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外浑源窑

     山西浑源窑似乎不太出名,它离著名的大同云岗石窟不到100公里,在北岳恒山的脚下,藏在深山穷乡僻壤之处。初冬时节,我考察雁北地区的浑源窑遗址,让我颇感意外的是,这里烧制的瓷器独具风格,尤其是瓷塑的精美程度,实应在中国陶瓷发展史占有一席之地。   我们兴冲冲地从太原出发去探访浑源窑遗址,当车开出雁门关时,北风呼啸,树叶凋零,黄土裸露,让人倍感关外的苍凉,我的心灵似乎受到了震撼。这里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高速公路旁的雁北汉代将士墓葬群,见证了当年在此发生的激战,它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是我国重点采煤区,天空是灰��的,空气里弥漫着煤烟气味,随处可见装满乌金的大卡车奔驰而去。   浑源窑创烧于唐,延续至金元,唐代烧制品种有白釉、黑褐釉、黄釉、三彩等,器物以碗为主。宋元时期有青釉、白釉、黑釉等。1999年冬,孟耀虎主任主持了浑源窑的发掘工作,不仅发现大量馒头窑炉和窑具,还发现了唐三彩瓷片和不少金元人物瓷塑,神态自然,造型逼真,十分精彩,这在我国古代窑址中所见不多。《辽史・肖阿古只传》中即有“天赞初(922年),与王郁略地燕、赵,破磁窑镇”的记载。我们实地考察发现了不少唐代烧制的瓷器,还在农民刚翻过的地里,很轻易地拾得玉璧底的残碗等,从而得以见证浑源窑创烧于唐朝。      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库房里,热情的孟耀虎主任拿出当年发掘出土的大量划花、剔花、印花等瓷片,特别是那些人物瓷塑,栩栩如生,有孩童、有村姑、有老叟、有艺人,还有小和尚和武将。其中有一件为双胞胎连体童,这是我从未见过的,它们的制作年代应在金元之间,极其罕见,令我一饱眼福。我猜测这可能是富贵人家孩儿的玩具,从釉色肥厚,制作规整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来。浑源窑工匠师的智慧、才情,让人敬佩不已。我已寻访了40余处古窑遗址,像这样丰富多彩的人物瓷塑,在各地并不多见,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汽车经过一段弯弯曲曲的山路,来到了大磁窑村。这里有一片开阔的地带,四周的山都是光秃秃的,山北面阴处有积雪。浑源窑深藏在山坳里,窑场达十几万平方米,一条小溪潺潺的流水声,打破了旷野的寂静。我们在农民犁过的黄土地里寻寻觅觅,欲找到一些精美的瓷片,但有点失望,都是白釉瓷和黑釉瓷片,大都显得比较厚粗。偶尔寻找到了几片带有刻花的瓷片,这已让人感到十分满足了。这里当年发掘出土不少珍品后,浑源窑在北方的名声鹊起,文物贩子常出没于此。