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成为一台追求名利的机器

3.不能成为一台追求名利的机器

http://book.sina.com.cn  2008年08月28日 18:11

主持人:说到成功,我知道李先生对成功有一个定义,多元化成功和一元化成功。您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叫多元化成功,什么叫一元化成功?

李开复:一元化成功就是说,我们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都是一种成功。其实每一个人的人生,他的目标和目的是不一样的。人和其他动物不一样的地方是,人会追寻理想,人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每一个人能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理想,还有自己心中的声音。要把这个作为一生的目标,而不要去接受别人的世俗的这种一元化的名利观点。因为一旦你接受了这个观点,你就不是你自己了,你就变成一台追求名利的机器,而不是寻找生命意义的人。

龙永图:多元化的成功。我觉得现在提倡这种多元化的成功是很重要的。可以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宿,而且每个人都会,或者更多的人会快乐一点。那么比如说,有些人是这个事业上的成功,官场上的成功,有些是家庭上的成功,有些是个人感情上的成功。

李开复:我来举几个例子。我过去在美国,认识一位园丁。从世俗的观念,可能会说园丁这算成功吗?但是他非常地快乐。你问他,你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他说就是把你们每一家人的庭院都做得非常美丽,让你们回家的时候,会有一个快乐的心情,这样我就认为我是成功的。所以我觉得每一个人的成功,这种多元化是相当重要的,也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有我觉得在社会上,可能有一种看法,就是说有钱了我就快乐。其实不是这样。

龙永图:我在美国待了那么多年,发现很多人不是很快乐。所以我就想,我们中国如果以后在人均国民收入或者在财富程度上达到美国那个水平,如果我们出现了更多不快乐的人,那么我们追求的这样一个经济大发展的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呢?我经常想到基辛格讲的一句话,他说一个人或一个国家追求一个目标,他没有达到的时候,也许是一个悲剧。但是这个国家和这个人,他达到了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最后发现自己追求的目标,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一个目标,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快乐,那么可能是个更大的悲剧。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避免基辛格讲的那个最大的悲剧。一个人热爱自己的工作,是自己快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因为我们毕竟每个人都要有个职业,这是个最基本的东西。如果有个工作,实在使你不能快乐起来——

主持人:离开它。

龙永图:我觉得你可以考虑离开了。美国有些经济学家讲,失业率要保持到一定的高度,这个社会才会有活力。比如百分之三、百分之四,这样的话就使得很多人能够在离开自己工作岗位,经过一个短期的失业以后,找到一个更加适合他自己的工作。所以我觉得选择的智慧,应该是选择自己的成功。

主持人:这句话怎么理解?选择的智慧,怎么样的选择才算有智慧的选择?

李开复:用勇气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来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很多学生一听,这句话很有道理,是我的座右铭。但是很多学生第二句话就说,那智慧从哪里来?这是很好的一个问题,我就根据我个人做的很多决定,还有我周围的人,还有我尊敬的人,他们做的决定来分析了一下。在我大一的时候,我发现选择的专业法律系我非常不喜欢。当时我就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我是继续把它读下去,走一个我认为很安稳,而且可能名利方面都很好的一生,还是做我爱做的事情。

主持人:您面临一个是智慧的选择,还是不智慧的选择?

李开复:对。我觉得从这种社会名利的观点看,在20多年前,在美国看起来,可能读法律系更好,但是我后来选择了计算机系。现在可能很热门,但是当时根本没有人知道计算机系毕业能做什么工作。可是我知道,这是我喜欢做的事情,我做了我会快乐会振奋的事。而我认为做我快乐的事情,就是一种成功。

主持人:您认为是智慧的选择。但是在别人看来,也许是个非常不智慧的选择。

李开复:当时很多人跟我这么说。

主持人:但是时间佐证,它确实是个智慧的选择。

李开复:应该是这样。

主持人:关于选择,我想每个人的一生中会经历很多。有时候一次选择,不管是事业还是生活上的,可能会改变你一生的命运。对于这种选择的困惑,每个人在成长历程中是不间断的。龙先生有这方面的例子吗?关于自己的选择。

龙永图:我觉得关于选择的问题,应该说是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这一代人,更加幸福的重要标志。在我们那个时代里面,我们几乎没有什么选择的机会。所以我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做的一个重要的选择,就是在我考了大学以后。当时我被录取到贵州大学中文系。因为我非常喜欢写文章,小时候就在报上发表一些小豆腐块文章。我一直渴望当一个作家,当时就选了中文系。但是进了大学以后,英文系有一个老师,以前是在高中教我英文的,他知道我英文也不错,而且喜欢文学。他就跟我说,我劝你转系,从中文系转到英文系。你不是喜欢莎士比亚,喜欢Charles Dickens这些作家吗?他说如果你有一天能够直接读原文,那是多幸福的一件事情。他一句话把我打动了。所以当时我就决定选择了英文系。这样的选择可以说改变了我整个人生,而且在我人生当中的一些重要关头,都是因为英文比较好,使我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生的变化。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是一个很重要的选择。有时候我觉得,我们年轻人在选择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对优先次序的选择。首先你要搞清楚你在家庭当中,在单位当中或者在你的人生当中,有哪些优先次序。英文叫sense of priority。我们的年轻人,一定要培养自己对优先次序的判断,或者优先次序的排列,第一,第二,第三。你可以花最大的精力来解决优先次序的问题。这样你就可以在人生当中避免很多无用的工作。在这一点上开复讲的这个选择的智慧,对我们来讲是很重要的。

