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之[史记]西南夷列传有感

二十四史之《史记》西南夷列传有感

四书五经与二十四史都是古代中国的经典文学典丛。相对四书五经,二十四史更具现实主义,它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从第一部记载黄帝开始的《史记》到第二十四部《明史》,二十四史规模巨大,卷帙浩繁,也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事迹都有。

所以利用寒假的空闲时间,在推荐书目中决定翻一翻,研读二十四史中的第一史《史记》,《史记》是西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写的,记载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涉及内容精深且广,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此厚一本文言文也无法在假期中一一细读全部,所以细看得其中部分感兴趣的和粗略读此书,现着其一来谈其感,以此以小见大,着其一列传《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此篇感悟。

此篇《西南夷列传》是一篇民族史传,记述的是我国西南地区在秦汉时期一些部落国家之间的事情,有这些部落国家的地理位置,民俗风情以及它们和汉之间的关系。这里面讲了一些历史人物,汉朝唐蒙、司马相如等人曾经抚定西南夷的史实,我们都知道夜郎自大这个成语,出自一个故事,就是以前西南部落国家中,一个叫夜郎的国家,觉得自己的国家很大而盲目吹嘘,而这篇史传中也描述了夜郎、滇等先后归附汉王朝、变国为郡、设官置吏的过程。

这里摘抄近末尾处一段:上使王然于以越破及诛南夷兵威风喻滇王入朝。滇王者,其众数万人,其旁东北有劳浸、靡莫,皆同姓相扶,未肯听。劳浸、靡莫数侵犯使者吏卒。元封二年,天子发巴蜀兵击灭劳洸、靡莫,以兵临滇。滇王始首善,以故弗诛。滇王离难西南夷,举国降,请置吏入朝。於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

这一段讲的是皇上派人委婉劝告滇王前来朝见天子,而滇王仗着有劳浸、靡莫都与滇王同姓,相互依靠而不听劝告,而后汉天子调动军队消灭了劳浸和靡莫,滇王才开始对汉朝怀有好意,于是离开西夷,率领全国向汉朝投降,请求为他们设置官吏并进京朝见汉武帝,于是汉武帝把滇国设为益州郡,给滇王王印并让他管理益州郡。

这虽然只是一段史实记述,但是它渗透出古代的一些思想观念。在不同部落国家之间的战争冲突,与和好交往中,揭示的是中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最终将

形成一个和睦的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必然趋势,这也反映了古人,不光是司马迁,还有汉武帝,甚至是一些臣民他们民族统一的历史观念,也反映出当时汉大一统的思想,与中央集权的思想。

从汉古史实就有统一国家的思想,从这里延伸出来研讨,秦朝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是为了更好的管辖整个国家;汉朝时地方很长一段时间还是郡县、封国并存,后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来平定“七国之乱”,为了加上中央集权,加强国家统一;唐宋就不再一一细说,直到元朝在治国管辖上又实行了行省制度,这也是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西方人喜欢说读书使人明智,读史使人明鉴,从古至今,中国民族就是维护国家统一的一个民族,借鉴到现在,也会让我们想到香港、澳门和台湾,港澳回归已锤定音,但是至于 台湾,无论什么也否认不了它属于我们中国的一部分这个事实,对于搞台独,我们要坚决反对,要相信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所以它的回归也一定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包括前几年中日之间对钓鱼岛的争执,我们也依然要坚定我们的立场!

以上就是在《史记》中细说一篇《西南夷列传》,联系一些历史和当今社会的政史,自己得到的一些感悟!

二十四史之《史记》西南夷列传有感

四书五经与二十四史都是古代中国的经典文学典丛。相对四书五经,二十四史更具现实主义,它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从第一部记载黄帝开始的《史记》到第二十四部《明史》,二十四史规模巨大,卷帙浩繁,也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事迹都有。

所以利用寒假的空闲时间,在推荐书目中决定翻一翻,研读二十四史中的第一史《史记》,《史记》是西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写的,记载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涉及内容精深且广,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此厚一本文言文也无法在假期中一一细读全部,所以细看得其中部分感兴趣的和粗略读此书,现着其一来谈其感,以此以小见大,着其一列传《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此篇感悟。

此篇《西南夷列传》是一篇民族史传,记述的是我国西南地区在秦汉时期一些部落国家之间的事情,有这些部落国家的地理位置,民俗风情以及它们和汉之间的关系。这里面讲了一些历史人物,汉朝唐蒙、司马相如等人曾经抚定西南夷的史实,我们都知道夜郎自大这个成语,出自一个故事,就是以前西南部落国家中,一个叫夜郎的国家,觉得自己的国家很大而盲目吹嘘,而这篇史传中也描述了夜郎、滇等先后归附汉王朝、变国为郡、设官置吏的过程。