我在上海的古玩市场上也见过此类器物,我们将其划归为定窑系的产品。当地农民知道了精美的瓷片的价值,找到后带回家去。有的人竟开始盗挖古窑址,对遗址破坏很大,我们在遗址上随处可见盗挖的痕迹。在这荒野之地要实施保护较为困难,这里的老乡还比较贫穷,有的将此作为致富的手段,我们听了不免有点伤感。听说几个月前,司法机关还抓了几个非法盗挖者,判了重刑,这才使疯狂的盗挖之风得以遏止。      浑源窑的唐代遗址离这里并不远,乘车沿着山路才5分钟就到了。村民在这里盖起了新瓦房,几条猛犬窜出来一阵狂吠,为这空旷寂静的山野增加几分热闹。孟耀虎先生率队在此发掘过,找到了一些唐三彩瓷片和窑具等。我们在刚翻过的土地上寻找,有白釉玉璧底残碗、黑釉罐瓷片、炉砖、炉渣等,还寻到一件执壶把,与我在长沙窑、寿州窑以及越窑等地所见的执壶把造型几乎完全一样。我们想要寻找一块唐三彩瓷片,与我在河南巩义市见到的唐三彩瓷片作一比较,但没有发现。想找村民问问,走了几家,大门紧锁,只好打道回府了。   我们根据在浑源窑遗址所见到的器物分析,其特征为:唐代白瓷和黑瓷,胎呈浅灰白色,胎质较粗糙,有黑点杂质带有小气孔,普遍敷有化妆土。产品以碗为主,碗身较浅,底有平底、玉壁底及圈足三种。平底及圈足施釉不到底,露胎。这种唐代装饰,我在河南巩义市窑址也见过有类似制作。但巩义窑釉面不光亮,外表釉面乌黑。浑源窑则釉面光润,外表釉色介于黑、褐之间,具有独特风格。器内有些刻划着横、竖线,线纹凸起,利于研磨。金、元时期窑场扩大,器物分光素和带装饰两大类。品种增加,白釉多呈牙黄色。装饰技法有划花、剔花、印花、贴花、绘花等。常见纹饰有葵花、叶纹、S形曲带纹等。纹饰剔、划花后露胎,呈咖啡色。      浑源窑还仿烧定窑、钧窑和磁州窑。仿钧窑器物主要有仿钧天蓝釉大碗,造型与釉色与钧窑有明显差别,我在遗址仅找到两块仿钧窑的瓷片。除碗外,特色器形有唇口小罐,口沿凸起一道圆唇,平底,罐外印席纹装饰。仿磁州窑器物有白地黑花盘、碗及枕等。盘、碗装饰简单的花草纹,枕面部位胎较薄,易碎。   浑源窑有雁北地区的特色,我们在太原古玩城里见到浑源窑产品丰富,当然也有不少新仿品,较为粗劣。但也有对路的,如玉壶春瓶、碗、盘、罐、瓮、枕等器物及人物瓷塑等,价格不菲。有一尊金代大罐近一米高,釉色为奶黄色,釉面肥厚,工艺水平较高,十分难得,近闻还有泥土气息。问市场的卖主,都说从北边带过来的。由此我认为在市场上我们所见浑源窑器物,大多是窑址或墓葬出土之物。      冯先铭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指出:“1955年山西天镇夏家沟出土的金代黑釉剔花瓶、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元大德八年铭婴戏纹瓶,即是山西雁北地区的产品,在浑源窑烧造的可能性最大。”我觉得此说有一定的道理。浑源窑是很有特色的窑口,我们实地考察后认为将浑源窑列入中华名窑当之无愧。   (注:配图为浑源窑印模及标本)   (责编:耕生)