李开复:苹果公司的总裁Steve Jobs,他就描绘了他在大学中休学之后又回去上课,这个时候才学到了他最想要的东西。他觉得大学太枯燥了,所以他休学了。但是他回去选了些他喜欢的课,无论是哲学或者是书法或者是计算机,都慢慢地让他串了起来,成就了他一生的道路。当然我不建议任何同学去休学,但是他的建议还是很有启发性的。所以听了他的演讲,我也回去看了看大学选的各种课程,我发现其实我选了很多跟我专业无关的课程,对我后来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我学了很多有关中国历史的课程,我学了很多中文课程,包括文言文、古代文学等等。这些不但对我的中文写作很有帮助,作为一个11岁就到美国的人还能够写书,其实很大程度就是靠着我在大学所学到的这些写作的,还有这些中国的思想。我当时还读了很多心理学书籍,后来对我情商的发展,对我在和学生交流中更能理解他们的困惑,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觉得如果你还没有找到心中的声音,不用太急迫,也许它不止一个声音,也许有很多个。让你慢慢地用你的好奇心,尝试不同的事情,我相信在未来一定会找到的。

主持人:您还有一个目标,就是做最有影响力的人。我忽然想到,今天的主题做最好的自己和最有影响力的人冲突吗?

李开复:不冲突。影响力有一些人可能会误解,会说希望改变别人或什么的。其实不是这样的。影响力就是说你一生的贡献。

龙永图:开复讲的做一个有影响力的人,乍看起来好像这个人野心勃勃,好像要影响全世界,要成为一个全球的舆论领袖。实际上我觉得开复讲的有影响力的人,就是做一个不自私的人,多为他人着想,这样一些平常大家都知道的理念。开复提出的这个做一个有影响力的人,这样子的话,我觉得每一个人都能够对自己的周边散发一点积极的影响力,这个世界就会比过去要好得多。

主持人:一个非常精彩的观点。没有私心的,对别人有影响的一个快乐的人,就会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跟两位交流的问题?

观众3:听了您的演讲我受益匪浅。我想问一个关于影响力的问题。众所周知您以前只是IT业一个微软的高层,我想问一下,您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可以影响社会、影响别人的人?这其中有没有一些炒作的成分?

李开复:我觉得你这个问题其实代表了今天社会一种对名利的追求。就是认为一个人做什么事情,一定是有为了名利的炒作。这个问题本身就代表了一种不健康的现象。所以我也可以做一个非常坦诚的回答。我觉得在我的学生工作当中,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有时候看到一个学生,他跟我说,我读了你的第一封信或者第三封信,这封信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本来我准备放弃学业的,读了你的书以后我决定读下去,现在我已经进入了一个很好的公司。所以我做每一件工作,我会用这些方法来衡量自己,就是说有没有实质的,对这个世界有一些贡献,而不是说它对我个人的事业或者工作有没有任何的帮助。

龙永图:现在大家用炒作这个词用得太多了。炒作是非常坏的一个概念。前一段时间有几个著名的民营企业家,每个人捐了一亿多做善事,搞教育、搞环保,好多人就说他们是自己炒作,故意炒作自己。我说你们也拿出一亿元来炒作炒作。你一百万都拿不出来,你炒作什么?你说这种炒作好不好呢?我觉得这种炒作好,不管他有什么样的动机,他拿出一亿元来帮助教育,帮助贫困的学生,这种炒作有4.21世纪需要七种人才

http://book.sina.com.cn  2008年08月28日 18:11

主持人:21世纪需要的七种人才,是哪七种人才?

李开复:我觉得21世纪是一个平坦的世纪,是世界上都在竞争的一个世纪。也就是说,全世界的人都在跟你竞争,你怎么样能够体现出自己的亮点。我提出几个观念,一个是说不但能够创新,而且能够实践,就是说你的创新是要有意义的,能够适时地体现出来。另外一点就是当大家都在竞争的时候,其实有技术能力的人很多,那么真正有热情的、热爱自己工作的人,他们的成功就会体现出来。还有一点就是说,过去很多人是专注一个领域,把它学得很深,但是未来有很多跨领域方面的结合,所以不能只做一个专才,而且要更多地能够博学,而且更多地知道不同的领域怎么能够结合起来。还有一点很重要,要做一个积极的人,就是什么事情不要守株待兔,等着成功掉到自己怀里。因为21世纪每一个人都很大程度被放权,做自己的工作,你做了好的工作要体现,让自己老板知道;你看到了好的机会要自己去追寻,不能等着别人来找你;还有一点就是要乐观。21世纪是一个很大的竞争和挑战的世纪,我们都会面临很多挫折、困难和失败,我们不要把失败和挫折当作一种惩罚,而要把它当作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主持人:但是我有一个问题,您说的这七种人才,我是单做其中一种就算是人才,还是需要复合型的七种兼顾呢?

