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词名句,有法可成

佳词名句,有法可成

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二中 杨云飞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因此,学生作文特别是高考作文应从审美的角度去锤炼语言,即使不能使通篇语言生动形象,亮丽多采,也要力争创造一些“佳词名句”点缀其间(或在开头,或在中间,或在结尾,或在情感的爆发处,或在主旨的显露处),以增文采。

那么,什么样的语言才能称得上考生作文中的“佳词名句”呢?按照《考试说明》中作文语言发展等级要求,即“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如果我们让学生从语言的形式和内涵两大块加以考前强化训练,考生还是能够创造出让阅卷老师耳目为之一新的“佳词名句”的。下面,笔者从五个方面谈谈形成“佳词名句”的方法。

一、合理选用形象性语言

美的形象性是美的基本属性和重要特征,美的事物总是以其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为主体感官所感知,它往往要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展示其美的风采。“佳词名句”的美也可借助形象的语言来展现,只要是形象的语言,就能感染读者,成为文章的魅力之所在。形象的语言,表现在写物时,绘声绘色绘态,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写人时,神形毕肖,似在眼前;论理时,亦庄亦谐,准确鲜明,给人一种内在的逻辑力量。请看实例《感悟青春》的开头部分:

“风,乘着春天的旋律潇洒飞来,柳条在发芽中延续青春;花儿在绽放中粉饰青春;我,一路走来,在成长中感悟青春。成长的年轮让我触摸。青春,好美,美得沁人肺腑;青春,好亮,亮得光彩夺目;青春,好暖,暖得热情洋溢。青春是一幅画,一幅七彩的画。每一个正值青春的人,都手执画笔,尽情渲染,渲染出自己的青春。”

这里,作者选用形象的语言入题,具体生动,特别是“触摸”、“亮”、“暖”等词的运用,调动读者的多种感觉器官去感知,抽象的青春也就如画面一般变得可见可感了。

二、巧借外物,因事及理

在叙事或抒情散文中,如果能巧妙地借助文章所涉及的物或事,将自己的情感自然地外化到客观事物上,将抽象的道理自然地从事情中引出,往往能达到情由景生、情景交融或者因事及理、水到渠成的效果,这样的语言肯定能让观者拍案叫好。例如,在抒情散文《那一 束伴地莲》中,作者写他的母亲听从了土郎中的建议,在背着孩子回家的路上寻找伴地莲,回到家又想法哄孩子苦药的情景:

“归途中升起了一轮月亮。月亮很圆,被雪地映衬得更加明亮,我至今还记得那时看见远处雪原中静卧的村庄„„母亲便用作为口粮的山芋反复煮熬,熬成糊状,熬出更浓的糖味,拿来做我喝药后的奖励。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那一勺山芋糊竟是此生再也难以体验到的甘甜。” 这里,作者就借路上的积雪表明寻药环境的艰苦,表现母亲的伟大,同时又借明月积雪的明亮来赞美母爱的纯洁无私,借情节中的山芋糊来寄寓那深沉而甜蜜的母爱,可谓感人至深。

还有位考生在他的《父爱如山》中写他自己开始并不懂父亲那藏在心灵深处的爱,后来经过几番寻觅,才在一次偶然与父亲同剥洋葱而流泪的事情中蓦然明白,他这样写:“生活如同剥洋葱,你一层一层剥开,总有一层会让你落泪的。”这句话虽然朴实无华,但它那因事及理、借事明理的自然巧妙使它成为本文的佳词名句一点都不为过。

三、充分利用多种修辞手法,形成整散相结合的句式

恰当地使用修辞可以让自己的语言更美,更感人,更富有表现力。我们可重点让考生学会比喻、对偶、对比及排比等修辞手法,学会通过使用这些修辞手法,产生一些“整句”,与上

下文形成“整散结合”的句式特征。如果用来说理,论述将会显得格外有力;如果用来抒情,情感表达将会显得特别淋漓酣畅。例如某位考生在《尝试》(1994年)一文的开篇就用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分数自然就高出一个等级。 “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乌云蔽日时能直上云霄的那种最勇敢的鸟;尝试是大浪迭起的海面上勇往直前的一叶扁舟。对于勇敢者,尝试是一条崭新的生活之路;对于弱者,那迫不得已的尝试是一座高筑的墙。十八个春秋,风风雨雨。回顾往事,我无悔无憾;展望未来,我信心百倍。我勇敢地面对生活,因为生活教会了我勇于尝试。”

