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戴氏高考中考学校 VIP 一对一 李老师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二次根式

【知识回顾】

1. 二次根式:式子(a ≥0)叫做二次根式。

2. 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3. 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4. 二次根式的性质:

a (a >0) 22(1)(a )=a (a ≥0); (2)a =a =

0 (a =0);

5. 二次根式的运算:

-a (a <0)

(1)因式的外移和内移: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根代替而移到根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

(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3)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a≥0,b≥0)

b≥0,a>0). =

(4)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戴氏高考中考学校 VIP 一对一 李老师

【典型例题】

1、概念与性质 例1下列各式1

其中是二次根式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例2、求下列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x +5-

(1)

例3、 在根式

1)

13-x ;(2)(x-2) 2

,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1) 2) B .3) 4) C .1) 3) D .1) 4)

1x y

y =-8x +x -1+, 求代数式++2-

2y x 例4、已知:

x y

+-2的值。y x

例5、 (2009龙岩)已知数a ,b

=b-a ,则 ( )

A. a>b B. a

A.

根号外的a 移到根号内,得 ( )

; B. -

; C. -

D.

例2. 把(a -b )

1

-a -b 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例3、计算:

例4、先化简,再求值:

11b ++,其中

a +b b a (a +b )

例5、如图,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化简

4、比较数值 (1)、根式变形法

戴氏高考中考学校 VIP 一对一 李老师

当a >0, b >0时,①如果a >

b >a

b 例1

、比较

(2)、平方法

2222

当a >0, b >0时,①如果a >b ,则a >b ;②如果a

例2

、比较

(3)、分母有理化法

通过分母有理化,利用分子的大小来比较。 例3

的大小。

(4)、分子有理化法

通过分子有理化,利用分母的大小来比较。 例4、

。 (5)、倒数法

例5

(6)、媒介传递法

适当选择介于两个数之间的媒介值,利用传递性进行比较。 例6

33的大小。 (7)、作差比较法

在对两数比较大小时,经常运用如下性质: ①a -b >0⇔a >b ;②a -b

(8)、求商比较法

它运用如下性质:当a>0,b>0时,则: ①

a b

>1⇔a >b ; ②

a b

的大小。

例8

、比较5

2 5、规律性问题

例1. 观察下列各式及其验证过程:

, 验证:

戴氏高考中考学校 VIP 一对一 李老师

验证:

.

(1)按照上述两个等式及其验证过程的基本思路,猜想 (2)针对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写出用n(n≥2,且n 是整数) 表示的等式,并给出验证过程.

戴氏高考中考学校 VIP 一对一 李老师

勾股定理

1.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b =c。

2

2

2

2. 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 满足a +b =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

2

2

2

形。

3. 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

4.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表示如下:∠C=90°⇒∠A+∠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A=30°

可表示如下:⇒

BC=

1AB 2

∠C=90°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ACB=90°

可表示如下:⇒CD= D为AB 的中点

1

AB=BD=AD 2

5、摄影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ACB=90°2=AD ∙BD

⇒AC 2=AD ∙CD ⊥2=BD ∙AB

6、常用关系式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AB ∙CD=AC∙BC

7、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2

2

8、三角形中的中位线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1)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并且它们又重新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2)要会区别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

位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 数量关系:可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

戴氏高考中考学校 VIP 一对一 李老师

常用结论:任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位线,由此有:

结论1: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三角形,其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 结论2: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结论3: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划分出三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结论4:三角形一条中线和与它相交的中位线互相平分。

结论5:三角形中任意两条中位线的夹角与这夹角所对的三角形的顶角相等。

9数学口诀.

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有两项,符号相反切记牢,首加尾乘首减尾,莫与完全公式相混淆。 完全平方公式:完全平方有三项,首尾符号是同乡,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放中央;首±尾括号带平方,尾项符号随中央。

戴氏高考中考学校 VIP 一对一 李老师

四边形

戴氏高考中考学校 VIP 一对一 李老师

戴氏高考中考学校 VIP 一对一 李老师

一 基本概念:四边形,四边形的内角,四边形的外角,多边形,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四边形,

矩形,菱形,正方形,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三角形中位线,梯形中位线.