     山西浑源窑似乎不太出名,它离著名的大同云岗石窟不到100公里,在北岳恒山的脚下,藏在深山穷乡僻壤之处。初冬时节,我考察雁北地区的浑源窑遗址,让我颇感意外的是,这里烧制的瓷器独具风格,尤其是瓷塑的精美程度,实应在中国陶瓷发展史占有一席之地。   我们兴冲冲地从太原出发去探访浑源窑遗址,当车开出雁门关时,北风呼啸,树叶凋零,黄土裸露,让人倍感关外的苍凉,我的心灵似乎受到了震撼。这里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高速公路旁的雁北汉代将士墓葬群,见证了当年在此发生的激战,它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是我国重点采煤区,天空是灰��的,空气里弥漫着煤烟气味,随处可见装满乌金的大卡车奔驰而去。   浑源窑创烧于唐,延续至金元,唐代烧制品种有白釉、黑褐釉、黄釉、三彩等,器物以碗为主。宋元时期有青釉、白釉、黑釉等。1999年冬,孟耀虎主任主持了浑源窑的发掘工作,不仅发现大量馒头窑炉和窑具,还发现了唐三彩瓷片和不少金元人物瓷塑,神态自然,造型逼真,十分精彩,这在我国古代窑址中所见不多。《辽史・肖阿古只传》中即有“天赞初(922年),与王郁略地燕、赵,破磁窑镇”的记载。我们实地考察发现了不少唐代烧制的瓷器,还在农民刚翻过的地里,很轻易地拾得玉璧底的残碗等,从而得以见证浑源窑创烧于唐朝。      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库房里,热情的孟耀虎主任拿出当年发掘出土的大量划花、剔花、印花等瓷片,特别是那些人物瓷塑,栩栩如生,有孩童、有村姑、有老叟、有艺人,还有小和尚和武将。其中有一件为双胞胎连体童,这是我从未见过的,它们的制作年代应在金元之间,极其罕见,令我一饱眼福。我猜测这可能是富贵人家孩儿的玩具,从釉色肥厚,制作规整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来。浑源窑工匠师的智慧、才情,让人敬佩不已。我已寻访了40余处古窑遗址,像这样丰富多彩的人物瓷塑,在各地并不多见,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汽车经过一段弯弯曲曲的山路,来到了大磁窑村。这里有一片开阔的地带,四周的山都是光秃秃的,山北面阴处有积雪。浑源窑深藏在山坳里,窑场达十几万平方米,一条小溪潺潺的流水声,打破了旷野的寂静。我们在农民犁过的黄土地里寻寻觅觅,欲找到一些精美的瓷片,但有点失望,都是白釉瓷和黑釉瓷片,大都显得比较厚粗。偶尔寻找到了几片带有刻花的瓷片,这已让人感到十分满足了。这里当年发掘出土不少珍品后,浑源窑在北方的名声鹊起,文物贩子常出没于此。我在上海的古玩市场上也见过此类器物,我们将其划归为定窑系的产品。当地农民知道了精美的瓷片的价值,找到后带回家去。有的人竟开始盗挖古窑址,对遗址破坏很大,我们在遗址上随处可见盗挖的痕迹。在这荒野之地要实施保护较为困难,这里的老乡还比较贫穷,有的将此作为致富的手段,我们听了不免有点伤感。听说几个月前,司法机关还抓了几个非法盗挖者,判了重刑,这才使疯狂的盗挖之风得以遏止。      浑源窑的唐代遗址离这里并不远,乘车沿着山路才5分钟就到了。村民在这里盖起了新瓦房,几条猛犬窜出来一阵狂吠,为这空旷寂静的山野增加几分热闹。孟耀虎先生率队在此发掘过,找到了一些唐三彩瓷片和窑具等。我们在刚翻过的土地上寻找,有白釉玉璧底残碗、黑釉罐瓷片、炉砖、炉渣等,还寻到一件执壶把,与我在长沙窑、寿州窑以及越窑等地所见的执壶把造型几乎完全一样。我们想要寻找一块唐三彩瓷片,与我在河南巩义市见到的唐三彩瓷片作一比较,但没有发现。想找村民问问,走了几家,大门紧锁,只好打道回府了。   我们根据在浑源窑遗址所见到的器物分析,其特征为:唐代白瓷和黑瓷,胎呈浅灰白色,胎质较粗糙,有黑点杂质带有小气孔,普遍敷有化妆土。产品以碗为主,碗身较浅,底有平底、玉壁底及圈足三种。平底及圈足施釉不到底,露胎。这种唐代装饰,我在河南巩义市窑址也见过有类似制作。但巩义窑釉面不光亮,外表釉面乌黑。浑源窑则釉面光润,外表釉色介于黑、褐之间,具有独特风格。器内有些刻划着横、竖线,线纹凸起,利于研磨。金、元时期窑场扩大,器物分光素和带装饰两大类。品种增加,白釉多呈牙黄色。装饰技法有划花、剔花、印花、贴花、绘花等。常见纹饰有葵花、叶纹、S形曲带纹等。纹饰剔、划花后露胎,呈咖啡色。      浑源窑还仿烧定窑、钧窑和磁州窑。仿钧窑器物主要有仿钧天蓝釉大碗,造型与釉色与钧窑有明显差别,我在遗址仅找到两块仿钧窑的瓷片。除碗外,特色器形有唇口小罐,口沿凸起一道圆唇,平底,罐外印席纹装饰。仿磁州窑器物有白地黑花盘、碗及枕等。盘、碗装饰简单的花草纹,枕面部位胎较薄,易碎。   浑源窑有雁北地区的特色,我们在太原古玩城里见到浑源窑产品丰富,当然也有不少新仿品,较为粗劣。但也有对路的,如玉壶春瓶、碗、盘、罐、瓮、枕等器物及人物瓷塑等,价格不菲。有一尊金代大罐近一米高,釉色为奶黄色,釉面肥厚,工艺水平较高,十分难得,近闻还有泥土气息。问市场的卖主,都说从北边带过来的。由此我认为在市场上我们所见浑源窑器物,大多是窑址或墓葬出土之物。      冯先铭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指出:“1955年山西天镇夏家沟出土的金代黑釉剔花瓶、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元大德八年铭婴戏纹瓶,即是山西雁北地区的产品,在浑源窑烧造的可能性最大。”我觉得此说有一定的道理。浑源窑是很有特色的窑口,我们实地考察后认为将浑源窑列入中华名窑当之无愧。   (注:配图为浑源窑印模及标本)   (责编:耕生)