李开复:我觉得每一种都尽量做到自己最好的地步,但是不用苛求。因为一个人他不可能是完人,他一定有些地方是他的强项和亮点。这七种最好有两三种是自己的强项和亮点,另外的几种就尽力而为,也不要放弃它,还是去努力地追寻。也许不会是你的亮点,但是至少不要让人说你做得不好。

主持人: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从榜样的身上寻找力量,我想两位无疑也是我们年轻人的榜样。在节目的最后,我想请两位用几句话给我们年轻人以一种力量,来作为我们的结束语。

李开复:我所接触的中国青年非常有潜力,非常有好奇心,有非常高的可塑性。我对你们的期望非常高,我认为你们一定可以做到最好的自己。我相信,如果你能够找到自己的声音,做最好的自己,你会发现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

龙永图:我希望我们青年人,在21世纪充满竞争,但是也充满了合作机会的这个时代里面,能够做一个善于沟通的人,做一个健康的人,做一个快乐的人。而且也使别人,使你周边的人,甚至和你竞争的人感到快乐。

主持人:好的,做最好的自己,我想是一种鼓励,也是一个前进的方向。感谢二位今天跟我们分享了这个话题。观天下风云,与永图论道。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嘉宾专访]

他喜欢被人叫做“开复老师”

文/胡建

苹果、微软、Google( 谷歌 ),在这享誉全球的三个大腕级的IT王国中,只要具有其中任意一个企业的工作经历就足以令人称道了,更何况三者兼而有之。而李开复正是这样一个锻造传奇经历的人。

李开复,11岁离开中国到美国求学;1988年从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毕业后,顺理成章地留校任教直到1990年,在此期间科研成绩不菲: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捧得美国《 商业周刊 》的“最重要科学创新奖”,李开复因此名满全美;随后开发的“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击败了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李开复的学术生涯自此达到顶峰。

从1990年开始,李开复用17年时间证明了他在IT界的实力:其间6年在苹果公司,两年在SGI公司担任要职;1998年进入微软,一手创办了微软中国研究院,并成为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也是最早进入微软高级管理层的华人,任职至2004年。如今,李开复的身份是Google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

虽然,李开复的头衔摆出来个个响当当,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更喜欢别人称他为“开复老师”。

“我不是‘不务正业’”

很多人都觉得,对于李开复这样身处跨国公司高位的人来说,时间是相当宝贵的,应该是那种恨不得把“时间掰成两半来用的人”,怎么还有多余的时间办网站、到大学演讲、与学生交流甚至于写书?因此,一些媒体戏称李开复这是“不务正业”。而他的这种不务正业也似乎与生俱来。

五岁时候的李开复,因忍受不了幼儿园按部就班的枯燥生活,大胆向妈妈提议要求“跳级读小学”,并且得偿所愿。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期间,他一度沉迷电子游戏和桥牌,搞得成绩下滑,幸好自己及时反省。在专业之外,选修了诸如西方文化、欧洲文学、中国革命史等大量与计算机专业毫无关联的课程。而如今又办网站又讲学又写书。但是面对这种“不务正业”的说法,李开复却并不认可。

“我认为自己有兴趣的事业是正业。”李开复这样对记者说,“举个例子来讲,在大学修一些很枯燥没有意义的课程是浪费了自己的人生。”

在他看来,他以前做的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很无关紧要的事情,包括选修与计算机毫无关联的课程,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好处”。为什么他能在11岁就到了美国,然而几十年后的今天还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用中文写书?他解释正是因为到了美国之后,一直坚持用中文写作,在大学期间学了一些与中国有关的课程,才使得自己对中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些在当时看来可能没有用处,但是在今天却能够帮助他更好与中国学生沟通,也足以让他受用终身。

说到李开复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他向记者摆摆手说:“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大概平均一天半小时左右,一个月就15小时。我想任何人都可以一天腾出半小时来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期望在未来的十年中,中国建一所一流的私立大学”

从中国现有的高等教育状况来看,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一所高质量的民办大学。相反,提到美国,却能数出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等一批驰名中外的私立大学,并培养了很多全球顶级人才。这让人很疑惑,为什么中国现在不仅没有一所好的民办大学,而且普遍存在歧视民办大学的现象?