这里摘抄近末尾处一段:上使王然于以越破及诛南夷兵威风喻滇王入朝。滇王者,其众数万人,其旁东北有劳浸、靡莫,皆同姓相扶,未肯听。劳浸、靡莫数侵犯使者吏卒。元封二年,天子发巴蜀兵击灭劳洸、靡莫,以兵临滇。滇王始首善,以故弗诛。滇王离难西南夷,举国降,请置吏入朝。於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

这一段讲的是皇上派人委婉劝告滇王前来朝见天子,而滇王仗着有劳浸、靡莫都与滇王同姓,相互依靠而不听劝告,而后汉天子调动军队消灭了劳浸和靡莫,滇王才开始对汉朝怀有好意,于是离开西夷,率领全国向汉朝投降,请求为他们设置官吏并进京朝见汉武帝,于是汉武帝把滇国设为益州郡,给滇王王印并让他管理益州郡。

这虽然只是一段史实记述,但是它渗透出古代的一些思想观念。在不同部落国家之间的战争冲突,与和好交往中,揭示的是中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最终将

形成一个和睦的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必然趋势,这也反映了古人,不光是司马迁,还有汉武帝,甚至是一些臣民他们民族统一的历史观念,也反映出当时汉大一统的思想,与中央集权的思想。

从汉古史实就有统一国家的思想,从这里延伸出来研讨,秦朝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是为了更好的管辖整个国家;汉朝时地方很长一段时间还是郡县、封国并存,后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来平定“七国之乱”,为了加上中央集权,加强国家统一;唐宋就不再一一细说,直到元朝在治国管辖上又实行了行省制度,这也是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西方人喜欢说读书使人明智,读史使人明鉴,从古至今,中国民族就是维护国家统一的一个民族,借鉴到现在,也会让我们想到香港、澳门和台湾,港澳回归已锤定音,但是至于 台湾,无论什么也否认不了它属于我们中国的一部分这个事实,对于搞台独,我们要坚决反对,要相信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所以它的回归也一定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包括前几年中日之间对钓鱼岛的争执,我们也依然要坚定我们的立场!

以上就是在《史记》中细说一篇《西南夷列传》,联系一些历史和当今社会的政史,自己得到的一些感悟!


相关内容

  • 王文光:[汉书][后汉书]民族列传与汉代边疆民族历史的文本书写
  • 2016-04-17 王文光 民族史 民族史 微信号 shaoshuminzushi 功能介绍 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汇聚中国民族史研究领域的资讯,记录中国少数民族的发展进程. 内容提要   以<汉书><后汉书>记述边疆少数民族的列传为基础,以统一多民族国家对边疆民族的 ...

  • [史记]阅读及全文检索
  • <史记>目录 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卷二 夏本纪第二 卷三 殷本纪第三卷四 周本纪第四 卷五 秦本纪第五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卷七 项羽本纪第七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 卷九 吕太后本纪第九卷十 孝文本纪第十 卷十一 孝景本纪第十一卷十二 孝武本纪第十二 卷十三 三代世表第一卷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第 ...

  • 司马迁的民族观
  • 浅析司马迁在<史记>中表现的民族观 内容摘要: 司马迁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史记>这一巨著中表现出独有的进步的民族观.他认为华夷同宗,各民族应平等友好,并且为少数民族立传.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民族观 大一统 平等 司马迁是西汉时代伟大的史学家.传记文学家和思想家. ...

  • 浅析司马迁在_史记_中表现的民族观
  • 决策管理 Policy & Management 专家论坛决策管理 Policy & Management 专家论坛 浅析司马迁在<史记>中表现的民族观 ◇代文莉 摘要:司马迁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史记>这一 巨著中表现出独有的进步的民族观.他认为华夷同 ...

  • 文明帝国主义的中国版本
  • <难蜀父老>新解 中国古代有一项著名文献,先前从未以现代的跨文明比较政治视野被看待过,那就是公元前129年问世的司马相如<难蜀父老>.这项文献的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基础,是在汉初往后中国数千年历史上占据主流的儒家思想,特别是或许可用"天下"概念表征的儒家核心 ...

  • 古典文言文大全古典文言文翻译(下)
  • 古典文言文大全古典文言文翻译(下) 古典文言文大全|古典文言文翻译(下)天山宝宝 周易文言名篇全集 <周易 / : 伏羲.文王>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 ...

  • 2010年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复习资料D
  • 汉语专题(2)语法部分练习题及解答 指出下列句中的名词状语并说明其在句中的作用: 1本纪>.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史记•项羽2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4.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史记•项羽本纪>) ) 子•养生主>.良庖岁更刀,) 割 ...

  • 战国秦汉时期商业资本流向略论
  • [内容提要]战国秦汉时期商业资本的流向大体可分为:经营商业.经营土地和高利贷.窖藏与浪费.流入国库与中饱私囊.与少数民族地区和外国贸易.这些流向对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均产生了较大的作用和影响. [正文] 战国秦汉时期的商业是比较发达的,在我国古代商业发展史上堪称一个黄金阶段.伴随着商品经济 ...

  • 语文资料2
  • 一·韩愈的背景资料 (1)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