二 定理:中心对称的有关定理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3.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

称. 三 公式:

1

ab=ch.(a 、b 为菱形的对角线 ,c为菱形的边长 ,h 为c 边上的高) 2

2.S 平行四边形 =ah. a为平行四边形的边,h 为a 上的高) 1.S 菱形 =3.S 梯形 =四 常识:

菱矩n (n -3) 方

形※1.若n 是多边形的边数,则对角线条数公式是:. 形

2

2.规则图形折叠一般“出一对全等,一对相似”. 平行四边形3.如图: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从属关系.

4.常见图形中,仅是轴对称图形的有: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奇边形、等腰梯形 „„ ;仅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平行四边形 „„ ;是双对称图形的有:线段、矩形、菱形、正方形、正偶边形、圆 „„ .注意:线段有两条对称轴.

1

(a+b)h=Lh.(a 、b 为梯形的底,h 为梯形的高,L 为梯形的中位线) 2

戴氏高考中考学校 VIP 一对一 李老师

一次函数

一. 常量、变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 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 变量 ;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 常量 。 二、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 如果有两个变量x 与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三、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

(1)用整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用分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一切实数。 (3)用寄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用偶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一 切实数。

(4)若解析式由上述几种形式综合而成,须先求出各部分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求其公共范围,即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5)对于与实际问题有关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四、 函数图象的定义:一般的,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在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五、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一般步骤

1、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注意:列表时自变量由小到大,相差一样,有时需对称。 2、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六、函数有三种表示形式:

(1)列表法 (2)图像法 (3)解析式法 七、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且k ≠0) 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 其中k 叫做比例系数。 一般地,形如y=kx+b (k,b为常数,且k ≠0)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b =0 时,y=kx+b 即为 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八、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 图象:正比例函数y= kx (k 是常数,k ≠0)) 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 kx 。

(2)性质:当k>0时, 直线y= kx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 的增大y 也增大;当k

九、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中未知的系数,从而具体写出这个式子的方法。

1.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从“数”的角度看x 为何值时函数y= ax+b的值为0. 2. 求ax +b =0(a , b是常数,a ≠0) 的解,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

3.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不等式ax +b >0(a ,b 是常数,a ≠0) .从“数”的角度看,x 为何值时函数y= ax+b

戴氏高考中考学校 VIP 一对一 李老师

的值大于0.

4. 解不等式ax +b >0(a ,b 是常数,a ≠0) . 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在 x

轴上方的部分(射线)所对应的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解方程组⎧ ⎪a 1x +b 1y =c 1从“数”的角度看,自变量(x )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 ⎨x -y =⎪c 2⎩a 2b 2相等.并求出这个函数值解方程组

从“形”的角度看,确定两直线交点的坐标.

戴氏高考中考学校 VIP 一对一 李老师

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代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

1.解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是统计学中特有的规定,准确把握教材,明确所

考查的对象是解决有关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问题的关键。

2.平均数

当给出的一组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平均数公式

,其中a 是取接近于这组数据平均数中比较“整”的数;•当所给一组数据中有

重复多次出现的数据,常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

3.众数与中位数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平均数的大小与每一

个数据都有关,任何一个数的波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波动,当一组数据中有个数据太高

或太低,用平均数来描述整体趋势则不合适,用中位数或众数则较合适。中位数与数据

排列有关,个别数据的波动对中位数没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

可用众数来描述。

4.极差

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

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5.方差与标准差

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

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叫方差,计算公式是

s 2= 1[(x1-) 2+(x2-) 2+…+(xn -) 2]; n

戴氏高考中考学校 VIP 一对一 李老师

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其值越大,波动越大,也越不稳定或不

整齐。

一、选择题

1.一组数据3,5,7,m ,n 的平均数是6,则m ,n 的平均数是( )

A.6 B.7 C. 7.5 D. 15

2.小华的数学平时成绩为92分,期中成绩为90分,期末成绩为96分,若按3:3:4

的比例计算总评成绩,则小华的数学总评成绩应为( )