“其实这个例子,我觉得美国是特例而不是中国是特例。”以李开复这么多年对教育的关注和研究看来,美国的教育状况是一个很奇特的经验。有段时间正好一些慈善家捐了一些钱出来,而且这些钱变成了种子,“慢慢地捕捉住了机遇”。而中国今天的民办大学,一方面他们没有足够长远的办学理念,也没有足够供长远使用的资金,所以现在办中国一流民办大学的时机并未成熟。

谈到办大学,李开复坦言自己曾经也有这样的打算,也动手去做这件事了。当时他已经募到了一笔钱,但是对于办一所大学来讲却是杯水车薪。“哈哈,也可以说当时的中国富豪还不够有钱,我们需要再等个5年累积,等中国有人进入世界十大富豪之后,希望他们能捐点钱,那个时候可以办一个可以持续的大学。”爽朗的笑声之外,透露出李开复对于中国教育的殷切期望,和炎黄子孙的拳拳之心。

“微软对我最大的影响,是给了我一个回到中国工作的机会”

1998年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之前,李开复都是在美国生活和工作。

1990年李开复进入苹果公司工作,这一干就是六年。在苹果这样一个国际性的大公司起步,让他的事业开了一个好头。其间,他担任语音组经理、多媒体实验室主任、互动多媒体部全球副总裁,开发出了QuickTime等产品,成就卓著。在苹果公司的六年时间里,李开复坦言,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苹果对用户的专注和执著,每一种产品希望能够得到用户的心”,这也是最让他感动的一点。

1996—1998年,李开复在美国SGI电脑公司工作,担任网络产品部门的副总裁和总经理,也曾担任该公司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负责多平台、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方面的研发工作。

1998年,李开复顺利加入微软公司,并亲手创办了微软中国研究院。他直言这是他在微软“最大的自豪”,然而让李开复心存感激的却是“微软给了我一个回到中国工作的机会,让我能够接触到中国的学生,并能为他们实实在在地做点事情”。

1998—2000年,李开复回到中国工作,在与中国学生的接触中,他发现中国学生非常优秀、聪明、有潜力,是中国未来的希望;但是同时也觉得他们心中充满了困惑,这些困惑来自对中西文化的不理解和抵触,来自一个高速成长、步入富裕社会中遇到的各种诱惑,来自高期望的父母,还有来自应试教育思想中的死板。因此,在中西文化熏陶中成长起来的李开复,觉得有责任为他们“传道授业解惑”,并且在这条“业余教师”之路中坚定地向前走着,乐此不疲。

从此,李开复和家人从美国西雅图毅然来到了中国北京,扎根中国。

“中国的父亲应该更‘西方’一点”

对于李开复而言,父亲李天民一直是个值得尊敬的人,但是很遗憾的是却没能成为“朋友”。

在他眼中,自己的父亲跟绝大多数中国父亲一样,很典型,很了不起,但却相当含蓄。他们教导子女的方式不是做子女的朋友,而是用自己的风骨,自己的行为,自己的方式,给孩子做榜样。

“我认为进入21世纪,中国的父亲也许可以采取一些更‘西方’的方式,可以更成为子女的朋友。”

“什么是更‘西方’的方式?”记者不明白了。

“也就是说父亲不一定要威严,不要把自己高高在上作为一个长辈。要成为孩子的朋友,让他们心里有话会跟你说,不只跟他们的朋友说。”

虽然李开复没能和父亲成为朋友,但是父亲一生性情高洁,为人处世的品格,却深深地影响着他,这被他视为“一辈子的财富”。“我看到了他对中国的真情。”在父亲去世的前一年,他们全家终于在两岸开放后回到家乡,父亲在祖母坟前失声痛哭的情形震撼了全家人。多年以后,李开复仍被这个场景感动,也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自豪。

现在,李开复仍然能够清楚地背出父亲那幅最珍爱的条幅内容:

“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

其实,有什么能够比活在人的心中更重要呢?

3.不能成为一台追求名利的机器

http://book.sina.com.cn  2008年08月28日 18:11

主持人:说到成功,我知道李先生对成功有一个定义,多元化成功和一元化成功。您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叫多元化成功,什么叫一元化成功?

李开复:一元化成功就是说,我们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都是一种成功。其实每一个人的人生,他的目标和目的是不一样的。人和其他动物不一样的地方是,人会追寻理想,人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每一个人能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理想,还有自己心中的声音。要把这个作为一生的目标,而不要去接受别人的世俗的这种一元化的名利观点。因为一旦你接受了这个观点,你就不是你自己了,你就变成一台追求名利的机器,而不是寻找生命意义的人。

龙永图:多元化的成功。我觉得现在提倡这种多元化的成功是很重要的。可以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宿,而且每个人都会,或者更多的人会快乐一点。那么比如说,有些人是这个事业上的成功,官场上的成功,有些是家庭上的成功,有些是个人感情上的成功。

李开复:我来举几个例子。我过去在美国,认识一位园丁。从世俗的观念,可能会说园丁这算成功吗?但是他非常地快乐。你问他,你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他说就是把你们每一家人的庭院都做得非常美丽,让你们回家的时候,会有一个快乐的心情,这样我就认为我是成功的。所以我觉得每一个人的成功,这种多元化是相当重要的,也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有我觉得在社会上,可能有一种看法,就是说有钱了我就快乐。其实不是这样。