再来看《习惯》中的一段:

“我喜欢在每个早晨等待世界分娩出太阳,喜欢在每个夜晚点数星星又多了几颗。在雨天我从不打伞,让雨点轻轻地滴在我渴望的面颊上;在雪天我常常一个人出去散步,雪花落在我的睫毛上:我便有了一双梦幻的眼睛„„噢,你别偷偷笑我,这只是我的习惯。我习惯于和动物交朋友,我家门前的蚂蚁每天都会收到我馈赠的美餐;我习惯于和植物做知己,我家院中的玫瑰总要闪烁着我为它点缀的露珠。真的,我熟悉自然界像熟悉我的挚友。早餐我问候这世界,晚上我不会忘记道声‘晚安’,因为这一切都已成为我的习惯。”

这位考生用了比较宽泛的对偶,使文章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一下子就吸引住了阅卷者。

有时,为了能使语言色彩鲜明,我们可以借助对比:两物对比——揭示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一物对比——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地看问题。如 2002年一位吉林考生这样写他的《人生,因选择而各异》,其中正例与反例的对比,就恰到好处。

“甫志高选择金钱美女,成为出卖良心、陷害战友的无耻叛徒;刘胡兰选择敌人的铡刀,不愧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巾帼英雄;轿车把初一小学生王萍挤入河中,而坐在轿车中的市长却只当‘看客’,他的选择使学生丧生、自己被押上道德的审叛台„„”

排比句本身节奏鲜明,结构紧凑,语气强劲,为不少同学所喜用。例如《我爱生活》: “忘不了,数九寒天,步行的我被寒风吹得想流泪;忘不了,深更半夜,挑灯夜读的我被桌子磕得流了好多血;忘不了,放假上山割草的我从山上滚下来;忘不了,穿着破旧衣服的我遭受别人的冷眼;忘不了,临行前乡亲们对我满怀深情的凝视„„忘不了,真的,一辈子都忘不了。一切困难,一切挫折,我没有向它们低头,凭着坚韧,凭着对生活的爱,10年,无论怎样,我走过来了。”

这位考生巧妙使用排比和反复,把自己对生活的深刻感受与满腔激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引起了阅卷者强烈的共鸣——不给高分,行吗?

四、活用名言添文采

谚语、成语、诗词名句、中外名人名言甚至流行歌词,它们往往具有凝练、深刻、脍炙人口等特点,因此,只要符合表达的需要,都可成为作文用语的一部分。“引进”这些语言精华时,既可直接引用,也可对它们加以改造,使之成为自己的“名言”。如果使用得恰当,一方面使文章意蕴深厚,神采飞扬,另一方面,又能显示作者深广的文学积淀和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让阅卷者不能小看。如《让信仰作主》,以浓重的抒情笔墨,阐明了“一个人在作出选择之时,信仰的力量将助其一臂之力”的道理。文章开头两段写道:

“问世间信仰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这个开头就化用了元好问的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不但富有吸引力,而且点亮了全文的思想意义,可算是一个不错的语言创造。再看《不为亲情私心所封闭》里的一个段落:

“人们常常因为对亲人的感情而失去判断事物的理智。只要放下心中的情感枷锁,以博爱去包容一切,那么,即使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也将成为‘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欣赏

身边的风景,那么,你也能‘宠辱不惊,看窗外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只要不为亲情私心所封闭,所牵累,那么,你也能够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了。”

此处,名句从作者笔端汩汩涌出,似乎是信手拈来,又觉恰到好处,使文章文采斐然,极具吸引力。

在作文中,采用一些家喻户晓而又涵义深刻的名言警句,或者对它做点有利于自己观点的“窜改”,同样能够使文章文采飞扬而又发人深省。如优秀考场作文《与诚信同行》中的“农误地一时,则自误一年。人不信于一时,则不信于一世”就给人以哲理的启示,让阅卷者拍案叫绝。

