 2.毕加索的秘密: 195 ...

  • 法国电影"新浪潮"与中国电影"第五代"比较
  • 作者:姚国强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2年05期 一 背景 中国电影的"第五代现象"(亦称"第五代电影运动"或"第五代电影人")是一种特 殊的.强烈的.反思型的中国电影新运动.他们以反思"文化大革命"和追寻世界现代 化艺 ...

  • 电影风格介绍
  • 其实这些分类并不是很全面,我只在收藏自己最为关注自己喜欢的.电影分类有着很大的角度性.不同的视角看同一部电影,你可以说是CULT电影,也可以说后现代主义,也可以说是表现主义电影.SOLO电影,商业剧,艺术电影,实验电影,或者无政府主义,新现实主义,甚至于第三电影,这些都能同时出现在一部电影上,而且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