龙永图:我在美国待了那么多年,发现很多人不是很快乐。所以我就想,我们中国如果以后在人均国民收入或者在财富程度上达到美国那个水平,如果我们出现了更多不快乐的人,那么我们追求的这样一个经济大发展的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呢?我经常想到基辛格讲的一句话,他说一个人或一个国家追求一个目标,他没有达到的时候,也许是一个悲剧。但是这个国家和这个人,他达到了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最后发现自己追求的目标,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一个目标,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快乐,那么可能是个更大的悲剧。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避免基辛格讲的那个最大的悲剧。一个人热爱自己的工作,是自己快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因为我们毕竟每个人都要有个职业,这是个最基本的东西。如果有个工作,实在使你不能快乐起来——

主持人:离开它。

龙永图:我觉得你可以考虑离开了。美国有些经济学家讲,失业率要保持到一定的高度,这个社会才会有活力。比如百分之三、百分之四,这样的话就使得很多人能够在离开自己工作岗位,经过一个短期的失业以后,找到一个更加适合他自己的工作。所以我觉得选择的智慧,应该是选择自己的成功。

主持人:这句话怎么理解?选择的智慧,怎么样的选择才算有智慧的选择?

李开复:用勇气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来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很多学生一听,这句话很有道理,是我的座右铭。但是很多学生第二句话就说,那智慧从哪里来?这是很好的一个问题,我就根据我个人做的很多决定,还有我周围的人,还有我尊敬的人,他们做的决定来分析了一下。在我大一的时候,我发现选择的专业法律系我非常不喜欢。当时我就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我是继续把它读下去,走一个我认为很安稳,而且可能名利方面都很好的一生,还是做我爱做的事情。

主持人:您面临一个是智慧的选择,还是不智慧的选择?

李开复:对。我觉得从这种社会名利的观点看,在20多年前,在美国看起来,可能读法律系更好,但是我后来选择了计算机系。现在可能很热门,但是当时根本没有人知道计算机系毕业能做什么工作。可是我知道,这是我喜欢做的事情,我做了我会快乐会振奋的事。而我认为做我快乐的事情,就是一种成功。

主持人:您认为是智慧的选择。但是在别人看来,也许是个非常不智慧的选择。

李开复:当时很多人跟我这么说。

主持人:但是时间佐证,它确实是个智慧的选择。

李开复:应该是这样。

主持人:关于选择,我想每个人的一生中会经历很多。有时候一次选择,不管是事业还是生活上的,可能会改变你一生的命运。对于这种选择的困惑,每个人在成长历程中是不间断的。龙先生有这方面的例子吗?关于自己的选择。

龙永图:我觉得关于选择的问题,应该说是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这一代人,更加幸福的重要标志。在我们那个时代里面,我们几乎没有什么选择的机会。所以我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做的一个重要的选择,就是在我考了大学以后。当时我被录取到贵州大学中文系。因为我非常喜欢写文章,小时候就在报上发表一些小豆腐块文章。我一直渴望当一个作家,当时就选了中文系。但是进了大学以后,英文系有一个老师,以前是在高中教我英文的,他知道我英文也不错,而且喜欢文学。他就跟我说,我劝你转系,从中文系转到英文系。你不是喜欢莎士比亚,喜欢Charles Dickens这些作家吗?他说如果你有一天能够直接读原文,那是多幸福的一件事情。他一句话把我打动了。所以当时我就决定选择了英文系。这样的选择可以说改变了我整个人生,而且在我人生当中的一些重要关头,都是因为英文比较好,使我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生的变化。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是一个很重要的选择。有时候我觉得,我们年轻人在选择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对优先次序的选择。首先你要搞清楚你在家庭当中,在单位当中或者在你的人生当中,有哪些优先次序。英文叫sense of priority。我们的年轻人,一定要培养自己对优先次序的判断,或者优先次序的排列,第一,第二,第三。你可以花最大的精力来解决优先次序的问题。这样你就可以在人生当中避免很多无用的工作。在这一点上开复讲的这个选择的智慧,对我们来讲是很重要的。

李开复:苹果公司的总裁Steve Jobs,他就描绘了他在大学中休学之后又回去上课,这个时候才学到了他最想要的东西。他觉得大学太枯燥了,所以他休学了。但是他回去选了些他喜欢的课,无论是哲学或者是书法或者是计算机,都慢慢地让他串了起来,成就了他一生的道路。当然我不建议任何同学去休学,但是他的建议还是很有启发性的。所以听了他的演讲,我也回去看了看大学选的各种课程,我发现其实我选了很多跟我专业无关的课程,对我后来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我学了很多有关中国历史的课程,我学了很多中文课程,包括文言文、古代文学等等。这些不但对我的中文写作很有帮助,作为一个11岁就到美国的人还能够写书,其实很大程度就是靠着我在大学所学到的这些写作的,还有这些中国的思想。我当时还读了很多心理学书籍,后来对我情商的发展,对我在和学生交流中更能理解他们的困惑,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觉得如果你还没有找到心中的声音,不用太急迫,也许它不止一个声音,也许有很多个。让你慢慢地用你的好奇心,尝试不同的事情,我相信在未来一定会找到的。

主持人:您还有一个目标,就是做最有影响力的人。我忽然想到,今天的主题做最好的自己和最有影响力的人冲突吗?

