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录[必修二]

第2.3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一、动乱与抗争

1、原因:(1)国际形势恶化,中国周边局势严峻。

(2)“左”倾错误发展,毛泽东对国内外形势作出错误判断

(3)林彪、江青的煽动

2、开始:五一六通知、十六条

3、动乱表现:破四旧、全面夺权

4、二月抗争:1967、2“二月逆流”

二、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1、九一三事件:1971、9.13

2、粉碎四人帮:1976、10.6

三、文革实质:内乱

第3.3课 对外开放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目的: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发展经济。

2、经过:经济特区(1980:深、珠、汕、厦)——沿海城市:(1984年:14个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珠三角、闽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区)1988(海南)1990(浦东) ——内地城市:

3、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经济特区——沿海城市——经济开放区——内地城市。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原因: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

2、时间:2001年12月11日

5.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三大政策: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提出时间:1953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意义:国内: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国际: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二、万隆会议

1、时间:1955年4月

2、影响:

3、万隆精神

6.1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一、“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工业)

1、原子弹:1964

2、导弹:1964试飞成功,1966年实现核爆炸

3、人造卫星:1970年 东方红一号

二、籼型杂交水稻(农业)

1、研究成功:1973年

2、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一、海上马车夫

1、背景:地理位置优越、经商传统、资主主义萌芽早、政治独立

2、殖民扩张:A、机构: B、区域:

二、日不落帝国

(1)打败“无敌舰队” (2)成立东印度公司

(3)三次英荷战争 (4)英法战争

三、世界市场的拓展

1、殖民扩张的手段:抢掠财富;欺诈;种族屠杀;黑奴贸易

2、殖民扩张的影响:

①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②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

③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电气时代

1、成就:

(1)电的广泛应用: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影、“电气时代”

(2)新通信手段的发明:电话(贝尔)、无线电报(马可尼)、

(3)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汽车、飞机

(4)化学工业的兴起:石油工业、化学工业

(5)传统工业的进步

2、特点:A、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发明大多源于科学家的研究;

B、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C、以重工业为主。

二、垄断组织的出现

1、背景:(1)新兴工业诞生部门(2)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主要成分

(3)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

2、出现:垄断组织(生产关系)

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传统经济结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解体体现:(1)纺织分离,耕织分离 (2)农产品日趋商品化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背景:内忧外患,维护清朝统治

2、内容:60年代,“自强”:军事工业;

70年代,“求富”:民用工业;(资)

筹划海防;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

3、评价: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原因: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时间:19世纪60、70年代

3、代表:上海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4、艰难发展

A、处境:列强和清政府双重压迫 B、根本原因: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7)

1、国民经济的恢复

2、一五计划:A、一化(东北)

B、三改:私有——公有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

1、八大(正确但未坚持)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3、大跃进

4、人民公社化

5、1960年八字方针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

18课 罗斯福新政

一、新政实施的背景

1、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2、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二、新政措施

1、内容(1)金融方面 (2)工业方面

(3)农业方面 (4)社会救济 (5)社会立法

2、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3、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三、摆脱危机困境

1、影响: ⑴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经济开始复苏

⑵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巩固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局限:未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

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理论: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

2、结果(1)黄金时期(战后——70年代)

(2)滞涨(1973年)、减少干预

二、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问题

2、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的分配

3、发展过程:

4、评价:(积极)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消极)加重国家财政负担;助长惰性;给纳税人带来沉重负担;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

1、含义: 2、兴起原因

四、 “新经济”的出现

1、含义: 2、原因: 3、特点:

第2.3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一、动乱与抗争

1、原因:(1)国际形势恶化,中国周边局势严峻。

(2)“左”倾错误发展,毛泽东对国内外形势作出错误判断

(3)林彪、江青的煽动

2、开始:五一六通知、十六条

3、动乱表现:破四旧、全面夺权

4、二月抗争:1967、2“二月逆流”

二、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1、九一三事件:1971、9.13

2、粉碎四人帮:1976、10.6

三、文革实质:内乱

第3.3课 对外开放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目的: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发展经济。

2、经过:经济特区(1980:深、珠、汕、厦)——沿海城市:(1984年:14个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珠三角、闽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区)1988(海南)1990(浦东) ——内地城市:

3、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经济特区——沿海城市——经济开放区——内地城市。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原因: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

2、时间:2001年12月11日

5.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三大政策: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提出时间:1953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意义:国内: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国际: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二、万隆会议

1、时间:1955年4月

2、影响:

3、万隆精神

6.1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一、“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工业)

1、原子弹:1964

2、导弹:1964试飞成功,1966年实现核爆炸

3、人造卫星:1970年 东方红一号

二、籼型杂交水稻(农业)