相关内容

  • 阎锡山简介
  • 太原会战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至1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 南口战役后,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占领山西大同,立即以一部向丰镇(今属内蒙古)进攻,主力向雁北地区进攻.日军第5师团从河北宣化.新保安西下, ...

  • [转载]悠游三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
  • 悠游三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 临汾尧庙 介休绵山 五台山白塔寺 浮山李家大院照壁浮雕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抱愧山西"的文章,说的是自已对晋商文化的无知和对山西的不了解.其实,做为一个山西人,确切说做为一个建国后成长起来的山西人的后代,我对山西的了解也是模模糊糊,知之甚少-- 随着年龄 ...

  • [徐霞客游记]游恒山日记
  • ( 恒山,在山西浑源县东南,原称玄岳.紫岳.阴岳,明代列为五岳之一,始称北岳恒山.该记短小精悍,文字优美,写景与抒情结合完美,可堪一读. 记游恒山,先记游龙山,实出意外,谓之"桑榆之收".接近恒山而未登进,已见山峰连绵,好不气派.至入倒马关和紫荆关,则描绘壁立双阙,评价此峡已超过 ...

  • 平型关战役资料
  • 1 平型关资料 平型关是内长城的一个关口,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白崖台乡,解放前属繁峙县管辖,解放后划分为灵丘的一部分,成为了灵丘同繁峙的分界线(并把岭北原属繁峙县的东跑池等几个村也划归灵丘县)的平型岭上.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修筑内长城时经过平型岭,并在关岭上修建关楼.平型关城虎踞于平型岭 ...

  • 山西大同的历史
  • 大同历史 大同市曾为三代京都,两朝重镇,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艺术.丰富的煤炭宝藏,名载典籍,驰名中外.从公元前300年赵武灵王大破林胡.偻烦后在此置郡,到新中国建立前的2250年中,大同境域一直是北方各民族统治者相互吞并厮杀的战场,也是各族人民相互融合的地方. 398年(东晋隆 ...

  • 山西古迹|晋北忻州朔州大同地区传统建筑文化古迹
  • 山西又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文献之邦"的美称,保留有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地面古代建筑,业界因此说,中国古迹地下看陕西,地上看山西".山西古建年代久远,保存完好的多为宗教建筑.因多有帝王推崇和百姓的虔 ...

  • 名胜古迹的对联
  • 玉门关联 无边睛雪天山出 不断风云地极来 注:(1)玉门关,汉长城重要关隘,在甘肃敦煌市西北90公里的汉长城线上,是丝绸之路北路必经的关隘.相传和阗玉经此输入中原,故名. (2)天山,即指祁连山. 南庭北庭幕已空 阳关玉关门不闭 (洪亮吉诗句摘联) 注:(1)洪亮吉,字雅存,号北江,清阳湖人,乾隆进 ...

  • 1长城的资料
  • (一)烽火戏诸侯 西周周幽王的宠姬褒姒从来不笑,为讨其欢心,周幽王点燃烽火,各路诸侯以为京城告急,急忙发兵来救,结果空忙一场,惹得褒姒破颜而笑.周幽王见状大喜,而各路诸侯愤然而去.后犬戎兵来犯,周幽王点燃烽火求援,各路诸侯以为是诈,按兵不动.结果周幽王被杀,褒姒被俘,西周灭亡. (二)孟姜女哭长城 ...

  • 山西古长城
  • 宁武县,汉为娄烦县地,置有娄烦关.今县南的宁化村即为娄烦关南口,县北阳方口即为娄烦关北口.北魏时广宁.神武二郡先后治此,隋为崞县.静乐县地.唐治宁武郡,明朝时无县的建置,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设宁化巡检司,十一年改巡检司为宁化守御千户所,隶山西都司.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设三关总兵,驻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