李开复:不冲突。影响力有一些人可能会误解,会说希望改变别人或什么的。其实不是这样的。影响力就是说你一生的贡献。

龙永图:开复讲的做一个有影响力的人,乍看起来好像这个人野心勃勃,好像要影响全世界,要成为一个全球的舆论领袖。实际上我觉得开复讲的有影响力的人,就是做一个不自私的人,多为他人着想,这样一些平常大家都知道的理念。开复提出的这个做一个有影响力的人,这样子的话,我觉得每一个人都能够对自己的周边散发一点积极的影响力,这个世界就会比过去要好得多。

主持人:一个非常精彩的观点。没有私心的,对别人有影响的一个快乐的人,就会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跟两位交流的问题?

观众3:听了您的演讲我受益匪浅。我想问一个关于影响力的问题。众所周知您以前只是IT业一个微软的高层,我想问一下,您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可以影响社会、影响别人的人?这其中有没有一些炒作的成分?

李开复:我觉得你这个问题其实代表了今天社会一种对名利的追求。就是认为一个人做什么事情,一定是有为了名利的炒作。这个问题本身就代表了一种不健康的现象。所以我也可以做一个非常坦诚的回答。我觉得在我的学生工作当中,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有时候看到一个学生,他跟我说,我读了你的第一封信或者第三封信,这封信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本来我准备放弃学业的,读了你的书以后我决定读下去,现在我已经进入了一个很好的公司。所以我做每一件工作,我会用这些方法来衡量自己,就是说有没有实质的,对这个世界有一些贡献,而不是说它对我个人的事业或者工作有没有任何的帮助。

龙永图:现在大家用炒作这个词用得太多了。炒作是非常坏的一个概念。前一段时间有几个著名的民营企业家,每个人捐了一亿多做善事,搞教育、搞环保,好多人就说他们是自己炒作,故意炒作自己。我说你们也拿出一亿元来炒作炒作。你一百万都拿不出来,你炒作什么?你说这种炒作好不好呢?我觉得这种炒作好,不管他有什么样的动机,他拿出一亿元来帮助教育,帮助贫困的学生,这种炒作有4.21世纪需要七种人才

http://book.sina.com.cn  2008年08月28日 18:11

主持人:21世纪需要的七种人才,是哪七种人才?

李开复:我觉得21世纪是一个平坦的世纪,是世界上都在竞争的一个世纪。也就是说,全世界的人都在跟你竞争,你怎么样能够体现出自己的亮点。我提出几个观念,一个是说不但能够创新,而且能够实践,就是说你的创新是要有意义的,能够适时地体现出来。另外一点就是当大家都在竞争的时候,其实有技术能力的人很多,那么真正有热情的、热爱自己工作的人,他们的成功就会体现出来。还有一点就是说,过去很多人是专注一个领域,把它学得很深,但是未来有很多跨领域方面的结合,所以不能只做一个专才,而且要更多地能够博学,而且更多地知道不同的领域怎么能够结合起来。还有一点很重要,要做一个积极的人,就是什么事情不要守株待兔,等着成功掉到自己怀里。因为21世纪每一个人都很大程度被放权,做自己的工作,你做了好的工作要体现,让自己老板知道;你看到了好的机会要自己去追寻,不能等着别人来找你;还有一点就是要乐观。21世纪是一个很大的竞争和挑战的世纪,我们都会面临很多挫折、困难和失败,我们不要把失败和挫折当作一种惩罚,而要把它当作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主持人:但是我有一个问题,您说的这七种人才,我是单做其中一种就算是人才,还是需要复合型的七种兼顾呢?

李开复:我觉得每一种都尽量做到自己最好的地步,但是不用苛求。因为一个人他不可能是完人,他一定有些地方是他的强项和亮点。这七种最好有两三种是自己的强项和亮点,另外的几种就尽力而为,也不要放弃它,还是去努力地追寻。也许不会是你的亮点,但是至少不要让人说你做得不好。

主持人: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从榜样的身上寻找力量,我想两位无疑也是我们年轻人的榜样。在节目的最后,我想请两位用几句话给我们年轻人以一种力量,来作为我们的结束语。

李开复:我所接触的中国青年非常有潜力,非常有好奇心,有非常高的可塑性。我对你们的期望非常高,我认为你们一定可以做到最好的自己。我相信,如果你能够找到自己的声音,做最好的自己,你会发现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

龙永图:我希望我们青年人,在21世纪充满竞争,但是也充满了合作机会的这个时代里面,能够做一个善于沟通的人,做一个健康的人,做一个快乐的人。而且也使别人,使你周边的人,甚至和你竞争的人感到快乐。

主持人:好的,做最好的自己,我想是一种鼓励,也是一个前进的方向。感谢二位今天跟我们分享了这个话题。观天下风云,与永图论道。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嘉宾专访]

他喜欢被人叫做“开复老师”