A .92 B.93 C.96 D.92.7

3. 关于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平均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 B. 中位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

C. 众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某小组在一次测试中的成绩为:86,92,84,92,85,85,86,94,92,83,则这

个小组本次测试成绩的中位数是( )

A .85 B.86 C.92 D.87.9

5.某人上山的平均速度为3km/h,沿原路下山的平均速度为5km/h,上山用1h ,则此

人上下山的平均速度为( )

A.4 km/h B. 3.75 km/h C. 3.5 km/h D.4.5 km/h

6.在校冬季运动会上,有15名选手参加了200米预赛,取前八名进入决赛. 已知参赛

选手成绩各不相同, 某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决赛,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

全部成绩的( )

A. 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以上都可以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7.将9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第 个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8.如果一组数据4,6,x ,7的平均数是5,则x = .

9.已知一组数据:5,3,6,5,8,6,4,11,则它的众数是 ,中位数是 .

10.一组数据12,16,11,17,13,x 的中位数是14,则x = .

11

12.某小组10个人在一次数学小测试中,有3个人的平均成绩为96,其余7个人的平

均成绩为86,则这个小组的本次测试的平均成绩为 .

13.为了了解某立交桥段在四月份过往车辆承载情况,连续记录了6天的车流量(单位:

千辆/日) :3.2,3.4,3,2.8,3.4,7,则这个月该桥过往车辆的总数大约为 辆.

戴氏高考中考学校 VIP 一对一 李老师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二次根式

【知识回顾】

1. 二次根式:式子(a ≥0)叫做二次根式。

2. 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3. 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4. 二次根式的性质:

a (a >0) 22(1)(a )=a (a ≥0); (2)a =a =

0 (a =0);

5. 二次根式的运算:

-a (a <0)

(1)因式的外移和内移: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根代替而移到根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

(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3)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a≥0,b≥0)

b≥0,a>0). =

(4)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戴氏高考中考学校 VIP 一对一 李老师

【典型例题】

1、概念与性质 例1下列各式1

其中是二次根式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例2、求下列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x +5-

(1)

例3、 在根式

1)

13-x ;(2)(x-2) 2

,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1) 2) B .3) 4) C .1) 3) D .1) 4)

1x y

y =-8x +x -1+, 求代数式++2-

2y x 例4、已知:

x y

+-2的值。y x

例5、 (2009龙岩)已知数a ,b

=b-a ,则 ( )

A. a>b B. a

A.

根号外的a 移到根号内,得 ( )

; B. -

; C. -

D.

例2. 把(a -b )

1

-a -b 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例3、计算:

例4、先化简,再求值:

11b ++,其中

a +b b a (a +b )

例5、如图,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化简

4、比较数值 (1)、根式变形法

戴氏高考中考学校 VIP 一对一 李老师

当a >0, b >0时,①如果a >

b >a

b 例1

、比较

(2)、平方法

2222

当a >0, b >0时,①如果a >b ,则a >b ;②如果a

例2

、比较

(3)、分母有理化法

通过分母有理化,利用分子的大小来比较。 例3

的大小。

(4)、分子有理化法

通过分子有理化,利用分母的大小来比较。 例4、

。 (5)、倒数法

例5

(6)、媒介传递法

适当选择介于两个数之间的媒介值,利用传递性进行比较。 例6

33的大小。 (7)、作差比较法

在对两数比较大小时,经常运用如下性质: ①a -b >0⇔a >b ;②a -b

(8)、求商比较法

它运用如下性质:当a>0,b>0时,则: ①

a b

>1⇔a >b ; ②

a b

的大小。

例8

、比较5

2 5、规律性问题

例1. 观察下列各式及其验证过程:

, 验证:

戴氏高考中考学校 VIP 一对一 李老师

验证:

.

(1)按照上述两个等式及其验证过程的基本思路,猜想 (2)针对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写出用n(n≥2,且n 是整数) 表示的等式,并给出验证过程.