五、注入深刻内涵,抒写独特感受

“佳词名句”不仅要求有恰当的语言形式,还要求有深刻的内涵,能抒写自己的独特感受。上面四种方法侧重从语言形式着手,其实,好的语言应是文质兼美的,但是,如果在考场,如果暂时找不到“亮丽”的语言形式,我们不妨在内涵方面多做点思考,有时是能够以“质”取胜的。

(1)以悟取胜

以悟出胜就是在文中展示充满个性的思考和别具慧眼的发现,让别人看了深受启发,不由不点头认可。如台湾著名新闻工作者林今开的《戏如人生》这样写他所见的“后台”: “昨晚演出《茶花女》悲剧,我被带到后台去,这时,女主角正由一老妇扶着走下台来,她仍不停地唏嘘、呜咽着,表情非常悲怆,似乎戏还在上演。那老妇边替她拭泪,一边安慰道:‘姑娘啊1别再伤心!现在是1980年,戏已经落幕了,我们不在巴黎,在东京,你不是苦命的茶花女,而是日本最幸运的姑娘!你慢慢回过来吧!乖,好姑娘,回过来吧!„„慢慢的„„’后台这一幕,使我大开眼界,我活在中国社会,惯看‘人生如戏’,昨夜得见‘戏如人生’,非常过瘾,也感慨万千!”

文中的老者,以小窥大,通过后台了解到了一个国家的民族特质。这种民族特质,体现在女演员身手,那就是积极进取的事业观,即“戏如人生”,而不是那种消极颓废的、经常被说成是“人生如戏”的事业观。作者的这种顿悟也让读者产生了顿悟。

(2)以情取胜

情贵真,而真情是个性化的。围绕个性化的真情选材,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便能以情动人。请看余秋雨的《高山流水》:“„„如果是知音,怎么可能舍却苍茫云水间的苦苦寻找,正巧落在自己身边、自己的班级?这些疑问,使我第一次认真地抬起头来,迷惑地注视着街道和人群。差不多注视了整整40年,已经到了满目霜叶的年岁。如果有人问我:‘你找到了吗?’我也许只能说:‘我的七弦琴还没有摔碎。’”

最后一句让人联想到子期伯牙的典故,含蓄地表明自己还没有等到知音,但又怀有知音在某一天会出现的希望。情感真实,把读者也带进与他一起寻觅知音的行列之中。

由此可见,作文中的“佳词名句”其实并不神秘,只要掌握了方法,自己的作文语言也能亮丽起来,同时,学生发现美、想象美特别是表达美的能力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2005-3-28

佳词名句,有法可成

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二中 杨云飞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因此,学生作文特别是高考作文应从审美的角度去锤炼语言,即使不能使通篇语言生动形象,亮丽多采,也要力争创造一些“佳词名句”点缀其间(或在开头,或在中间,或在结尾,或在情感的爆发处,或在主旨的显露处),以增文采。

那么,什么样的语言才能称得上考生作文中的“佳词名句”呢?按照《考试说明》中作文语言发展等级要求,即“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如果我们让学生从语言的形式和内涵两大块加以考前强化训练,考生还是能够创造出让阅卷老师耳目为之一新的“佳词名句”的。下面,笔者从五个方面谈谈形成“佳词名句”的方法。

一、合理选用形象性语言

美的形象性是美的基本属性和重要特征,美的事物总是以其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为主体感官所感知,它往往要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展示其美的风采。“佳词名句”的美也可借助形象的语言来展现,只要是形象的语言,就能感染读者,成为文章的魅力之所在。形象的语言,表现在写物时,绘声绘色绘态,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写人时,神形毕肖,似在眼前;论理时,亦庄亦谐,准确鲜明,给人一种内在的逻辑力量。请看实例《感悟青春》的开头部分:

“风,乘着春天的旋律潇洒飞来,柳条在发芽中延续青春;花儿在绽放中粉饰青春;我,一路走来,在成长中感悟青春。成长的年轮让我触摸。青春,好美,美得沁人肺腑;青春,好亮,亮得光彩夺目;青春,好暖,暖得热情洋溢。青春是一幅画,一幅七彩的画。每一个正值青春的人,都手执画笔,尽情渲染,渲染出自己的青春。”

这里,作者选用形象的语言入题,具体生动,特别是“触摸”、“亮”、“暖”等词的运用,调动读者的多种感觉器官去感知,抽象的青春也就如画面一般变得可见可感了。

二、巧借外物,因事及理

在叙事或抒情散文中,如果能巧妙地借助文章所涉及的物或事,将自己的情感自然地外化到客观事物上,将抽象的道理自然地从事情中引出,往往能达到情由景生、情景交融或者因事及理、水到渠成的效果,这样的语言肯定能让观者拍案叫好。例如,在抒情散文《那一 束伴地莲》中,作者写他的母亲听从了土郎中的建议,在背着孩子回家的路上寻找伴地莲,回到家又想法哄孩子苦药的情景:

“归途中升起了一轮月亮。月亮很圆,被雪地映衬得更加明亮,我至今还记得那时看见远处雪原中静卧的村庄„„母亲便用作为口粮的山芋反复煮熬,熬成糊状,熬出更浓的糖味,拿来做我喝药后的奖励。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那一勺山芋糊竟是此生再也难以体验到的甘甜。” 这里,作者就借路上的积雪表明寻药环境的艰苦,表现母亲的伟大,同时又借明月积雪的明亮来赞美母爱的纯洁无私,借情节中的山芋糊来寄寓那深沉而甜蜜的母爱,可谓感人至深。

还有位考生在他的《父爱如山》中写他自己开始并不懂父亲那藏在心灵深处的爱,后来经过几番寻觅,才在一次偶然与父亲同剥洋葱而流泪的事情中蓦然明白,他这样写:“生活如同剥洋葱,你一层一层剥开,总有一层会让你落泪的。”这句话虽然朴实无华,但它那因事及理、借事明理的自然巧妙使它成为本文的佳词名句一点都不为过。

三、充分利用多种修辞手法,形成整散相结合的句式

恰当地使用修辞可以让自己的语言更美,更感人,更富有表现力。我们可重点让考生学会比喻、对偶、对比及排比等修辞手法,学会通过使用这些修辞手法,产生一些“整句”,与上

下文形成“整散结合”的句式特征。如果用来说理,论述将会显得格外有力;如果用来抒情,情感表达将会显得特别淋漓酣畅。例如某位考生在《尝试》(1994年)一文的开篇就用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分数自然就高出一个等级。 “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乌云蔽日时能直上云霄的那种最勇敢的鸟;尝试是大浪迭起的海面上勇往直前的一叶扁舟。对于勇敢者,尝试是一条崭新的生活之路;对于弱者,那迫不得已的尝试是一座高筑的墙。十八个春秋,风风雨雨。回顾往事,我无悔无憾;展望未来,我信心百倍。我勇敢地面对生活,因为生活教会了我勇于尝试。”

再来看《习惯》中的一段:

“我喜欢在每个早晨等待世界分娩出太阳,喜欢在每个夜晚点数星星又多了几颗。在雨天我从不打伞,让雨点轻轻地滴在我渴望的面颊上;在雪天我常常一个人出去散步,雪花落在我的睫毛上:我便有了一双梦幻的眼睛„„噢,你别偷偷笑我,这只是我的习惯。我习惯于和动物交朋友,我家门前的蚂蚁每天都会收到我馈赠的美餐;我习惯于和植物做知己,我家院中的玫瑰总要闪烁着我为它点缀的露珠。真的,我熟悉自然界像熟悉我的挚友。早餐我问候这世界,晚上我不会忘记道声‘晚安’,因为这一切都已成为我的习惯。”

这位考生用了比较宽泛的对偶,使文章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一下子就吸引住了阅卷者。