文/胡建

苹果、微软、Google( 谷歌 ),在这享誉全球的三个大腕级的IT王国中,只要具有其中任意一个企业的工作经历就足以令人称道了,更何况三者兼而有之。而李开复正是这样一个锻造传奇经历的人。

李开复,11岁离开中国到美国求学;1988年从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毕业后,顺理成章地留校任教直到1990年,在此期间科研成绩不菲: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捧得美国《 商业周刊 》的“最重要科学创新奖”,李开复因此名满全美;随后开发的“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击败了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李开复的学术生涯自此达到顶峰。

从1990年开始,李开复用17年时间证明了他在IT界的实力:其间6年在苹果公司,两年在SGI公司担任要职;1998年进入微软,一手创办了微软中国研究院,并成为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也是最早进入微软高级管理层的华人,任职至2004年。如今,李开复的身份是Google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

虽然,李开复的头衔摆出来个个响当当,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更喜欢别人称他为“开复老师”。

“我不是‘不务正业’”

很多人都觉得,对于李开复这样身处跨国公司高位的人来说,时间是相当宝贵的,应该是那种恨不得把“时间掰成两半来用的人”,怎么还有多余的时间办网站、到大学演讲、与学生交流甚至于写书?因此,一些媒体戏称李开复这是“不务正业”。而他的这种不务正业也似乎与生俱来。

五岁时候的李开复,因忍受不了幼儿园按部就班的枯燥生活,大胆向妈妈提议要求“跳级读小学”,并且得偿所愿。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期间,他一度沉迷电子游戏和桥牌,搞得成绩下滑,幸好自己及时反省。在专业之外,选修了诸如西方文化、欧洲文学、中国革命史等大量与计算机专业毫无关联的课程。而如今又办网站又讲学又写书。但是面对这种“不务正业”的说法,李开复却并不认可。

“我认为自己有兴趣的事业是正业。”李开复这样对记者说,“举个例子来讲,在大学修一些很枯燥没有意义的课程是浪费了自己的人生。”

在他看来,他以前做的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很无关紧要的事情,包括选修与计算机毫无关联的课程,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好处”。为什么他能在11岁就到了美国,然而几十年后的今天还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用中文写书?他解释正是因为到了美国之后,一直坚持用中文写作,在大学期间学了一些与中国有关的课程,才使得自己对中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些在当时看来可能没有用处,但是在今天却能够帮助他更好与中国学生沟通,也足以让他受用终身。

说到李开复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他向记者摆摆手说:“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大概平均一天半小时左右,一个月就15小时。我想任何人都可以一天腾出半小时来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期望在未来的十年中,中国建一所一流的私立大学”

从中国现有的高等教育状况来看,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一所高质量的民办大学。相反,提到美国,却能数出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等一批驰名中外的私立大学,并培养了很多全球顶级人才。这让人很疑惑,为什么中国现在不仅没有一所好的民办大学,而且普遍存在歧视民办大学的现象?

“其实这个例子,我觉得美国是特例而不是中国是特例。”以李开复这么多年对教育的关注和研究看来,美国的教育状况是一个很奇特的经验。有段时间正好一些慈善家捐了一些钱出来,而且这些钱变成了种子,“慢慢地捕捉住了机遇”。而中国今天的民办大学,一方面他们没有足够长远的办学理念,也没有足够供长远使用的资金,所以现在办中国一流民办大学的时机并未成熟。

谈到办大学,李开复坦言自己曾经也有这样的打算,也动手去做这件事了。当时他已经募到了一笔钱,但是对于办一所大学来讲却是杯水车薪。“哈哈,也可以说当时的中国富豪还不够有钱,我们需要再等个5年累积,等中国有人进入世界十大富豪之后,希望他们能捐点钱,那个时候可以办一个可以持续的大学。”爽朗的笑声之外,透露出李开复对于中国教育的殷切期望,和炎黄子孙的拳拳之心。

“微软对我最大的影响,是给了我一个回到中国工作的机会”

1998年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之前,李开复都是在美国生活和工作。

1990年李开复进入苹果公司工作,这一干就是六年。在苹果这样一个国际性的大公司起步,让他的事业开了一个好头。其间,他担任语音组经理、多媒体实验室主任、互动多媒体部全球副总裁,开发出了QuickTime等产品,成就卓著。在苹果公司的六年时间里,李开复坦言,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苹果对用户的专注和执著,每一种产品希望能够得到用户的心”,这也是最让他感动的一点。

1996—1998年,李开复在美国SGI电脑公司工作,担任网络产品部门的副总裁和总经理,也曾担任该公司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负责多平台、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方面的研发工作。

1998年,李开复顺利加入微软公司,并亲手创办了微软中国研究院。他直言这是他在微软“最大的自豪”,然而让李开复心存感激的却是“微软给了我一个回到中国工作的机会,让我能够接触到中国的学生,并能为他们实实在在地做点事情”。