1、研究成功:1973年

2、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一、海上马车夫

1、背景:地理位置优越、经商传统、资主主义萌芽早、政治独立

2、殖民扩张:A、机构: B、区域:

二、日不落帝国

(1)打败“无敌舰队” (2)成立东印度公司

(3)三次英荷战争 (4)英法战争

三、世界市场的拓展

1、殖民扩张的手段:抢掠财富;欺诈;种族屠杀;黑奴贸易

2、殖民扩张的影响:

①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②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

③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电气时代

1、成就:

(1)电的广泛应用: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影、“电气时代”

(2)新通信手段的发明:电话(贝尔)、无线电报(马可尼)、

(3)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汽车、飞机

(4)化学工业的兴起:石油工业、化学工业

(5)传统工业的进步

2、特点:A、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发明大多源于科学家的研究;

B、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C、以重工业为主。

二、垄断组织的出现

1、背景:(1)新兴工业诞生部门(2)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主要成分

(3)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

2、出现:垄断组织(生产关系)

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传统经济结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解体体现:(1)纺织分离,耕织分离 (2)农产品日趋商品化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背景:内忧外患,维护清朝统治

2、内容:60年代,“自强”:军事工业;

70年代,“求富”:民用工业;(资)

筹划海防;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

3、评价: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原因: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时间:19世纪60、70年代

3、代表:上海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4、艰难发展

A、处境:列强和清政府双重压迫 B、根本原因: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7)

1、国民经济的恢复

2、一五计划:A、一化(东北)

B、三改:私有——公有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

1、八大(正确但未坚持)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3、大跃进

4、人民公社化

5、1960年八字方针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

18课 罗斯福新政

一、新政实施的背景

1、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2、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二、新政措施

1、内容(1)金融方面 (2)工业方面

(3)农业方面 (4)社会救济 (5)社会立法

2、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3、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三、摆脱危机困境

1、影响: ⑴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经济开始复苏

⑵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巩固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局限:未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

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理论: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

2、结果(1)黄金时期(战后——70年代)

(2)滞涨(1973年)、减少干预

二、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问题

2、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的分配

3、发展过程:

4、评价:(积极)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消极)加重国家财政负担;助长惰性;给纳税人带来沉重负担;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

1、含义: 2、兴起原因

四、 “新经济”的出现

1、含义: 2、原因: 3、特点:


相关内容

  • 高二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 高二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文科班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完成历史选修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 2.历史教学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把教学目标定位于使学生通过对丰富的历史知识的学习,锻炼历史学科能力,培养正确 ...

  • 2013-2014年第一学期高一英语教研教学工作总结
  • 一.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5和16班的英语教学工作,转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以下是对本期教学情况的概括总结: 1. 本学年顺利完成了高中英语必修一和必修二两本书的课程。 2. 按照学校安排,参加了学校青年教师汇报课。 3.组织学生参加“高中英语技能比赛” 4.组织学生进行了“单词 ...

  • 高中教务处工作计划(共9篇)
  • 篇一:高中教务处工作计划 新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领导.教师都要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都要遵循教学规律,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增强质量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围绕"培养有现代教养的中学生"的主课题,培养"有理想. ...

  • 辅导员听课制度
  • ******辅导员听课制度(试行) 辅导员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沟通学生与学校的桥梁,是学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力量.为进一步巩固我校学风建设成果,及时反映教与学情况,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使辅导员真正成为学生进步.成长的引路人,按照<******辅导员工作条例>,特制定本制度. ...

  • 高二上学期语文备课组教学计划
  •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本学年工作计划为指导,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高中新课程实施为中心,转化教学理念,苦练教学内功,优化教学手段,探索实践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思 ...

  • 化学必修1教学计划
  • 高一化学必修一教学计划 2012.9.2 一.工作要求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4.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 集体备课,集体讨论,补充完善.同时,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

  • 地理教研与课题研究的有效整合
  • 地理教研与课题研究的有效整合 作者:郑明进 来源:福建厦门市翔安区教研中心 发布时间:2008年02月15日 点击数: 653 如无法通过下载软件进行资源下载,请登录后在资源下载链接上右击,并选择"目标另存为"下载. 地理教育科研是提高地理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途 ...

  • 高一备课组工作计划
  • 篇一:高一物理备课组工作计划 余文刚 在学校试行新课改 这个大的背景下, 我们将提前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 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处理 好传授知识与育人, 学生发展的关系, 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 身心体验. 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 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 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 具 ...

  • 教 学 督 导 简 报
  • 教 学 督 导 简 报 2013年第3期(总第7期) 刊号:GDU202-J 目 录 消息动态 学校召开新学期教务工作会议----------------学校教务处(1) 督导检查 学生教学信息员座谈会综述-------------------王学君(2) 学生教学信息员上半年工作概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