有时,为了能使语言色彩鲜明,我们可以借助对比:两物对比——揭示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一物对比——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地看问题。如 2002年一位吉林考生这样写他的《人生,因选择而各异》,其中正例与反例的对比,就恰到好处。

“甫志高选择金钱美女,成为出卖良心、陷害战友的无耻叛徒;刘胡兰选择敌人的铡刀,不愧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巾帼英雄;轿车把初一小学生王萍挤入河中,而坐在轿车中的市长却只当‘看客’,他的选择使学生丧生、自己被押上道德的审叛台„„”

排比句本身节奏鲜明,结构紧凑,语气强劲,为不少同学所喜用。例如《我爱生活》: “忘不了,数九寒天,步行的我被寒风吹得想流泪;忘不了,深更半夜,挑灯夜读的我被桌子磕得流了好多血;忘不了,放假上山割草的我从山上滚下来;忘不了,穿着破旧衣服的我遭受别人的冷眼;忘不了,临行前乡亲们对我满怀深情的凝视„„忘不了,真的,一辈子都忘不了。一切困难,一切挫折,我没有向它们低头,凭着坚韧,凭着对生活的爱,10年,无论怎样,我走过来了。”

这位考生巧妙使用排比和反复,把自己对生活的深刻感受与满腔激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引起了阅卷者强烈的共鸣——不给高分,行吗?

四、活用名言添文采

谚语、成语、诗词名句、中外名人名言甚至流行歌词,它们往往具有凝练、深刻、脍炙人口等特点,因此,只要符合表达的需要,都可成为作文用语的一部分。“引进”这些语言精华时,既可直接引用,也可对它们加以改造,使之成为自己的“名言”。如果使用得恰当,一方面使文章意蕴深厚,神采飞扬,另一方面,又能显示作者深广的文学积淀和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让阅卷者不能小看。如《让信仰作主》,以浓重的抒情笔墨,阐明了“一个人在作出选择之时,信仰的力量将助其一臂之力”的道理。文章开头两段写道:

“问世间信仰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这个开头就化用了元好问的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不但富有吸引力,而且点亮了全文的思想意义,可算是一个不错的语言创造。再看《不为亲情私心所封闭》里的一个段落:

“人们常常因为对亲人的感情而失去判断事物的理智。只要放下心中的情感枷锁,以博爱去包容一切,那么,即使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也将成为‘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欣赏

身边的风景,那么,你也能‘宠辱不惊,看窗外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只要不为亲情私心所封闭,所牵累,那么,你也能够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了。”

此处,名句从作者笔端汩汩涌出,似乎是信手拈来,又觉恰到好处,使文章文采斐然,极具吸引力。

在作文中,采用一些家喻户晓而又涵义深刻的名言警句,或者对它做点有利于自己观点的“窜改”,同样能够使文章文采飞扬而又发人深省。如优秀考场作文《与诚信同行》中的“农误地一时,则自误一年。人不信于一时,则不信于一世”就给人以哲理的启示,让阅卷者拍案叫绝。

五、注入深刻内涵,抒写独特感受

“佳词名句”不仅要求有恰当的语言形式,还要求有深刻的内涵,能抒写自己的独特感受。上面四种方法侧重从语言形式着手,其实,好的语言应是文质兼美的,但是,如果在考场,如果暂时找不到“亮丽”的语言形式,我们不妨在内涵方面多做点思考,有时是能够以“质”取胜的。

(1)以悟取胜

以悟出胜就是在文中展示充满个性的思考和别具慧眼的发现,让别人看了深受启发,不由不点头认可。如台湾著名新闻工作者林今开的《戏如人生》这样写他所见的“后台”: “昨晚演出《茶花女》悲剧,我被带到后台去,这时,女主角正由一老妇扶着走下台来,她仍不停地唏嘘、呜咽着,表情非常悲怆,似乎戏还在上演。那老妇边替她拭泪,一边安慰道:‘姑娘啊1别再伤心!现在是1980年,戏已经落幕了,我们不在巴黎,在东京,你不是苦命的茶花女,而是日本最幸运的姑娘!你慢慢回过来吧!乖,好姑娘,回过来吧!„„慢慢的„„’后台这一幕,使我大开眼界,我活在中国社会,惯看‘人生如戏’,昨夜得见‘戏如人生’,非常过瘾,也感慨万千!”