1998—2000年,李开复回到中国工作,在与中国学生的接触中,他发现中国学生非常优秀、聪明、有潜力,是中国未来的希望;但是同时也觉得他们心中充满了困惑,这些困惑来自对中西文化的不理解和抵触,来自一个高速成长、步入富裕社会中遇到的各种诱惑,来自高期望的父母,还有来自应试教育思想中的死板。因此,在中西文化熏陶中成长起来的李开复,觉得有责任为他们“传道授业解惑”,并且在这条“业余教师”之路中坚定地向前走着,乐此不疲。

从此,李开复和家人从美国西雅图毅然来到了中国北京,扎根中国。

“中国的父亲应该更‘西方’一点”

对于李开复而言,父亲李天民一直是个值得尊敬的人,但是很遗憾的是却没能成为“朋友”。

在他眼中,自己的父亲跟绝大多数中国父亲一样,很典型,很了不起,但却相当含蓄。他们教导子女的方式不是做子女的朋友,而是用自己的风骨,自己的行为,自己的方式,给孩子做榜样。

“我认为进入21世纪,中国的父亲也许可以采取一些更‘西方’的方式,可以更成为子女的朋友。”

“什么是更‘西方’的方式?”记者不明白了。

“也就是说父亲不一定要威严,不要把自己高高在上作为一个长辈。要成为孩子的朋友,让他们心里有话会跟你说,不只跟他们的朋友说。”

虽然李开复没能和父亲成为朋友,但是父亲一生性情高洁,为人处世的品格,却深深地影响着他,这被他视为“一辈子的财富”。“我看到了他对中国的真情。”在父亲去世的前一年,他们全家终于在两岸开放后回到家乡,父亲在祖母坟前失声痛哭的情形震撼了全家人。多年以后,李开复仍被这个场景感动,也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自豪。

现在,李开复仍然能够清楚地背出父亲那幅最珍爱的条幅内容:

“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

其实,有什么能够比活在人的心中更重要呢?


相关内容

  • 中国人的成功除了出名有钱还有什么
  • 中国人的成功除了出名有钱还有什么? 2014-12-31 09:47:05 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s://gl.baidu.com 分类:未分类 中国社会转型期成功定义的单一性:有钱 即成功 年近岁末,被阴霾笼罩了一年的大陆娱乐圈再爆丑闻--歌星尹相杰吸毒被抓.而据媒体统计,他是今年以来第 ...

  • 教师应恪守的教育追求
  • 一.教师的职业追求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秉承着社会的道德良知,肩负着传承薪火.继往开来的责任,淡泊与宁静是每一位教师的社会道德底线.高中教师相较于初中.小学教师,肩上的责任更大,因为高中生正面临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是每一位高中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及教学责 ...

  • 南海之旅(450字)作文
  • 精选作文:南海之旅(450字)作文 今天上午,我们去到西樵山,导游告诉我们西樵山最着名的景点就是南海观音, 所有人来到西樵山都会去看观音.所以我们第一就去了观音像,观音像好庞大!要走到观音 像下要一个多小时,而且都是阶梯.一共有五段阶梯,每上一段都有一个刻在地上的雕像. 第一级是八仙,第二级是仙女飞 ...

  • 前行备忘录(第一)
  • 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备忘录 之三殊胜实修引导 纽西龙多尊者 讲授 阿格旺波尊者 记录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我们要发心摄持一切众生入到三殊胜的妙道里,发无上菩提心. 也就是自己想:遍虚空界有无数众生,每个众生都在颠倒道里,我一定要把握住三殊胜,自己行好了以后,把一切众生都安置在三殊胜的妙道里. 对于这里 ...

  • 栗子姐经典语录
  • 镖跟靶的每次分离,都是为了能够再一次重回靶心!所以,等待…… 因为价值观和对幸福、快乐的衡量标准不一样,其实宁在宝马车上哭的人通常在自行车上是笑不出来的,既然如此,这些人当然会选择与其在自行车上哭,还不如到宝马车上哭呢。 只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不止一次的家庭破裂,只是因为不愿意让谁再承受这同样的 ...

  • 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根本
  • 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根本 中华民族是重视德育和志趣高尚的民族,"立德"为我国古代所谓"三不朽"之一.<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 ...

  • 弘扬张思德精神,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 弘扬张思德精神,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作者:黄婷婷 中共仪陇县委党校 [摘要]:"名利"两字看似简单,却是自古以来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新时期的党员,要学习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面对名和利,以健康.积极.豁达的态度来正确对待,做到为民争利.肯让名利.淡 ...

  • 身边的郭明义
  • 身边的郭明义 我十分崇敬和钦佩荣获"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的普通工人郭明义.他是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郭明义的精神实质就是雷锋精神在新时期的写照.雷锋身上有爱心,也有奉献的精神,"爱心"就是郭明义思想情操的写照:"奉献"就是郭 ...

  • 青年律师个人总结
  •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把当代诗人贾岛的这首诗用在正踌躇满志踏上律师道路的青年律师身上,那是再恰当不过了。 千辛万苦通过司法考试的我们,真的还需要花“十年磨剑”的功夫吗?笔者认为是的,作为一名刚踏上律师道路的青年律师来说,不将律师职业作为毕生的理想,没有长时间不断地忍耐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