戴氏高考中考学校 VIP 一对一 李老师

勾股定理

1.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b =c。

2

2

2

2. 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 满足a +b =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

2

2

2

形。

3. 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

4.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表示如下:∠C=90°⇒∠A+∠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A=30°

可表示如下:⇒

BC=

1AB 2

∠C=90°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ACB=90°

可表示如下:⇒CD= D为AB 的中点

1

AB=BD=AD 2

5、摄影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ACB=90°2=AD ∙BD

⇒AC 2=AD ∙CD ⊥2=BD ∙AB

6、常用关系式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AB ∙CD=AC∙BC

7、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2

2

8、三角形中的中位线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1)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并且它们又重新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2)要会区别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

位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 数量关系:可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

戴氏高考中考学校 VIP 一对一 李老师

常用结论:任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位线,由此有:

结论1: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三角形,其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 结论2: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结论3: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划分出三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结论4:三角形一条中线和与它相交的中位线互相平分。

结论5:三角形中任意两条中位线的夹角与这夹角所对的三角形的顶角相等。

9数学口诀.

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有两项,符号相反切记牢,首加尾乘首减尾,莫与完全公式相混淆。 完全平方公式:完全平方有三项,首尾符号是同乡,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放中央;首±尾括号带平方,尾项符号随中央。

戴氏高考中考学校 VIP 一对一 李老师

四边形

戴氏高考中考学校 VIP 一对一 李老师

戴氏高考中考学校 VIP 一对一 李老师

一 基本概念:四边形,四边形的内角,四边形的外角,多边形,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四边形,

矩形,菱形,正方形,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三角形中位线,梯形中位线.

二 定理:中心对称的有关定理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3.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

称. 三 公式:

1

ab=ch.(a 、b 为菱形的对角线 ,c为菱形的边长 ,h 为c 边上的高) 2

2.S 平行四边形 =ah. a为平行四边形的边,h 为a 上的高) 1.S 菱形 =3.S 梯形 =四 常识:

菱矩n (n -3) 方

形※1.若n 是多边形的边数,则对角线条数公式是:. 形

2

2.规则图形折叠一般“出一对全等,一对相似”. 平行四边形3.如图: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从属关系.

4.常见图形中,仅是轴对称图形的有: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奇边形、等腰梯形 „„ ;仅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平行四边形 „„ ;是双对称图形的有:线段、矩形、菱形、正方形、正偶边形、圆 „„ .注意:线段有两条对称轴.

1

(a+b)h=Lh.(a 、b 为梯形的底,h 为梯形的高,L 为梯形的中位线) 2

戴氏高考中考学校 VIP 一对一 李老师

一次函数

一. 常量、变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 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 变量 ;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 常量 。 二、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 如果有两个变量x 与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三、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

(1)用整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用分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一切实数。 (3)用寄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用偶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一 切实数。

(4)若解析式由上述几种形式综合而成,须先求出各部分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求其公共范围,即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5)对于与实际问题有关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四、 函数图象的定义:一般的,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在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五、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一般步骤

1、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注意:列表时自变量由小到大,相差一样,有时需对称。 2、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六、函数有三种表示形式:

(1)列表法 (2)图像法 (3)解析式法 七、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且k ≠0) 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 其中k 叫做比例系数。 一般地,形如y=kx+b (k,b为常数,且k ≠0)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b =0 时,y=kx+b 即为 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八、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 图象:正比例函数y= kx (k 是常数,k ≠0)) 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 kx 。

(2)性质:当k>0时, 直线y= kx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 的增大y 也增大;当k

九、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中未知的系数,从而具体写出这个式子的方法。

1.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从“数”的角度看x 为何值时函数y= ax+b的值为0. 2. 求ax +b =0(a , b是常数,a ≠0) 的解,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

3.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不等式ax +b >0(a ,b 是常数,a ≠0) .从“数”的角度看,x 为何值时函数y= ax+b

戴氏高考中考学校 VIP 一对一 李老师

的值大于0.

4. 解不等式ax +b >0(a ,b 是常数,a ≠0) . 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在 x

轴上方的部分(射线)所对应的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解方程组⎧ ⎪a 1x +b 1y =c 1从“数”的角度看,自变量(x )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 ⎨x -y =⎪c 2⎩a 2b 2相等.并求出这个函数值解方程组

从“形”的角度看,确定两直线交点的坐标.