文中的老者,以小窥大,通过后台了解到了一个国家的民族特质。这种民族特质,体现在女演员身手,那就是积极进取的事业观,即“戏如人生”,而不是那种消极颓废的、经常被说成是“人生如戏”的事业观。作者的这种顿悟也让读者产生了顿悟。

(2)以情取胜

情贵真,而真情是个性化的。围绕个性化的真情选材,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便能以情动人。请看余秋雨的《高山流水》:“„„如果是知音,怎么可能舍却苍茫云水间的苦苦寻找,正巧落在自己身边、自己的班级?这些疑问,使我第一次认真地抬起头来,迷惑地注视着街道和人群。差不多注视了整整40年,已经到了满目霜叶的年岁。如果有人问我:‘你找到了吗?’我也许只能说:‘我的七弦琴还没有摔碎。’”

最后一句让人联想到子期伯牙的典故,含蓄地表明自己还没有等到知音,但又怀有知音在某一天会出现的希望。情感真实,把读者也带进与他一起寻觅知音的行列之中。

由此可见,作文中的“佳词名句”其实并不神秘,只要掌握了方法,自己的作文语言也能亮丽起来,同时,学生发现美、想象美特别是表达美的能力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2005-3-28


相关内容

  • 金刚经经典名句
  • 金刚经经典名句 1.念起即觉,觉即不随. 2.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3.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4.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5.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6.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7.应无所住处生其心! 8.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9.不可 ...

  • 卡耐基经典名言名句大全
  • 1.成功者与失败者最大的差异,在于成功者会设法由失败中获益,再尝试别的方法. 2.你见过不开心的马吗?或忧愁的鸟吗?它们没有烦恼,因为它们不必在同类面前显耀自己. 3.如果你能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那么你一定能从这个错误中获益.因为承认错误,不仅可以赢得别人的尊敬,更可增加你的自尊. 4.只要你深信自 ...

  • 用于图书馆的名句格言
  •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4.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6.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7.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 将军既帝室之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

  • 中国文字之美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文字之美 中国的文字可以说是一种奇异的文化存在,这在西人译中诗一事上可见端倪.近见一汉学家译杜甫的名句"月涌大江流"为:The moon leaps in the great Rivers flow,意思就成了"月亮在大江流动中跳跃& ...

  • 申论视野里的名言名句名段系列选编
  • 申论视野里的名言名句名段系列选编 申论写作涉及说明.议论等文字表达形式,虽不考"文采",但就像公文写作一样, [上海新东方学校刘源老师版权所有,引用注明出处.] 5年来温家宝总理记者会上引用诗文集锦 2008年: 1.在回答凤凰卫视记者提问时,温家宝总理引用了三处古语和古诗句: ...

  • 流传千年的四大智慧
  •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而深刻,上善若水.有容乃大.大道至简.不忘初心则表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对合理生活和高尚人格的追求,是流传千年的四大智慧. 上善若水.有容乃大.大道至简.不忘初心,作为中华文化思想的代表,渊源而流长,博大而深邃,凝聚了先哲圣贤们优秀的具有恒久普世价值的思想智慧,铸就了中华民族 ...

  • 华严经吞海集
  • ?华严经吞海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吞海集序 左朝散大夫直龙图阁知荆南军府事主 管荆湖北路安抚司公事马步军都总 管兼营田使陶恺撰 大方广佛华严经.具因果行位缘起理事.以不思议为宗.无上乘也.以为同也而横开百千法门其总非同.以为异也而会归实际理地其别非异.即同即异.义极于融.故同中有异.鸟翔空而前后齐彰.异 ...

  • 中国古代关于人生教育的百句名言名句
  • 中国古代关于人生教育的百句名言 ●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妇女怀胎三月,出居别的地方,眼不看邪恶的东西,耳不听胡乱的东西,说话.饮食用礼义来节制.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北 ...