戴氏高考中考学校 VIP 一对一 李老师

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代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

1.解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是统计学中特有的规定,准确把握教材,明确所

考查的对象是解决有关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问题的关键。

2.平均数

当给出的一组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平均数公式

,其中a 是取接近于这组数据平均数中比较“整”的数;•当所给一组数据中有

重复多次出现的数据,常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

3.众数与中位数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平均数的大小与每一

个数据都有关,任何一个数的波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波动,当一组数据中有个数据太高

或太低,用平均数来描述整体趋势则不合适,用中位数或众数则较合适。中位数与数据

排列有关,个别数据的波动对中位数没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

可用众数来描述。

4.极差

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

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5.方差与标准差

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

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叫方差,计算公式是

s 2= 1[(x1-) 2+(x2-) 2+…+(xn -) 2]; n

戴氏高考中考学校 VIP 一对一 李老师

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其值越大,波动越大,也越不稳定或不

整齐。

一、选择题

1.一组数据3,5,7,m ,n 的平均数是6,则m ,n 的平均数是( )

A.6 B.7 C. 7.5 D. 15

2.小华的数学平时成绩为92分,期中成绩为90分,期末成绩为96分,若按3:3:4

的比例计算总评成绩,则小华的数学总评成绩应为( )

A .92 B.93 C.96 D.92.7

3. 关于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平均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 B. 中位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

C. 众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某小组在一次测试中的成绩为:86,92,84,92,85,85,86,94,92,83,则这

个小组本次测试成绩的中位数是( )

A .85 B.86 C.92 D.87.9

5.某人上山的平均速度为3km/h,沿原路下山的平均速度为5km/h,上山用1h ,则此

人上下山的平均速度为( )

A.4 km/h B. 3.75 km/h C. 3.5 km/h D.4.5 km/h

6.在校冬季运动会上,有15名选手参加了200米预赛,取前八名进入决赛. 已知参赛

选手成绩各不相同, 某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决赛,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

全部成绩的( )

A. 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以上都可以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7.将9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第 个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8.如果一组数据4,6,x ,7的平均数是5,则x = .

9.已知一组数据:5,3,6,5,8,6,4,11,则它的众数是 ,中位数是 .

10.一组数据12,16,11,17,13,x 的中位数是14,则x = .

11

12.某小组10个人在一次数学小测试中,有3个人的平均成绩为96,其余7个人的平

均成绩为86,则这个小组的本次测试的平均成绩为 .

13.为了了解某立交桥段在四月份过往车辆承载情况,连续记录了6天的车流量(单位:

千辆/日) :3.2,3.4,3,2.8,3.4,7,则这个月该桥过往车辆的总数大约为 辆.


相关内容

  • 负数的初步认识
  •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生活情境中通过积极参与数学学 ...

  •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袁小芳 一.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包括第十六章至第二十章共五章内容,涵盖"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全书需约62课时,具体 ...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学科说明书
  •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数学 学科说明书 一. 本册书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 ...

  •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垂线的定义2]学案
  •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垂线的定义2>学案 [学习目标] 理解垂线的概念,体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画法,会画出 三角形的高.理解垂线的性质.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 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直是 的一种特 ...

  •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1)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 2.中招考点 (1)纵观河南近8年的考题,其中2007年和2010年考查了文化常识. (2)近5年"概括文章内容&q ...

  •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边形的内角和
  •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边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究并了解四边形的内角和.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四边形内角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与能力: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探究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情 ...

  • 201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 201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 ...

  •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介绍(颜)
  •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六年级上册介绍 夏蔚镇教研室 颜秀梅 一. 结构变化 看本册的目录,与修订前的教材比较,变化不太大,从结够上讲大的变化有两个单元: 1.位置与方向(二),这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实验教材这部分内容安排的是用数对确定位置,现在移到了新修订教材的五年级的上册:本 ...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
  • 找规律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第七单元第85页的例题1.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是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 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